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快乐家庭教育8篇

时间:2023-07-17 09:4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快乐家庭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快乐家庭教育

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幼儿从出生到说话、走路,再到幼儿园、小学,这一路的成长都需要家庭教育的陪伴。但是,家庭教育如何“教”、如何“育”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强调家庭教育一是要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应给予尊重和平等;二是要善于引导教育,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品。因此,本文在认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不同时期的幼儿成长,对于家庭环境的诉求存在差异,但总而言之,都强调良好家庭环境要素下,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

案例:班级里有名男孩的父母离异,爸爸很少关心孩子,总是用暴力的行为解决事情,孩子很怕爸爸,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孩子很聪明懂事,总是做一些小动作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记得有一段时间,发现午睡时他不怎么睡觉。我们尝试过很多办法,给他讲道理,作用效果都不大,他还是不睡觉,还会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和同样没午睡的孩子讲悄悄话。有一次我故意离开午睡室,站在门口听里面的动静,果然我一离开午睡室,他就爬起来试图叫醒身边的小伙伴,我轻咳一声,听到我的声音又立马睡回被窝。起床后:“我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睡着后会梦见可怕的东西。”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心疼这个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快乐时光,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下午放学后和他奶奶交流,才发现是因为孩子妈妈不在,爸爸又经常打他造成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案例,家庭教育所承载的“正能量”、所营造的温馨是缺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以至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失了家庭给予的温馨、安全和关心。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爸爸妈妈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老师,以身作则的家长形象,势必是孩子成长、做人的首要条件。

1.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财富

对于父母而言,尊重和孝敬父母;帮助和宽容对待兄弟姐妹;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与帮助,这些关系的维护与本质体现,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财富。关系体系中各关系的有序维持,稳定、温馨的家庭幸福感,足以让孩子收获满满的成长幸福,并从中学习宽容、学会孝敬、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关心等,这些优良品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人。

2.融入“民主”,让孩子“自立”

小孩也是生命个体,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融入“民主”,更有助于孩子“自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孵化,并在尊重、平等的家庭氛围中让自己更加“自立”“自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是强势的一方,对于孩子的不当看法,难以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矫正不当行为,以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日益僵化。

三、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港湾,父母要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身心加快发展的港湾,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心理发展需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认识自己行为的好与坏,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难则退,遇事则烦躁等这样的心理发展状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困难,能够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能够在不顺心面前平复自己,这样的身心状态,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孩子坚信“我能行”,提高主观能动性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温室中的花朵、花朵中的花蜜,父母往往是捧在手心,生怕孩子摔倒了。首先,“自信”应该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欣赏,让孩子在任务和困难面前坚信“我能行”,我能在学习中、实践中收获成功和喜悦;其次,挫折与失败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选择如何面对,这又是孩子在成长中积蓄“正能量”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内涵,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家庭教育“正能量”的构建、注重家庭教育中民主的融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泽让卓玛.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篇2

关键词: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空白;快乐;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学生的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现在留守学生的教育来看,留守学生的教育存在空前懈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留守学生?值得每位留守学生的父母深思。

一、孩子“放”在家,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

“在家想管管不了”,这是这学期家访时这位留守学生外婆的答复。“不是有学校吗?”……这就是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吗?教育全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不全是学校的责任,学校的教育只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枢纽,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人生起点,一旦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是否成为父母的心上疙瘩,可想而知。

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学生在学校的地位相当高,教师的教育就面临种种挑战。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敢重言重语,只能从正面引导,这只能是对一些听话的孩子,对一些不管从哪个方面引导都起不到好大作用的孩子,就只能通知家长自己教育。家庭里父母不在家,他能听他们的话吗?这样下去有的孩子就成了不好教育的孩子。最后还是落到教师的头上,用一些极端教育形式,就使有的学生离家出走等。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留守学生不知怎样和社会融合

