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8篇

时间:2023-07-20 09:21: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教学管理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教学管理培训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在培训教师团队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专门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教师团队,其职能是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运行机制,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律;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及工作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检查评估。目前,这支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在宏观视野、专业理念、素质能力和工作状态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春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的现状,课题组对长春市中小学部分教师培训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质量提升提供更为优秀和专业的管理保障。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榆树、德惠、双阳、九台、农安、绿园和部分市直校从事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150位教师发放了问卷,回收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问卷的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教师培训管理者工作现状,三是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想法。

三、长春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队伍”的现状

(一)个人基本信息

1. 性别比例基本均衡,男女性别比例为2:3。其中,男教师占40%,女教师占60%。

2. 年龄结构不均衡。所占比例最大的36~45岁教师为50%,依次是46~55岁占32%,26~36岁占17.3,56岁以上占0.7%,没有25岁以下的教师。

3. 学历结构比较完善,但学历层次不高。硕士研究生仅占2%,没有博士研究生,绝大部分是占86.7%的本科生。此外,还有11.3%的教师为大专学历,这部分教师的学历亟需提高,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4. 教师培训管理者的经验较为丰富,有70.7%的教师从事培训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从事教师培训工作4~6年的教师最多为45人,占总数的30%,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25.4%,7~9年工作经验的占15.3%。

(二)教师培训管理者工作现状

1. 在“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方面:有70%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其中10%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比较强烈,仅有30%的教师没有职业倦怠感,并且职业倦怠感的强烈程度和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成正比。

2.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平均每年阅读书籍的数量”方面:教师们都能够保证一定的阅读量,47.3%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为3~5本,18.7%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为1~2本,平均每年阅读书籍8本以上的教师仅占16%。

3.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每年撰写论文的数量”方面:有30%的教师近两年内没有撰写论文,59.3%的教师能够撰写1~2篇,有10.7%的教师撰写论文数达到3篇以上。

4. 在教师培训管理者“承担或主持过和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相关的省、市级课题”方面:有43.3%的教师没有承担过课题,有26.7%的教师仅仅作为课题的参与者,只有30%的教师承担过市级以上课题。

(三)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想法

1. “当前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

(1)基层学校领导和老师不够重视教师培训,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参培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严重。培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加上监督和管理都不到位,致使教师培训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2)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教师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更为艰难:一是农村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需提高,有很多老教师干脆教不会,完全由县区的教师培训管理者。二是硬件设施不足,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电脑设备供教师学习之用,通常是一个教研组几个人要共用一台电脑;没有统一的培训场所。三是教师年龄偏高,缺少新鲜血液,大部分老教师不太接受新鲜事物,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3)培训内容过分强调宏观理论和理念的灌输,并且城市化倾向严重,培训针对性比较差,实践活动少,导致很多教师出人不出力。

(4)教师培训缺乏科学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往往缺乏长期有效的联系机制。验收方式单一,集中培训常以写体会方式验收,远程培训则以答题方式验收,培训后也不知道参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师实践上是否得到具体提升。

(5)国培、省培、市培、区培和校内培,培训的种类繁多,老师们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及时参加各种培训,压力很大,应接不暇,工学矛盾突出。有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只能是应付了事了,有时干脆就让别人代学了,所以培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6)有的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服务意识不强。

2. “作为一名教师培训管理者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可以主要概括为:

(1)应具有现代教育的前瞻思想,与时俱进,熟知教育部以及省市对于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师培工作。

(2)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对上级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及时传达,对学员的学习及时跟踪了解。能够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处理好教师培训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3)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培训管理者,如何带领你的团队参加学习,较好地完成培训任务,这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

(4)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指导教师网络学习,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开发培训课程的能力。

(5)教师培训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培训者,对所培训的内容和所培训的专业知识应该了如指掌。

3. “对长春市的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主要概括为:

(1)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监督,加大考评力度。纳入学校对教师各项考核中。

(2)在培训内容上要精选培训课程,注重基层需要,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对各级培训机构设计合理建制,确保各项培训任务有效完成。例如,九台继教部只有3人,负责全市幼、小、初、高的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完成繁杂的各项任务压力太大,其他县市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4)要形成教师培训各级培训立项制度,有力整合本区域现有教研、科研、电教资源。

(5)对培训者要定期组织管理技能培训,细化培训工作的细节;每年组织管理者到省外进行短期培训,开阔视野,更新理念。

四、分析与讨论

(一)职业倦怠感问题

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感强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热情。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繁琐复杂,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然而,调查显示有近70%的教师培训管理者有职业倦怠感,其中有10%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比较强烈,并且年龄越大,职业倦怠感越强。这种职业倦怠感在工作中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态度得过且过,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没有职业目标等等。

造成教师培训管理者职业倦怠感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工作压力。教师培训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县市区的教师培训管理者们,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开始组织相关培训报名,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管理者多方协调沟通才能及时完成报名任务,这中间如果有参培教师出现问题无法参加培训,管理者还要及时进行调换以免影响参培率。此外,工资待遇不高、职业成就感低和教师本身的性格问题(如,完美主义、过分苛求、对自身的要求过高)也是造成教师培训管理者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

(二)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1. 从学历上看。虽然大部分管理者的学历都达到了本科以上,但硕士以上高学历管理者仅占2%,并且仍有11.3%的管理者学历为专科学历,层次较低,无法较好的满足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需要,学历层次需要提高。

2. 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有30%的教师近两年内没有撰写论文,有43.3%的教师没有承担过课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培训管理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教科研,去静下心来研究教师培训领域中的问题。

3. 阅读量需要加大,以更好地满足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18.7%的教师平均每年阅读书籍仅为1~2本。

4. 为教师服务的意识需要增强。有的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造成上级的精神领会不透彻、不准确,加上自身沟通能力有限,造成和基层学校老师沟通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三)教师培训管理机制问题

当前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考核。管理者们普遍反映,我们现在还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还停留在每次完成培训任务后管理者组织学员填写一份“培训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学员们往往在填写问卷时已经完成学习,归心似箭,态度不够认真,在给“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一栏往往是“无”或空白的。实际上,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是教师培训机构对培训质量进行监控,应当包括培训中的评价管理和培训后的跟踪管理。我们目前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是培训中的评价,培训后的跟踪管理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五、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用积极的心理调适有效应对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教师培训管理者来说,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绩效,还会导致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1.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培训管理者的职业目标。缺乏内心体验的人生是枯燥而乏味的,因此,管理者要找准人生幸福的支点,确立自己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有什么样的职业理想追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关键是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找到有效的办法激励自己。

2. 运用积极的心理调适,缓解职业压力。教师培训管理者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例如归因训练、认知改变、心理暗示等,通过归因训练使管理者成为在行为上更加有控制力的人,会容易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从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自我欣赏,激发工作热情,增强职业的成就感。

(二)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全面提升教师培训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是一门专业,每个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觉学习教师培训管理的专业规律、专业内容和专业技能。管理者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培训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功底,对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师培管理工作具有较深的认识,具有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能够从发展角度设计培训项目、内容和考核办法。

1. 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有相关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详见下表)。

2. 树立服务意识。作为教师培训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为广大教师服务的。需要通知教师参与培训以及做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不止一次通知,所以,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不能嫌麻烦,要有耐心和热心。有的老师年龄比较大,管理者要耐心给他们解释培训的要求,不能通知一发就完事了。老师有不明白的时候要热心地给老师解答。

3. 提高沟通能力。教师培训的管理者是上级培训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联系和纽带,需要向教师传达上级培训部门的要求,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的,要和上级培训部门及时进行沟通,对于上级培训部分的要求,在传达的时候要清晰准确,保证基层教师领会培训精神,及时参加培训。

