时间:2023-07-20 09:21: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劳动安全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追求有许多种,荣誉、健康、财富、快乐、事业、爱情、权力、幸福、刺激、享受等,但这些都是0。生命和安全是1,失去了1,0再多都没有意义。安全求职,顺利就业,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
1.1社会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求职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不够。
1.2学校层面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求职就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环节较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因大学生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1.3个人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设置的陷阱诱骗上当,导致非法传销、高薪陷阱、虚假招聘、骗取财物等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2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建议
2.1常见的求职陷阱
当前,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安全隐患主要有: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假借岗前培训收费;抵押金钱与证件;廉价使用劳动力;无底薪、无保障;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以亲友、朋友介绍和“高薪”诱饵骗你“传销”;协议合同设置陷阱或写入不利求职者的条款。
2.2对应措施及建议
规避上述求职陷阱、安全隐患可以采取“观、闻、问、切”,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2.2.1采取“观、闻、问、切”“观”:通过直接观察应聘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内外部环境、公司规模及员工基本素质等,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正规。若用人单位将面试或见面地点放在民房、宾馆或十分简陋地方,又或是只有“一部电话,几把椅子,一间门面”,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闻”: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发帖询问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对在网上评价不高或查不到相关信息的用人单位,要特别引起重视,以防上当受骗。通过向用人单位周边“邻居”间接询问和单位前台、保安、一般职员直接交流,了解和掌握公司基本情况。“问”:通过向亲朋好友、老师学长等熟人,进行针对性的咨询,请他们根据所认知的和站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帮助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面试时要直接交手,善于抓紧和把握提问的机会,以试探虚实。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如遇到所谓“经理”的职位与专业素养却不匹配,面试时想方设法让应聘者交钱的肯定是问题公司。2.2.2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五不为”:不缴不合理的钱款,不购买不合法的产品,不将证件交公司保管,不随意签署协议文件,不为违法公司工作。“三必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问明薪资待遇和劳动条件,问明工作内容及性质。“五必看”:看公司经营业务是否合法,看公司运作是否正常,看是否暗藏求职陷阱,看面试是否草率、轻易就录取,看待遇是否不合乎常情。
3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除了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营造真实公平就业环境和毕业生学会自我保护外,作为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同,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抓住关键节点、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安全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具体参照下表:
3.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充实和完善求职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从求职前、求职中到求职后全过程的求职陷阱和安全隐患资料库和案例库,并编制成《求职安全指导手册》、制作《求职安全教育》宣讲PPT、拍摄《求职安全》微电影(视频),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效果佳和教育成效好,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风险和安全问题。
3.2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外出兼职、假期打工”的学生,通过“个别针对性教育”等形式,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给学生系统讲解求职安全内容。二是学生离校实习就业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实习就业安全知识,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发放《实习求职安全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一次实习求职前的又一次集中安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动态,预警提示,提醒注意各类安全事项。四是毕业生离校期间。在每年6月毕业生离校时,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安全求职宣传教育。
3.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人生追求有许多种,荣誉、健康、财富、快乐、事业、爱情、权力、幸福、刺激、享受等,但这些都是0。生命和安全是1,失去了1,0再多都没有意义。安全求职,顺利就业,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
1社会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求职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不够。
2学校层面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求职就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环节较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因大学生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个人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设置的陷阱诱骗上当,导致非法传销、高薪陷阱、虚假招聘、骗取财物等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建议
1常见的求职陷阱
当前,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安全隐患主要有: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假借岗前培训收费;抵押金钱与证件;廉价使用劳动力;无底薪、无保障;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以亲友、朋友介绍和“高薪”诱饵骗你“传销”;协议合同设置陷阱或写入不利求职者的条款。
2对应措施及建议
规避上述求职陷阱、安全隐患可以采取“观、闻、问、切”,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2.1采取“观、闻、问、切”
“观”:通过直接观察应聘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内外部环境、公司规模及员工基本素质等,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正规。若用人单位将面试或见面地点放在民房、宾馆或十分简陋地方,又或是只有“一部电话,几把椅子,一间门面”,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闻”: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发帖询问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对在网上评价不高或查不到相关信息的用人单位,要特别引起重视,以防上当受骗。通过向用人单位周边“邻居”间接询问和单位前台、保安、一般职员直接交流,了解和掌握公司基本情况。“问”:通过向亲朋好友、老师学长等熟人,进行针对性的咨询,请他们根据所认知的和站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帮助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面试时要直接交手,善于抓紧和把握提问的机会,以试探虚实。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如遇到所谓“经理”的职位与专业素养却不匹配,面试时想方设法让应聘者交钱的肯定是问题公司。
2.2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五不为”:不缴不合理的钱款,不购买不合法的产品,不将证件交公司保管,不随意签署协议文件,不为违法公司工作。“三必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问明薪资待遇和劳动条件,问明工作内容及性质。“五必看”:看公司经营业务是否合法,看公司运作是否正常,看是否暗藏求职陷阱,看面试是否草率、轻易就录取,看待遇是否不合乎常情。
三、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除了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营造真实公平就业环境和毕业生学会自我保护外,作为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同,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抓住关键节点、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安全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充实和完善求职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从求职前、求职中到求职后全过程的求职陷阱和安全隐患资料库和案例库,并编制成《求职安全指导手册》、制作《求职安全教育》宣讲PPT、拍摄《求职安全》微电影(视频),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效果佳和教育成效好,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风险和安全问题。
