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物质文化实例8篇

时间:2023-07-17 09:49: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质文化实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质文化实例

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软实力;文化

十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莱芜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不仅能够宣传莱芜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能够树立一批响亮的带有莱芜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软实力,使之成为莱芜形象的代言和文化发展的引擎。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升莱芜文化软实力”,需要对整个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调研,弄清楚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现状,对于有文化转换产品和旅游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论证,以便充分发挥其文化与经济价值,为莱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眼于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传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宗旨,以挖掘历史、传承文明为中心,紧密联系莱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节和特点,力求图文并茂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莱芜是嬴、牟故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存,在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传说等领域存在着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2004 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依据莱芜实际情况,莱芜已圆满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任务。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的有莱芜梆子、莱芜锡雕,莱芜梆子作为山东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创作出了《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等一大批艺术精品。极大地提升了莱芜的知名度和城市文化软实力。花鼓锣子、蹉地舞、长勺之战的传说、吕家泥塑、莱芜张氏吹打乐、孟姜女的传说等10项列入了省级名录。并且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莱芜梆子剧团。

2 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具体思路。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节)目演出等节会活动

充分利用文艺团体、电视媒介,大力开展国家、省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完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创作的现代戏《儿行千里》,已成为具有莱芜特色的艺术精品,曾在全省进行巡演,2012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巡演,后在国家评剧院参加了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人的欢迎。2014年又创作了现代戏《种子》,因此要借鉴莱芜梆子《儿行千里》、《长勺之战》、《种子》的成功经验,定期举办艺术节,积极推广莱芜文化,走出山东,在国家舞台上争创佳绩。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的展示和衍生物质产品的推广

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展示,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经常举办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加省市文化遗产申报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型活动,通过深入推广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很好地宣传了莱芜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打造了莱芜浓厚的城市文明氛围,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优化了招商环境。

2.3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讯息

莱芜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被确定为“伯夷封地,嬴秦故里”,更增加了莱芜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编纂出版一批地方历史文化丛书,着重宣传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和近代大型莱芜战役纪念馆等都可以成为莱芜文化名片,增加城市文明水平和历史底蕴。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

3.1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挖掘莱芜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科学的策略、经验、理论等成果,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2 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整理搜集历史文献,使课题研究建立在严谨的论述之上,增强其可信性和传承感。

3.3 个案分析法

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通过莱芜锡雕、莱芜梆子、燕子石等一系列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来引导莱芜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强莱芜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4.1 理论创新

关于莱芜非物质文化研究尽管已经有部分研究成果,但就我市情况看还没有开展过系统调查和开发论证的课题研究,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实施后的新形势下,这个课题的研究有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以来,省委、省政府着眼山东发展大局作出了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莱芜科学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加大莱芜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个急切的研究课题。

4.2 应用价值

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化石或者遗迹化石。

第三条国土资源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在保护古生物化石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条国家对下列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化石产地实行重点保护:

(一)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

(二)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稀有的古脊椎动物化石;

(三)国内稀有或者在生物进化及分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化石;

(四)大型的或者集中赋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

本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名录,由国土资源部制定并公布。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现场,并及时告知发现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遇到重要发现,发现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七条国土资源部组织编制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

第八条对大型的或者集中赋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应当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和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了科学研究、教学和科学普及的需要,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内采掘古生物化石的,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采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外采掘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

古生物化石采掘评审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第十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采掘古生物化石的,应当拟订古生物化石采掘方案,并将方案提交古生物化石专家进行评审。

古生物化石采掘方案应当包括采掘单位的基本情况、采掘目的、时间、地点、范围、数量和方式等。

第十一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必须按照经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的采掘方案进行采掘活动,并在采掘活动结束后30日内,将采掘获得的全部古生物化石清单报采掘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不得将采掘获得的古生物化石用于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采掘获得的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应当交由符合规定条件的馆藏机构保存;确有需要的,可以由有关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保存。

第十三条保存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必须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具备确保化石安全的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害等防护设施和技术条件。

第十四条采掘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对古生物化石的采掘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不按照本办法规定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的,有权制止。

第十五条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采掘工作中应当注意保护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土地,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第十六条因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展览等,需将古生物化石运送出境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对临时入境、复带出境的古生物化石的查验、复验,由国土资源部指定的机构负责;查验、复验相符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的;

(二)未按照采掘方案进行采掘活动的;

(三)未将采掘报告提交备案的;

(四)未提交采掘的古生物化石清单或者提交虚假清单的;

(五)将采掘的古生物化石用于经营活动的;

(六)故意损毁、破坏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以及采掘现场的。

篇3

〔作者简介〕肖东发(1949―),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北京西北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统治者在这一地区营造的园林,成为清朝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的天然基础。以康熙帝建造畅春园开始,雍正、乾隆和嘉庆又先后营建了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从三山五园建造风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逻辑发展的结果。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三大园林各具特色。从三山五园的实物表象及其内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三山五园;历史文脉;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3-0043-05

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不仅因为其经典独特的园林建筑设计,还因为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记忆与传统,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认识、追求和价值取向。梳理三山五园的历史文脉和发展谱系,对今天的北京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 三山五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背景

三山五园地处“北京湾”的西北郊,北京湾风水位置绝佳,曾被唐朝的杨益、杜牧,宋代的朱熹等推为风水宝地。处于平原和两个高原的交界之处的北京,也符合了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重要原则:前有照,后有靠。南朝范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北枕居庸,北面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南襟河济,南面是黄河和济水。有山有水,历史名都,诸如西安、南京莫不如此。