篇3

在为孩子进行各种规划并附之许多付出的时候,家长们是不是静下心来仔细做个思考呢?考虑考虑自己的这些规划、这些付出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通过努力会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会取得什么样的收获……

作为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无论是给做家长课堂还是一对一地家庭教育咨询,我接触了许多许多的家长,每每看着他们对自己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育状况焦虑的眼神,听着他们急切地表述,我都深深地意识到: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必须要有科学地教育决策行为。在此,浅略谈谈: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决策策略。

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决策贯穿着一个主线两个视角。一个主线:怎么更好地培养孩子,也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两个视角:其一是家长视角;其二是孩子视角。从家长视角来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综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决策:这包括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链、决策行为的可行性与预计的正负效应、自己的家庭遗传因素、孩子的智能特点等等。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加校内课程以外或孩子心智以外的课程或才艺辅导,给孩子留下个快乐童年。这种种情况,决定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多元策略观”。

策略一:家长的决策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我们可以倒着来看:期望孩子将来做什么工作,哪个行当,从商、从政、从学问研究……由此来看上什么大学、大学的什么专业、什么高中、高中的文科还是理科合适、什么初中……以此类推下来。

这样的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孩子有没有必要去上课外辅导班,或是上什么辅导班、上什么才艺班等等,就使我们的选择有的一定的目标性。

策略二:家庭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

家庭资源包括人、财、力。家庭教育中的人,指的是参与整个家庭教育的人员,即“家庭教育参与者”。举例说明一下:一个家庭只是三口之家,那么“家庭教育参与者”就是父母孩子,如果有爷爷奶奶加小三口,那么“家庭教育参与者”就是指爷爷、奶奶、父、母、孩子。

家庭资源的充分整合,首先是“家庭教育参与者”的整合,这种整合指的是“家庭教育者”教育观点的一致性,不能爷爷奶奶观点、看法一样,父、母观点一样,分成两个阵营;或者是做父母的两个人之间不能育观点。所以,家庭教育要进行的好,教育渠道要保持畅通,就必须先整合家庭教育者的观点、看法。保证高质实现教育观点的一致性。

其次。就是家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孩子的整合。

这种整合是基于和孩子平等的地位的基础上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平等地和孩子交谈、沟通。当然了,这个整合过程里,因为孩子的认知等各方面都囿于不成熟的状态,所以我们在与孩子的整合中,除了平等沟通,不强加自我意愿给孩子以外,还更多地是要做个“引领者”,起到扶苗成长的作用。只有实现了这些科学地整合,才能做到相应地投资等等的财、力的正确整合、利用。

策略三、因孩子智能情况而决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分布。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有较深地了解、把握才行。怎么能够跳出主观来辩证地看孩子的智能情况呢。一是要结合自己家庭甚或是家族的智能情况,二是要多和幼儿园或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园内、校内各方面的情况。简而言之,就是说,自己孩子不是跳芭蕾的料,只因自己身边朋友或同事的小孩儿在学芭蕾,自己就非要让孩子去学;或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没条件学个乐器,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了,非要弥补自己的“遗憾”等等。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教育状况,这种状况也不是每个家庭都一样的,在众多的不同中,做家长的我们,只有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做到科学地决策,才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实际的、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事情,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给我们的无尽的机会与竞争压力的今天,真正地做到快乐心态、快乐成长、快乐生活,我们家庭教育的种种良好动机才能给我们的付出带来正效益。

篇4

各位家长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家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的服务主要内容。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我们的月嫂培训,也加入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的内容,这个在中央二套金牌育婴师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会定期举办孕妇俱乐部,母亲俱乐部,让她们在群体里得到快乐成长!

