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环境的变化8篇

时间:2023-07-17 09:48: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市场环境的变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环境的变化

篇1

关键词:市场环境 营销渠道 创新分析

所谓的营销渠道,就是销售通路,即将商品快速送到每一个目标终端消费者的沟渠或道路。成熟的销售渠道能够使每一个愿意或希望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快速方便地买到商品,管理良好的渠道对销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市场的拓展,从而实现销售拓展的最大化。不同时期,根据品牌的拓展程度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应采取不同的销售渠道管理模式。尽管我国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创新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营销渠道创新内容,探讨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为我国企业在营销渠道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营销渠道创新内容

营销渠道创新,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及获得更多利益的重要途径,总体来讲,企业营销渠道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渠道长度方面的创新

营销渠道长度是企业进行营销渠道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不同的企业对于营销渠道长度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顶新集团提出的渠道精耕便是一种关于营销渠道长度的研究。顶新集团精耕之前的渠道长度为:制造商、经销商、售商、消费者,精耕之后的渠道长度为:制造商、多家经营、零售商、消费者。顶新集团将原先的三层渠道转变为两层营销渠道。

(二)渠道宽度的创新

除了在渠道长度方面进行创新外,企业还可以在渠道宽度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渠道宽度方面的创新主要与企业的分销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主要有选择性渠道、独家性渠道以及密集型渠道这三者类型,企业完全可以将这三类渠道进行创新,拓展渠道宽度。例如,以可口可乐为例,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便是高密度的分销策略。在1995年的时候,可口可乐早已进入到美国45万家快餐店以及250万家商店当中,甚至在美国的180万台零售机中,可口可乐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使得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从42%上升到54%。

二、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探析

(一)制定渠道策略,完善渠道管理实施

企业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制定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牢固树立消费者为中心的渠道营销理念,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做到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努力提高顾客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其次,重新审查企业原先已有的营销渠道,做好对于原先已有的营销渠道的监督审查工作,对于那些落后的营销渠道,企业甚至可以抛弃,做到从零开始,使得企业做到从市场背后打开市场。最后,企业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制定中,还应该注意营销渠道制定与企业经营目标以及内外部环境相协调。理想的营销渠道是在渠道战略、可用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的,营销渠道选择与制定必须与当前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二)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

首先,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各类经销商进行分类,根据各类经销商的态度以及能力分为不可用以及可用经销商两大类。对于不可用的经销商,企业努力做到淘汰,被淘汰的经销商在短时间内可能对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淘汰是必须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重新定义业务区域以及进行相应的市场细分,这是提高企业分销渠道的重要手段。其次,重新确定下客户的档案内容。客户档案是企业对市场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企业应该将客户档案由总经销商扩展到所有的分经销商,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三)建立网络渠道,巩固已有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渠道,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渠道,加大对于网络开发队伍的培训,提高网络开发队伍的素质、水平与能力。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培训力

,增强经销商对于企业文化、产品的认识,选择更加出色优秀的经销商,努力扩大企业的经营市场。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的特殊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营销渠道的相对竞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化观念至关重要,营销渠道模式与管理组织结构应向关系式、扁平化方向发展,在分销渠道运作中合作与管理不可偏废。在新一轮的营销渠道变革阶段,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微利化和专业化,因而企业必须寻找适应市场发展和渠道发展趋势的渠道模式。我国企业市场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营销渠道创新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企业盈利以及扩大化再生产。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营销渠道存在问题,创新企业营销渠道创新策略,为我国企业在营销渠道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宏桂.我国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路径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10

[2]王方.渠道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篇2

关键词:运输市场;环境变化;公路运输经营

近些年来,我国运输市场发生变化,与市场经济改革、关税贸易开放等两个因素相关,而运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其终端体现为运输主体经营,企业经营行为逐渐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然而,经营问题作为企业和市场的矛盾问题,尤其是公路运输企业需考虑的问题。所以,处于当前形势下,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经营有什么影响,我们必须给予深入分析与研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企业经营经验,立足运输市场的环境变化角度,系统性分析其对营运成本、收入的影响。

一、运输市场环境变化对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影响

对于公路运输企业而言,运输收入主要包含了客运、货运等业务,收取旅客、货主的运费所得收入。运输收入=单位运价×运输周转量。因此,运输市场的供需状况、运输价格是运输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随着运输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运输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运输价格。目前,我国运输部门管制着运输市场价格,与关贸协定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运输市场体系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而运价改革,通常是提升运价水平,对运价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构建新运价机制。现阶段,我国逐步放开公路运输价格,按照市场运输供需状况,确定运输价格高低。针对公路运输企业而言,灵活运价机制正在形成,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在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中,使企业获得差别利益。

其次,客货源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客货源市场可作为晴雨表,随着运输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客货源主要有如下特征:其一,国民经济逐渐发展,显著增加了公路运输需求。其二,随着公路运输运距的不断增长,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运输量比例正在不断上升。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打破了部门、区域间的运输垄断,我国运输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按照各类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率先进入运输市场,促进了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而客货源市场的积极变化,显著提升了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收入。

