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8篇

时间:2023-07-18 09:34:5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篇1

【关键词】高校 知识产权 管理

知识产权是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权利,它涉及工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有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成为我国知识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辐射地。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及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关注与重视已成当务之急。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既有别于具有营利目的的商事主体,也有别于具有集权性质的行政机关。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一般由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管理目标四个要素组成。按照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高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著作权及其邻接权;校标和各种服务标志等。据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主要体现为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管理等方面。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目标是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及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的创造、利用、实施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决策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从国家和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遵循知识产权管理规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组织模式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创造热情,确立和强化知识产权的权属意识和价值文化观念,最终形成以知识产权研发、保护和运营为中心环节的健全、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合理的运行机制。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保一防”,“一保”就是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一防”就是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想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我们还要正视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但许多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重视有形资产管理,轻视或忽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全面确立和贯彻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识,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内涵及价值认识不深。普遍存在着“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无论是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奖励,还是绩效考核都是以数、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鉴定与获奖成果数等作为重要指标的。这也就导致了我国高校教师忽视申请主力保护,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缺失,注重学术水平评估,轻视经济效益发挥。

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由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不规范,科技成果产权不明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投资、合作研发等产学研科技合作活动日益频繁,高校科研人员的流动增多等原因,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流失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科研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经济价值观念及保密意识,在未申请专利前就以、成果鉴定、学术研讨等形式公之于众以完成其课题研究。在与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合作时的专利技术转让价格偏低,在以专利等无形资产入股或对校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作价偏低甚至不作价。此外,高校教职工在办理离退休、停薪留职、辞职及调离手续时,擅自将其在原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技术资料、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产品、计算机软件(源程序)等带离单位,私自使用、许可、转让学校的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知识产权管理经费不足。按照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补助经费,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作为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的费用,特别是应用于鼓励一些重要发明成果在境外申请专利,以及对境外重要专利的保护。但目前我国只有部分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管理经费,有些高校虽设立了专项经费,但其经费使用不能维持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实施的良性循环,一些科技成果因为缺少知识产权管理专项基金的补助而没能去申请专利以求得有效的法律保护,也影响了专利技术的开发、转让及产业化工作,削弱了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重要基地的地位。

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高校科技成果的类型多样,知识产权管理领域广,涉及面宽,专业性及法律性较强。因此,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专业人员就成为我们高等院校所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我国高校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不多,专职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数较少,而且大多没接受过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知识产权管理、经营、保护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一批熟悉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检索、咨询和保护等实务工作的人才,以及精通技术、熟悉外语、懂得法律、善于管理的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使得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跟不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

管理的基本原则。鼓励创新原则。激励创新正是知识产权制度设立的目的,也应该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了物质鼓励、精神鼓励和制度鼓励,这些鼓励的作用就在于,他们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加强保护原则。科研成果的产出,对科研本身来说,也许是重点,但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来说仅仅是一个起点。科研成果如果因为没有有效的保护而导致不能量产,那么科研人员和高校的科研热情将受到严重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成为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地,就其原因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促进应用的原则。应用性科研的价值能否实现,就在于其成果能否应用于产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应用性科研项目应在申报阶段时预先调研该项目的市场前景、潜在的经济效应等因素,在项目研发阶段应根据市场及产业需求适时调整研究内容,在项目研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及市场转化。

管理的运行决策机制。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机构主要的职能为:制定学校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规定;指导、检查、监督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执行情况;培训知识产权管理骨干,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及有关政策法规;组织、确定并办理学校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维持和放弃等事务;组织学校校名、校标和重要服务标记的商标注册与维护;组织和推进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与实施;处理有关学校知识产权争议,接受师生员工有关专利等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咨询;审查有关学校知识产权合同;进行知识产权的考核、评估,落实知识产权的奖励和报酬政策等。或在科研处内设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科室,与其他处内机构共同管理。未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由相关科室附带管理,侧重对专利成果和对该成果的转化管理。