2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外出兼职、假期打工”的学生,通过“个别针对性教育”等形式,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给学生系统讲解求职安全内容。二是学生离校实习就业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实习就业安全知识,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发放《实习求职安全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一次实习求职前的又一次集中安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动态,预警提示,提醒注意各类安全事项。四是毕业生离校期间。在每年6月毕业生离校时,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安全求职宣传教育。
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其家庭所能募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困难家庭;二是来自家庭人口众多且失业人数多或低层劳动力多的困难家庭;三是来自家长年迈而劳动力弱、家庭上学子女多且子女上学费用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四是来自家庭有病人或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五是来自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变故的困难家庭。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齒
1.思想方面。大部分贫困大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态度端正,但思想觉悟及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一是虽然大学生总体关注时事政治,具有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国家、社会和自身结合起来,缺乏社会责任心。二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天真、简单,品性淳朴、直率,但由于长期地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方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社会见识少、阅历浅、社会信息存储量匮乏等特点。三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学习好便能就业好”的思想,虽然他们在校学习刻苦勤奋,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少积极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卑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常为生活犯愁,与衣食无忧甚至花钱阔绰的学生相比,在经济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其情绪易低落。二是孤僻、自我封闭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使其心灵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善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三是焦虑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想通过学业来改变命运,在校十分注重学习成绩,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面对全新环境和生活的种种考验,或面对严峻的就业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四是妒忌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并成为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五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还存有虚荣、功利、空虚无助、偏执等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
三、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缘由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创业就业机会短缺,人才竞争激烈,形势严峻。这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校园安保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又给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创业带来新压力。
2.政府监管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国内正处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上诚信缺失,公正失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诸多社会问题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加上科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但政府监管又失力,社会诈骗手段多样,部分高校大学生因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复杂,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少部分学生因恋爱、创业或追求自由等缘故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节约开支而租用简陋、安全系数低下的出租屋居住,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件和物品失窃案件。
4.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影响。一是学校安保工作边缘化状况仍未改变,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相当匮乏。二是学院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宣教成效不明显,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三是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及体制滞后,未能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管理丁.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安保T.作需要,学生经常不服管、不服教,特别是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系统性、个性化教育管理成效甚微。四是校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高校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五是受安保专项经费短缺限制,从事安保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安保管理服务理念落后。六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推进,部分高校安保工作由物业公司承包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宣教、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屡见不鲜。
5.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薄弱问题突出,给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或偏远地区,因地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式传统、受教知识面单一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局势认识不足,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国防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十分薄弱。二是学生社会见识少,阅历浅,上大学后便对城市里的新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自身抗诱能力却十分薄弱,容易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三是学生为缓解学习生活经济压力,更好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在校迫切要求参加校外兼职以获得兼职薪酬,但有时因盲目过度追求高薪而忽视安全风险,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导从事违法犯罪工作,走上歧途。五是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一旦上当受骗或遭遇重大挫折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且无法自行疏导解压,严重时便会滋生厌世心态和轻生观念。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几点工作建议
1.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一项十分重大教学教育任务。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要求,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广泛深人开展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所侧重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并切实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融人其中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意义。充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社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人生。
