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09:13: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电路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数字电路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电子通信系学生的必修课就是“数字电路”。但是,数字电路的相关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到位,也就无法为后续的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要求实施项目教学法,打破传统的实验课、实训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界限,把理论、实践和企业的要求融为一体,使技术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项目教学法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以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优点使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的效果十分显著。
项目教学法是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决策、实施、成果展示与项目结果的总结与评价等一系列的过程。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在数字电路中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与联系。当前的数字电路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大多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而且对教材中所讲的电路不清楚在实际中如何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实验课上无法自己完成简单的电路实验。对此,老师更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尽量减少,对电路的实际应用要多讲解,更应该着重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接下来以555集成电路制作的变音门铃为例分析一下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 项目的确立与认识
项目教学法中指出,所有具有整体性特征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都可以作为项目,如产品的设计、电路的故障检查等都可以被视为项目。决定项目教学法成败的关键部分就是确立项目。因此,项目的选择与确立尤为重要。项目的选取最好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素材,选择难度比较适合的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在项目的选择与确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过程中能否很好地运用已学过的数字电路知识;第二,项目活动能否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项目过程能否激发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学习兴趣;第四,项目活动能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由此可见,以学生熟知的变音门铃为研究对象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2 项目实施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因此在确定项目之后,首先要对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个学生为宜,活动分组时要注意将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与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团队合作中的互相帮助。首先,老师将电路实物图和原理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原件识别,明白各元件符号以及之间的电路连接关系。然后由教师提问。关于变音门铃的研究实验可以提问以(下转第55页)(上接第46页)下几个问题:第一,电容、电阻、二极管等常用原件有何区别,如何进行测试;第二,所用芯片的管脚名称以及管脚的排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第三,打开与关闭电阻应该怎样测量。学生在此阶通过彼此之间的帮助共同完成原件识别与测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然后根据要求进行相关实验。在电路板上进行元件的焊接、安装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焊接与装配工艺完成整个过程,真正起到指导者与咨询者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增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项目测试
通过项目测试排除故障是数字电路一体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先指导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等他们掌握之后再帮助其他学生完成项目过程。在此次实验中,如果闭合S2时,电子门铃会出现声音,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上述过程,门铃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则证明电子门铃是正常的;如果门铃没有出现声音,可以检测VD2是否接反;若闭合S2时出现声音,断开时没有声音就检测R1。待所有的项目检测完毕之后将测试的结果填入实验表中。
4 通过分析掌握项目中的工作原理
实训课最大的难点就是对工作原理的掌握,这也是实训课的重点。在以上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数字电路中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接下来,由老师阐述整个项目中涉及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管脚的功能介绍、电路图以及工作原理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5 项目评价
项目的评价是由自评与互评两部分组成的。自评主要是自己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包括元件的排列方式、组合过程、以及整体布局和所用时间,然后个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小组中比较优秀的成员为代表,全班师生共同评价,肯定成绩。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在对项目进行评价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扩展和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结果证明,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一体化中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很多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从中领悟到了数字电路中的很多相关知识;许多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面对问题,并积极解决;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养成了合作的意识,认识到团队协作对学习的重要性;由于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网上搜集一些信息,使得学生们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升。此外,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有所提高。
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路体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创新的任务。因此,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运用项目教学法。
6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涉及到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而且都是依靠实践来完成的。从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结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操作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合作。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已经逐渐对“数字电路”相关课程的上课方式进行改革,使项目教学法能够在数字电路一体化教学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3).
