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09:49: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教育资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育资源概念界定
教育资源指在教育系统中,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条件的总和[1]。通常,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三大方面。教育资源分为有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资源两种。有形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建筑设施、学校教职工队伍等;无形教育资源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政策、社会教育环境等方面。教育资源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为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要素和条件。
二、闲置教育资源的界定
现有的文献看,教育资源闲置界定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中教育资源的闲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政府对教育产业投资垄断机制下,因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而造成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闲置[2]。另外则是在国家集中办学政策影响下,因学校网点重新布局而被撤并不用的教育网点的闲置[3]。教育网点一旦被撤并,很少再投人到教育中,如校舍建筑、校园等固定资源。代课教师随着网点的撤并无法融入新教学点而离岗,师资流失。本研究将教育资源的闲置界定为教育资源完全或部分没有发挥教育功能的状态。闲置的教育资源分为三类:一是完全无法再进行投入的,比如完全破旧的校舍;二是再利用程度适中的,例如房屋需要修葺等;三是利用程度较高的资产,比如地理位置优越,设施齐全的校舍。
三、闽东畲族村落小学闲置教育资源现状
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福安地处闽东地理中心,是全国畲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县级市。本研究基于对福安市畲族村小学闲置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闽东畲村小学闲置教育资源情况。走访福安穆阳的南山村、溪塔村、双溪村、黄儒村、咸福村、蟾溪村等村落。南山村位于穆云乡中部,全村户籍人口872人,其中畲族673人。外出务工400人左右,经商30人左右,其余务农为主。溪塔村位于穆云乡东边的秀溪河畔,通往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蟾溪石臼景区公路沿线,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户籍人口610人,其中畲族589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果种植,盛产刺葡萄。这些村落,原本“村村都有小学”,学校规模最大时,学生人数有一两百人。随着生源的减少,这些村落的学校如今都已闲置,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再利用,有的却无人管理,任由荒废。
(一)小学闲置教育资源利用情况
1.资源的再利用村委楼。很多地方将闲置的校舍改建为村委楼,比如我们走访的南山村和咸福村。改建后的村委楼设施齐全,有会议室、调解室、主任室等,教室改为卫生室,学校操场用作停车场。也有用作菜园、养猪场,学校闲置的处理不明确,村民便把学校作为菜园和养猪场。黄儒村的闲置小学,就用作养猪场。资源再利用不合理,与教育无相关。文化展馆。溪塔村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畲家风俗,遗存古民居、古亭、古桥,“三月三”等畲族传统节日,唱畲歌,煮乌米饭,畲族表演。溪塔村的民族文化小学闲置后整改为畲族文化展馆。馆内收藏了珍贵的畲族宗谱、畲族传统服饰、银饰以及大量畲巫服饰、法器等。畲族文化展馆为弘扬、传承畲族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展馆作为传播畲族文化媒介,颇具文化传承意义。2.资源的闲置由于农村小学远离城镇,商用价值不高,一般是村里进行利用。有的学校闲置后没有得到利用,比如双溪村和蟾溪村的小学至今闲置。无有效维护,无人看管,资源浪费。
(二)学校产权问题
1.学校用地的产权归属。根据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无论学校用地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用、借用、无偿征用,还是集体经济自愿提供,按照所有权理论,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农村集体组织,由乡办的属于乡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办的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4]畲乡几个村落,学校土地均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征用。因此,学校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使用权则归教育部门所有。2.校舍的产权归属。教育资产产权归属应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原则。据调查,这些村庄,学校都是教育部门按实际需要在各个村庄建立的。由于出资方是国家,则校舍属于国有财产,产权为国家所属。因此,要将这些校舍挪为他用,须经过教育部门的同意。3.教育设备、资金等产权归属。除去学校用地和校舍外,其余都属于可移动财产,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桌椅、现金、学校各种收益等资产。据了解,这些经费来源均由国家出资,因此若由这些可移动财产所获得的收益应为县教育部门所有。
四、教育资源闲置的原因
(一)村民进城务工,造成生源减少,师资流失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部分儿童随父母进城就学。学生转移,学校布局也随之调整。为了节约成本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一些生源较少的学校撤并,南山小学就和咸福小学合并过。由于学生人数少、学校进行合并,农村教师资源也慢慢流失,有的教师调离,有的教师转业。
(二)畲村相对封闭,经济欠发展
