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4: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书法的发展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数字电视;电视革命;发展现状;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72-02
0 引言
世界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引领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变革[1]。数字电子作为此信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电视是一个面向用户的数字处理系统,涵盖了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等多个过程。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伴随高科技的图像压缩技术,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更高,其节目的容量也越大,并且具有高质量的伴音效果。最为重要的是数字电视直接面向观众体验,可以带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技术产物。
1 数字电视的概貌
数字电视是电视信号在发出、传输、获取接收并进行储存的过程中,都以数字化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型电视系统[2]。数字电视的产生式电视技术革命的一个全新变化,它不仅仅是传统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究其本质来看,数字电视与数字通信基本一样,它们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电视引领了多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数字电视克服了传统广播模拟电视在信号传输与转接方面的缺点,由于传统模拟电视的图像质量与信号接收一旦有所损伤就会逐步积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稳定性差、需要繁复调整,并且不利于控制与集成等。数字化电视在克服上述缺点的基础上,特别上再实施三网融合技术以来,数字电视实现了高速上网并允许用户体验宽带多媒体的全新功能。数字电视也因此成为了电视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伴随数字电视而来的,还有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因而广受制造商和运营商、消费者的重视。
2 数字电视的国际发展现状
在美国,过去十年数字电视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有几百个台提供数字化服务,并在全美地区的覆盖率达到94%[3]。
韩国广播公司KBS于2001年,在首尔推出了地面数字节目,自此之后数字电视在韩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迅猛发展[3]。
日本与1996年6月用通信卫星开播了第一个数字化节目。于2003年开始的电视数字化在日本三大城市:东京、横滨与大阪全面启动,并计划于近年关闭传统的模拟电视[3]。
法国于1996年4月开播了首个欧洲地区的数字电视业务,这标志着欧洲数字化电视开始发展。英国广播公司BBC与1998年10月,开播了首个交互式的数字频道,至此欧洲的数字化电视开始推广,如今数字化电视在欧洲的覆盖率已经接近100%[3]。
3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2000年6月,在我国广西南宁地区开播了第一家数字电视业务。这一数字电视业务采用国际通用的DVB-C标准,同时在运营中考虑到了制定我国的数字化标准。在省级电视的发展进程中,河南与广东电视台率先开通数字电视的业务。
2002年9月,上海市开始播放数字电视业务,此次播放的是“准互动型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数字电视允许用户自行点播节目,所点的节目于10min之后便可做出相应的响应。至此我国开始明确,探索一种可以适合在我国发展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是数字电视在我国进行推广普及的关键。于是,我国于2003年开始,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和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情况,开始实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三步走”战略。2005年,我国开始推广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并在2008年开始分阶段分地域地对地面数字电视进行发展。我国计划到2015年全面停止传统模拟电视业务,转而投向数字电视的普及。
4 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的问题
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电视的盈利增值业务是高清电视和付费频道。但在我国,其中CCTV高清频道的失利,及全国各地付费频道的缓慢发展,均暗示了我国在电视数字化方面遇到了问题[4]。
在我国,数字电视多以广告业务进行盈利,但是对广告业务的过分依赖导致了服务方式的单一与较小的发展空间,加之大量节目雷同,并且缺少新的业务增值点,这影响了数字电视在整体上的技术优势,妨碍了其推广与发展。在城市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早已高达90%,这导致了数字电视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减小。另外,由于我国数字电视服务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用户反映这一类电视节目的收费过高,且费用与服务不成比例。
5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目前在数字电视领域出现的发展困境,本文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提高发展意识,更新传统观念
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传统观念,面对新形势下数字电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广电人要以人为本,完善广播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等精神文化的需求。
2)创新经营模式
一改传统以广告业务为盈利手段的运营模式,发展多途径的盈利空间,维持数字电视的长足发展。
6 结论
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形势下传播信息的先进技术,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其技术越来越成熟,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虽然在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面临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经营的盈利模式,数字电视必将在中国经历长足发展,给人民大众创造更多优质电视资源。
参考文献
[1]姜萍.浅谈数字电视的发展和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0(10):237.
[2]李伟.浅谈数字电视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有线电视技术,2003,10(7):13-15.
