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城乡建设与管理8篇

时间:2023-07-19 09:28: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城乡建设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乡建设与管理

篇1

关键词:存在问题 争取资金 丰富馆藏 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突飞猛进的区县经济,带动了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大了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快了住宅建设的速度,城镇建设产生和形成了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它是对城镇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如何适应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这一新形势的需要,管理好区县城建档案,从而做好对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区县城建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内容繁缛而复杂,它记载了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工程地质勘探、城市测绘、城市规划管理、公用设施、供水、供气、供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它不仅具有原始性、凭证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较大的信息量。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就是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使城建档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代表整个城建档案工作的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行业发生信息传递,文献供应和咨询服务关系,集中地体现城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作用,它是城建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界利用档案的需要,对整个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检验和推动作用。

二、区县城建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城乡建设档案得到妥善管理,各个区县的城建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馆舍建设较早,档案库房面积小,档案装备不足,以致出现馆库建筑老化严重及库容面临即将饱和状态。二是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稳定,城建档案的接收、整理等业务技能不熟练,急需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知以及水平提高。三是没有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到建设管理程序,没有与建设单位签定城建档案移交责任书,也没有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造成工程档案接收难。四是接收的档案不全,档案缺项较多,没有要求建设单位整理档案。五是城建档案开发利用不够,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相继为档案馆增加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等项职能,由于公共服务场所有限致使很多策划好的服务功能和活动无法进行。

三、搞好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的措施

1.争取资金,改善馆库设施

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部门,城建档案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各城建档案馆要在不断提高城建档案工作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城建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争取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除此之外,城建档案馆还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努力拓宽服务范围,开辟经营渠道,利用信息资源、馆房设备、技术力量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为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2.丰富库藏,优化库藏结构。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库藏档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库藏,档案利用工作就成了“无米之炊”。要想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必须大力丰富库藏档案,优化库藏结构。因此,城建档案室如何把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并具有区县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是区县城建档案室的迫切任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库藏标准。丰富库藏不但要求数量丰富,而且还要求质量优良。一些重复的、没有长期利用价值的档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要及时清除。库藏无原则膨胀、重复会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影响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从而影响城建档案利用工作质量。

3.提高素质,优化服务质量。

城建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应是知识领域工作者所具有的较高的修养、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所特有的良好的风范与气质。档案人员要树立态度和蔼、服务周到、腿勤、嘴勤、脑勤的服务精神,提高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详细了解档案的利用目的,认真分析利用者的要求,把握社会利用档案的脉搏,积极推出利用者要求的档案信息,使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的职能变为主动对外提供利用服务。理想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档案馆工作者应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身的情操多和其他兄弟单位交流经验总结成绩以自己的博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从而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

4.电脑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篇2

关键词:存在问题 争取资金 丰富馆藏 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突飞猛进的区县经济,带动了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大了基础建设的力度,加快了住宅建设的速度,城镇建设产生和形成了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它是对城镇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如何适应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这一新形势的需要,管理好区县城建档案,从而做好对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区县城建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城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义

城市建设中的档案内容繁缛而复杂,它记载了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工程地质勘探、城市测绘、城市规划管理、公用设施、供水、供气、供电、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它不仅具有原始性、凭证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较大的信息量。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就是发挥城建档案的作用,使城建档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代表整个城建档案工作的成果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行业发生信息传递,文献供应和咨询服务关系,集中地体现城建档案工作的方向和作用,它是城建档案工作联系社会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城建档案利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界利用档案的需要,对整个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检验和推动作用。

二、区县城建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城乡建设档案得到妥善管理,各个区县的城建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馆舍建设较早,档案库房面积小,档案装备不足,以致出现馆库建筑老化严重及库容面临即将饱和状态。二是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不稳定,城建档案的接收、整理等业务技能不熟练,急需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认知以及水平提高。三是没有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到建设管理程序,没有与建设单位签定城建档案移交责任书,也没有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造成工程档案接收难。四是接收的档案不全,档案缺项较多,没有要求建设单位整理档案。五是城建档案开发利用不够,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相继为档案馆增加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等项职能,由于公共服务场所有限致使很多策划好的服务功能和活动无法进行。