福安畲族普遍居住在经济较差的山区,以农业为主,农田以山垅田、梯田为主且分散不集中,所生产的农作物,自给自足。由于畲族村落地处山区,地理环境差,缺乏办工业的基础条件,经济难以发展。因此,村里大多数中青年只能外出打工。村里劳动力少,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外出人口也就进一步增多。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差距大)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显著不均。农村、城镇教育基础设施相差甚远。城镇学校的基本设施都能达标,而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少,大多数学校无图书室,图书的数量相当少且破损严重。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教学设备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发展不均。因此,在家长的能力范围允许下,家长倾向于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更优越的城镇学校。所以,城镇、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大量流失。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浪费
调研发现,畲村小学存在大量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畲族村落中闲置的校舍多数挪为他用,部分则遭遗弃或无人看管。以穆云乡南山畲族村为例,村里尚有一所小学,该小学包括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教育基础设施。该校除教学楼改用为村委楼及其附属设施卫生所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设施以外,其余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闲置。而在改建村委楼的过程中,教室的桌椅大量烧毁,部分搬至咸福小学,操场则成为了公用停车场及放置杂物的场所。
(二)学生就学不便
由于大量畲村村民携儿童进城务工,畲村生源逐步减少,原有的学校被迫停止办学,村里部分留守儿童只能前往镇上的小学就读。由于畲村与城镇距离较远,大部分儿童选择寄宿,这不仅难以得到父母的照料,而且增加家庭负担。少部分的儿童选择走读,路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儿童。此外,儿童的户口也成为进城上学难的一个问题。
(三)开发利用方式单一
人们的开发利用意识薄弱是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再次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因。目前闲置教育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将学校改建为村委楼,将其作为场地利用。校舍表面上的使用功能发挥,其潜在价值消失,在开发利用上,专业指导少,造成了畲村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单一,进而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六、关于资源再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教育新模式——“自然课堂”
笔者认为可以将闲置的校舍作为一个传承畲族文化的基地,发挥再教育功能,畲族语言、服饰、节日、婚丧习俗和图腾信仰等民族特色,可以立足于本土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利用外物来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播。一、“畲语教学”。聘请村中长者担任“教师”,还原畲语,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畲族文化符号。二、文物区。呈现畲族的农具、妇女的头饰、彩带等物品,结合专门讲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畲族的历史,服饰的变化等;三、畲族医药。开设医药保健区,倡导绿色生活。
(二)发展乡村经济,复原乡村学校教育
1.发扬传统文化,开发畲族乡村游南山村平面布局类似凤凰,承载着文化内涵。发展南山村经济可设置露营基地,住宅区可以将民俗建筑修整成农家乐,休憩玩耍之用。溪塔村、虎头村、南山村,均位于国家5A自然风景区——白云山的景区入口处,游客量大。特殊节日举行活动吸引游客,例如“三月三”乌饭节,带领游客学唱畲歌,跳畲舞;二月十二虎头桃花节,吸引游客来观赏盛开的桃花,打响畲村旅游产品。2.把握地理优势,挖掘潜在资源,推进畲村产业化建设溪塔村有着“南方葡萄园”的美誉,以刺葡萄为主,南山村以水蜜桃为主,这两个村落都发挥着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这两个种植业都受到季节的限制,且销售渠道多为零散销售。发展畲村的经济必须推进畲村产业化建设。从其种植、生产、销售等形成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畲族千百年来“只望青山而去”的游耕迁徙定律,奠定了“以山为基”的地理分布格局。众多分散的畲族小聚落几乎囊括了我国东南山区的主要山系。笔者所调查的南山村、溪塔村等村庄依傍闽东地区的白云山,处于“南方林区”。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当地生态及市场需求等,从以下方面发展:(1)种植业,例如茶叶、油桐、药材等;(2)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如毛竹、果汁等。
(三)旧楼翻新,危楼改造
在闽东畲村的走访中发现有部分的小学教学楼已经出现不同的裂痕,安全性较低。笔者认为,如果要吸引进城务工的畲民子女再回到畲村学习,其首要任务要保证教学场所的安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都强调校舍和学校环境的安全,所以要使畲村教育状态回转,保障学生安全是前提。
七、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深入,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资源的利用情况则是学校及地区教育现状的有效反映。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对闽东畲族村落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此研究力求引起社会对畲村闲置教育资源的关注,将教育资源与村中经济发展相联系,力求发挥教育资源再教育的作用,带动畲村的发展,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娜.重庆市兔家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袁振国等.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7.
