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4: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92-01
前言:国家的税制体制和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处理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1 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税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较强,在实施税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重要参照物就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核算与监督纳税人经济活动时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从而才能让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税务机构借助于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合理的税务会计编制制定出来。此外,企业还能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处理,能够促使其将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直接运用到税务会计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让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财务报告反映二者之间的协调
财务报告可以有效反映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开展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工作中,有效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能使相关管理目标更好实现,为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受税务会计的制约,财务会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遵从相应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比较自身的负债情况与资产情况,便可以充分明确计税基础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可以将会计利润跟企业所得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准确记录下来。例如,企业在所得税会计中,需要处理好时间性差异,这就需要将相应的“递延税款”科目设置出来,这才能列示企业的长期资产或者是长期负债情况,保障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从而使企业更好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2.1 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都是企业中以货币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财务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与资金变动情况。税务会计核算范围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并不相同,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收入、收益分配以及税收减免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相较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而言,其主要是以受纳税影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类型的资金变动,如税款缴纳、补退以及计算等。
2.2 核算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在具体核算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税法作为重要的工作参照,通过实施正确的计税、纳税以及退税等工作,有效达到降低遵从成本的效果。为了帮助税务使用人员做出合理科学的税务决策,便可以采取将相关会计信息提供给税务会计使用者的方式,使税务会计使用者可以实现税收收益的最大化。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核算与记录所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而合理编制出相应的附表、利润表、资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
2.3 计量依据不同
税收制度的形成一般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则是依赖于权责发生制,其关注的是实际收入、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比例。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必须参照权责发生制,而税法的配比原则不仅要参照权责发生制,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税法通常不会对会计核算实质进行运用,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会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不会预测未来费用和损失。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主要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参照基础,未来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核算与编制。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协调措施
3.1 建设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的复杂国情,许多企业中税务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系统。目前我国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加快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协调两者的差异,加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从而减低企业税收成本和纳税风险,建设我国一个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3.2 合理制定税务会计准则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本质上都是为所需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结果。但是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不同,所以对于税务会计,需要一套适合的税务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能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式保持一致,避免重税漏税的现象。在税务会计中,应该严格区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收益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对于这两种收益应该有相应的划分方案,明确的计算所得税负债和费用。
3.3 遵循实质性的相关原则
按照现行税收制度的规定,“视同销售”的行为同样也是没有现金流动的销售业务,如果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征税的话,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我国的税收制度应该减少类似规定,减少税务会计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以体现我国税法法规合理征税的原则。在对于企业税务会计处理中,重要事项定要遵循严格处理,次要事项按情况处理,无关事项无需处理,做到以实际为主的原则。
3.4 缩小两者政策差异
财务管理制度僵化和过多是我国以往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有着很大影响。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使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政策性差异得到缩小,虽然能够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两者在一些方面上的差异性属于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想要短时间消除显然很难实现。例如:政府部门对企业违法支出或经营行为所进行的行政罚款、司法罚金,在财务会计实施中,就能列支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科目。但是从税法的角度上来讲,其规定这种支出不能使用于抵税,由此也就让税法以税后利用为目的,为国家收取税收收益的性质得到了直接展现。
3.5 实现二者趋同化发展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之间的趋同化发展越来越明显。首先是会计制度跟税法法规的协调化发展使得二者逐渐开始呈现趋同化形式,不管是在实物界还是在理论界,企业所认同的便是财政部制订的会计准则跟会计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财政部还有制订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责任,(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是并行的吧?)这就可以为我国会计制度跟税收法规的趋同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我国企业的筹划活动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的趋同化发展,如果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一定的话,企业的应缴税额跟税后利润就属于一种反比关系。所以企业为了有效减少自身的应税负担,就需要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合理避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收政策跟会计制度的协调发展。
4、结语