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策略

据统计,当前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有七成来自于高等院校。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成为现代化国家立国基石,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如何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制定确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对策,已成为高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综合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把知识产权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全面确立和落实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不断培养和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知识产权文化观念,与此同时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观念也应加强,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建立内在的动力机制。

篇2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高校知识产权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从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保护高校科研成果。本文主要提出了如何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相关对策,以期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知识水平人才的任务,而且还是我国一支重要的科研队伍,担任着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研究重要科研项目的工作。众所周知,科研项目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健全机构、人员和基金保障制度

(一)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

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仅是对科研成果的保护,还有对专利、发明等其他方面的保护,因而,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换言之,在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上,要将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管理区别对待,设立专门针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同时,要配备专业的人员担任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对高校发明、科研等项目的保护作用。高校在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时,可以包括两个层次的管理部门,一个是由学校主管科研的领导以及相关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组成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内部所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另一个是由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所谓专业人员是指接受过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相关人才,并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他们主要负责解决学校内一些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

(二)设立大学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保障制度

通常,如果涉及到专利的申请、知识产权的维护等项目事宜时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因此,要想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针对知识产权基金保障的制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确保专项基金真正被用于知识产权的维护。高校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高校内部财政收入中会划拨一笔资金专门用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第二,高校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成功后会被应用,专利的发明者就会从中获得收益,而收益中一定比例的资金会被抽取作为专项基金;第三,高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会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些应用了本校专利的企业,为了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进步,企业会向高校捐赠一些资金,支持高校的科研项目,此外,还可能会有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为了回报母校而选择无偿捐赠款项作为科研基金[1]。

二、完善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制度

(一)健全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首先,加强对高校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对于高校科研成果要实施保护措施,尤其是科研项目所研究出的技术、方法等相关文件、图纸、照片等资料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保存,确保科研项目的成果不被盗取。知识产权档案是证明相关发明、专利、技术等的重要依据,如果有人单单持有技术,而无法出具相关知识产权档案,那么他也不具备该技术的使用权。其次,如果遇到技术转移的情况,一定要将技术转移合同中的规则细化,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先明确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的类别,特别要注意合同签订前已有的技术成果与合同签订后开发的技术成果是完全不同的,切忌约定“技术成果共享”,将会导致合同签订后开发的技术成果无偿被使用,如果双方确实达成共识要共享技术成果,那么还需要签订相关技术共享的协议,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到损害。最后,高校要加强对专利转让、出售等合同谈判、签约事宜的监督和管理。一旦高校有专利要转让、排他或者独占实施许可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首先要获得高校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审批,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谈判或签约,并且谈判和签约的过程还要有高校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负责监督。

(二)完善高校人员流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为保护高校知识产权,高校应完善技术保密与竞业禁止制度,要求每一位在校和新来教师都须签订保证协议,并作出以下承诺:一是声明自己已阅读和理解了高校知识产权政策,并同意遵守,任何情况下均承担保密义务;二是同意在大量使用高校设备情况下产生的发明,其产权均归高校所有,不擅自转移成果或带到新单位无偿使用;三是如违反承诺,就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也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因而,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也是大势所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人员担任管理工作,还要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保障制度,此外,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制度,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完善。

作者:吴秋梅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 Chao,Xie Jianjun

(1.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bology College;

(2.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Marine and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Zhoushan 316022,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takes the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n the basis of deeply research and analysis,we screen ou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s,and set u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ex system, also considering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then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odel . Subsequently, three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objects for example analysis. This paper maybe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世界未淼木赫,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国家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中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建立有效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激励教师涌现出更多的发明创造,进行技术转让和培育新技术应用环境,从而更快地促进国家知识资产的增长。本文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探索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曾撰文批评我国低质量的专利申报,指出在我国存在为申请专利而申请的现象。专利的市场价值与其维持时间成正相关。国内大多数专利维持年限小于5年,占总专利数的54.3%,只有4.8%的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在国外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却高达24.7%。无效专利的产生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在高校评价中占有权重较大,项目合同对专利的申请数量有专门的指标,项目经费中允许列支专利申请费。国家对地方政府有专利申请数量上的要求,各级政府为了完成考核,将其作为硬性指标摊派下去,并用财政经费支付专利申请费用。