三、搞好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的措施

1.争取资金,改善馆库设施

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部门,城建档案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财政。各城建档案馆要在不断提高城建档案工作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城建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争取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除此之外,城建档案馆还要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努力拓宽服务范围,开辟经营渠道,利用信息资源、馆房设备、技术力量等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为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2.丰富库藏,优化库藏结构。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库藏档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库藏,档案利用工作就成了“无米之炊”。要想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必须大力丰富库藏档案,优化库藏结构。因此,城建档案室如何把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并具有区县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是区县城建档案室的迫切任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库藏标准。丰富库藏不但要求数量丰富,而且还要求质量优良。一些重复的、没有长期利用价值的档案,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要及时清除。库藏无原则膨胀、重复会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影响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从而影响城建档案利用工作质量。

3.提高素质,优化服务质量。

城建档案馆工作者的新形象应是知识领域工作者所具有的较高的修养、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所特有的良好的风范与气质。档案人员要树立态度和蔼、服务周到、腿勤、嘴勤、脑勤的服务精神,提高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详细了解档案的利用目的,认真分析利用者的要求,把握社会利用档案的脉搏,积极推出利用者要求的档案信息,使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的职能变为主动对外提供利用服务。理想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档案馆工作者应不断增加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身的情操多和其他兄弟单位交流经验总结成绩以自己的博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从而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

4.电脑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篇3

[关键词] 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国家发展

1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综述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我国的住房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以二元化为特征,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从宏观方面来讲,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那么,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工作做不到位,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政府应该稳定大局,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政策调节,使“先富者”回馈社会,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不一样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区分重要程度,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以明确重要程度,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但是,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①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②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③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项目的资料(非保密前提下)尽可能公开,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变为城市人,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降低风险,从大局出发,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2]吕萍,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3]朱婷.统筹城乡住房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篇4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

1.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规划编制滞后于建设

在近年来的城乡规划区的规划建设中,就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原有道路系统功能和建设用地的位置及规模,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总规的调整和修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案的制订、评审修改等一系列过程。这对于规划本身科学性、合理性是必须的,但由于总体规划的调整及修编,造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缺乏上层规划的指导,而无法做深做细,造成对于具体的微观控制严重不足,在整个规划体系中出现了薄弱的环节乃至断层,造成规划管理工作的被动。规划设计在相当程度上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环境质量,追求物质空间结构理想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缺憾。加之有的规划编制单位不能深入实际,随着近两年的“房地产热”及政府的经济状况拮据,村庄的搬迁不能及时地实施,造成农民大规模违规建房而无法控制,以致今后村庄搬迁无望,只能调整规划。

1.2城市土地垄断措施不力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建设的平台,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近年来,由于县级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加,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员进城,同时,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缺少对城市规划区内的一级土地市场的刚性约束手段,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利用区域优势,以要求解决自己居住问题为由,纷纷抢占地皮,乱搭、扩建、乱建房屋,私买私卖,牟取暴利,还有些村民甚至把分到户的土地随意高价出卖,扰乱了土地市场,也给规划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3规划管理技术手段不具体

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宏观控制,而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因为县级城市规划经费紧张的原因而存在编制上的不足,致使规划管理部门无法将其作为管理的依据。加之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地方性新的《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也都没有出台,因此就没有过硬的技术手段对建设项目进行控制。

1.4规划决策不够科学民主

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职责,城乡规划行政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大系统中,无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宏观决策,还是整个建设项目的微观决策,大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环境保护,小到地块的开发强度、建筑日照、绿地布局和公建设施,无一不涉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控制“非公共性”利益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体现空间资源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因此,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的决策,常常涉及多因素、多结构、多种关系的综合性决策,仅凭领导者个人的才能、经验和智慧或对城市建设的良好愿望进行决策,是难以做到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的。

2.加强城乡建设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严格规划审批

严格执行市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规划的地块,一律不批任何建设项目;不符合规划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受理;城市规划区内以及市域内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项目审批由市规划委员会研究,市长一支笔审批。各镇(处)按规定的权限对本辖区内的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村民住宅建设以及其他建设项目涉及镇(处)的,由镇(处)提出初审意见,各镇(处)行政主要负责人必须按本区域规划进行审核再上报审批。