2.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各高校应及时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档案数据库,各心理健康咨询和宣教单位或机构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中,应秉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理念,切实加强“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安全宣教工作,既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又要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方法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特别应加强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教会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或困境时懂得求救和自救方法,消除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3.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贫困大学生人学后,各高校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和分类资助,在加大资助力度和广度的同时,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原则,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励志感恩公益活动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就业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4.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或就业时,一般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二是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四是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五是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六是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必要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帮助他们学习法律和安全知识,使他们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增强就业创业安全防护和维权能力,实现平安就业和合法创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安全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低。从大学生自身内因来分析,他们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滞后,个性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具有人生观不明确、做事麻痹大意、法制观念淡薄、遇事欠思考、社交需求强烈,但经验不足等特点。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惑。
(二)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当前,许多大学生不但表现为安全意识低,而且缺乏安全防范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学楼和宿舍的灭火器在哪里,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甚至在寝室中使用过“热得快”等大功率违章电器等,并在遇到安全事故时表现为不沉着、不冷静。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滞后。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深刻地认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当前,许多高校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重视或重视不够,领导机制不健全,在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时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最终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因素
(一)社会历史条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必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大学生才会有相应的安全意识。如安全意识中的智力因素,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不断认识、总结、积累所得。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大学生的安全认识水平越高,就无形中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历史事实也证明,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的安全意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经济条件,即大学生生活的物质基础所在。物质财富一直是一个国家富强、繁荣的象征,也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经济水平决定着安全意识发展水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可能超出他们所在社会的经济条件。但当大学生的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大学生就会自发地对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风险高的工作可能就会很慎重。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是比较落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受到制约。
(三)个人层面上的影响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由于性格、年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的差异,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等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比较深刻、透彻,安全意识相对来说要强一些。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内涵中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应从内涵中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安全防范意识、校规校纪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意识、交际交友安全意识等。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关键词: 高校 安全教育 时间节点选择
世界著名的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这种联系起初应用于航空领域,现在已被各个领域所接受。高校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形成安全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自救自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勇敢机智地面对和处理各种危险。因此,如何及时、有序、高效地引导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形成安全心理意识,就成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一、安全教育的时间维度考量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时时刻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从时间上来看,良好的大学安全教育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良好的安全教育,具有较高的安全心理素质,那么对于以后的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都会大有裨益。所以,管理者要在学校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时间单元(比如:课堂、课外、各种假期、整个学期、每学年、整个大学期间)加强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法律课、安全课等形式,向全体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不涉足违法犯罪活动。
其次,从教育的内容上来看,安全教育具有阶段性特点。所谓阶段性,就是高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与发展时期,会面临一些不同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本身都含有潜在的危险性或不确定因素在内,教育者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环境或空间场所的变换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提前告知学生某项活动的危险性所在或教育学生处置各种事情的办法,使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把危险、损失、不好的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
再次,安全意识的存在具有终身性特点。安全教育的终身性是指安全教育的效果,即安全意识的存在具有终身免疫效果。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在校读书期间平平安安,不出事情,而是要达到具有终身保持危机的意识的目的。换句话说,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上都得到发展,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自我保护、如何处理和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安全教育也要终身提倡。
最后,客观地说,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时间度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意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题与时间度分析
