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封闭管理8篇

时间:2023-07-18 09:3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封闭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封闭管理

篇1

一、高校资金支出没有进行绩效评价

九十年代末,我国政府逐步将各行各业推向市场,取得巨大的成绩,随着高等教育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的确立,高校收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重,同时许多高校还普遍存在学生恶意欠费问题,这样使得学校安排当年预算颇为吃紧。

有些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不同货币资金存放形态及转换以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合理安排预算提供依据。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都是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提高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高校应用此现代化管理工具,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核算与决算一体化,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现在许多高校已建立了校务公开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校务公开只是将校级、院级财务公开,而对学校的基层单位并没有直接公开;有的即使公开了,要么是内容粗略不详,要么就是名词过于专业化,不便于广大师生了解。使得教职工认为财务部门很神秘,对财务工作不理解,这些问题有悖于群众理财和监督的原则,也为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同时,随着学校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上各种经济行为对高校经济活动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不规范行为也导致了高校经济行为的不规范和内部控制的失效,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费用支出失控,资产管理薄弱,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相继出台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及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财政事业资金的使用和审批进行了规范。但在我国高等学校,上述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和管理混乱等问题仍大量存在。这些问题的根除,一方面依赖于国家循序渐进地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为了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也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找原因,以提升高等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使高校经济行为逐步迈入正常合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四、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与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依法依规理财。①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总的原则是,民主公开,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重点是建立对年度预算、重大支出、银行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高校要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学校财经工作,讨论决定学校重大经济事项。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②严格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财政四项改革。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它不仅是学校开支的计划,还是学校发展的总方向,是学校收入分配规划的财务依据,严格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编制学校年度预算,在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除保证正常人员和运行费开支外,优先保证用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控制公务费开支,压缩行政性耗费。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赢得各部门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年初一次性下达的预算,各部门应严格按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项目,预算调整一律按程序办理,杜绝预算执行中随意追加的行为发生。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避财务风险。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进行教育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为适应财政“四项改革”的要求,需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贷款和财务风险管理、收费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等制度建设。二是要成立学校收支两条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内部收费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是应该建立和完善工程、采购工作的招投标制度,针对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如基建、采购、后勤等管理人、财、物的岗位,实行重点监督和预防。四是开展高校会计制度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高校规模日益扩大,教学科研业务日益繁多,只有实施严密的控制措施,领导才能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管理效率、效益状况,便于控制和指挥。因此,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高校管理者进行宏观调控的可靠保证。

篇2

【关键词】精索封闭;急性附睾炎

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使用药物进行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8名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34岁。其中单侧51例,双侧7例。11例有明确的外伤史(如骑跨伤、跌打伤等),5例为前列腺手术后并发症,11例发病前有尿道炎症状,8例病人行彩色B超检查提示少量鞘膜积液。根据单日、双日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发病时突感阴囊内不适,疼痛,发热(38.1℃~41℃),患侧阴囊出现红、肿、剧痛,并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区及腰部,附睾体积在短期内(3~6 h)成倍增大,同侧精索及输精管增粗、肿胀,压痛明显。外伤患者可见阴囊皮肤有瘀斑。血象显示白细胞增高,核左移。

2治疗方法与结果

2.1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药物封闭治疗。封闭治疗:常规消毒腹股沟及患侧阴囊,在皮下环下方找到精索并用左手固定,将注射针头刺入精索鞘膜内,回抽无血后推入1%利多卡因5 ml,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8~16万U及地塞米松5 mg,1次/d,或隔天1次,每人用药2~3次。

2.2结果 封闭注药后,局部疼痛症状在数分钟内消失,附睾炎症很快好转。治疗1周后统计结果见表1, 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

3讨论

急性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为尿液逆流、外伤、导尿管及器械操作,感染途径主要为精路逆行感染,少数为血行或淋巴管感染[1]。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双侧附睾炎还有可能造成不育[1,2]。传统的治疗方法只重视抗生素的应用,配合患侧阴囊局部托高,这是很不够的[3]。此外血-附睾屏障的存在同样可防止药物渗透到局部组织。我们在附睾炎急性期静脉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精索封闭治疗可使有效抗生素直接通过附睾的各层鞘膜组织,并迅速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地塞米松可以起到抗炎、减轻局部组织水肿的作用,遏制了病情的发展,且明显缩短病程。本法简单且疗效可靠,门诊即可进行,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5-337.

