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4: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的教学目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罗娉婷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设计原则、影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以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的问题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教学目标;设计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支撑,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
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体化的表
现,所以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非常重要。在发达国家小学音乐教
学目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是,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就影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以
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
析,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概念、体系
(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课程设
置要求的具体化,是对教师教学结果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的制
定要以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为基础,尤其是要考虑到学习个
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体系是指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主体,以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为基础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总和。从音乐教
育的整体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
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阶段总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小学音乐教育目标设计原则。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
标应当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当是音乐教学
的总体目标,音乐教学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
心态,拥有一定的自我表现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而阶段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年级、不同阶
段的课程学习,利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
能,来逐步的达到总体目标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学生,这
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学生是音乐教学的对象,教学目标的设计不
能脱离学生,要把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作为教学目标
设置的基础依据,例如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好奇心强,依赖
性强,自控性差等等,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习兴趣,如
何克服依赖性强和自控力差等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都要充分
考虑。第二个因素是教师,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实施者在完成课
堂教学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
己的优势和特长,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掌握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最优化。第三个因素是教材,小学音乐教
材选择的内容关系着小学生的兴趣,内容是小学生喜欢的、易学
的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喜好。教师系统的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根
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增加辅助教学内容,
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和学才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第一,教学目标要全面合理,
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和兴趣。全面就是具体课程的设置既要让学生
了解所学的音乐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学习技能、技巧,最
重要的是通过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合理就是要符合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范围,选择的内容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例如,中国
的传统民谣、现代儿歌、国外的优秀儿歌等等,因为这些题材反
映的内容健康、向上,也是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
第二,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有了全面合理的目标,
就必须让老师和学生准确的理解。歌唱和演奏要达到的程度,音
乐知识的学习要达到哪个程度,是理解、掌握还是熟练,都要一
一列明。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怎样的观念、 学习什么样的精神,
要明确的标明。教学目标合适恰当,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
向,依托于教材内容,通过教学目标的指引,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宗
旨,好的教学目标可以加快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但教学目标
应当是相对明确的,是随着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的。
教学目标应当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地区、阶段的差异,课堂
学习情况不是统一的,教学目标也不应当是统一的,例如内蒙古
的教师就不能照搬上海教师的教学目标,现阶段三年级音乐教师
就不能沿用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随机应变的
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复制和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切勿忽视学生
的能动性、差异性,应当有个人的教学特色。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从实
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考虑,掌握学生的心理状
况,尊重学生的想法,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鼓励学生的创新精
神。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地区差异,教师素质、教学
水平的差异,学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
自身教学条件。
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音乐为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
过程中,要切合音乐实际,要尊重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牢牢掌
握音乐要素,把握音乐背景,以音乐的美来感召学生。
第三,学习效果的好坏验证教学目标的优劣。学生的学习效
果,不完全取决于音乐成绩都是一百分。学生的考分只能说明学
生对于教师所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但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多
少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有多高,是否有力
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好的音乐学习效果就是通过学习
音乐,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
生的斗志,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和价值观,这是音乐学习的真正目的。好的教学目标应当是
有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在教与学的过
程中起到了引领、指导的作用,给老师确定了教学方向,给学生
确定了学习方向,教与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2.
[2]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9.
[3]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2008.
1.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观念中,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要科目更受重视,虽然现在音、体、美这样的学科已经逐渐被关注,但相比那些决定升学的学科,音乐课还是显得微不足道。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校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为了不占用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时间,学校常常会将音乐课放在下午的活动课上,这样,音乐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2.师资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化。