(1)可以提供更高的无限传输的速率。LTE技术所能够实现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可以达到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是现有的3G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的二到四倍,而且LTE技术要求在校区的覆盖范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是不会因为不在传送中心而变化的,在整个地区的速率都是完全一样的处在同一水平线,在小区边缘地带不能出现明显的速率下降的情况。(2)小区内部容量的明显提高也是LTE技术的关键技术实现目标,LTE无线通信要求小区容量是现在的R6协议版本的三倍以上,而在边缘的容量大小要保证高于R6协议版本的两倍以上,这样的要求容量才能逐渐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更适合现代化的需要。(3)LTE技术中的关键内容还有显著降低延时效果,延时是制约整个通信速率和质量的内在因素之一,在LTE通信的标准中用户所应该有的延时标准应该控制在5ms内,控制平面的延时应该在100ms以内,这样的标准才能体现LTE技术的核心。(4)LTE技术还应该明显的降低消费者使用的成本,LTE技术是一中长期演变进步的过渡技术,也就是说LTE技术是可以在现在的3G技术基础上实现共存兼容的,这样的平滑过度就降低了无线通信网络整体升级所要面对的大成本,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和运营商对于3G无线和LTE通信的维护升级费用。
二、LTE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1)OFDM和SC-FDMA技术。为了在有限的宽带内传送更多更大的信息量,LTE通信标准中选取了OFDM技术和SC-FDMA技术作为LTE技术中的调制型技术。SC-FDMA技术是应用在上行的通信过程中的,是一种相对特定的优化的OFDMA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更低的峰值比可以提高用户终端产品在上行通信中的功能效率。OFD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多个正交子载波对高速数据流中进行分流,这样就降低了相同数据量在不同情况下需要的传输速率,增大单个符号的传输时间就可以增强LTE系统的实际抗干扰力,减小了信息通信数据之间的干扰效果。(2)MIMO技术。MIMO技术是在无线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利用多天线技术组成更多样化的通道来接受空时编码进行解码。对于发射天线的信号通道独立这一问题,不同信号通道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再加以配合OFDM技术就可以增大无线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此外还有当发射的功率和信号的带宽处于一个定值时,MIMO系统的容量上限就会与天线的数量成一个正比,所以只需要增加天线的数量就可以很有效的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3)高阶调制技术。LTE技术中的关键还有就是高阶调制技术,在LTE技术的下行通信过程中采用了QPSK、64QAM以及16QAM等调制方式,上行的通信过程中则采用了QPSK和16QAM等调制方式,这样的高阶调制方式可以把符号传输速率很有效的在单位时间内提升,保证了系统满足预期的传输的速率要求。特别是对于64QAM调制方式来说,在LTE系统中是相对于3G技术基础的更高阶调制技术,这样的调制技术可以将信息通道利用率提高60%。(4)网络的扁平化技术。LTE系统支持高速的数据通信,为了满足这种通信技术的需求需要在数据传输中减少相关处理过程的延时,这就需要用到一个技术,就是网络的扁平化技术。这个技术将网络的结构分为eNB、SGW/PGW和MME三个部分,在原有的通信系统中RNC所要承载的那部分功能就被以上三个部分所代替完成。这个技术的应用虽然让LTE通信系统对于软件切换的功能有所缺失,但是还是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节点的延时处理来提高通信的速率。HARQ的普通模式用于单子帧的数据操作,HARQ的子帧捆绑模式勇于VoIP业务的操作。(5)HARQ技术。LTE技术是采用自适应编码和HARQ技术的,这两种技术可以和现有的3G通信技术进行兼容,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数据的传输控制能力,降低整个通信通道时变特质对于LTE通信系统的影响。但是在LTE系统中的下行通道是采用异步自适应HARQ技术,上行通信中采用的是同步HARQ技术,与3G通信技术有所不同。这之中下行HARQ技术可以利用eNB技术对信息通道中的传输数据帧数来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总结
LTE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渐提升上述技术的综合实践应用力来满足更长远的计划,LTE技术必须采用更先进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的技术来整合调节,让整个LTE系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赵旭凇,张新程,徐德平,张炎炎.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11)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13
在数据类型需求较多的计算机领域,例如:计算机辅助加工与设计、图象处理、建模工程等,要求数据类型应具有用户自定义的可扩展能力。这样,传统的关系型数据模式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1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 面向对象的概念及特性
面向对象的方法就是将实体模型化成对象的方式,其方法具有抽象性、封装性、多态性等特性。应用过程中,将对象定义成为类,并实现其数据类型。封装是将方法与数据集成于对象中,使数据的操作通过访问该对象本身的方式进行,应用中的对象就是一个已被封装好的类。多态是指类被其它类访问时,根据其它信息可解释为不同的含义,把实现的方法留给接收方的类,同一操作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但能获得不同的结果。
1.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Object-Oriented Database),是以面向对象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数据库的设计人员以及开发人员,应用于更多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科技人员的认识,拓展了人们的逻辑思维模式。面向对象数据库其特征比较显明:
首先,它是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库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存储功能:包括数据缓冲、索引维护、数据聚集、路径选择及优化等;永久性:数据保存是可持续性的;并发控制:高于系统同样级别的多个用户并发操作;恢复能力:不低于系统同样级别的从故障后的错误状态中恢复到某个正确状态;交互式:非过程化的、高效的、独立于应用的。
其次,它是一个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结构机制的使用,以支持更复杂的对象,从简单的组成复杂的物体的能力。结构能力加强其模拟客观世界的能力,容易了解和接受,挖掘进入人们的看法的方法;对象的身份,独立存在的对象属性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查询速度;与对象封装对象的封装,这两种方法,封装数据和信息保护,这样用户就没有方法的详细信息,仅使用该接口来访问;具备的能力水平之类的,这个强大的支持继承和多态性质建模工具。在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支持这样的版本管理,事务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模型推导。
