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09:28: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艺术的基本问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本雅明;艺术理论;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12-01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下,本雅明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生产理论深入到艺术之中,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他将艺术作品看做一种产品,艺术创作活动则就是一种生产活动,艺术家创作艺术产品的过程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改变物质材料的形式,使其符合他心中所想。尽管艺术创作与物质生产都由生产者、消费者、产品等要素构成,同样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艺术创作同一般生产相同,遵循着一般的生产规律,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基础,也为物质材料而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有自身特殊的技术要求,材料、表现手法、工具等等的特殊要求都决定了艺术创作的特殊性。
尽管艺术生产于艺术家的精神性创作活动,但是在精神性劳动之后,作品往往以一种结构性物理存在,来传达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在本雅明看来,不同时代的艺术生产有不同的条件,现代艺术生产的技术条件的变化,即现在艺术生产力的改变致使艺术生产中一系列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最终影响到了艺术的生存方式。就如文化传播,从口头相传到印刷技术的运用,再到现在电子媒介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从而改变了文化的形态,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所以他认为只有立足于艺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技术上加以考察,才能真正理解艺术。
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生产、生产工具、传播方式、形式手段的变革、传统的革新,此外还包括那些物质性的技术手段。艺术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活动,决定了艺术生产中技术的双重性,即物质性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精神性生产的技术手段。艺术家生产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受到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对新的生产工具的改革和使用,不仅仅提高了艺术本身的生产力,发展和丰富了艺术表达的水平,而且新机器的使用还促进了艺术家和消费者间关系的发展。所以,对于艺术生产力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时代的艺术技术的研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机械复制时代,采用现代手法的革命艺术是本雅明讨论艺术的出发点。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等几个重要的著作之中,本雅明讨论了现代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艺术生产中技术的发展给现代艺术生产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机械复制时代意味着现代艺术生产条件发生了与以往根本不同的变化,他选择了电影和摄影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感受由于技术的发展艺术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化。首先新工具---摄像机的产生,使艺术对现实的复制再生能力较以往出现了质的变化,并且产生了新的物质性材料,例如相片、曝光时间、感光材料等等,为写实艺术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技术条件的改变带来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改变,也使艺术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本雅明主要涉及了生活与艺术、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
首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在他看来艺术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一些现代技术制造的产品就是艺术作品,它们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就如电影,它的技术更加逼真、直观,能如实的反映生活,也能制造虚假的生活,用艺术的幻象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幻想。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技术让技术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其次人与人的关系。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之间,由于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使以往少数生产者和大多数消费者的局面打破,两种社会角色渐渐重合。并且艺术家开始考虑新技术的使用,从个体劳动走向集体劳动,例如电影就是团队集体的生产劳动成果;最后人与机器的关系。现代化生产,导致人要部分地适应机器工具,与机器在协调中进行创作活动,不再是以前工具机器听凭人的驱遣。可以这么说,人与机器原本是主与客的关系,而今变成了互相依存补充的关系,例如拍摄电影时,为拍出最好的效果,演员就像是机器的道具,在走位等方面都受到机器的限制。还有一个方面,由于摄像机的作用,消费者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陷入剧中的情节,跟随镜头的视线进入到角色的世界之中,那种在阅读纸质文本时出现的主客距离感变淡了,欣赏者与被欣赏对象融为一体。
本雅明对艺术的技术问题思考是他文艺理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并没有停留在生产理论的机械应用上,而是深入到艺术生产本身,从艺术生产的技术因素入手来分析现代技术对现代艺术的革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开辟了研究艺术的新视角。
究竟如何确切表述其内涵,又感到不那么容易。从我国秘书学建立至今的十来年看,这一根本性问题也始终没能得到统一认识。本文就几个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秘书应认定为是一种职务
这是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到的秘书是一种职位、职业、职称而言的。把秘书界定在一种职位、职业或职称上并非错误。但是界定在职务上更符合它的本义,最具实质意义。
二、秘书与领导者保持着尽小的空间
在秘书定义中,有不少关于秘书与领导空间位置的表述,大多为秘书身处领导近身等词句。 应该说,它反映了一种客观状况,表明了秘书与领导保持着尽小空间的事实。但是,这种表述不全面,因为它仅仅从物质空间这方面描述了两者距离的接近,而忽视了他们在精神空间上具有着同样接近的另一面。