[3]范先佐等.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省区各县市各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1.
本方案仅对我县小学教育资源中心的组建提出草案,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托县教育局网络中心硬件基础和县实验小学软件和资源环境而建。
一、设计目标
考虑到小学在城域范围内轻松实现互联、互动,因此教育资源中心网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挖掘教育资源、规划教育发展。教育资源中心不仅只是资料的保存与提取中心,它还应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资源、交流、管理。
1、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 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条件,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简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使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
2、为教学人员服务: 为教师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讯环境、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为学生服务: 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最大范围与世界互动。一方面可以访问各地教育资源及各种信息,一方面可以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手段进行自主、自助、写作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4、为家长(社区)服务 便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学校也能及时得到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教育走进家庭,走进社区。
二、主要功能
资源中心网站中提供的服务就决定着整个资源中心的应用。教学、资源、交流、管理等四个方面的作用,也必须通过资源中心网站来实现。
中心网站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展示中心,教案论文资料交流中心,教学交流讨论中心等,最终成为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集散地。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体现了以Internet技术为基础的、完全基于Web管理的沟通模式,也是新世纪教育资源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资源中心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专题辅导—
教师往这里各类课程的专题辅导,学生从这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专题。根据供需动态匹配、平衡的原则,轻松实现个性化教育与教学。
课件交流—
教师可以方便地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同时可以搜索、免费下载课件库中的任何课件,而且可以对别人上传的课件进行评价打分。
社区作品—
涉及轻松,智力,综艺,故事,科学,文学,社会,创新,家庭等各个方面的作品。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这里共享自己的美术、音乐以及文学等作品,也可以在这里欣赏别人提供的任何作品。 WEB题库试题—
WEB试题与普通试题最大的不同在于WEB试题可以是多媒体试题,试题中不仅可以插入图片,而且可以插入Flash等多媒体动画,可以做到声像俱全。教师可以往题库中添加WEB试题,也可以利用题库中的试题智能组多媒体试卷。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与爱好,利用WEB试题库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线问答—
学生精确定位提问,相应的教师给与及时的解答。问题与解答都可以插入多媒体资源进行注解,生动有趣。
网内新闻,通知,论坛,聊天—
网内网外信息,可以及时地在电子社区网中和传播。节省信息传播成本,提高学校信息流通的效率。论坛与聊天功能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场所。
三、系统组成
本资源中心分软硬件两大模块。
硬件建设:
资源中心网应以宽带IP网为目标,以适应数据、语音、视频的传输带宽为要求。网络主干达到1000Mbps,以较高带宽(10M以上)与学校相通。建议尽可能利用现在浦江教育网的硬件资源,追加一至两台服务器(建议每台不少于500G的磁盘空间),连通电信宽带网络。
如果农村学校暂时还不能连通光缆的话,可通过上Internet利用WEB实现资源共享。缺点是速度会有限制。
主要配套设施:
1、网络中心机房(包含电源系统):中心网络设备(中心交换机、路有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2、网管中心办公室:高性能网管PC机、笔记本电脑;
3、信息资源制作是:数码采集设备、数码摄录设备、非线性AV编辑系统;
------------以上均可利用县教育网相关设备。
4、信息技术机房:高性能网络多媒体机房。
软件资源:
利用县实验小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带动实现我县小学教育的资源共享。即为实验小学配备一台专用服务器,由实验小学和县教仪站共同上传并管理有关教育教学资料,(服务器和网关等设备的维护委托于县教育网站,节省费用)网内实现所有资源的公开与共享工作,网上通过Internet实现共享。
软件资源除了教育教学本身资料外,还应安装一套管理平台。软件平台建议运用目前国内首家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的校校通/教育区域网软件平台,其整合了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功能,它包含区域网软件平台、校校通软件平台、动态信息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智能教育软件、网络多媒体教室、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招生系统、教育统计报表系统、教育资源中心等十二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了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要求,并可灵活组合供教育局和学校使用。
四、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策略
⑴资源为首,队伍先行
资源中心网建设要坚持“队伍培训在先,建网建库同行,重在开发应用”的原则。首先要在教师、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全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特别是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资源库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应用队伍、教学软件开发队伍和能保证正常持续运行的管理队伍。统筹规划资源库建设,做到“有路有车有货”,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积累不断完善。