(二)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据统计,设立专利事务管理事务在科研处内部的高校占59.9%,设立专门的专利事务管理部门的高校只占25.6%。由于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专利管理上多局限在专利费用结算,专利奖励和专利统计等层面上,缺乏对本校知识产权的通盘考虑,更没有在科研项目立项环节进行科技查新。在我国,尚有60%以上高校没有制订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已出台相关政策的高校,也存在修订不及时,内容上重专利的申请和授权,轻专利的应用和推广等问题。

(三)激励制度尚未发挥成效

根据最新修订的《专利法》中“职务发明创造的报酬与奖励”对职务发明有奖励的最低标准,但大多高校对职务发明的奖励仅参照最低标准,此外还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导致政策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教师考核中,专利成果的权重也不高。高校还未普遍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也影响了专利的保护和经营活动。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主要对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经营进行评价,为保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能得到中肯的评判,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评价模型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评价模型,将模型的层次结构图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O,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评价;判断层C,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评价因素;指标层P,对判断层进一步细化,设立更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一)建立评价指标集

根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将判断层设定为C,指标集设定为C = {C1 , C2 , C3 , C4 } ;

指标层为P,指标集为pij = { pi1 , ―, pin } i = 1,2, ―, 4; j = 1, 2, ―, n.

(二)设定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评分

组织相关专家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情况按指标体系进行打分,在评价中专家的意见可能存在偏差较大,采用聚类分析中的欧几里德距离判别法,去掉偏差较大的点集后,构造判断矩阵,确立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C1权重为0.35,C2权重为0.3, C3权重0.1, C4权重为0.25。

(三)计算结果处理及一致性校验。

按照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结果Z,Z在0~100之间,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最终分数,分数越高,表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越好,反之,则不尽如人意。

四、实例分析

对浙江的三所高校进行问卷调研,计算出3所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的最终得分。通过统计形成最终结果。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这3所高校中,知识产权工作综合指标优秀的是W高校,最终结果83.6分;良好是Y高校,最终结果75.3分;合格的是Z高校,最终结果64.25分。该结果和实际相一致,体现了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五、结束语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其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的探索,对全面推进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经营水平也有直接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河发,曲婉,王婷. 国外主要科研机构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 科学院院刊,2014(03),250- 259.

篇4

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高校中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专利与著作权。2010年我国高校专利授权数为35098项,2011年为49436项,2012年为68971项,可见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流失严重,成果转化效率低等问题。

1.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缺少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现今我国许多高校未设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而是成立了科技处(室)或科研办来负责本校的知识产权管理。科技处(室)或科研办的组成人员大都没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可能对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领域并不熟悉。管理部门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科研成果的统计、科研津贴的核查、科研奖励的发放等方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往往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有意无意地选择回避。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又导致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高校广大科研人员更加注重成果的创新,普遍忽视了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及权利的市场推广,结果导致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也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1.2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高校知识权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国许多高校并未建立科技成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导致高校科研人员的职务发明私有化,即职务专利被科研人员个人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或未经高校许可实施了有偿转让;二是由于的数量和层次是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而是否申请专利和申请专利的数量却与考核并无直接关系,所以科研人员对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大部分科研人员选择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众,使其丧失了作为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新颖性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又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免费被世界各国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三是依法由高校享有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占有或使用,如高校教职工在办理离退休、停薪留职、辞职及调离手续时,擅自将其在原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技术资料、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产品等带离单位或私自使用、许可、转让学校的专利技术、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四是由于高校对专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不少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不予申请,也不支持科研人员申请,这些成果只作为科技鉴定成果;五是由于论文的发表、掌握技术秘密的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会议、科研人员为了校外兼职收入等原因会导致技术秘密公开化。