总体来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管理人员在工作时要对两者之间做好区分及协调,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的变革,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鉴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要求越来越细化。本文作者认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将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离出来,不仅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定义以及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税务会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他只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帐簿或报告之中。
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是,税务会计毕竟是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门特殊专业会计,所以它与财务会计又有着一定的差异。
第一,二者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并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务人、潜在投资者)提供真实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而税务会计则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
第二,二者核算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
第三,二者核算的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而税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税法。财务会计强调遵循会计准则,依照会计制度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基于自身的理解和情况的特殊性,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
第四,二者核算的原则不同。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法则主要是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保管,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此外,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更重视可以预见的事项,而财务会计则可以有所不同,在特定时候,财务会计可以考虑币值不稳的因素,如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企业通过会计计价方法的选择,寻求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计量模式。
二、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美国着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 1994 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财务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
1、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2、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3、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有时,企业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3、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税合一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4、提高会计实践水平,维护会计的一致性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资本的高度集中、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提高会计的质量水平。而税法已明确规定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税法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同时使得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5、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理论和会计惯例进行核算的,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由于我国多元投资主体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此时若财务会计再不与税务会计分离,会计核算继续实行两头兼顾,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之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若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6、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税务会计逐步完善,受到普遍重视,并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学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7、发展会计学科的需要。在传统的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财会体制模式下,会计学只能是会计制度的说明,即对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会计行为、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及报表编制作必要的解释,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核算制度,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对财政、财务的变化熟视无睹,而是要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这就是税务会计。它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既要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又要明确税法的基本知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总之,尽管税务会计长期以来被看作财务会计的延伸,但事实上税务会计在许多方面已具备了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学分支的学科特征,税务会计已具备了独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税务会计,有助于使规范经济生活的立法活动进入快车道,也有助于为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实施解除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1、钟高、龚明晓。论会计准则目标。会计研究。1998;
2、黄菊波、杨小舟。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1995,11;
3、李端生、朱力。论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研究。1996,8;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
[DOI]10.13939/ki.zgsc.2016.42.09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不断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越发突显出其较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联系,但是同样也具有着较大差异,相关管理人员在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实际开展的工作中,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明确区分,从而才能让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促进,让我国会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才能让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1 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税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较强,在实施税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重要参照物就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核算与监督纳税人经济活动时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从而才能让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1]企业经济活动和其财务会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到有效掌握。税务机构借助于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合理的税务会计编制制定出来。此外,企业还能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处理,能够促使其将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直接运用到税务会计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让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能够通过财务报告直接反映出来
