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09:21: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节奏训练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NTC简介
NTC即耐克训练营,由美国NIKE公司策划和研发。NTC 采用间歇式训练方法,融合音乐节奏,营造团队训练和竞争的运动氛围,帮助提高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等多方向转换能力,利用身体弯曲、扭动和跳跃等多维度运动表现能力,由低强度慢节奏的动作练习过渡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动作组合,切实提高人体力量、耐力、核心、平衡、柔韧等5大基础身体素质。
二、NTC训练特征
1. 功能性
整场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设计,都是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的针对性练习,强化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如一个核心强化单元中――“腹部嘉年华”的练习就是针对人体腹部肌群设计的强化动作,分别完成了对腹部侧面肌群、腹直肌和腹斜肌等肌群的功能性强化,虽然连续5分钟的练习,但是肌群的转换,比平时单调的仰卧起坐练习要轻松得多,也易于坚持,因为平时从来都没有这么练习过,有一种新鲜感促进了整个练习的完成质量。
2. 全方位
NTC的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其练习效果的全方位。如导言里提及,其设计路线分紧实上半身、核心强化、紧实下半身等3大板块,一个大单元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搭配了全身的肌肉训练,所以整场训练是对全身肌肉和关节的全方位强化。参加培训的全部是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健美操教师,体能状态比学校里的学生肯定要好,但是据现场观察,很少有老师在一个5分钟的练习单元里完全跟上教练的节奏,不折不扣完成练习,可见在平常的教学或者以前的运动过程中很少这么全面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和关节,涉及大肌群的练习都没有问题,但是需要身体某个部位的小肌群协调和支持时,往往不能持久练习。
3. 间歇性
如前所述,NTC训练过程中每5分钟为一个小单元,这个小单元是针对身体的某一部位,并以人体某一运动素质为主。进行的全方位强化练习。但是通常这5分钟的强化单元由3个不同的动作组成,每个动作持续1分半钟,约24个八拍,动作与动作的交换时间约10-15秒,于是形成了短暂的间歇性。另外,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用于喝水、擦汗或者就是短暂的休息。
4. 音乐激发
最后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整个培训都是在音乐激发状态下完成。NTC对音乐的选择也有一定要求,频率要求在128-130拍/分,节奏感要由弱至强,然后由强渐弱,一个5分钟的单元为一段完整的音乐。
三、NTC对学校体育课设计思路的借鉴价值
1.就培训目标来看
NTC针对人体力量、耐力、核心、平衡、柔韧等5大身体素质进行强化练习,旨在提升练习者全面的身体素质,结合音乐节拍对练习者的心理具有较大的激发作用,能同时对练习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让练习者乐在其中,累在其中。反思学校体育课中的热身运动或者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我们经常要达成的目标是就某一项素质进行反复练习,如力量素质,而不是按整体设计思路进行。在这一点上,NTC的培训灌输给我们的理念就是要以整体取胜,而不是局部。
2. 从训练的内容看
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均是科学合理的肌肉拉伸练习,动静结合,强度可以自主调节,每一个练习均有变化的空间,让练习者体会到不同的动作形式,但锻炼同一块肌肉。反思我们的体育课,每一个动作标准要一样,评判的标准也一刀切,整个体育课堂活力不足,没法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或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体育课设计练习动作时,也可以借鉴此思路,设计出不同强度,锻炼主体内容却不变的系列动作,供不同体质的学生选择练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从培训的结构看
以菜单式的单元为基础,除了5分钟的单元内的动作顺序不能任意更改外,可以任意组合出全身练习的大单元,时间长短可以自由调节。既可以自由组合成15分钟左右的热身练习,也可以设计半个小时的身体素质专门练习,还可以完整地安排一节90分钟的“脂肪燃烧”组合练习。反观国内学校体育课,教案的设计也可以这样简约化,预先设计出不同内容,不同强度的练习单元,根据需要临时组合出不同用途的各种课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小单元的设计要严格依循科学原理,防止为了组合而组合,拼凑式的排满练习内容。
4. 从培训的师资看
NTC拥有专业而强大的动作研发团队,他们从世界级的运动员选手那里吸取灵感,由专业教练进行现场语音指导和随选指示,让参与者时时集中在教练的引导下,能让其忘我地完成练习。当今,除了边远地区缺编,师资匮乏外,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均是科班出生,懂得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等原理,每一个体育教师对自己擅长的运动技术原理均比较专业,因此只要精诚合作,完全有设计出形式新颖,实用性强的动作单元的能力。遗憾的是,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目前的合作状态,还未能走向真正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培训学习。
5. 从所需的场地器材看
关键词 生活化 幼儿园音乐 教学
“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最古老的艺术。音乐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并如同阳光一般地充满我们的生活。幼儿时期的音乐教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幼儿沉浸在美妙的音乐环境之中,如在幼儿来园时播放一些愉快、轻松的音乐;午餐时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愉悦的旋律可以启迪幼儿美好的心灵,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增加幼儿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教学更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融于其生活,让生活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努力把音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一、教学素材选择生活化
音乐素材生活化就是要把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作为音乐教学的题材,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学习活动、游戏娱乐中生成新的知识。《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即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大班教唱歌曲《为什么》,就可以将幼儿生活常见的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唱到歌曲里;小班教唱歌曲《春天》,也是将一些常见的符合季节性的特征唱到歌曲里,通俗易懂,幼儿极感兴趣;在《表情歌》中,幼儿更是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情绪感受来体验歌曲……在国庆节时选择大班京歌《我是中国人》,可以对幼儿进行情感渗透;三八节时选择《好妈妈》,可以引导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增进爱妈妈的情感等。
在每次音乐教学之前,我们应努力地去钻研教材,把音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整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欣赏教学《单簧管波尔卡》中,抽象的音乐内容使幼儿难以理解,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将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幼儿倾听老师创编的故事《柳树姑娘》,让幼儿知道柳枝在不同的风吹动下,会有不同幅度的飘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请幼儿欣赏乐曲,感受哪段音乐表现的是“柳条在轻轻地飘动”,哪段音乐又是“柳条在大幅度飘动”,让幼儿通过自身倾听主动感受音乐的性质;第三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创编柳条飘动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第四个环节,合作创编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坚持“生活化”,利用幼儿非常熟悉的柳条来贯穿课堂,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音乐的理解就迅速而准确。
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生活化的素材,许多经典的名曲、时尚的流行音乐都可以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具体化,便于幼儿理解与学习。
二、教学过程设计生活化
1.感受音乐――生活化。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丰富幼儿的情感,提高审美情绪,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在小班音乐《这是小兵》的律动教学时,我先提问:“上幼儿园了,你有没有学会什么本领啊?”这一生活化问题的导入,引导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消除了刚接触正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带来的紧张不安感。接着我又随着音乐(用《这是小兵》作为背景音乐)做“立正、敬礼”的动作,让孩子们猜猜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对猜测动作很感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热闹开了,学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让他们相互学习动作,相互猜测对方在做什么动作,孩子们都表演得很起劲。在孩子们掌握基本的动作后,我适时引导:“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还学会了和叔叔一样立正敬礼。叔叔还会什么本领呢?我们一 起来听一听,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能干!”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仔细地聆听歌曲。