2 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途径
在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沿着两种途径:一种是纯粹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即OODBMS)。第二种是扩展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增加面向对象的特性,使其两两结合,建立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DBMS)。
2.1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以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为基础,支持持久对象和实现数据共享。由于全新的模式,不受已有模式的限制,不仅在定义许多复杂的数据类型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且在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维护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其代表性的系统是:ServioLogic公司下的Gemstone;A1tair开发设计的O2系统;ATNT的ODE;日本的Jusminc;MCC的ORION;Onto-Logics的Ontos等等。
但是,从目前的OODBMS的探索中发现,面向对象数据库也有其很大的不足:
一是关于基础方面,面向对象的许多概念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的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也没有完全统一,不同的面向对象系统支持的对象说明不同,所以OODBMS设计实现难度大。
二是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还不广为人知。因此技术的培训需要一定的周期,培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们的理念方面,即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模式转为OO设计模式,需要一套新的方法使之与现有的关系型技术相结合。可以说,面向对象系统的有关原理才具有初步的设计及雏形,应用仍不广泛,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成本等方面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三是不兼容标准的SQL语言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和大多数。虽然各方面的产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允许用户创建一个灵活的数据模型,并且可以添加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模式下的对象,但没有足够的手段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同时,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完善的数学基础,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语言没有正式的基础。此外,还有用户的各种约束,允许用户进行交互的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的不便,已经极大地限制方面。
目前,ODMG(Object Data Management Group,对象数据管理组,简称ODMG,是以指定对象管理标准为目的的工业协会)作为一个强大的支持对象数据库标准,这有助于减少各种标准化工作随机数据库供应商性,标准化,以一定的标准在该领域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而且还帮助开发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数据库和当前的供应商工厂接受。
2.2 关系与对象相结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当前,采用最多的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系统之上加以扩充,扩充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直接在关系数据库应用上的以接口的方式加以扩充,类似于中间件的部份功能,在对象和关系之间加以转换,将应用层的面向对象模式转换为关系应用模式,与关系数据进行交互。这样,在面向对象的应用中,关系数据库的模型对用户是黑盒子、透明的,用户通过标准的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应用层面将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转换成关系数据库语言,对关系存储模式进行信息的交互处理,再将结果以对象的方式返回给使用者。这种方式实现简单,但确是以相对较低的执行效率为代价。
第二种方式是开放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类型,使表中的属性/值包含对象的指针,目的就是在关系表中构建一种新的数据类型,对象的数据操作将在数据库系统之外进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改现有的关系型数据库,把关系型数据的结构修改成能提供面向对象使用的模式。这种方式避免了第一种模式在面向对象和关系型数据库之间转换带来的系统开销,但在使用对象查询过程中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以上两种方式,均是要求面向对象模式与关系型模式相结合,其优点在于,可以借助于关系型数据库现有的成熟方式,与关系数据库共享信息。缺点是由于这种模式,均用到中间转换,将损失面向对象自有的性能方面的优势。但数据厂商仍然抵挡不住面向对象模式与关系模式相结合的优势,吸引着他们竞相研究开发。如何在当前关系型数据库的产品中加入面向对象技术,即研发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已成为了数据库厂商得以生存的竞争焦点。并且已经有许多的关系数据库厂商在此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例如,INGRE公司推出了NGRES Object Management Intelligent Database。HP公研发的IRIS,Oracle研发的ORCLE面向对象扩充版本,SYBASE公司在其产品中,以触发器及将方法作为数据库的成分进行存储来实现类似面向对象的功能。
3 总结
尽管当前对面向对象的工作已大量的深入不同的应用领域,但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成熟的过程仍有更多的工作来完善、解决。无论是关系与对象相结合的数据库模式还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式,面向对象的方式和方法是其不可或缺的。哪种模式更适合,更能满足数据库应用领域的需求,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杜文静.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探讨[J].电脑报,2007,5.
[2]刘江枫.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及其前景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9.