上述我们简要分析了安全教育的时间度意义,对于教育者或高校的管理者来说除了要看到安全教育时间度的意义之外,还要掌握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把握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一)临时性安全教育
1.新生入校安全教育。新生入学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对于刚刚离开家门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容易相信陌生人,上当受骗。因此,对他们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大一学生银行卡钱被骗取,所带物品被盗,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如果能对大一新生及时地进行教育、引导,那么许多案例都是可以避免的。
2.学生外出及旅游安全教育。学生外出是指学生暂时性离开学校到其他较近的地方进行购物、访友、旅游、郊游参观等各种活动。这种看似比较近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危险性。老师要提醒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钱包、手机、银行卡等各种物品;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同学结伴骑车或开车外出旅游更要注意交通安全,也不要随意在不确定的地方玩耍,尤其是到山区等旅游景点旅游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旅游准备。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发生危险时要及时报警。2010年12月12日,发生在黄山景区的18名复旦大学生被困;2011年4月4号,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39人被困在山上。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但与其事先认识不足、准备不足都有一定的关系。
3.学生回家和返校安全教育。在学生放假回家和返校的途中也存在着各种危险性。学生放假回家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完全必要的。首先提醒学生,放假后,除特殊情况留在学校外,其他人要及时回家;实在不能回家的要跟家里说明情况。其次,提醒学生回家或返校要到正规车站买票,乘合法交通工具,不要非法联合包车。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学生群体包车而出现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最后,回家或返校途中不要中途停留、玩耍。携带的学费、生活费要存入银行卡,不要携带大量现金,以保旅途安全。
(二)阶段性安全教育
1.课堂、课余时间和假期的安全教育。首先来看课堂安全教育,所谓课堂安全教育是指在学生上课时间内,老师要教育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要按照实验室、实训场所、模拟车间、模拟工厂等教学场所的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生化类学生要注意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物品的使用规则,以防发生危险。另外要提醒的是即使是坐在教室内正常上课(理论课),也要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2011年6月苏州地区某高校,老师正在上课期间竟有社会人员冒称“外校转学的学生”混入教室把学生的多部手机骗走。真是危险无处不在啊。其次,学生在操场、食堂、图书馆等场所时,既要注意人身安全又要留意随身所携带的物品,以防手机、钱包、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都被不法分子顺手牵羊拿走。最后就是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假期往往是大学生意外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节假日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户外运动时,比如游泳、溜冰等事先要有个准备,有预防措施。社会交往不要过量饮酒,不吸烟,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员交往,遇到事情要冷静处理。外出要跟家人打声招呼,也不要在外留宿。上网时间要适度,注意网络安全、网络道德。
2.恋爱与人际交往期间安全教育。大学生恋爱虽是甜蜜的但有时也是危险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爱情,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恋爱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的学生恋爱期间不能正确地看待爱情,有的因爱生恨,有的单相思,有的为爱伤害自己。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及时教育、引导,使他们走出感情误区。女生恋爱更不要爱慕别人钱财和地位,要能够自觉抵挡住物质、金钱、满足就业等条件的诱惑,以免陷入深渊。
3.家教、打工、校外实训及就业期间的安全教育。学生平时外出家教、打零工、校外实训,要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行业企业规则,不要轻信外人防止上当受骗。大三或大四时候,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老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就业和创业知识,防止学生陷入非法公司。在找工作时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正规的网站,通过正规的渠道应聘。投简历也要有目的,慎重,不要全面撒网,以防个人信息外露。在与公司企业签订劳动协议或书面合同时,事先要对企业有个全面了解,不要急于求成而草率签订协议。
4.心理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也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等管理者平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教育的对象往往是个别学生或部分环境不适造成心理不适的学生。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刚入学时不适应新生活、新环境,考试、毕业设计、失恋、就业等产生心理压力。班主任要做好心理疏导及防御工作,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地帮助、开导,个别有心理疾病的要及时带领学生看望心理医生。
5.季节性变化安全教育。季节性变化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因为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潜在危险性的安全教育。春天是各种疾病萌生的季节,要预防类似非典、甲流这样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夏天注意预防中暑,食物中毒,以及洪涝灾害所产生的潜在危机。学生宿舍内,使用蚊香等易燃物更要注意安全。秋季,天气渐渐变凉,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暖。冬季主要是提醒学生使用取暖设施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以免发生火灾。极个别在校外租房住的学生更要防止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长期性(永久)安全教育
1.生命安全教育。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无辜地损伤或剥夺他人的生命。对于一个具有成熟理智的大学生来说,不要因一时的失意、失恋、绝望或失败而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因为对别人轻蔑、憎恨、嫉妒或相互几句口角就发生冲突。学会宽容理解,不做出格的事情。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例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大学里的教育者要时刻提醒学生在各种场合都要注意人身安全。
2.消防安全教育。常言道“水火无情”,做好消防工作既是学校建设的需要,又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防火安全教育,从时间上来看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者除了教育学生要有防火意识外,还要教会学生逃散、自救、他救、报警、消防器材的使用等消防知识。教会学生这些知识要分步骤、分阶段、分项目实实在在地进行,最终达到让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目的。
3.财产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教育是分布在大学生活各个时段的安全教育。教育的时间具有长期性。财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主要是银行卡、手机、电脑、衣物、书籍等物品。保管好钱物虽说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也离不开教师长期的引导和教育,教会他们如何防诈骗、防抢劫、防盗窃,以及事情发生后如何处理应对,是有必要的。
4.国家公共安全教育。上述的安全教育内容涉及的多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宏观上来说,还要对学生进行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要从新生一入校时就对他们进行国家、社会和公共安全教育。学生在互联网上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西方的敌对国家、和不法分子企图利用互联网、游戏、等网络媒体侵蚀青年学生的心灵,达到颠覆中国、扰乱社会和混淆视听的目的。教师要从维护大局出发,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世界、国家、政府、社会、大学生就业、贫富差距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理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不因一时痛快“跟帖”或“言论自由”制造出有损国家形象有害社会公德的事情。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从根本上看,是一切安全教育的根本,当国家不安全了,个人也就没有安全感了,所以国家安全教育具有永久性。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与时间度的选择
把握了上述带有时间段特征的安全主题教育内容之后,高校教育者管理者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安全教育的主题,按照安全教育时间段规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下面通过表格对上述分析做个简单的总结:
三、短暂的安全教育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高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所追求的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高校有个平平安安的校园环境?是为了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是为了班主任教育学生不“惹是生非”?所有这些目的都只是安全教育的片面的、临时的、短暂的目的。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内心产生永久的安全意识,是对安全知识、安全措施与安全技能的永久运用。有人说社会太复杂,即使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到了社会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干扰,也难免出差错。“安全的获得是不会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行为,安全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行为所追求的结果。”①总之,安全教育应是目的时间的短暂性与安全意识永久性存在的辩证统一。
注释:
①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保卫学研究委员会编.大学生安全教程[N].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7:1.
参考文献:
[1]王智新.关注大学生之安全教育―[J].知识与创新,2009,(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
[1] [2]
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安全文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来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安全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升。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来说,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等成果之总和。从狭义来说,安全文化专指围绕安全生产中人这个主体所产生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控制成果。安全文化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容易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安全文化是直接为生产安全服务的文化,是直接保护劳动生产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改善人民工作、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是安全文化的势和重任。
着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安全文化的宗旨,在高校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大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一是能够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使其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可以运用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不足的需要
我国家庭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很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未接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过滤、需要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学校、社会、师生通过多种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
(一)加大投入,奠基安全物质文化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内重点部位的监控,比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密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校园安全的保护屏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并强力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经常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创新观念,开设安全文化素质课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只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停留在日常的管理与教育中,忽视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安全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既传授国民需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又传授高层次人才必需的专业安全基础知识;既是安全素质教育课,又比素质教育高一个层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出发,深入传播安全文化。课程内容可以包含公民所需的安全知识,大学期间需要的安全知识,从业需要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以及大学生需要的科学安全观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强化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班级宣传栏等办一次安全主题的手抄报,宣传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校园张贴标语口号及条幅。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按照不同年级的特别,举办有针对性的教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放电、防火、防溺水常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组织疏散演练。结合学校实际,不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大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密切,高校校园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转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班级的日常管理松散,高校毕业班学生个性化问题突出,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毕业班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涉及高校毕业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
当代高校毕业班学生面对的安全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化,对此除了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班学生这个群体给予高度关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作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毕业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存在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化进程加速,高校的办学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为学生毕业后从校园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了预习和准备;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其安全方面存在更多新的隐患。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骗局和陷阱,给毕业班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其中误入非法“传销”陷阱是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国内某些地区非法传销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高校毕业班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通过熟人联络等方式诱骗大学生从事非法传销活动。还有一些假冒公司,打着招聘的旗号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等各种费用,或者以“剥削性”试用期的方式招收免费劳动力。这些非法组织骗钱害人,而毕业班学生缺乏此类相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使其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危险的境地。
2.交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的环境,包括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道路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境。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加深,高校就处于社会之中,校园的人流量、车流量急剧增加,增加了校园内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在学分制背景下,毕业班学生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外,基本上都已经没有课了,许多毕业班学生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或者实习等原因要经常离校外出,而其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思想麻痹大意,这都有可能发生交通意外,由交通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屡有发生。
3.宿舍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
