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4: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实验实践课能力培养;大学生与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7-01
我国现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高等学府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地位。我国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当然与老师的教,如何教也存在问题。今后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的学生,让我们的产品接进来又如何顺利的送出去。在上实验课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环节就重要体现,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走社会能用的上的专业,企业用人是非常明确和要求的,做企业的人都想一请回来的人都能做事,而不是培训再培训。所以提高大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现代企业都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果新员工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企业都是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毕业生没有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现在我们的大学生的理论课的知识也比较多,容易把实验课实践能力培养谈化,或者全国很多学校领导都不重视实验课的建设。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出去的第一份工作都做的不久,跳槽频繁现象,这与大学生在学校实验课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有着非常重要关系。
二、如何培养实验课的能手能力
我国现在存在各种怪现象,师资方面教师本身不是教授就是博士或者研究生之类的同事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如何?特别是现当代都是扩招的大学生,所以教师们身培养能力更重要,必须先硬其身才能施予广大的学者。
无论学什么专业的学生,实验课可以说是进社会的初步教学和实训的教育,我在实验课施教十八多年的经验,在实验室能老实实,扎扎实实学习的学生,毕业出去以后做事做人都非常的诚恳,创业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和学生讲课的技巧性,古人云:“世上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其实都想学,要的就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引导他们喜欢上听你讲的课,最后会爱上您的课,就是老师的水平问题。如果讲课的老师博才多艺的见识广博的学者,来一个换位思考,自己是学生会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讲的课?比如我们讲陶艺饰课,在做手功时可讲讲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景德镇的陶瓷业发展如何和现当代的艺术市场分析等等,还有我们现在自己动手做的产品和大师的比较比较,别人的可有几十万或者上百万一个的,差距存在哪里不断的让学生发展新目标,去追求更新的课题。目的是让学生能静下心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课与社会企业的关系
实验课最大的优点是要动手、动脑,老师调动好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力。分析到动手能力做强了往后毕业到自己同一样的工作岗位上给同样的工作或更难的工作时能不能适应?在学校学生做实验做错了老师可以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讲解,一直到我们的学生明明白白了解止。但是当我们可爱的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那一刻开始,企业的老板们就不会再一二再再二三的给机会给我们,比如换位思考您自己是老板会请新的员工经常做错事情的人吗?绝对不会。所以我们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到社会上肯定有用的。
关键词: 护理本科教育 信息能力 护理信息能力 重要性 培养方案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有限网络、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递发展和普及,各种信息的传递、交互日益增多,可以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医疗护理保健信息系统和技术出现了快速增长,几乎所有大中型医院都开始了信息化整合进程。就护理信息化而言,如护理人员在门诊挂号、住院登记、实验室检查、科室财务管理、医嘱执行等信息录入和维护[1],等等,这些日常信息处理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能力。所以,护理信息化作为医疗护理保健信息系统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快速度,否则就会落后,拖后腿。这样的理念必须“往前推”,必须在护理教育阶段落实执行,从教育环节入手才能更有效率地培养护理本科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2015年护理学生就业现状看,护理信息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推动护理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护理信息能力及其重要性
1.1概念
在1974年美国政府的报告中,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它的定义是: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2];直到1979年,全美信息产业协会给出了信息素质的定义: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到了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表的信息素质研究报告指出,具备信息素质的人,是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人。同时,我国学者马海群指出,信息素质广义的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
对“信息能力”最广泛性的解释为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信息,解决现存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是当代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具体到护理本科专业,护理信息能力是指在护理专业领域中,护理工作者或护生为了能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护理信息的知识、技术、态度等方面优势,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护理服务而进行的各种护理信息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3]。
1.2培养护理信息能力的意义
护理信息能力本质上是学生对(护理)信息的获取、评估、处理、利用、创造、评价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1.2.1增强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对于学习过程而言,加强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增强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教师想要传达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快速、准确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课堂时间后,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书籍、杂志等其他信息获取渠道,合理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全方面地提高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增强学生护理信息能力可以认为是在增强学生的知识信息学习能力,能够大大加速学生正确建立护理知识体系。
1.2.2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未来的护理人员都将面临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密集的工作环境,需要获取、处理和管理多种护理信息,如前文提到的门诊挂号、住院登记、医嘱执行及患者信息等,因此优秀的护理信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优异的护理信息能力能促进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程序中技术的使用、增强护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护理标准化语言的发展、改进护理流程、加强护理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重复使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工作中的误差。因此,能否提高护理信息能力,关系到能否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以患者为中心的及时、平等的优秀的护理服务。
2.培养学生护理信息能力方案研究
培养学生护理信息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同时对目前护理教育和环境进行多方面调整,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2.1调整课程设置
增加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Access2003基本操作》、《Excel应用》,再通过一些专门、专业的选修课作为补充,例如数据库语言的入门学习,《VB程序设计》等[4];删减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与这些专门课程重复的部分。通过基础与针对性应用、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既有使用技能训练,又提高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建议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讲授中,注意区分基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基本知识点主要靠教师教授;重点及难点的讲解,结合探究式教学的特点,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一起完成学习过程,并在最后设置课堂实践的部分用于巩固知识点。
