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8篇

时间:2023-07-17 09:48: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短期经营决策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短期经营决策方法

篇1

管理会计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其内容非常广泛。关于管理会计的内容到底应该包括什么,说法不一而足,并且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内容还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规划与决策会计

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评价各种决策的经济效果,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信息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全面预算。

2.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以全面预算为依据,通过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划分责任建立责任会计,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实施控制考核和评价,以保证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各项经营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

篇2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一)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换句话说,变动成本法认为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它应该属于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

(二)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三)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本期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直接、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贡献毛益。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由贡献毛益这个概念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成本观点,为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新路。

(一)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公认会计准则

从理论上来说,变动成本法最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这一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所谓费用与收益相配比的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所记录的在一定期间所发生的收益和费用,必须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转作本期费用的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直接与产品数量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变动性制造费用。它们需要按产品销售量的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部分转作当期费用,同本期销售收入相配比,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是同产品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成本。它们是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其处于准备状态而引起的各种费用。这类成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它们与期间相联系,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比。

(二)变动成本法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

变动成本法能增强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企业的短期决策一般是不考虑生产经营能力即固定资产方面的因素,而是关注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和消长关系。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及其他有关信息,能揭示业务量与变动成本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存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能帮助管理当局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和贡献毛益的分析,用来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三)变动成本法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管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一般来说,变动成本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实绩,完成的好坏应由它们负责。例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如有节约或超支,就会从产品的变动指标上反映出来,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至于固定成本的高低,责任一般不在生产部门,通常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可通过事先制定标 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另外,变动成本所提供的信息还能将由于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升降,与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成本的升降,清楚地区别开来。这就不仅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对各种责任单位履行经管责任的工作实绩作出恰当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

变动成本法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采用变动成本法时,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千方百计地加强促销活动,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好销售预测和以销定产等方面,以求做到适销对路,薄利多销,防止盲目生产。

(五)变动成本法既简化了成本计算,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总额中一笔减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大地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而且会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日常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六)变动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系统方法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利用变动成本法的资料可深入进行本量利分析和日常经营风险分析:预测盈亏临界点、规划目标利润、确定目标销售量、进行敏感分析等。其次,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科学的短期决策。由于短期决策一般牵涉的期间较短,变动成本、固动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增减变动关系能保持在相关范围内,因此,在短期决策分析中,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保持固定不变,相应的贡献毛益指标代替利润指标,从而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进行亏损产品处理、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等问题的分析,或者采用“边际分析”确定最佳售价等。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使短期决策分析更为科学、简单、易于理解。最后,变动成本法有利于建立弹性预算、制定标准成本、实行责任控制等,它使企业在进行控制时目标成本、目标利润与实际数据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对实际执行部门有更好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分类有较大程度的假定性

由于实际经济生活中混合成本大量存在,成本按性态分类带有假定性,同时,以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为基础的各项预测、决策和控制方法的准确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成本分解的准确性。

(二)不符合传统产品成本的要领的要求

由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和存货成本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被财务会计所接受,而且与税 法的有关要求相违背。

(三)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的需要

长期经营决策不同于短期经营决策,它所解决的是诸如增加还是减少生产力,扩大还是缩小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而这种决策需要能提出若干年后也相对准确的预测数据作为依据。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很难固定不变,甚至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变动成本法下假定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只能保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所以,尽管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能作为确定最优方案的重要依据,但对长期投资来说,它难以胜任。

(四)不能满足产品的定价决策的需要

一方面,产品定价以弥补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支出为基础,即既要补偿变动成本,又要补偿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法仅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所产生的贡献毛益可能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的亏损。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的下降,这是最佳经营规模决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变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直观地揭示这种变化规律,产品定价时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竞争优势。

(五)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如由原来的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一般要降低期末存货的计价。因为要等这些存货售出时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就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净利。这就会使企业延迟支付当期的所得税和股利,从而影响当期税务和投资者的收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 财务处理 作用特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会计数据,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用以为企业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而E化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它的核心是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和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相比较来看,二者的循环程序基本相同,但二者差别在:

(1)存储能力及其介质不同。会计数据处理均须借助于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等来完成,但在手工数据处理会计中采用的是订本、活页、卡片等账簿,其存储能力有限,且查找较困难;而计算机会计采用磁盘形式的账簿,存储能力大,查找容易。

(2)受人工干预程度不同。计算机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一旦进入处理系统后,整个处理过程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预;而人工出具处理会从原始凭证审核开始,知道编制亏埃及报表均须会计人员完成。