三、秘书以文字材料的处理为主要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秘书常常与秀才联系在一起,什么是秘书--秘书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写东西的。以后,秘书学科的建立,人们在理性的高度努力作出科学概括的时候,也始终没有忘记秘书的文牍性,只是把制掌文书与事务处理--一同作为了秘书的根本特征加以揭示。应当看到,这是认识上的一大变化,是客观对象发展的及时反映。然而,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来分析,这一认识又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秘书”应认定为是一种职务
这是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到的秘书是一种职位、职业、职称而言的。把秘书界定在一种职位、职业或职称上并非错误。但是界定在职务上更符合它的本义,最具实质意义。
二、秘书与领导者保持着尽小的空间
在“秘书”定义中,有不少关于秘书与领导空间位置的表述,大多为"秘书身处领导近身"等词句。 应该说,它反映了一种客观状况,表明了秘书与领导保持着尽小空间的事实。但是,这种表述不全面,因为它仅仅从物质空间这方面描述了两者距离的接近,而忽视了他们在精神空间上具有着同样接近的另一面。
三、秘书“以文字材料的处理为主要特征”
在传统观念中,秘书常常与秀才联系在一起,什么是秘书--秘书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写东西的。以后,秘书学科的建立,人们在理性的高度努力作出科学概括的时候,也始终没有忘记秘书的文牍性,只是把“制掌文书”与“事务处理”--一同作为了秘书的根本特征加以揭示。应当看到,这是认识上的一大变化,是客观对象发展的及时反映。然而,从理论上和实践中来分析,这一认识又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是按逻辑学分析,“制掌文书”与“处理事务”这两个概念显然不相互排斥,而是交叉。
二是从实际状况看,“制掌文书”的表述不及“文字材料处理”的表述准确和全面。
四、秘书所做事情的全部是“信息和其他事务”
严密地说,秘书所处理的信息大部分也应归属事务工作的范畴;但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秘书的思想、智慧融入领导决策之中,即不少人称之为的辅助决策、参谋、智囊等等。
除了信息处理以外,秘书还有大量的其他事务工作需要做,也有文字的和不是文字的。不少文章和专著都努力想把这部分事务工作罗列清楚,但又总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究其原因,是秘书为领导者服务这一特点所致。
五、秘书是为领导者提供服务的行政人员
这有三层意思,一是秘书所做的事情是服务性的,二是秘书服务的对象是领导者,三是秘书是行政人员。
至于秘书是“行政人员”的认定,实际上是对秘书的归属作出的描述。指出秘书是行政人员,一是可将秘书与技术类人员、管理类人员 (严格意义上的行政人员),与体力劳动者区别开来;二是体现秘书工作是整个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的观点。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的质量与建筑结构设计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设计环节的控制,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设计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产品。
一、建筑结构的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
1、被动设计法
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以及结构计算理论方面的研究往往考虑较多的是怎样将建筑结构的抗力R提高,这便导致建筑施工所需的混凝土等级变得越来越大,并且所需的配筋量也随之而不断增多,最终极大的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这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是相背离的。通常将抗力R提高的结构设计方法称作被动设计法就抗震设计而言,通常是按照初定的尺寸以及o等来对建筑结构的刚度进行初步的计算,然后再通过结构钢都来将地震力算出,最后计算所需的配筋数量。
2、主动设计法
众所周知,如果结构钢度越来越大,那么地震效应便会越来越大,并且配筋数量越来越多,刚度也随之越来越大,地震力也便会不断增强。由此便会导致为抵抗地震所配置的钢筋,由于结构钢度的增大进而使得地震效应大大增强。因此就应当适当的考虑将作用效应S降低,通常将作用效应S降低的结构设计方法称作主动设计法。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进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在主体和基础中间加设弹性层,以便于将地震效应降低;部分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往往会在建筑的顶端加装“反摆”,在发生地震的时,这个“反摆”的位移方向便会与建筑顶端位移方向保持反向,进而就能够在建筑物随地震的作用而振动时产生一定的阻尼作用,从而大大的使得建筑物的位移减小,最终使因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效应降低。
3、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从总体上来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大体经历了破损阶段计算、容许应力法、经验估算以及极限状态计算等多个发展阶段,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则处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阶段。当前我国国内的建筑结构设计普遍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就是概念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作用效应S应当等于或者小于结构抗力R,建筑的结构应当与位移条件以及强度条件相互满足。与此同时,对于内力的计算则运用的力学模型通常是弹性模型,在需要对塑性变形重分布进行考虑时,那么则应当将借助于弹性模型所计算出来的内力与调整系数相乘。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更为合理、更为科学。其中,概念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当中所普遍使用的公式便是作用效应S等于或者小于结构抗力R。
二、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1、建筑结构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1)楼板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当中经常会出现不正确的楼板计算,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误区。问题存在于:误以为单向板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最终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误以为使用双向板查表方式计算的时候,可以完全忽视材料泊松比方面的影响,但实际得出的数据往往存在错误,原因是未能及时调整“跨中弯矩”,使计算结果偏小。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运算方式,切莫因为贪一时轻便,而导致整体结构设计的失败,因小失大。
