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09:34: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险公司财富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财险业偿付能力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从监管角度对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优劣进行研究,其二是对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对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付倩(2005)从综合性指标、财险分项指标和寿险分项指标的划分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指标进行具体解析,论述综合性指标下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待完善、财险公司的“增长率”类指标不能分析再保分入分出业务、人寿公司的“险种组合变化率”未能考虑缴费方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等不足。李姗姗(2008)从保险监管时间和财务基本理论出发,对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建议增设“所有者权益与自留保费之比”、增设“准备金变化率”、删除“资产认可率”等内容。候真真(2013)分析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的现状与欧盟偿付能力标准II的框架体系等,在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讨论,并结合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规划,提出对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构建的一些具体建议。朱晶晶、吴杰、谢志刚等(2015)认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具有风险预警和实施监管干预行动依据的特点,并以保险监管为例,通过将实际案例的剖析与国际监管原理进行对照,揭示上述两种职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朱南军、郭楠(2015)从第二代偿付能力体制监管体系的框架、建设的角度出发,论述三大支柱结构所体现出的风险导向、中国特色和国际可比性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做横向比较分析,论述偿二代将给中小型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本压力。在对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闫春(2003)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型比较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不同方法,得到结论是比率模型为最优方法;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确定各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因子。尹超(2010)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各个指标的显著程度以及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大小,建立半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得出影响偿付能力程度依次为:应收保费率、认可资产负债率、保费增长率、自留保费增长率、资产认可率等。崔魏(2013)利用综合模型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偿付能力的指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承保管理因子、资产结构因子、稳健经营因子和资本规模因子由高到低对偿付能力具有主要影响。学者对我国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相关研究涵盖了公司规模、经营管理、再保险、资产等诸多方面,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全新的偿二代体系下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选取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内部因素角度分析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建议。
二、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要点
(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中国保监会2008年7月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8第一号)第二条指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理论上讲,如果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的实际索赔金额总是与期望索赔金额相等,保险公司就足以偿付其全部债务。然而实际损失经常偏离期望,有可能少也有可能多;保险公司为了应付预期的不利偏差,就必须在资产与保险责任准备金负债之间保持一定的缓冲垫,这通常被称为偿付能力边际(SolvencyMargin)。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资产结构、承保业务水平、再保险、保险投资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例如,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增长速度较快时可能造成忽视业务质量、赔付率上升,从而导致营业利润下降、实际资本减少,而且同时法定资本要求上升,最终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也较多,一般说来有自然环境、宏观经济、行业市场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等方面。例如,整体保险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和竞争加剧,可能使保险公司付出更多的市场成本,并导致费率充足度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偿付能力的恶化。
(二)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2012年3月,保监会启动“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建设工作。2015年2月13日,保监会正式印发偿二代17项监管规则以及过渡期内试运行的方案,保险业进入偿二代实施过渡期。偿二代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定量监管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约束机制的三支柱框架;同时强调了风险导向、行业实际和国际可比三个显著特征;其中的主干监管规则文件共17项,构建了标准化的风险管理和计量要求。第一支柱是定量监管要求,主要防范能够用资本量化的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三大类可量化风险。具体包括:(1)保险风险资本要求;(2)市场风险资本要求;(3)信用风险资本要求;(4)宏观审慎监管资本要求,即对顺周期风险、系统重要性机构风险等提出的资本要求;(5)调控性资本要求,即根据行业发展、市场调控和特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对部分业务、部分公司提出一定期限的资本调整要求。第二支柱是定性监管要求,其核心方法是风险综合评级,综合对可量化风险的定量评价和对难以量化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风险)的定性评价,对保险公司总体的偿付能力风险水平进行全面评价。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机制,主要通过公开信息披露和提高透明度的手段来发挥市场监督约束作用。通过强制性公开披露制度、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评级机构,促使偿付能力发挥更大的市场作用。