[2] 吴海江,李世国.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一、软件主要实现过程和所用技术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的主要实现过程和所用技术有:利用CAD和3DMax软件建立实训所需的元器件、电路板、仪器仪表等实物仿真三维模型,建立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库;利用unity3d软件导入仿真三维模型,使用unity3d的Javascript、C#等编程语言对三维模型完成交互仿真编码,实现人机交互;利用web模拟仿真包,使其在任何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地方都能随时方便地使用该仿真实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三维仿真软件功能设计
1.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设计思路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是以培养学生的元器件检测、产品安装、电路检测和调试及电路故障排除能力为教学目标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笔者学校成立了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软件开发小组,根据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遵循“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思想,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以常用电子小产品安装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按照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开发了理实一体化的《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项目教材。在项目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订软件系统开发方案和功能指标体系,并由专业教师对每个电子小产品进行实际的安装、检测和调试,验证、确定检测项目和能力指标,修改软件系统开发方案和功能指标体系,再由软件技术开发公司来负责技术实现。
2.实训项目设置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与项目教材配套,以便于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软件设置了包括声光控节能灯的制作、产品质量检测仪的制作、全贴片八路抢答器的制作、电动机故障监测报警电路的制作、电子生日蜡烛的制作、数字电子钟的制作、叮咚门铃的制作、数字万用表的制作在内的8个项目。每个项目按教学目标和电子小产品安装工作过程及要求,分为若干个训练模块。
3.教学功能设计
根据电子小产品安装、调试工作过程和实训要求,实训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元器件识别、检测、电路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在每个项目实训操作界面中,包含了电路图、元件挑选、元件检测、安装练习、在路测量、功能展示、通电测量、故障检测这8个功能选项。
一是电路图。点击“电路图”按钮,可浏览所安装的电子小产品的电路图,便于学生在产品安装过程随时查阅。
二是元件挑选。在“元件挑选”功能模块中,学生根据电子小产品的电路图,在电子元器件库中选择需要安装的电子元器件规格、型号和数量。同时可点击“计时测验”来检测判断所选元器件的对错,通过“元件挑选”功能模块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和选择能力。
三是元件检测。在“元件检测”功能模块中,学生通过使用逼真的3D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检测和判断元器件的好坏,从而培养学生仪器仪表使用能力和元器件检测能力。
四是安装练习。在“安装练习”功能模块中,学生可利用已选择的元器件在虚拟的印制电路板上进行安装练习,并通过“计时测验”来检测判断所选元器件选择和安装方法的对错,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安装能力。
五是在路测量。在“在路测量”功能模块中,学生使用仿真仪器仪表对已安装完成的电路板上的变压器、集成块等电子元器件进行在线电阻测量,培养学生电路测试能力。
六是功能展示。在 “功能展示”功能模块中,学生对安装完成的电子产品按钮或开关进行不同的操作,可完整地展现该电子产品的功能,便于学生对已经完成的电子产品进行功能检测,判断自己安装的产品是否具有应有的功能和达到质量标准。
七是通电测量。在 “通电测量”功能模块中,学生使用仿真仪器仪表对电路的电流、集成电路各引脚的电压等物理量进行测量和调试,培养学生的检测和调试能力。
八是故障检测。在“故障检测”功能模块中,学生可对模拟的不同故障进行测试和检测,培养学生的检测和故障诊断能力。
在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每个功能模块中,具有操作步骤提示,相关的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实时测试考评及重新开始等功能。学生完成练习,点击“完成”或“提交答案”按钮可得知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的情况,在找出错误的原因后,可以按“重新开始”按钮反复练习。在仿真情景下,学生可通过鼠标中键平移、滚轮缩放、右键旋转从任意角度观察电子产品,交互式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
三、三维虚拟教学软件特点
总结起来,三位虚拟教学软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
根据电子产品安装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每个实训项目可分为电子元器件挑选、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安装、电子产品测量、产品功能展示、产品通电测量、产品故障检测七大功能模块,虚拟仿真、练习和考评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亦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按顺序进行练习或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训练、学习和测试。
2.学习过程中体现人机互动
教学仿真软件界面设计友好,形式新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操作步骤提示进行反复多次练习,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之后进行实时测试考评,检查自己掌握技能情况,时时体现人机互动。学生在人机交互的环境里,可以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灵活
三维虚拟仿真在线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在课上、课下均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反复实训对元器件的损耗和设备的损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节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利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字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在笔者学校2015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试用,软件以逼真的场景、丰富的内容、良好的交互性,得到了教师、学生的认可。它丰富了教学和实训手段,起到了促进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上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的效果。
【关键词】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区别辨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lectronic circuit’s func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 scale becomes larger and larger,so it can be applied in wider fields and closer to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Electronic circu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digital circuit and analog circuit,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There are many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circuits.It is of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o distinguish the two clearly,so as to improve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