(3)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人工数据处理会计对一些特殊事项,可以依据合理性和合法性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而计算机会计则无法识别这些非经常、非惯例项目的处理。同时人工数据处理能不断适应新情况,如会计改革,但计算机会计则必须投入较大的人力修改程序才能适应新情况。

三、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石。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说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总是背离股东的目标。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股东在做出采取何种监督与激励的具体方法时必须依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否则肯定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无论股东还是其他利害关系者,都会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极为关注,这些结论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行动。实践也证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效。

2.会计信息系统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和运用会计管理的科学方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有积极地作用。现阶段会计管理同以往相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制订经营目标、控制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进行经营决策等提供经济信息。

3.有助于完善CEO 以及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和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有效的遏制管理低效率的状况。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4.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核算特点,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而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则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服务。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失效控制”的目的。

5.信息系统在预测、决策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预测领域分为: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筹资预测,应用了信息系统后,企业就能够很好地做出这些预测。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的分析,靠的是“专家系统”功能;定量分析法是指在比较完整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靠的就是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运算能力。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决策的结果只对企业近期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营决策。具体可以概括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大类内容,因而分析工作主要着重于对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以便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效能。只要设置好基本参数,就可以应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了。

长期投资是指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投资报酬的持续期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租赁与借款的决策选择方法”可以说明信息系统完全胜任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功能中的应用

6.信息系统在预算管理、控制及考核中的应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所以要做到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同时对各单位的功过是非作出恰如其分的考核评价。信息系统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公文的审批和流转;二是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

只要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各地的配件工厂都直接通过专线与之相连接,比如在北京的一个仓库仅仅要发掉一个电池,都会通过专线直接在总部的库存中扣除库存,这样就可以通过预测和计划,控制住全国的配件库存。可以让信息系统支持多种考核方法,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分别按照: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收入中心、投资中心来考核。比如可以制订:“上游只将标准成本或费用传递到下游,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考核这一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不同的考核。

参考文献:

[1]陈书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精要[M].2002-10-24.

[2]张艳.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N].贵阳学院学报,2007(12).

篇4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邬?摇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王?摇莹(1976―),女,山东枣庄烟草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财务核算。(山东枣庄 277000)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两门主干核心课程,在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交叉和重叠,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求知的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学习困难,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困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教材作为载体进行分析,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职能出发,通过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当前的开设情况及这两门课程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构想。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及课程教学分析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在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教材里面,比较容易看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这些交叉集中表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包含了成本会计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全面预算中包含了成本的相关预算,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也包含了成本的决策分析,在责任会计中包含了责任成本预算和控制。另外,作为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很明显也是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换而言之,也可以理解为在成本会计中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西方成本会计的教材中将资本支出预算或者投资的决策分析这些在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列入了其中。再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管理、战略成本的管理等,管理会计教材与成本会计教材均把它们列为了自己的教材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其核算的实质是利用成本会计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借助会计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预测、决策、管理、控制,并且对现实的执行结果实行绩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促进各种积极因素,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列举如下:⑴管理会计的概述;⑵成本性态的分析;⑶变动成本法;⑷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分析;⑸生产经营预测;⑹短期经营决策;⑺投资经营决策;⑻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⑼标准成本系统;⑽责任会计;⑾存货的控制;⑿作业成本法;⒀财务状况分析;⒁战略管理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采用现代数计原理与方法,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用来帮助人们形成最低的成本要求,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规范、管理、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运行,实现最优化的生产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竞争力。成本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如下:⑴成本会计概论;⑵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⑶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业成本法);⑷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⑸预算控制、定额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存货成本控制;⑹成本的财务报表分析;⑺成本的绩效考核;⑻战略成本管理。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学课时安排。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又把它们划分为综合类的院校、财经类的院校,调研其课程开设情况。江西省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般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一般课时设为每周3至4个课时,并且在一些非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跨专业选修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也成为主要的课程,课时数也一般在每周2至3个课时。

这两门学科内容自成体系,从各大高校的课时安排来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的教师如果不是同一个老师去完成这两门课程的话,为了让教学课程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都不会去简化或者减少各自的教学课程,不可避免会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专业教学课程中重叠。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叠,节省教学资源。根据课题组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的重复,比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以及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中心的相关业绩考核等等。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后形成成本与管理会计可以将交叉重叠的部分加于合并,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整性也更好,最重要的是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两门课程在分开教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沟通的不充分,导致一些内容重复地讲,或者一些内容都忽略掉,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前后两个学期传授,成本会计先开设,管理会计在后一个学期开设,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衔接性有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可以优化课程的体系,提高课程的地位。一直以来,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在课程建设中受到的关注更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对来说就少很多。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学院课程建设来说,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可以优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之后的构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了避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叠与交叉,应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将其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1.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整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理论篇。这篇是开篇,在这里主要进行一些学科历史背景的追溯,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铺垫。第二部分确定为成本核算篇。这篇主要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等),生产费用的核算(基本部门与辅助部门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的管理篇。这部分以生产成本核算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核算主体的战略管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管理预算、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的投资决策、平衡积分卡、全面预算、责任中心等。