(2)荷载计算。在建筑结构计算中,要注意防止荷载方面的计算出现明显错误,比如忽略计算荷载、又或者少算了荷载,不当折减活荷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实际计算与建筑物用料的情况不相符,最终造成基础底板多算了,或者少算了土重,不管是多算还是少算,最终都会导致建筑结构在实际施工中造成不理想的实施效果。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要事先做好荷载的情况调查,要将计算方式与荷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计算出来的数据落到实处。
(3)电算结果。有些时候建筑结构进行电算的时候,不注意正确的操作性,最终导致电算结果不正确,一旦根据错误的电算结果投入到进一步的工作中,就会导致接下来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出现偏差和明显的错误,就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糟糕情况。对此要采取的措施是树立重视电算技巧的意识,牢记电算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评价工作和投入工作。为了不造成损失,我们应当引进有保障的电算技巧,再根据正确的结果进行判断、分析,这样的话才能最终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科学的数字依据。
2建筑结构设计构造角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
(1)配筋率的设计问题。配筋率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它对巩固建筑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时候缺乏一种重视的意识,往往会草率、马虎的计算得出不够精确的最大和最小的配筋率,将这样的结果使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后果可想而知。对此,我们要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精确的配筋率在最大和最小的范围,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在发生外部震动或者突发损坏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同时又能够满足配筋的最小限值。
(2)钢筋的规范使用。钢筋在搭建整个建筑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施工材料,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图方便、图便宜,购买了质量不过关的钢筋,最终在施工建筑的检验中过不了关,或者在日后的建筑使用中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得不偿失。而购买质量合格的钢筋后,要做好钢筋的施工方案,最终达到能够锚固建筑的各个部位,延伸并搭接相关部位的长度,因此涉及到钢筋的技术问题,既要确保性能高、质量高的钢筋材料,又要确保钢筋的操作使用恰到好处。
(3)温度的调节体系。任何的建筑建设必须将耐温性考虑到内,这样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关注房屋温度的调节,最终设计出来的建筑尽管外观大方美观,但是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对此,设计师的设计建筑物结构的时候要加入通风融热的功能,避免房屋使用中出现因为温度高而导致墙体开裂,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三、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加入抗震元素,是必要的一个步骤,应当置放于将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当中统筹规划,抗震的设计需要融入到整栋建筑的建设当中。对于多层砌体式的建筑结构,要做好承重的方案设计,可以考虑横墙承受重量,也可以考虑纵墙、横墙能够共同承受重量。对于钢筋砼多、高层结构的住宅,我们可以考虑双向布置抗侧力结构,从而确保能够承担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的地震力度。针对框剪体系的各个部位的侧力结构,要将各个结构融合一起共同工作,发挥整体结构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基本要求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提问应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而要使提问真正发挥作用,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1.提问的表述应该科学和简明
新教师和实习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复杂的、含糊不清或语句很长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学生误解。例如,有位实习老师在讲授“家兔”一节时,一手托着一只家兔的剥制标本,一边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家兔是不是全身各处都被毛?”学生看得很仔细,家兔标本高高竖起的双耳里面没有毛,回答就自然成为:“不是,耳朵里面没有毛。”而教师原本是想通过教具引出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体外被毛。由于提问设计得含糊不清,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言简意赅并不是说问题设计得呆板平淡,而是应该变换角度设计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提问的实质就是设置疑点、制造矛盾、激发思维的启发性过程。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起疑”、“起大疑”通过启发思维得到较大进步。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首先应考虑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只要当问题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时,学生才会感到问题的答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答案的“似是而非”更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问题过浅,可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种表面的活跃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基础;如果问题过深,学生看问题就不知从何下手,那就懒得思维。其次,问题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要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提出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避免近亲婚配以防止遗传病发生”内容时,针对学生对于“血亲”的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特意提出“血亲”和“亲属”二者的差别问题,理解了“亲属”的概念,也就容易理解“血亲”的概念。