数据库,英文名称“Database”,距今其诞生仅有短短60余载,但是却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数据库是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的仓库,组织原则是数据结构。初期的数据库技术局限于对数据进行大批量的储存并按照相应顺序进行整理,随着数据库技术额不断成熟与发展,21世纪的数据库已经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整理、并进行分析,其存储空间也以不是初期可比拟的了。数据库现已成为用户使用互联网时不可缺少的,而数据库的发展也不可能止步于此,其未来必将迎来更多的功能。本文现对数据库的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详细探讨。
1 支持XML
XML是可扩展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计算机标记语言,通过XML,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对各种信息文章进行处理。数据口在对数据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实现对数据类型进行有选择的保存与控制,并根据数据类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为电商厂家进行业务扩展提供保障,并进一步促使其开拓更加广泛的数据库市场。因此为实现把全部类型的数据统一于一个平台上,对XML、对象数据和多媒体数据进行整合,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是以结构化数据为基础进行储存的,通过二维形式进行数据保存与记录,即通过“行”和“列”来管理数据库,随后是对已经录入的数据通过SOL来进行检查。Web时代到来以后,关系数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数据库的需求了,人们渐渐聚焦于可以同时包含对多种数据类型的新型存储方式,如可以同时对电子文档、图片、邮件等形式的数据进行管理的数据库。这种新型的数据库带给用户更加便捷的操作和更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对XML的演技越来越成熟,已经研发出了对各种复杂的异构数据交换的核心技术,其成为未来数据定义的标准格式已经指日可待。例如,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决定为用户提供如下服务,将大量XML数据放入数据库中,同时为使用用户提供Native XML和XQuery的支持。在Oracle公司的Oracle 9i系统中,已经可以在数据库中对XML数据类型进行定义了,而且还能够通过SQL生成XML数据并对其进行查询。
2 商业智能
数据可的诞生使得人们找到了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存储,因其存储方便,信息量大、便于携带等优势,其早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随着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对数据库的依赖,其承载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这代表着人们对于此项技术的认可,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快速挑选出具有意义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困难。商业智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衍生发展的,为了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库的需求,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挑选出有利于企业决策的信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商业智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是OLTP,即联机事务处理,二是OLAP,即联机分析处理。OLTP主要是商业智能对企业日常事务进行处理的应用,而OLAP对企业内部决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商业智能是数据库针对企业,为满足企业内部决策、数据分析等的一大发展趋势,这一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信息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智能是在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前提下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类和查询,能同时满足OLTP和OLAP模式的一种技术。
3 支持各种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经济是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的,对Internet数据库的应用已成为数据库使用的前提。互联网数据库的代表当属Oracle公司,该公司在8版开始,对互联网的全面支持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数据库方面也具备开创性质,在施行.net计划时,微软公司将SQL Server加入到了整个计划中。互联网数据库的风险在于,事前对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估算准确性较小,这对于互联网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空间和其对数据处理的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伸缩性能和高可用性是互联网数据库外来发展的必然走向,为互联网检索、共享功能提供的强硬的后台支持。
4 DBMS的自适应管理
DBMS是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为管理数据库为目的进行开发并研制出来的大型电脑软件管理系统,其应用的前提是对于某一对象数据库。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和Access是最具代表性的DBMS。近年来,DBMS的功能不断提成,导致对于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的要求,间接导致了企业在此方面的成本支出。因此,现代企业对于数据库系统自调优和自管理工具的需求增加,这也必然是数据库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走向,专业化的人才需求较高且入行门槛提升。
5 结论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数据库以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数据整理模式,成为众多行业中进行数据分析的一大工具。我国也不例外,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对我国许多行业发展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发展水平对行业发展水平及公司内部去决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数据库技术的研发进行讨论,具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数据库研发提供参考意见,并拓宽了数据库研究的视野。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一定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数据库的研究范围。数据库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的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岚.浅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10-09,137-138.