进一步来看,三山五园则正处在北京湾的关键地区――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此地多丘陵,山水相接,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山水秀丽,有如江南水乡,塞外绿洲。其具备山水、建筑和动植物则满足了构园的三大要素,天然的山水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再有人工设计建造厅、堂、廊、轩、亭、台、楼、阁,培以植物,所建园林必然不同凡响,因此北京西郊理所当然成为营建园林的首选之区。

而选择西北海淀的原因,也是出于自然因素的考虑。万泉河从海淀台地发源,蜿蜿蜒蜒向北流过畅春园,东行流经圆明园、朗润园进入清华校园,最后汇入清河,如此成为一条独立的水路。蒙古族将湖称之为“海子”,而“淀”则是浅的湖泊,所以海淀区可谓水乡泽国,一派江南景色。加之植被茂密,动物种类繁多,在山水之间建造园林,可居,可游,可观,可悟。

从公元1153年金主完颜亮迁都至今有862年,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也是一部悠悠的园林建筑史。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已经兴建了一批园林和建筑,如当时称为清水院的大觉寺,静宜园中称为永安寺的香山。金章宗时在玉泉山兴建芙蓉殿行宫,作为避暑之所,后人称之为章宗“西山八院”之一,山下玉泉垂虹则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1]因此我们说三山五园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八九百年以前,但真正初具规模则是在清代。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并没有像历代政权更迭时那样,放火烧毁前朝宫殿,三山五园的建造基础得以保留,加之康乾盛世,国库充裕,于是就在北京西北郊大造园林。

二、 三山五园的建造过程

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的是畅春园,它是康熙的避暑离宫。其原型为明朝武清侯李伟在京都西北郊区所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李伟是明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父亲,据史料记载,“圣祖仁皇帝因故址改建。爱锡嘉名”。“武清侯别业额曰‘清华’,广十里。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开时足称花海。西北水中起高楼五楹,楼上复起一台。”[2]因此,畅春园最初命名为清华园,而与清华园一墙之隔的园子即为勺园,其主人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后人米万钟。《长安客话》是这样对勺园的格局进行描述的,“北淀有园一区,水曹郎米仲诏(万钟)新筑也。取海淀一勺之意,署之曰‘勺’,又署之曰‘风烟里’,中所布景曰色空天,曰太乙叶,曰松坨,曰翠葆榭,曰林于獭V种只嵝模品题不尽。”[3]清华园和勺园均为明朝两大私家园林,北京西郊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优美,而且在清华园和勺园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因此,康熙选择此地建园造林。

康熙一生勤政,但由于政事繁忙,过于劳累,外出游览时,偶然看到了清华园旧址,便被此地的环境吸引,决定在此兴建御园。在清华园基础之上修建而成的畅春园,不仅可以办公,作为“避喧听政”之所,还可以读书涉猎,享受山水之趣,是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康熙二十九年(1690)全园改建工程告竣,正式改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之意。就全园而言,畅春园从布局到建筑均以朴素为风,让人有一种绿树成荫,天人合一之感。康熙对畅春园的喜爱可以从他在此的停留时间看出,畅春园建成以后,凡三十六年,累计到园257次,平均每年7次,累计居住时间达3800余天,年均驻园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薨逝于园内寝宫。

圆明园创建于康熙年间,是建在畅春园北面的一座占地上百亩的园林,康熙帝题写了“圆明园”的匾额,将它赐予了仍是皇子的雍正。雍正即位之后,从雍正三年(1725)开始建造宫殿,堆山开湖,大兴土木。“先是建成了宫廷区,又向北东西三面拓展,修建了三十来处景区,开挖福海,建了一座占地3000亩、既是园囿又是宫廷的离宫型皇家园林”[4]。乾隆时期又修建了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各四十景,共计一百二十景。同时修建的还有清漪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三园,北京西北郊园林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共计五园。

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有畅春园,再有圆明园,最后才有清漪园、静明园和静宜园。现在畅春园遗址仅剩两个庙门,一是雍正为纪念康熙帝所建的恩v寺;另是乾隆为纪念其母亲所建的恩慕寺。根据记录,畅春园南部的大宫门曾一直延伸到四环,后在修建环路时将宫门挖出,但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展,考古挖掘后就将遗址填埋,因此,畅春园大宫门遗址仍在北四环路的高架桥下。

从定位来看,三山五园经皇帝批准而建,作为皇家离宫使用,是毫无争议的皇家“御园”。而如今,畅春园大部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成为市民休憩和锻炼的公园。同时,在北大校内,还有醇亲王奕X的蔚秀园,庆亲王奕E的承泽园,和|的淑春园,恭亲王奕的朗润园等圆明园的附属园林。

目前在北大校内还可以看到不少三山五园的遗迹,其中广为人知的是未名湖中的石舫。荀子有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从装饰上说,石舫在园林中引入了船的形象,又无船的晃荡不安感觉,这也应和了乾隆皇帝有关石舫的一首诗,“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涛,载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奠基固永安”,[5]用永不沉没的石舫象征国家政治安定,寄望江山永固,坚如磐石,永不倾覆。乾隆将圆明园南部的淑春园赏赐给和|之后,和|仿照圆明园的清晏舫建造了另一座石舫,乾隆薨后,嘉庆皇帝就以二十大罪状把和|打入大牢,其中有一条为,“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居心,其大罪十三”[6],因此,淑春园和园中的石舫也成为了和|罪状的铁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年前的皇家御用石舫现在则成为了北大学生游玩和游客参观的著名景点。