篇5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赏识 协调发展 和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4-01

科学发展观指出中国的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有没有想过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我们一味追求的成绩,名次,分数?家庭教育专家卢勤老师说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首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然后才能成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没有错,但没有做人这个基础,龙、凤是飞不起来的。实际上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尊敬长辈,劳动,创造,享受的幸福人生,是父母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

我经常和学生聊天,我问他们快乐不快乐,很多孩子都说不快乐。有的学生说:“不管我怎么努力,我妈都说我脑子笨,比不上邻居阿姨家的哥哥,说他学习多好多好。”有的学生说:“xx老师说我反应慢,基础不好,要我平时多下功夫,我觉得越来越跟不上老师了。”有的说:“我爸一天就知道喝酒,打麻将,从来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开家长会,回家准挨揍。”……我们的孩子缺少的是什么?是对他们的肯定、激励,是成就感,是亲情的沟通,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给予孩子们的又是什么,是负面的信息,是打击,是攀比、责备,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能快乐成长吗?

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所以觉得孩子这也做得不好,那也做得不好,因为我们是大人,经历过很多事情,那么我们的经历能代替孩子的经历吗?有位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只有他体验了的,他才能记住……”的确,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少哪一个环节都不行。现如今很多家长都急功近利,认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去管。而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只有孩子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那么他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和谐成长呢?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受教育长大的,而最早接触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课堂。现在的孩子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长大的,孩子的成长环境都变了,家庭教育再不能像以前一样,家长也不能总拿自己的过去来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父母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家教。

作为家长,我们要赏识自己的孩子。用赏识的眼光看你的孩子,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我的孩子现在四岁了,每当他为得到什么而开始闹的时候,我就问他:“宝宝是一个讲道理,懂事的孩子还是不讲道理,不懂事的孩子?”他马上就会说:“讲道理,懂事的孩子。”然后所有麻烦的事情不用我再说什么就会轻松解决。但如果我立刻生气地骂他,他很不高兴,事情会闹得很僵。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请不要吝啬,对孩子说:“你能行。”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绝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这样你永远不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也就永远不会有成就感。

放大孩子的亮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优点、长处被埋没、被忽略,只要我们拥有爱的眼睛,我们就能发现这些优点。有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你看重的是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就会有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会有上进心,有了上进心,孩子就会有动力……

成长需要包容。包容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氧气,包容能培养孩子的情怀,使他不回避错误还会善解人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是在不断犯错、知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中长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善恶分明。那么当孩子做了错事,并且认了错的时候,父母应该很慷慨地说:“孩子,我已经原谅你了!”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做会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和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应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当孩子做了错事时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父母对他们的包容呢?

那些在学校里是问题学生的,通常在家里多数也都是问题孩子。那些将孩子直接交给学校的家长,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学校和老师,可曾想过孩子的家庭教育你做好了吗?要使我们的孩子和谐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必须相互协调,家长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有关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家教手段,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和谐成长。如果只注重学校教育,那将是残缺的教育。学校教育永远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也无法代替。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我们的孩子才能和谐成长。

篇6

【关键词】亲子阅读 家庭教育 家长 孩子 阅读兴趣

亲子阅读,实际上是透过家长与孩子的阅读互动和沟通,来帮助孩子们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过程。在追求学前教育和家庭素质教育的今天,弘扬亲子阅读的精神和理念,大幅度传播亲子阅读的内涵,应该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正是基于如此考虑,对于亲子阅读作用的探究,才显得更为必要。

一、亲子阅读可以极大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亲子阅读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为“亲子共读”、“亲子伴读”,其涵义都突出了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实质。所以,研讨亲子阅读的相关内容,首先要深刻理解亲子阅读的诉求和内涵实质。我们可以看到,亲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家长带着孩子阅读书籍、课本和课外读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丰富,也是对家庭氛围的良好调节。父母引领孩子们走进读书的美妙世界,可以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提供强大的精神寄托,可以帮助孩子们学到书籍中的知识,领悟阅读的魅力,建立最初的读书观念。阅读可以让孩子们陈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诉求。

因此,从亲子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其就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现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亲子阅读是对传统家庭教育的补充与推进,也是解放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化路径。透过现代的亲子阅读,家长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们体味阅读的快乐,并透过阅读学到课外的有益知识。