2.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安排。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课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整合之后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系统。教学内容由于含盖了两门课程,内容也相对较多,一个学期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就应增加,课题组的试点班是每周6个课时数,分两次上,这6个课时,是每周5课时的理论课,1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按质按量完成。

3.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时间安排的设置,课题组调研过程中给实验班使用的教材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编著的一本《成本与管理会计》。从长期课程发展来看,建议由国家教育部或者会计学会等相关机构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建议各高校自行编写,以避免形成一些良莠不齐的教材充斥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课题组强烈建议,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性,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丰富案例部分和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法 经营管理 局限性 敏感性 盈亏平衡

一、研究背景

淘宝网作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不仅满足广大的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还节省了众多卖家一大笔的成本,如店铺租金、税费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物流系统实现了商品由卖家发送到买家等一系列有计划的运输过程。

中国的物流行业起步的比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物流企业为适应当前环境,必须不断扩大其规模,进行适当的整合调整,细化分工,从而其成本构成种类也随之拓展。那么,在物流行业如此受欢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取可观的利润,如何控制业务量调整价格实现利润?这便是我们要研究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二、物流企业的本量利分析

(一)物流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当收入和成本相等(即息税前利润为零)时,物流企业的经营所完成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即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业务量、利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以保本点相对应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为起点再在其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实现利润。

(二)物流企业的敏感性分析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业务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等因素的变动都对利润产生影响。只是不同变量的变化程度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这些变量就是敏感因素。如果某一变量变动较小,可是该变量变动时利润程度变化大,可以说利润对该变量比较敏感。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的其他应用

(一)物流企业半固定成本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成本性态分析强调的是一定期间和一定的范围。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当一个范围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处在另一个范围内,固定成本也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且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固定成本称为半固定成本。

(二)本量利在物流企业现金流量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包括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三个现金流量代表了公司的三种状态,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四、本量利分析在物流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物流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能明确区分

本量利分析要求把成本明确的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没有一条很明确的分界线。比如,一个物流公司的基本人工工资是固定的,可公司加班所发生的工资却又不是固定的。工人每个月固定的工资可以是固定成本,而加班费就相当于变动成本。那么该工人的工资就难以区分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了。还有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有时候需要租用临时设备等情况。所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二)物流企业成本和收入不一定是完全线性相关

从盈亏平衡分析中的临界图中可以直接的看出,成本和收入呈线性相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固定成本有可能是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也会受其他因素影响与业务量不是呈线性关系,所以总成本线有可能是曲线。再联系我国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单价不会变动,单价代表的货币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再完美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一个物流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不仅要适当的利用好本量利分析法,还要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利润,建立强大的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杏.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金来富.本量利分析方法探究[J].会计师,2009,(10).

[3]褚洪生,卜华.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7).

[4]孙振丹.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冯静波.本量利的敏感性分析[J].新西部,2008,(24).

[6]符绍强.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史研究,2002,(2).

[7]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藤晔,卫桁.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J].chinabtnet,2012,(1).

[9]徐英.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短期经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8).

[10]芳园丽.基于不确定因素的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10,(2).

[11]臧大喜.现代报业经营中本量利方法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2,(2).

[12]魏清泉.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0,(8).

[13]吕洪波.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篇6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企业 应用

一、变动成本的计算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成本上的变动,要充分考虑好变动的成本才更有利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将生产原材料、人力及变动制作费用进行充分的考虑,这部分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与原计划产生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当今社会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面对更大的难度,企业在进行每一个决策之前都需要财务部门提供具有说明力的数据,此时应用变动成本法就更加具有说服力,能够保证企业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基础。

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的成本做出预算和计划,要以成本的有效分析为生产的基础,在成本的计算过程中融入那部分容易产生变动的成本内容,期间费用是指那部分不会发生变动的生产成本,这就使得成本的计算方式变成了程序计算损益是被贡献式损益来体现的,与此同时,在日常的产品销售过程中,这种成本计算方法还会与运输、保险和销售抵押金等内容相结合。