三、 三大皇家园林的比较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三山五园,我们不妨再拿同属皇家的避暑山庄、颐和园和圆明园三大园林比较一下。

1. 避暑山庄:真山真水,有如天成

三大园林中面积最大的是避暑山庄,它也是康熙时修建的,迄今已有312年的历史,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时占地达8400亩(564公顷),分宫殿区和园林区。

避暑山庄在建筑风格上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即“移天缩地在君怀”,将华夏大地知名的自然风光统统移植到园中,金山寺模仿镇江金山寺而建;烟雨楼移植嘉兴烟雨楼;狮子林的原型是苏州狮子林;园林区的东南部则是以江南江浙一带的景观为主题;而接见马嘎尔尼使团的万树园则融合了平原和蒙古草原的景色;西北方向的山区与我国西部高原相呼应,园林的山形水系与中国的地势相吻合。开创了分散集锦式园林的先例。

分散集锦式园林,是依据主题立意,采取拟仿形式,荟萃景观。避暑山庄即,拟仿国内名胜于园内,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避暑山庄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山庄之外还分布着诸如溥仁寺、溥善寺、大佛寺、安远庙、小布达拉宫等诸多寺院,如众星捧月般分布在周围,各具特色,各有背景。从民族治理来讲,建立这些寺院也是安抚蒙、维、藏等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和谐的需要。整体来看,避暑山庄的特点十分鲜明,真山真水,有如天成,疏密有致,因借得体,让人有无限想象之空间。

2. 圆明园:散点集锦,中西结合

由于圆明园地处平原地带,不同于避暑山庄的真山真水,作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其特点之一是没有真山,园子中的小山都是人工堆成的。同时,圆明园和香山、玉泉山毗邻,借景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山水景观,园中景观步移景易、层出不穷,特色景观之多无与伦比,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

其特点之二逐步修建,康熙帝赏给胤G时圆明园规模还很小,最初只包括大宫门以里的正大光明、九州清晏、勤政亲贤几部分,后扩建了万方安和、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都城舍卫城,城内藏佛像就十万尊,为金铜所制。在圆明园内还有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是仿照玉皇大帝的南天门而建,名为“方壶胜境”。其旁边就是仿照西湖同名的景观“三潭映月”。经过三代帝王的不断扩建,全园共有大小景点数以千计,占地350公顷,成为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者。

其特点之三是圆明园的建筑散点设计,风格集锦,即没有一个主题建筑统领全局,建筑风格多样,各自分散开来。圆明园的建筑类型应有尽有,包括宗教建筑、文化建筑、观稼验农建筑、西洋建筑,还有仙境景观、写仿名山胜景景观等。多类型的建筑满足了皇家朝政、宗教、文化、娱乐等多种需求,很好地融合了建筑功能、建筑结构和建筑意境,移天缩地,将中国知名的自然风光统统移植到圆明园中,所以它毫无疑问是一处集锦式的园林。

其特点之四是中西结合,将欧式园林景观纳入体系当中,集全世界多种园林景观之大成,充分体现了康乾盛世之时代特点。圆明园内的狭长地带上,矗立着西洋楼,包括谐奇趣、黄花阵,还有海晏堂、蓄水楼、远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虽然东西长800米的西洋楼景区仅占园林整体面积的2%,但它也是遗址中存留最丰富的景区。遗憾的是,其余的三山四园以及周围十多个附属园林、无数奇珍异宝均被英法联军焚烧、劫掠。

3. 颐和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颐和园在发展的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到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约220公顷,达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相较于圆明园的集世界园林建筑之大成,颐和园的特点则是主体建筑突出,一山一水一阁:一山是万寿山,一水是昆明湖,一阁则是佛香阁,而其他景观都是这三大主体的附属物,远不能与其相比,三大主体也成为颐和园的独有景色。

在大型的自然山水园林中,建筑的布局往往要取决于已有的山水结构,即 《园冶》所讲“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颐和园的布局则十分恰当地体现了这种“依山为轴,以水为新,旷奥兼备”的总体建筑布局理法,在继承其皇家园林建筑功能性布局的传统上,结合自身山水地创造了前水前湖主景突出、后山后湖曲折幽邃的景观感受。[7]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四、 三山五园体现的文化价值

三山五园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建筑上的体现,但作为皇家园林不管是圆明园,还是颐和园,亦或是避暑山庄,其首先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气,这从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万方安和、海岳开襟、慈航永v等圆明园诸多景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次,皇家园林还体现着“移天缩地在君怀”、君临天下的气派。在颐和园中,西堤仿西湖苏堤;景明楼仿岳阳楼;偕趣园仿无锡寄畅园;望蟾阁仿武昌黄鹤楼;转轮藏仿杭州法云寺华严阁;夕佳楼仿苏州狮子林;须弥灵境仿摩耶寺喇嘛庙和承德普宁寺;十七孔桥仿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兰亭仿浙江绍兴兰亭。一亭一桥皆有出处,不难看出皇家将华夏大地名粹囊入怀中的目的。而三山五园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的风格布局,与其定位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三山五园与紫禁城一样都是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清中期150年的政治统治中心。圆明三园作为皇家御园,是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年临朝理政的场所,这里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特区,同时还是清代政治、军事特区。统治者不只在此观览山水,还要处理朝政,三山五园已成为与紫禁城并重的双城,与紫禁城有冬宫和夏宫之别。而为了突出三山五园的军事特区地位,园内还建有八旗营房、水陆古道、团城演武厅、碉楼等建制和建筑。其整体建筑陈设还处处体现了皇家文化及典章制度。