二、亲子阅读可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阅读环境

亲子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家长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以及孩子的实际需求,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并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所以,透过长期的亲子阅读,不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在家庭中树立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当然,这样的阅读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有父母、家长的支持与陪伴,家庭教育中阅读环境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为他们选购一些课外的图书、读物等,在家中为他们布置一个单独的“小书房”,然后每天或每周定期抽出时间陪他们读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在此,“小书房”就是亲自阅读而营造出来的物质环境,而这样的阅读陪伴和引领恰恰是无形中塑造的阅读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营造,其实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义。所以,亲子阅读可以透过阅读行为本身来升华阅读的实质,进而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三、亲子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要剖析亲子阅读对于家庭教育的作用,归根结底还要看亲子阅读的行为是否对孩子有所促进和提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亲子阅读,都要产生一定的实际意义,而这个意义恰恰是孩子是否能够透过亲子阅读来提升阅读兴趣和能力,是否能够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智慧、知识和希望。从很多的实际案例看,方法正确、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是可以帮助家长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这样的亲子阅读也是很有意义的。当孩子们通过参与亲子阅读,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建立了阅读的信心和勇气,那么阅读的行为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价值,这样的价值也正是家庭教育所希冀的。

通过共同的阅读,孩子们可以与父母一起遨游在书海中,品味知识、智慧和阳光的正面力量,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诉求。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家庭教育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和不断升华的过程,亲子阅读在其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正确看待新时期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成为每位有责任心的家长的必修课。要看到的是,亲子阅读不是简简单单的“读书”和“伴读”那么简单,而是应该讲求方法和策略,要做到“因人而异,实事求是;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要贴近孩子的个性与喜好,寻求阅读与娱乐的契合点,千方百计的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亲子阅读不但伴随着淡淡的书香,而且可以追随孩子的成长进步,在孩子的心路历程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作为引导者角色的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天性,用阅读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激情,塑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孟媛.浅谈家庭阅读对孩子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

[2]袁章奎.孩子最想对你说的10句话——来自中学生亲子关系问卷调查[J].心理与健康.2009(01).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死亡教育内容目标

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自杀现象,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本质和意义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关于进行“死亡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死亡教育仍未能够突出重围,获得认同。笔者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死亡教育本身的特点,我们要让死亡教育能够真正在中国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依靠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和死亡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从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死亡教育是从英文的“deatheducation”直译过来的。它是通过对人们进行与死亡相关问题的教育而促使人们深切省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而不在“死”,即由“死”观“生”。

二、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1.从死亡教育的内容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指对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践层面主要指对死亡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显然,死亡教育是针对目前人们死亡品质底下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命质量,故实践层面的教育内容是死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和学校教育相比,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时间、更广阔的场所将死亡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有关死亡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子女的死亡观。针对死亡教育的内容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特点,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在实践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2.从死亡教育的目标出发

死亡教育的目标是分层次的,其中最低层次是了解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论知识,最高层次是能够透过死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能够很好地达到最低层次,在认知上了解死亡知识,但要进一步达到情感,行为和价值层面则离不开家庭教育。另外,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孩子过的快乐、幸福,而死亡教育的最高层次教育目标却是影响孩子过的快乐与否的直接原因。因此,死亡教育的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从死亡教育的实施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死亡教育的实施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教育内容有所区别;二是持久性和终身性,即死亡教育应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而这两大特点又恰恰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

(1)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兴趣、习惯、气质、性格、能力上各有差异,家庭教育具有个别化的优势。一般来说,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2)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死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这与死亡教育的终身性特点是一致的,因此家庭教育在死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育建议

由于死亡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更是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下面仅从思想、能力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1.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少有家长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与家长的认识恰恰相反,有资料显示青少年一方面渴望获得死亡知识,一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死亡教育。张淑美也认为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已很成熟,达到力量精神和宗教的层次,但死亡态度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居多,需要父母和师长的关怀与辅导。