整个学习活动围绕“你会什么本领”这一生活话题,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于教学中,让孩子们带着一份真情、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而音乐的直观形象又引导幼儿鉴赏,享受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2.情景教学――生活化。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如果把音乐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游戏,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便能唤起幼儿学习音乐的信心,提升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小班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解决难点,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韵律活动《伊呀伊呀哟》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 x | x x |和|xx x |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我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了“走”和“踩”。在引导幼儿学习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教学过程如下:小猫要过生日了,它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招待朋友,香香的味道引来了蟑螂。小猫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 x|x x|做“走”的动作),用力地“踩”(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 x |做“踩”的动作)……唉呀,蟑螂好多(事先布置好许多蟑螂图片在教室里),小猫一个人踩不完,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境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轻轻走”和“用力踩”来区分|x x | x x |和|xx x |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产生无穷的兴趣,享受了体验音乐的乐趣。
3.表现创造――生活化。音乐是一门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大多数的孩子热爱音乐,并愿意表现音乐。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教案,将教学过程转化成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则能使幼儿在音乐中享受美的愉悦。
在《理发师》教学前,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道具,如剪刀、吹风机、梳子等。在熟悉歌曲旋律时,让幼儿边听《理发师》的音乐,边扮演理发师和顾客。幼儿对理发并不陌生,所以表演起来个个兴致高昂,有板有眼,真像一个个小理发师。在教学中,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从生活经验中来学习歌曲。《理发师》中的歌词正是幼儿表演的内容,所以当游戏结束后,幼儿对歌曲已基本熟悉,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小理发师”们还能边工作边哼唱歌曲呢。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唱小班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这首歌曲时,我就问小朋友:“你家里还有谁呀?你想亲亲他们哪里呢?”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对家人的情感,很快地就创编出了新歌词:爸爸我要亲亲你,亲亲你的耳朵……奶奶我要亲亲,你亲亲你的大手……幼儿一边创编歌词一边表演动作,将音乐领域的教学方式也整合起来,让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快乐时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亲人的情感。
三、教学拓展方式生活化
音乐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才是最重要的。我经常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描绘出来,引起幼儿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一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地展开想象,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哪怕只是一条曲线,一个色块。用绿色表现了广阔田野的勃勃生机,用红色表现热烈欢快的喜庆场面……都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接受音乐也并非局限于正规的集体教学中,区域活动也是他们表现音乐、探索音乐的场所之一。我们会在音乐表演区中准备各种优美、动感的儿童乐曲,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吸收不同风格的音乐,懂得接受周围环境中适合自己的音乐,让幼儿的音乐天地更为广阔。在音乐区中,我们向幼儿提供的乐器都是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有棒棒糖盒做成的“沙球”、饼干盒做成的“大鼓”“小鼓”、小木片涂上颜色做成的“五彩响板”……为幼儿创设原生态的音乐工作室,他们可以在里面尽兴地表演、尽情地表现。为了更进一步地满足他们的创造力需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区域中提供丰富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自己创造、自己动手尝试进行打击乐器的制作。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析音乐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发展其想像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怎么样让幼儿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呢?通常我会定期向家长发放资料,告之主题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家长和幼儿进行互动与亲子交流。
在“三八”妇女节时,幼儿学习了《不再麻烦好妈妈》,我就要求孩子们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妈妈听,并且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阳节时,我们要求幼儿将学校里学到的歌曲、舞蹈回家后给爷爷奶奶唱一唱,跳一跳……在把音乐与孩子生活结合起来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的内容。
“音乐源于生活”。音乐的种种表现手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的依据。在我们周围环境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打雷的轰隆声、妈妈切菜的嚓嚓声、小鸭的嘎嘎声等。我们可以将这些奇妙的声音与音乐节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体育教学;资源库;构建
一、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结构单一,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资源的内容、机制、条件等比较零乱,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不利于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原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开发,构建符合本校实际体育教学需求的体育教学资源库。
(一)课堂教学的需要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广泛而多样,有游戏、音乐、舞蹈、民间体育活动等等,现阶段又没有现成的教材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归纳,这些资源就显得杂乱无章。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重新构建一个教学资源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教育科研的需要
体育教科研的开展需要以大量的实践材料为基础,以往都是将一些材料形成文字资料存放,时间长了资源的保管、统计、整理比较麻烦。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后,可将平时掌握的各种数据、材料分类输入电脑存入该资源库,如需要某方面资料时就可及时从资源库中调取,高效实用。
(三)儿童求知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要,选择个人喜欢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基于这个理念,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体育运动常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野外生存技能等知识放入体育教学资源库中,利用网络学生可自由地进行选择学习。既巩固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又培养了终生体育习惯。
二、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主要是对以往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再利用,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资源
如今的体育课堂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大量的、全新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特色,体育课上欢快的音
乐、活泼的游戏、优美的舞蹈等都成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
1.音乐类资源
体育课上的音乐资源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热身音
乐。这类音乐节奏欢快,主要是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活动开身体,为进一步练习做好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发生。如,在一堂课的开始中,播放音乐《向前冲》,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做动作,不知不觉便完成了热身练习。第二类是练习音乐。这类音乐节奏平稳,主要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增强练习的兴趣。如,学生在进行团队合作练习时,就可配上音乐《团结就是力量》,于是学生练习时就更加投入了。第三类是游戏音乐。这类音乐主要是根据一些游戏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做游戏时,能在音乐的情境中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如,在进行《冲破火力网》游戏练习时,就可播放枪炮声,可以发现学生练习时甭提有多兴奋了。第四类是放松音乐。这类音乐节奏轻缓、抒情,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放松身体、愉悦身心,如,《回家》《感恩的心》等。
2.游戏类资源
体育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种练习方式,主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室外游戏,另一类是室内游戏。室外游戏按照功能用途可以分成奔跑类、跳跃类、技巧类、投掷类、唱游类、心理训练类、球类等游戏。这类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像游戏《猫抓老鼠》,学生在不断的追逐玩耍中提高了奔跑、躲闪等能力,练习结束时总是觉得玩得不过瘾。室内游戏主要是一些场地要求小、运动量不大的小游戏,如,“猜猜我是谁”“换位接力”“偷渡岗哨”等。
3.舞蹈类资源
目前体育课上的舞蹈主要可分为热身性舞蹈、放松性舞蹈两种。前者是一些节奏比较强烈的韵律体操、节奏操等。如,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兔子舞》练习,学生在节奏强烈的音乐声中模仿小兔蹦蹦跳跳,既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为下一步练习打好了基础。放松性舞蹈主要是一些音乐节奏舒缓的,让学生身心恢复平静的舞蹈练习,如,《幸福拍手歌》《小白船》等。