Key words:analog circuit;digital circuit;difference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电路的自身功能不断增强,晶体管的尺寸不断减小,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度不断提升。电子电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两大类。模拟电路是处理连续函数形式的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是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又称数字逻辑电路(以“开”、“关”两种状态或者以高、低电平来对应“1”和“0”二进制数字量)。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有着显著的区别。
1.信号变化的特点不同
模拟信号的大小是随着时间连续变化的,即模拟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是连续的,幅值可由无限个数值表示。而数字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因此,模拟电路更加关注电压、电流的具体值,而数字电路则更加关注电平的高低。
2.处理信号的手段不同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都是信号变化的载体,对模拟信号能够执行的操作,如滤波、放大、限幅等都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操作。
模拟电路对信号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场效应管的放大特性来实现的,当然还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特性,最终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所组成的运算网络来实现。处理方式有测量电桥、信号放大、信号滤波、调制解调、信号变换和AD变换。而数字电路对信号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来实现操作的,并由场效应管构成与或非等基本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编码/译码器、算术逻辑单元等完成复杂的算术与逻辑操作。
尽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但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数字电路都是模拟电路,其基本的电学规律、电学原理,都与模拟电路一致。例如,用PMOS管和NMOS管可以构成互补式CMOS电路,其对称且互补的结构,恰好使其能处理高低数字逻辑电平。
3.信号抗扰动能力的强弱不同
通常把由于材料或器件的物理原因产生的扰动称为噪声,把来自外部原因的扰动称为干扰,干扰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减少或消除。
在模拟电路中,由于信号几乎完全将真实信号按比例表现为电压或电流的形式,造成模拟电路对于噪声的影响比数字电路更加敏感,模拟电路系统中各个不同部分的偏差积累起来,使得偏差量的负面影响变得较为显著。模拟信号在多次处理和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波形会发生改变,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信息损失,具体表现为图像、声音失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信号中断现象。通过使用屏蔽导线,或者在电路中引入低噪声运算放大器,可以尽量缓解噪声的负面影响。而数字电路是由许多的逻辑门组成的电路,信息只取决于高低电平,只要信号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造成误码。
因此,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看,对信息进行量化的数字电路系统比模拟电路系统抵御噪声的能力、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信号的精度更高。
4.电路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同
模拟电路的设计常常需要更多的手工运算,其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低于数字电路,因此模拟电路的设计通常比数字电路的设计更难,对设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要求更高。这也是数字电路系统比模拟电路系统更加普及的原因之一。但是因为自然界的大多数实际信号是模拟的,所以数字式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要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得到应用,就离不开一个模拟的接口。例如,数字电视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数字化后调制发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解调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声音。因为全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目前电路设计自动化程度日益上升,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软件主要有:EWB、PSPICE、Protel、Mentor、Graphics、Synopsys、Cadence等等。我们根据软件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
包括SPICE/PSPICE、EWB、Matlab、SystemView等。它们可以进行各类电路仿真、激励建立、温度与噪声分析、模拟控制、波形输出、数据输出,并在同一窗口内同时显示模拟与数字的仿真结果。
(2)PCB设计软件
包括Protel、Autium Designer等。这两者功能类似,都包含了原理图绘制、印刷电路板设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混合信号仿真、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等功能,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目前主要用于电路设计和PCB设计。
(3)IC设计软件
Cadence、Mentor Graphics和Synopsys是ASIC设计领域相当有名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都非常适用于深亚微米的IC设计。对于模拟电路而言,普遍使用HSPICE,是因为它的模型最多,仿真的精度也最高,可以满足大多数设计者的需要。
(4)PLD设计工具
PLD是一种由用户根据需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型:CPLD和FPGA。由于PLD的在线编程能力和强大开发软件(如Xilinx公司的ISE、Altera公司的Quartus)的存在,工程师可将数百万门的复杂设计集成在一颗芯片内,大大缩小了电路的尺寸以及开发周期。
5.总结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辨析清楚两者的区别对电子电路的改进、设计和研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电子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被发明出来并得到大规模生产的器件是模拟的。后来随着微电子学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加之计算机对于数字信号的要求,使得数字式的方法在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当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适用的方向也不同。电子电路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进步,但不等于数字电路可以完全取代模拟电路,也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更实用、更有效。我们设计电路时,应该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使两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如数模混合电路、数字模拟电路、模拟数字电路),从而达到电路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功耗更低、成本更低、集成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高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逄亚清.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区分及实用知识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155.