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校音乐教师特别匮乏,在某些学校,一个教师会代所有班级的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寻求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多采用唱歌、欣赏歌曲等教学模式,备课也就是按照以往上过的内容来继续,教学行为多出于方便考虑,很少有二次备课或者新的思考,且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导致了音乐课程的单一化。多数教师常规教学以简单的唱歌为主,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3.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过于肤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重视教学评价,他们意识到,每次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与尊重,是改善学习中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并获得提升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过于肤浅。面对一份满意的答卷,教师会说“你真棒”这样空洞的评价语言;面对非期待答案,教师则多选择让其他同学补充,继续思考的“避让”方式,很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描述,或者引导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给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这样过于“肤浅”的评价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也会让学生缺少改进学习目标与方向的动力。
音乐课堂中的非期待答案也是具有丰富价值的,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出平等的交流。
二、项目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结合学生兴趣,选择项目题材。
对小学生来说,只有先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取项目题材时,要优先考虑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过于复杂的项目题材,同时,还要筛选出与音乐学科无关的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的时间不被浪费,使项目的实施高效化,最大限度地使音乐学习内容在项目中得到体现和应用。
此外,教师在项目学习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和总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学习的优势。
2.明确项目概念和主题。
教师在项目学习初期,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项目主题,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学习时不断调节项目的推进流程,对于学生不懂或难以驾驭的部分,要进行科学指导,不能在不了解学生能力的情况下就实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毕竟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实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事先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项目说明。例如在进行“班级音乐会”这一项目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音乐会的认识,并且对如何开展音乐会等一系列的流程作简要介绍,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讲解清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协助,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项目学习中。
3.展示项目作品。
项目作品的展示是整个项目进行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调查探究,然后制作项目作品,并向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是对音乐知识、器材或技能了解后的具象化产物,能够加深其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体会音乐项目学习的快乐。学生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又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4.做好评价。
项目音乐教学的成果验收,即项目化音乐教学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教师将音乐理论教学和项目化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评价来分析项目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课堂评价应该评价学生的多元智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使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也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无论哪种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
三、项目学习实践案例
项目主题:手工制作小乐器。
通过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自制乐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目标:掌握乐器的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项目任务:其一,收集材料,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物品(如:各种陶、塑、纸,金属质地的瓶、碗、碟、罐、盒、管、绳等)以及自然界中容易被获取并利用的物质(如:水、木、竹、骨、石等),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物品的用途,自己动手制作出简单的能够吹奏、弹拨的“乐器”。其二,分组合作,互通有无,利用集体的智慧为自己小组设计一个能够给同学们美好视觉形象的乐器,根据组内准备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有合作态度,培养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合作的能力。最后,完成作品并进行演奏。
项目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有乐器的选择、学生在小组间的合作情况、作品制作有无创新、演奏效果等方面。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校;教学;重要性;见解
一、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下,由于学校过于追求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升学率,造成学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生活十分单调,天天都是跟着老师学习知识、接受提问、接受考试,这就造成了学生创造力的缺失以及综合能力的失调。比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我国小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往往是最好的,然而,在实用性方面,比如,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我国就与其他国家相差太远了。可见,过于追求传统教育会泯灭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均衡,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音乐教学是一项比较活跃的教学科目,可以教一些比较时尚的歌曲,可以给学生讲述音乐故事,让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更加热爱,这对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活中不能没有艺术,同样,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没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比较通俗的艺术形式,在学校教学中予以实施,可谓十分必要。
二、音乐教学的紧迫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文化、精神全面繁荣、共同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对于人才的定义已经不是当年的专业人才,而且是新型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科目,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途径,音乐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意义不仅仅是其中的一分子,而是其中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综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常见的著名艺术家、发明家都有音乐方面的特殊爱好或者能力,比如,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其一生发明有一千多项,天天忙于发明的他,在实验室里面却有一个大管风琴!这是他减压的一个途径,也是他获取灵感的一个通道,音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人才,音乐教学的紧迫性不容忽视。
三、音乐教学的功能性
任何一项教学科目的开展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也有其特殊的功能,小学音乐教学科目的开展同样如此。我们知道:素质教学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对这五方面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音乐教学中关于教育性的歌曲,比如,《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音符、音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将音乐教学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课间操、体育课上就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音乐教学中关于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的美育发展。同样,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歌曲,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我们爱劳动》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总的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几首歌曲、认识了几个音符那么简单,而是让他们得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培养了他们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小学音乐教学的功能性之广阔。
四、音乐教学的建设性
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首要的是要学会理解音乐,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优秀的思想。例如,在众多的学科中,都要求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但真正要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让小学生多领会作品,多理解作品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等,音乐教育就具有这种功能。一首《歌唱祖国》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也让小学生在多次传唱中沉浸在爱国的情感当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深深地烙在小学生的心中了。