2.3调整教学手段
从教学手段上,注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PPT显示,Flas演示,音视频演示,等等[4],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多种先进工具,以及这些工具的强大功能,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
2.4调整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不应当完全以纸面成绩作为标准,护理信息能力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方式应该包含平时考核、上机考核和纸面考试三个部分。
2.5外部环境建设
一所学校的信息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是否丰富。图书馆建设、网络架设和机房建设等外部环境因素[5],决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多寡、多样性,对学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3.结语
护理信息能力是21世纪护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护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国内各大高校当前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护理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软硬件资源,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鼓励教师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验获取更多信息技术,并通过这些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信息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徐荣,曹梅娟.护理本科生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2.9(2):67-69.
[2]徐荣,曹梅娟.护理信息能力内涵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92-94.
[3]徐荣,曹梅娟.护理信息能力概念及构成要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20):88-90.
1 多媒体课件演示功能辅助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现代的中学生已不再是过去课堂上的忠实“听众”,也不再是知识的“复读机”,更不是知识的“接受器”,他们已成为知识的解读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围绕中考的指挥棒教,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和思想对待教与学,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涉猎更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术等一些前沿科学。要达到这些目的,仅靠教师的讲述、说教、图片展示是不可能的,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则为这一目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 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可以创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思想、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引入新课不但生动形象、自然流畅,更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浮力”时,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下载有关我国自制潜艇的视频、航母视频资料,再配上音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播放。在潜艇不断下潜过程中,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让学生既能感到震撼,又能认识到祖国的强大靠科技,更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新的认识:学习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学习不只是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充分利用多媒体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新课引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强大而刻苦学习。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突破难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人教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变化时,像到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同时都在改变。初学时很多学生很难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到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三者联系起来同时观察;而且在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变化较小的时候,像的大小的微小变化、像到透镜的距离的微小变化学生不容易观察到,不但不容易发现、找到、得出成像规律,而且更不容易理解成像的规律,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成像规律。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如何把微小变化放大并可加以控制,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总结、得出规律。
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制成一可控的动画,通过操作鼠标,移动物体的位置,像、像距的变化情况在大屏幕上便看得清清楚楚,所反映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也显而易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反复多次重复实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发现找到成像规律。此种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要比传统实验效果好很多,不但易于发现找到规律,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如,学习人教版“滑动变阻器”时,关于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小灯泡旳亮暗变化情况或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情况进行推测,而电流是怎样从滑动变阻器电阻线的一端流入,经滑动变阻器电阻线环绕后,再通过滑片流到金属杆,从金属杆的一端流出的过程,以及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变化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看到的,导致学生对滑动变阻器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运用不够灵活。笔者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制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在大屏幕上播放,把有效接入电阻随滑片移动的变化部分描为绿色,通过它的电流描成红色,进行演示:当滑片移动后,电阻变大时,有效电阻的绿色随之变长;通过的电流的红色变细,电阻变小时,有效电阻的緑色随之变短,通过的电流的红色变粗。即:当滑片移动后,观察有效电阻的绿色是变长还是变短,就能知道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通过的电流的红色是变粗还是变细,就知道电流是变大还是变小。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变化的情况,就会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了。学生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实验可以将不明显的、可见度差的、微小的、不可控的变化过程显著化、扩大化、可控化,按照需要实施完成实验。如关于“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用挂图、语言叙述都不能形象描述其工作过程,而用模型演示其抽水过程时,学生看到的只是一边叶轮转动一边出水口出水,根本看不到水是怎样进入进水口又是怎样甩离轴心的。而用计算机制成多媒体课件,可通过动画演示抽水的各个过程,其动画过程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可将变化的过程分解放慢,按照学生需要通过鼠标控制播放变化过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辅助演示实验,可以增强试验的可见度,如电表的使用、表盘的读数、刻度尺、温度计、体温计、弹簧测力计、密度计、气压计等的使用、读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教学效果非常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辅助演示实验,还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缩短实验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演示。如硫酸铜溶液与水混装后分子的扩散现象,完成要很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内几乎是看不见变化的过程的,只能讲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最后看到的结果,而学生是无法亲眼观察到实验结果的;用计算机制成动画,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模拟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过程,致使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面由清晰逐渐变得不清晰,再到模糊,进而整杯水变成淡蓝色的过程,学生便很容易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从而加深对扩散现象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辅助章末总结,不但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充分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构成知识网清晰明了。