(三)健全教师培训队伍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

1. 建立教师培训管理者考核机制。各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在行政、人事上、工作上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管理,同时在培训业务工作方面接受上一级领导机构的指导和检评,认真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级管理机构对下级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评,对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给予批评,对连续重大失误,经批评仍无改正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换岗建议。长春市教育局每年对全市培训管理者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内容分实践考核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 健全教师培训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质量是教师培训的灵魂和生命线。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是以质量评估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估,是评估主体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其培训质量是否满足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而做出的评判活动。培训质量管理与监控、培训质量评估、培训效果评估等作为控制、评价和改善教师培训质量的手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的目的就在于及时掌握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改进培训工作,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结合培训工作实际,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重视教师的培训,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及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近几年年来我院成人教育部系主办了多期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结合培训工作,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校教师培训特点与建构主义理论

1.高校教师特点

1.1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条件差别较大,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师范性院校或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好;非师范院校教师或文科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甚至很少使用计算机。

1.2基本的课程安排较满,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难以花大量时间集中培训。在培训中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工学矛盾,不能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2.传统的培训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一般是以集中授课为主。“一人讲、众人听”的纯集中讲座模式为专题讲座,由专家做一些理论上的介绍,然后再观摩几堂公开课,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局外人”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专家讲,教师听”的培训方式多流于形式,往往难以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可能已经了解到新的信息,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很难渗透到教师的内心,更谈不上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回到自己的学校和课堂依旧难以使之付诸实践。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知识技能虽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回到学校后的教学行为却往往并没有持久的、明显的改进。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培训模式的设定之主要目的不是单向地向教师讲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让教师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的技能,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广泛开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培训内容的优化选择

1.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培训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许多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培训者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据此,可将一些过时的、淘汰的或将要淘汰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Access数据库、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及教学应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智能拼音输入法及常用杀毒软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代信息技术是-17应用性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后,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近期的培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少数内容也是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说先让学员接触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有了直观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让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出基础理论,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帮助学员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不仅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也能使培训成效事半功倍。

三、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教学,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归纳采用了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颇具实效。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同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边讲边借助直观教具(我们通常是采用视频展示台)或实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其培训的显著教学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感官优化组合能提高培训效率;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施自主、创造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该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成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比如三晨影库、翰林汇、科利华及众多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均有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比如K12、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也有很多非常实用的信息技术CA[课件;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机训模式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上机的操作,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同时,在培训中,上机操作也是检验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为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二是做好上机课前预习,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

的能力。具体施教过程是:在培训告一段落时,联系学员从事的教学或管理工作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网络或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学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比如让学员带着“教学论文的撰写与编辑”或“教案修改”等任务去学Word或WPS;带着“专题报告演示”或“教学幻灯片制作”等任务去学PowerPoint;带着“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任务去学几何画板、方正奥思或JBMT等课件工具、软件及扫描仪、数码相机、配套光盘等设备的使用;带着“教学动画设计”任务去学Flash、Photoshop或3DMAX等动画软件;带着“学校的主页设计任务”去学Dreamweaver或FrontPage等网页制作软件;带着“搜集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信息”去学Internet的使用;带着“电子邮件”去学E—1Ilail的发送与接收;带着“故障计算机”去学计算机的维护与检修等硬件知识与技能。培训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培训模式不仅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符合在职教师的认知规律,是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的优化组合

考核评价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激励机制。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压力,要通过规范的考核来进一步促进学员的主动积极性为了使考核评价规范化,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目标和设置的课程内容,对学员进行以下三种方式的考核评价。

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员参加培训的态度、集中培训的到课率、完成规定的理论、参加各种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时的发言情况等项目进行逐项考核评价。

2.切实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

每个学员的“作业设计”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特点。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最后的考试。

3.上机考试

篇3

 为切实加强钦州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领导、干部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推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评建办的工作要求,特举办本期教学管理领导、干部教学规范化管理培训班。