4.课件类资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运动技能是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
楚的,把这些运动技能制作成一些教学课件,学生看了便一目了
然。如,蹲踞式跳远动作,即便教师讲得很清楚,但学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蹲踞”动作,如果把这个动作做成一个Flash小课件,让学生观看就一清二楚了。笔者认为学校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教程资源应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教学课件,如上面提到的Flash等教学课件;第二种是教学光盘,主要是一些体育运动技能的练习和训练方法,如,《篮球基本技术教程》《跟我学乒乓》等。
(二)课外学习资源
现在的体育课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学生对课堂以外的很多体育知识感兴趣,因此,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就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学习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运动常识
运动常识方面,首先,资源库应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和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体育运动常识,如一些运动项目锻炼价值、怎样进行自我锻炼、体育运动时的安全措施等。其次,新课程下尤其要注重学生在野外环境中如何获得基本生存的知识及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如何避险、逃生等技能知识。
2.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资料,能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促进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社区资源
学校体育打开校门,走向社区,延伸家庭,是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体育作为社区开展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活动内容五花八门,民间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应有尽有,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到假期,学生可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社区文体活动,为社区文体活动注入了朝气和活力,同时也是自己进行社会实践的最好途径。
4.信息资源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内容。对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比赛的信息可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给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师生观看。体育信息资源库构建,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
(三)教科研资源
体育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科研理论来指导;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推动教育科研理论水平的发展。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应加强对相关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如,学生评价系统、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来看,教科研资源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课堂教学科研资源,主要包括:体育论文、教案、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第二类是课余训练科研资源,主要包括:科学训练方法、训练心得体会等。
(四)地方体育特色资源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之一。我校坐落于太湖南岸的溇港地区,这里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游戏,如,炒蚬子、丢铜板、大渔网、甩水片、滚铁环、抓柒、单脚踢石子等等。蚬壳、铁环、芦苇秆或是废旧的渔网,都可作为廉价的体育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简单有趣的体育活动,如,旧渔网可以进行排球练习;蚬壳可以进行“跳房子”游戏;将铁环摆成各种图形,进行跳跃练习;将芦苇秆编成垫子可以进行技巧练习。教师还可以把体育教学与环境教学、健康教育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进行“家乡环保”“低碳生活”等活动,变废为宝:木板、草绳、可乐瓶、木桶……所有这些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放入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中,从而提高了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模式
体育教学资源库建好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为广大师生服务呢?方法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好的形式是通过网络教学模式来完成。
一方面,把体育教学资源库建成专题网站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库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网站留言、聊天室、微博等可使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和体会,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教师那里获得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体育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学资源库必将进一步彰显特色,闪耀更加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摘要]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培养节奏感和音准训练开始。在这两方面计算机音乐系统可取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 音乐 听觉训练
人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听觉和音乐感觉。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起码的音乐听觉之上的。因此,提高音乐素质应从音乐听觉的培养开始。人们普遍认为: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对这四个要素的听的知觉能力。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 培养节奏感受力方面
1.在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方面,教师们经常用如下方法:
(1)听:听音乐感受节奏有种种的方法,如未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听钢琴演奏的音乐进课堂,从中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听老师范唱或听CD录音带里的音乐,体会其中的节拍和节奏型等等。
(2)念:节奏有各种念法,可用“大”字来念,如:【图一】
用象声词来念,如模仿火车的声音“咔嚓”来念节奏:【图二】
用衬词来念,如:【图三】
也可通过念一些词句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图四】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发明了一整套念节奏的办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3)奏:即用乐器演奏。一般是打击乐器。
(4)动:由于节奏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在音乐的诸要素中,它最容易被感知。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很容易使人闻声而动。不管是微微的律动,或是轻盈的舞步;不管是脚板拍打地面,或是手指敲击桌子,这些动作都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由于严格的节奏和节拍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教师经常让孩子们跟着旋律用拍手、跺脚的方法来打拍子,从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5)作:即编写节奏音型或节奏短句。
以上五种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的方法,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方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有了计算机音乐系统的辅助,可以做得更好。
2.计算机音乐系统在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方面的应用
(1)在以上各种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节奏的方法中,听、念、动三种需要教师播放CD、磁带上的音乐或用钢琴演奏相关的乐曲。CD和磁带上的音乐内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能因教学的需要而进行改变。钢琴在现代的音乐课堂上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钢琴教学,方便、灵活、有情感。但也有缺点,如: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奏钢琴上,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钢琴的弹奏不但受演奏技术程度的制约,也受人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的制约,人在情绪欠佳或在长时间弹奏(如连续上多堂课)后略感疲劳可能会屡弹错音或弹奏的节奏不准确;钢琴的音色较单一等等。这些缺点,可由计算机音乐系统来弥补。
首先,可把音乐用音序软件或绘谱软件做好,存为MIDI格式的文件。然后在上课时根据需要在多媒体教室或带软驱的电子琴上播出(Roland Yamaha Casio都生产带有软驱的电子琴,其市场价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比钢琴便宜多了。)这样的音乐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时可随时变换速度(这是CD和磁带作不到的);可以准确地演奏各种复杂的节奏;其次,所演奏的乐曲可多遍重复,并且每遍都一样,不会出错;第三,可有多种的音色变化(这是钢琴演奏所做不到的);最后,用绘谱软件制作音乐,还可在MIDI回放时把谱面在投影屏幕上同时放映出来,利用人类发达的视觉系统(著名的心理学家Treychler认为,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来配合听觉对节奏的感受。