[2]苏成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J].电子制作,1998,02:17.
【关键词】 电子设计大赛 实践课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们电气工程系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电子设计竞赛就是我们配合教学改革进行的一种尝试。自2006年起,每届的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由我们电气工程系面向全院倡导并组织。竞赛活动规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自愿报名并选取老师给定题目。题目可以归纳为五类: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仪器类、数据采集与控制类等。其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并且尽量涉及电气、电子类专业课,如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PLC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在院级电子设计竞赛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竞赛,通过多次的竞赛,我们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虽然有一些缺撼,但效果非常不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而且在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对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1 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课程体系改革
从参赛学生的情况看,参加竞赛的大多数已系统完成电气、电子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并学习了一部分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比较独立,学生们普遍缺乏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我系对电子类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将低频、高频、数字电路及电工等四门课的实践课进行整合,开设了“电子实践技能训练、电子制作”等课程。教学内容以设计性实践为主,元器件发给学生,实训室开放,学生自己确定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电路参数计算、安装及调试等项内容。又受电子设计竞赛的启发,我们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仿照竞赛的要求将学生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践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的总结报告。
2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教学内容改革
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我们广泛地了解、使用新技术、新器件,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编写了新的校本实践教材。在新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如模拟电路中过多的分立元件电路实践,数字电路中过多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实践;引入新的内容,如集成运放的各种应用,EPLD和FPGA的应用等;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践手段。新校本教材建立了如下三种实践教学模式。
2.1 基础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践,电路由学生自行安装与测试,旨在培养学生用常用电子器件组成基本应用电路的安装与侧试能力。
2.2 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为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采用CAI课件,适当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中、大规模器件为主,引入EDA。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种电子电路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书写设计性实践报告的能力。
2.3 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检测、控制、传输与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综合设计性实践。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低频、高频和数字电路综合设计、装调与测试的能力,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鼓励创新与突破。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3 竞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迫使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新教材给了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上也应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将原来的集中实践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践教学。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践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选择完成实践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们在实践里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践内容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践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竞赛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我们电子类实践是面向全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比较重,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拟、数字、电路三门,实践课的教学人员分别有固定的方法,即每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其中一门实践课。从长远看,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为学生将来面对实际的电路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如果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综合考虑问题的思想,这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遗憾。而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教师们在辅导参赛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业务素质,而且认识到在教学中贯穿综合考虑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5 结束语
我院自2006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参加省级及国家级的竞赛,获得省级及国的的的奖项如下: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活动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多方受益。因此我们会把电子设计竞赛继续办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德俊.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与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5.3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教师和学生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载体,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非常有效。
《数字电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也逐渐趋于完善。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弱,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还可以接受,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随之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实施改革。
基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的章节顺序和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际项目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分组,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制订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等完成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团队合作。
二、教学过程的实现
1.紧跟行业的发展,确定教学项目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EDA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因此,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淘汰一些过时的知识,紧密结合电子产业的发展,并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设计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项目。该课程通过对企业、行业前期调研,专家后期讨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岗位需要为导向,充分利用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基本元器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设计基本的计数器、加法器等小电路开始,逐渐实现基于计数器的数字钟功能,并完成电路的调试。
2.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实施
学生分组完成教学项目,要求每组提交:设计思路、逻辑电路图、实现数字钟功能的产品、答辩材料。
(1)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后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合作,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全组同学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电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难点,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的触发器完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最简单、最稳定可靠的方法实现。
(2)完成产品的安装。学生拿到手的元器件有面包板、触发器、七段LED显示器、逻辑门、编码器、译码器等。要求各组学生合作,通过查阅集成块的功能,合理使用集成电路和导线,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不准确的地方,并予以纠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故障排除,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查电路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在完成部分任务时,教师应先将介绍常出现的故障现象、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何排除故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同时,鼓励先完成的组帮助其他小组排除故障,增加专业素质及团队精神。
(4)答辩及综合评定。各小组完成作品设计后,选出一名代表阐述设计思路,并完成产品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进行客观评判,为作品打分。答辩结束后,教师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本门课程综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项目中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做了改革,以小电路设计、综合作品设计等为主体,笔试所占的比例从80%降低到40%,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夏夕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
[3]王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五化”原则[J].教育与职业.