一、培训目的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繁杂而琐碎,但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教学管理人员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岗位,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乎教学工作的好坏。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养,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通过教学规范化管理培训,全面提高钦州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二、培训对象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院长(主任)、分管理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教务员,学校评建办全体人员,教务处部分领导干部共66人。

三、培训时间:2011年7月22日至2011年7月25日共四天

四、培训的地点:钦州学院、北海市区

五、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其他事项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要点

2.系统学习钦州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3.学校领导做专题报告

4.评选钦州学院优秀教学秘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优秀教学管理团队

六、培训的方式

1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

2.坚持专题辅导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

七、培训安排(详见附件)

八、成立工作小组

为做好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工作,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宣传技术组、后勤组。各组人员及工作内容如下: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银建军  李尚平

副组长:徐书业  黄家庆  黄宇鸿

工作内容:负责本次培训的全面工作。

(二)秘书组

组  长:张小强

副组长:傅远佳  钟其鹏 

成  员:刘伟芝  黄孙庆  刘 魁  梁伟杰

工作内容:1.起草培训工作方案;2.印发相关材料;3.协调各工作小组。

(三)宣传、后勤组

组  长:黎树式  梁家海

成  员:黄柑童 卜陆平 刘临玲  梁芷铭

工作内容:1.对培训班各方面的情况全程宣传报道;2.负责横幅的制作; 3.培训场地的布置(台签、茶水、横幅、电脑及音响调试等);4.车辆及住宿安排; 5.做好培训考察活动的联系及后勤保障工作。

附件:

1.钦州学院教学规范化管理培训班日程安排表

2.钦州学院教学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学员名单

 

 

钦州学院评建办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篇4

关键词:人本视角;教学管理;实验教学

一、人本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管理模式中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管理伦理和道德实践, 最早见于企业管理之中。随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成熟以及其运作过程中管理成效的日益显著,这一理念逐渐被其他领域中的管理者运用于管理实践中,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即是人去管理,围绕人进行管理, 为了人的管理。人本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主要表现为以全体师生的人格和人性特征为出发点,体现着对人性的尊重,以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依托,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核心在于营造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 建立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展现和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因此,人本视角下的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应将对“人”的关注广布于管理模式当中,使其所涉及到的理念、体制、教师、学生、仪器设备都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人本视角下高校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实验教学计划的修订,逐步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随机地变动,首先应根据各教学小组或学科组织提供的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计划开出的实验项目,汇总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验教学计划的修订,科学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和内容,逐步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除优先保证教学大纲要求开出的基本实验外,应开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各学院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应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的基础上,精选实验内容,加强科学素质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逐步分离实验课程,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首先,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应严格遵循教学文件规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开设实验,并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向学生公布实验时间和内容安排。在完成计划内实验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外有制度的对学生开放,并做好记录,对于容易损坏或是贵重的仪器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员值班并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另外,每个实验项目要有完整的实验指导文件,严格实验环节要求,建立实验岗位责任制,对于初次实验的同学,应确保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拟定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其次,学校要在每学期不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项目检查。各学院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可以设置意见箱或是举行座谈会,听取学生和老师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

实验室的科研力量过于薄弱,这是许多高校长期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地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实验室进行人本管理的基本前提。应加强校际交流,经常鼓励和支持实验室技术人员定期参加多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使之与时俱进,提高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适应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发展的仪器设备需要。此外,可以以实验教师、部分学生为成员组成仪器维护维修小组,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的良性运行,营造人机和谐相处的和谐氛围。

(四)加强学生实验考核和档案的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中,不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关怀,还要从人本的视角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效果,因材施教。实验教学要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考核,对于部分应用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应根据情况进行单独考核。考核的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两部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成绩单独记录;对于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其实验教学的成绩按实验教学课程课时占课程总课时计入本课程的总成绩。