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资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要求一次性高标准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资金多少分步实施,做到逐步投入逐步建设,逐步扩充逐步完善,积极而又稳妥地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留级与辍学;教育布局;脱离;师资;有形资源;教育产权
教育过程的进行是以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以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条件的,就必然存在着节约和浪费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非常有限,所以,更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减少浪费。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概述
我国目前中小学教育资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包括隐性浪费和显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留级与辍学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留级与辍学现象比较严重,据2004年全国统计显示:小学生辍学平均率为0.59%,初中为2.49%,全国平均辍学人数大约为230万人,而全国平均留级人数则更为可观。导致留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本身的原因是主要的,主要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等有关系。辍学也被视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辍学的学生未达到所就读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而且他们与修完了义务教育课程的人相比更可能沦为文盲。造成辍学的因素很多,既有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因素,如升级制度、教师、课程与教法选择的标准等,也有外部因素,如个别差异、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文化水平等。
2.教育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普通中小学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设置学校网点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经济的一面。城镇中小学布局是按原有的人口密度和地区划分设置的,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而使学校分布日益呈现出不合理趋势。而在农村,小学一村一校,初中一乡一校,导致学校数量过多而规模过小,师资力量差,班额严重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据调查,贫困地区尤其是山区,地域面积大,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中小学规模小且分散。不少山区村庄的小学几个年级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小学甚至只有四五个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复式教学,一个教师承担所有课程的教学,加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校舍简陋,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3.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相脱离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完全按城市教育的模式办,农村学校教育的学术性、城市化和现代化并不能适应大多数农村青年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在农村学校学到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与城市的生活环境有关,农村学校教育内容与农村的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被割断,脱离当地的生产实际,不能为绝大多数升不了学的农家子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帮助,结果是引诱和鼓励受过教育的人离开农村,而不是促使他们留在农村发展农村,因而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4.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36.38万人, 其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906.43万人 (小学559.25万人、初中347.18万人)。小学教师大多数在农村,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16.06%、20.13%和63.81%;初中教师半数在农村,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18.96%、36.87%和44.18%。小学和初中教师合计,城市县镇396.2万人,占43.71% ;农村510.23万人,占56.29% 。由于教育设施的差异性,造成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当前城市师资力量过剩而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师资非常缺乏,形成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并存;学科分布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代课人员数量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农村教师补充提高困难,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学历水平看,2004年全国仍有31万小学、初中教师未达到法定学历。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城市、县镇、农村小学教师中35岁以下的分别占57.83%、51.44%和41.02%。由此可见,目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难题仍亟待解决。
5.学校有形资源,即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善且利用率低下。学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有两大类:设备和房产,这是办学的物质基础。造成学校有形资源浪费的原因,宏观上在于学校规模较小、师生比例低、教师工作量不足等等,但从微观来讲,却是学校现行的内部管理上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效用发挥。其具体表现为:1.物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投入缺乏科学的依据,比如,一些中学建立实验室,未进行充分论证,不切实际,盲目攀比,买置不必要的设备,造成教育经费的浪费;2.基建与设备购置仍存在重复现象;3.教学、科研与开发创收所使用的资源相混合,管理不清,缺乏监督,资源流失严重,有限的教育资源挪作旁用等现象。
二、提高中小学教育资源利用使用效率的设想