1.3 成果转化效率低

将知识产权进行转化运用,是知识产权申请的最终目的。但目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专利成果应用性不强。一些高校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无视市场导向,忽视国内外最新技术水平的发展动向,造成研发转化与市场的严重脱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成果转化资金尚不足。科研成果转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政府政策扶持却不够,资金投入也不足,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助推力;三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使科技成果大多被“闲置”。四是评价体系不完善。许多高校重视科技成果,并以此作为科研人员晋升职称、业绩考核和激励奖酬的内容,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并不大,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只是埋头于科研工作,并未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就忽视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思路与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高校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稳定且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队伍,负责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以形成完整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其次要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围绕科研的立项、科技攻关、科研成果的产生、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申报、市场前景的评估、知识产权的市场营销等过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对每个环节的规定应尽可能细化,避免因相关规定过于原则而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为激发校内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学校不仅要明确相关知识产权取得后给科研人员的奖励,还要将相关知识产权市场化后所产生的巨大收益以较大的比例分配给科研人员。如果相关高校条件较好,应将相关知识产权的申报、评估、年费和维护的费用纳入学校的财政预算,避免科研人员因经济拮据而被迫放弃相关权益。此外,高校应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知识的宣传与培训纳入相关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科研人员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方面要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纳入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等学校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地位;第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制度,强化高校知识产权意识。高校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人员,建立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制度;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把知识产权创造纳入到科研人员业绩考核中,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与岗位津贴相结合、与成果奖励申报相结合,以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申请专利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从制度上转变重论文轻专利的思想;第四,推进技术秘密的保护。规范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的行为,对涉及高校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要进行审查和保密。对承担课题尤其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人员发表的论文建立审查制度,主要审查可专利性和技术秘密的内容,切实防止知识产权流失。

篇5

一、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为适应广东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021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但是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2016年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申报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规范、日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学校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

(一)知识产权机构设置

该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正式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下成立“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下设有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科及知识产权管理科,明确各科室职能分工,并配备专职负责人员,完成校级管理机构设置;同时,逐步在部分重点院系开展二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设,推动二级教学单位科研及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能力,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实效,该校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如知识产权申报审批、管理归档、成果奖励等,加强和规范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及智力创作,促进科技创新。例如,简化专利等知识产权申报流程,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申报服务;投入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用于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和科技奖励经费;开通高质量申请通道,实现专利快速审查和高质量申请;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管理办法》,明确转化后收益分配,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成果转化。

(三)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中,该校在法学院原有课程中增设了知识产权法为法学院的必修课程,让法学院师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知识产权基本立法、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和国际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熟悉掌握。依托法学院优质师资,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响应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以法学院师生为主导,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摆摊活动、互动游戏向全校师生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讲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强化师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浓郁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知识产权活动与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

(四)知识产权成果概况

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转化、保护工作,学校发明创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申请量达248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3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6项;有效知识产权量达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该校在知识产权成果交易运营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12月学校与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权转让协议,药学院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智能中药提取装置”(专利号:ZL201820636241.9)成功实现交易,这是学校首项知识产权成果实现交易并产生经济效益,开创了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

二、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分析

(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

鉴于该校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前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薄弱松散,如前期只出台了知识产权申请制度,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申报、审批、材料整理归档等指导规范,后续的成果评定、转化运用等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或尚未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学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分类汇总、成果统计、流程管理等行政管理阶段,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到科技创新全过程,整体处于一种被动、低水平的管理;同时,在师生获得知识产权成果后才开展转化运用工作,缺乏早期应用制度导向。

(二)知识产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师生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知识,对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类型及申请流程等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长期以来的价值评价体系对师生创新成果的要求较多局限于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申报及高水平学术,较少关注知识产权申请。即使部分成果申请了知识产权,但因对知识产权缺乏深入了解,仅仅把授权作为知识产权获得的最终结果,忽视了后续年费缴纳的维持,导致知识产权成果流失,也使得后期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无法实现;同时,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率低,申请知识产权前没有进行查新、检索,忽视文献的导向作用,未能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成果,造成创新能力低,低水平重复研究多。

