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现代生活与化学8篇

时间:2023-07-16 08:54: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现代生活与化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生活与化学

篇1

【关键词】化学;现代生活;居住;使用;饮食;健康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创造性的学科,它与能源、材料、信息、环境保护、国防、生物工程、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在大学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都联系着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可以说化学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我们要运用好这些知识,真正做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让化学服务人类生活,为当今社会造福!

一、化学与居住健康

在房子装修时,应尽量选择无毒、清洁的涂料。刚装修完毕的房子应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个月,方可入住。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与涂料接触。同时,科研机构要积极研发各种无毒涂料,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环境产品认证体系及环境友好涂料标准,引导世界涂料工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化学与使用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洗涤剂,它是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豪华饭店,还是在每个家庭、大众小吃摊,我们都可以看到化学洗涤剂的踪迹。在这些被包装得多彩多姿的化学洗涤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依赖着它。在使用着化学洗涤剂的同时,化学污染便通过各种渠道对人类的健康进行着危害。

三、化学与饮食健康

据研究,人从食物中摄取的硝酸盐在胃和肠道内可被硝酸还原菌还原为亚硝酸,生成的亚硝酸对人体主要危害包括:①进入血液,亚硝酸盐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将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输送氧气的功能下降,造成缺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②胃中形成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它与人体蛋白质代谢生成的仲胺或酰胺发生亚硝化反应,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或亚硝酰胺。它们在体内的积累会诱发消化系统癌症。因此,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及人体对硝酸盐的摄入量,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这些世界性的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有机化学,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制合适高效的催化剂将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是有机化学中的难题。面对世界能源危机,如何高效的利用H能源也是有机化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必须得到高效综合的利用,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使合成纤维的利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化学家可望在未來几年里创制和开发出多种新型催化剂,使我国的煤、天然气和煤层气的综合优化利用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减缓我国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此外,化学家在大规模、大功率的光电转换材料方面的探索研究将导致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而化学家从事的新燃料电池及催化剂的研究可在21世纪初出现突破,电动汽车将向实用化迈出一大步,这将改变人类能源消费的方式,同时提高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化学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对指导人类健康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工业将成为一种对人类对环境友善的绿色工业。化学是无限的,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帮助我们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用化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更清洁的环境,化学将迎来她的黄金时代!

作者:许慧

参考文献: 

[1]荣国斌主编.有机化学基础[M]].上海: 2006 

[2]傅献彩,姚天扬.编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万彩霞,张会平.绿色化学与环境友好涂料[J].河南化工,2007,(11) 

篇2

【关键词】现代生活 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诸多问题,都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着丰富的实验内容。化学本应是一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探求自然奥秘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的踪影,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其它学科,服务于人类自身。

21世纪的生活对化学的要求和利用会日益加大,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新的需求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基因疗法、转基因食品、干细胞技术、生态环保型服装、智能材料、生物质洁净能源、纳米生物技术等,人们要用化学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化学产品;创造新药品战胜癌症、艾滋病、SARS等病毒性疾病;战胜老年性痴呆、心脏病与中风等影响健康长寿的顽疾。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其实,化学就是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长期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在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橡胶止水带,桥梁伸缩缝,橡胶支座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篇3