[2]唐仙.探究数据库技术的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技术应用,2015-07-16,52-54.
[3]王铁占,安海兴.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法律思考―以网络安全文化为视角[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5,120-125.
[4]梁冠豫.实时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与企业,014-07-15,15-19.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转贴于
3.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 赤峰学院学报. 2007.
[2] 董淳. 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6.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代表,区别于其它艺术类型,因其雅俗共赏性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吸引人们揣摩和欣赏,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日趋信息化、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与飞速发展,汉字的书写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国人对书法艺术越来越生疏,甚至发展到不会写字的地步。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前提是文字,而离开文字的学问慢慢变得机械而枯燥,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书法艺术传播正是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书法艺术传播的市场化来保护书法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大众传媒引领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主流,净化书法艺术创作环境,让人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书法艺术欣赏者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营造良好的书法艺术生存环境,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书法艺术的发展,要拓展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挖掘艺术与科学合流的价值,实现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
一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
1 书法艺术传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科学发展架构
为了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目前中国已形成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等权威机构为主导,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推进发展、构架合理的发展局面。1981年初,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在开展书法教育与书法艺术的推广导向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举办大规模的书法展览和“书法名城(之乡)”审批等方式,去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复兴;2004年,国家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旨在进行深层次的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的内涵研究,系统开展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探究;2009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开展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践行了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与普及书法艺术,让各级各类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2011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必须开设书法课,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了书法艺术传播的发展方向,书法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软硬兼修”,强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国家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书法艺术传播发展打好了科学发展的构架。
2 书法艺术传播媒介实现了多元化
现如今书法艺术传播与发展在学校教育和传统传播方式以外,还出现了诸如“另类书法”、“火星文”、“翻转书法”等崭新的艺术形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应当尊重这种新时代下的思维方式,学习新一族的长处,历史自然会保留流行文化中彰显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适应时代快节奏的发展,书法的学习、传承不再拘泥于书斋案头的“学徒式”,传统书法艺术传播媒介被电视台、网络媒介所代替。随着数字化媒体日趋成熟,让各种书法节目、电教片、专题片、还有影响较大的电视书法大赛相继展现,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书法艺术的流派纷呈,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另外,网络媒体丰富了书法艺术的传播渠道,大众也可以一睹尊容,受其教诲,让人们学习书法实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再者,诸如《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报》等平面媒介的壮大与发展,并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网站》联合推出“让古典走进互联网——名家临贴展”,这是书法网络与传统传媒的一次有益的具有积极作用的探索性尝试,是一种传统媒体和书法网络的良性互动。正是现代化科技的冲击使书法艺术传播“去传统化”,实现大众化,让书法艺术学习者回归书法原点,适应文化传播的时代要求,多元化的传播媒介,让书法艺术传播异彩纷呈。中国书协每年推出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是一项服务人民的活动,以春联等形式送到军营、哨所、民众等各行各业,发挥书法艺术的作用与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对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书法艺术、构建文化强国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及深远的意义。
3 书法艺术传播能够提升全民素质