2刘玉良.中华男性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828-832.

篇3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风险 规避方法

高校进入了一个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截止2012年4月,我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总共有2138所,其中民办高校的数量为403所;我国成人高校总共34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校1所。如何实施科学管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规避,有效地用好高校资金,降低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加强高校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构建适合高校财务风险的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教育部、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政策的指引下,如何创新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规避方法,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发状况,导致高校资金遇到风险,以至于影响到高校的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财务陷入危机,甚至于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1、高校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因高校财务管理纰漏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资金预算所带来的风险:学校经常会有购置、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属于需要长期规划的项目,如果高校对资金没有做好预算工作,容易导致资金随意挪用以及资金去向不明等现象的发生,而且目前很多学校在总体筹划与资金预算方面十分欠缺,资金使用混乱;二是由于净资产亏损所带来的风险:净资产亏损会给高校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极易导致高校入不敷出、资金紧张;三是高校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现象普遍,由于高校对固定资产缺乏应有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容易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流失;四是办校效益低下而引起的风险,资金不足与浪费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高校资产管理不善问题已暴露无遗。

(2)高校因投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首先,很多高校会成立公司,这样既可以弥补高校经费的不足,又可以帮助高校的科研事业,但是也带来很多风险,通常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产生更多的债务,造成高校负担;其次,近年来,众多高校都致力于扩招、扩规模,因此而导致高校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资金严重不足;最后,债券投资已成为高校自筹经费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高校并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因此难以避免证券投资带来的风险。

(3)高校因债务而承受的财务风险。近几年,高校债务总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未解决经费不足问题,高校通常会向银行贷款,却又无力偿还,甚至于连利息都无法支付,而银行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高校信用或者没收高校资产,使高校陷入债务风险。

2、高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高校财务风险相较于企业财务风险有较大的区别。其一,高校财务运作的重点是预算,高校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以预算为中心展开的,如何规范预算工作,将财务收支业务归入预算管理中是高校财务的运作重点;其二,高校财务活动极大的依赖于内控与监督制度,也对高校规避财务风险有重要影响;其三,高校财务收支严重不匹配,其大部分支出同收入无法完全匹配。

二、高校财务运行现状

1、高校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环境

财政部、教育部新颁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而之前高校一直使用的都是1997年版的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新制度相较于旧制度做了较大的改变,例如高校会计已全部改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增加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等会计核算内容,并完善了报表体系。如此一来,高校财务需要一改沿用多年的旧制度,而采用新制度,所以在理论掌握与实际操作中都会难免出现差错,留下财务隐患。

2、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新旧制度交替以及经营环境多变,以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形式,而且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出现较多的问题。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贷款管理制度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高校的整个财务运作。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虽然较之前做出了众多改善,但是制度本身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已无法应对高校的需要,并且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都有待商议。另外,二级单位在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配置方面都有问题,因此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3、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上的不足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运行的核心,它是降低高校财务运作成本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虽然预算在高校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高校仍然没有将预算管理放到战略级别,而实际情况是预算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财务管理层面,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预算编制方法选择有误、预算目标的设定不科学以及预算额的随便调整等。

4、内部监督、考核效果不佳

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高校的监督、考核效果却不理想。其一,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现象,甚至少数高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人员,根本就无法开展这项工作;其二,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审计的难度有所增加,并且高校内部审计一直都流于形式,在独立性方面也备受质疑,无法起到真到的监督作用;其三,绩效考核是高校的重要方面,但是如今高校基本都没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或其他可量化指标,无法准确衡量预算完成情况,对高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也无法做到客观、公正。监督、考核方面的缺失很容易导致高校出现任意支出、虚列支出以及票据套现等情况出现。

三、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规避方法

时至今日,高校教育的发展态势已势不可挡,我国政府对高校教育也高度重视,但是高校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加之,受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而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这无疑也在预示着高校财务管理的变革与改良势在必行。