三、偿二代下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度的变化测算
由于偿一代监管体系单独实施到2014年底为止,本文研究选取了自2010年至2014年间可获得的52家主要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所有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以及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根据偿二代监管的计算规则,对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度进行测算。
(一)偿二代下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规则及简化处理
在计算保费风险最低资本时需要用到公司分种类业务的净自留保费数据,但难以获得分业务线的再保分出数据。本文将利用整体分保比例进行估算,“净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的方式预测。信用风险中利差风险的计算需要考虑资产的修正久期,但由于公开数据中各财险公司投资资产的修正久期难以直接获得或者通过其他数据计算出来,而且利差风险的占比较小,本文仅考虑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计算。
(二)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充足度测算
对可获得的52家中外财险公司2010年到2014年公开披露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以上的简化处理规则进行计算,得到各年份的偿二代下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度。对偿二代下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度结果与偿一代下结果相减,可以得到如表2的偿付能力变化结果汇总。
(三)偿二代下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动分析
对所有统计期间的财险公司偿二代规则下偿付能力变化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其中偿付能力变化为正的共有101个数据,其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很大的有16个,涉及14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都在1000%以上。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较大的有18个,包括17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在200%~1000%之间,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较小的有67个,包括57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都在0%~200%之间。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充足率相比偿一代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的有159个数据,其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很大的有39个,涉及30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在-1000%以下。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较大的有52个,包括42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在-200%~-1000%之间。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较小的有68个,包括59家财产保险公司,变动率在-200%~0%之间。
四、偿二代体系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
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度受到资产结构、承保、再保、投资、经营管理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前提下,主要从内因选取指标建立实证模型。具体方程如下:(式2)其中,为偿付能力,是资产结构,为承保水平,是指再保分出,为投资水平,是经营管理,为成本率,是公司规模指标,a为常数项,是误差项,i代表公司,t代表时间。本文面板数据从公开可获得的保险统计年鉴中各财险公司业务统计表、损益表,以及财产保险公司公开披露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选取所需要的数据。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具体包括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太平财产保险公司、阳光财产保险公司等32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美亚财产保险公司、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太阳联合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丘博保险(中国)有限公司等20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中资企业和外资之间在投资能力(IVR)上存在较大差距,对比外资财险公司,国内公司的资金实力更雄厚、资金量较大,投资利润是重要的盈利来源。因此,投资能力与偿付能力的相关性很高,投资亏损也是导致国内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对于偿付能力的管理至关重要。经营管理水平变量(PPR)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在中资与外资财险公司中同样重要,单位保费的利润率越高或者综合成本率越低,其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效果越显著。经营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但是,对于外资公司受资金实力和经营渠道限制较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偿付能力的核心因素更要依靠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资本结构变量(NAR)对所有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均非常显著,增加资本金改善偿付能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偿二代支持公司通过增资、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增强偿付能力充足率,还为保险公司的资本管理提供分级管理和附属资本的渠道,给公司更多资本管理的选项。再保险管理变量(RIR)的影响略有不同,对于中资公司呈现正向影响而对外资呈现反向作用。原来的监管体系下仅关注整体的保险风险而不区分险种风险差异,通过再保分出减少净自留作为主要风管手段。但是在新体系下,外资公司分出比例过高且多数公司与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或与外资再保公司进行大量再保交易,导致其信用风险最低资本上升显著,因而造成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降。