众所周知,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用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增加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杜绝教育浪费,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1.减少留级与辍学。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适合他们的合理的教学进度,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最大量学生的学习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因此所造成的留级。另外,国家可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投资者以及募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对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尽可能多的建立希望中小学,使更多因贫穷而辍学的孩子重返课堂;在城市里要加大对农民工孩子继续学习的管理力度,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禁止学校收取较高的借读费,由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给学校一定的补助,还可以采取利用社区居委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孩子辍学进行监督等等措施,从而尽量减少孩子因父母进城打工而辍学的现象。
2.调整教育布局,使之合理化。合理的教育布局不仅能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而且有利于教育经济效益的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逐步调整我国目前中小学不合理的布局,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符合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和质量效益的长远要求。减少小学办学点的数量,初中相对集中。这样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还方便管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及集体观念的培养等等都大有好处,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3.不断改革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调查表明,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是升学与就业压力下的弱势群体,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而造成农村初中生大量辍学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实际所致,陈旧、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要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农村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被割断、脱离当地生产实际的局面,就要大力改革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增强学校吸引力。农村初中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升学和就业同时打好基础,如何按照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实际需要,特别应关注到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致富的需要来规划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如果农村初中教学内容改革充分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个人致富的需要,教育就会增强吸引力,初中入学率的巩固就有了可能,不仅可以减少辍学而且还能更多地为本地区培养人才,吸纳更多的农村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力资源的差异。
4.合理调整师资分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国家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利用多种途径调整师资分布,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例如,可大力倡导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对农村及偏远地区教育扶贫,也可规定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城镇从事教育工作前必须先到农村中小学授课一年,愿留下任教者工资待遇不低于城镇水平,还可以采取把高校教师评职称与是否有在农村授过课的经历相挂钩,而且在农村或偏远地区从事过教育的教师工资待遇及其退休后的社会保障要更加优越等激励措施来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5.实现教育产权社会化。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完全由国家投资来维持和发展的,国家依法对教育产权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一切教育产权归国家所有,教育的经营者没有教育产权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就无法避免。例如,在经费管理方面存在花钱欠计划、成本欠核算、东挪西用、心中无数等现象;对有形资源的投资(购买)、使用到报废全过程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主要因为学校的所有权、举办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国家,使得没有独立产权的学校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财产保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资源秉承了国有资产非价值化、商品化的特性,使大量的教育资源要素难以流动并合理组合,影响了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实现。所以,实行“政事分开”、“两权分离”的教育产权社会化即凡属教师招聘、工资分配、人事任免、业务考核、职务评聘、奖优罚劣等学校的事,一律由学校自己办,也就是说,办学权统统归学校。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教育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应针对上述五方面措施,按照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去寻求和探索教育的最佳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有偿使用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切实降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益,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先佐. 教育经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0.
[2] 洛克斯利. 教育浪费[M]. 贵州: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 19.