第三,运力市场。与客货源市场相比,运力市场的作用十分重要,两者共同影响运输市场价格。随着运力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影响。按照竞争者状况及客货源市场不断变化,企业对运力投入时间、投入结构、投入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其一,运力进出市场变得频繁。因为公路运输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企业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运价被放开后,企业平均利润得以提升,某些客货源优势明显的企业,愿意进入运输市场。国家政策愈加灵活,社会车辆参与运输市场。其二,国外企业与我国运输市场的竞争。按照相关规定,国内加油站、汽车运输、维修服务等业务,提倡外商投资,鼓励参与经营。直到复关之后,我国运输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二、运输市场环境变化对公路运输企业经营的“运输成本”影响

对于公路运输企业而言,运输成本主要指企业管理费用、车辆费用,车辆费用包含保养、修理、折旧、燃料等费用,企业管理水平、车辆性能、公路等级等影响着运输成本。

首先,随着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运输成本也逐渐下降。在公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车辆保养、修理、折旧等费用较大,大约占总费用的62.3%,这些项目成本支出,和公路等级有着密切联系。通常而言,高等级公路可明显降低运输成本。目前,公路建设的资金渠道呈多元化特点,买路钱、养路费等支出也相应增加。在复关之后,燃料价格增加、通货膨胀等压力,明显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使得公路等级提高优势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车辆专用化与大型化,汽车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对于我国汽车工业而言,受到国家强保护,采取非关税政策,与关贸协定明显不符合,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到复关之后,我国保护汽车工业,但时间、强度有限,对于运输车辆、;零配件等进口税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进口程序逐渐简化,有利于提升公路企业的经营水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稳健发展,不断引进国外技术、国外资金,提升汽车技术、汽车性能,对于重型车辆与中型车辆,我国研发力度不断加大。

第三,企业运输成本费用增加。随着运输市场不断变化,对于公路运输企业而言,必须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倡导市场原则,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处于新运输市场体系下,我国运输企业的管理费用逐渐增加,运输成本构成比例不断上升。主要由于劳动市场的流动性与劳动者素质相关,企业的市场调查、网络建设等成本增加,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改变资金筹措方式,增加了资金成本。

篇3

关键词:市场变化 适应能力 措施研究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虚拟化的双重作用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顾客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科技发展及应用速度、市场结构、游戏规则等,几乎没有一样可以容易的预料和保持长期不变,正如沃特曼和卡斯特等人所言“这一点在今天的经营环境里比先前任何一种都更为突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一切都在变”[1]。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企业,包括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研究表明,企业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正是由于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行为才使其构成演化得日益复杂,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所说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2]。企业作为有明确存在目标的社会成员,其生存与发展要求自身必须具备有目的、自觉的适应能力。然而长期以来企业所遵循的层级式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排斥这种需求,导致企业适应能力被极大削弱,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走向衰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只有将适应能力充分释放出来,由无序走向有序、由自发走向自觉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1 企业系统复杂性分析

企业是一类具有高度自适应性的复杂社会系统,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其复杂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进行描述:

结构复杂性:企业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组织结构,并且结构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复杂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呈非线性的增长。

关系复杂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广泛而紧密,构成一个网络。任何一个部门的运作都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并会引发其它部门发生变化。

运动复杂性: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并对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及完善。

高度的开放性:企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与市场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市场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向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

边界复杂性:与工业时代相比,现代企业系统的边界日渐模糊,虚拟企业组织、供应链管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的限制,企业之间的边界隔阂逐渐消失。

市场环境复杂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因素复杂多样,引发企业复杂的行为。有关研究已经证明,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系统能够产生混沌等复杂的行为[3]。

高度的智能性:企业之所以是一个复杂系统,关键在于其组分具有某种程度的智能。例如人是企业系统的核心成员,其行为的智能性、多样性、差异性使企业运作具有明显的智能性,智能设备的应用也使企业的智能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非理性产生的复杂性:作为企业核心因素的人,其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复杂性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应慎重对待的问题,尽管这种非理性具有低概率、小扰动的性质,但在复杂的运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企业系统具备的上述复杂性,会使其自适应行为变得无序、混乱、不可预测,由此与市场再进行复杂交互,将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对企业经营乃至整个经济秩序产生危害。最近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快速席卷全球,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 措施研究

以“组织理论”和“科学管理”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强调分工和控制,抑制成员的灵活性,使很多企业患上“大企业病”;“企业再造”[3]强调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突变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却忽视了企业变革的持续性;“战略管理”虽然能“通过对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4],但对企业如何适应实时的市场环境变化却未加关注;信息系统被认为是提升企业业绩的利器,但目前僵化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手段却在短期提高业绩的同时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以上任何一种理论、方法或工具都有其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片面性和孤立性,使企业的变革努力顾此失彼。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2.1 重视市场环境因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5]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却少有触及,只有系统学派的权变理论强调了这一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经营管理中。当前导致企业危机的首要原因就是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只有重视外部市场环境,面向外部市场环境,实时关注其动向,分析其变化规律,寻找相应对策,才能实现“适者生存”。