五、结论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没有哪家银行不希望客户把所有的钱都存到自家发的银行卡上,但这很难做到。然而,招商银行(以下简称招行)昨天宣布推出国内首个个人金融整合服务平台“财富账户”,却隐藏了一个勃勃野心:用一个招行账户“统领”个人手中所有银行卡。
财富账户不怕丢
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个厦门人拥有3.5张银行卡。你可能要用A行的卡还按揭,用B行的卡代扣水电费,而c行的卡上有你炒股炒汇的账户……每个月要完成这些事情,都得跑好几家银行存钱。
但招行宣称,如果申请“财富账户”,用户在得到自己的账号后,只需要上网打开招行提供的“账户专业软件”,设定每月需要向不同银行账户或卡内划转的房贷、车贷、电话费、水电费等各种费用,招行就会在约定的时间替用户把钱一一划转过去。也就是说,用户只要管理好一个账户,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还款和缴费之事。
这还不算,厦门招行人士说,“财富账户”集成了股票、基金、外汇、保险等投资理财品种的信息和网上交易――坐在家里,上网操纵好这个账户的各种信息,就如同请了一个“财务管家”。
“我把它称为个人账户3G时代的开始。“厦门招行行长张长志当仁不让,”存折是1G时代的标志,而现在的银行卡也还是2G时代,但3G时代很快就要来临,招行喝的是头道汤。”银行卡还可能丢,但“财富账户”实质上是一个虚拟账户,只要不泄露账号和密码,就不怕“丢”了。昨天,招行送给客户一些装银行卡的皮夹。”你可以把一些卡收起来不用了。”张长志笑眯眯地说。
虚拟账户将“夺权”
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卡也都实行了“一卡多账户”,但它所能管理的,也只是持卡人在同一家银行里的各种账户,像招行这样到其他银行“探囊取物”的,还真是头一遭。
“招行此举确实聪明。”厦门市一家国有银行的负责人说,持卡人为了还按揭、缴费的方便,通常会在各家银行相应的卡里存一定的钱备扣,但“财富账户”把这部分钱先集中到持卡人在招行账户上,只在扣款当天在其他行的卡里“昙花一现”,也就是说,其他银行卡的资金会逐渐被吸纳到招行的“财富账户”上。
“财富账户”的聪明,还在于揣准了银行客户的心理,客户是有惰性的,方便就好。而客户越是“懒”,银行也就越有赚头。事实上,除了吸纳存款外,“财富账户”还将给招行带来源源不断的转账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网上数字证书费等,这将是银行一大笔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
面对这样一块”肥肉”,谁不垂涎三尺?一位业内人土说,招行的”财富账户”只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原先的银行卡大战将被迫转型,取而代之的是一场“虚拟账户革命”,银行将不再过多地关心发卡量,而更关心自己的“虚拟账户”能网罗到多少张银行卡上的资金。“比起ATM联网,这将是更广义上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厦门人行科技处处长洪亮说。
车贷险盛极而衰的生态链反思
车贷险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但为时不长,这块当初被各方普遍看好的市场便失去了“魅力”,保险公司纷纷退出。从总体环境看,车贷险淡出市场,是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所致。作为市场的主体,保险公司由最初热衷这一业务到最终抛弃这一业务,非常值得思考。
所谓车贷险,即购车人要想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必须先买这种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资信,如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由保险公司负责银行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实际操作失范,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越来越不相适宜,使这项业务逐渐陷入了“尴尬”境地。目前,高赔付率、高贷款逾期率、高出险率和低费率、低追偿成功率等“三高二低”已成为车贷险的致命伤,信用危机也使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部分保险公司,最近相继宣布停办车贷险业务,还没有停办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明显收缩。而很快就将出台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将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考验。
保险公司方面,保险业应加强行业自律,保险公司要切实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保险风险过于集中。有条件的公司应实现汽车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增强防范能力。今后提高车贷险门槛已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不仅要注意物的风险,更要关注人的道德风险的防范。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要进行科学的精算。高赔付是目前车贷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没有引进科学的精算以及相关数据,只是凭经验数据,很难把握费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今年初进行的车险条款费率改革中,许多保险公司由于精算技术方面的原因就已显得力不从心,车贷险的停办更是给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上敲响了警钟。
银行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取消违规的合同和协议,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要尽快修订和完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制定完备的实施细则;商业银行要发挥在汽车消费信贷管理中的比较优势,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资信调查的能力,采用多种抵押方式,在信用贷款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改变防范风险的局限性,加大对贷款人的还款约束。
汽车销售商、银行、保险公司应联手共同维护汽车消费市场和车贷险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方应加强合作,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加强承保前的核保工作,共同把好资信审查关。只有三方利益均享,才能保证合作长久;只有三方责任均担,才能保证市场的健康有序。