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往往能够有效反映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协调状况。由于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制约作用,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对自身的负债和资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对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做到有效确定,通过该差异所形成的所得税,能够准确地记录下会计利润与企业所得税之间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2]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中需要对时间性差异做到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长期资产及负债情况得到有效展现,从而才能使两者的协调发展得到保障,促使企业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能够相统一。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2.1 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都是企业中以货币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财务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与资金变动情况。不管其在纳税事项上是否有所关联或关联程度多少,为了让企业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以及我国的宏观管理需求得到保障,就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对企业资金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核算,如资金投入、周转以及撤出等。不过,税务会计核算范围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并不相同,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收入、收益分配以及税收减免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相较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而言,其主要是以受纳税影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类型的资金变动,如税款缴纳、补退以及计算等。
2.2 核算目标不同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通常都是以税法为依据,通过对正确的计税、纳税以及退税等工作的运行,让遵从成本的降低效果得以有效实现。为了能够协助税务使用人员给出更加科学的税务决策,通过给税务会计使用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方法,促使其税收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得到有效实现。[3]而财务会计的主要核算目标则是对企业中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统计,进而将相关的财务报表、利润表等编制出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让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具体实施情况得到有效展现,最终也就能够让合理科学的经济决策得以实现,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计量依据不同
税收制度的形成一般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则是依赖于权责发生制,其关注的是实际收入、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比例。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必须参照权责发生制,而税法的配比原则不仅要参照权责发生制,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税法通常不会对会计核算实质进行运用,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来进行,会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不会预测未来费用和损失。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主要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参照基础,未来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核算与编制。税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法律法规,是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实施的基础,税法会计在对企业需要缴纳金额数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税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运用书面报告的方式,向相关税务部门反馈纳税结果。
3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措施
3.1 将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缩小
财务管理制度僵化和过多是我国以往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有着很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之后,逐渐开始缩小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促使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制度在未来的创新中,还应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协调,让其之间的政策性差异能够得到有效减少,尽可能地单打独斗或互补协调现象的再次出现,从而才能让企业所得税以会计收益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能够实现和保障。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使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政策性差异得到缩小,虽然能够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两者在一些方面上的差异性属于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想要短时间消除显然很难实现。例如:政府部门对企业违法支出或经营行为所进行的行政罚款、司法罚金,在财务会计实施的过程中,就能够列支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科目。但是从税法的角度上来讲,其规定这种支出不能够使用于抵税,由此也就让税法以税后利用为目的,为国家收取税收收益的性质得到了直接展现。
3.2 让两者的趋同化发展得以实现
由于受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的推动和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正在逐步实现趋同化。从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及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两者之间趋同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会计制度与税法法规的协调发展推动了两者的趋同化发展,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是企业所认可的。财政部如果能够参与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能有效推动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趋同化发展。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协调性,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也逐渐开始向趋同化和协调化方向进行发展。此外,我国企业的一系列筹划活动也会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趋同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处于稳定状态下,企业所应该缴纳的税额则与税后利润呈现一种反比关系。因此,企业为了能够让滋生的应税负担得到有效减少,就需要借助于税收筹划的手段,让合理的避税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也就能够对我国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渐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会对两者的协调化、趋同化发展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想要让企业制度的转换成本和税收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使政府税收征管成本与企业纳税风险得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联做到合理区分,就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不断完善和构建,从而才能在确保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当代中国税收服务模式变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税务;财务;会计;原则
在我国经济工作的建设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原则上既存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有差异。当前二者的原则差异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差异对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我国经济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内容,二者在其根本上都是财务人员的服务领域,因服务对象,运行系统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
(一)税务会计
国家税收法规和各省市地区的税收操作制度是税务会计开展工作的基础,基于当前的税收制度、规程,运用会计学和统计学专业知识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最终形成企业适宜缴纳的税种、税目,以及各税种、税目应缴金额,以稳定国家的税收收入[1]。
(二)财务会计
不同于税务会计站在国家的角度,财务会计更多的是站在企业与个人的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2]。财务会计需要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来工作,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盈亏能力的了解,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相应的信息。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原则
在会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然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性质不同必然致使其工作原则不同。以下通过具体分析二者的工作原则来加以说明。
(一)税务会计的原则