一、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在进行这个探究活动时,常有师生认为教材图1-19所示用哈气的方法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有科学性问题。有的来信认为“哈气后玻璃片上有小水珠,更大程度上只因为温差大,而不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水多”,“从嘴里出来的气体由于温度比外界高,所以遇到较冷的玻璃后水蒸气发生液化,产生水雾,而空气与玻璃温度相同,其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因此没有水雾”,等等。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偏差。该现象可以用“露点”,即“饱和温度”的概念进行解释。在恒压下多组分气体混合物冷却到开始冷凝时,出现第一个微小液滴时的温度,称为该气体混合物在该压力下的露点,即饱和温度。[2]由于空气中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对于空气,在气压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有关,水蒸气含量越多,露点越高。[3]反之亦然,因此可以用冷却具有明亮抛光表面的容器,并测量此抛光表面因凝结水蒸气而呈雾状时的温度(即露点)来测定空气的湿度。[4]教材图1-19中的学生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表明人呼出气体的露点高于室温,而另一片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未出现水雾,表明空气的露点低于室温,更低于人呼出的气体的露点。因此人呼出的气体中水的含量高于人吸入的空气中水的含量。上述解释涉及了过多的概念,初中学生显然难以理解。而以上来信中的一些观点可归结为“人呼出的气体温度比体外空气的高,所以即使二者的水蒸气含量相同,人呼出的气体遇冷也更容易产生冷凝水”。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过程来说明问题:将一定量的常温气体加热至人体体温,这个过程没有水的参与,则气体中水的含量不会发生改变;再将该气体冷却至室温,这是上述加热过程的逆过程,显然也不会有冷凝水产生。因此,如果气体在冷却后产生了冷凝水,那么该高温气体中水的含量,一定要大于常温时相同质量的气体中水的含量。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进行的一个半定量原理性实验。图2-3展示了该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装置。由于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得到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占总体积1/5的精确结果,因此在一些课堂上常会看到围绕这个1/5展开的误差分析。例如,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是:(1)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充分燃烧;(2)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装置气密性不好。大于1/5,则可能是:(1)止水夹没有夹紧或者没有用夹子;(2)塞瓶塞的动作过慢。这些分析具有相当的思维深度,对于竞赛备考也许是适用的。但在新课的教学中,学生初学化学,知识储备有限,类似的误差分析容易冲淡教学主题,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因此除非学生接受程度合适,否则初次讲授时建议不涉及误差分析,可留待复结时适当提高。同时,目前对该实验的很多改进,主要着眼于提高测量精度,保证进入瓶内水的体积是1/5。作为初中阶段的演示实验,应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突出原理,淡化细节,最好使用标准化通用仪器,使装置简单明了,避免仪器过于复杂,分散学生注意力,偏离教学主题。

三、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教材中的图2-11显示了硫在氧气中燃烧使用的仪器和部分实验现象。一些实验改进为消除产物SO2的污染,将装置设计得较为复杂。我们在操作中,在集气瓶中预先盛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适当减少硫粉用量,并及时熄灭火焰,就能够避免产生明显的空气污染。过于复杂的装置改进违背了演示实验的简明性原则,会增加学生的理解负担,影响教学效率。同时,强调实验安全和环保也不应绝对化,宜转变思路,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进行。[5]例如,结合教师的上述操作设计简单习题,让学生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既拓展了化学知识,又向其渗透了绿色化学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该实验闻到极少量SO2的味道,对健康并不会产生影响,反而有利于提高其环保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原子结构模型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有读者来信反映,图3-9“原子的体积很小”中地球、乒乓球和原子的大小比例严重失真,需要按比例画准确,否则会给学生甚至教师带来误导。地球直径约为1.3×107m,乒乓球直径为4.0×10-2m,原子直径在10-10m数量级,故地球直径约为乒乓球直径的108倍,乒乓球直径也约为原子直径的108倍。这便是教材中“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这个说法的由来。图3-9考虑到印刷上清晰度的要求,其中的地球、乒乓球和原子都是卡通图片,仅起示意作用,显然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尺寸比例绘制。新课标在“微粒构成物质”的情景素材中,将实验版课标“原子结构的发现”改为“原子结构模型”,降低了课标要求。因为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涉及原子的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等内容。要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等内容,对学生的物理基础要求甚高。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原子、电子、原子核等概念时很难理解这些内容。向初中学生描述原子结构模型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对教师和教材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原实验教科书中的描述是“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相对比较准确,接近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然而学生根据常识很难去想象。为了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揭示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教材引入离核远近、能量高低来说明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教材图3-10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相当于给出了一个并不十分精确、但比较形象化、直观的原子结构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在本课题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标题下,教材不可能继续深入,更不是要与高中内容接