1、按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新《高校财务制度》的顺利执行,高校需要做到:将新制度的宗旨、内容以及实施方法下达到各相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领悟新制度的内涵;高校领导需加以重视,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新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规范高校财务核算、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还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高校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应加以重视,严格按照文件执行。

2、加强贷款管理与资金使用,完善贷款制度

对于高校面临的贷款风险,首先应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严格把控使用方向,贷款资金应用于高校事业发展以及相关项目,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科研开发以及提高人员待遇等方面,并对其去向做全程跟踪管理,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负责人不仅需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节约资金;其次要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隶属于中央委的高校贷款余额达到本校近三年平均总收入的10%以上,都必须将贷款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贷款额度方案、还贷计划和措施等资料报送到主管部门,建议各地区应对所属高校的贷款备案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最后,保证还贷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处理掉闲置校区来获得资金。

3、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单一的预算管理很难解决高校的根本问题,因此应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并规范预算管理:其一,盘点高校的所有资产,创新资产管理手段,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其二,健全预算支出标准,在新制度中指出预算支出的编制应该秉承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以保证收支平衡,并不能编制赤字预算。在实际中,应该以现有标准为基础,按照优先重点项目的原则,健全各项财务支出标准,并不断改进;其三,严格按照标准编制预算,控制资产采购,资产投入与存量相结合编制预算;其四,在预算执行阶段,高校不可随便增减预算金额,如果有所改动应及时上报,并且所作的改动必须要考虑资产的使用情况;其五,预算监督阶段,高校应在年终或转年年初制作决算报告,反映资产情况,并监督资产从采购到最终处置所有环节。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是指预先设定一些财务指标,根据分析这些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风险,若存在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损失。为加强高校贷款风险管理,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但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却不只是针对于贷款管理。具体来讲,高校对选出的多个财务指标做加权处理,可以计算出风险值,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更深层次的考虑,还应该对风险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所涉及的财务指标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风险值提出更加准确的应对措施。

5、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基建规模和物资采购量越来越大,学校参与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既是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从内部机制上预防管理失控的现实需要。一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二是高校健康发展需要;三是高校防范经营风险的制度保障;四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高校内部控制内容体系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为基本点,同时高校的环境、校园文化等控制环境因素与风险因素都应纳入高校内部控制的范围予以考虑。高校可适当借鉴其他行业内控制度建设内容及规范,丰富和发展除财务会计内控制度以外的管理控制制度、环境与风险控制制度,实现由单一内部会计控制向综合性内部控制体系的转变。

6、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

由于外部审计在高校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内部审计对高校有重大的影响。内部审计是高校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最重要环节,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有了科学管理的框架,要让管理得到强化,得到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撑,所以高校领导应对内部审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次,健全内审制度,内审制度中应该包含内审流程、内审机构设置、内审人员设置以及内审标准等内容;再次,高校应该至少配备四个审计人员,包括账务审计、资产审计、招投标审计等,并且对审计人员要求也应有所提高,必须具备财务、法律、税务等知识,还必须要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可以由上级机关直接委派或者直接向高校高层汇报。甚至聘请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其完成审计业务的询证、计算、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最后,高校应建立监督机构以及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可以由高校管理层、财务处、教务处、审计处组成,其职责是进行风险管理,并建立可以互相牵制的监督机制。

四、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陷入了较为复杂的局面,如何在这种情形下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已经成为高校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道路可能会很漫长,但是相信在国家制度辅助以及高校的努力变革下,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会得到良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郭振伟、周丹等:黑龙江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2(11).

[2] 李力:我国公办普通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篇4

一、教职员工“十必须”

1.必须严格履行防控责任。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必须熟悉疫情防控流程。自觉接受疫情防控检查,提升自身应急处置能力。

3.必须做好课堂防控教育。讲授防控知识,宣传先进事迹,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必须做好教学工作。统筹在线教学与开学后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

5.必须规范教学行为。严格遵守师德师范,做到不违规补课。

6.必须如实报告出行动态。教职员工完整准确及时报告出行方式、出行轨迹等。

7.必须及时报告健康状况。主动检测体温,如实填报《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8.必须做好日常防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9.必须遵守就餐管理规定。分散用餐、避免集中。

10.必须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非必要的外出旅行和会议、活动,主动远离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生“六做到”