书法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表现出的中华艺术的潇脱、灵动和飘逸,在笔墨的韵律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真实的精神轨迹,吸引人们投入书法艺术的研习。正如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潘天寿先生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出发去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创办书法专业,孜孜于传统书法艺术倡导与传播,这正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传播的一种高度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魅力贵在影响学书者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辨是非,逐步理解人的生存、奋斗、成功、智慧之道,有利于使学书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艺术欣赏能力等,从而达到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艺术——书
法的学习与鉴赏,已成为人们提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书法艺术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因为传统书法艺术用毛笔书写时要求人们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这也是中华气功和武术所具备的养身功之要领,是不可多得的活动,是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法,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形式,增强了民众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书法艺术正是对传统文化审美引导,学习中可以体会到以眼感受美,以心领悟和探究美,以手创造美独特艺术魅力,书法艺术有诗的韵味、画的美感、舞的节奏和歌的旋律,它深深地熏陶着每个热爱中华传统艺术的国人,为了弘扬书法艺术和传播中华文明,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一年一度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法进万家的活动,是一项惠民工程,提高了群众的书法素养,让人们深切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民众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书法家们也从朴实的群众生活中捕捉灵感,汲取营养,锤炼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正是书法艺术传播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全民素质的动力所在。
转贴于
4 书法艺术传播能够推动文化外交的进程
国际传播的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国际交流,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书法艺术传播已成为西方社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让外国人通过学习书法,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中国,虽然西方国家拥有中国文化资料十分有限,也难以对中国书法有实际感悟,但其分析问题的角度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书法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证实了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在信息全球化、国际化的带动下网络媒介兴起,文化传播实现了跨越国界的覆盖,中国目前正步入经济大国的行列,对外开放如何拓宽?这取决于传统文化的开放程度,中国书法艺术是独立于美学而存在的,蕴含哲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让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接受,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人们追求美是具有共性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美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播已经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传播中国文化的纽带,这不仅推动着东西方艺术与文明的对话与交流的进程,还推进了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步伐。正如我们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系统、全方位地推介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汉文化和书法艺术,让世界上4000余万外国人参与了中国书法的学习,让他们会说中国话,学写毛笔字,这为书法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添加了助理剂。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外交手段。
二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前景
1 时代要求书法艺术传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要从大系统观出发,强调在和谐、平衡中动态演进,持续发展。书法艺术传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只有书法本身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自1982年中国已经举办了十届“书法国展”,以此形式唤醒人们对书法的关注,触及民众对书法艺术的兴趣。2007年,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会议议题,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也迎来了复兴的春风,提供了大力发展的契机,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目前已形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体系以及完善的高等教育书法理论教学梯次,各级各类书法艺术团体、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布华夏大地,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正潜移默化地贴近大众的生活,无论是“中国书法进万家”,还是国展、省展都用它独有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关注书法艺术,时代要求我们要正确界定书法艺术传播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想继承传统技法,坚持本源,克服向美术化,就要合理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人们有责任去勇于超越,要根植于传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融古汇今,潜心研习,书法艺术发展既要有传统底蕴,又要彰显时代精神,不断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2 网络技术为书法艺术传播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道德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是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即受到个体周围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的成熟认知、情绪发展,特备是其从事的交往和道德活动的制约。