轨,教学中只要求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因,并认识到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与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大致关系。原实验教科书仅给出6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易说明规律,新教材在图3-12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利于学生自行寻找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引导其分析和认识典型元素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变化特点。并配合教材的相关叙述,理解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这样能使学生意识到认识原子的结构是认识物质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从而体会到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五、电解水实验

教材图4-25的“电解水实验”使用了霍夫曼水电解器。在教材培训工作中,有学校反映使用电解器进行实验时效果不很理想:电解过程中溶液会显淡黄色,得到的氧气量相对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目前的一些水电解器为降低成本,没有使用Pt电极,而采用不锈钢或锰钢等代替。由于电极中存在Fe、Cr、Mn等活泼元素,电解时易被氧化,导致溶液变色。同时也消耗了电量和新生成的部分氧气,使收集到的氧气量减少,致使实验结果很难达到氢气和氧气2:1的体积比。

六、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图5-2显示的“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原实验教科书中使用白磷,实验效果明显。但白磷作为危险品,受公安部门严格管控,目前很多学校难以获得。同时也出于安全和环保方面考虑,新教材改用了红磷。有教师反映实验时红磷难以引燃。由于红热的玻璃管的温度远高于红磷的着火点200℃,不能引发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所用红磷不够干燥。实验室久置的红磷试剂瓶中,常有一层“水”在红磷固体上方。这实际是红磷在存放时产生的氧化物吸水后形成的磷酸、亚磷酸等的混合溶液。湿润的红磷在使用前应先用水洗净,然后过滤或抽滤,经干燥后才能使用。图5-3“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将实验容器由烧杯改为带橡胶塞的锥形瓶,主要是出于操作严谨性而进行的改进。这样也将该探究活动中的两个实验装置都设计成封闭体系,构建出典型、简化的模型,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接下来图5-5、图5-6显示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及镁条燃烧两个实验,都是在开放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也是非典型、非模型化的体系,更接近实际情况下发生的大多数化学反应。第一个由于气体逸出造成体系的质量减小,第二个则可能由于镁条氧化而增重或产物在空气中飞散而减重,称量结果并不确定。因此教材在这里新增了两个“想一想”栏目,引导学生在实验前预先思考,带着问题来观察实验,最后再结合“讨论”栏目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深化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七、C60、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石墨烯)的结构

图6-4、图6-5和图6-6分别显示了C60、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石墨烯)的结构。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有可能让学生误认为三者的实际外观就呈足球状、管状和片状。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物质的宏观聚集状态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区别,指出足球状、管状和片状只是物质分子的微观结构,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并可结合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这3种物质在宏观上都是黑色粉末状的固体。

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新教材下册的探究活动“酸的化学性质”在进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使用了生锈的铁钉。取材于身边的常见物质,能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有较好的实验效果。因为普通试剂Fe2O3实际上不易溶于冷的稀盐酸,与浓盐酸加热较长时间才有明显反应。而铁锈是含Fe2O3的复杂混合物,质地疏松,较易与稀酸反应。[6]类似的情况还有Al2O3,自然界中的刚玉为α-Al2O3,不溶于酸或碱,而Al(OH)3脱水得到的γ-Al2O3能溶于酸和碱,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该探究活动除了用生锈的铁钉外,也可使用氧化铜,它较易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效果比较明显。但要注意氧化铜的用量要少,而且盐酸要稀一些,否则得到的溶液呈绿色,对初中学生而言不易从形成混合物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九、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新教材下册的“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新增的实验,对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训练,同时又对溶液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该实验本身是一个定性的操作性实验,但教材在实验操作中安排了3次称量——称粗盐,称剩下的粗盐,称提纯后的精盐。其目的是复习溶液的相关知识,并同时利用计算得出的精盐产率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比较,通过分析损失来源,让学生在实验和生产中树立定量和经济的观念。在近几年的教材培训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对教材中的药品用量和实验操作的科学性提出了一些疑问,例如:(1)为什么使用10ml水和5g粗盐?在这里粗盐用量如果太多,不仅浪费药品,更延长了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的时间,该实验步骤较多,药品用量过大会影响学生实验进度;如粗盐用量太少,如1g,溶解后剩余的粗盐和最后得到的精盐量很少,测量误差也较大。同时教材为了简化计算,在数字上尽量取整。(2)在第一步溶解的操作中为什么要“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这样是为了形成饱和溶液,以便接下来粗略估算食盐的溶解度;同时由于粗盐中的杂质量并不是很多,提高盐水浓度可增加滤出杂质的量,便于观察,使学生对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产生直观认识。(3)为什么不能先加粗盐,再逐渐加水?这是因为溶液中有固体物质存在时,难以辨别食盐能否继续溶解,导致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4)为什么该实验名称不叫精盐的制备?教材中实验的最后一步操作是“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因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并不能借此除去,所谓“精盐”只是一个习惯性称呼,将该实验称作“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也较为准确。