1.学生做到疫情期间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在校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2.学生做到在校期间积极配合疫情排查,主动报告信息,校内住宿学生不得擅自离校。校外住宿学生要主动报告体温及个人健康状况。

3.学生做到分时错峰用餐、洗浴。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排队、就坐保持安全距离,固定座位,不面对面就餐。在校有序错时洗浴。

4.学生做到实习期间如实报告行程和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不得擅自离开校外实习实训地点。

5.学生做到坚持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

6.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通过主流媒体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和防控知识,积极应对。

三、家长“四做好”

1.家长应做好对孩子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如遇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置。

2.家长应做好教育孩子不参加社会办学机构举办的聚集性活动。

3.家长应做好点对点接送孩子,即接(送)即走。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4.家长应做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孩子的安全防护。

四、校园防控“二十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开学演练,健全学校、年级(院系)、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制度,责任到人。

2.监测排查到位。全面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封闭管理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管理。师生员工进出校园、宿舍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和登记。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4.日常管理到位。加强教室管理,学生单人单桌。加强就餐管理,分时错峰供餐。实行错时洗浴,建立分班级、分楼层定时洗浴制度,加强浴室消毒、通风。

5.校外住宿管理到位。实行严格信息报告制度,每日监测体温,做好交通安全和个人防护。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

6.环境整治到位。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通风、保洁及消毒,每天消毒2—3次,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装运设备每日必须消杀。

7.宣传教育到位。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教育师生员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8.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消防、实验室、危化品、食品安全、校舍等管理。确保校车班车安全运行。

9.隔离措施到位。严格复课审查制度。精准掌握未能按时返校师生情况。按规定做好相关人员隔离工作。

10.复学组织到位。各高校要提前了解学生返校交通方式,学生集中地点可安排专用车辆接站。各校要在校门设立测温区、报到处和临时隔离区,验证健康登记卡。强化“护学岗”“高峰勤务”机制。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各年级间隔10分钟以上。

11.教学管理到位。合理安排调整教学计划。各高校要掌握校外实习学生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中小学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2.重点场所管理到位。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重点场所管理,避免人员聚集。

13.就业招聘组织到位。各高校要实施线上招聘,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网络招聘活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

14.校园活动管理到位。暂停聚集性校园活动,减少线下会议数量,控制室内文体活动规模。原则上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实行预约管理。

15.后勤人员管理到位。加强防护教育、管理和培训,上岗必须佩戴口罩。食堂、宿管等直接接触学生工作人员集中住宿、封闭管理。

16.校园服务到位。学校办事窗口和服务中心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服务预约办理。做好开学前后师生、家长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恐慌焦虑情绪。

17.防控物资储备调配到位。强化属地责任,多措并举筹措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储备充足、台账齐备。

18.设施设备配备到位。设立一定数量隔离观察室。水龙头、洗手盆、口罩等废弃医用物资专用垃圾桶等设备配备齐全,数量充足。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

19.应急处置措施到位。师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隔离、转运、报告、消毒。严格履行相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篇5

一、教职员工“十必须”

1.必须严格履行防控责任。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必须熟悉疫情防控流程。自觉接受疫情防控检查,提升自身应急处置能力。

3.必须做好课堂防控教育。讲授防控知识,宣传先进事迹,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4.必须做好教学工作。统筹在线教学与开学后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

5.必须规范教学行为。严格遵守师德师范,做到不违规补课。

6.必须如实报告出行动态。教职员工完整准确及时报告出行方式、出行轨迹等。

7.必须及时报告健康状况。主动检测体温,如实填报《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8.必须做好日常防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9.必须遵守就餐管理规定。分散用餐、避免集中。

10.必须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非必要的外出旅行和会议、活动,主动远离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生“六做到”

1.学生做到疫情期间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在校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2.学生做到在校期间积极配合疫情排查,主动报告信息,校内住宿学生不得擅自离校。校外住宿学生要主动报告体温及个人健康状况。

3.学生做到分时错峰用餐、洗浴。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排队、就坐保持安全距离,固定座位,不面对面就餐。在校有序错时洗浴。

4.学生做到实习期间如实报告行程和健康状况,做好个人防护,不得擅自离开校外实习实训地点。

5.学生做到坚持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

6.学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通过主流媒体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和防控知识,积极应对。