【关键词】 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教师观念;技能培训;学以致用
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是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弥补自身不足,加快农村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整合优质资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需要。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逐步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别。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学校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条件,为学校步入信息时代提供了最佳的机遇。对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引进先进的课改理念,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及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让现有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远教资源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 加大力度,转变教师观念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观念,要使广大教师感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到这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问题,从而能自觉地改变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积极、自觉地去学习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加强对教师的技术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教育,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打破传统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界,根据教学需要寻找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途径,实现教育手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整合。
2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立足学校实际,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
3 学以致用,边用边学
教师结合学校的课改和教研工作,有选择性的搞好课题研究,远教资源对教师的课改及教研提供了信息支援,这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水平,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无疑提供了物质保障。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展示和动画,优化教学结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烘托场面,以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场景的改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到是在观看动画片,通过欣赏情景,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既创设了学生乐学的环境,又使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并掌握了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根据自己任教学科和教学内容,游览下载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因特网上所提供的外地优秀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切实可用的教法,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增加授课的广度与深度,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资源库 建设 应用
信息时代要求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我校于2004年初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校深深感觉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资源,学校的课改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看着资源服务器有限的教学资源我们也曾发愁,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摸索出了网络环境下资源建设的一些有效做法。
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既是教育资源库的使用者,也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者。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料的搜集,而最大的尴尬就是很多教师在备课中可能在做重复的工作。我校教育资源库就是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集体力量,让他们把收集和制作的所有资源,如:标准教案、个性化教案、声音、图片、动画、课件等等,全部上传至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当中,积少成多,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在工作中注意把教学相关的课本电子教材、课文朗读、教学课件、视频资源的网址通知给各学科教师或直接添加到办公电脑的收藏夹里。这样老师们备课就有了丰富的素材,将这些有用的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就可以完善成自己的教学课件。
至今,我校教育资源库已收到教师课件几百件,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三千多兆,课改年级各学科有90%左右的课程都有了标准化教案,有近50%的课程经教师修改后成为自己的个性化教案。这些资源如果制作成光盘,将达几十张。
为了使我们的资源库日益丰富,我校还购买了大量对教师极有帮助的光盘出版物。这些光盘出版物制作精良,容量大,内容丰富。目前,我校已购资源光盘一百多张,包括课件素材,各软件公司的教育软件产品。我校教师利用空余时间浏览自己喜欢的资料,我校的教育资源库组织采用的是web方式,教师只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并且下载到需要的资料。这样,教师做起课件来更加有滋有味、游刃有余了,在运用时就会很熟练。
当然,教师对课件都不是照搬,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班级特点和现实状况,重新组织资源,用于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我校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充实我校的教育资源库,很注意了解各大公司出版的资源库,在衡量质量、数量以及实用性之后,我校选择“K12教育资源库”“科利华教育资源库”来补充我校的校园网教育资源库。
我校的资源建设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几年来我校先后从电教教材中购买了5万多元的教育资源,初步完善了学校资源库。其中配套教材的教学资源和课文动画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学校领导也积极带头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2005年校长严湘刚制作的课件《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获得陕西省三等奖,带动了全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思想观念。我校从来没有间断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从文字编辑、图片处理,到多媒体制作,这些对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中青年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004年贾军华、谢利斌老师制作的课件《圆的面积》获得陕西省二等奖。2005年蔡华老师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北京亮起来了》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和信息技术交流会,在2005年11月举行的学校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中有11名教师获得优异成绩而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我校共3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5位教师参加了汉中市组织的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这些教师现在分布在我校各学科教研组,成为各学科实施教育现代化的骨干。
更值得高兴的是我校的教师非常注重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因为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而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正是我们提高和完善技术的过程,并且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小窍门,再通过交流,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
另外还有的学校教学资料或教具等被长期闲置,例如小学的科学、自然等学科的教具被放在柜子中很少用于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连上级配发的乒乓球台也放在库房中还未拆封。
造成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闲置、浪费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学校领导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些学校领导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不愿多投入资金,如怕教师使用计算机浪费电,消耗材料;不愿为理化生实验室购买药品及实验器材。很多校长平时忙于各种应酬,很少过问各功能室及教学仪器、资料等的使用情况,认为教师只要在教室组织学生上好课就行了。