2. 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在研究道德发展时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这些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差异,但总体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趋势。
2.1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
皮亚杰是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创始人,他通过要求儿童回答假设性问题来收集资料。所谓对偶故事,就是指向被试呈现的两个故事是相似的,但不同在于,一个故事中的孩子无意造成了较大程度的财物损失;而另一个孩子是有意的,但造成的财务损失小得多。这一方法以封闭式的投射测量手段,将儿童道德发展的他律、自律两种水平的道德观念投射到用假设的道德情景编成的对偶故事中,主试根据儿童的判断判断确定其道德认知水平。皮亚杰创造性的研究不仅发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普遍规律―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而且还找到了一种测定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水平的可靠方法,从而为道德认知研究奠定了基础。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学者(M.J.Chander)认为,皮亚杰研究“意向性”问题的对偶故事,由于采用口头方式,客观上使后果比意向更为显著。他们采用录像方式播放故事情节,结果发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已经能够注意到意向。还有学者认为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不足以辨别故意行为和无意行为。还有学者认为不同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很难说是一致的。出了上述一些测试方法和故事编制中存在问题之外,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最大局限性是只能区分二级道德水平,这就使得研究者无法对儿童道德发展水平作更精细的划分。
2.2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量表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首创了道德判断量表,他以皮亚杰的对偶故事为基础,编造了9个道德两难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两难故事法保留了皮亚杰的间接故事形式,只是将对偶故事改成设置了道德两难冲突情景的单一故事。在收集资料的方式上则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原来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即被试不再是局限于作二择一的判断,而可以任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试当场笔录被试的看法后,再根据预定的标准归档,这样一个两难故事就可以评定多级道德水平。科尔伯格根据被试的判断推理水应进行阶段归档和评分,他用来表示被试道德水平的指标有两类,一类是阶段――归档,另一类是道德成熟分数。所谓的阶段―归档就是将被试的道德水平归入某一阶段。道德成熟分数是一种阶段使用百分数的加权总分,权重为阶数。这两类指标都是建立在简单阶段模式基础上的。但由于科尔伯格道德判断的程序较为复杂,较为适合年龄较大的儿童。
科尔伯格最后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测验和计分手册,但由于计分参照的标准繁多,使得该测验的实用性受到影响。科尔伯格的评价系统之所以比较繁杂主要是收集资料采用了“开放式”。“开放式”这一方法曾为科尔伯格解决了皮亚杰方法的局限性,使一个故事可测查多级道德发展水平,但是由于被试的回答没有任何限制,其结果可能成为无数种答案,这必然给计分带来了困难。
2.3雷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
科尔伯格的学生雷斯特在其两难故事法的基础上,综合他所强调的情感因素,编制了确定问题测验(DIT)。这是一种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较为客观和简便的测量方法。DIT这种方法虽然仍采用两难故事,但在每个故事下面列出十二个问题,这些问题代表了2―6共五个阶段的水平。测验时,要求被试对两难故事对每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加以评定(1―5个等级)。在对每一个问题评定后,再要求被试从十二个问题中选出四个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即使得被试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又可避免漫无边际的回答,从而使计分既简单又客观。
在测验的方式上,DIT将科尔伯格的“谈话法”改为“纸笔法”即让被试用笔在测卷上做出自己的回答。为了防止被试说谎和态度不认真,DIT还设定了一定数量的“M”项目,若“M”项目得分过高,说明被试说谎或者态度不认真,则该测卷就作废。
而在发展阶段模式上,DIT抛弃了科尔伯格的简单阶段模式而采用复杂阶段模式。在复杂阶段模式中,雷斯特用“类型“代替阶段,而每一个类型都延续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同一时期可能会有好几种类型并存。DIT的分数指标主要有两类,一是P分,二是Q分。P分是以相当于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的类型的使用率来表示的。不论是P分还是Q分,它们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所以DIT是一种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较为客观和简便的测量方法。
2.4林德和威根赫特的道德判断测验(MUT)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德和威根赫特在雷斯特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认为道德判断研究应测量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对二者作了区分性界定,设计了道德判断能力测验(MUT)。它包含4个道德情景故事,可分别测量被试在同一行为的情感分数和认知分数,进而区分出被试的变化时“表面变化“还是”完全变化“。”表面变化“是指被试情感方面的变化,而”完全变化“是被试认知方面的变化。林德和威根赫特的道德判断测验包括4个道德情景故事,每个故事都包括两组问题,一组用来考察被试对道德情景中主人公的行为是赞成还是反对(测量情感因素),另一组考察被试对正面或反面的观点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测量认知因素)。
2.5吉伯斯的社会道德反应测验(SRM-SF)
社会道德反应测验时有吉伯斯等人发展的一种道德判断研究方法。SRM-SF由11个论断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吉伯斯等人把被试的道德判断分为不成熟水平和成熟水平两阶段。