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国和重农重稼治理思想的体现。帝王每年都要到先农坛等场所扶犁演耕,到天坛祭天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只有重视农业的发展,江山才能永固,人民才能安康。因此在园内布局中,也体现了帝王劝课农桑的愿景,最为典型的代表是颐和园昆明湖西北的耕织图,耕织图是以河湖、稻田、桑蚕等自然景观为主的江南风貌园景,当年这里水稻成片,泉湖纵横,农耕劳作,酷似江南。后乾隆帝又将内务府织染局和隶属于圆明园的十三家蚕户也迁于此,桑叶葳蕤,男耕女织,故为“耕织图”。耕织图“西有蚕神庙,北为织染局,其后为水村居。”[8]织染局内前为织局,后为络丝局,北为染局,西为蚕户房。在圆明园中,“北远山村”多稼如云,临墙而建的“若帆之阁”都是体察农情的建筑,位于后湖西北角的“杏花春馆”,初建时称菜圃,其中有土地庙、涧壑余清等建筑。

再次,重视耕读文化和诗书礼仪。“愿为君子儒,不作逍遥K”,努力修身进德,有济天下的胸怀,才能成为一代明君圣王。因此,书院、书屋、书楼则是三山五园中另一类主要建筑,使园林充满了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读书可以让皇家子孙“茹古涵今”,可以“探真”、“养正”、“得趣”;“通晓古今”,掌握古今帝王治世经验;“茹古非关希博雅,古来治乱在遗篇”。圆明园中景观“澹泊宁静”,取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意在告诫君王勤于读书,在青山绿水之间不忘修身养性。畅春园有清溪书屋、讨源书屋、渊鉴斋、佩文斋、汇芳书院、碧桐书院。而闻名于世的莫过于圆明园内的文源阁,收藏了《四库全书》七部中的一部,园内专设了皇子读书的场所“洞天深处”,其中的孔子神龛中写有一幅对联“道统集成归智德,圣功养正仰微言”,告诫皇子们治理好国家,必须学好儒家的道统。

最后,为民族团结而兴建宗教建筑。宗教建筑在三山五园的各园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圆明园中数量最多。这些宗教建筑星罗棋布地散落园中,佛教包括宝相寺,月地云居,正觉寺;道教有花神庙、关帝庙等;其余的还有广育宫和龙王庙。三山五园中个性最突出的是清漪园,其建园目的之一是建大报恩延寿寺以庆贺乾隆幕后的寿辰,以此作为这座皇家园林的主要功能。静宜园北侧的昭庙,则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班禅额尔德尼来京为皇帝祝寿,为纪念这一民族团结的盛事而建。三山五园中的宗教建筑类型繁多,建筑艺术处理丰富多彩。

从三山五园的历史可以看出,三山五园不仅是皇家园林建筑群,其本身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山五园作为园林建筑群,首先是对时代建筑、园林工艺水平的直接反应,其次,三山五园作为政治中心,处处体现了帝王政治、皇家文化和典章制度,园中的建筑多姿多彩,风格多种多样,历经三百多年风吹雨打,走过其中的人物,流传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人物事件、风俗礼仪、藏书阅读、宗教寺庙文化研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纵横交错,构成复杂庞大的文化谱系。

就今天北京的格局而言,三山五园所处的海淀区是文化中心和科教中心,也是人才培养中心,还是文化艺术的摇篮,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园林,三山五园所在的海淀对北京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创新的科技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文要素中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认识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厚的价值观、发挥其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作为今人,我们肩负着保护三山五园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存的历史使命,提升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打造文化产业的多样性,这样,三山五园不仅有历史有传承,还会有未来。

〔参考文献〕

[1] 岳升阳,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2] 王宋文,畅春园兴废于何时[J],紫禁城,2002(3).

[3] 蒋一葵.长安客话[M],北京出版社,1960,63-66.

[4] 张宝章.海淀文史・京西名园[M],开明出版社,2005.

[5] 岑大利.试析颐和园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J],北京社会科学,2000(4).

[6] 郝黎.探秘和|时期的花园[J],清宫史研究(第十一辑)――第十一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2013.07.

篇4

关键词:雾霾天气;治理;对策

雾霾天气与工业污染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对于环境额透支程度应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雾霾天气,空气质量大范围的下降,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浓度增加,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重度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自我净化的能力下降。雾霾天气持续的实践比较长,并且很不容易被很快的解决和治理。

“雾霾”中存在的有毒颗粒主要来自于城市的废气排放,如工厂的废气排放、汽车的为其排放等。首先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氮氧化物等,碰上雾天,同样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更容易导致雾霾的严重产生。各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渣。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生产,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所排放的废气。还有就是城市的颗粒污染,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扬起来大量的污染物,这些同气候情况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的天气。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正是因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猛增,因此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也是难以避免的。