我国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原则有:客观性原则,会计理论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为目的,税务会计理论也不例外。通过对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加有效地发挥税务会计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3]。逻辑性原则,即保证思维逻辑的一致性,保证税务会计报表是符合逻辑发展规律的。总体性原则,即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明确认识到这是一个战略性规划。历史性与动态性原则,由于税务会计处于较为复杂社会经济环境中,这就使税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说但该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可以调整的,是根据社会实践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二)财务会计的原则
财务会计的原则有:历史成本原则,即在尊重历史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参照历史数据加之以现实数据综合整理以得出结果。收入实现原则,即指企业产生过程中的收入应选择一个固定的时点作为确认的日期,借以判断其归属期间[4]。配比原则,即成本与收入相配合的原则,是指企业在特定的期间实现的收入与为此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较,以确定损益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以明确的权责关系来确认收支,也就是按收款和付款的责任来确认。谨慎原则,即稳健主义的原则,泛指在企业未进行某项工程前对其进行的风险预估,并在该风险显现出较为稳定态势下加入财务计划中去。
(三)二者的不同之处
二者的服务主体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工作原则的不同,税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纳税人,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则是企业。这就决定了税务会计一切以税务法为基准,所有工作活动都建立在此之上。税务会计坚决拥护历史成本的原则,强调在企业资产与历史成本相抵触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使用相关的处理方式[5]。财务会计则恰好相反,相较于税务会计更具有灵活性。在工作执行中的诸多地方引入了可收回金额和等不少公允价值的理念,以确保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可靠。可见,会计工作者对于从事工作的性质完全属于根据服务对象而决定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相关性原则的运用上也存在有相当大的差异。基于二者特性的不同,税务会计的服务则更多的趋向于政府,帮助政府促进税活动的有序开展。财务会计则更多是指财务信息,趋向于企业,其主要职责是帮助企业统计出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明确企业的经营盈亏额,以便于企业做出相应方面的决策。因此也就造成了二者在相关性方面的差异。二者在配比方面也有所不同,税务会计对配比原则的认可是毫无疑问,因为税法对税款的流失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根据税法的相关条例,纳税人应该缴纳的税费必须在其应当配比的当期进行申报扣除,提前或者滞后都无效。与税务会计的强制性不同,财务会计则更多的是核算企业当中的金额,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进行的财务统计[6]。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在灵活性上面要更加的人性化。财务会计核算中则更多的实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对企业进行财务运算时,必定会出现未知的情况,财务会计则需要通过对未知情况做出相应的风险评估。这一原则在税务会计工作时基本用不到,因为税收是全都按照税法进行核算的,是根据国家法规有自己固定标准的,所收取的税费也仅仅由纳税人承担,并不存在有所谓的风险性。因此,对于财务会计的运算来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税务会计中并不适用,若强制运用到税务会计的工作中则会增加税收工作的风险,也与其确定性相悖,不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
(四)对于二者差异的思考
1.促进二者的协调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许多的原则上面还是具有一致性的,即使二者之间部分的原则并不能够互相适用,但并非是不可调节的。由此可见,这些原则都是具有共通之处的,只不过是基于二者的具体的适用目标而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在不违背二者的原则之下充分发挥二者共同之处的作用,也要正视不同之处,使二者能够协调的发展,更好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税务会计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增加收税的便利以保障政府的收入,是本着“税收核算原则”来进行收税。并非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来为纳税人考虑,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财务会计的为公司和员工的绩效考虑不同。目前我国的税收工作的开展还未能做到一切完全按照法定标准来完成,不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条例来展开工作,势必会导致许多的问题在收税中出现。因此,我国现在需要制定出完整的税收体制来展开工作。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原则”已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实践已经渐趋成熟和完整。因此,在进行税务会计的改革的同时,是否可以多多借鉴财务会计原则中较为成熟的方面,将财务会计中看重实际重于规定的原则用于日常的税收工作中,融合能够适用于税收的加以合并。压缩二者之间的差异,促进二者互相协调,共同发挥我国在财务处理上的最大优势。2.加强企业的税务统筹企业内需要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但在企业的整体运行中也是需要缴税的,关于税款方面则就需要税务会计了。因此即使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二者虽然有着不同的运行原则,但二者始终是会在某些方面加以重合的。财务会计也可以根据国家企业纳税的相关法规计算企业营业额,从而进行一部分的税务筹划,将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提前计算,促使企业提前准备税款,避免出现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使得财务会计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运营和盈亏状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发展中所承担的经济风险,促进了企业更好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即使存在有大量的差异,二者也都是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行的。二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对二者的原则进行具体的对比后,不难发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只有在更加合理的协调之下,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帮助国家寻找到一条更加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嘉琛.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471.
[2]张晓雪.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学习,2017(05):119.
[3]陈雨佳.浅析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以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7(04):153-154.
[4]叶宝忠.关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与协调的相关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27-28.
[5]曹亦安.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1):123-124.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只有进行互相协调、互相发展,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人员需要区分二者的职责,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会计信息。
1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的职能分析
1.1财务会计职能分析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统计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各类信息,并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财务会计利用有效的会计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整体状况进行计算,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与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对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劣,对企业经营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1.2税务会计职能分析在企业内部税务与财务互相交叉组合产生的会计系统便是税务会计。税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的数量、成因、申报,进行有效的统计、计算与管理工作。税务会计的工作基准是国家颁布的相关税法,同时还要确保税务工作的精准性,为不重复收税、漏税提供保障。
2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职能联系