2.6艾森伯格的亲社会两难情景法
艾森伯格指出道德判断两难故事只是研究道德判断的一个方面―禁令取向的推理,但亲社会行为与禁令行为是不同的。因此艾森伯格设计了亲社会道德两难情景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两难情景的特点是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之间做出选择。与科尔伯格的两难情景的重大区别在于它并不强调法律、惩罚、权威和正规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翠莲.我国近几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 科技广场,2009
关键词:数字电视 发展趋势 发展对策
一、前言
作为第三代电视,数字电视就是指由电视台发射电视节目信号,通过中间传输部分,节目信号一直到达接收端。在整个流程中,都是数字化信号在发挥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相继完成了数字电视更新,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已经被逐渐淘汰。而我国也已经在2015年关闭了模拟信号,力求实现数字电视的全覆盖。可以说,数字电视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二、数字电视的特征
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高精度技术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同时,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还可以节约频道资源,有着良好的伴音效果和分辨率。其一系列优势都是模拟信号电视所无法企及的。
1.传输更多的电视节目
众所周知,传统的模拟电视频道宽带只能满足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而数字电视技术诞生后,一个电视频道可以传输7-10套数字电视节目。如今,我国的编解码技术迅速发展,数字电视的这个数值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电视频道的利用率也会大大提升。
2.可以实现移动接收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便携设施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数据增值业务,进而为广大受众提供各种类型的互动电视业务。另外,数字电视还拥有加密、解密、加扰、解扰等诸多功能,可以确保电视通信业务的隐秘性。
3.实现多样化服务
我国的数字电视系统中有很多中间件技术,可以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互相连通,使受众可以进行网络点播、远程教育、互动游戏等活动,大大满足了受众的休闲娱乐要求。
4.分辨率高
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日渐成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所以音频优质,可以为受众提供高端享受。目前,数字电视已经可以支持五声道的杜比数码环绕立体声家庭影院服务,使受众在家中也能享受到电影院一般的效果。
三、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如今,数字电视在我国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使得人们的收视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不难预测,在未来,数字电视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达到常态化的使用阶段。归纳起来,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清数字电视将得到普及
通过数字化更新后,社会大众的电视节目资源将得到显著提高,节目内容也从传统的电视台节目逐渐拓展为娱乐休闲、信息传播等多样化节目。在未来,由于人们对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清数字电视将会是日后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交互系统将不断完善
交互系统的诞生,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彻底突破了以前那种被动式的收看方式,在未来,这种交互系统还会进一步完善,人机互动将成为现实。
3.网络技术将得到普及
现在,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将其连接到数字电视中,电视受众浏览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新浪微博时不再需要坐在电脑前,可以直接利用数字电视实现这些操作,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4.接口将会越来越充足
未来的数字电视还可以支持诸如SD卡、CF卡、WIFI等各种接口,还能与各种类型的数码产品进行对接,比如智能电话、智能手表、数码摄像机、单反相机等,最后实现音视频共享的境界。
四、发展数字电视的对策
数字电视的发展势不可挡,为了使数字电视顺利普及,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丰富数字电视节目的内容
要想使数字电视获得强大的生命力,长久地生存下去,需要确保数字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电视、电影、综艺、动漫、教育、音乐、纪录片等节目类型都应该涵盖在内,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2.实施台网分离的模式
为了顺应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台应该与网络分离开来,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公司,研究数字电视的网络技术应用,这样才能实现全国广电一个运营商、一个网络公司的目标,并发挥广电网络的信息价值。
3.转变承载业务
现在,三网融合的趋势已见雏形,数字电视应该从单一的节目运输商发展为多业务共同运营商。不仅要有基本的广播电视,还要尝试发展时移、点播等双向互动功能,早日使广大受众享受到蓝光电视和3D电视。另外,还要将宽带介入、休闲娱乐、生活信息、金融服务、社会教育等多元化业务类型发展起来,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受众家中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使受众的生活变得便捷化。
4.统一建设CMMB
在发展数字电视过程中必须贯彻全国统一战略,防止出现数字电视分散经营、重复投资、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只有将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数字电视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呈现突飞猛进发展之势,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数字电视势不可挡,它将会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面貌,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41.
[2]许菡,姚坚.数字电视现状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2003(4).
[3]张刚.深入浅出数字电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薛留忠.城市数字电视发展模式与竞争策略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