政府方面应尽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尽快建立联网、数据共享的“个人征信系统”,提供开放的信息平台。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通过查询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银行、保险机构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使汽车消费贷款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
保险公司主要是风险管理者,所以它要设计可操作的反担保措施。保险公司应该要求客户对保证保险再提供一个反担保,如房屋产权证、有价证券等。此外,要强化追偿工作,加快抵押车辆处理速度。对恶意贷款购车和欠资不还者,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要联手进行曝光。同时,组建追债小分队,对那些不能及时还贷的购车人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对使用假姓名、假身份证、假资信证明进行贷款的人员,应及时以涉嫌犯罪向司法机关举报。
“问计于民”还需“问计于心”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把银行与保险公司对比起来说,自然不算太合适。但是,招商银行的”财富账号”也好,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也罢,其之于营销行为主体而言,都叫做“(服务)产品”,这却不假。既谓”产品”,就有着”缘何而生、奔谁而去”的问题。体会一下,“此起彼落”之间,却蕴含着一个”对消费需求如何研判”的问题。对“消费者”进行研究,是所有营销人的基本功课;尊重消费者的意志,是营销人共同的理念;发现”消费需求”,是其中的关键。这两个案例,值得放到一起来说的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从抽象的工作性质来说,任何营销行为的完整过程,都少不了“消费需求研判”这一过程,但是,不少现实中的营销决策在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往往没有踩正步点。且不说那些个眼里心中都不管“消费者”只顾“自说白话”的做法,即便是一些对”消费者需求”满怀虔诚、正儿八经地走完了“问计于民”过程的营销决策,虽然从主观意愿到实施过程都堪称“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了,也仍然是不得要领,甚至到头来“费力不讨好”尴尬不已的还是大有人在。这里,其实就应该有一个问题――消费者需求,是向消费者提问就能够问得出来的吗?或者说,消费者嘴里说得出来的需求,是对特定营销主体直接(持续)有效的“消费需求”吗?
体会一下招商银行“此起”的”财富账号”,这个”虚拟”账户,不仅能够巧妙地利用时间差”如同到其他银行,探囊取物―,般地:降大量资金“收罗”到自家门下,而且还能够将各式各样的服务费、手续费、网上数字证书费等赚入囊中。从其所引发的同行反应已可间接感知”此起”之狠,不仅可收又一轮业务精进之效,而且还将具有启动以”虚拟账户革命”迫使“银行卡大战转型”的功能。
在被巨头垄断的寿险市场,新型保险公司成功突围非常艰难,但是东吴人寿今年首次实现当年盈利。他们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
作为一家成立3年的寿险公司,在对手强大、高手环绕的保险行业里,怎么闯出一条道路,很多中小保险公司都在摸索。
时下最热门的一个路径是大力发展理财险,通过高收益率的万能险或者投连险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从而通过投资端来实现利润。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珠江人寿等等新型保险公司都选择了这一条道路。
但是东吴人寿在一批伙伴中独树一帜选择了回归保险保障的道路,虽然公司规模增长速度并没有那么耀眼,但看起来比较稳健、长久。
徐建平总裁向记者描述了公司的差异化道路――东吴人寿致力于做社会保障服务商和财富管理供应商,这既是保险的本质要求,也符合大金融的发展趋势。
在东吴人寿成立第二年,其目光转向了社会保障服务上。2013年1月1日起,东吴人寿与苏州社保中心合作“医保康”项目正式实施。该项目首创“四位一体”的苏州救助模式(保费补助、实时救助、年度救助、自费救助),并将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融入医保公共服务体系中,为260多万市民提供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服务。据了解,国务院督查室和中国保监会赴苏州调研大病保险时,曾对苏州大病保险“四位一体”的模式、以及风险边际机制的设定予以肯定,相关创新做法已引起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注。目前,“医保康”项目已趁势推广至昆山、吴江等地区。
徐建平总裁表示,在2012年成立之初,东吴人寿也经历过关于发展路径的思考,在行业内普遍关注保费规模的彼时,东吴人寿看到了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趋势,希望结合苏州和江苏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禀赋,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作为社会保障服务,医保康项目目前还未大幅度盈利,但东吴人寿看中的是与客户的关系和数据、经办经验以及专业化队伍等积累,这是未来寿险公司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打造财富管理提供商
在财富管理方面,东吴人寿看到了金融业混业经营、融合发展的趋势。徐建平总裁表示,将产品服务链条从基础保障延伸到财富管理,既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百姓财富积累的需求引致,也是保险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是一块保险业的“责任田”。
在他看来,保险公司做好做精财富管理主要依托两个金字塔:一是搭建起理财队伍金字塔,与绩优营销团队的打造结合起来,顶端是综合财富管理的团队,类似于私人银行;二是金融产品的金字塔,从基础的保险保障产品到理财型产品到高端定制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理财和满足个性需求的结构化安排。这其中,投资能力和产品定价能力是根本,相关人才储备是关键。为此,东吴人寿将部分资产管理和产品精算业务移师上海,以期更好地借助上海金融中心的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就目前来看,东吴人寿能突破七平八赢的规律,提前实现当年盈利,其投资端的能力应当得到肯定。
当然,东吴人寿的最终目标不仅仅于此,在其公司3年规划中,记者看到了关于远期定位的表述,即以客户为中心,整合多种保险金融工具,以风险保障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最终打造成为保险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
仍然敬畏寿险传统
眼下,在“互联网+”席卷一切的背景下,有关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讨论日趋激烈。坚守传统寿险渠道,还是顺应变革创新渠道,对保险公司、尤其是新晋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是一道难解之题。面对这一困惑,东吴人寿选择了传统和变革并举的路线。在徐建平看来,虽然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上升,对传统渠道的利润空间造成了一定挤压,但个险人队伍是寿险区别于其他非银金融行业的标志之一,这不仅是客户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O2O、高端理财保障等服务的战略支点。
而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际,东吴人寿同样做出了拥抱变革的积极姿态,其在3年前便设立了电子商务部,并推出了爱情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做足了功课,赚足了眼球。