2.2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 传统的管理理论强调 “以物为本”,连最具活力的人也被“物化”,企业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按照预先设定的机制运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游戏规则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地位,人本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有的学者将人本管理概括为3P管理,即of the people(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和人才)、by the people(企业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for the people(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存在)。基于这一理论,有人提出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任务是创造顾客、培养人才和满足员工需要。[5]总而言之,人自始至终应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

2.3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系统论指出,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结构不合理,系统功能就不可能得到发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组织是“金字塔”型的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控制论所主张的一种典型的层级式控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系统在环境稳定时能够保持高效的运作,市场环境如果发生变化则系统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企业的市场反应迟钝,竞争力下降,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传统的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设计,目标在于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压缩层级、强化成员间的横向合作,最终形成扁平化或网状化的组织结构。

2.4 积极强化合作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分工,忽视或抑制不同部门、成员间的合作。这种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新技术以及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无法单独应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强化合作并不是取消分工,分工是合作的基础。复杂的业务必须分而治之,只不过“只顾分不顾合”的方式不再可取。合作机制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企业与企业间的业务处理中,并形成一个个虚拟企业。同样在企业内部也存在合作的形式,只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被抑制了。

2.5 主动转变管理方式 提高企业适应能力需要管理方式从“指挥+控制”型向“协调+自治型”转变。传统管理模式采用“指挥+控制”的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企业严重,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很差。系统论指出,系统的功能还受制于系统成员的表现,只有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授权于他们,实现对所辖业务的自治,才能保证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能做出快速的响应。伴随着成员的自治,领导者的职责便转化为对成员行为的协调——协作管理、绩效评价与冲突解决。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自治是一种受约束的自治,所有成员在享有自治权时同时要受到约束,违反约束将要受到处罚,以避免个体成员因过于追求局部利益而使整体利益受损。这种约束将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体现。

2.6 正确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如果应用不当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信息化方面,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受目前开发方法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往往结构僵化,智能偏低,应变能力差,无法帮助企业提高对复杂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实际上,一种能够开发出较高适应能力的软件系统的技术——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6]已经诞生并逐渐成熟起来。使用这种技术开发的系统(MAS)具有网络化、分布式、自治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能够支持网络化、自治型、合作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因此应用此类技术开发的信息系统会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沃特曼(美)著.创新经营——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1月.

[2]约翰·霍兰(美)著,周晓牧,韩晖(译).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

[3]刘业政,潘生.混沌理论对企业管理哲学的启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3):100-104.

[4]王克敏.管理理论与思想的世纪回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34-37.

[5]弗里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韦茨克(美).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Nicholas R. Jennings.On ag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0,117(2):277-296.

篇4

[关键词] 市场营销环境;企业营销措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优胜劣汰,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营销的措施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淘汰掉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可以改善市场营销的大环境,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可以在透明、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所以企业在抓住这个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1 在宏观市场营销变化中采取的措施

1.1 采取协调性的措施

企业在应对市场营销大环境的变化时,可以采取协调性的措施,来适应这种变化,协调性的措施要求企业自身可以利用潜在的能力,来化解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措施可以使企业的营销策略与市场要求的策略保持一致,不会因为无法适应大环境的变化而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保持在平衡的状态。协调性的措施是非常灵活的,一旦使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相反的效果,不仅不能有效的抵抗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还会使自身的营销策略乱了阵脚。所以,在运用协调性措施时要做到:(1)保持企业原本的营销市场不会减少,确保营销的顺利进行;(2)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分析,确保不会有明显的损失;(3)市场营销环境的改变,不会影响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使企业游刃有余的面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保持企业经济收入平衡增长。

1.2 采取抵制性的措施

企业可以采取抵制性的措施,来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带来的考验,抵制措施使企业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利因素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给企业带来有效的保护。企业可以通过高效、合法的方式,来抵制政府相关部门的限制,或通过民主的方式来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法律条款规定,利用这种正当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可以做到这种抵制措施的企业,需要非常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可以依靠的社会背景,这就说明,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是保障其维权的基础。在采取抵制性措施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1)所有的维权行为,一定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有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2)所有的维权行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恶劣的影响;(3)所有的维权行为,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这三点是抵制性措施实行的基础,企业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到侵害。

1.3 采取多元化的措施

多元化的对抗措施要求企业,在面对不利因素的影响时,对受威胁的产品采取暂时或永久停产的措施,也可以重新定位自己在市场中的营销方式,将资金投入到有营销潜力的产品当中。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营销措施,可以使企业在市场营销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销售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产品的正常销售,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可以使企业更好的适应营销市场环境的变化。

2 在微观市场营销变化中采取的措施

2.1 采取同步性的措施

企业在适应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时,也可以通过对微观市场的调整来更好的处理营销方式,其中采取同步性的措施,要求企业当面临其他企业的竞争时,如果本企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众多企业之间的领先地位,则保持这种优胜的地位就可以,如果本企业的发展在竞争企业的发展之下,就要求本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种同步性的措施,可以使企业迎合众多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的发展保持在一个同步的水平,不会因为自身的出众而引来别人的攻击,也可以通过竞争来超越别的企业,激发了企业的潜能。