(二)学科教师和功能室负责人嫌麻烦
一些学科教师,特别是理化生教师为了轻松、省事,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只是在教室里简单给学生讲讲,然后就让学生背下书本上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应付考试。图书阅览室的管理员由于大多是兼职,缺乏责任心,他们嫌图书借出借入麻烦,于是平日里也只是让学生打扫打扫卫生,擦擦书架而已。遇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理化生教师就让学生突击填写实验记录来应付了事,图书管理员也常让学生伪造图书借阅登记册。在某些领导和功能室管理员的心目中,这些功能室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
二、资金短缺,功能室用房紧缺
农村学校的确也存在着教学用房紧张、资金短缺等问题,要配齐各种功能室确实存在实际困难。有时只能是几个功能室合在一起,这本来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根本无法开展具体的活动。
三、管理不到位
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短缺,理化实验室缺少专门的实验管理教师。兼职做这项工作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重,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加上学校对各功能室的开放、各种教学资料器材的使用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致出现这些教学资源少用、不用以及闲置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各功能室以及教学资源使用的重要性;意识到教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早已不同于古代的私塾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师口述、学生背诵,就能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任务的。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短,信息容量宏大,学生思维活跃,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这更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各种功能室,去涉猎、获取各种信息,以保证各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尤其是物理和化学本身就是实验教学,如果只是让学生背下实验过程、现象以及结果,也许能应付目前的考试,但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常说,“高分低能”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务必要引起学校教师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学校要从制度上规范功能室的建设使用以及图书、光碟等资料的使用,逐步做到以制度来管事、用制度来管人,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
1.学区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功能室的建设以及闲置仪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2.要加大投入并监督农村中小学的新建、改建实验室符合相关标准。
3.建好教学仪器存储设施。
4.要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中加强对学校实验教学的督查评估。
>>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 远程教育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相关问题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对策研究 基于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学案导学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物理教学 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 甘肃省靖远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西北藏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性的量化研究 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路径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网页格式)、.JPG(图片格式)等通用性比较强的格式。以基本资源中课程概要资源整合标准为例,详见表一。
拓展资源的首要标准为涉及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和演示文稿等遵循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要与教学活动相适宜;拓展资源应具备高利用率、塑造性强和易变通性的特点;多媒体及新技术的使用界面设计要尽可能地便于用户操作。在统一的开发和整合标准下,规范管理中小学教师资源,使中小学远程教师资源适应更多的网络平台,与此同时,也有效减少和剔除无效的教师资源。
3.为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实行分级整合资源。本文建议将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按照国家级、省市级和高校附属学校三级整合。先整合高校附属学校关联性较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再整合省市级关联性较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最后将整合后的两级资源汇总到国家级,同时保留省市级和高校附属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教育资源,这样不仅解决了教育资源重复开发的问题,而且通过采用超链接技术将特色和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
四、总结
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种类多等特点,现有分散管理和存储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另外,教育资源重复建设,也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极度浪费。为满足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开展深入调研、为提高资源共享性规范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标准、为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实行分级整合资源等措施的实施,不仅满足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需求,而且实现了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军.安阳市殷都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问题的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0.
一、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
1.重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优势: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2.努力建构信息化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
二、加强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
1.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
利用资源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教育,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
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地方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构相符合的资源。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
程教育资源除了为教学提供服务外,还应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
4.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其次,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慢慢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5.提高资源开发的深度和精度
提高资源的深度和精度可以从专题资源做起,教师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拟定一些有代表性的专题。针对这些专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师、技术开发人员共同参与,制作一批专业水平高、制作精良且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专题资源库。
6.资源的开发应考虑农村中小学某些特殊课程的教学需要
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师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直接将城市学校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况送到农村中小学,代替教师的教学。
三、教师的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1.立足农村教师实际找准自身的出发点
教师的培训者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然后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来。
2.优化教师培训形式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在培训之前,必须深入农村中小学学校进行科学的、准确的调查研究,去了解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理解、掌握情况。然后再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做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