【关键词】保险资金 保障性住房 社会信誉价值
1. 问题提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以租赁形式为夹心层1提供住房保障,成为主要选择方式。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应加大发展保障性住房。但由于属于公众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提不起房地产投资商的积极性。由此,资金便成为了保障房建设项目中最突出的困难。
那么从保险公司的角度,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是否具有可行性?在什么条件下,保险公司愿意将保险资金投入此项目,这需要更深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2. 可行性分析
2.1战略上的可行性——基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
保险资金现行主要投资方式为债券、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其中近几年债券与银行存款投资比例逐渐下降,股票与基金投资比例有所增加。据2011年《中国保险年鉴》,从配置结构上看,截至12月末,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0.06%,比年初下降0.32%,权益类资产占比16.80%,比年初增加0.12%;股权和债权投资余额占比4.99%,比年初增长22.1%。银行下调大额存款利率且限制金额规模,使得保险公司能够签订的大额协议逐年下降,影响资产负债的匹配。2010年9月保监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为保险资金投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政府为债务人又有资产公司作担保,因此投资保障性住房的风险也相对较小。目前中国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保底利率为6%,高于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约4.6%),而保险资金的总投资近十年间的平均收益率也只有4.921%。
2.2综合效用的可行性——基于效用函数模型
2.2.1模型建立
为了能够准确说明保险公司的效用函数模型,做出如下假设:保监会在确保险资安全的范围内将投资管制放松到最大限度;由个人偏好的角度,保险公司追求其信誉价值;一个单位财富值与一个单位信誉价值等价;地方政府在吸引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时,承诺给予保险公司适当的税收优惠。
基于以上假设,引入两个自变量保险公司的财富值w,其社会信誉价值2v,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w)|U(v)。由保险公司是风险规避者,可以得出:
2.2.2运用模型分析
现假设A、B两家保险公司适用于相同的效用函数,均拥有的财富值,并分别将其投资于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债券,经过相同的时期,预定收益率分别是r1和r2,相对应对应积累的财富值分别可达w1和w2,接着对r1和r2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
(1)r1>r2,即w1>w2,此种情况下,A保险公司财富收益效用明显大于B公司U(w1)>U(w2),同时A公司由于参与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即投资于保障性住房项目,必将会使U(v1)>0,而B公司社会信誉价值U(v2)几乎为0,如此则A保险公司总的投资效用U1>>U2,市场上的保险公司最终都会选择投资保障性住房。
(2)r1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分析,投资保障性住房项目明显高于投资债券的总效用,具有可行性。
3. 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富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监管问题。前文第一个假设是保监会在确保险资金安全的范围内将投资管制放松至最大限度。其次,安全性问题。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2011年才正式启动,到目前尚未经历完整周期,投资收益率等还未可知。最后,与投资债券类似,投资保障性住房也面临政策、管理、利率、操作等风险。
4. 增强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4.1政府——积极引导,政策支持
一是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在引导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的建设时,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保险资金的介入,对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建设实行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提高其投资效用;二是采用“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协同发展”的模式,建立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的运作机制,共同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4.2保险监管部门——合理限制,规范运作
保险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制度设计和规范运作的作用,同时要适当放松监管。例如:保险监管部门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权给保险公司,让保险公司自衡风险,自行决策。
4.3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积极探索
保险公司应建立专项资金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运作资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优化和完善内部投资决策流程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对项目风险全程实时监控。
注释:
(1)夹心层:是指游离在保障与市场之外的无能力购房群体的代名词。这群人中,有的够不着廉租房条件、又没钱买经适房,有的没资格买经适房、又买不起商品房。
(2)社会信誉价值:指企业由于参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而获得的社会认可和信任。
参考文献:
[1]王星,席友.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6.
[2]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7-4.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保险公司
1EVA的概念和原理
EVA是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经济增加值或经济利润,EVA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者: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计算关系式看似很简单,但其组成要素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过程才能达到EVA计算的要求,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EVA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而且把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2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的优势