3.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设计课堂提问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等于抓住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关节点”。课堂教学提问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整节课提的问题应该有“整体观念”,此一“问”和彼一“问”应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毫无针对性地提几个问题,为问而问,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连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提问类型的多样性。英国著名的微格教学专家布朗把课堂教学提问分为八类:依从提问、反问、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如果简化归纳,就可以把提问分为基础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三类。基础性提问包括回忆、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问题,如“人的消化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所组成?”“家鸽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等问题。运用性提问主要是指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区分和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事实推导结论等。如:“为什么人群中男性色患者远远多于女性色盲患者?”开拓性提问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的答案。如“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危害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一座城市里拆除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去建造一个超级市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时应该表述清楚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注意声音的音质、音调和音速的变化,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题意,明确回答的要求,积极参与思考。例如,提“鲫鱼的外部形态中有哪些特点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时,对“外部形态”、“哪些特点”、“水生生活”几个词组应略微重读和慢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并将其中重要的字词句着重表现出来(字体加粗或闪烁几下等),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2.提出问题后应稍微停顿
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常常稍微停顿并环视全班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看我,可能要提问我”,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经过精心研究,发现当提问后停顿时间超过三秒钟后,学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其中后进生参与回答的人数增加,联系自己观点的回答增加,回答正确率增加,学生质疑的人数也增加。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常常“先提后问”,即先把一个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被提问的学生心情紧张,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不利于促进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指定回答后应适当引导
提问并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态度应该自然,对被提问的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尽量伴有点头、微笑、皱眉等表情。当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时,教师切忌表现出不耐烦或想要打断回答的表情,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拨正、拓宽或深化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聚焦到问题的实质,有时甚至要“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学生对有关的旧知识遗忘太多,可以适当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可以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略加深化和拓展等。当学生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也应及时反馈,尽量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讽刺、挖苦或嘲笑。宽松、鼓励、信任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环境。
4.鼓励和处理学生质疑
课堂教学活动有无学生向教师大胆质疑,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多向性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志。教师精心创设宽松和信任的氛围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质疑,是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和慎思明辨的态度的必然要求。
一、转型期中国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学科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经历了深刻变化。针对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美学如何作出及时而有效的阐释与回应?对此,与会学者强调,“以人为本”不仅是当前国家建设的宗旨,也是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的基本立足点;关注人自身、重视人文价值建构,应是中国学者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曾繁仁指出,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所有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当今美学的发展应在人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关注“人”的问题,以“人”与“人性”探索为旨归,美学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人学。宋一苇强调,从“美是什么”的本体论式追问向“美如何存在”的存在式追问的转变,将美的存在与人的存在紧密相连,将美或艺术视为人类生存境遇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生存境遇,这就是美学的发展旨要。同这种重视美学建构中的人文价值作用、关注人的存在维度相一致,王元骧则阐明了对美学建构方向的见解,即认识论、知识论传统与人生论、价值论传统的融合。在他看来,当下美学研究应重新评估审美的内省性、超验性的理论价值,实现两大传统的融合。这种研究对象的转变,有待新的研究方法产生,即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模式的“间性研究”模式。即此,杨春时认为这是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美学理论自身现展的要求。