五、音乐教学的美育性
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的正确感受和创造,是学生思想意识、情感、文化修养的表现。小学音乐教育包括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它是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对小学生开展形象、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感受音乐展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形成高尚的、美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音乐审美活动能够使小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的确在实施美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近十几年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摸索,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体会。音乐课和其他科目一样也存在着三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如果将这三个目标割裂开来,死板僵硬的一项一项灌输给学生,势必上不好音乐课,学生的兴趣也会被老师“灌丢”。其实,这三个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课堂上应将其整合起来,不同课型互相渗透,融会贯通,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美国著名音乐家穆塞尔和格连曾说过:“假如我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他也将音乐找到了他的幸福”。学唱课外歌曲时,经过反复斟酌,我选定了《龙的传人》这首歌。它既是八十年代著名的香港民歌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所谓“老的掉了牙”歌曲,又是现代流行派歌星王力宏的翻唱杰作,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动感性,有一定的“煽动力”,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也容易接受。学习这首歌曲时,首先欣赏这首歌曲的两种唱法,即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音乐感觉,然后学生选一个自己喜爱的歌星进行模仿练习,再利用音响设备在舞台上汇报表演,最后评选出班中的小歌星。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有动力,歌唱方法和技巧这一教学目标也就容易掌握了。
软化学科边缘是音乐课的现代教学理念。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点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达到一种整体化、立体化的效果,那么三维教学目标便自然渗透其中了。我组织学生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在学唱歌曲的音乐背景下,学生带感情的大声朗诵歌词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样即加深了理解,又深化了音乐主题,也用不着老师过多地引导与讲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学唱《长城谣》时,在舒缓、苍凉、悲壮的歌曲旋律背景下,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歌词,充分再现了抗战初期,东北人民本来有着“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的美好安定生活,但自从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后,变成了“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掳掠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的痛苦仇恨生活,同时也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在哀伤悲愤之中暗含着奋起反抗的坚定决心的主题。这样,即鉴赏了音乐,又提高了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同时也重温了历史,同学们的思想情感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在教学《中国朝前走》时,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进行曲速度,我专门找体育委员用体育课上的哨子,吹出跑操时的行进节奏,然后播放音乐,同时我在前面打着指挥,并让体委用嘴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行进口令,把歌曲的行进曲速度、坚定豪迈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在音乐课上即加强了音乐和体育之间的联系,又强调了语文中的理解、分析、和朗诵能力对音乐的作用,三维教学目标自然渗透其中。
识读乐谱是中小学音乐课标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后用处极大,且终生享用不尽,其乐无穷,不过单学起来却非常枯燥,一般学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放弃了。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我自己当年的学谱经验,让学生利用歌曲旋律学习歌谱,也就是先学唱歌曲旋律,在非常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将歌词一句一句地“翻译”成乐谱进行视唱,一句唱不了可以半句,半句唱不了可以一小节,一步一步地按照旋律套唱乐谱,这样,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在学生大脑中就刻上了乐谱的印痕。并且,我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为他们量身制作自己喜欢歌曲的谱子。学生本人喜欢唱什么歌,就给他准备什么歌的谱子,喜欢唱那几句就给他准备哪几句的谱子,暂且不管歌词内容合不合适学生,因为学习的目的是简谱,歌词只是载体而已。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视唱:老师打节奏带学生视唱,跟琴变换音色视唱,学生接龙视唱等等。原来学生在课下哼唱的是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现在却变成了哼唱流行歌曲的简谱,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哪能学不会简谱?在学生的一句一句“翻译”中,视唱简这项知识与技能也就逐渐掌握了。
铃木音乐教学法教学实践钢琴演奏钢琴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乐器,要掌握它的演奏技能,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训练,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良好的音乐感觉。那么如何使学习者既能快乐的去接受,又能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较好的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这可能是很多教师以及家长所关注的问题。
20世纪中叶,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创造了“铃木音乐教学法”,为更好的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通过对铃木音乐教学法的学习,在钢琴教学工作中有一点体会和感想。
一、鼓励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铃木认为,“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产生兴趣。在钢琴教学中,老师如果对学生提出太多的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要达到老师的标准很难,从而使自己在弹奏乐曲上,就有了一些心理障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方向,让他们能为这个小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努力,最终实现的时候,会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能激起他们的信心。不断的去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集合,其结果是不容忽视的。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乐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铃木教学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音乐感觉的培养,让学生明确音色的概念。要弹好钢琴,最重要的是音色的控制,要发出优美的声音。要有丰富的声音想象力,只有声音质地的改变才能真正体现出音乐内容的变化。对于一段演奏的旋律,当我们对它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时,才可能在弹奏中追求优美的音色,才可能把它弹得有语气、有表情。所以每次上课,我会给学生放一些视听资料,先让他们的耳朵丰富起来。在视听有关资料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们努力倾听自己与他人的演奏,然后进行对比,找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技术要领上的启发,同时丰富了音乐的想象力,对声音的辨识度有所提高以及对音响所包含的不同的色彩有了听觉的感知,更增强了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
三、持之以恒的精神,科学的练习方法
铃木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学习者进行大量坚持不懈的、反复的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练琴就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过程。因此,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练习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
1.精确地读谱
我们只有重视正确的读谱,才能为良好的弹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节省我们“有限”的时间。
(1)乐谱
不要忙于弹奏,先把乐谱整个看一遍。对所弹奏的内容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
(2)指法
指法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弹奏中按照所标记的指法或是选择合理的指法顺序,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乐曲弹奏的流畅度。
(3)音符的时值与休止符
有些同学在弹奏中,并不是很注意音符的时值。一个音到底弹多长时间,这个界限比较不确切。还有对休止符的重视不够,休止符在音乐中有重要的表现意义,有的时候是呼吸、有的时候是重拍、有的时候是气口。也许有些音乐缺失了休止,音乐的动力和感觉也会大大降低。
(4)乐句
音乐和说话一样,也是有层次、有意思、有内容的。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句的划分,仔细的研究音乐的走向,要从音乐表现的主题出发,合理的划分乐句。
(5)保持音
有些同学在弹奏中,不注意保持音的时值。保持音有时并不是独立的音符,它有可能是另一个声部的延续。