2.1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工作的基础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税务会计强调的是严谨性,因此在进行税务会计工作过程中,要对财务会计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参考、借鉴,从而达到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展开对纳税人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管的目标,从根本上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都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密切相关,企业与政府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掌握、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经营生产状况。国家税务部门也可以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编制程度,并对企业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企业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对相应的税务会计工作进行处理,并将从财务会计处得到的核算结构,灵活应用在税务会计处理过程中,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经营综合效益提供保障。但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诸多问题,这便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税法执行,才能为国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助力。
2.2企业财务报告体现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反映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关系的有效依据便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只有在进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充分协调,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明确企业的内部管理目标,并确保企业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所得的综合效益。通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协调性的主要表现方式便是财务报告。由于税务会计对其进行制约,所以,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对自身负债情况、资产情况进行比较,便可充分反映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利用这种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将会计整体收益与所得税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准确记录。例如,企业税务会计在对所得税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将时间性差异妥善处理,便需要设置有效的递延税款科目,这样才能具体展示出企业的长期资产以及负债资产情况,为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可以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
3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3.1核算对象不同在进行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核算处理的主要对象是以货币计量企业为主的企业经济事务,通过财务会计的正确核算,将企业内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的反映出来,还能显示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资金流动规律。同时在涉及纳税事宜、纳税数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债权人、国家宏观调控、投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人员要对企业的投资、资金周转、市场退出等情况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另外,在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其主要核算对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对税收收入、收益分配、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与税务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同时,税务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税款缴纳等各项经济活动、资金流动。
3.2核算目标不同在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将税法作为工作的主要参照,并开展合理的纳税、计税等工作,从而达到企业遵从成本的目的。税务会计还可以为使用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税务决策,并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可以让使用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财务会计的主要核算目标是对企业内部的整体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编制出利润表、资金流动表等,对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整体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收集,并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帮助使用者将这些报告作为主要参考,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关系的协调策略
4.1减少二者之间存在的政策差异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财务制度僵化、财务管理职能重叠的问题,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提升,财务制度、税收制度都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国家颁布《企业财务通则》后,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政策性差距逐渐缩短,并加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因此,要想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协调,相关人员便要将二者之间存在的政策性差异不断减少,以确保企业应税所得、会计效益在时间层面实现统一。面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将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之间的政策性差异缩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但由于二者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全部差异,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逐步缩减他们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由于违法行为在受到政府处罚的过程中,财务会计便可以将运营成本、费用等损失资金进行列支。而依据我国相关税法的规定,其并不能将这种列支行为应用在抵税过程中,这充分体现出税法是以税收利益为主要目标的效益性质。
4.2税务会计应遵循实质性原则我国实施的税务征收制度只对税收收入进行重视,却忽视了征税成本,因此出现了征税成本高于其他国家的情况。依据国家的税收制度规定,在视同销售的行为中,并不包括现金流动的销售业务。但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征税后,便会加大企业所承受的负担。因此,国家只有将税收制度中类似的规定不断减少,才能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可以凸显出我国税法规定的合理性,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而在企业税务会计进行工作、处理的过程中,要将重要的事项进行严格处理,并依据事项的实际情况酌情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不对无关事项进行处理,充分体现以实际为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短,达到二者之间关系充分协调的目的。
4.3制定完善的税务会计准则税务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实质都需要为企业提供精确、有效的会计核算成果。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不同,因此,便要构建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税务会计准则,并确保该准则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统一,避免重税、漏税的现象发生。同时,在税务会计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进行有效区分。对于两种不同来源的收益来说,企业要同时负担不同的纳税责任,因此,相关人员要对这两种收益方式进行合理的方案划分,才能更加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税负与费用,并协调税务会计、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关系。
5结语
我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将二者之间的职能进行区分,同时采用合理的措施,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协调,才能将二者的真正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并确保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管理服务。另外,企业还应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制度,提升其工作规范性、高效性,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红.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性分析[J].市场研究,2016(6).
[2]赵春云.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与协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3]孟庆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4]赵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12).