三、家长“四做好”

1.家长应做好对孩子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如遇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置。

2.家长应做好教育孩子不参加社会办学机构举办的聚集性活动。

3.家长应做好点对点接送孩子,即接(送)即走。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4.家长应做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孩子的安全防护。

四、校园防控“二十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开学演练,健全学校、年级(院系)、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制度,责任到人。

2.监测排查到位。全面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封闭管理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管理。师生员工进出校园、宿舍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和登记。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4.日常管理到位。加强教室管理,学生单人单桌。加强就餐管理,分时错峰供餐。实行错时洗浴,建立分班级、分楼层定时洗浴制度,加强浴室消毒、通风。

5.校外住宿管理到位。实行严格信息报告制度,每日监测体温,做好交通安全和个人防护。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

6.环境整治到位。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的通风、保洁及消毒,每天消毒2—3次,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装运设备每日必须消杀。

7.宣传教育到位。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教育师生员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8.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消防、实验室、危化品、食品安全、校舍等管理。确保校车班车安全运行。

9.隔离措施到位。严格复课审查制度。精准掌握未能按时返校师生情况。按规定做好相关人员隔离工作。

10.复学组织到位。各高校要提前了解学生返校交通方式,学生集中地点可安排专用车辆接站。各校要在校门设立测温区、报到处和临时隔离区,验证健康登记卡。强化“护学岗”“高峰勤务”机制。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各年级间隔10分钟以上。

11.教学管理到位。合理安排调整教学计划。各高校要掌握校外实习学生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中小学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2.重点场所管理到位。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重点场所管理,避免人员聚集。

13.就业招聘组织到位。各高校要实施线上招聘,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网络招聘活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

14.校园活动管理到位。暂停聚集性校园活动,减少线下会议数量,控制室内文体活动规模。原则上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实行预约管理。

15.后勤人员管理到位。加强防护教育、管理和培训,上岗必须佩戴口罩。食堂、宿管等直接接触学生工作人员集中住宿、封闭管理。

16.校园服务到位。学校办事窗口和服务中心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服务预约办理。做好开学前后师生、家长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恐慌焦虑情绪。

17.防控物资储备调配到位。强化属地责任,多措并举筹措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储备充足、台账齐备。

18.设施设备配备到位。设立一定数量隔离观察室。水龙头、洗手盆、口罩等废弃医用物资专用垃圾桶等设备配备齐全,数量充足。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 校园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40-01

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民办高校持续进步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究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为民办高校平稳快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相较于国外私立高校,我国民办高校具有两大特点:实践先于理论;借鉴公办学校办学经验,同时发展自身独特优势。在学生管理问题上,将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硬性管理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形成当下民办高校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目前民办院校管理方式中,以封闭式管理模式为主。

二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管理忽视学生个体性

封闭式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以及主动性和整体发展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学校管理目标是实现人们所预期的结果。但是学生认为学校的培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发挥自身个性,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培养其创新意识、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由于学校使用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目标,其必然会抗拒甚至逃离这种管理。学生不想接受封闭的管理模式,因为其切断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无法将自己的个性融入社会实践中,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封锁了发展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管理模式,是能够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发展其自身个性的管理模式。

2.忽视学生素质差异,阻碍学生综合发展

学生在智力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违背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受到压抑。对于自制力差、主动性弱的同学,这种压迫式管理模式可能适用,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自主性较高的学生,统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会使其产生抗拒等不良情绪。各个层次的学生群体,应采用适合的管理模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的差异,统一的管理模式无法取得最佳效果。成绩较优的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需要更多的自主支配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制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应提供更大的外力帮助其学习。

3.管理模式有违教育自身规律

为了满足家长的心理需要,民办高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此模式有违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无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在国内社会对高校的认知中,家长们普遍认为民办高校不如公办高校,家长希望民办高校能够按照他们认同的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在此前提下,民办高校为了使家长满意,获取更多的学生资源,自然会选择这种管理制度,而不是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和个性特征来采用适合的管理。

三 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民办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时,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要打破以学校为本、统一封闭管理的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摆脱围绕科技理性开展教育的方法,融合事实与价值、思想与动作、感性与理性,以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整体把握“管”、“导”的关系