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利用设计的课件,操控鼠标,知识点及内容在以不同的颜色、字体、动作、速度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高度吸引,兴趣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但希望自己能够多回答一些问题,同时也期盼着所回答的内容能和屏幕上跳出的内容一样,更期盼着下一次有更好的发挥。这无形当中对回答不够理想或不够准确的学生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学生会暗下决心,下一次一定充分准备超常发挥,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种学习观念的转变会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听筒器”变成主动寻找、研究新知识、新方法的研究型、创造型的学习者、探究者,为将来成为社会建设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育的改革。面对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教师必须不断树立新思想、新观念,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营造建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更新的更高效的课堂。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解决以前物理教学中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必须注意多媒体课件演示的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注意使用的时机、频率;由于制作合适、适用、合理的课件需要教师查找、搜集、下载大量的资料、文献、软件、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要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因此,教师间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同组教师要做好协调、分工、研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演示作用,不断构建物理高效课堂,不断推进物理课改进程,使初中物理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徐瑞.新课程下的学生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波.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索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能力创新经济发展
一、前言
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无疑已惠及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一切都与信息息息相关,而这种信息正是来源于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而随着产业经济化的提高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步伐的加快,我国研究所面临的世界市场竞争环境其实是非常激烈的。众所周知,科研工作本身就对各种学术信息有着持续不断的高要求,因此,科研人员更应当具备很高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那么,现实又是否如此呢?本文将对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与创新的重要性及途径进行分析。
二、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的现状,重要性及提升方法
(一)科研人员信息素质现状。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对信息素质的理解包含如下三方面:具有在实际问题中使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与技能;利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现阶段,处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还处于有待加强阶段。具体如下:首先,在信息意识方面,我国科研人员了解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过于狭窄,尤其是部分科研人员对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信息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情绪,而在人文社科领域里,有些人员倾向于使用自己积累的图书资料来查找信息;在信息能力方面,我国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对检索策略及检索技巧的掌握程度明显不够;至于信息道德这一块,我国科研人员做得还是不错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很强,并且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信息,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二)信息素质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科研工作作为一个集创造性、探索性和累积性于一身的工作,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信息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科研信息实质上是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无论是在协助科研人员寻找突破口,还是在加快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率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而人才无疑是这种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而科研人员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自然而然肩负着十分重要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因此,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已成为影响我国科技界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也对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科研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在信息交流中吸收更多的信息,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和知识更新,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
(三)如何提升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离不开科研人员自身的努力。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实践时,应不断增强信息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检索和利用习惯,从而有效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同时,各级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信息素质的加强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在结合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的前提下,对各领域的科研人员中开展国家信息化政策、信息法规、信息道德等方面宣传教育,从而促使科研人员深刻认识到信息社会对现代化个体的现实要求, 以此培养他们的现代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以自信的态度应对信息社会中从事科研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科研人员信息创新能力的现状,重要性及提升方法
(一)科研人员信息创新能力现状。所谓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在一定发展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及业化的综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利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繁荣,社会富裕和进步,从而全面提升该国家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创新基础条件不断加强,研究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创新环境也不断改善,创新支撑能力大幅增强。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在世界竞争中仍处于弱势。资源利用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科研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信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创新活动的历史。因此,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创新能力的养成是相关研究所组织的精神支柱。一个研究单位,只有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职工学习,工作及进行相关科研研究。才能以更为灵活的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应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从而创造出更新,更先进的发明创造。