[4]陈福恒.“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关键词】 西安通信学院;教改班;数字电路实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依据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关于任职教育的相关精神,对于士官学员(高职高专学生)要求以“专业必需、能力本位、突出应用”为方向,目标是夯实学员的知识储备,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1]。西安通信学院基础部专业基础教研室从前年开始进行《基于任务牵引的士官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研究》课题的探索与研究,重点解决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有些问题:(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2)克服目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的情况;(3)如何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专业基础教研室对士官任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深入研究,依托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探索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目标和定位、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建设。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教员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员具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水平,要求教员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双师”的能力素质[3]。在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的《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大课程教学中,专业基础教研室和应用技术教研室积极开展合作,在教改班中交叉承担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任务,随着改革的应用推广,目前共有十余名教员实现了交叉授课,承担了教改任务,不但实现了跨教研室的融合,而且总体推动了教员队伍能力提升,为“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学期学院又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突破,教改班中交叉承担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由于受场地限制仅仅对三个学员队四个教学班施行交叉授课。
一、数字电路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数字电路实验开课前,教研室与学员进行了广泛交流。经过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的一年的学习,学员分别接触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三大课程,理论知识环环相扣,但这期间所穿插的实验课只要用心,肯积极动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掌握。通过前面《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电阻、电位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的识别及基本使用,对双踪示波器、交流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部分功能都有所熟悉,总体实践操作情况较为良好。通过这一学期数字电路实验课的教改,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员不会独立搭接电路
课前没有好好预习,实验前没有根本搞清实验目的和电路的实验原理,在听课的时候需要没有理清自己动手操作的思路,单纯地指望对着多媒体所展示的电路图按部就班搭接电路。
2、测量数值错误
对实验仪器使用不熟悉,使用万用表测量数值时,有些学员不知万用表红黑表笔放在哪儿,甚至也有部分学员万用表档位选择和数据读取还未完全掌握;使用双踪示波器测量数值时,对菜单不会选择,对按钮不会操作,使用双路信号时,不知道任何调整;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时,波型、档位选择还未完全掌握,信号幅度频率设置不熟悉。关键是课前没有好好预习,在听课的时候不记笔记,课后不回忆交流。
3、实验内容做不完
搭建全部电路并不是每个学员都可以做到,所以实验过程中,一些学员电路还没有搭完,教员就开始进行新的内容,部分学员跟不上,实践操作的时间总是感到比较紧张,每次差不多测到一半就没有时间了。对于实践操作慢关键是学员课前理论知识掌握不好,没有理清电路的实验原理。有些学员把输入信号接到输出端,从输入端引输出信号;如果电路采用多个芯片时,忘记给所有芯片都加电源;如果芯片有多个独立单元,比如74LS00芯片内部有四个与非门,74LS107芯片内部有两个JK触发器,有些学员把各独立单元混接。
4、对自己所测的数据没有把握
有些学员队自己所测的数据没有把握,导致实验无法继续进行。对于所测量的数据正确性总希望教员适当给一些提示,关键是理论没有吃透。
二、提高教改班数字电路实验课质量的方法
基于任务牵引的士官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研究课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遵循“基础服务专业,理论衔接应用”的理念,课程立足于提高学员的电子电路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能力等方面。改革中确定了以任务驱动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精讲理论、加强实践,突出应用”的思想,结合通信装(设)备中的典型应用电路,研讨分析教学内容组织,打破传统的章节知识结构体系,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原则整合教学内容[4]。实验课是培育学员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仪器设备使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1、加强实践环节
任何实践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实现的,在讲课的时候需要讲清动手操作的思路;实验课的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让学员实验课前写好实验报告。实验课不只是单纯的对着多媒体所展示的电路图按部就班连接,每次实验前首先要搞清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搭设电路时,利用幻灯片上尽量给予正确的、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错误问题的详细图示。
教研室搭建实验训练台,配置实验仪器、元器件等,以所有实验课电路作为实训项目,教员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实践,自己发现问题,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排除方法,提高教员的动手能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经常组织教员进入实验室听课,发现经常学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另外每次实验课课后,教研室经常组织教员交流,介绍学员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2、强化实验仪器仪表使用
对实验仪器仪表用到即复习,经常详细讲解。使学员用万用表测量数值时,明白万用表红黑表笔放在哪儿,万用表档位如何选择和数据怎样读取;使学员用双踪示波器时清楚菜单按钮怎么样操作,观察双路信号时怎么样调整;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时,熟悉波型、档位、信号幅度、频率怎么样设置。