2.2严肃规划设计

土地储备机构在对地块进行储备前必须要有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在招拍挂过程中,规划设计条件必须作为一项前置依据。规划设计条件中确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特别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更,因涉及公共利益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由市规划委员会集体审批。经批准提高容积率的建设项目,必须向国土部门补交国有土地出让金差价。

2.3规范建筑管理

加强建筑安全及建筑节能管理。由市住建局牵头,监察局、城乡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房产局、工商局、安监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招投标局、城司和人防办参与,对在建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每季度向社会公示一次。禁止未批先建、少报多建。同时建立健全“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公示后一年内市招投标局不得受理综合评价不合格或列入“不良行为记录”的市内外企业投标报名,市住建局不得受理其年度准入备案。加强对房产开发企业的管理,对没有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禁止房屋销售。由市房产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依法查处未经批准的商住项目虚假宣传及预售活动。建设项目综合竣工验收由市住建局牵头,监察局、城乡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房产局、公安局、工商局、城管执法局、招投标局、城司和人防办参与。未取得综合验收的项目,不得擅自交付使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产籍登记手续。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比活动,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优良工程奖励分值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对获得前三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本市级工程招投标中予以加分。

2.4土地征收补偿

强化土地收购储备,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坚决实行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与农户私订征地协议,或以租代征形式非法使用集体土地。市国土部门代表市政府行使征收土地主体职责,负责宣传征地政策、签订征地协议、组织报批材料。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统征前期事务性工作及土地储备。各镇(处)和村级组织负责收地,履行征地协调、落实征地补偿的职责。同时要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性收储制度。市土地储备中心要制订年度收储计划,与镇(处)签订《控制性土地收储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控制性收储期间,土地仍由农民耕种。控制性土地收储范围应向社会公示。广泛宣传、定期公布和严格执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依法足额和及时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城市规划区内所在镇(处)负责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构筑物,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两种形式,停止宅基地安置方式。引导村民到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小区居住。实行政府指导、镇(处)主体、镇(处)村(社区)分配落实和物业化管理新模式。被征收房屋的评估及监管由市房产局负责组织。安置房建设综合成本价由物价、房产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备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支撑各行各业。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国土、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树立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的理念,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路径,对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为了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资产,使农村土地由潜在的社会财富升华为统筹城乡发展。

一、农村土地问题的原因及寻求解决的途径

当前,与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的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资产无法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这既使继续务农的农村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也给转向务工、务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业增加了困难。

(一)农村单户经营规模小,经营所得少。虽然一些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但他们让出的土地再次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分,土地规模经营依然小,土地零碎,流转价值低。可寻求的解决途径:通过稳定土地产权关系,消除产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积极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适当集中在具有生产优势的农民手中。

(二)土地经营模式呈现较强的封闭性。农民、土地、经济福利和政治权利被紧紧捆绑一起,集体外部人很难进入其中,土地资源配置效益低。可寻求的解决途径:开放土地经营模式,减轻甚至解除特殊福利、政治权利和身份对土地的依附,使土地作为生产资源进行市场最优配置并作为生活保障。

(三)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产品质低价低。青壮年农民普遍外出打工,留守的劳动力难以承担生产技术的任务。可寻求的解决途径:培养现代农业经营人才,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对农业生产者设立技术准入“门槛”。

(四)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农民人均产值低、拥有城市居民所没有的土地和宅基地作为生活保障。可寻求的解决途径: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在小城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分析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质量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土地管理法》在确立占补平衡制度时,对补充耕地的质量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占补平衡必须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是,不少开发整理项目为了使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以满足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审批的需要,对补充耕地的质量往往只停留在几个简单的数字上,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开发出的耕地质量较差,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甚至一边开发整理一边抛荒。这不仅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而且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开发资金的浪费。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过程中以牺牲长远的整体利益来换取近期的局部利益。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追求当年开荒、当年收益而不顾被开发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和土质水文环境,对后备资源的开发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这边退耕还林,那边毁林开荒;这里退耕种草,那里毁果园开发的怪现象,或者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只重视田块的方整,而忽视对河流、丘陵地等生态景观的规划,其结果是短期得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域环境的恶化将逐步显现,致使所开发的土地再一次荒芜。