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由于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同一宿舍的人在宿舍停留的时间不统一,个性化问题比较多,给班级和宿舍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毕业班学生在宿舍内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高,而学生自身的防火防盗意识薄弱,这不仅加大了宿舍管理的难度,也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班学生以在外实习、求职等名义,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也对毕业班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普遍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给遍寻就业机会的毕业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班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压力、感情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就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不安、恐惧、自卑、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在这些心态下,有的毕业班学生在找到工作签约时患得患失,在签不签约的选择中犹豫不定;有的毕业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几经波折,却屡试屡败,开始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校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二、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班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的群体,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很多共性。因此,究其原因方面二者也具有共性,甚至前者是后者的沿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混乱不明确,出现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第二,重管理,轻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问题,目前高校主要还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加大惩处力度等手段,而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的质量好坏、在安全事故中的求生技能和能力如何等方面的重视不够。第三,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轻预防,重善后。高校安全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对其的预防容易被疏忽,多数情况下只有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才会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第四,高校的安全教育不成系统,与实际相脱节,形式化严重,实用性不高。
2.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由于毕业班学生的流动性大,日常的管理制度对其又存在某些不适用性,而针对毕业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和难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宿舍楼管、高校保卫人员、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制度制定和执行者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与合作,使得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目前各高校宿舍管理基本是物业化,物业管理人员的组成复杂,大多是面向社会招聘而来,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欠缺,严重缺乏专业性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力度上大打折扣。 转贴于
3.社会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陷阱,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速食主义,对某一事物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判断好坏、去分辨是非。对于毕业班学生而言,求职心切的同时,又抱有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比如渴望一步登天,能够有迅速致富的快捷道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钻的漏洞,制造一些就业陷阱,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招摇撞骗,骗取钱财。
4.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面临的压力过大,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安全防范的关键。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总觉得伤害或者事故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3]认为那与自己无关,其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这为意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给不法侵害者有可乘之机。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的意识,而在其复杂的成长环境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当其遭遇某些挫折时,如学业困难、就业失败、情感困惑、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人际关系紧张等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缺乏必要的社会应对经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负面的消极的心理情绪,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三、加强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高校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新生入学时期,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性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等校园媒体资源和各种相关的活动,以案说法,多渠道地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习,通过丰富而贴近生活的亲身实践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培养其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
2.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高校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要有全面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对毕业班学生确保实现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宿舍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毕业班学生在外私自租房的现象,对于外出学生实行一周安全报告制度等。同时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辅导员队伍和公寓管理员队伍,完善对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的考核、选拨以及激励制度,切实加强学生公寓安全保卫工作,密切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联动,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
3.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文明离校教育
毕业班辅导员要有预见性,详细摸排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学生的真正动机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提前加强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的教育和宣传。另外,开展一些与毕业生相关的班级活动,如欢送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聚餐、师生联谊、文体活动等,丰富毕业班学生的生活,转移和分散其注意力,引导其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4.加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受挫和抗压能力
随着毕业离校的时间越来越近,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当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其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造成心理问题。[6]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毕业班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经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地减轻压力,提高其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教育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乐观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5.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的培训
针对毕业班学生,高校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与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就业指导和应聘技巧培训活动,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拒绝非法传销,揭秘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欺骗事件,帮助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提高识别非法传销组织和就业陷阱的能力。
6.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