2.1EVA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能够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了成本,反映了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2.2EVA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关系,使两者利益最大化趋同。EVA由于将股东投入资本成本作为考核经营者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使得经营者必须站在股东的角度去衡量重大项目投资,必须使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符合股东利益,必须以股东的思考方式去行动。比如,公司需要新建一栋办公楼,在原有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系统下,公司经营层决策时肯定会倾向于使用“免费”的股东投入资金,而不会去负债投资。而采用EVA考核后,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要考虑在经营者的绩效评定中,不再“免费”。
这就迫使经营者要在负债资金成本与股东资金成本间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方案。这不仅保证了股东资金的最低回报,进而保证了股东权益,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司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冲动。
2.3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的计算过程中对部分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把费用化的科目进行了资本化的调整,避免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短期化行为,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应用EVA时应注意的问题
3.1培养价值至上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国内保险行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大部分公司已习惯于将市场份额、保费规模等传统目标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但随着粗放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扩大以及保险公司公开上市后面临股东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关注,调整业务结构、增加公司效益正成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共识。这就为公司采取EVA绩效考核,进而真实客观的反映经营成果和公司价值变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同时对保险公司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宣导培训计划,使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并努力形成一种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3.2计算EVA时调整的项目需要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由于各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不同,以及某项会计事项所表现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在实际调整时可能涉及的项目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为: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培训支出等资本化费用,坏帐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等会计准备,营业外支出,经营租赁费、战略性投资(投资项目、在建工程、收购)等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费用、趸交产品的首期销售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重要费用开支项目在EVA计算时,要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处理,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中的缺陷,合理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考核上鼓励保险公司经营者采取长期稳健的经营举措。
3.3EVA评价体系要和其他业绩评价指标相结合。EVA虽然弥补了单纯利润考核的缺陷,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对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商誉、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予以充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也无法兼顾到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能够了解那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应该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指标,而非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尤其对于保险公司,其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内部流程优化的关键性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等都要求EVA评价指标和其他绩效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从多方位、更加完善地考核保险公司业绩。
总之,在保险公司实施基于EVA的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将价值创造作为首要目标,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绩效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有利于对经营者正确激励,真正提高股东利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特点,并且要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麦勇.论保险公司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保险公司
1 EVA的概念和原理
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经济增加值或经济利润,EVA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