二、当下美学的困境、问题及其转机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转瞬即逝性、娱乐现时性、美感统一性取代了传统的艺术/美学所要求的永恒性、沉思性、超越性。对此,与会学者认为,美学只有不断思考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承认生活与审美、生活与艺术关系的新变化与新动向并及时作出回应,不断淘汰过时观念,增加历史本身所提供的新的理论因子,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近年来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就是美学研究者对美学现时困境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它突破了传统美学的“贵族性”,开始走向生活,积极关注周围现实,标志着美学开始与生活合作共存。
文艺美学研究作为寻求美学发展的一条通道,在近三十年中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浮现。王德胜就认为,当下文艺美学研究忽视了当代中国都市文化现象,转型中的文艺美学应努力在跨学科研究中走出困境,而重构美学话语、尤其是文艺美学基本概念,正是一个亟待开展的学术工作,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文学艺术的新变化,应成为文艺美学关注的焦点。杜书瀛也提出,文艺美学研究一方面需要对审美和艺术的新现象进行理论界说,另一方面要走出“学院派”,强化其“实践”意义和“田野”意义。
与会学者认为,对美学研究方式及美学价值的反思,同样是美学走出自身困境的契机。有学者指出,现今美学研究中理论建构与艺术审美实践的脱节,缘于“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的缺乏,因而美学研究应由“外求式”为主导的创新方式转向以“自主式”为主导的方式。也有学者通过反思美学价值问题,强调文学价值是多元价值的统一体,它关注人的全部感性生活,因而不能把美学价值狭义化为审美价值、文学价值窄狭化为美学价值。
三、文化资源的利用与美学策略
转型中的中国美学如何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彰显当代中国美学的独特性?代迅认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全球化带来了从美学到文艺生活的一系列深刻转型,只有带着中国美学思想独特的自身经验和传统跨入国际美学领域,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发展的方法策略,在于立足本土语境,对中外审美文化现象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和连贯性阐述,寻找超越东西方的共同美学规律。胡家祥强调,将中国传统人格理想研究的维度应用于现代美学研究,有助于理解美学家的审美观念体系和华夏美学观念的历史流变,使中国美学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特性。陶礼天、祁海文等人则从微观层面,表述了六朝文艺观、古代“中和论”美育观等对当代美学研究的意义。
公立医院受到我国传统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影响,认为医院不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只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即可,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者没有真正的将成本管理重视起来,促使医院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成本严重浪费、成本管理混乱、成本支出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抑制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医改政策的广泛应用,政府补助金额的不断减少,大量的民营医院涌入市场,公立医院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从而改变了运营模式,逐步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并不断的采取措施來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长远、和谐、平稳的发展。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我国医院的管理现状而言,主要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归集和核算医院内部的各项成本,并在医院内部设立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全面了解医院对医疗成本的投入情况与收益情况,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但就我国医院目前的成本管理工作状况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完善。
二、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有利于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行,确保医院改革和制定重大决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成本管理是医院进行成本控制的核心,有利于合理调控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医院现阶段的成本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一)没有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的决策职能
首先,完整的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分析、核算、决策等。但现在大多数医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都以分析、核算为主,还没有真正的使用成本管理的决策功能,致使成本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医院在落实成本管理的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医疗业务上的工作为主,而忽略了财务工作方面的管理。致使医务人员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简单的核算、汇总过程,与医院的发展无关,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不需要增加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管理者所做决策的不全面性。最后,由于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决策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抑制了医院的正常发展。
(二)成本审核监督管理过程中过于形式化