二、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产品盈利能力资料的提供

企业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会计部门应负责将产品盈利能力资料详细的信息进行管理,这是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采取经营措施和策略的主要依据。“贡献毛益”是每一种生产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因此,每一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都可以通过贡献毛益来体现,同时也说明了该产品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小的重要体现。但是,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产品的变动成本规划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

(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价值资料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某一产品的成本、销量及所获利润进行观察,通过有效的分析来确定盈亏临界点,这样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成本的使用与产量之间的主要规律,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的有效分析,企业才能够进行未来发展的决策的制定,然而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有效分析贡献毛益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短期经营策略也是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因此贡献毛益资料还可以用于企业的短期经营策略的制定参考。

(三)促进促进企业正常的内部运行

企业的日程内部运行,需要各个部门有效的合作,责任会计、弹性预算和标准成本都能够与变动成本进行有效的结合,它们的结合能够使企业内部各个机关相互影响和制约,同时相互协调,促进企业的顺利运转。同固定成本不同,固定的标准成本和弹性预算是控制企业变动成本的重要基础。所以,企业有效运用变动成本计算,能够促进其他成本计算和分析方法的有效实施,促进工作业绩在各个部门当中的有效评价。

三、变动成本的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能够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使企业运行更加顺畅,还能够为企业进行长期和短期的决策提供更加详细和明确的资料,然而,在日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要及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有效分析,才能够促进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一)与会计准则冲突

会计准则是企业运行中的重要经营准则,根据它的相关规定,产品当中的整体费用应包含变动和不变动的制造费用,然而企业在运行变动成本法的过程中产品当中只包含了变动制造费用,而期间费用则是固定制造费用计入的范畴。同时产品还应该承担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这部分费用如果在产品中没有得到体现则说明了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同变动成本法相比,完全成本法使得产品成本当中包含了所有的制造费用,能够使产品的成本伴随着产量的升高而降低。

(二)核算工作增多

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区分是实施变动成本法的首要条件,然而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混合成本是其主要的体现形式,如果要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进行区分,必须采用必要的方式来进行,然而这样做就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还要面对一部分无法进行分解的混合成本,使企业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难度大大增加,负担更重。

篇7

管理会计的学科内容十分庞杂和琐碎,如成本方法和分析,经营预测和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存货决策等等,但是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与之相比,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主线则较为突出,如成本会计,它关注的是成本的核算及方法,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方法、成本报表等以事后成本核算为主线的内容。财务管理则关注的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以资金运动为主线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

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学科内容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内容很相似。如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和经营预测,在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筹资部分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而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则在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方法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如果将这些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相似的内容从管理会计中抽去,那么管理会计的内容就所剩无几了,而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的现状令人担忧,从某些层面看,造成管理会计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其过于庞杂,偏离了管理会计的主线,从而丧失了管理会计学科的特性。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和现存内容的构成来看,它主要是研究成本的制订,成本的分析和成本的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然而管理会计学科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管理”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正是管理会计在内容上的庞杂和琐碎,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的研究停滞不前。

篇8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以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管理会计体系,至此“,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构成管理会计完善的体系。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管理会计在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不断创新,产生了很多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目前,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林万祥(2008)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主要应用有厂内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资金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内部结算;②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这一时期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应用,但是在成本会计系统、短期决策、资本预算、业绩衡量等方面,应用比例低于美国和日本;③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适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2.推广应用的措施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李晓洁(2005)认为,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企业重视,包括设置专业部门、培育相关人才、构建相关信息系统;理论体系的完善。3.管理会计创新应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巨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管理会计方法化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地开展循环经济是理论有待研究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价值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涉及到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成本控制、管理决策、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探究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管理会计如何提高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找出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以连续并合理地降低成本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应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其次按照成本性态分析结果及企业业务特点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二)管理会计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短期决策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主要有生产决策、价格决策,采用的决策方法是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2.长期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旧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长期决策常常会诱使管理者提供虚假信息,为竞争公司有限的资金而高估现金流入、低估现金流出,因此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一定要评估项目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以做出最优长期决策。3.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可以从三大价值链出发,分别以利润、资金和成本三个要素为导向,构建决策方法框架。纵向价值链应以利润为导向,重点关注其自身的利润诉求,利用利润库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和供应商契约调控价值链上各方关系。

(三)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1.预算管理的应用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经营预算也称业务预算,是企业综合预算的基础,涉及企业的供、产、销各项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预计现金收入、支出、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也称为专门决策预算,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关。2.预算管理的意义编制预算使决策具体化,有利于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预算管理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业务量、成本、收入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有效安排和控制各部门经济活动,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控制及业绩评定的标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