(三)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土地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如: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土方工程、建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农业设施工程等众多分项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

(四)开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应当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目前,政府的投资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政府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上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发展基金等等。但是,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包揽土地开发整理所需的资金。

三、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土地开发管理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前提。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的收入结合起来,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土地开发整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政策与规划设计上,要从增加和建造高质量耕地与农用地出发,立足干服务现代农业,服务农业规模经营,服务提高农业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土地开发整理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二)土地开发规划应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开发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水利工程规划、林业规划、小流域治理规划结合起来。实行生态型土地开发整理,搞好必须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使其融合于现有农地与社区景观中,构成和谐的统一整体,做到既增加耕地,又不破坏环境。实现经济效益、资源、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

(三)土地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要体现公益性和有偿性。土地开发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政府投资外,必须拓宽渠道。从社会各方面筹集资金,建立高效的、市场化的筹资机制。从投资主体多元化看,筹资机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效益问题。各种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整理,其根本原因就是土地整理的后续产业有非常好的效益和非常高的回报,因此,土地开发整理中社会性投资必须体现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整理体现政府行为的性质,兼顾市场选择,要从中找到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结合点。政府的目的是增地,企业的目的是增效,个人的目的是增收,尽管角度不同,出发点不一样,但都以土地为对象,这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结合点。要围绕这个结合点,建立良性机制,政府投资体现公益性,企业、个人投资体现有偿性。

(四)尽快建立土地管理专业技术队伍的资质准入制度。土地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当前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队伍多为新手,素质不高,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资质认证和考评制度,对其从业人员也需进行执业资格认定。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才能承接项目。另外,还需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和管理队伍,以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

(五)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提供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一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和宅基地有偿收归国家所有,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归属于个人,有效期不受时间限制,可依法自由交易。农民仅代表一种职业,与户口不再有直接关系。二是政府给予放弃土地的农民和集体以高出一般水平的经济补偿,并为农民提供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优厚待遇。三是政府出面调整农业用地,使每一块待出售土地都具有一定规模。四是对新的农业生产者设立技术准入“门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五是积极支持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六是完善小城镇规划建设制度,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七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农业对二、三产业的带动力。八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小城镇行政管理机制。

(六)着力推进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制度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为目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田保护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指标,探索、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保护耕地,又有利于切实保障高效服务、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探索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一是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和开发利用时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二是创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执行年度用地计划,按照土地用途管制要求,探索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非建设用地只征不转的适用范围。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三是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强化监督管理,改革完善集体土地收益分配监管制度和非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融资模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多种方式依法合规流转,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杖益。四是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细化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措施,严格执行供地标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科学制定完善不同地区工业用地地价标准。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创新农民进城后宅基地及其住房管理方式。五是编制国土规划。以此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以及各项规划在国土资源利用和国土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基本依据。严格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等,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和重点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滚动修改机制。

篇6

关键词:城乡,规划 , 管理建设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urban and rural villag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new development plan for real life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based on urban and rural village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规划是一切工作的龙头。科学合理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结合各地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区域为平台,协调整合县域城镇体系——镇(乡)域村镇体系空间的规划,明确空间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1、当前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规划基础薄弱

村庄规划基础薄弱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尚未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对镇域范围内的村庄问题研究不足,使村庄规划编制缺少了上一层次的依据,仅指望规划师就一个村庄去研究全镇的问题,或者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先停下来,都是不现实的;2.以增城市为例,1∶2000地形图覆盖面不足50%,但从经费上和时间上都不允许开展大规模的村庄测绘工作,给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带来了挑战;3.较多村庄规划成果以整治内容为主,未能完全达到法定规划的要求;4.传统规划成果过多注重文本编写和图纸表达,未能抓住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厚厚一大本,村民不容易看懂;5.农村较多的地区往往财力不足,难以安排资金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增城市目前的村庄规划覆盖率仅22%,难以完成2010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的任务;6.依照城乡规划法,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是镇(街),而当前各地的村庄规划多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镇、村两级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7.规划费用偏低,设计单位难以引起重视,不能针对农村实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8.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对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进行摸索,尚未有一套成熟的规范和标准指引。