(三)知识产权转化率低

虽然近两年学校的知识产权成果总量显著增长,但都是单独的知识产权成果,未构成专利体系或专利池、技术包等知识产权组合,创新力度不强,成果价值无法体现。另外,对学校现有有效专利进行IPC分类号分析、文本聚类分析,发现学校专利申请领域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且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引证情况普遍偏低,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且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大多属于实验室成果,未经孵化技术成熟度普遍偏低,产业化可能性小,加之成果推广渠道不畅、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等问题,大部分知识产权成果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实现社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三、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全面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项目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及时掌握政策趋势,完善相关政策,落实相关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引导,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如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等政策中更加凸显知识产权转化效益的指标权重,积极引导师生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知识产权。

(二)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借助学校图书馆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检索、专利查新、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布局导航等信息服务工作,以专利信息利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高校知识产权数据库,引导师生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利用,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挖掘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分类构成,找寻新的研发方向,提高研发起点;开展系列主题讲座,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提升师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全流程的知识产权培训,帮助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重整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科学管理,助推成果转移转化

以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存量,以专利导航分析布局做强增量,处理好学校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到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掌握知识产权挖掘和布局策略,克服盲目、零散地申请知识产权,引导专利数量和质量与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改被动的“为专利而申请专利”为有目标、有规划的申请专利。同时,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托科技项目、研发计划,开展核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布局,培育一批战略性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包,形成与学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储备。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强化科技成果价值导向,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的支持,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率。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建立专业性中试基地,为学校师生提供科技成果熟化、验证平台;同时与技术转移中介结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企业等进行横向联系,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结语

篇6

作为高等院校,第二军医大学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鲜有人知到深入人心,管理工作从随意、临时到规范、长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1986年成立“第二军医大学专利事务所”起至1995的10年间,申请各类专利仅46项,年平均不足5项;“九五”5年间专利申请数达到了56项,“十五”期间申请数则为312项,授权155项,并荣获2项国家专利金奖。学校还获得了2001年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实施效益奖、2002年全国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并于2007年进入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本文主要结合第二军医大学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经验,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是做好专利工作的基础

做好知识产权工作首先要做好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工作,要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和侵权的严重后果。可以采取讲座、授课和培训等多种形式。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让知识产权专家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及精彩的实例剖析来启迪和震撼科技人员的心智,对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针对当前研究生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这一特点,组织开设专利知识课程,让研究生在正式从事科研工作前就掌握专利知识,培养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可谓从源头抓起的一种有效手段。此外,对知识产权管理干部进行必要的法规讲解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

知识产权工作依靠的是广大科技干部的实际参与,他们的积极性是工作成败的关键。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需要建立奖励和督促机制。

高校可以设立专利基金,对专利申请、审查及授权后的有关费用予以资助,并对授权专利的发明人实施现金奖励。在给予经济资助和奖励的同时,建立督促机制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如将专利工作纳入项目管理,作为申请立项、中期考核和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或将专利工作列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科技人员任期考核与职称晋级评审的指标。

加强机关服务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手段

专利申请专业性强,且过程复杂、周期较长,如果缺乏好的中介则既会影响科技人员专利申请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专利申请的效率和质量。加强机关的服务与指导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将业务水平高、管理规范的机构以及熟悉相关科研领域的人向科技人员做针对性的推荐,并通过合作逐步与其建立起稳定的业务关系,甚至可以在校内(分校区)设立服务网点,请有关人固定时间来校上门服务。为切实方便广大科技人员,第二军医大学由专人负责统一交纳各项专利费用,对获得授权的专利证书在坚持由学校统一归档管理的同时,考虑到科技人员的需求,会将证书复印和扫描,交科技人员留存。

规范过程管理是做好专利工作的重要保证

首先建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

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分级负责制。以第二军医大学为例,科研部为全校知识产权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申请登记、备案归档、资助、奖励等事务。各下属单位的科研科(办)为基层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基层单位将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发明人的署名及排序情况做出核实,由校科研部统一办理委托、费用减免或经费资助等手续。专利申请以及审查、授权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件均由校科研部统一登记归档,确保了资料的完整齐备,便于检索查找。