3、精讲理论
实验课上理论知识少一些,多一些实验测量方法的讲解。教员理论授课时间能够精讲,并且在理论课时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所要掌握的内容,实验课上授课所讲内容能够细一些,理清动手思路,实验课多给学员自己动手操作时间。
4、勤总结归纳
由于实验课仅一周一次,太生疏也不太熟练,教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将仪器的使用与电路的搭接的基本方法给学员总结归纳;实验报告写完之后,教员集中统一再讲解,课后再辅导一下。
三、结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员作为引导者,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学员在任务驱动下,针对包含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协作作用,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研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寻找任务的解决方案,通过任务的研判、分析、学习、实验、解决等环节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协调进行、交互递进,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采取“学中做,做中学,交互递进”的形式,将需要学员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分解到具体的任务情境下,将理论学习融合在学员对实际电子电路的分析应用过程中。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激发学员的主体作用,培养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分析数字电路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想方设法提高教改班数字电路实验课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玉元.士官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1.
[2] 潘健,邓玉元,黄天录等.基于任务牵引的士官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研究[R].西安通信学院,2013.09.
[3] 潘健.基于任务牵引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索[J].新西部,2013.04.
[4] 蒋卓勤,黄天录.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1.
论文关键词:项目实训,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
1 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的内容
1.1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体现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自主学习、知识综合、创新设计、工程实现、研究探索、项目规划、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宗旨,拟把电子电路实践课程体系划分为5个模块20多个实验项目构成,如图1所示,每个实验明确局部目标,每个模块完成阶段目标,可配合理论教学,在二年级分阶段性实施教学。实现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已学与拓展知识融合与课外研学融合的实践。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开展探索研究,向前覆盖已学知识,向后拓展未学知识。
1.2 进行实验项目内容的改革
项目内容要突出工程背景、方法多样、综合应用及研究探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尝试运用电子新技术。
选择具有生活和工程背景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中,激发兴趣这一原始动力。着重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实验结果具有变化和不确定性,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和探索性,尽量设计少有现成方案借鉴的项目。
课程内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尽量做到从点到面,分层次地扩大知识面覆盖率。课程之间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都学完后进行综合电路设计,可以融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FPGA、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实现跨课程知识融合,最后完成从单元到系统的综合。
研究项目既然融合了已学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等知识,则更需要自学FPGA、PSOC、单片机等拓展技术,实现已有知识与拓展知识融合。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鼓励学生学习电子的新器件、新技术与新方法,借助于日臻完善的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软硬件结合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
课程团队可以组织指导创新大赛、飞思卡尔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研学活动,完成理论到工程认知的转变和创新。
1.3 实验项目考核要求的竌母?通过综合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实践过程,考察学生在观察分析、设计构思、项目计划、组织管理、工程实现、总结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激励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应变、研究探索、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如电路方案的合理性;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是否合理;实验表格是否完整等。
督促学生建立实践的观念,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不能纸上谈兵,解决好原理—仿真—硬件实现的关系,即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硬件电路布局是否清晰,连线是否整齐,是否预留测试接口;仪器使用是否熟练、操作是否规范,功能与性能指标的完成程度、完成时长等。
考核学生对项目各功能构思的技巧性、自主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论文
考核参数测试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各关键点的波形及实测数据)。完成设计的基本要求或提高要求程度如何,实验原始数据必须当堂找老师进行现场验收并登记,以保证考核的公正和严谨性。
通过验收作品,演讲答辩、交流总结等,考核学生实验总结表达、应变、研究探索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1.4 实践模式的改革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层次化任务驱动、过程化考核激励,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过程,做精做透每一个实验。如专题讲座、技术展示、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方案论证、质疑讲评等方法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自主构建实验平台、自主展示实践成果,实现学生自主研学、创新实践过程。
1.5 综合优化实践环境的建设