关键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方针;实际选择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初步概述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概念
会计与税务,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税务会计是随着财务会计的发展而产生的。但随着知识的拓展及研究,很多学者认为税务会计已独立发展成一门学科,其与财务会计是背离的。
财务会计,即传统的企业会计,通过货币计量,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确认、计量、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形成信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一门会计。
税务会计,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企业税务征收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系统的规定和准则,目的在于促进税收公平。
(二)二者之间的区别
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顾客、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进行有效的决策。税务会计主要目的是提供税务征收的依据和基础,将税收依据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科。。
2.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它对收入和费用的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而不考虑何时收到或者付出现金。在反映企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企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结合,收付实现制是指交易或者事项只有在收到或者支出现金时予以确认。
3.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内部管理者、债权人、顾客、政府有关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正确的决策。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国家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其核算的仅是与税务形成有关的经济事项。
4.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其基本前提概括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五项。税务会计依据国家规定的税法,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税务核算计量。
二、分析两种国际模式
(一)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合一模式
1.基本特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合一,会计服从于法律的要求。
2.形成背景:首先,德国、法国国际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以独资企业为主,其投资者乐于持有政府的证券和储蓄存款,而不愿拥有私人工商企业的股票,所以银行业较发达,造成企业主要依靠大银行筹集资金,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投资;其次,德国、法国属于成文法系国家,会计职业界不发达,其会计准则必须由政府制定,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财务上要求“极度稳健”和“形式重于实质”;最后,法国、德国重视企业长期财务实力,很少要求企业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因此,德国、法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相合一的,会计服从于税法。
(二)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背离模式
1.基本特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二者之间彼此独立。
2.形成背景:美国、英国都是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国际资本市场,企业面向社会群众筹资,并且其财务报告要求充分披露,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美国和英国同属不成文体系,会计职业界发达,其会计准则可以只取得相关权力机构支持的权威性制定和。因此,美国、英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背离的,财务会计不受税务会计的约束,独立发展。
三、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一)从会计环境论角度分析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选择
从前章分析国际两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两大模式可以看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的选择与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密不可分,从而导致二者间的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协调的过程中。
1.政治、经济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稳步发展前进,一方面,为了保证我国众多大小企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在财务会计方面严格要求,要求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合理提高市场“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有形的手”的平衡,税务机关在税法方面严格立法,独立发展。
2.法律环境: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不完善,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有待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不完善,税法存在漏洞,往往是根据会计准则制定的。但随着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背离是无可厚非的。
3.企业组织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与日俱增,一方面信息披露严格要求,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提供真实、有效、及时、重要性的会计信息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必要,但提供有用的信息不能一味的遵循法律的要求,这就导致会计与税法的分离。
(二)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的改进方针
1.加强会计法律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当前法律规章制度存在欠缺,体系尚不健全,税务会计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存在差距。加强法律方面的监管,明确监督主体,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税务会计核算应采取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加有效的反应会计主体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使得征税更加有依据,同时也遵循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更加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3.税务会计核算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适度稳健
“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上强调披露原则,税务会计应该依据企业是否实质性发生经济活动来判断是否纳入征税范围。如“视同销售”实际是没有现金流入的经济业务,若对此征税加重了纳税人的缴税负担。税收制度应该较少此类规定,一方面减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另一方面调整了纳税规定的合理性。
4.实行企业分层管理
对于大型企业,其融资渠道广泛且多元化,大型企业一般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宏观调控和综合征税能力,应采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适度背离”的模式。对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应采取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一致的模式,使按会计核算出来的利润与按税法核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致,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刺激员工积极性,实现更高的利润。
5.结合会计环境发展情况,遵循规律,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会计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思维性的拓展。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发展的历程中,会计人员需学会遵循客观事实,在创新的过程中谋求发展。
6.引导会计行业自律管理,提高税务会计的重视程度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跟会计管理人员密不可分。会计监督存在遗漏,必然会导致会计监督效益的较少,因此完善会计行业自律管理有利于协调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相互促进,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法律环境的发展,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呈现着分离的模式。但由于我国当前税收有些方面依据企业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需获得法律允许才有效。总之,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真正消除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的。我国应遵循国家现在发展情况,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创新,实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适度分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常勋,常亮.国际会计(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
【关键词】 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差异;协调
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博弈加大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这两类会计的差异既导致了纳税人财务核算成本的增加,又不利于我国税收征管机构的征收管理。笔者认为,目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情况以及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关系,不仅对企业财会人员很重要,还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就概念而言,财务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为外部和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等此类经济信息为目标的而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税务会计是介于税收学和会计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其依据是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基本形式是以货币来计量的。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门特种专业会计。当前,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目标、所遵循的原则、会计要素、计量属性、核算基础、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不同而导致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