2.2 采取开发性的措施

企业采取开发性的措施来应对营销产业的变化时,可以有效的应对顾客的投诉问题,通过顾客对现有产品反映出的情况,企业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会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弥补,这就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种开发性的措施,可以在微观上改变企业的发展结构,使企业在不断的进步中,就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对客户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革新,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在开发新产品的阶段中,如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需要更高技术的人员来完成,企业应该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把这些信息透露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也可以使消费者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3 采取改变性的措施

当企业采取改变性的措施来面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时,要求企业面对市场对产品的淘汰时,企业不可以放弃这部分产品的经营,而是应该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通过采取的措施来挽回产品在消费者心里的形象,以及恢复产品的销售情况,减少企业的损失,企业可以增加产品的宣传,在当地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减低产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改变营销策略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销售,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2.4 采取适应性的措施

企业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经济水平的消费者来购买,这时就需要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情况,把产品的价位设置在不同的区间,从而可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当然,这种营销的措施也不适合企业的所有产品,有些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其本身价值,促销活动卖出较低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不会产生盈利,这种状况下适应性的措施就不能被应用。

3 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产品的创新及提高服务的水平

3.1 对核心产品的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核心产品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在增加,原本产品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企业要对核心产品进行创新,稳固自己在市场中的营销地位。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以高新技术支持为基础,在产品本身具有的性能基础上,增加其他方面的性能,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可以增加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创新产品的形式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日常生活必备的产品,淘汰的速度都很快,这就减少了新产品在市场中销售的时间。各行的企业对于新产品的样式创新也在加强,因此,面对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企业更应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生产出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形式的创新对于产品的销售非常重要,新的包装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心理,比如,近几年我国电子科技产品的销售,都打着“智能”产品的旗号,活跃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得智能科技产品的销售业绩不断提高。产品形式的创新也要结合产品的具体性能和实际的价值,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要起到环保包装的效果。

3.3 产品性能的创新

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延续了原本产品的性能,不能形成独立统一的性能创新体系,使产品的创新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要加大对产品性能的创新,之后加大对新产品性能的宣传力度,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也是提高销售产量的措施。同时性能方面的创新,也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实力,判断其是否适合生存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要加大产品性能创新的意识,积极借鉴成熟的技术,快速、高效的完成创新过程。

3.4 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

企业在创新产品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成本的制约,想要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很有难度,所以,企业可以调整战略方向,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扩展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保留住企业的客源。近几年,餐饮企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使得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失去了建立的消费关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增加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把自己的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处。

4 结束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也给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适应这种大环境的变化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应对,灵活多变的处理市场的变化。同时在采取策略解决企业经营的困难时,也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不可以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起着推动的作用,通过市场大环境的淘汰可以使企业充分的发现自身经营的不足,消费者对产品提出的意见,加大了企业的创新力度,完善了产品的性能,使企业创新的产品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我国企业之间的进步,通过竞争淘汰的方式,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综合水平,是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波,王琨.市场营销环境之浅谈[J].船舶经济贸易,2012,45(46):156-157.

[2]朱文渊.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1,14(16):456-458.

[3]张文德.竞争情报的市场营销构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2(4):125-126.

[4]胡正明,牛建波,王桂萍.经济全球化时代营销组织的发展探究[C].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议论文集,2011.

[5]朱文渊.21世纪的营销环境变化新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1,45(16):458-459.

[6]孙纯.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87(14):145-146.

篇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来越先进,传统行业逐渐进行“接网式”的转型,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化妆品生产企业与专业电商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线上的品牌官方授权旗舰店也越做越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知名的品牌开始做微商。另外,一些专营店连锁开始触网,大力推动020。互联网的大潮流,必将引起新的变革,是民族品牌追赶国际品牌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我安全意识越来越疆,国家对化妆品的安全性也是日渐重视,绿色、环保、健康无害是未来一个化妆品企业持续发展并取得市场的重要保障。

应该说,化妆品行业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正在受到挑战,但也有无数的机会等着我们,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讲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传统媒体广告的推广效果会越来越弱。要想打动消费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进来,直接互动体验产品、体验品牌,体验企业文化。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手机当电脑用,电脑当电视用,电视当摆设用”,很多人,特别是80后、90后基本不看电视,所以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的营销方式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升级。

我认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消费潜力其实还没有真正爆发,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当下的消费者群体中,90后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比重,他们也是未来化妆品消费的主力军。在我看来,目前的90后消费者有四个特点:

第一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90后不仅具有不可低估的消费力,并且有一定的消费意识,他们懂得,适合自己的产品就是最好的。

第二是对信息的掌握比较全面,他们知道现在什么产品最火、什么最流行,每次购买产品之前喜欢网络搜索,论坛里的发言和贴吧里买家的讨论都是影响购买决定的因素。选定了品牌,还要充分利用搜索工具比价格、比服务、比评价,而这个筛选的过程,也能让他们获得购买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热爱时尚,追求创意,喜欢新奇。包装平庸、没有个性的产品不会受到他们的青睐,实用又特别的小玩意则会吸引他们的目光。