2.在能力上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的“死亡品质”

我国目前青少年整体“死亡品质”低下除了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外,与家长本身的“死亡品质”不高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提倡家长除了在思想上要重视死亡教育外,在能力上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死亡品质”。

(1)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死亡品质”,家长可以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死亡知识的学习,同时,家长死亡品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

(2)通过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主动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和社区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死亡教育的影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针对家长的死亡教育活动,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另外,网络也是家长们进行死亡知识学习的主要渠道。

(3)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成员相互学习。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地学习,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家长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亲子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分享交流达到共同成长目标。

3.在实践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应具有几个很重要的特殊原则,即道德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由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现一并依次分析如下。

(1)道德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死亡教育就是一种道德教育。死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死”观“生”,即通过启发受教育者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来让他们关注,热爱生命。这里的生命既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就涉及到人的道德问题。据此,家庭里的死亡教育必须以提高孩子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为基本原则。

(2)体验性原则。死亡教育的高级目标是达到情感层次。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所谓死亡教育的体验性,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而不是在认识上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体味到生命的价值。

(3)自由性原则。死亡问题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开展死亡教育时必须尊重孩子的心灵自由。即让他们自由思想,自由创造,自由发泄情感,自由表达意志,以保证孩子获得健康的自由发展。

(4)审美性原则。即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挫折中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淑芳.从家庭教育谈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代教育科学,2005,3.

篇8

【关键词】走出误区 正确认识 家校同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2-02

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不少人在思考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重视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走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家庭教育误区

1.走出认识观念误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爱子女的父母的正常的美好愿望,但不了解社会形势,不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把升学、考高分当作权衡子女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却不知成功的新概念就是做“新个人”,也就是不仅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活出生命的光彩,并不只是考高分,长高一级学校。不顾学生实际和个性差异,不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认为“不打不成材”不尊重学生人格,不让子女享受生命的喜悦,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的认为“谁的孩子谁心痛”“树大自然直”孩子现在有毛病算不了什么,长大后自然就变好了,失去了影响教育孩子的时机,这当是一种遗憾。

2.走出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与错误的认识观念相应的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陈旧。有的溺爱过分,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口中,上学、放学来回接送,不让学生外出,不让他们干一点儿家务活,为孩子穿衣、喂饭、洗脸,甚至作业,不让孩子动手动脑,越俎代庖,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有的放纵,对孩子挑吃挑穿任其自便,打闹玩耍不管不问,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迟到,逃学也不当回事;有的则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玩耍娱乐的权利,家庭教育缺乏民主性、科学性;有的动辄打骂嘲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仇恨心理和暴力意识;有的盲目夸奖,使孩子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如此等等错误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有误

认为加班加点,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给学生上课,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多,就是重视教学;组织旅游、参观、访问、小制作等活动,就是不务正业;只要学生分数高名次好,就一切什么都好。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问题都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学生来自家庭,和家庭有密切联系,大多数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要实施素质教育,须调动家长参与,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正确认识社会特点和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家长正确认识这一重要性是争取家庭教育配合,促进素质教育所不可缺的,教育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时代特点要求家庭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质观,人才观,成功观。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自由选择,让素质教育进入家庭,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对各种考试中的高分得主另眼相看,却不知高分出自高情商,高情商是性格的一部分,而性格不仅是要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都 是说人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久而被环境同化。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训,他们的性格形成能不爱到家庭的影响吗?性格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性格决定命运”,试想一个人太懒,怕吃苦,任性、办知道乱花钱的人,怎么会去努力进取呢?这些不良性格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的命运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生活上的精心照料,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贴近于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爱好和人格。

只学文化知识,没有健全的 人格,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是不行的。现在私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涌现,说明各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时代特点要求有志者各显其能。而像牛顿、达尔文、郭沫若的事例不是也能给我们启发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郭沫若家乡的小学挂出了郭沫若当年的考试成绩,这不是更能给人们以启迪吗?通过教师家访,学校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