医院通过审核监督管理机制来监管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医院的监督力度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致使医院中存在许多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发生。如,在医院各部门购买电脑的过程中,如果普通机型就能满足工作需求,而医务人员购买了高档机型,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此时,如果监管部门从成本效益这个方面进行审查,就会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的出现,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但就我国医院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审核人员责任心不强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监督意识,致使医院的审核监督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导致医院成本支出不断加大。
(三)成本核算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增大了工作难度
现在电脑虽然普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系统软件,导致相关数据无法共享,致使核算人员在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的过程中还采用手动输入和电脑生成相结合的方式。如月末的时候,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协同统计科、药房、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全部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的汇总和录入,但由于数据几乎全部都是手工输入,增加了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手工输入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给医院中的成本核算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致使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不统一,影响了核算结果,导致决策出现偏差。
(四)将职工绩效考核与成本物资耗用量相结合,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的参考指标是临床类科室的创收额,创造收入越多的部门,奖励性的工资越多。但是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和成本物资的耗用量相结合,导致医疗和行政等辅助部门没有评定标准,而是全额发放,导致员工缺乏必要的成本节约意识,浪费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各科室随意领用物资,不按需领用,使得医院需要增加医疗产品、医疗物资等的购买量,提高了成本开支,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优化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在成本管理中的领导职责
医院需要充分的发挥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首先,负责医院财务工作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其次,领导层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形式主义。如院领导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针对空调过度耗电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后,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成本消耗量设为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奖金,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提升资源使用率。
(二)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
首先,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包括全面监管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的出现,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医院应该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审核机制。如下级使用资金时需要向上级申请,上级使用资金时则需要通过全院的讨论,大额资金则需要通过审核表决后才可以批准使用,通过以上手段来保证资金可以花在刀刃上,避免浪费。其次,加强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严格审核资金的使用流程,降低资金违规使用的可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完善奖惩结合的管理模式
首先,医院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出可行的节约成本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加大节约资金的宣传力度,促使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其次,医院应该制定一定的管理考核制度,保证惩罚分明,对于节约医疗用品、医疗物资等的医务人员提出表扬,并予以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使用资源不节约的医务人员则需要提出批评。从一定程度上,奖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节约意识,减少成本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浪费,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不断的完善成本核算工作
首先,加强成本核算人员与各科室的协调沟通,促进电脑软件的不断更新,加大数据的兼容性,并建立部门之间的软件系统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尽量减少手工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要对核算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玉成.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15(6):35-35
[2]褚爱学.浅析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3(1):71-72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于2007年1月正式开放,是日本五大艺术机构之一,它们都是在公共博物馆协会――国家美术馆独立管理机构的支持下开展活动。创立新美术馆是为了回应日本艺术界很多人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在日本成立这样一个机构。虽然长久以来日本艺术活动的特点是存在众多活跃的艺术团体,但国家级的机构仍然缺少可以使用的艺术展览空间。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创建了东京国立新美术馆。
国立新美术馆自己没有藏品,但这里有14,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从而使我们成为日本最大的艺术展馆之一。这些空间可以用来组织、展示各种不同的展览。