管与导是实施教学管理的两个因素,也是管理过程中有形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开展的管理计划、管理实践、管理评估,属于有形管理。有形管理真实可见,能被人们所认知,从而受到高度重视。“导”是指基于学生素质、个性开展,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提供前进方向,在不知觉中树立榜样,形成了无形方面,学生管理中是指引导过程。

3.个性化学生管理的落实

实施学生管理时,需要统一的管理制度,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主动性的发展需求。民办高校在个性化学生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组织系统。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不再是静态模式,会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而有所前进。基于这种管理模式,个性化管理的各个模块间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逐渐减少对封闭式管理有需求的学生,使管理更加开放,最终实现开放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桂英、胡岩.论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改革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8~9

[2]刘亚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王敏.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9~111

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同于公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对学校秩序及局面的稳定,对于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增强,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制定提升对策建议。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一)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落后。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在宣称实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措施,但在现实中却往往从学校利益出发,注重学校的利益,无视学生管理者和学生的利益,往往采取严格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却不注重对学生的服务和引导,管理得多,服务得少。

(二)学生管理体制落后。当前民办高校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每日陷于无法避免的事务堆,疲于应付,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生理心理解疑、重大问题的平等交流、人生紧要几步的指导等却较少,导致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缺漏补漏”“缺样补样”的状况,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

(三)学生管理工作团队能力及管理滞后。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逐步走向正规化,但主体大多还是由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和社会上的招聘人员组成,在数量和素质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在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要么就是集中封闭管理,要么就是简单借用公办高校管理制度,没有针对民办高校的现实情况。另外,学生管理的核心主体班主任,在制度、激励等还存在管理方面的滞后现象。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管理学生思想不统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不长,彼此都处于求探索求发展的状态,正在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然而民办高校之间竞争对手关系,相互之间互相封闭,彼此交流太少,不便于借鉴学习。探索和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难于统一,认识难于一致,在大的层面上“混沌”,导致各学校内部一时缺乏统一共识的思想指导,行为上彼此偏离较远。

(二)分层管理不到位。对于学生管理的分层管理是划小管理范围,确认责任形式,加强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随着条块分割形式的划分,各单位对责任保护意识的加强又阻碍了统一思想的实施,很容易造成条块分割的矛盾冲突,有时会造成部门或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漏洞也不少。有的相互隐瞒,知“情”不报,对给定任务、指标应付了事,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工作效果。

(三)管理人员结构、数量及素质不足。民办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人手配备不足,又无现成经验,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调研。诸如,培训班主任的工作、团的工作、学生会及社团的工作任务很重,需要资料充实和准备,人手不足的矛盾只能满足日常事务,没有时间研究、探讨,缺乏深度,培训只能泛泛而谈,研究能力差。分层次管理除了配置校、院强有力管理队伍外,班级管理担子很重。就班级管理队伍而言,民办高校普遍班主任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有经验的班主任不多,且过去管理思想定势已形成,缺少传、帮、带,思想不易统一;年轻班主任经验不足,过左过右现象较普遍,总体把握不太准确。

三、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民办高校在管理学生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管理以统一为前提、以学校为本的目标模式,注重强化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事实与价值、思想与行动、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以德风去教化学生、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优秀的文化去熏陶学生。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使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教育真正与学生精神的完整性、经验的完整性、生活的完整性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和谐。

(二)处理好学生管理中“导”与“管”的关系。民办高校在管理学生中,不仅要注重管理的力度和方式方法,更要强化引导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管理与引导并举,要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实施的管理宣传、管理决策、管理活动和管理评价等有形管理,同时,要以个人素质、个人人格为基础,在自觉和不自觉间对学生进行的榜样行为导向、关系行为导向及工作行为导向这些潜移默化式或熏陶式的引导等无形管理。在管理与引导工作中,两手都要严抓,不能偏废或者不合理。