篇4

        1  资料来源

        本组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检查,有关辅助检查及临床验证而确证。共计1225例,男530例,女699例。年龄0—80岁。

        2  结果

        1.各型血液病分布情况见表1。

        2.各型血液病的发病率见表2。

        表1     血液病分布情况

         

        表1(续)    血液病分布情

         

        表2    各型血液病的发病率 

         

        3  讨论

        在我国解放前,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率高于急性白血病(al),解放后,al持续增长,超越慢性白血病(cl)的发病率。但慢粒发病的绝对数仍较解放前大大增加,且有持续增长的势头。进入80年代以来,人均寿命年龄有所增长,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长,cl发病绝对值大于解放前,但与al之比则明显下降。

        从表2中可看出白血病与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即白血病占14.4%,贫血占24.1%,而在白血病中aml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型占8.4%。

篇5

【关键词】手工陶瓷艺术 现代生活

引起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复古情怀的回归、全球文化的交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的共享性让更多地人了解了陶艺的制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在这个有手机,有WIFI就不需面对面沟通的时代,手工陶艺为家庭时光增添了色彩,粘合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沟通,为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体验增加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当下陶艺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逐步普及,各种陶吧的兴起,陶艺工作室的建立,手工生活陶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机制也不断完善起来。

现代手工生活陶瓷的发展提供了绝对的天然优势;造型上,现代手工生活陶瓷不再像传统手工生活陶瓷那样仅仅追求统一规整、物以致用,而是要求制作者寻求更加多样化的造型形式和细节;更贴切的说,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感兴趣。

下面我来简介一下零基础的大众爱好者如何使手工陶瓷艺术走进你的生活。

首先从材料入手,泥喝釉,如果你选择陶吧作为学习的地方,那就方便很多,但是泥和釉都可以在网上购得,价格也很便宜(成品出来后试用于家庭自我观赏不适合出售),釉料有化学基础也可以买书自己配置。

第二步材料整齐过后,就是工具了,分为手工和电动,手动工具是竹制编制套装。然后需要雕塑转盘也可以考虑买电动拉坯机。价格在1000―2500人民币。上釉工具,入门级别选择浸釉即可,准备好桶和勺子。

第三步材料与工具齐全后,还需要置物,比如铁架或者木架,木制坯板,放置作品以及干燥。

最后是烧成,选择小电窑,价格8000-10000人民币,如果觉得这些都麻烦可以选择台湾软陶用烤箱烧制,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陶瓷手工艺术从形成初期开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一种非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美来自它的装饰性和手工性的结合。每件陶瓷作品都可以再千百年的作品中找到相似的,但又因为手工的不可复制性,每件作品又各有各的不同。可以说每一件手工陶瓷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就像机器之美来自可以被无限复制的标准,手工陶瓷艺术之美来自于对于打破这种无限复制的标准,来自她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现代城市生活有几个关键词是人们所追求的,绿色,健康,慢生活,环保,纯天然,手工,历史传承,原始美等等,具备这几大因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陶瓷工艺与现代生活关系越来越贴切。