(三)如何提高科研人员信息创新能力。丰富科研单位企业文化。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形象的建立能够让科研单位以自身的知名度,管理模式,精神面貌等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肯定,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实现科研工作单位的不断进步。创新不是无源之水,科研人员要想提高信息创新能力必须具备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的能力。敢于自我否定与超越,在忧患意识与危机感中发展已有理念。总之,不断从各种新知识中汲取营养,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潮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应对各种挑战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锦贵.论信息素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
[2]肖自力.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
[3]张淑萍. 重视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研究所科技创新能力[J]华北地震科学,2007,(3)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理论;建议
一、前言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谁拥有更强的创新人才优势,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科研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表征之一。高等学校是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学生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英语专业本科生是发展我国英语事业的重要力量,把一批批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已成为英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英语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其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大多数学生对科研意识淡漠,对科研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根据社会对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市场需求和学生对科研能力培养的认识,着眼于职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个人发展,高度重视在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加强培养在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论研究在当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及其任课教师有关“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看法的调查,发现: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都拥有硕士学位,并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们的学历和经历使他们能够清醒认识到结合英语教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能够正确看待英语教学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关系,也能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英语专业本科生却没有这么清醒的认识,他们中约60%的学生对其重要性朦朦胧胧,约30 %的学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约10%的学生认为:他们虽为本科生,但在大学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为时尚早。他们甚至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在工作中根本就不需要科研能力。大学里,学知识是第一重要的,课堂上老师就应该讲知识,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了,自然就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到工作单位,用到哪个能力就转化成哪个能力,不必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专门培养科研能力。即使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有朦胧意识的学生也不能将“英语学习”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学生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重视课堂上知识的讲授,轻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科研知识匮乏,科研技巧贫乏,科研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低下,从指导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及其论文的情况就能得到旁证。
虽然老师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他们也有担心。比如: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仅利用课堂时间穿插或渗透或潜移默化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技巧、训练,势必会使课堂上知识的讲授量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透彻度等,鉴于这种顾虑,老师们还不敢放开步子大胆去做。
三、建议
鉴于学生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跟不上,再加上老师们的顾虑,现建议如下:
1、要正确理解“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这句话
“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既指在课堂上老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指在课下本科生按照老师课堂上的要求和指导自觉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这样理解,就可消除老师们课堂上知识传授量受限制的顾虑。不仅如此,还可促进知识的深化、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
2、提高本科生对培养其科研能力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认识问题是存在问题中的根本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否则后面的实践问题将很难解决。学生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认识模糊,根本原因是本科生对国家培养人才目标和本科生人才定位的认识模糊,为此,需让本科生明白:在争夺创新型人才、科研人才的年代,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科研创新人才,哪个国家就会快速兴旺发达,本科生在科研能力虽比不上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但在数量上却占优势,且科研能力日益增强的本科生很有希望一步步成为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所以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快速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本科生要提高对培养自己科研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远大目标,心系国家,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天将降大任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身上,不要做“书到用时方恨少”、“能力用时还没有”的无谓的慨叹。
3、摆正“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关系
摆正“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关系就是要转变本科生重知识的学习而轻科研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另外,还要消除学生“知识多能力自然就有”的认识误区,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恰好就能有力驳斥这些同学的错误观点,知识多,固然重要,但并不等于能力自然就有,能力需要培养,需要知识的转化,尤其是科研能力需要培养。本科生不同于专科生,知识的牢固掌握是最基本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必须的,这是时代和国家对本科生的要求。此外,还要使学生明确“知识”和“科研能力”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有了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本专业的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结出本专业丰硕的科研成果,反过来,本专业的科研能力日益提高,本专业知识就会越扎实、越牢固、越融会贯通、越易接受新知识或本专业前沿知识,这样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态势。
4、摆正“结合英语教学”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关系
摆正“结合英语教学”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关系,不仅要求老师而且也要求本科生摆正二者的关系。课堂上,英语教学始终是师生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始终是恰当穿插或适当渗透其中的,且不可脱离英语教学实际而空谈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那样的话,“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能有效持续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而且也将使必备的英语专业知识遗忘殆尽。