此外,各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应建立实验教学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指导书、学生实验报告等材料。

三、小结

科学管理活动应该是以一种合乎人性的方式,并为了人的目的来进行。本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都是文科生,在实验室应用方面的知识有限,以上提出的几点思考也存在不足之处,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人本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重大作用,这一理念的实施和运用,能够促进教学水平。以人为本,体现了教学管理的人文情怀,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是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①参见刘素刚,王赤才,王亮军等:《欧洲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理念》,载《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5期。

②参见刘霞:《从队伍建设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理念创新》,载《管理与评价》2007年第12期。

③参见陈文婷:《团队工作方式中绩效考核管理活动的转变》,载《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第12期。

④参见葛新斌:《人性假设问题与教育人道化》,载《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第1期。

⑤参见黄大军:《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34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信息化发展已经是各行各业的基本方向,同时覆盖面积也有显著提升,在国际上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均是发展热点,所以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发展现状及综合实力评估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各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及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发展重点。在高职院校及其以上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学校集中管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促进管理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能够对教育改革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和企业管理及制定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比如说卫星通信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引导管理及工程项目技术得到实时信息,有效实现信息通信,同时也是进行信息传递及传播的简便方法。另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会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例如在学校管理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服务,甚至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也能更能够有效结合兄弟院校及上、下级部门等之间的联系,不但有助于迅速准确下载,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最后在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也能够应用在学生选修及一系列烦琐工作中,提供工作质量。

12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在现代管理发展中规范化已经成为重要标志,同样在教育管理中各个学校也要求实现规范化管理,以能够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凡是在教务处办公室统一指挥及协调下的教学单位,各项工作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办理,以能够显著提升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中,计算机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同样也为教学管理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在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则需要实现制度化教育程序,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必然趋势,其中包括制度调查结果显示以及各项选拔制度等,在学校的教育评价及考试制度中也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更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速度及准确性。

13有助于缓解扩招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

在近些年以来,各大高校均推出扩招计划,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这种环境下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导致目前的教学资源越来越紧张。所以在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重要任务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教师资源,以能够对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中的教学资源匮乏问题进行缓解。但是教师资源的培养不能够一朝一夕完成,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以上情况有效缓解,能够缓解教师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匮乏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教学资源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从而将传统教育抓紧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从而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上,不管是计算机网络教学还是多媒体技术教学,均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对教学资源压力具有显著缓解作用。

2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21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发展速度缓慢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有物理设备的基础条件支持。但是在我国目前各高校发展进程中,教育融资相对比较短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资金更是比较少,所以也就导致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进展较慢。

22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在我国目前教学管理人员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比较少。在大部分高校中计算机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由新的教学人员来完成,但是这些人员的现代化计算机管理软件应用能力相对较低,从而对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限制作用。

23高效率教学管理软件不足

教学管理软件目前在我国管理教育中的使用有效率明显偏低。并且关于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也存在各种问题,如安全性问题、资源不适当问题等,均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作用。

3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31强化信息化发展宣传,改善教学管理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一直以来都具有引导作用,那么相关管理及教育部门领导则可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认识,并加大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必要性宣传,让广大教学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并加大信息化人才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显著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想要在学校管理中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及学习环境,同时加大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人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那么均必须要有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32加大适用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课堂管理软件质量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于各级教育部门来讲,则需要在高校及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加大资金投入,以能够对高校中的教育教学软硬件实施有效改善,提高教育教学软硬件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条件。也可以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管理组织结合共同开发公共管理软件,以能够缓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技术标准水平不统一及低层次发展问题。关于软件开发人员则必须要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规范,并结合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资源共享需求,从而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系统。