其次建立科研过程审查把关制度。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审查把关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术交流前的审查。为了强化科技人员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避免无意的公开导致创新技术因丧失新颖性而无法获得专利保护情况的发生,高校应对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及论文投稿发表实行技术审查,由业务机关对科技人员进行及时提醒并请相关领域专家帮助把关,从而切实做到对能够申请专利的科研成果首先申请专利保护。

二是对合作研发及专利申请的审查。不同单位(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当鼓励但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由合作而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知识产权归属就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学校与外单位或个人的合作,应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要求订立具体条款以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在有外单位作为共同申请人申请专利时,应要求提供合同或者证明文件,经所在单位审查同意后报学校审批。这种事先约定、申报时审查的制度可有效保护合作各方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三是对短期研究人员的离校审查。当前高校研究生规模快速扩大,来校进修或进行合作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短期研究人员均处在科研工作的前线,且流动性很大。对他们参与科研工作所取得成果的管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制度上明确:“有协议约定的除外,在本校学习、进修或者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在校期间参与由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或者承担学校安排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及其他技术成果权利归属学校。”在上述人员离校时,应进行必要的审查。如要求其将在校从事科研工作获得的实验记录、技术图纸、表格、软件、芯片等全部技术资料交回。

重视质量效益是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动力

一是在保持数量的同时强调质量。解决好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是大家一直都在关心的问题。普遍的看法是我国专利意识尚处在初级阶段,应以鼓励申请为主;同时,专利技术的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广播种未尝不是一个避免损失金种子的好方法。随着高校知识产权氛围的浓厚和专利申请数量的不断提高,结合第二军医大学科研的特点和办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在保持数量的同时对追求高质量专利加以引导。所谓的高质量专利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发明专利;二是指切实有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投入以实施转化的发明创造。通过宣传、课题验收、差别奖励等政策的引导,目前第二军医大学的发明专利比例已占到70%以上。

二是积极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目前国内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转化渠道不畅是制约成果转化的原因之一。就目前而言,高校可以寻求政府的支持,如与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促进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或知识产权园等政府背景的专业机构合作,借助其平台,通过网上挂牌、会议展览、专利拍卖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自己的专利技术。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争与大企业建立长久而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的经费支持和市场消化能力既能使科技人员安心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也能帮助他们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形成产品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造的社会价值。

篇7

关键词:新疆高校 知识产权 管理问题 探讨

在偏远落后的新疆地区,高校的数量相对较少,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滞后。因此,新疆高校更应该担当起培养知识产权创新、管理人才的重任。本文着重分析新疆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新疆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一、新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随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国家对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增大,近几年,新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逐步完善、法治不断健全,新疆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根本问题在于新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于新疆高校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各级管理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缺乏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内涵的真正了解。长期以来,新疆高校把数量、科研项目数量、鉴定与奖励成果数量等当作科研工作要求的主要方面,把这些项目作为教师晋级奖励、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轻视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使教师们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模糊,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新疆高校严重缺乏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引进人才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又相继流失。这使新疆高校本来就不充分的人才储备更是雪上加霜,并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高校人才流失,带走了大量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对新疆高校来说损失巨大。知识产权人才是知识产权制度得以建立、维护、发展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捉襟见肘,而新疆地区更是极度缺乏,这必将制约新疆地区的快速发展。据了解,新疆高校中大部分没有设立的知识产权专业,没有成立知识产权院、系,很多高校仅仅是在经济与管理相关学院、系中设立法律专业,开设知识产权法律课程,并没有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相关人才,这是造成新疆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3.新疆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上疏漏颇多。目前,很多新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机构,没有划拨知识产权管理专项经费,没有制定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没有配备专业、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基本上都由科技处管理人员兼职。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科技成果是目前大学教师普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与科研人员的住房问题、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多项利益紧密相关,而这些利益的获得与专利技术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关系不大。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科技工作者学习、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这种相互脱节、不协调、不系统、不专业、不正规的管理机制,造成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上的混乱和漏洞,形成了知识产权流失的“暗道”。