二、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城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的建设问题上和环境建设的问题上,另一个是对人们身体健康问题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对人们的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城市发展的延缓,人们总体生活质量的下降。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快速的发展节奏已经造成生活环境的负效应。城市的绿化对于环境的改善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城市建筑用地、商业用地的迅速开发导致了城市布局的过度紧密,城市的空气质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的处理并不理想,加上城市空气流通不顺畅,污染物的传播带来了更大的污染。还有就是工业的发展情况,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导致人们盲目的透支环境肆意的排放废气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城市大量的私人用车,带来了很多气体排放,这也是城市问题很难避免的。雾霾天气还有可能造成车祸的多发,道路路况不清楚人们驾驶安全就受到了威胁。

在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上,人们吸入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呼吸的不顺畅,呼吸道受到严重的感染,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更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老年人一样,很容易造成心脏和血液类的疾病。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隐患是巨大的,即使在出行的时候做好防护措施也是无法完全避免吸入有毒的气体,而且为出行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三、雾霾天气的治理

首先,应该注意到废气的处理工艺的研制,边研发边管理,严格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制定达标规划。通过化学手段,对污染的空气含量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空气净化手段对空气进行二次处理,加强对有毒气体的排放的转化和治理。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物的排放总量。

其次,注重对工厂排放废气的燃烧处理。从化学角度看,汽油和煤炭燃烧不完全,会形成致癌物多环芳烃-PAHs,常见的16种,最毒的是苯并芘-三大强致癌物之一。所以通过化学的手段,对燃烧不彻底的气体进行深度的转化,避免有毒气体散播到空气中去。

最后,政府加强管理,通过制定污染指标和处罚制度,对废气污染的排放量做出严格的规定,对积极研发废气处理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对造成污染排放过量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形成企业的自觉。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出解决对策,让城市的环境治理纳入到政策性管理中去,加强各行业间的协调和监督,做好统筹和规划,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协调统一,为人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再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 (4) .

[2]李江波等.华北平原连续性大雾的特征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07).

篇5

摘 要 “优质服务是电网公司的生命线”,只有将“优质服务”这一“生命线”工程置于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的高度,在企业形成浓厚的“服务文化”氛围,使企业“服务文化”深入全体员工心灵,指导员工行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 优质服务 企业文化建设

多年来,灵宝市电业局坚持把“提高员工服务素质、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主旋律,电力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奠定服务文化的思想底蕴

电力企业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特殊行业,电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直接关乎本行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与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因而对电力行业广大职工来说,不仅肩负创造丰富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是重要的社会效益的创造者。因而,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在企业中不断培养全体员工的“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将是电力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教育员工以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并通过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加以实施,才能使电力行业“优质服务”工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优质服务”工作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以电力客户为重点,努力建设规范的服务文化

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与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效益的提高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一脉相系,共生共荣。要持之以恒的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决不能随心所欲一哄而上,必须在企业中建设厚重的服务文化。一是要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素质培养,用“安全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二是必须加强规范服务,使优质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服务中的无序现象,既能防止服务的不到位,也可避免对客户的“轻诺而寡信”,造成企业的负面影响。三是强化服务工作的效率,既要杜绝内部部门之间的扯皮,又要防止部门和员工的拖沓和不当不做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服务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与规章制度的执行,员工素质的提高,电力设施的改造,配网建设的推动相结合、相依附,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以社会发展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要充分发挥供电企业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优势,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获得地方发展信息,及时的给“项目”服务,在支持地方发展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得发展。二是要依靠供电企业与所在地企业联系广泛的优势,及时优质的为他们提供电能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也为自己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协助地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项任务的完成,虽能为企业提供丰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但却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获得民意和政府的支持,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要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快电网建设步伐,高标准完成“十二五”主网、配网、农网、智能电网以及产业集聚区电网发展规划,核准规划期建设项目,努力做到各电压等级统筹兼顾,平衡发展。

四、以内部“服务意识”的培养为基础,全面建设“服务文化”

篇6

脏筷: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

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

抢筷:就是两个人同时夹菜,结果筷子撞在一起;

刺筷:就是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当叉子,扎着夹;

横筷:这表示用餐完毕,客人和晚辈不能先横筷子;

吸筷:即使菜上有汤汁也不能嘬筷子;

泪筷:夹菜时不干净,菜上挂汤淋了一桌;

别筷:不能拿筷子当刀使用,撕扯肉类菜;

供筷:忌讳筷子插在饭菜上;

拉筷:正嚼着的东西不能拿筷子往外撕,或者当牙签;

粘筷:筷子上还粘着东西时不能夹别的菜;

连筷:同一道菜不能连夹3次以上;

篇7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文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主要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保护、保存工作。

财政、教育、园林、卫生、工商、旅游、档案、民族宗教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应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导、督促成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向上一级文化主管部门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对尚未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抢救、记录、传承等保护工作。

第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单位制定项目保护规划。

第七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级保护。

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应当按照项目保护规划要求实行严格保护。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实行分类保护。对本市特有且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九条 对于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活态传承较为困难、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抢救性保护。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加强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并建立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记录、整理、保存项目资料和实物,建立数据库、档案库,修缮建(构)筑物和场所,改善或者提供相应的传承条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

第十条 对于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使该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

实施生产性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并可以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产性保护项目现状、市场情况,制定扶持政策,积极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用。

第十一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较好的传统村镇、街区等特定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该保护区应当保持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不得擅自改变与其依存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

第十二条 对于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扶持传承基地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一)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

(二)提供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费,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

(三)支持其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

(四)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

(五)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

(六)指导其依法保护享有的知识产权;