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或者: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计算关系式看似很简单,但其组成要素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过程才能达到EVA计算的要求,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EVA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而且把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
2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比的优势
2.1 EVA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估企业利润,能够真实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与基于利润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将权益资本成本也计入了成本,反映了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或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经营绩效。
2.2 EVA能有效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关系,使两者利益最大化趋同。EVA由于将股东投入资本成本作为考核经营者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使得经营者必须站在股东的角度去衡量重大项目投资,必须使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符合股东利益,必须以股东的思考方式去行动。比如,公司需要新建一栋办公楼,在原有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系统下,公司经营层决策时肯定会倾向于使用“免费”的股东投入资金,而不会去负债投资。而采用EVA考核后,股东投入资金的成本要考虑在经营者的绩效评定中,不再“免费”。
这就迫使经营者要在负债资金成本与股东资金成本间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方案。这不仅保证了股东资金的最低回报,进而保证了股东权益,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司经营者的盲目投资冲动。
2.3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的计算过程中对部分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把费用化的科目进行了资本化的调整,避免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短期化行为,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中应用EVA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价值至上的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国内保险行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大部分公司已习惯于将市场份额、保费规模等传统目标作为公司经营的重点,但随着粗放经营所带来的风险扩大以及保险公司公开上市后面临股东对公司价值增长的关注,调整业务结构、增加公司效益正成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共识。这就为公司采取EVA绩效考核,进而真实客观的反映经营成果和公司价值变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同时对保险公司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宣导培训计划,使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并努力形成一种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3.2 计算EVA时调整的项目需要结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由于各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不同,以及某项会计事项所表现的重要程度不同,所以每个企业在实际调整时可能涉及的项目是不同的。一般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为: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培训支出等资本化费用,坏帐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等会计准备,营业外支出,经营租赁费、战略性投资(投资项目、在建工程、收购)等等。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费用、趸交产品的首期销售费用以及培训费用等重要费用开支项目在EVA计算时,要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处理,一方面有效避免了会计利润考核指标中的缺陷,合理反映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考核上鼓励保险公司经营者采取长期稳健的经营举措。
3.3 EVA评价体系要和其他业绩评价指标相结合。EVA虽然弥补了单纯利润考核的缺陷,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其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对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商誉、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非财务因素予以充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也无法兼顾到有助于培植企业长期核心竞争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在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能够了解那些会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应该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指标,而非采用单一的评价机制。尤其对于保险公司,其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内部流程优化的关键性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等都要求EVA评价指标和其他绩效评价指标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从多方位、更加完善地考核保险公司业绩。
总之,在保险公司实施基于EVA的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我国保险业将价值创造作为首要目标,有利于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绩效管理,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有利于对经营者正确激励,真正提高股东利益。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保险公司的特点,并且要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