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来演奏相关节奏代替打击乐演奏有许多优点。音色多时其中之一,一般课堂上所用的打击乐器有:铃鼓、沙球、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大鼓、小军鼓、镲、钹、小军鼓等,不过十来种,并且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把打击乐器配齐;而计算机音乐系统就不同了,在GM音色所规定的打击乐键映射里就有49种乐器的音色,再加上乐器预置值映射里的第113至120号有音高的打击乐音色共有57种音色,涵盖了管弦乐打击乐,流行音乐打击乐和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其次,演奏简便。演奏打击乐,目的不在演奏技术而在感受节奏,所以,演奏的方法越简单越好。各种打击乐器有各不相同的演奏方法,而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只需一种方法,即弹奏代表某项打击乐器的相关键位就行了。最后,能纪录学生的演奏结果。课堂上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节奏,演奏完了,体验也就结束了,事后的评价只能依赖于记忆。计算机音乐系统能把学生的演奏进行实时纪录,过后马上可以重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现举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在课堂上欣赏《瑶族舞曲》后,用如下片断来感受节奏:【图五】
在上课前先把以上片段用音序软件Cakewalk录好。可录成单声部旋律,选适当音色(如选GM音色表73号Flute音色)。也可遵照乐队总谱录为多声部音乐。录好后存入磁盘待用。
上课应选在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用合成器音源。打开Cakewalk软件,把MIDI出入端口设好,选择一空音轨,把MIDI通道设为10,此时在合成器键盘上演奏,只有35—83键位能出声,每一键位就是一种打击乐的音色。
感受节奏一般从体验节拍开始,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先用每拍敲一下打击乐器的方法来为此曲伴奏,可把录音方式设为实时,设置适当的速度,把节拍器的录音预备拍设为1,选择大家喜欢的打击乐音色(如梆子),然后按下录音键(或快捷键R),节拍器打点两下(一小节)后,原来所录的单旋律或多声部音乐就开始响起,此时学生敲击75号键(梆子音色的键位,相当于基本乐理中钢琴键盘分组的小字二组bE)为旋律伴奏。曲子奏完后,按Stop键,录音停止,必要时进行量化。此时如打开五线谱窗,可看到如下谱面:【图六】
这个录音结果可以回放,大家可以一边听着音响一边对演奏的结果进行评论。
由于Cakewalk允许录入256个音轨,所以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音轨用实时录音的方法演奏一遍。Cakewalk允许通过简单的设置使某一音轨播放或哑音,所以回放的时候可以只听一轨或其中几轨,以便对各位学生的演奏进行讲评。
节奏伴奏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比如,我们可以主要用后半拍的节奏来伴奏,选用牛铃(MIDI键盘第56号键)的音色,其五线谱谱面如下图:【图七】
打击乐的演奏可以是单声部的,也可以是多声部的。多声部的打击乐可以由不同的学生先后录入不同的声部,也可多位学生共用一台合成器同时录入不同声部,如有多台合成器可以用合奏的形式来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节奏。
教师有时在课堂上用节奏填空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力,下例摘自一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案:
【图八】
其中,第一行谱由教师用钢琴或某种打击乐器奏出;第二行谱括弧内的空白部分由学生解答。在听完老师演奏第一行谱后学生可用声音来回答(用念、奏的方法来回答),也可用书面解答。如果利用计算机音乐系统来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解答结果不仅有声音而且有谱面。具体方法如下:
用Cakewalk软件,选择第1音轨,设置MIDI通道为10,在MIDI键盘上弹奏适当的键位(如弹37号键位即为小军鼓、弹76号键位即为木鱼、弹81号键位即为三角铁等等)把第一行谱录好。选择第2音轨,仍把MIDI通道设为10,把第二行谱录下。在练习时,先用MIDI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聆听第1音轨的内容(把第2轨设为哑音);学生解答时,把第1轨设为哑音,第2轨设为放音,选第3轨,设置MIDI通道为10,按录音键,此时第2轨的内容会播放出来,学生跟着播放的节奏片断弹奏适当的键位就可把括弧里的节奏填好;录完后我们不仅听到学生的答案,也能通过五线谱窗看到学生的答案,还能与第1轨的内容进行比较。
(二) 音准训练方面
在音乐的坐标中,横轴是节奏的交替,竖轴是音的高低。在音乐的流动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的能力,要通过必要的音准训练来进行。
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学生的音准训练,有较大的优势。体现在:
1. 音高准确性好。作为训练音准的的媒介,音高是否准确,最为关键。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准不成问题,并且不必象钢琴那样要经常调音。
2. 音色丰富。李重光先生在其《怎样教孩子学音乐》这本书里谈到有关训练孩子的听觉时说:“从音乐教育来说,各种乐器的声音,各种人声,不同音区的声音……都可以作为听的内容。”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色非常丰富,单从GM音色来讲,共有128种音色,其中有管弦乐乐队、流行音乐乐队的乐器音色,也有某些民族乐器的音色,还有一些合成的音色和人声。多种多样的声音,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传统训练方法所用的听音媒介不能比拟的。
3. 在计算机音乐系统上进行练习,自己一人可单独完成。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需要教师操琴,学生才能进行训练。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教师可以把训练的内容录好,用一定的文件格式存起来,学生自己在家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打开文件,就可以进行练习。
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先从基本音级开始,然后把变化音级一个个依次加入。训练方法主要有三种:听辨、模唱、听记。音的高低,必须有比较才能感觉,所以辨别音的高低至少要牵涉到两个音。任何两个音的出现体现出的特征为每个音的绝对位置和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调性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体现于音乐的“调式”。音乐的调式构成了音与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统帅与从属、稳定与不稳定。所以辨别音的高低可以先给标准音,从音的绝对音高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可以给某一作为基本音高的音,从一个调式主音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在小字一组的基本音级里,大调式主音就是C,标准音是A,辨别音的高低可从这两个音开始。也有人主张从G — C 开始,因为其体现的是大小调式的主属关系,不稳定到稳定的关系。这些见解都很有道理。在练习方法上,传统的方法总离不开钢琴弹奏,现在用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更为简便。
音序软件录听音素材非常方便,选择音轨,录上标准音或某一调式主音作为参照系,并录上其他高高低低的音作为听音的材料,选你需要的音色,然后反反复复的听,仿佛计算机里有一位老师始终跟着你。计算机音乐系统丰富多样的音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适应于训练方法的不同,如:你用模唱方法训练音准,不妨选择齐唱“啊”(53号)或“哦”(54号)的音色,接近人声,便于模仿。
第1课问声好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早上好》
3,节奏练习;儿歌《上学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唱学习歌曲《早上好》,体验歌曲变拍子的不同感受,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
二、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通过歌表演的学习与表演,体验乌干达人民真挚、友善的情感和爽朗明快的性格。
四、通过读儿歌《上学歌》引导学生自由创编儿歌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节奏练习:读儿歌《上学歌》
要求:完全自由地读出儿歌的节奏,随意但应固定自己的节奏型。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随音乐拍手:(二、三节拍子转换练习)歌曲《早上好》旋律熟悉。
2:歌曲学习:[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二、三拍子转换处要示教师引导一下)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早上好》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歌表演《早上好》
1)原地练习走步:三拍子:八小节;二拍子:八小节。
2)谈谈感受,同时不相同的地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早上好》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在教室内走走)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4)排队进行(两个大圆圈)反方向进行。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森林水车》
2、学唱歌曲《小麻雀》
3、歌表演《小麻雀》
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森林水车》,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麻雀》,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热爱生活的情绪。
三、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节奏练习(上一课时内容)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森林水车》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与太阳初升的感觉。)
3)复听:自由活动:随乐曲《森林水车》自由地进行选择用笔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间充许的话,应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随歌曲《小麻雀》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录音范唱,引导学生轻声哼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3)教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看书,后教师唱创编部份,但把要求学生编的部份改为只弹不唱。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
4)学生创编整理,(固定歌词内容)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麻雀》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间的歌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在钟表店里》
2、学唱歌曲《这是什么》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
教学目标: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学唱《这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2、通过律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3、拓宽学习内容(简单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聆听乐曲《在钟表店里》
1、导言
2、初听设问:听了这段音乐后的你感觉好象到了什么地方?(钟表店)
3、(1)问:音乐的名字是什么?