33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中,必须要显著提升培训人员专业技术,以此进一步促进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需要显著提升对信息化观念培训工作的重视,确保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个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想要显著提升培训工作质量,首先需要对学习任务有明确认识,在保障不会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加强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以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对于本身两个学期的课程可以进行压缩,可以压缩到一个学期,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对于学校来讲,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必须立即想办法解决。实现信息技术和学校实际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挖掘高校教育管理培训潜力,同时也可以结合学习兴趣培养一些和教学相结合的爱好,从而为广大信息技术人员提供发展空间,为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34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信息设备落后问题

在高校信息技术资金投入中,则可以有效结合国家、地方以及学校三个方面,以能够实现筹资系统的有效组合。国家也必须要显著提升对高校信息技术资金投入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帮助高校更换电脑设备,为计算机网络连接到远程教育及其他管理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实现全国科研计算机网络教学,更有助于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想要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存在较大困难,但是只要不畏艰难,及时处理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实现高校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也近在眼前。

参考文献:

[1]皋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47-50

[2]李友良,何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35):43-44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81-02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院校由单一学科门类向多学科发展,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教学管理人的素质和能力面临着新挑战、新考验[1-3]。本文通过对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为发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潜能,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提供参考。

一、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大多数高校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现象,对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提高办学效益以及办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致使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复杂,专业对口人员少

基层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事务性工作琐碎繁杂,工作成果难于体现,也就使大部分人认为教学管理纯粹是事务性工作,无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一般有以下几部分人组成,一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二是校内转岗人员,三是部队转业人员,四是部分院校为教学评估增加师资力量,大量引进教师,但由于生源有限无授课任务,迫使部分教师改行做教学管理。从人员构成来看,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中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人员少之又少,决定了基层教学管理工作难于上新台阶。

(三)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专职化程度不高,队伍稳定性差

大部分院校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工作业绩难以衡量,往往是干好了得不到表扬,失误了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以及教师学生的指责,使得兢兢业业工作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得不到认同,对职业发展前途迷茫,长此以往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程度低;教学管理工作也只能流于维持性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创新性。

(四)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中的基本要求。目前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中的绝大多数的人未经历过专门的教学管理培训,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再加上从事这个岗位的入门门槛低,个人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整天忙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没有精力加强教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大多数人停留在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经验管理水平,创新的动力不足。

二、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和制度约束是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保障

1.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单靠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是收效甚微的。领导重视是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关键。各级领导只有转变观念,树立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重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队伍的政策、措施,并使其得以贯彻、落实。

2.加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一方面确定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准入标准,严把入口关。有必要从专业、学历、职称、年龄、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定准入标准,优化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完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奖惩激励机制。以教学管理工作量化为基础,确定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目标,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作为确定待遇和提拔晋升的依据;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使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转变观念是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先导

目前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的观念落后造成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关键在于改变观念。

1.要改变各级领导的观念。各级领导作为学校政策的制定者,应确实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充分认识到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给予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2.高校要树立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教师的认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一名管理者。增强各级领导以及专业任课教师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认同感,摒弃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员,人人都可以做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人人都能把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做好的一系列陈旧观念。

3.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提升对基层教学管理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若要人敬,必先自敬”,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不要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工作,要坚信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细致的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三)加强培训是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基础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普遍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长期忙于具体的事务管理,缺少正规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缺少从事科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就要加强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科研技能的培训。

1.学校要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深造,攻读教育学、管理学以及其自身所学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在学习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2.学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脱产进修或专题培训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鼓励参加校际交流、学术会议,提高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构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体系,完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3.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跟进教学科研以及教学管理研究前沿,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四)提高科研素质是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核心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作为以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为中心的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参与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在科研中沉淀知识提升做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走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促进的道路,使教学管理工作向学科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必然要求基层教学管理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只有在教学管理领域进行思考甚至深入研究以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才能成为教学管理方面的专家。

参考文献:

[1]刘建宁.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78-79.

[2]韩宇霞.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管理与教育,2007,(4):167-168.