(七)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的其他措施。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特点的招聘条件和培训大纲,引进、培养社会专门人才。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和引导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建立教学、传承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专门人才。应当支持和鼓励中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建立社会传承基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结合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文化遗产日、传统节庆和民间习俗等实际情况,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鼓励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区域、商业营业场所、公园、绿地等具有展示空间和条件的公共场所管理者、经营者等,对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十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设立展示和传承场所,举办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研究、收藏、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整理、翻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文献、典籍、资料等。

第十七条 未取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以与其资格不相符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第十八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利用,应当尊重其真实性、文化内涵及自然演变进程,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传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位和个人,符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在其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市、县(市、区)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每二年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经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未履行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或者保护单位资格,并予以重新认定。

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被举报或者经检查发现不履行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评估。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挖掘、收集、整理、教学、宣传、出版、研究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将个人收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或者实物捐赠给国家的;

(三)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检举、揭发、制止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有功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和申报原则基本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xx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申报原则

篇8

[关键词]:蛇纹石 理化性质 生物活性

自印度学者Rao首先报道用蛇纹石(Serpen-tine)粉剂治疗氟骨症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蛇纹石作为一种降氟剂是安全、价廉、有效, 并能释放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现对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近年的研究谨作论述。

1 蛇纹石的理化特性及化学成分

蛇纹石是一种天然生成的镁的硅酸盐(Mg6[SiO4O10信)(OH)8),蛇纹石为层状构造的Fe、Mg硅酸盐,含Ni、Co、Ca、An等元素,是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有叶蛇纹石、胶蛇纹石、水蛇纹石和纤维蛇纹石共4个亚科。大部分镁质蛇纹石平均含NiO25%,Ni大量代替Mg时,为镍蛇纹石。

蛇纹石在标本上常呈现致密状或网状,一般呈绿色,深浅不等,也有呈白色、浅黄色、灰色、蓝绿色或褐黑色者,作为药用以黄色为准。透明至半透明,油脂状或蜡状光泽,纤维状或鳞片状者呈丝绢光泽。硬度2.5-3.6,抚摸有滑感。采挖后,敲去杂石,选取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彩晕的小块作药用。

蛇纹石主要变种有纤维蛇纹石(Antigorite)和叶蛇纹石(Chrysolite)。蛇纹石在矿石中广泛的发育,是矿石中主要脉石成分,构成单一之蛇纹岩,主要分布于矿化白云大理石岩体边缘(近矿围岩)及构成硼矿体之夹层。蛇纹是一种后期热液浊变产物,与蛇纹石共生和伴生的矿物有白云石、方解石、硼镁石、金云、绿泥石和磁铁等,其主要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为Fe2O3,3.16%、FeO 1.25%、MgO 33.73%、CaO 4.82%、SiO2 35.33%。

1.1 蛇纹石的晶体结构

蛇纹石晶体是1:1型三八面体层状硅酸盐,即其结构单元层由硅氧四面体的六方网层(T层)与氢氧镁石的八面体层(0层)按1:1结合而成。其中硅氧四面体连接成网状(Si2O5)n,在层中所有四面体都朝向一方,与氢氧镁石层相连;氢氧镁石层由Mg-O2(OH)4组成八面体层,一个方向上每3个羟基中2个被硅氧四面体角顶的活性氧替代。两层的大小不同,氢氧镁石层为0.54nm×0.93nm,硅氧四面体层为0.50nm×0.87nm,使结构单元层发生弯曲,纤蛇纹石卷曲成管状。蛇纹石的断裂面上存在不饱和Si-O-Si、O-Si-O、含镁键等,这些不饱和键构成了蛇纹石的活性基团。活性基团的大量存在使蛇纹石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Mellini认为,蛇纹石结构中四面体层内主要是共价键的作用,八面体层内主要是离子键的作用;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之间的连结为离子键力,它比八面体层内的离子键力还要弱,也就是说桥氧的Si-O-Si基本上是共价性的,活性氧的Si-O-M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双重特性,即与八面体中的阳离子M结合的键基本上是离子性的,键弱,而与四面体中阳离子Si结合的键具共价性,键强,接近桥氧与Si的键。

1.2 化学活性研究

蛇纹石活性基团的化学活性主要表现在对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团)的吸附作用以及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催化分解作用上。蛇纹石的活性基团含量与活性呈正比。

1.2.1 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

杨智宽做了蛇纹石吸附Cu2+的实验,发现蛇纹石粒度越细,吸附率越高;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吸附率最高。显然,粒度越细,活性基团的含量越高;在中性和微碱性时,活性基团最活跃。蛇纹石用量的加大实质上是增加了溶液中OH-,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常温下Ni(OH)2的溶度积要比Cd(OH)2的小1个数量级,而酸中性条件下Ni2+的去除率却不如C沪,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1.2.2 对阴离子(团)的吸附

蛇纹石对阴离子(团)的吸附主要通过4种活性基团(OH-、氢键、不饱和Si-O-Si和含镁键类)的作用来实现的。前人发现可以利用蛇纹石对含氟高的水进行降氟处理,因为在一定条件下,蛇纹石表面的羟基可以被卤素(F、Cl等)或含氧阴离子替代,与镁形成配位八面体,将氟离子等以离子键的形式固着在矿物上;纤蛇纹石的外柱表面分布的氢键层具有很高的活性,这种的氢核能吸附O、F、N、Cl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及原子团。