2.有效地练习方法
铃木教学法要求学习者要进行反复大量的练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经过反复练习后,乐曲还是练不熟,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并不清楚应该怎样反复进行练习,他们只是盲目的遍数积累。这样的练习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也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首先,在弹奏新乐曲时,一般要先单手、后双手,再单手、再双手这样的反复多次的练习。分手练习能集中地体会弹奏方法是否正确,也容易注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在分手练习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双手弹奏时,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尽量把音乐处理得比较完整。对于初学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层次,一般情况下要突出主旋律。单、双手练习之后,再分手弹奏也很重要,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双手练习,对于弹奏方法和乐曲的处理,肯定不会表现全面,所以再次单手练习时,还需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更加准确、细致地表现乐曲。对于复调音乐作品,仅仅分手练习还不够,还要进行分声部练习。
其次,在练琴时,从部分到整体,再部分、再整体地反复多次练习。首先开始练习时,要把乐曲划分为段落,练熟一段再练下一段,直到练完全曲为止,千万不能从头到尾总是一遍一遍地弹,表面上节省了时间,其实到头来是一无所获。再有,就是要针对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强训练。之后,再完整地弹奏乐曲。如再发现不足还要集中进行训练,这样反复数次,难点克服了,就意味着你有了长足的进步。
再次,在练习时,按照慢速到快速,再慢速、再快速这一规律进行反复练习。慢练既可以纠正技术上的不足,还可以注意到乐谱上的音符、对位、指法、表情记号等。一味地快速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在弹奏中是极容易造成吃音、虚音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练,等到弹熟后再快速弹奏,之后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慢练,之后的慢是为了更好地快。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不会慢练琴就不会弹琴。
最后,在弹奏乐曲时,通过看谱、背谱、再看谱、再背谱这样反复练习,达到完美表现音乐的目的。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坚持按照这种科学的方法练琴,持之以恒,让它成为良好的练琴习惯,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音乐演奏大师为目的。铃木指出:教音乐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者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克制的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他又明确指出:“艺术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所有喜爱艺术的人,所有指导艺术的人们,都应该自觉自己的使命是拯救明日的人类,而教育的重要性,是在培养人类具有真正优美的心灵与感觉。这就是音乐学习,乃至整个艺术学习和才能培养的终极目的。”铃木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钢琴演奏人才,而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钢琴这门乐器表达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其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 农民地区 音乐教学中 应用
作为一名少数农牧民地区的的音乐教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农牧地区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导致汉语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识字有限,不理解歌曲的内容,给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再教唱歌曲时比较吃力,并且学生难以背唱歌曲。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利用情景教学,能使我的音乐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音乐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创设一种情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并沉浸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音乐场景能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音乐氛围中,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同学们在歌唱表现中能够受到美的愉悦和熏陶。音乐情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采取讲故事、律动、歌表演、板画和音乐游戏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体验音乐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在感受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下面具体谈谈音乐情境的创设:
一、用讲故事的形式,体会歌曲内容
把故事设计到课前导入中。提到听故事,可以说每一个小孩子都很感兴趣。对于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来说,故事较吸引人,容易理解,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再教《猫虎歌》这首歌曲时,通过观看猫和虎的故事让学生表演,表演进行得顺利而愉快。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自然展示音乐情境,理解歌曲
“音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春光明媚时,时常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呼吸着自然清新的空气,伴随着树叶沙沙地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地歌唱,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自然而然地哼唱起平时教唱的歌曲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清脆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曲调清新、自然、淳朴。此时此刻,同学们激动兴奋,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三、采取律动、结合舞蹈表演体会音乐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跳舞,“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歌曲调跳跃、欢快,但是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不易掌握,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让同学们做律动,然后让同学们扮演瘸子走路,同学们排成排,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着瘸子一跛一跛地进行表演。同学们很快就把附点音符的节奏掌握了。游戏表演进行得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四、利用电教设备、录音等现代音乐设备再现音乐情境,体会歌曲内容
少数农牧民地区的孩子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特别感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利用电教设备,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我在教《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淡淡的晨雾、吮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草原、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激发了想要放声歌唱、赞美大自然的强烈欲望。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意。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精心设计板画创造音乐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为此,结合欣赏教学“以听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发展听觉、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理论依据
1.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它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1.2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
创新教育的学生发展观认为,学生的生命本体能否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特别是能否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性因素的作用,即“一是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发展的,离开实践活动,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是学生的发展是由自己自主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创新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就特别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建构。其基本主张为:“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1.3《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发展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教学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概括地说,它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
2.1参与原则
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其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在学生主体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2.2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是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同时,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2.3融合原则