第四崇拜品牌,但这里的“品牌”只等同于“高品质”,而并不是某一个固定品牌。他们很早就熟知雅诗兰黛、兰蔻、资生堂,但也对经典国货比较青睐。应该说他们崇拜的是高端品牌和优良品质,希望在有限的消费力范围中追求品质的最大化。

对于我们来说,吸引这批消费群体,当务之急是让品牌更加时尚、个性、年轻,让传播更加接地气,让我们的产品更具有性价比,进而让他们接受和认可我们的品牌。

另外,我认为任何商业模式都是阶段性的,没有最完美和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应环境的,谁更适应环境的变化,谁就能生存下去。商业世界里,曾经诞生过很多的像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巨无霸,他们的商业模式也一度被所有人模仿和借鉴,但他们的倒下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没有人敢保证商业未来会怎么变化。

篇6

关键词:环境变化;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绩效

一、 引言

营销观念指出企业要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在目标市场中比竞争者更有效确定和满足顾客需求(Kolter,2003),而市场导向理论就是描述营销观念在市场中的实现(Kohli & Jaworski,1990)。Narver和Slater(1990)首先对市场导向进行了测量,并发现市场导向和企业绩效间的正向关系。随后,围绕市场导向与绩效间关系主题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众多研究显示,市场导向会有更高的绩效表现,例如利润、销售增长、新产品绩效等(Slater & Narver,1994;Kohli & Jaworski,1993;Han,Kim & Srivastava,1998;等)。然而,也有学者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异议,例如,市场导向可能阻碍创新(Berthon,Hulbert & Pitt,1999),可能引起短视的研发(Frosch,1996)或扰乱业务流程(Macdonald,1995),以至于因为过于注重听取顾客意见而使企业失去行业领导地位(Christense & Bower,1996)。所以,如果企业只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会导致其难以察觉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针对上述异议,Narver等(2004)提出这是对市场导向“过于狭隘的理解”,认为市场导向包括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两个维度,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反应型市场导向而忽略先动型市场导向,致使研究结果出现分歧。当前,对市场导向两种类型分别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极少,在考虑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下对上述关系的研究就更匮乏。本研究旨在探究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各自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在环境变化情况下,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效果如何。

二、 理论基础与假设

Narver,Slater和MacLachlan(2004)将市场导向概念区分为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两种类型,指出反应型市场导向侧重于发现、理解并满足顾客的显性需求;先动型市场导向侧重于顾客的潜在、隐性需求。目前,有关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集中体现为反应型市场导向,而对先动型市场导向涉及较少。Narver等(2004)发现,要取得新产品成功,仅反应型市场导向尚不够,企业还需要实行先动型市场导向,这对新产品的成功起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就是两种市场导向并不是相互背离的,企业是可以同时实施的。

在已有实证研究中,大多采用以文化观或行为观为主的传统市场导向观点,而区分反应型和先动型市场导向来研究对绩效影响的成果极少。Atuahene-Gima,Slater和Olson(2005)发现,反应型市场导向与绩效间呈现U型关系,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反应型市场导向才正向影响绩效,同时指出两种市场导向都需要。Bodlaj(2010)只发现先动型市场导向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张婧等(2011)对制造业企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对产品创新和经营绩效都有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绩效有正向影响;

H2: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有正向影响。

在两种类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作用的比较中,Vool和O'Cass(2010)发现,先动型市场导向相比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作用更强。张婧等(2011)研究也发现,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组织创新和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先动型市场导向更关注潜在需求,能够更好主导市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先动型市场导向较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更为明显。

在环境变量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影响研究中,基于行为观的市场导向并没有发现环境变量显著的调节效应(Jaworski和Kohli,1993),但也有学者认为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受诸如市场动荡、竞争和市场增长等因素调节(Atuahen-Gima,1995;Baker et al.,2007;Ledwith & O'Dwyer,2009)。环境因素中的技术、竞争、市场变化等因素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有调节作用(Slater & Narver,1998),企业的适应能力对反应型、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也有调节作用(Apaydin & Kat,2011)。

环境变量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影响出现上述分歧,首先可能由于研究样本受所处国家市场经济状况影响,其次可能与使用的市场导向理论观点不同有关。起初的研究,主要采用行为观或文化观的市场导向,这两种观点都侧重对市场显性需求的发现与满足,更多表现为反应型市场导向。Narver等(2004)提出除了关注反应型市场导向外,企业也应该关注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强调对市场显性需求的满足,更多表现为适应性的导向,受环境影响较小;先动型市场导向则强调对潜在、隐性需求的挖掘与满足,要求企业能够驾驭市场,捕捉市场动向,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因此,认为先动型市场导向易受环境影响而反应型市场导向则不易受环境影响,故提出如下假设:

H4:环境变化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有显著调节效果;