如荥窑砂器,自公元300年出现,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砂器最大特征是健康。荥窑砂器一直以来是用来做中药罐文明,荥窑砂器是世界上烧制温度最高的窑,有1300度甚至往上。所以荥窑拥有一般陶器难以匹敌的硬度,其金属性和有害物质也得到了高温消解,这样确保了它最大的特性―健康性。

篇6

[关键词]现代瓷砖 家居装饰 后现代生活 特征体现

瓷砖的历史悠久流长,早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即开始将瓷砖用于装饰建筑,并一直延续到如今。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后现代社会的生活把瓷砖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使瓷砖的装饰性呈现出后现代生活的特征。

瓷砖在装饰中呈现出的后现代生活特征,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一脉相承,主张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反对现代主义理性、片面地追求功能和冷酷的设计思想,追求更加富于人情味的、装饰性的、变化多元的、个性特征的、讲究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因而,现代瓷砖家居装饰打破了现代装饰单一、冷漠、讲究实用的特点,要求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追求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个性化,讲究触觉表现与视觉外观的情感体验,力求精致与低调奢华。

一、现代瓷砖家居装饰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要求是后现代生活对社会的责任感

后现代生活方式的受众,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的城市青年白领及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早已脱离开了物质层面的“温饱状态”,追求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注重自我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责任,关爱地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他们非常关注瓷砖装饰材料的环保性与低碳型,表现出一种绿色追求。

瓷砖材料代替石材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它没有石材的辐射性。现代瓷砖材料更薄、更轻,也更健康,新型的高科技环保瓷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型的高科技瓷砖有固碳瓷砖、负离子瓷砖和远红外瓷砖、健康瓷砖等等。

后现代社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目的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对瓷砖的固碳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的两名化学家与一家企业合作,研制出了一种陶瓷体,可以过滤二氧化碳物质,并转化为工业原料。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固碳瓷砖进入家庭居室,将大大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净化室内空气。

空气中的负离子具有抑菌作用与降尘作用,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开始进行了负离子内墙砖的研发与中试生产。近日,陶瓷业的龙头企业(东鹏)最新产品的健康宝系列瓷砖,具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深受人们关注。

远红外瓷砖则能够辐射出特定波长,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环保低碳、健康绿色瓷砖已经成为现代瓷砖销售的一个重要的卖点,深受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喜爱。

二、现代瓷砖家居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多样化是后现代生活对个性特征的执着追求

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群,它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是身心相融的愉悦。因此,后现代生活方式主要是崇尚生活的愉悦与情趣、追求自我中心主义与个性表现。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指人先是存在,再在这世界上遭受各种经历,而后界定自己。

瓷砖装饰是一门艺术,是后现代人们的艺术消费品,后现代设计竭力将“事物”变成“故事”,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取故事中的情感经验,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对现代人来说,当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后,拥有故事就比拥有更多物品的生活更为精彩,这些既反映了人类物质观念的变化和需要层次的提高,亦反映了人类证明自己方式的不断深化。

后现代人群通过家居瓷砖装饰主题来烘托生活氛围,感受“故事”。

1、清新自然的田园主题,推崇的是一种自然纯朴的生活方式。碎花的图案、清新的风格与自然相协调,让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享受自然的熏陶,暂时忘却社会的竞争与工作的繁琐,身心放松。

2、美观简约的时尚主题则是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的选择。

3、书香气息的文化主题则向人们展示其丰富的底蕴与内涵。比如马可波罗瓷砖推出的文化陶瓷“中国印象・儒系列”,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向世人展示和张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式的中国美。