(2)简介作者
4、游戏:“钟与表”
(1)复听:在《在钟表店里》的音乐伴奏下各自模仿钟或表的动作。
(规则:选一种与音乐相适应的动作)
学唱歌曲《这是什么》
2:教师范唱歌曲《这是什么》后;让学生猜猜歌中听唱的是什么?(钟)
3:歌曲模唱学习:提示式学习歌曲,(边听录音伴奏边歌谱)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这是什么》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调皮的小闹钟》
2、学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3、表演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教学内容:一、通过欣赏歌曲《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乐曲轻松愉快有音乐情绪。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时间象小马车》,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曲《时间象小马车》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调皮的小闹钟》。小故事《生病的小闹钟》
1)初听,让学生随着图谱划划,提示学生听小闹钟的特点。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让学生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
2:录音范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
歌词)活跃课堂气氛。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后:录音伴奏、学生歌唱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童话故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小天鹅舞曲》
2、学唱歌曲《小红帽》
3、表演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1、通过听《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提高学生分辨音乐情绪,表现不同音乐情绪的能力。
3、唱名“1(d)2(r)3(m)”认识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唱名认识与练习:
1(d)2(r)3(m)
1=C2/4
12|3—|12|3—|1213|3132|111||
二:新课学习:
聆听管弦乐《小天鹅舞曲》
1、导言
2、初听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3、(1)问:音乐的名字是什么?
(2)简介作者
(3)讲故事
(4)出示小天鹅跳舞的画面
4、游戏:“小天鹅回家”
(1)复听:在《小天鹅舞曲》中跳舞
(规则:选一种与音乐相适应的舞步跳舞)
学唱歌曲《小红帽》
2:教师范唱歌曲《小红帽》;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谱模唱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谱,(边听录音伴奏边歌谱)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小红帽》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学生的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糖果仙人舞曲》
2、学唱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3、表演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糖果仙人舞曲》,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梦幻色彩,并引导学生想像剧中人物的形象进行音乐表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复习《唱名认识与练习》1(d)2(r)3(m)
1=C2/4
12|3—|12|3—|1213|3132|111||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想到什么?(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请用动作表示(钢片琴声)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听后浅谈小故事。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学生的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跳起舞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雪莲献给北京》
2、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3、表演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乐曲《雪莲献给北京》,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二、听唱法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要求学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学习藏舞中三步一靠的动作,体验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为舞步学习作小练习)
XXX0|XXX0|XXX0|XXX0||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雪莲献给北京》(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看图思考选择动作)
1)谈谈剪纸片《金色的大雁》故事内容
2)复听时可自由选择动作进行表演。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2)介绍藏族人民的风俗与服饰(激趣)
3)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唱好“查拉羊卓拉”。
3: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表演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结合节奏练习进行“三步一靠”的舞步练习
2)录音伴奏:在音乐伴奏下自己地进行练习与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学内容:1、欣赏乐曲《北京的金山上》
2、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3、节奏游戏:走走跑跑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乐曲《北京的金山上》,进一步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二、听唱法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体验藏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情景。
三、通过节奏游戏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体验四分、八分的节奏特点,并能听鼓声走与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学习藏族舞蹈中“甩袖”的动作.
二:新课学习:1:欣赏乐曲《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完整听全曲)(提示学生随乐曲轻轻拍手)。
2)谈谈所听内容;藏族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3)复听:结合学习的“甩袖”与“三步一靠”舞步自由地随音乐跳舞.
2: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学习:(出示投影片)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结合歌曲谈谈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4)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3:节奏游戏:学生围成两个圆圈,里外对而行;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起走或跑,鼓声停学生停。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舞蹈表演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与《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学习藏族舞蹈中“甩袖”与“三步一靠”的舞蹈动作,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喜庆气氛。体验藏
族同胞歌唱家乡、载歌载舞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二首歌曲《多么幸福多么快乐》与《我的家在日喀则》
二:新课学习:
1:“甩袖”与“三步一靠”的动作复习巩固
2:《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练习(三步一靠)
3:《我的家在日喀则》练习,(甩袖)
4:分组表演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与《我的家在日喀则》
5: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五课爱劳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海娃的歌》
2、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3、表演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学目标:1、通过听《海娃的歌》,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并通过想像体验音乐作品“海”的形象与“海娃”的喜悦心情。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引导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叙述情感的音乐情绪。
3、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歌词、动作的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分别认认、唱唱,)
1、复习1(d)2(r)3(m)
2、音的认识:4(f)5(s)
3、结合歌曲《小红帽》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聆听歌曲《海娃的歌》
1、导言(有关:“海”的:涨潮、退潮的情景与退潮后海滩上会有什么的浅释,以后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3、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对歌曲的理解。
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2:教师范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歌后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3:提示式学习歌谱,(边听录音伴奏边歌谱)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1)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2)录音、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劳动歌》
2、学唱歌曲《种玉米》
3、表演歌曲《种玉米》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劳动歌》,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并引导学生想像剧中人物的形象进行音乐表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种玉米》,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曲《种玉米》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复习1(d)2(r)3(m)4(f)5
2、结合歌曲《小红帽》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劳动歌》。
1)初听,(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劳动情景》)听后浅述《白雪公主》童话故事。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用力”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种玉米》;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种玉米》
1)引导学生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沙球为主,采取左一下右二下的方法演奏)
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学生的乐器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可爱的动物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鸟店》
2、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3、表演歌曲《我的小绵羊》
4、游戏《摘果子》
教学目标:1、通过听《鸟店》,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乐器或可利用的器皿模拟鸟的叫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听唱法学习歌曲《我的小绵羊》,引导用柔和的声音、轻快而亲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歌词、动作的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小游戏《摘果子》
二分节奏符:X—、XX
四分节奏符:X、XX
图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再分组讨论、说说再在书中划划
二:新课学习:
聆听歌曲《鸟店》
1、初听设问: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时间?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2、复听后
让学生尝试运用乐器或可利用的器皿模拟鸟的叫声
分组表演
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
2:教师范唱歌曲《我的小绵羊》;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歌后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提示式学习歌谱,(边听录音伴奏边歌谱)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的小绵羊》
1)动作创编按句创编;选择合适的地方加上小动物的听声;
2)录音、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袋鼠》
2、学唱歌曲《小袋鼠》
3、表演歌曲《小袋鼠》
4、游戏《读歌谣》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袋鼠》,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袋鼠进行音乐表演。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小袋鼠》,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曲《小袋鼠》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小游戏《读歌谣》
学生分组自学歌谣,再读一读(可加节奏乐器为之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袋鼠》。
1)初听,(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浅述“袋鼠”故事。
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跳动”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小袋鼠》;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小袋鼠》
1)引导学生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2)录音、学生的乐器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七课小小音乐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百鸟朝凤》
2、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3、表演歌曲《唢呐配喇叭》
教学目标:1、通过听《百鸟朝凤》,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与乐曲热情欢快的音乐情绪,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2、听唱法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引导用活泼欢快的声音、轻快而亲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动作的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聆听歌曲《百鸟朝凤》
1、导言(有关:乐曲的小故事入课)
2、初听设问: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听声?