1.2.3 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催化分解

蛇纹石进入水溶液中,纤维外表面羟基层中OH-的微量溶解使溶液呈碱性。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敌百虫、二溴磷、蝇毒磷氨基乙二酰、茅草枯、倍硫磷和亚硝氨类等,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加速分解和水解,降低毒性,甚至分解为无毒物质。另外,纤蛇纹石的OH-可以与多环芳烃(PAH)分子结合,达到吸附的目的,但这种吸附产物一旦进入人体即具致癌性。

2 蛇纹石的生物活性研究

水溶液中,纤蛇纹石纤维外柱表面的氢氧镁石八面体层溶解出OH-和M2+成碱性环境,使得纤蛇纹石极易与酸性体液发生反应。此外,纤蛇纹石在机体中溶解还会释放出SiO2及Ni2+等阳离子。这种含有大量Mg2+、SiO2+及Ni2+等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环境会影响生物机体的正常工作。

2.1 对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的影响。

在碱性氧化环境下,蛋白质在复性时可能造成二硫键的错配,得不到天然构象,丧失功能活性,如pH 值的改变会影响酶分子的构象,使大量的酶(适合于pH在1.5~7之间) 变形而失去活性,同时会影响底物、ES活性复合物的离解状态;溶液的pH和Mg2+离子强度的改变会使DNA变性,从而影响DNA的复制,如在系统中存在真核DNA 聚合酶的抑制物或抗体时,真核细胞复制显著放慢甚至停止。

2.2 对细胞功能必需元素的影响。

Mg2+含量的增加抑制酶的活性,如NADP+合成酶,Mg2+在(5~10)×10-3mol/L时有激活作用,但在30×10-3mol/L时,酶活性下降;纤蛇纹石纤维中含有

少量的Fe3+、Fe2+和Mn2+等金属离子,溶于体液中后,很容易引起脂质过氧化,尤其Fe3+、Fe2+若在不应该的地方出现,如铁离子附在膜脂上,会发生脂质过氧化,造成意外的损伤。

2.3 对细胞内自由基的影响。

游离的O*-和O都含有未偶电子,进入体液后是较强的化学活性自由基,极易与周围的分子发生反应;另外,在纤维的非晶质硅氧物外壳上,存在有不饱和Si-O-Si键形式的悬挂键(有一个对电子),很容易与含未偶电子的生物自由基以共价键连接,影响生物自由基参与机体生理代谢和生物合成,影响天然杀伤细胞利用生物自由基杀伤肿瘤细胞;纤蛇纹石可以诱导鼠齿槽巨噬细胞和生命体系中产生NO*生物自由基使细胞受损和感染。

2.4 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难溶的硅氧四面体层残留在纤维的表面和纤维之间,表现出硬直性和刚性特征,当纤维长度为500~800nm时,体液无法将其排除体外,其残留体内表现出极强的致癌性;进入体液中的纤维在不同的时间段和部位,其表面电性是不同,也会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3 蛇纹石的医学应用研究

3.1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

研究表明,过量氟可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而镁元素是一些酶的激活剂,增加镁在体内的含量,可能使氟中毒所致的酶活性降低得到改善。韩培等通过动物实验认为,大剂量的氟离子与ALP和羟基酶中的Mg2+形成络合物,使两种酶活性受抑制,造成1,25(OH)2D3缺乏,小肠对钙磷吸收降低,引起骨细胞中Ca、P代谢减少,影响骨矿化。陈志等利用蛇纹石治疗地方性氟骨症,取得一定效果。蛇纹石主要成分是Mg(42.23%),其次是SiO2(41.06%)。蛇纹石可改善含有Mg2+的各种酶的活性,使其恢复原有功能,加镁降低氟化物的毒性作用是肯定的。

除有上述具有镁剂的解毒功能外,蛇纹石还可使血中胆碱脂酶活性逐渐增高,乙酰胆碱下降。而减少组织中乙酰胆碱的蓄积,可减轻和缓解氟中毒患者的疼痛症状。结果表明,应用蛇纹石治疗地方性氟骨症2个月~1年,总有效率约70%。张振壁对改水病区患者使用蛇纹石治疗,经过9年追踪观察,总有效率为92.9%。并认为在改水降氟基础上对氟骨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疗效更明显。

3.2 治疗煤烟型氟中毒

山西省晋城市郭金祥等学者首次采用“骨灵片(主要成分为蛇纹石)”治疗煤烟型氟中毒的氟骨症,取得96.4% 的有效率,其中近半数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治愈。特别是疼痛、麻木、僵硬、抽搐、紧柬等症状最为明显。在服药中,有的十天就见效,大部分于疗程中减轻以至消失。从生化中看,服药一个疗程有较好的驱氟作用,尿氟明显增加发氟显著下降,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资料报道中所述的蛇纹石[Mg6(OH)SiO4O10)结构中的羟基,具有置换氟离子的能力12J。能使骨内的氟释放出来,由肾脏排出体外。也能与神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中的氟结合而排出体外。

因此,其疗效首先见于神经方面的疼痛、麻术、僵硬和肌肉方面的抽搐、紧束等感觉的消失减轻,在疗程的中后期,表现出摸耳、触肩胛、弯腰下蹲试验的改善,甚至由病态转化到正常。

3.3 预防地方性砷中毒

研究确定蛇纹石除砷效果和最佳除砷条件,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提出新的饮水除砷措施。佟建东等学者通过实验室检验和观察,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蛇纹石不同粒度、高砷水的pH值及不同接触时间对除砷效果的影响。蛇纹石除砷效率最佳的粒度为0.300-0.216mm;原水硬度以中硬水、软水最好。接触时间与除砷效果成正相关,原水的适宜pH值范围为6.5-8.5。并得出结论蛇纹石可能是一种新的除砷吸附剂,对预防地方性砷中毒有积极意义。