还有,活泼的儿童主题、大气稳重的复古主题等都是后现代人群各自生活情调的选择。

此外,瓷砖铺设的个性化更成了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许多年轻人,购买一些尾货瓷砖,自己根据颜色设计搭配再请人铺设。譬如,用不同尺寸、不同花色、不用款式的瓷砖点缀,让面积大的露台不显得单调;如果觉得花砖太贵,又不喜欢单一的地面,可以试着把大砖开槽或者切割成任意形状、大小进行铺设,达到自己追求的效果。这样既省钱,又有着不一样的心境与成就感,体会着瓷砖装饰运用中自己创作的乐趣,这也是后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现代瓷砖家居装饰中的触觉表现与视觉外观体现了后现代生活对“物”的情感需求

后现代生活方式从其具体特征来说,体现为追求亦正亦谐的生活美学。后现代生活对生命意义的追溯源于中国人对生命本身的直接体验之中,情感的多元体验构成了“新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享受、体验、创造”莫不深藏于“新生活方式”之中,现代瓷砖装饰的触觉表现、视觉外观成为后现代生活中对“物”的一种情感需求。

1、瓷砖装饰的触觉表现

材料的触觉表现早已成为艺术与设计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战国时的《考工记》就曾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品”。不同材料正是从独特的触觉本质来显示其审美个性与特征。

以柔软、中和、温暖的触觉为代表的仿木材、仿织物、仿皮毛、仿皮革质、仿壁纸等瓷砖,能使坚硬冰冷的陶瓷材料具有了柔软感、温度感。人们选择瓷砖产品不再只是观看瓷砖的色泽、纹理、图案等,更多在瓷砖的肌理、质感等视触觉效果的选择,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触觉体验与感受,从硬到软的触觉追求也是瓷砖设计的发展趋势。

2、瓷砖装饰的视觉外观

材料的视觉外观体现着浓厚的情感表达力,以和谐、自然的情感为代表的瓷砖是后现代生活的视觉享受。

瓷砖设计中对天然状态的旧木材、老皮革、斑驳的墙面、磨光的石阶、旧门板、生锈的铁块等模拟与仿制,就是以维持人们对自然的感觉,同时取得对新材料(仿制品)的认同。不同材料视觉特性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凝结,也使得材料变成了一种专属的情感符号,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这种能调动起人们视觉等感官的综合感受,直接地引起庄重、愉悦、浪漫、温暖等诸多情感体验。

例如,国内知名品牌马可罗的仿古砖1295 E 系列“埃丝特 ESTE”,不规整的瓷砖边缘,自然深沉的颜色,像庄园的精灵,翩翩起舞、摇摇欲坠,随风雨潜入尘泥,延伸生命的触角,寻求勃发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角感受和心灵震撼。

四、现代瓷砖家居装饰的精致与低调奢华是后现代生活对品质的极力追求

后现代生活不再是简洁单一的生活方式,它倾心物质与金钱的财富, 要求物品的精致与奢华,极力追求生活的品质。

英国的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他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描述,年轻人纷纷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中打破原来沉默与单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颠覆现代主义的逻辑,遵从资本社会的文化浪潮,充分地张扬了代表欲望、本能与享乐的反规范倾向的个性与精神。

现代瓷砖装饰体现了后现代生活对精致与低调奢华的极力追求,具体表现在对品牌与细节的追求。

1、品牌的热销体现精致与奢华的魅力

中国自古瓷文化发达,制瓷工艺精湛,特别是近十年来,瓷砖品牌概念迅速提升和发展。而国外的很多大品牌已经拥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品牌的知名度和技术品质都很完善,比如意大利的瓷砖品牌,是奢华的代表,其瓷砖充满了精致的艺术美感,是以艺术的眼光来进行创作、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制作的瓷砖精品,这使得美轮美奂的意大利瓷砖成为全球顶级代表并享誉世界。