1、目标的差异
会计目标是指向与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和相关部门等使用主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主要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主要是为使用主体服务并兼顾国家、企业和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税法目标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从而引导和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政府职能,公平税负,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由此可见,两者的目标存在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会计利益集团的多元化与税法的唯一性之间的产生了矛盾,也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产生差异的根源。
2、核算原则的差异
在核算原则上,税务会计遵循的是税收核算原则,并以税法为导向。而财务会计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亏状况。
3、会计要素的差异
财务会计要素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部分组成。而税务会计要素既要受到税法的影响,又要受到税务会计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税务会计环境决定了纳税会计主体的具体涉税事项及特点,并按照涉税事项的特点和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的分类,从而形成税务会计要素。税务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有: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二者在在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4、计量属性的差异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情形下计量的内容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以此保证计量会计要素金额的可靠性。税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存货等各项资产,计税要求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只有在资产转移确定收入和计量成本及反避税要求方面采用公允价值,如企业盘盈资产、拆迁补偿采用重置成本计量,企业关联方交易、企业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形式获得资产与收入。但税务会计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增值或者减值,一般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由于会计准则计量属性选择的范围较大,因而企业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账面记录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较大不同,其结果加大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分离。
5、核算的差异
(1)核算基础差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都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采用权责发生只为原则进行核算。但在其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在收入的确认上税务会计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制原则,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采用稳健原则列入的某些估计、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经发生”即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的确认扣除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2)税基保全差异。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保障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用来满足政府机构和公共开支的,财政收支一般都要纳入财政预算,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时间性,而且税款必须是现实的收入 ,不能是预期或虚假的收入,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税务会计对企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规定了扣除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所得税纳税税基。税基的存在使税务会计达到了获得财政收入,调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经济资源在全社会分配的目的,但是财务会计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界定。因此,税基的存在也造成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3)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而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中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
6、政策导向差异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因此,税法中调节宏观经济、包括一些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奖励或限制的条款及对社会弱势群体收入进行优惠的条款。结果是一部分会计所得免于纳税,或者一部分支出的扣除标准相对于类似支出项目有所不同。这些鼓励类和限制类条款均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财务会计不承担调节宏观经济和国民收入的作用,所以一些税收政策在财务会计上得不到体现。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逐渐加大,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这种较大差异,对于税务而言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对企业也会带来所得税征管方面的困难,对政府税务部门带来很多的困难,比如:增加了工作难度和成本。另外,还会导致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给会计工作带来不便,进而影响和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加强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尤为重要。
1、重视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协调的理论研究
目前对会计法规和税收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会计人员,我们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准确把握好两者的分离或者统一的 “度”,既不能片面夸大和追求两者之间的差异,走向极端,又不能因为两者具有紧密联系而无视其差异。基于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会计法规与税法协调的理论研究,从而促进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与完善。
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部门应加强合作
由于我国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税收法规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了各自制订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然而,这两个部门具有一致的根本目标,因此,两个部门在制定准则与法规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互相沟通和配合,从而减轻企业与国家在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难度。
3、加强政策宣传,会计准则应增加涉税信息披露
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税务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政策宣传的重要性,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会计和税法的宣传和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调的效果。开展政策宣传的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内容可以突出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宣传的对象主要针对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协调为主要目标。
另外,由于当前纳税申报表的不公开性,使得利益相关者无法充分了解企业与税款征收相关的信息,更无法全面理解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作为主管和主要实施部门,为了帮助利益相关者更为充分的了解企业经营与税款征收,了解会计利润与税收等相关内容,有必要增加涉税信息的披露,在相关会计准则中增加纳税调整信息披露条款,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对税收的支持。
4、改进和完善差异 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在处理差异会计时,主要以账外调整为主,并体现在纳税报表中,这种做法既不能与日常的会计记录相衔接,又不利于与税务机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因此,要想系统完整地反映差异的形成和纳税调整情况,企业就要增设必要的备查账和明细账,进一步规范会计账簿记录。针对会计差异的调整情况,应该及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相应的披露。如:在利润表的“所得税”和“利润总额”项目之间增列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和减少额等项目,依据备查账和明细账的记录来分析和计算调整金额,并对其进行填列,从而完整地反映差异调整的情况。
三、结语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所遵循的原则、计量属性、核算基础、计量属性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为了实现两者的协调关系,不仅要积极主张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借鉴,还要加强和完善两类会计制度,从而促使其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会计核算与税收征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涛、封爱华: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与协调研究,商业时代,2011.9.
[2] 罗琼(导师:夏云峰):税务会计独立模式下我国所得税差异协调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赵建新:我国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性研究,财会研究,2011.6.
[4] 陈玉波:浅析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务处理方面的差异,中国农业会计,2012.10.
[5] 王凤娟(导师:云虹):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关系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吴康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及协调――基于新准则对所得税影响的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8.