使你想到了什么?
3、复听后:谈谈听到了多少种鸟的叫声?
让学生尝试运用乐器或可利用的器皿模拟鸟的叫声
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2:教师范唱歌曲《唢呐配喇叭》;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歌后谈谈对歌曲的理解
3:提示式学习歌谱,(边听录音伴奏边歌谱、提示衬词“里乐拉”的地方要唱得轻快,有弹性)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唢呐配喇叭》
1)动作创编按句创编;(分句分组演唱,如有可能,可进行二部训练:强弱练习)
2)录音、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小乐队》
2、学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3、表演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小乐队》,引导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感受体验不同乐器鲜明的音色物征,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喜爱乐器的意识,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快乐的音乐会》,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曲《快乐的音乐会》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乐器演奏片段欣赏:
以演奏方法与乐器的音色为主介绍。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乐队》。
1)初听,(提示:在歌曲中听到了几种乐器?)
2)复听,鼓励学生模仿乐器演奏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动作引导学生参与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快乐的音乐会》;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1)引导学生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2)录音、学生的乐器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幸福生活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阿西跳月》
2、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3、表演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乐曲《阿西跳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感受彝族民歌中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音乐特点,并能以轻快的动作表达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听唱法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边演唱歌曲边拍打节拍,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三、学习彝族舞蹈中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的动作,体验彝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为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舞步学习作小练习)
5/4XXXXX|XXXXX|
左步右步左步右抬腿左跳右步左步右步左抬腿右跳XXXXX|XXXXX||
左步右步左步右抬腿左跳右步左步右步左抬腿右跳
二:新课学习:
1:听录音乐曲《阿西跳月》
1)谈谈彝族同胞的风俗、服饰特点(借助图片或投影片)
2)初听;提示:音乐让你感到是什么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3)复听时可自由选择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采用新学的舞步)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同坐小竹排》;边听边拍手、拍腿(教师应引导学生拍出歌曲强弱规律,两遍录音)
2)随教师的歌声拍手、拍腿,(注意学生的拍打的准确)
3)随教师的歌声,引导学生小声随唱;要求学生边唱边拍手(注意学生拍打与跟唱的准确)。
3:歌曲演唱:要求同学在唱好歌曲,并能使用打击乐曲为歌曲作伴奏
1)结合歌曲节奏指导学生打击乐器的准确演奏方法。
2)录音伴奏:分二组,一组演唱、一组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曲《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西伦达》
3、接龙游戏:《旋律接龙》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曲《歌声与微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热情奔放音乐特点,体验歌曲欢快音乐情绪。并能区分与《阿西跳月》中的不同之处,
二、听唱法学唱歌曲《西伦达》,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练习边演唱歌曲边拍打节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三、通过旋律接龙游戏,加深师生互动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旋律即兴创编,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锻炼自己听觉能力、反应与控制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游戏《旋律接龙》
用1(D)、2(R)、3(M)、4(F)、5(S)五音做旋律接龙
注:自由组合,但应用前句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不管音欠准或节奏型如何,都不能加以评定)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歌声与微笑》
1)初听,(完整听全曲)(提示学生随乐曲轻轻拍手)。
2)谈谈所听内容;歌曲的情绪.并与乐曲《阿西跳月》比较的什么不同?
3)复听: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西伦达》学习:(出示投影片)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结合歌曲谈谈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4)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3:节奏游戏:学生围成两个圆圈,里外对而行;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起走或跑,鼓声停学生停。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舞蹈表演乐曲曲《阿西跳月》与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1:通过彝族舞蹈中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的动作,体验彝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2:通过我国民族舞蹈中三步一踢腿的动作,感受我民族边
歌边舞的喜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二首歌曲《同坐小竹排》与《西伦达》
二:新课学习:
1:三步一抬腿一跳(五步)舞步复习巩固
2:《阿西跳月》练习(三步一靠)
3:三步一踢腿(四步)舞步练习
4:《歌声与微笑》练习,(甩袖)
5:比较不同处(五拍子与四拍子)
6:集体表演。分组表演歌曲《阿西跳月》与《歌声与微笑》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美丽和动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2、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教学目标:一、听唱法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要求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边演唱歌曲边拍打节拍,体验清新、优美的歌曲情绪。
二、学习傣族舞蹈中“孔淮鹤立、孔淮开屏”等模仿孔淮的动作,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风格,体验傣族轻巧的舞步。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
1、XXXX|X—|XXXX|X—|XXXX|XXX|
XXXX|X—||
二:新课学习:
1:听录音乐曲《金孔雀轻轻跳》
1)谈谈傣族同胞的风俗、服饰特点(借助图片或投影片)
2)初听;提示:音乐让你感到是什么场面?傣族同胞在做什么?
2:学习歌曲(听唱法学习)
1)听歌曲录音《金孔雀轻轻跳》;边听边拍手边轻声随唱;
2)随教师的范唱边拍手边轻声随唱;
3)随教师的琴声,引导学生小声随唱;
3:歌表演唱:
1)傣族舞蹈动作学习;手型(孔雀)、孔雀鹤立、孔雀开屏等
2)一起随音乐练习(可自由组合,动作不可要求过高)
3)录音伴奏:分二组,一组演唱、一组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曲《龟兔赛跑》
2、自由创编动作参与音乐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曲《龟兔赛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感受乐曲中乐器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动作的创编,积极参加探索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锻炼自己听觉能力、反应与控制能力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1)分辨大管与单簧管的音色特点,想像哪件乐器可以代表龟和兔?