H5:环境变化对反应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无显著调节效果。

三、 研究设计与分析

1. 样本与数据收集。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便利抽样方式开展调查,通过邮寄、上门拜访等形式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数据收集时间为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共计发放问卷430份,回收问卷26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53份,有效回收率为35.6%。获得数据利用SPSS11.5和AMO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

2. 变量测量。

(1)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测量。Narver和Slater(2004)将市场导向划分为先动型和反应型两种类型,并开发MOPRO量表测量先动型市场导向,MORTN量表测量反应型市场导向。蔡莉等(2010)鉴于中国企业实情,对该量表进行了改进,得到8题项MOPRO量表和10题项MORTN量表。本研究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并进行调整,得到7题项MOPRO量表和10题项MORTN量表用于分析。所有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越赞同。

(2)绩效测量。Ford和Schellenberg(1982)开发了7题项的目标法绩效量表,通过主观指标测量企业绩效。张雪兰(2008)进行改进,并测试证明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研究表明,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同样都能较好反应绩效状况,因此,本研究用它来测量企业的营销绩效。

(3)环境变化测量。Jaworski和Kohli(1993)开发了描绘环境特征的量表,测量市场变化、技术变化和竞争强度来反应环境。其中,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能较好反应环境变化,故本研究主要采用该量表中这两个环境调节变量的题项并进行改进,得到5题项的环境变化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

(4)控制变量。本研究对可能影响绩效的变量进行了控制,主要为公司规模、公司年龄和产业类别。将企业员工人数视为企业规模的评价标准,100人以下的企业赋值1;100至400人赋值2;400人至1 000人赋值3;1 000人以上赋值4。产业类别设置为虚拟变量,0表示属于第二产业,1表示属于第三产业。公司年龄以成立之日起至问卷回收之日止的年限进行测度。

3. 信度与效度分析。

(1)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导向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对先动型市场导向量表剔除一项负载过小题项后得到7个题项的量表,量表的Crobanch's系数为0.835(>0.7),组合信度(CR)为0.834(>0.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运用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拟合较为理想(x2/df=1.55,RMSEA=0.060,GFI=0.968,NFI=0.952,CFI=0.982,IFI=0.982,均大于0.9),标准化载荷介于0.58和0.71之间且显著。反应型市场导向量表的Crobanch's系数为0.886(>0.7),组合信度(CR)为0.884(>0.7),说明反应型市场导向量表具有较高信度。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测量模型拟合理想(x2/df=0.91,RMSEA=0.000,GFI=0.967,NFI=0.963,CFI=1.000,IFI=1.000,均大于0.9),标准化载荷系数介于0.49和0.76之间且显著。此外,两个量表为成熟量表,内容效度良好,因此先动型和反应型市场量表都具有较高的效度。

(2)绩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绩效量表的Crobanch's 系数为0.890(>0.7),组合信度(CR)为0.890(>0.7),均大于对应临界值,表明量表有较高信度。对绩效量表运用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结果理想(x2/df=1.52,RMSEA=0.059,GFI,NFI,CFI,IFI均大于0.9),标准化载荷介于0.52和0.84之间且显著。量表改编自成熟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由此可见,绩效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环境变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环境变化量表的C-robanch's系数为0.805(>0.7),组合信度(CR)为0.836(>0.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环境变化量表的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拟合结果理想(x2/df=0.70,RMSEA=0.000,GFI,NFI,CFI,IFI均大于0.9),标准化载荷介于0.50和0.88之间且显著,此外量表改编自成熟量表,具有较高内容效度。由此可见,环境变化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4. 实证分析与结果。利用回归分析技术,逐步加入自变量,分析对绩效影响来进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的主要结果见表1。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远远低于临界值10,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忽略。

将公司规模、公司年龄、产业类别作为控制变量,先动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环境变化及相关交互相作为自变量,逐步引入模型。模型1显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绩效的解释效力并不显著。模型2和3显示,先动型市场导向(?茁=0.665,p

鉴于不同类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可能受市场环境影响,将环境变化引入模型。模型5、6和7显示,环境变化对绩效确实有显著影响,且在控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仍小于反应型市场导向。将环境变化与两种类型市场导向的交互项引入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结果发现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环境变化交互项显著,而反应型市场导向仅有主效应,并无与环境变化的交互效应。例如,模型8显示反应型市场导向的主效应为 ?茁=0.512,p

由此可见,先动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环境变化对反应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上作用不显著。这就说明环境变化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有显著调节效果,支持了假设H4。本研究并没有发现环境变化对反应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假设H5得到支持。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区分先动型与反应型市场导向基础上探索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型市场导向和先动型市场导向都对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这也验证了Narver等(2004)、张婧等(2011)的结论。至于两种市场导向对绩效促进效果比较上,数据结果显示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促进效果更为明显,但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受环境变化影响不显著;环境变化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影响显著,也即环境变化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果显著,而对反应型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果不显著。