2、注重细节表现出一种低调奢华

人们在生活中时时会被细节所感染,带来心灵的满足与愉悦,这是一种低调的奢华。瓷砖装饰运用的精致与奢华还体现在铺设的细小工艺上。

比如瓷砖填缝剂,颜色非常丰富,质地自然细腻,具有光泽,不褪色,与瓷砖颜色搭配,或柔和或跳跃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增强了墙面整体的美感。瓷砖缝隙要求做工精细,它与品牌瓷砖精致与奢华搭配,呈现出装饰的魅力。

英国彼得・多默著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中写道,“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后现代主义认为享乐主义胜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现代瓷砖家居装饰表现了一种后现代生活的消费文化,它呈现出材料的环保和绿色要求,追求装饰主题鲜明和铺设个性化,讲究情感体验,力求精致与低调奢华等特征,承载着后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折射出后现代生活的斑斓色彩。

参考文献:

[1]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年第5期

[2]卢铿.《新・世说――后现代的新生活方式》[M].东方出版社2008-8-1

[3]张纯《西方后现代设计中的装饰艺术》,载《艺术科技》[J]2012年第3期第25卷

篇7

一、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要学习有关教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并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并不只是那些门门平均发展的全优生。学生某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学困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三、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

(1)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困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可以利用积极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内容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四、给学困生创造机会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它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潜在的能量。马斯洛说过:“积极的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

五、正确评价学困生

(1)实施鼓励性评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肯定。我们一方面要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而又不伤其自尊、自信的批评,另一方面又要挖掘其闪光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2)引导学生调整对自己的期望。调整比较对象,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不要跟与自己成绩差异太大的同学比较,不切实际的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开展自我竞赛,实现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会学习,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就必须重视的转化工作。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生活化 活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基于生活,教学更具有生活性。现代生活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现代生活总会有历史的影子和痕迹。历史教学不能割断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在历史学习中体验现代生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一、初中历史教学脱离生活的主要表现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但由于近几年中考总分中历史所占比例很小,被学生普遍认为是副科,他们学习的时间和兴趣远不如语文、数学和英语,就是和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相比也差得很远。中考历史所占的分值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历史教学的方法单一,严重脱离社会生活也是重要原因。

经调查,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给定的标准答案,而不想更多地去思考、探索。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利用或不会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因而欠缺收集、整理、利用历史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可归结为重要的一点:学生主体性缺失。尽管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但实际上,课堂教学仍然把重点放在对考试内容的训练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的特性常常为教师所视而不见,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是追求考试成绩的功利性。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在教学评价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希望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好成绩。这样,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当做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特点。而且大多数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总成绩,愿意把学习的时间用于语数外等科目上,花在历史学习的时间上较少。

三是布置历史作业的片面性。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生活化课外作业则处于一种更为尴尬的位置。许多作业设计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二、生活化历史课堂的打造

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包括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历史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和检测评价的生活化。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去安排教学过程、历史作业和历史教学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去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一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现代生活是历史的发展和延续,历史教学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课堂教学要实现生活化,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进行历史教学。如《五雷》的教学内容,虽然是近百年前的事了,但我国把5月4日这一天定为中国青年节,就是要青年在新的时期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要联系新时期的伟大梦想,鼓励青年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历史的有效课堂表现在学习的效果上是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和认识历史,分析历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和技能。学习技能是指通过各种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来促进学生进行历史批评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这里的“学法”不仅包括学习理解各种历史问题的原则和技巧,恰当拿捏各种与历史学习相联系的认知过程,而且还包括是否树立了远大的学习志向与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等。

三是历史作业的生活化是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环节。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要实现历史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的生活化。历史作业生活化是判断学生能否将历史知识与技能学以致用的重要方式。否则,学了不能用,不仅等于没学,而且还有浪费人力物力之嫌。在新课程实践背景下,应用的意义还在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创造性潜能是否得到应有的保护、挖掘与培养。应用层面越得到师生的重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越高,创造能力也越好。此外,历史教学检测评价也要做到生活化。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 参 考 文 献 ]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