统筹布局,集成打造建成多学科交融、软硬件一体、资源丰富、配置合理、充分开放的先进实验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研究、设计、分析、仿真、实验、制作、焊接、测试等不同环节的软硬件需求。
2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精心设计一整套实验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应渗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做到科学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的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有较显著效果,有示范性。其中设计的案例应具备的教学思想如下。
2.1 科学性
(1)案例要体现实验的科学研究目的与实际应用背景。(2)案例是精心设计的。(3)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定位切合学生实际,服务于培养目标。(4)案例经过教学检验证明可行。
2.2 基础性
(1)突出经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电路。(2)应始于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要求。不能讲创新就忽视经典基础内容,创新始于基础。(3)要掌握好涉及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单元电路实验,应有指标性要求,训练测量操作与结果分析的规范方法。(4)能激励学生对经典实验对象进行适度的探究。
2.3 先进性
(1)反映新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成果。这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成果。(2)合理地运用了新技术手段。实验内容反映并运用新技术,实验手段与时俱进,实验教学以多种方式辅助开展。(3)强调实验方法。强化实验过程中的方案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4)采用多元考核。注重实验过程与效果,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客观量化的多元考核方式。
2.4 实用性
(1)应该配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在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学科专业培养特色。(3)实验系统与装置应实用、完整、正确,是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具体展现。
2.5 互动性
(1)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的生动性,以拓展知识、引发思考。(2)促使学生之间开展探讨、合作,在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培养上能取得一定育人效果。
2.6 适用性
(1)具备分等级的评价系统,能够提供不同定位的需求。(2)采用模块分层结构,适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要求的实验教学需求。(3)具有相应的分级评价标准,考核适用性较强。
2.7 强调特色
(1)案例是精心设计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能够实现具体教学目的之达成。(2)案例设计应服务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照搬未必适合该校实际,要有所创新。(3)案例应反映专业培养侧重,有自身特色。
3 结语
对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是针对新世纪能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系统在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体验电路功能实现方法的多样性及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技术方案选择的过程。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熟悉工程实践中应用必要的技术和现代化工具的方法。鼓励学生站在基础、面向未来,关注电子新技术发展,尽早开展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候艳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81):104,170.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微任务;电子电路;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8502
1电子电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电路设计是电类专业为绘制电子电路图所必需掌握的一门计算机综合性设计课程。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在各高校逐渐开展,一些课程的课时量也相应递减,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电子电路设计》课程已由原36学时减至24学时。如何在减少的课时的课程中让学生掌握同样程度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考验着每一位专业教师。
以往传统的电路设计教学的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授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图例向学生绘制演示,最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仅限于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并没有主动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到加入兴趣式教学,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甚至创新,打造优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
2.1任务驱动法原理
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被广为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它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多个特定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定知识点,只要学生完成了课程中设定的任务,就可以掌握课程学习的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任务情境,教学任务必须融合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或协作性学习,使他们真正了解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2.2任务驱动法在电路设计实训中的应用
电路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电子电路图形绘制,电路图形仅为简单的二维制版,因此在绘制电路原理图时较为简单易学。但无论多简单的图形,在绘制的过程中都要利用到基本绘图工具、图形编辑和图层管理各知识点综合才能完成。因而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按书本章节顺序来讲,而是应该由教师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后重新组织,将它们融入到一个个工程任务中再向学生展示,如向学生展示电动小车电路设计图纸,将其作为一个工程任务,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来绘制,或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难题再提出并讲解。这样就更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电路设计实训课程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3微任务驱动法