融合原则是指: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所能提供的途径手段与方法,在音乐课程的某一方面内容或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音乐课程的其他方面内容,以及其它艺术课程与非艺术课程进行教学,以便更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益,扩大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特征。
2.4愉悦原则
愉悦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音乐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愉悦特点,组织与启发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下参与音乐活动。使教学活动充满愉悦性又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
3.基本结构
该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提高能力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中的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作赏析、目标落实――达标检测、当堂反馈――拓展延伸、小结升华如图所示:
4.操作流程:
4.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5分钟)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做好上课准备的一个暗号,所以必不可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的及时呈现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此环节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投入学习。
此阶段导入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4.2新作赏析、目标落实(约25分钟)
新作赏析、目标落实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
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默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4.3达标检测、当堂反馈(约5分钟)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反馈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点,也就是达标情况,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当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过程的推进分别采用分段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方式进行测标补标。
此阶段所采取的检测方式有:
辨听、演唱主题音乐 、听音乐判断体裁 、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方式。
4.4拓展延伸、小结升华(约10分钟)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步骤拓展欣赏――课堂小结或者创造活动――课堂小结两种方案进行。
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
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活动也是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延伸,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充分体现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巨大影响。创造活动基本可分为两种,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另一种就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不但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模式运用建议
1.此模式只适用于小学音乐中高年级和初中音乐的欣赏课教学。
2.此模式运用时应注意不同学段学生音乐知识、能力的延续性。
3.此模式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各校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项目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将一种学科体系转化为教学项目。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充当课堂主导的角色,根据预先设计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则采取分组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独立组织学习活动,这显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及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保持课堂有序进行,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维持课堂纪律。进而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学价值,还应当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再次,要确保学生参与设计、收集、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当前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高职音乐教育的效率。虽然,在多方努力下,我国高职音乐教育已经取得重要进步,但不可否认,其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学生素质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文化功底较差。同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待提高,这无疑增加了高职音乐的教学难度。其次,教育理念落后。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师资队伍素质较差,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无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音乐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一)项目选取
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基础,因此,首先应当选取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项目。选取项目时应当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需求,且关注社会的人才需求,增强项目的实用性、典型性和通用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技巧与方法的掌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其次,应当选取极具吸引力的项目,激发高职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若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使学习内容难度较大,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还应当选取包含课程内容,且具备实施性的项目。选择的项目不能过大或过小,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的掌握音乐学习要领。增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成就感。
(二)项目优化
首先要“砍枝剪修”。即除去反映相同功能或问题的模块,采用“化整为一”的方法处理大型项目。其次,要“添枝加叶”。当项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时,要及时增添相关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三)项目分解
在综合考虑周课时、总课时的情况下,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完成后,要结合整体项目的既定目标及实践成果加以验收。需要强调的是,实践过程中应当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耗时现象。
(四)资料准备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前,应当准备任务咨询单、项目说明书、质量评估单、项目任务书等资料,并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选取合适的资料。
(五)教学实施
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归档是项目教学的具体过程。这里的任务是指在学生理解下布置的任务。计划则是指学生自主划分小组,并以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实施过程是指,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检查则主要针对任务实施过程而言。评价总结是指学生完成任务后接受检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实施体会。归档应用则是指项目结论运用到学校实践中。
四、高职音乐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策略
(一)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比赛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并根据比赛结果检验自己的音乐学习成果,从中寻找问题与差距,进而提高高职音乐教学的效率。比如,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弹唱比赛、演唱比赛。或鼓励高职学生自己设计或编排参赛作品,教师评比奖励。针对较大的项目,可以划分为艺术制作、排练计划、道具等较小的任务部门,每个部门合理分工,最终进行综合评比。
(二)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专场表演中
艺术实践是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运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高职学生营造有利的音乐学习氛围。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将专场表演作为实践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法。每个音乐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场音乐会。首先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演唱曲目,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进行节目编排。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在组织专场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并加以引导和开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项目的创新性与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