上述结果与张婧等(2011)提出的先动型市场导向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的观点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两方面引起。第一,研究样本特点所致。本研究样本数据涵盖第二和第三产业,以长三角地区企业为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张婧等(2011)仅对武汉地区制造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制造业企业有其特定情况,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导向更为明显,可能影响不同类型(下转第117页)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第二,企业行业环境特点所致。以技术为先导的制造业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走在市场需求前面,要求企业在适应市场的同时能够主导市场,这就致使先动型市场导向有更好的绩效表现。而在国内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虽强调创新但市场经济仍处于粗放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竞争仍表现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因此,反应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更为明显也就顺理成章。此外,本研究的另一发现,即环境变化对先动型、反应型市场导向影响绩效的不同,也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合理性。

本研究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首先,企业应该同时关注现实显性需求和潜在隐性需求,同时实行反应型与先动型市场导向才能够更大限度提升绩效。其次,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市场导向的作用效果不同,采取先动型市场导向的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要关注技术变革、需求演变等环境因素,这可能会引起绩效大幅度的变动。最后,至于哪种类型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大,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可能和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变化等密切相关,企业应对这些因素有清晰的判断。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首先,样本量并不大,可能会影响到假设检验的质量,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检验结果。其次,扩大样本收集的地区范围,通过抽取其他区域样本企业来进一步验证结果。还有,需要进一步分析两种不同市场导向对绩效影响的路径,找出各自的作用机制。这些都是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Fahri Apaydin, Cumhuriyet Cad.Karizma Is, Merkezi4. Kat. Moderating effect of adaptabi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forms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Interdisciplinary Jo- 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Business,2011,(3):1364-1377.

2. Jaworski, B.J., Kohli A.K.Market ori- entation: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3):53-70.

3. Kohli, A., Jaworski, B., & Kumar, A. MARKOR: A measure of market ori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3,30(4):467-477.

4. Mateja Bodlaj.The impact of a responsive and 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 on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Economic and Business Re- view,2010,(4):241-261.

5. 蔡莉,单标安,周立媛.新创企业市场导向对绩效的影响——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中国工业经济,2010,(11):77-86.

6. Voola, R. & O'Cass, A.Implementing comp- etitive strategies: the role of responsive and proactive market orient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0,44(1/2):245-26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10YS238)。

篇7

关键词:市场营销环境 企业发展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283-02

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预示着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企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企业当中脱颖而出,除了完善企业内部的营销结构之外,还需要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提升企业产品的营销量,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位置。

一、市场营销环境的挑战

(一)营销环境背景下的挑战

企业的营销发展,既需要依靠企业的营销策略的革新,还需要掌控外界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企业只有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1}。企业必须在调整内部营销结构之后,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开展多元化的营业营销策略。因此,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顺着市场营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制定一系列新形势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更好应对新常态的挑战。

(二)消费需求引发的市场营销挑战

现代的消费者在文化知识的浸染下,其对世界的了解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很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原来的大众化变为当下的个性化,鉴于此,企业也要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三)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网络化渠道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诞生了网络营销,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营销格局,正因如此,企业在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实体店的营销策略,还需要考虑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2}。

首先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营销渠道发生了变革,使得市场营销环境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企业和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营销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简言之,网络渠道的应用模式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不必完全依赖批发商和零售商。除此之外,对网络营销者而言,减少了中间环节,营销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盈利额。

二、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企业的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与国外的市场之间的贸易经济往来,愈加密切频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从国内竞争转变成国际竞争{3}。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很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起来,给本就复杂的竞争市场,在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危机。

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知识、技术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活动也逐渐向着知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先进技术固然能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但是要想实质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应该着手于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现状,以企业的战略计划为终极目标,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消费需求为切入点,以此完成市场营销环境变化背景下企业的目标转型,这才是企业今后在市场营销环境中的立足根本。

三、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产品品质策略

无论市场营销环境怎样变化,企业立足的根本依旧是产品。所以,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企业最为基础也是最安全的应对手段,便是企业产品质量。{4}借助于企业产品的质量优势,在市场营销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位置。此外,企业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进而为企业赢取更多的市场营销空间。然而,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这个大背景前提下,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的质量,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加强产品生产到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把控,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在企业逐渐拥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后,进一步开展品质营销策略。

(二)基于市场营销导向下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会随着一个时期的生产力的提升而发生改变,无论如何,市场营销环境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内经济的发展速率。因此,企业的发展应以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为市场导向,积极掌控市场需求,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企业的市场地位,积极的进行战略规划。必要情况下,可将企业中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剔除{5}。开展多元化的企业生产策略,以此满足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对企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三)协调性策略

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协调性策略,是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经常采用的一种改变策略,其目的是在企业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企业的产品定位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尽可能地贴合市场需求。应注意的是,企业在实施协调性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市场营销这个宏观环境下满足下列条件:

1.协调性策略的实施不能使企业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必须保障企业的固有资金不会发生较大的浮动。

2.协调性策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企业原有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即便实行协调性策略也不会影响企业原本的市场占有份额。

3.企业的发展一直坚持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统一的发展战略,因此,协调性策略的实施,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落实,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占取更大的优势。