3.1微任务驱动法原理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提供的任务由于综合性较强所以工程量较大且难度较高,学生在一节课中难以完成,即使有些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了任务,也会因为知识点过多过杂而难以消化。因此需要由教师把握学生素质和能力,将大任务进行科学性的分解,将之细化为中任务,小任务甚至微任务。让具有不同层次知识能力的学生都能被激发兴趣,在任务量合适的微任务环境中尝试和实践。
以上所述即为微任务驱动教学法,它就是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将总任务依靠知识的内在逻辑或采取分类的方式进行具体化,以微任务的形呈现。较之任务驱动法,其目标更为明确,导向性更强,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教学也更容易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保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
3.2微任务教学设计
微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是:教师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总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总任务的解决方法并将总任务拆分为一个个的微任务,各微任务之间可以是从属或并列关系。拆分出来的微任务不能太难或任务量太大,应设计为学生较易完成的程度,以便于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过一个个的微任务引导和推动学生一步步上升,一层层提高,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复杂的学习任务的顶点。
微任务法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微任务。首先,任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提出的每一个微任务,原则上都是为了完成总任务而设计的,尽量不设置多余任务,不能本末倒置。其次,教师选择微任务时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注意难易适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与掌握程度以及课程进度随时调整微任务,不能任务教条化僵化。第三,微任务还应遵循完整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微任务必须连贯,不能有断续感,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使他们获取的知识完整且有条理。最后,微任务的设计要适当增添趣味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上图片插画,视频音频等数字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3微任务驱动法在电路设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Altium Designer软件的工具栏较多,常用工具栏中的各命令参数也较杂,若逐个讲解,则显得各知识点杂乱无章,学生记的多忘得快,但在实际绘图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该用哪个工具来绘制。
例如,在介绍AD软件常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直线、多边形、椭圆弧线、文字和文本框等,若单纯讲述这些知识点,难免枯燥乏味,且容易与布线工具栏的功能弄混。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可设计对应电路制图微任务,围绕一个小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多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小任务,布置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在练习中熟悉各种命令的操作。例如,基本绘图训练可将学生已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中学过的常用电子元件符号如:变压器、运算放大器(如图1(a)、(b)所示)融入其中,将它们设计为一个个需要完成的微任务。每个任务都考虑到学习课程的前后连贯和趣味性,让学生绘制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如图1(c)所示的七段数码管等稍复杂的绘制任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会更加强烈,也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动力。
微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分解到一些小任务中进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有时会降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这样的设计任务和完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任务引导学生将已完成的微任务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例如,上完第三次课后,教师即可布置学生完成如图2所示“八路彩灯控制电路图”大任务。从创建元器件、调用常用元件开始,直至综合运用各种绘图指令及编辑工具完成绘图。让学生在本次课中复习巩固了前面微任务中所学的小知识并将其融合,初步完成了一张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原理图样,并总体上掌握了一张较完整电子电路工程图的绘制过程,具有综合应用性。
3.4电路设计课程与其余课程的前后融合
电路设计课程在介绍一般电路绘图技巧与制版规则时,还会涉及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技术应用等课程的接续关系。将本课程绘制图中所涉及到的器件类原理基础前移到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中解决,诸如实际译码电路、三态电路与缓冲器芯片等知识点不再占用本课程学时。本课程把握好衔接关系,主讲等电路板制版规范、电路设计的仿真方法等要点主题,把以往重复性内容节省的学时用于应用层面。
在重点讲述电子电路图绘制方式的时候,还应适当向学生加强常用接口电路的连接方法知识点,并向学生扩展对嵌入式处理器及新技术的了解,为后续单片机原理课以及传感与检测技术中各种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使用,智能传感器、数字式一体传感器等内容的讲授打下基础。
4总结
本文提出在电路设计实训课程中提出微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路,该方式以“微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崭新教学模式,改变了往常的以教定学到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在解决任务中学习知识点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热情,有加深了对知识点理解,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应用入手,学中建,建中学;分解项目,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理念,对人才培育重点落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秋慧.微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周红丽.《电子线路》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09,(2):105108.
[3]杨瑞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计算机辅助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