(三)加强学生个性化管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在学生管理中,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校及其他管理主体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针对被管理者的客观要件;其次,对其在学校所认定的管理空间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引导,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和个性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班级的作用。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一定要注重班主任及班级的特殊作用。为了能够将班主任的作用更好发挥,首先,从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上体现学校对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作用的认同;其次,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特别要从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二者结合之中提高管理水平;最后,要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按月度、按年度从两个层面拉开班主任工资待遇,提高班主任工资待遇。另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也应注重班级作用,通过班级调节同学之间的关系及满足不同同学心理及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班级这一平台,让所有同学有机会、有能力在这一平台表演,自我服务、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民办高校学生心理上很矛盾,既有片面自我表现个性,又渴望得到认同,喜欢标新立异。在目前民办高校还未广泛得到社会认同的情形下,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既能熏陶情操,又能使学生克服自卑增加自信心。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文化生活,彻底纠正只讲学习,不顾其余的做法,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启动整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以此来团结人、凝聚人、教育人,增强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黄藤. 论民办大学的规模质量观[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 3 ).

[2] 乔红伟.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9( 6 ).

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环境育人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35-02

大学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场所,其本质更多地应该是代表着一种精神和理念。师生为了学习或传授知识而聚集在一起,一方面实现了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在探索与产生着新的知识。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的功能日趋多样化,但其主体功能却仍然是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场所与环境氛围,从而实现知识的薪火相传,并共同创造智慧之源。高校的这种场所与环境氛围我们通常称为育人环境。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内一切与人才培养活动相关的诸因素综合构成了高校的育人环境。育人环境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教学环境、学术环境、文化环境等。就其关系来看,学校的文化环境在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方面起着更基础、更关键、更重要、更突出的作用。显而易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作为高校最主要的文化设施它不仅在提供教学环境、学术环境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而且在营造高校文化育人环境上更发挥着其它各类文化设施都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这种功能往往淹没在图书馆的主体功用――提供“知识的海洋”之中,变成一项隐,得不到应有的彰显而稍显忽略。

由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任何关于“提升高校环境育人水平”的讨论都离不开对高校图书馆的关注与研究,离不开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运行模式的关注与研究,离不开对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与变革给整体环境育人水平带来的影响的关注与研究。

若干年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还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外借、阅览、咨询、检索相分离的服务模式为主,部门设置通常较多;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有部分区域或服务功能的开放时间能达到或略超过《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的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70小时,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全天候的工作节奏。近年来随着高校新馆的建立,普遍采用了全开放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开放性、兼容性、共享性、效益性和以人为本等为构建原则,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为一体。该模式实行以来业界对它好评如潮,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一体化模式实行后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工作强度加大,人力成本并不节省。众所周知全开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最大优越性之一是可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从而使高校图书馆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延长开馆时间,但事实上在全开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出借流通量并没有下降,而馆内阅览的量激剧上升,几乎与出借量相等,客观上大大增加了上架、整架的工作量。并且开放式的服务,虽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却因疏于管理和部分读者素质的低下及普遍的陋习,造成很多读者每次取书大大超过实际需要,这更加剧了上架、整架的工作量,使原本可以通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来保障延长开放时间的愿望成为泡影。书籍破损率、划痕率大幅增高。这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自由携书出入馆内各个场所,并将可自带书籍与馆藏书籍混在一起阅读,学生在勾划时别说管理人员难以辩别,有时恐怕连读者自己都没辩清。另一方面借还处集中在服务台只配备少量人员处理全馆的书籍借还,等候的读者多,操作节奏快,无法细查细辩有无破损、划痕难以追究责任。由于大范围跨楼层任由读者自由取书阅读,管库工作人员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藏匿起来,以备下次阅读的现象愈演愈烈。存在着大量的占座位现象,造成虽有空座位但后来的同学却无座位可坐。偷书现象呈蔓延之势,手法各异,但以晚间将书扔出窗外和抽掉书内磁条将书堂而皇之带出者居多。为躲避超期罚款,趁可携书包入库之机,将超期书籍放回书架,谎称是服务台工作人员疏忽所至,如此造成学生与管理人员纠纷,或使图书馆因需核实取证而增加查处成本。图书馆内虽设有简餐、茶点与休闲专区,但学生仍将食品饮料、熟食、啤酒等装在书包中带入书库和阅览室,造成环境卫生打扫工作量增加,巡库人员管理劝止的工作负荷加重。