2)初听,(完整听全曲)引导学生边听乐曲与故事,想象龟和兔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2:复听乐曲《龟兔赛跑》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1)动作创编:分角色“龟与兔、森林中的其它动物、及啦啦队”
2)模拟场景:赛跑路线、啦啦队的动作、其它动物的动作与位置;
3)录音伴奏(要求全体参与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鹿》
2、音乐剧表演《大鹿》
教学目标:一、听唱法学唱歌曲《大鹿》,要求学生能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能有力度控制地演唱歌曲,体验团结力量大的歌曲情绪。
二、、以歌曲《大鹿》音乐为伴奏,让学生通过分角色动作的创编,引导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使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快。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大鹿》(听唱法学习)
1)随音乐边拍手边读歌词,要求;清晰、准确。
2)听录音乐曲《大鹿》
3)随教师的琴声,引导学生小声随唱;
2:歌表演唱:
1)分角色演唱歌曲、注意表情与动作(动作要求自编)
2)分角色表演;录音伴奏:分二组,一组、一组观看。
3)讨论:怎样表演最好最完整?
3:音乐剧表演
要求学生创编后再进行。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十课过新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窗花舞》
2、学唱歌曲《过新年》
3、表演歌曲《过新年》
教学目标:1、通过听《窗花舞》,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表达乐曲轻盈活泼、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动作体验音乐作品“剪窗花”的形象与“喜儿”的期盼“爹爹”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
2、听唱法学习歌曲《过新年》,引导用轻快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3、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的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XXXX|XX|XXXX|X0|
XXXX|XXX|XXXX|XXX||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窗花舞》
1、导言(简明扼要地介绍“白毛女“剧情;让以后让学生明白“剪窗花、贴门神”对于贫苦家庭是唯一洋溢着过年气氛的含义。)
2、初听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欢快、活泼)
3、复听让学生自编动作(模拟“剪、贴窗花”动作)表演对歌曲的理解。
(二)学唱歌曲《过新年》
2:教师范唱歌曲《过新年》;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歌后谈谈对歌曲的理解;明白“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提示式学习歌谱,(结合节奏练习模仿学习歌曲旋律)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过新年》
1)动作创编;模拟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动作;
2)按句创编动作;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录音、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晚会》
2、学唱歌曲《小拜年》
3、表演歌曲《小拜年》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歌曲《晚会》,感受体验乐曲优美、质朴的音乐形象,理解晚会热闹愉快的气氛,并引导学生参与乐曲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模拟表演。
二、听唱法学习歌曲《小拜年》,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轻快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体验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三、以歌曲《小拜年》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节奏练习
2/4XXXX|X.XX|X.X XX|X—||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晚会》。(简单扼要地介绍音乐家贺绿汀)
1)初听,(提示:在音乐中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小拜年》;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小拜年》
1)引导学生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或模仿打击动作也可)
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由于唱游具有音乐性、动态性、趣味性,因而最符合幼儿年龄、身体、心理的特点,能及时满足幼儿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愿望。幼师学生在实习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唱游形式,她们不仅将唱游融于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等学科教学中,而且在进行幼儿语言、计算、常识、科学、美术等在常人眼里被认为与唱游并无多大关系的学科教学时,她们也尝试地借用唱游这一形式开展教学,惊喜地发现教学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比如:2006级幼师班的一位同学在上小班美工课——《折哈巴狗》,教学目的是教幼儿简单的折纸技能和彩色笔涂画眼、鼻、嘴。这位同学按照《幼儿美术教学法》认真备课,做教学设计,结果在课堂上无论她怎样教折法,凭口讲解、示范,幼儿读枯燥的折纸毫无兴趣。讲解、示范数遍,幼儿仍无法完成作业。这时她无意中想到了唱游的律动,编成了一首歌曲:“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教幼儿们边常边跳。时而两手举在头上做狗耳朵状蹲下,时而两手圈着眼睛作舔舌状,音乐节奏、动作、吐词协调有致。这样一下子幼儿的情绪高涨,哈巴狗的形象在幼儿心中顿变可爱,然后再教幼儿折纸,兴趣倍增,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幼儿们做完了作业,又一次边唱边跳:“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自由下课。这节课上下来幼儿们感受了音乐,又学会了折纸和涂画。
在中班上计算课——《点数1——10》也是如此。她运用唱游中的歌舞表演《十个朋友出来走》,使幼儿们对抽象的1——10数字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幼儿们边唱边跳,精力集中,然后以好奇的目光观察小黑板上的三只兔子,很快找到了每只兔子欠缺部分,并踊跃上台给兔子添上尾巴、添上耳朵、添上眼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像这样巧用唱游于幼儿每一学科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对这个幼师班14位同学在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实习教学中进行抽样调查,从统计表可见:唱游不仅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最有效的形式,在幼儿综合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或是用于开始部分,诱导幼儿;或是用于基本内容部分让学生接受信息;或是调节课堂气氛;或是用于结束部分,巩固和复习一课学习的内容;或是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等等,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每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只是在一种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偏激。认为幼儿每一门学科,每一课时选用教学方法都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广泛运用唱游形式会有使幼儿精力分散、教学重点偏离的嫌疑。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并不是单一地接受信息,它的存储系统非常复杂,潜力很大。它是靠联系皮层,按照不同的记忆库相似的信息连接起来,每一部位能够以综合方式共同协作。比如唱游中的歌表演,用于计算机教学时,幼儿们的左半脑在理解歌词,右半脑在感受旋律。歌词理解的过程与教学信息相联系,将与旋律一道进入大脑存储系统。这一教学方式不但比单一的只用左半脑或右半脑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增加知识量,而且记得更牢,印象深刻。因为唱游是幼儿音乐、舞蹈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它融入幼儿每一学科的教学,是调动幼儿大脑的情感中心,大脑感情中心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样带有高密度情感因素的知识信息,最容易记住。纵观现在使用的每一门类的教材,多是为了幼儿容易接受而采用儿歌、游戏等简单易学的形式编写的。从内容上看与幼师生学习的《新编唱游辅导教材》有着密切联系,这正是唱游的教学形式融入幼儿每一门学科可行性的前提。
2、唱游突出表现了幼师的教学个性
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工作质量上。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是幼儿教学。而唱游在开展幼儿综合素质教学中的运用,最能体现幼师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幼师生唱游教学就要围绕唱游的实用功能而改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从实习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可以看到唱游与幼师教学的其它科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较实用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其它文化学科是在于强化幼师生内在文化课素质,那么唱游作为一门技能,在于表现得实用的素质。所以按照幼师唱游教材中谈到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唱游中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儿童舞蹈等内容显然不妥。更重要的是讲解、示范唱游如何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要传授给幼师生唱游教法、运用方法、幼儿学习唱游的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转变的原因还在于幼师生在接受唱游这门学科学习时,是在三年制师范教育的第三个学年开始的。她们在师范一、二年级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舞蹈,具有了相当地音乐、舞蹈基础。如果单一地灌输唱游内容,等同于教幼儿,而不是教幼师生,反而抑制了幼师生在唱游学科的创造意识。现行师范唱游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幼儿,儿童的音乐感而编写的。教学对象改变了,教学目的也随之改变。否则就抓不住幼师生唱游教学的特性。
3、唱游教学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展开