二、加强新疆地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1.要强化新疆地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观念模糊、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应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力度。如利用学校的校报、学报、广播、电台、电视台、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学习班、选修课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并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教育,全面提高新疆高校师生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强化知识产权竞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要留住和培养人才。西部地区条件艰苦,经济收入水平较低,要想留住高校人才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薪酬待遇。愿意到西部高校发展的老师多数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因此要用高薪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解决住房问题。如今全国房价上涨势头迅猛,对于收入不高的西部高校教师来说住房是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因此西部高校要解决老师的住房问题,让老师没有后顾之忧。三是要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内地高校毕业生,我们可以从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法律机构、管理机构中引进知识产权人才,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四是要搭建平台。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并重,要给教师们提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价值的科研平台,形成强有力的、完整的科研队伍,让教师有归属感、集体感。四是要健全管理体制。评定职称、职务晋升等制度透明、公开、公正、公平,让教师看到努力的方向,给每位年轻教师晋级的希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人才培养。新疆高校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开办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有计划地、系统地、正规地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

篇8

1.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简介

知识产权管理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出的财产价值的权利,也是人为可以控制,可以带来有效利益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一个组织或国家已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及经济效益。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按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按管理对象不同可分为专利权的管理、用于服务标志等无形资产使用权的管理、著作权的管理、非专利科技成果类的管理以及商业秘密的管理。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的瓶颈

2.1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其关注度很少,很少有人受到这方面专业的训练,更不用说将这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和老师缺乏对这方面的认知,不能认识到自己相关的科研活动对高校和国家的进步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特别是一些观念老旧的高校管理者,一味的强调科研成果与老师地位的关系,使学者本身忽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无法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市场和经济的角度中灵活应用。正是由于方方面面的问题,对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及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延误了对科研成果申请保护的最佳时机,导致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2.2知识产权容易流失。知识产权流失也是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管理问题之一。一方面,人员不是在一个岗位不变的,频繁流动会使很多核心的研究成果转移,无法固定;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管理观念的薄弱,高校中科技人员在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社会兼职等活动中,签署的合同中,没有规范知识产权的条款,造成这些技术创新成果直接成了企业的专有技术;再一方面就是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公开发表的创新性文章失去了意义,进而失去了获取专利的机会;还有,我国高校的校名及其标志等无形资产,也暗含着科技含量和品质保证,近年来被大量恶意冒用、盗用和滥用,也是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缺失。

2.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待提高。目前,关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等还不完善。很多高校没有设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也没有为其分配相应的管理人员,这些现状都是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而且,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科研人员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争取法律援助,这种无法明确责任的知识产权纠纷,不但使学校或教师的知识产权流失,也无法保证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无形中降低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使科研效率下降。就算是分配了一些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也因为无法掌控这些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导致工作绩效很低。

2.4专项经费缺乏。如今,拥有知识产权,申请专利在我国是要花费一定的资金,申请国外专利的费用更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基金会。发明的人要申请专利,需要自掏腰包,对于花费紧张的专利申请者,即使有新的科研成果也也因为无此经费很难及时受到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专利申请者的积极性,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产生负面影响。

3.相关的处理措施

3.1提高相关人员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了解。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上的培训计划地培养引进一批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者;施行一定的考核制度,使他们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既能承担专利申请、技术转移中的专业性工作,又可处理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纠纷;加强对高校的领导的知识宣传。使高校整体上下对知识产权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共同提倡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的同时保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积极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不光要提高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认知,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高等院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为高校各等级人员开设平等的讲座与培训。使科研人员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自身的重要意义,要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高校要不遗余力利用各种途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科研人员自己看重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有利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发展。

3.3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相关联的法律法规为核心,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建立健全本校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增加对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保护资金,完善对知识产权合同的审核制度。积极鼓励高校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产出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高校要保障各个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