摆正“结合英语教学”与“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关系,不仅对老师而且也对本科生的课上课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上,老师要更加周密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精心规划、组织和安排学生活动,在不减少授课量,进而还要保证知识广度、深度和透彻度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学生的科研意识,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英语方面的前沿知识,因势利导,把科研的前期准备工作、科研过程、科研途径、科研方法、科研步骤等恰当地穿插或渗透到教学中来。同时,学生也不要仅指望课堂上老师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要在课下自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通过对新升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有关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想教育和认识澄清,通过教育前后的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对比,发现学生对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想不仅通畅了,而且认识也清晰了、提高了,对科研知识的学习变得刻苦、勤奋和自觉,因而也就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巧,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由此可见,结合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高校为社会培养英语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将有助于师生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培养一批批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型本科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助于满足我国英语事业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渴求。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洛阳理工学院2011年度教研重点项目“结合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11-JY013)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韩慈红。
[关键词] 科研管理;培养机制;青年医师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11-02
科研是医院的先导,是巩固和推进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医院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随着国家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医院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临床医生一直是开展科研的主力军,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成为衡量现代化医院水平不可或缺的标志。目前多数医院青年医师临床工作繁忙,失去对科研的兴趣,逐渐忽略科研的重要性。因此,要通过培育和升华人的主体精神,建立青年医师科研兴趣的培养机制,增强青年医师的自主、自强、自立、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使他们的科研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1]。
1引导机制,提高青年医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医学发展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20世纪后期,人类的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多因素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等单因素疾病,处于人类死亡谱前列,相应临床治疗也以综合性治疗为主。相对于微观的基础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策略更加依靠相对宏观的临床研究证据。目前伴随着临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医疗费用上涨以及卫生资源紧张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更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制订合理有效的卫生政策,临床就必须拿出客观真实的研究数据。譬如杜赫题和辛克纳吉因研究组织相容抗原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就是临床的需求引发科学研究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人们虽然能分离出病毒并检测病毒感染,但对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和怎样防治病毒感染却不明了,他们的合作研究对组织抗原在免疫作用的明确定位,并为今后研究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提供正确方向。现在他们的成果正在造福人类,在免疫疫苗和抗癌疫苗的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医疗需求是科研的动力,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后,就可以在实践中取得科研成就。因此,医院应引导青年医师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启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发掘医学的新特点和新思路,将这些视角放入医学的科研工作当中。
2指导机制,增强资深医生对青年医师科研的指导力度
青年医师在医科院校已经系统地学习过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医院科研的基本程序,具备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目前青年医师主要将经历放在医疗方面,缺乏研究能力系统培养,加之各大医院临床任务的日趋繁重,使青年医师对科研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科研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相对陌生,因此医院要注重以老带新,实行重点帮带,加强岗位锻炼,给青年医师压担子,使他们得到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具体可以采取点对点的帮助方式,青年医师先跟随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科研活动,熟悉选题的要求、课题的步骤,增强自己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能力,为自己独立进行科研打下基础。待青年医师的研究成果达到一定水平后,医院也可以适当对指导医师给予奖励,提高双方的积极性。
3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年医师科研各方面的支持
科研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是关系到医院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首要条件。医院除了为科研提供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外,还可以实施合理的目标激励机制,对各级人员制订出不同的科研目标,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青年医师,规定每年完成的科研任务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并从科研项目、经费的争取,、举办学术会议、获得成果奖励,以及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考查,对临床科室科研业绩进行排名。为引导激励青年医师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不但要提供物质奖励,更要从精神上激发和奖励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以精神激励为重点、物质激励为保障、多种激励方法并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2]。
医院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研究型青年医师,注重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以全脱产形式接受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青年医师,通过边工作边攻读研究生课程,加强在职培训;对于科研能力强,具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医师,可采取重点培养,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或当访问学者,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敏锐性,增强对科研工作的信心,真正将科研活动渗透到各项医疗活动中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医疗工作,逐步提高群体的科研能力和素质[3]。同时医院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管理力度,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院内各类科研经费的配套、科研奖励、重点实验室建设、医院科研发展的专项研究经费等,在经费使用上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对青年医师启动专门的青年专项研究基金,从机制和政策上进行调控扶持,在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成果申报等方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尊重和鼓励他们展示自主性和个性,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纳入医院科研发展进程中[4]。
[参考文献]
[1]何含兵,赵莉,陈辉,等.试论医院科研管理的机制创新[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42-43.
[2]刘思含,侯世科,李晓雪,等.浅谈武警医院科研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3):291-292.
[3]单志桂,韩中华.谈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对科研成果获奖的促进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8,22(2):1-4.
[4]李大鹏,刘文清,王永清,等.新时期军队医院科研管理对策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68-469.