高校图书馆由于推行了全开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确实现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但由于新模式的应用,确实也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群中一些原本在封闭模式时代不存在或很少发生的乱象不可避免地大量发生。在片面追求满足“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信条的同时,悄悄地削弱甚至放弃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育人的职责与功能。学生到了图书馆就如同进入了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球场。虽然产生这些乱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自身素质修养与道德品质不高。但以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乱象”的出现与高校图书馆恶化了的环境诱因是有关系的。高校图书馆全开放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对此“乱象”出现与蔓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认为由于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主要文化设施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还担负着环境育人的作用。这一点是有别于社会图书馆的,至少其“环境育人”的责任远远重于社会图书馆。我们知道就育人的内涵而言含有两个方面的成效评价标志,一是内在成效,即将育人的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自身的思想、品德、信仰、价值观来提升学生的“自律性”,二是通过教育引导、约束、鼓励、禁止、惩处、制度规定及硬环境的制约(如围墙,大门,作息制度等)让学生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标准或具体的道德规范、纪律条文(如不得偷盗等)来提升学生“他律性”。当然这二者之间无论哪一个的提升与削弱都会影响另一面。但不能不承认,人的素质、品德总是需要这二者的共同作用才有实际的收效。而现代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也向我们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影响的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尤其表现在环境对人类心理行为的制约性和规范性。所以在高校无论哪个环节上削弱了这两者之一,都会对整个育人成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以往对于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培育与提高,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思想教育层面,过多地将其归属于思想品质或道德素养方面。这正是我们多少年来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问题上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主导观点带来的后果。其实构成一个人的品行素养的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都能归属于思想、品德、觉悟等范畴。比如一个人的卫生习惯就应该与他的卫生知识和从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物质条件等因素相关。我们不能说一个卫生习惯不好的人就是思想品德有问题的人。同样“靠右行驶”,“先下后上(乘车与坐电梯时)”等虽也可勉强引伸到社会公德上去,但究其本质也不过就是公众社会生活中需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而已,它的道理也就跟踢足球不能用手击球的规定一样简单,根本就不干思想品德的事。而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效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体现在营造和提升学生“他律性”的育人环境上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全开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存在制度设计层面的缺陷。在考虑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以使服务时间延长的时候,未充分估计到监管力度的下降会带来学生读者外部约束力的同步下降,从而诱使乱象发生。其缺陷在于未同步以其它方式、手段来弥补监管力度的缺失。在设计所有馆内场所对学生自由开放,并可携带书包等物品进入的做法时,未同步设计新的借阅管理方式,仍沿用原封闭管理模式时的运行方式,造成日常运行出现许多管理漏洞,诱发学生行为失范。对全开放模式下学生读者自由取书阅读和自主寻找需借书籍时,带来的上架、整架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估计不足,既使内部环境变糟也使人力资源成本的节省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对全开放后事实上存在的学生将图书馆当成社交、聚会场所的要求视而不见,未对图书馆内部布局和功能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未对实行全开放一体化的高校图书馆在安防、监控、信息化等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造成偷窃与毁损图书行为的实施成本降低。未对实行全开放一体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具体工作岗位性质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岗位设置条件、任职条件与岗位职责方面的配套要求来弥补新出现的薄弱环节。

当然,全开放一体化模式本身可能仅是一个管理的理念,而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案,需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变通实施。但即便是一个理念也应充分考虑到该模式实施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担负着更多的育人功能,这种功能的任何削弱与损害,其后果都是灾难性的。而高校图书馆在从封闭管理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过程中,较多地考虑了“服务读者、方便读者”的原则,未考虑其对环境育人功能的影响,故而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正是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了全开放一体化模式实行后带来诸多乱象。这些乱象的发生损害了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育人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该模式进行修正。限于篇幅,笔者将另行撰文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本文系金陵科技学院科研基金(党建思政及学生教育重点专项)“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与环境育人水平提升的关系与方法研究”(项目号:jit-xsgl-201002)资助]

参考文献:

1.周筱,李嘉华.大学校园精神文化行为与空间要素的相关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12)

2.向来生,诸葛福民,郭加书.高校育人环境分析与优化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3.夏有根,徐一忠,潘继进.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几点问题的探讨[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4)

4.周红卫.财经院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

5.陈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2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