篇7

论文摘 要: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秘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基层岗位,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落实教学管理措施等重任。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秘书能力结构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它明确界定了教学秘书的行政关系和岗位职责范围,高校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和执行者[1]。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决定了教学秘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一)公文处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传达和协助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熟悉公文写作知识、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层层落实管理政策。 

(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助主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定期安排教学检查、进行教学总结;落实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安排;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各类突发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弥补专业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三)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加强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主管领导提供合适的建议,快速、准确、有效的协调解决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起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作用。比如:教学秘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教师课程教学的习惯等,在主管领导审核分配资源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在排课时,做到最大化满足教师需求。在学生每次选课期间,会出现各种特殊的问题,欠费、模块学分修读不足、教学班人数上限不足、课程性质学分变动等。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学秘书熟悉每个版本教学指导书的变化,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向教务处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秩序运行是否通畅。因此如何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信任。教学秘书工作繁杂琐碎,不易产生明显的成果,长久从事重复性的事务劳动,容易滋生消极怠工情绪。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在必要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候,通常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法专心于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甚至难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秘书改变事务型的工作观念,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再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启发思维、取长补短。同时,应当在职称评定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肯定;在工资待遇上,应当等同于其他同等学历、资力的教职员工;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 

三、规范教学秘书队伍管理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招生人数成倍数的扩张,二级院系的规模急剧膨胀,教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建议一支规范的教学秘书队伍,是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规范教学秘书任用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任用选拔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教学秘书,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二)合理设置教学秘书岗位。针对目前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新专业增加的情况,高校应当就院系规模变化的情况相应地增减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根据面向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师生人数多少、专业多寡,配置1-3名教学秘书处理教学事务。其次,应当配置专职教学秘书。许多学校由于行政岗位编制的限制,教学秘书往往采取兼职的方式设置。教学秘书往往还兼职科研秘书、行政秘书等多种职务。诸多繁杂混合的工作,不利于教学秘书专注于教学管理工作,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立快速、高效、专业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教学秘书;积极性;规范管理

随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秘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基层岗位,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落实教学管理措施等重任。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秘书能力结构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它明确界定了教学秘书的行政关系和岗位职责范围,高校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和执行者[1]。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决定了教学秘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一)公文处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传达和协助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熟悉公文写作知识、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层层落实管理政策。

(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助主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定期安排教学检查、进行教学总结;落实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安排;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各类突发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弥补专业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三)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加强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主管领导提供合适的建议,快速、准确、有效的协调解决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起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作用。比如:教学秘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教师课程教学的习惯等,在主管领导审核分配资源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在排课时,做到最大化满足教师需求。在学生每次选课期间,会出现各种特殊的问题,欠费、模块学分修读不足、教学班人数上限不足、课程性质学分变动等。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学秘书熟悉每个版本教学指导书的变化,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向教务处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秩序运行是否通畅。因此如何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信任。教学秘书工作繁杂琐碎,不易产生明显的成果,长久从事重复性的事务劳动,容易滋生消极怠工情绪。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在必要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候,通常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法专心于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甚至难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秘书改变事务型的工作观念,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再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启发思维、取长补短。同时,应当在职称评定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肯定;在工资待遇上,应当等同于其他同等学历、资力的教职员工;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转贴于

三、规范教学秘书队伍管理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招生人数成倍数的扩张,二级院系的规模急剧膨胀,教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建议一支规范的教学秘书队伍,是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规范教学秘书任用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任用选拔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教学秘书,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二)合理设置教学秘书岗位。针对目前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新专业增加的情况,高校应当就院系规模变化的情况相应地增减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根据面向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师生人数多少、专业多寡,配置1-3名教学秘书处理教学事务。其次,应当配置专职教学秘书。许多学校由于行政岗位编制的限制,教学秘书往往采取兼职的方式设置。教学秘书往往还兼职科研秘书、行政秘书等多种职务。诸多繁杂混合的工作,不利于教学秘书专注于教学管理工作,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立快速、高效、专业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