(四)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策略

1.当下企业的管理(下转第285页)(上接第283页)都是采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无不渗透现下的高科技技术,面对此种境况,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高科技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大量的引进高科技技术。借助于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改善当下企业的营销发展{6}。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走在同行业的市场前列,引领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的市场的发展。

2.高科技技术除了应用在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以及产品的生产之外,还可以将其应用在当下企业营销当中。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营销,将企业的产品到商品销售平台之上,借助媒介力量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公司产品,并且刺激消费者进行产品的购买,以此达到企业产品促销的目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会随着一个时期生产力的提升而发生改变,因此,企业的发展应以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为市场导向,积极掌控消费市场需求以及消费群体的购买偏好,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企业的市场地位,积极的进行战略规划,以此提升企业的发展。

(五)抵制与开发结合策略

在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要情况下可以结合多种策略,共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抵制性策略是指企业扭转对自身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改善企业的发展窘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扭转企业现下的危机。当然,这需要企业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实力的企业才能采用这种策略,并且在企业实施抵制性策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的内容:

1.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2.不能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给公众留下不良的印象;

3.绝对不可以做出违法或是违规的行为。

在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时,如果发现了消费者对于现有的产品以及服务不再满意了,那么也就是说市场的微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对于产品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了。这时企业就应立即研究这种潜在的产品需求,并且研发出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同过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下企业应对策略的研究,可以得知,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其实是一次经济时代的变革,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企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面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企业必须进行创新才能够挽救企业的市场地位,才能将市场营销环境变化掌控在可控范围内,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助力器。

注释:

{1}孙贺.加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有效措施[J].现代商业,2014,(9):41-42.

{2}李艳.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23-124.

{3}韦真.试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9):283-283.

{4}聂帅.论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5,(13):68-68.

{5}刘凯悦,蔡道成.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4,(13):29-30.

{6}王静.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460-460.

篇8

一、提高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编辑,所面临的是世界各国的精神文化产物,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巨大差异,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警觉,在涉及到政治、思想、法律、宗教、历史、民族、版图等问题时,应慎之又慎。在平时的工作中,编辑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焦点,能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做好书稿的政治把关工作,时刻保持政治警觉。

二、提高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进步、时代进步,我们的读者群的心理、思维、审美、情感已大大不同于以往(也许多年以后发展更快),面对如此状况,我们不仅要掌握读者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一般文化常识,更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编辑应坚持“博中求专、以专促博”的指导思想,多学习、多动脑、多积累,不仅要广泛了解多学科、多领域、跨行业的知识,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具备一两门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图书编辑不仅要熟悉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文稿加工等日常业务,还要了解图书的印刷、发行、市场营销等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要积极参加出版社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不断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扩大视野。平时要关注文化发展新动态,特别是事关出版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随时汲取最新文化成果。此外,编辑还应加强学习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等,做到“心中有法,依法而为”。

三、提高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人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编辑的信息素质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实践能力。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于信息存在的反映,它表明了一个人的信息认知水平。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人类知识在当今每3—5年增长一倍。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编辑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编出读者需要的图书,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有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收集、利用信息的角度观察事物,是编辑实践现代信息意识的主要手段。信息实践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过滤、组织和传输能力四个方面。对于来源多、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信息,编辑不仅要领先一步搜集,而且还要学习掌握。编辑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关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到图书交易场所调研等,而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给编辑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例如,编辑需要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只要在计算机内敲入“克隆”这两个字,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搜索,几十秒后就能通过网络获得几千条有关克隆的消息。信息获取之后就要进行信息的过滤,这并不是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对信息进行甄别、提炼。还是以“克隆”为例,几千条有关信息中,有些是重复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编辑要过滤掉其中的“垃圾信息”,最终使读者获得准确而全面的信息。然后,编辑要善于将零散无序的信息整合加工成人们能直接利用的资源,在加工时,编辑应采取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如少儿读物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童真、童趣,科技类编辑应尽量使表达富于逻辑性、严谨性。总的说来,编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编辑还应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和外语不仅是编辑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的工具,也将成为编辑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通过Internet,编辑可以快速、及时地与作者、专家、读者交流;通过出版单位内部局域网,编辑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书店,编辑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图书需求和销售情况……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而在出版市场化、国际化的大环境带动下,版权贸易日益活跃,出版资源有了跨国开发的可能,因此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过滤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升策划意识。

一部(套)精品图书,来自一个好的选题;一个好的选题来自于好的策划;好选题是出版社的灵魂,决定着出版社的命运。在信息密集、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市场竞争就是信息的快速甄别及占有,就是出类拔萃的点子及策划的竞争,谁有好的策划,谁就有可能优先占有市场,树立品牌,或更大份额地占有市场,成为众多“冲浪者”中的佼佼者。作为编辑,一定要有很强的策划意识,首先要形成自己的编辑思想,明白自己要编哪些书,擅长于编哪些书,其次是能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和组织参与,并且尽量把它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当形式确定以后,一定要学会从市场出发,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来操作,以最终形成文化产品。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编辑要做到四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有着敏锐触觉,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分析的编辑策划出的选题,才能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

五、提高审美素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