(二)农民住宅无序建设

近年来,受国土政策的影响,以及缺乏合适的农村建房管理办法,除部分农村集体建房以外,农村零星建房的审批处于停滞状态。然而,农民不断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心理和农民婚娶分户建房的客观需求存在,农民建房行为并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无序,主要原因有:1.农村用地历史上划分为宅基地、自留地和承包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原先预留的宅基地在80年代基本上用完了,而承包地的承包期从15年到30年一再延长,没有规划新增的宅基地补充,促使较多的农民利用自留地建设住宅,造成了近20多年来建设的农民住宅布局相当凌乱;2.许多村庄缺少村庄规划,又缺少乡规民约,村级领导班子没能根据分户需求和村居规划进行统筹和调整宅基地,放任村民自行解决,也是造成村民占用自留地、承包地建房的重要原因;3.部分村集体通过向农民置换、购买土地等手段,统筹出一些新增宅基地进行分配,但多数采用“人人有权、价高者得”的投标分配方式,甚至有些演变成为村委会创造效益的手段,造成“一户多宅”现象的存在;4.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法律上不能被继承,而私房的所有权属于产权人,农民继承了房屋,意味着可以保住了宅基地的使用权和“祖业”,因此农民往往建设新房后不愿意拆除旧住宅,土地浪费严重;5.村庄规划与国土规划存在矛盾,适合农民建房的位置往往为农田保护区,“用地难”造成了农民建房审批手续上的繁琐,客观上促使了农民未报先建,增城市1999年至2007年期间,增加了1962.65亩农村住宅用地,仅559.4亩地是经过审批的,违法用地情况严重;6.长期以来,农民住宅沿袭自主建设模式,自行组织临时施工队和泥瓦匠进行建设,凭屋主与泥瓦匠口头商定的简图进行施工,或互相模仿,建筑使用功能布局落后,建设技术工艺粗糙,导致房屋质量低下,拆、建周期较短;

(三)村庄建设水平普遍不高

在新的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和农村积极性高涨,但工程建设、整治较多,内涵普遍不足,建设水平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1.相关部门支持农村建设的资金有待进一步统筹,未能突出重点;2.农村干部对村庄规划重视不够,并缺乏规划建设常识,常常进行大量的“水泥化”、“钢铁化”和“彩色化”建设,破坏村庄的特色、风貌、文物和古树;3.重新房建设,轻旧村改造,重工程建设,轻环境管理,乱搭、乱建严重,缺乏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建筑参差不齐,环境脏乱;4.面对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部分农村形成了“坐着等”、“伸手要”的惰性,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5.农民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较大,土地不够集约,如增城市农民人均居住用地118m2,城镇建成区以外农民人均居住用地126m2,与广州市规划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建成区为40-60m2,近郊区为60-80m2,区为80-100m2)。

2、村庄规划建设的探讨与建议

2.1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2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要按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4种类型进行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2.3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2.4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政策,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切实保证村庄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

2.5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耕地、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资源等有序集聚,实现节约用地。

2.6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把就业、失业管理服务工作、城镇就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所有进城落户的农民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均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结束语

因此,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城乡规划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控制性,必须严格遵循规划,避免随意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毛颖.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建设,2008(5):39-41.

[2]杨子江,李兵.孝感地区新农村住宅建设调查[J].住宅科技,2007(5):37-42.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业主;管理;监理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的含义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指,管理的一方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工具、体系等,来处理、解决各项与特定项目相关的事物,从而达到或超过业主的期望的活动的总和。那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就是指,项目管理公司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各项事宜进行专业管理的所有活动。

(二)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的含义

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是我国根据我们的实际国情,而独创的概念,因而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制度也是我国独有的,所谓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是指具有专业资格的监理单位,接受工程项目业主的委托,对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行为进行监督控制的专业活动。

二、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监理的发展现状

(一)项目管理法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工程项目管理具备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条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上的管理过程。其中包括可行性研究、计划、招标、建设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运行以及其后的项目评估等一系列的管理内容,在这整体的管理过程中,对高素质、高智能的人才要求极为苛刻,首先要建立起合理的人才结构,通过一些人才引进等积极措施来实现专业功能上的齐全和配套。