3.4 中医学应用

从祖国医学上看,蛇纹石又名花蕊石,异名花乳石《嘉本草》、白云石《全国中草药汇编》。始载于宋代《嘉本草》,《本草衍义》曰:“黄石中间有淡白点,以此得花之名。” 《纲目》引《玉册》云:“花乳石,阴石也。生代州山谷中(在山西省),有五色,可代丹砂匮药。蜀中汶山、彭县亦有之(四川省)。”从古代各家本草对其形状、产地、用途等方面进行考证与目前习用的花蕊石,即主要为含蛇纹石多少不等的大理岩相符。其中晶莹的白点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大理岩,黄色的花斑或花纹既是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石大理岩块。

药材以“水飞”方法炮制,《本草新编》:“最难制,非研至无声,断不可轻用,盖此物愈细愈妙。”炮制品有煅花蕊石,煅后性缓,不伤脾胃,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收敛止血为主;醋淬花蕊石,每100kg花蕊石,用醋25kg,醋淬后质脆易于粉碎,增强化淤止血、止痛的功效。味酸、涩,性平。归肝经。《纲目》:“酸、涩,性,无毒。”“厥阴经血分药也。”《本草经疏》:“酸、辛、温。”功能与主治,化淤,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妇血晕,胞衣不下,金疮出血。《嘉本草》:“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纲目》:“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又能下死胎,落胞衣。” 《本草汇言》:“止血生肌,散血定晕。” 《玉楸药解》:“功专止血。治吐衄,崩漏,胎产,刀杖一切诸血。”《医林纂要 药性》:“泻肝行淤血,敛肺生皮肉。”

应用与配伍:用于失血诸证,色紫夹瘀者。花蕊石能化血瘀止血。如治吐血不止,可单用花蕊石煅研细末,以童便调幅,如《十药神书》花蕊石散;亦可用治产后血晕,因血恶上冲者,使血瘀得化,血循常道;若配以参三七、血余炭,治咯血及吐衄或二便下血,益增化止瘀血之效,如《衷中参西录》化血丹。用于外伤出血。用花蕊石研极细末,掺于患处,能止血而愈合伤口。用于跌达损伤,血肿瘀痛。花蕊石可与制乳香、制没药同研末服,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得配本草》:“配黄丹,掺脚缝出水;配童便,治产妇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3―10g。外用:适量,研末掺患处。

现代临床研究:1)治疗氟骨症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7人,其中I度39人,Ⅱ度25人,Ⅲ度3人;对照组20人,包括I度12人,Ⅱ度8人。治疗组用蛇纹岩片治疗,每人每次0,6-1.0g,每日3次,连续服用;对照组未予任何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服药后5日即可见效,1周内见效者46.3%,2周内见效者占82.1%少数患者1个月方

见效。合计有效人数61人,有效率91.0%。其中34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占有效人数的55.7%。证明该药在止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疗效;I度患者的疗效(有效率97.4%)高于Ⅱ度、Ⅲ度患者(82.1%),差异显著(P<0.05);症状与天气变化无关者的疗效,高于阴雨天加重者。未见不良反应。20名对照组病例,除1例有所加重外,其余前后均无变化。2)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用煅花蕊石研成极细粉末,每次服4-8g,每日3次。临床使用224例,其中显效136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70%。本品对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临床使用53例,其中显效50例,有效2例,有效率达98。%。大部分患者在服药后2-3日,大便隐血开始转阴。

药论:论花蕊石止血,化瘀之功 ①李时珍:“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久治吐血出升斗,有花蕊石散;《和剂局方》治诸血及损伤金疮胎产,有花蕊石散,皆云能化血为水,则此石之功,盖非寻常草木之比也。”(《纲目》)②缪希雍:“妇人血晕,恶血上薄也,消化恶血,则晕自止矣。)以酸敛之气,复能化瘀血,故敷金疮即合,仍不作脓也。(《本草经疏》)③刘若金:”花蕊石,其于血证,似以能化瘀为止。缪仲淳氏所云,吐血诸证,多因于火炎迫血以上行,如斯药性非宜,亦是确论也。然有血证不尽因于阴虚者,则此味又为中的之剂矣。

3.5 毒理学研究

当纤蛇纹石纤维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5h后,在活性基团作用下,其毒性和致癌性具体表现有:可致HE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升高;可使巨噬细胞发生毒性变化,即细胞体积增大,聚集成团,形态不规则,出现梭形细胞,细胞核出现疏松,固缩甚至溶解,细胞死亡率、LDH及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MDA明显增高,只剩网状结构,细胞浆变浅,胞浆内出现吞噬颗粒,细胞膜不完整等。车锡平曾对蛇纹石制剂(氟宁)进行了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和致畸实验,均未出现异常。

由于清除蛇纹石中的石棉成分,制备高纯度的药用蛇纹石制剂工艺较难,纯蛇纹石制剂的毒理学研究尚未见报道。

4 结语

如今蛇纹石常用于驱氟,治疗骨痛;驱麻木治疗关节活动受阻等症状,均符合“和血、化血和敛络损”的理论。通过它的和血、化瘀、活络、调经从而达到驱氟、化瘀、和血、止痛、活络、通经的目的。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