首先,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开展的一个主要展览类型是,举办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团体的展览。虽然我们向这些团体提供展览空间收取一定费用,但我们完全不干涉他们的展览内容。
其次,国立新美术馆自身也组织展览,这类展览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由我们自己独立筹办的艺术展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新的艺术趋势,其中既包括设计领域,比如建筑设计和时装设计,也包括媒体艺术。我们涉及的第二类展览是与他人共同合作举办展览,比如与报社合作办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努力主办一些吸引观众到新美术馆参观的日本和国外艺术家展览。我们去年举办的莫奈和维米尔的展览便是这类展览的成功案例。
国立新美术馆的活动不只是举办展览。我们收集和宣传日本现当代艺术的相关信息,同时也作为教育及其他活动的场所。
在开馆的第一年,我们便接待了总计310万的参观者,其中130万人来参观艺术团体举办的展览,180万人来参观新美术馆自己组织的展览。现在,国立新美术馆已成为东京生活地图中的一个地标,我们很高兴新美术馆得到了日本和海外媒体的大量报道。我们也很自豪地迎接了大量国外的艺术界与政府部门的参观者。
我认为,迄今为止,我们的成功是由于以下五个因素:
第一,国立新美术馆坐落于东京市中心,乘坐地铁可以直接到达美术馆门口。交通的便利是一个原因,我们有幸获得东京大学研究所以前的这个地皮。
第二,我们已经和同一地区的两个私人博物馆发展了合作关系,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六木本艺术三角”。我们成功地宣传了六木本作为艺术中心的形象。最近几年,东京的城市发展已带来这样一个认识,即美术馆是一个健康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
第三,由已故国际知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的新美术馆建筑已经以其大胆而宽敞的设计获得了高度好评。关于美术馆是否在展示艺术品时让它的结构自身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但是,我相信,就新美术馆的建筑来说,其设计是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经常与建筑师进行密切的讨论是确保这个建筑设计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第四,我们在日本拥有大型报社集团,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这些公司在艺术展览的组织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知识。我们已经有幸与其在纪念新美术馆开馆时共同主办了大规模的专题展览。
第五,我们特别关注餐馆、咖啡厅和博物馆商店――它们都是新美术馆的一部分――确保其空间和设备均可达到顶级水平。我们很小心谨慎地选择能够经营这些业务的公司,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去找到口碑最好的经营者以符合新美术馆的氛围。
二、日本公众的财力及其对博物馆的影响
听到目前为止我所介绍的内容,你可能会认为日本政府有出色的财政运转状况,从而使其能够支持像我们这样的机构。但是事实上,在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状况都不容乐观。使日本回归到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上,是日本政策制定者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正因如此,国立的和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预算每年都要被国家大幅度的削减,我们在机构精简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针对这类精简活动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我们在2001年为日本的国家文化机构引入了独立管理机构制度。这一举措备受好评,因为它给予这些机构更多的自主能力,允许它们提升运转水平,从而使它们与社会和其使用者的需求保持相一致。尽管如此,我们的管理现状仍具有挑战性:我们在会议上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作效率的目标,这使我们不得不大量削减工作人员的数量,同时我们必须通过新美术馆的收益来获取大部分的资金。新美术馆现在不得不像许多美国美术机构那样,通过外部来源寻找更多的资金。日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于美国,而且在日本通过这种方式筹得资金并不容易,但是这项工作是我们以后必须克服的问题。
十五年或更早以前,在日本经济仍然快速增长的时候,许多地方政府一股风地开办了一个接一个的美术馆,现在,其中许多美术馆已经人不敷出,他们正考虑大力削减他们的预算和职工人数。其中的一些美术馆甚至永远地都关上了大门。
这些痛苦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教训。在建设一座美术馆时,建设单位必须要确保这个美术馆的角色定位清晰。为美术馆创建一个坚实的商业基础,确保其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美术馆的运作方式必须努力使它们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三、影响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问题
为确保这些美术馆在未来能够健康发展,我认为,日本美术馆需要着力发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艺术意识。日本兴起为现代国家后不久便建立了第一批国家博物馆,向国内外观众展示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这些博物馆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二战后,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一直到最近才建立起来。为此,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使社会认识到我们的艺术使命的重要性,并且支持我们的活动。
第二,由于日本观众通常对永久收藏作品的展览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博物馆经常会通过举办特展来增加观众的数量。为此,它们需要努力发展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众和团体关系,努力从其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那里获得大量展览作品,并且还要尽量得到报社和其他公司的支持。
第三,近几年,艺术作品的价值和艺术品保险价格急剧攀升。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的花销给展览者带来严重的负担。我们希望日本能采用国家保障制度,像西方许多国家一样将艺术包括在这种制度中,但这个希望尚未实现。
第四,关于艺术教育领域。日本终于开始认识到美术馆是提高人们的艺术意识的重要教育机构,而这种作用在西方早已是公认的了。但是,以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为例,只有低于2%的参观者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显然,这里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