根据幼师生现有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拓宽、强化唱游技能素质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3.1发挥幼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做唱游试讲教学。教师在进行唱游教学前依据唱游教材备课,写出有关唱游内容的规范教案。同时要求每个幼师生预习并设计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选择一、两个学生按照预习设计教案的程度,大胆表演、试讲。然后,老师及时讲评,并按照教材内容做准确的唱游示范表演,让学生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训练,再出示唱游的规范教案,供学生学习。
蒙古族舞蹈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之中的一束奇葩。具有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居于呼伦贝尔湖一带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主要表现达斡尔族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多为互相对舞,进入时伴有呼号,热情激烈;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有集体舞,也有对舞,跳舞时伴有呼号;鄂伦春族舞蹈则注重表现狩猎、丰收及欢乐的生活;雅库特圈舞也较典型。除此之外,还有“萨满 ”祈求天神仪式时的跳神舞蹈。居于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民族则以载歌载舞的“安代”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据传说是成吉思汗宫廷的歌舞部落,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舞蹈形式。例如,“顶灯舞”、“盅碗舞”、“筷子舞”、“盘子舞”和各种鼓的舞蹈。这些舞蹈都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以及举行婚礼时,大家用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的艺术形式。锡林郭勒草原的“祭火”仪式,阿拉善地区的“陶日古特”、“赫屯”、“哈拉哈”等以及各地区在那达慕集会上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都是在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发展成为舞蹈艺术而存在。
蒙古族民间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舞蹈语汇是和日常生活以及这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分不开的。例如,蒙古族舞蹈中“肩”的动作,就是来自游牧时的骑马生活;“马步”舞蹈动作更是对生活的模拟而形成舞步的典型舞汇。它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之多,足以证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是课堂教学和舞蹈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蒙古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蒙古族民间舞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舞蹈审美情趣而成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典范之作,是我国舞蹈学科民族民间舞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课之一。
课堂上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采风,在收集、整理舞蹈素材的基础上予以提炼、加工,使蒙古族民族舞蹈课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没有体系到形成体系。它的特征不同于原始的蒙古族民间舞,因为从动作、节奏、风格、力度、表演到呼吸,都要求规范化。老师首先做示范,再将其需要掌握的要领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它区别于流传在民间的的原生态舞,是为培养未来的专业演员、教员和理论研究人员创立的。课堂蒙古族民间舞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形体训练
包括“开圆、直曲、挺收”对立统一的三大要素,这是蒙古族民间舞的根,无论怎么变化都不能离开这个根。否则,个性和特色就消失了。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整个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既要理解局部的训练课程,又要把握整体,科学地、有机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
1.按人体部位的纵横关系进行单一训练。
2.运用某部分动作编成表演性的小组合,以提高学生们的表现能力,为舞台实践奠定基础。
(二)动律训练
动律,即舞蹈动作的规律性。蒙古族民间舞有起伏、扭揉、横摆、圆绕、反射、点顿六种动律(简称“六律”)。若要学好蒙古族民间舞并且把握住它的风格和特点,必须首先进行动律的训练。
1.单一动律一训练:六种动律在七种手位中训练。
2.综合动律训练:组合部分中,综合动律的训练。
3.混合动律训练:是贯穿在高级舞蹈组合中的训练。
能够做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六律”,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边浮现在其中了。
(三)韵味、呼吸、节奏
韵味是舞者对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大小强弱、松弛紧张、抑扬顿挫的灵活处理中表现出来的。韵与气息(呼吸)是分不开的,所谓“韵而气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呼吸的运用是蒙古族民间舞中的重要环节,气息的运行推动舞姿的延续和运动的线条。用情绪支配呼吸,以流畅自如的气息贯穿起来的舞蹈才有韵味,动作才能有力度。呼吸的运用要在平时的形体训练时不断得到调整和提高,逐渐掌握其节奏性和规律性,达到运用自如。
舞蹈的节奏,是一种内涵的无声节奏,它把力的运用、力的转换和动律呼吸统一为一体,把舞者身体各部制约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制约贯穿在舞蹈的始终。一个好的作品是靠无声和有声的节奏紧密结合才完成的。尤其是发展到今天的舞蹈艺术,就更加依赖于音乐节奏去展示它的完美。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来。小学音乐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有效学习
《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论》强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善课程教学机制和体制,引进新型的“微课”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合作、创新、自主的学习环境下不断培养自己的音乐乐感,提升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了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引进微课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重点
“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便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拉萨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练习本歌曲,进行具体的吐字和发声练习,结合具体的民族风情,体会自然质朴、深邃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藏族民歌的创作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文知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拉萨谣》的视频舞蹈,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这首音乐的魅力。接着给学生在小视频里面展示藏族民歌的一些基本创作特点和人文魅力,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融入这些人文因素。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这首音乐的演唱节奏,同时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本首曲子的“旋律线”,使学生跟着《拉萨谣》的“旋律线”进行具体的演唱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微课”很好地抓住了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引进微课讲授教学难点
微课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述了所学内容的难点,并把难点进行简化,促进学生理解,便于学生对后面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乐感。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人教版)《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鹰》这首歌曲,在歌曲练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解运用渐强、渐弱记号的演唱模式,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有感情歌唱过程中熟练掌握力度记号在歌曲中的应用”,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的难点教学内容,通过音符演奏的动态效果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使学生掌握这种练习模式。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力度记号的演唱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基础练习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鹰》的演唱练习,使学生先跟着多媒体上的音乐进行哼唱,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轮唱训练等,逐渐训练学生二声部的合唱能力。“微课”讲述教学难点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W生的音乐素养。
三、引进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采用多媒体的展示形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和优美的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理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演唱技巧,通过饱满、深情地演唱,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小视频,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使学生可以看懂这首歌的乐谱,并学会跟着乐谱和弹奏进行模唱”,教师带领学生紧紧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播放一个《可爱的家》的小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乐谱,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演唱模式,从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引进新型的微课教学,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进行一一阐述,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和深刻思考,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