一般而言,企业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主要有三种,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财务会计主要是与企业存在重大共同利益的人在确定、形成、分配净收益的财务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因为向企业提供了资本金的来源而拥有了企业资源的分配权,因而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确保投入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而政府由于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环境而成为了企业的隐形股东,并以税收形式分配企业的净利润,因而税务会计成为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确认、分配利润的工具。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投资者、债权人与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歧越来越大,政府要求对在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数据进行必要的税收调整,保证政府税收的来源,因此税务会计已经越来越独立于财务会计,这意味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原则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也有异同。
二、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
1.财务会计原则
财务会计主要是以外部的与企业存在重大共同利益的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货币化计量,主要提供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使这些外部投资者更加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作情况,为预期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同时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核算都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形成一整套明确且公认的体系。财务会计原则就是指导和约束财务会计行为的基本规范和规则,是财务会计工作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思想,一般具有以下几点: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和实质性原则。在及时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应当及时计量、记录、报告企业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不能延迟也不能提前,注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在可靠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下尽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计量的交易或者事项是真实发生的,并且保证会计信息的无偏性和中立性;在实质性原则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避免高估收入、低估成本,保证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活动的经济实质一致。
2.税务会计原则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税法的两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以税收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会计系统。税务会计以税法为直接最高标杆,以货币来计量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税收的经济行为,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进行核算和反映,以确保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税务会计作为一种以税法为导向的专业会计,由于我国税收法规目前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因此多数企业的税务会计系统并未从财务会计中单独独立出来。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的税务会计原则,其主要体现在税法的各种规定中。当前的税务会计原则主要有客观性、总体性和合法性,在客观性原则下,税务人员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行为为基础,以税法作为计量标准,有效的核算企业的税收金额;在总体性原则下,税务人员应当站在整体的层面上考虑企业中涉及到的各种税收情况,及时调整税收的核算过程,保证税收金额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在合法性原则下,税务人员应当时刻谨记税收法律,合理、合法地运用税法的规定进行税收筹划,争取合理的税收收益,避免不当的税收行为。
三、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
1.税法导向原则
税务会计以税法为直接最高标杆,贯穿整个税收核算、缴纳过程。它在确保一切符合会计计量程序、方法的基础上,将税法作为最终的依据和判断标准。这是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最显著不同的地方。税务会计产生于国家作为企业的隐形股东对企业收入的强制征收权力,能够保证国家的税收收益,税务会计更多考虑的是对国家征收税收权力的保护,而财务会计是以外部预期的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实际财务信息的需求为主,当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相悖时,税法的规定优先于其他的会计准则规定。例如,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应当以税法的为依据调整当期会计账面利润,以税法上的会计利润缴纳所得税。
2.修正的应计制原则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基础,而税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结合,即修正的应计制原则作为基础。税法是认同涉税行为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事务来确定权利与义务,进行税务核算,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人员需要对许多不确定的事情进行合理、必要的会计估计并作出相应的会计核算行为,如果这些会计估计会侵蚀税收税基时,税务会计就会采取以收付实现制来核算税款。例如,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法核算中,财务会计会根据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定投资收益时,而税务会计出于该收益属于未实现损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以收付实现制来确认该收益。
3.历史成本原则
税务会计强调征税依据的可靠性,因此更多的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而财务会计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共同使用,更加注重反映资产的时点实际价值。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作为计价基础,在后续计量中,财务会计需要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变化,而税务会计仍旧按照原来的金额进行计算纳税金额。税务会计之所以如此青睐历史成本原则,是因为税收的征收需要可靠性很强的证据作为依据,作为其计算的支持依据,因此,税务会计更多的强调历史成本原则。
4.相关性原则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强调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对预期投资者的决策有用,帮助投资者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其重点是要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使投资者做出理想的选择。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原则不尽相同,税务会计是为国家征税服务的,强调可以税前扣除的费用必须与获得的收入相关,具有直接关系。
5.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在财务会计中,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性质原则都是重要的修正原则,前者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对不确定因素保持慎重,尽量低估收入、高估费用,后者要求会计人员在核算交易或者事项时应当按照其经济实质而不是仅仅靠法律形式进行处理,两者都要求会计人员对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合理的会计估计。但在税务会计中,会计估计违反了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税务会计对于涉税事项都要求据实处理,每一步都要求有理有据,因此,税收征收是不可能去承担由于谨慎性原则造成的税收减少威胁和实质重于形式的税收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