【关键词】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7-03
当今社会,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环境、设备、服务、技术、人才等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科研水平的竞争。科研水平作为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整个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将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疑难杂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科学研究分析,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的诊治过程当中[1]。这样,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目前,大多数中小医院存在着片面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科研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医院自身发展的严重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受医院自身经济基础和环境限制,没有一系列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和专门的实验室供临床医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二,由于中小医院自身规模有限,各科室人员配备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仅能确保临床医疗工作任务的顺利展开与完成,导致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没有空余时间开展各项科学研究;[2]三、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直接由行政领导兼任,导致其在科研工作中只能从形式上申报或者管理项目,不能客观地了解项目的专业内容、进展情况和研究水平。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中小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脚步和进程。因此,中小医院要改变这种局面,走出医院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现状,必须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医院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医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依赖于医学学科的发展。管理部门要注意引导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实力,瞄准本学科发展前沿,集中选择那些和学科发展趋势相一致,能带动整个学科发展,能出大成果的研究方向为主攻方向,并且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同时,对全院学科进行综合化布局,使全院学科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学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整体学科的稳定、快速发展。
1.1 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这一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小医院要开展学科建设,必须走交叉学科之路,推动学科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多渠道的科研合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各学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策划高水平、高起点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合作,促进学科的交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力求能找到新的学术突破点,并以此为基础,开拓自身学科的发展、建设。
1.2 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加强学科建设
科研课题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学科的水平、学科的知名度,是靠有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及其后续成果来体现的,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课题作为依托,不能高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科建设将无从谈起,因此,中小医院应加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一系列科研课题申报知识讲座,或者组织临床表现出色,勤于思考的中青年医生到各大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学习,以弥补以往这方面能力的不足。
1.3 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建设
高等级的科研成果是评价学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发展壮大、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中小医院必须强化前瞻性意识,对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阶段性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3]。对于具备以上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组织申报军队和国家各级科技进步奖或申报专利,使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与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临床诊治过程当中。
2 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创建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临床医生一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承担科研课题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成为衡量现代化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多数中小医院的医生临床工作繁忙,失去对科研的兴趣,逐渐忽略科研的重要性。医院应当通过引导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指导机制加强资深医生对青年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临床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4]。使临床医生的科研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1 通过引导机制,提高青年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医疗需求是科研的动力,临床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科研成就。医院应当引导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启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发掘医学的新特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将这些视角逐步融入到科研工作当中。
2.2 通过指导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指导力度
青年医生在医学院校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医院科研的基本程序,具备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但由于青年医生主要将经历放在医疗诊治方面,缺乏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加之各大医院临床任务的日趋繁重,使青年医生对科研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对科研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相对陌生。医院应注重以老带新,实行重点帮带,加强岗位锻炼,给青年医生压担子,使他们得到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2.3 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支持和培养
医院在为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要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更要从精神上激发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临床医生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当中。同时,医院还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研究型青年医生,注重培养其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让他们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以全脱产形式接受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青年医生,通过边工作边攻读研究生课程,加强在职培训;对于科研能力强,具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医生,可采取重点培养,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或当访问学者,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敏锐性,增强对科研工作的信心,(标准逐层递减) 真正将科研活动渗透到各项医疗活动中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医疗工作,逐步提高群体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3 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建设,改善管理滞后于科研的现状
在目前国内医学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中小医院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组成良莠不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另一类具备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法把握科研领域的前沿和动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医院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因此,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现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综合采取决策、计划、协调、控制、奖励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以便有效实施科研计划,提供信息情报,组织学术交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在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应当注重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一切活动围绕科研人员的研究,创新等工作展开,尽可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环境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3.2 加强学习,丰富管理经验和医学专业知识技能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科研管理人员外出参与系统的专业培训,造就全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使科研管理人员能够把握与本单位重点学科相关的国内外科研与学术的发展前沿,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科研信息,并在科研选题方面当好参谋,把好关,确保科研选题的高水平性以及可执行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和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加强与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从别人的工作经验中学习和总结,并丰富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是科研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3 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管理人员要尽量从一般行政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多花精力开展调研活动,重点研究和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科研队伍建设和多学科合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科学、合理的科技水平评价办法和客观、全面、公平、公正的科技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一个有活力的科研激励机制,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医院也应当建立适当的奖励制度,在政策和物质上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工作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确保医院科研管理事业取得更多的业绩。
总之,科研工作是医院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赢得主动,医院必须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着手改善目前科研水平滞后于临床医疗水平的现状。将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真正发的结合起来,促进医院的基础研究在原创性上攀高峰,应用研究在实用性上创效益,从而推动医院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其蓉.关于如何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47):133-134
[2]赵志勇.完善管理制度,搞好科研管理工作[J].内蒙古中医药,2009,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