2 工程项目管理应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

项目管理不同于工程监理,它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项目策划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因此项目管理企业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这些标准和工作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二)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理工作中的职责不明

在目前建设领域,监理企业的职责应当概括为“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但是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原本于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分解,该做的做不到,该给的没给到,不该承担的却担着,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也就是质量检验员。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指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内容服务却基本不涉及。工程监理变成了业主单位聘请的工程质量监督旁站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的过多干预也使得投资、工期控制变得遥不可及。

2 大业主,小监理现象普遍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保质如期完成。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甚至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恃别是一些大的重点项目,有的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庞大人员来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业主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和外部协调工作,而非直接参与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三 当前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

(一)监理企业定位及政策不符合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

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十分顽固的15年里,项目法人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条例、文件都十分突出监理对质量负责。

(二)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已有很大突破,但各自站在不同角度了一系列规章,硬是把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肢解成一块块。如: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有业绩不增项,没有资质不准越级,那么到底鸡和蛋是什么关系?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只能有一项资质承接一业监理,所谓甲级资质可跨行业往往行不通。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建筑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建筑水平不断提高,优秀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来看,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说项目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在工程监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理不到位,不认真甚至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带来了很多的建筑隐患。来自住建部的数据表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事故6起、死亡24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11人,同比分别上升100.00%和84.62%;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全国有5个地区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事故,其中云南发生2起,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各发生1起,分别是:安徽安庆桐城市盛源财富广场一期项目工程,在中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江西上饶德兴市会展及演艺中心工程,在中厅顶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河南周口市综合客运总站站务楼工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湖南长沙市绿地中央广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吊篮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云南文山州水文水资源局文山分局业务办公楼工程,在屋面装饰花架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云南玉溪市澄江县宽澄鼎元二期项目工程,在塔吊安装过程中上部结构发生倾覆事故,造成3人死亡。这些事故与项目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的不到位都脱不开关系,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

1相关概念阐述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涵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这一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较为相似,基本上表述的内容是一致的。

1.2建设工程监理涵义

建设工程监理也叫工程建设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项目管理的范畴。

《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活动的全过程监理,也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某一实施阶段的监理,如设计阶段监理、施工阶段监理等。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施工阶段监理。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比较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服务对象及提供者、业务范围、法律责任、行业准入等方面也不同,也有着一定的联系,现分析如下。

2.1服务对象及提供者

对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要比建设工程监理大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它不单纯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项目参与各方都需要项目管理,如建设单位方项目管理、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方项目管理等。但由于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建设单位方的项目管理是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核心,若其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没有或者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施工单位或者设计单位,也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此外项目参与各方,若其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2.2业务范围

在业务范围的设置上,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较宽,从项目在实施前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中间阶段的招标和造价咨询等也属于项目管理范畴,而施工阶段的管理以及工程的监理等更是包含在内,这些内容的覆盖也可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找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整个项目所有活动过程的集中式管理平台。而工程监理的范围则要窄得多,主要对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建筑的质量与进度以及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等作较为主要的监督管理,《建筑法》等法律也对此做了比较明确的界定。所以从两者的概念上来看,建设工程监理可以看做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前期工作(包括各种设计与策划)的有无参与。

2.3法律责任

从出现的时间上来说,建设监理出现的时间较长,因此关于其研究也多,国外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用于更好的为建设监理服务,对于其责任、权力、业务等都有了比较明确地界定,同时在合同文本设置上也有一套较为规范的完整程序。与之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起步时间则相对较晚,还没能建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与之相匹配。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政府的大量参与,还有很多管理内容有待深化,合同的规范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2.4行业准入

我国现在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建设市场,已经对于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凡是从业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必须要有相关的资质才能进入本行业,其中个人必须通过参与专业考试获得监理工程师登记才可以执业。而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由于其存在时间的问题,国家尚未对该市场设定新的准入制度,并且鼓励具有相关资质和实力的企业积极投身到这个市场中来,对于从业人员也同样尚未设定新的准入制度。

参考文献

[1]林元平.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2]宛立东.浅谈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