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关于化学的知识8篇

时间:2023-07-16 08:54: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关于化学的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化学的知识

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 溶液基础知识 教学探讨

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学中,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知识模块,是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后续专业知识广泛化和深化的基础。比如《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中药物剂量的表示方法,《基础护理学》中各种消毒液、洗胃液、常用注射液等液体的配制和计算等,都涉及溶液的相关知识。近两年来,教学医院普遍反映:护士生在临床实习中对药物剂量运算知识掌握不理想。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就教学方面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巩固基础化学知识,达到化学教学与专业课程及岗位需求有机结合的目的。

一、适当增加溶液基本知识模块的教学课时

当前笔者学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教材,适用于护理、农村医学、助产等医学专业。第三章的内容就是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及配制基本知识,教学课时只有6个课时。由于涉及较多的化学公式和计算,理论性强,中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可适当增加4到5个学时,以便在教学中可以充实一些内容。

例如,教学大纲本章只安排一次关于溶液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临床案例多开设如下实验:患者,男性,40岁,车祸后臀部深部组织感染,需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冲洗伤口。护士发现处置室仅有5%苯扎溴铵10ml,欲配置伤口冲洗液,该护士应加蒸馏水至多少?这样先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教师再进行指导、总结,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是学好课程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学生因普遍自学能力不高,有的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从具体细节入手,而不是草率地布置了事,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

对于溶液知识模块,教师在上课前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本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该内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和兴趣。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溶液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其含义、公式、单位,说出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查看使用容量瓶、量筒、移液管应注意哪些问题及相关操作视频。这样让学生带着这些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预习,才能保证预习的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手段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理论课堂教学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和学习的动力。针对溶液基本知识模块的公式、运算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展示5%苯扎溴铵试液瓶、250~500mg/L含氯消毒剂试液瓶、1ml:0.1g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让学生认真观察标签,结合预习,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浓度表示方法?是什么单位?”这样一开始以实例提出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者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譬如,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在烧杯中溶解,转移到量筒后定容,分析其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进而归纳其公式。这种采用演示、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直观有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理论知识容易理解、记忆。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完本次课程后,针对其内容较零散、杂乱的特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归纳法进行小结,即以表格的形式,对这些公式、公式的含义、单位等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对比来理解、记忆;或者制作成随身学习卡片,对知识结构进行分解和简化,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精选一些与临床有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缩小了基础课教学与临床教学的差距,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2.实验课堂教学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是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实验成败在于几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尤其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因此,实验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找出影响实验准确度的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应重点查看操作不规范或不严格之处,及时给予纠正点评;实验过程应大力提倡提问式、启发式、参与式、探讨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对实验精确度进行讨论,共同分析、交流,进而归纳出正确的操作要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定量”的意识,又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四、开展化学实验竞赛活动

开展化学专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推进化学教学改革,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和做法。

化学教师可以组织护理专业班级开展关于溶液稀释和配制的实验竞赛,例如容量瓶或吸量管的操作使用竞赛。先在班级中比赛,选拔三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既评个人成绩,又评团体成绩。平时开放实验室,在比赛的驱动下,学生会更多、更自觉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学习训练。通过举办这样的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在训练阶段、比赛阶段互相交流学习,巩固已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五、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拓展教师的知识空间

卫生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的知识渠道有限,很难将化学贯穿于医学教育体系中,教、学、用结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化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与专业学科教师、医院医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集体备课力度。了解所授相关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在临床中的应用,注意从基础护理学、药物应用护理学等教材或者临床中收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点或案例,巧妙地穿插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这可以提高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分析往届的学生对溶液知识掌握不佳的原因,认真听取其他学科教师提出教学改进的意见,以便在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加强。化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做好与专业教学、岗位需求对接工作。

篇2

关键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ZHANG Daohong[1], ZHAO Lei[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2]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Food Chemistr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s very strong,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in the College of food disciplines are set. In this paper, from students to stimulate interes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on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tatus of food chemistry course of thinking, put forward some exploratory suggestions, hope to be able to develop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Food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食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是食品加工、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革等的理论基础,也是衔接食品科学理论和食品产品制造工艺的纽带。

食品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食品中营养、非营养或各类有害成分的种类、性质结构和功能,同时了解各类食品在储藏加工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和调控知识。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提高未来岗位就业的竞争力。

1 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食品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植物、动物、食品加工、酶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对于初学者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讲授在食品化学教学与研究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讲明,让学生知道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知识在食品各行业中的应用。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升信息的传授量

食品化学课程内容比较众多和笼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文字、图象和动画效果等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便于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有时应结合板书的传统方式把问题讲清楚。

2.2 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方法。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求学生结合食品化学的知识,查阅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上讲台演讲。针对每个同学演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发表意见和提问。这样不但丰富了食品化学教学的内容,引入了食品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还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组织材料、制作幻灯片、上台演讲的能力,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课堂上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案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讲解有关粉丝的制作原理及工艺,让学生加深对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理解;可以利用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原理解释方便面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米饭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硬化现象;平常生活中学生们吃的面包、蛋糕等不仅风味独特并且具有诱人的色泽,这是与美拉德反应有关。

4 优化实验内容,提升实验课程地位

实验教学是食品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大幅度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触类旁通、促使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才华,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内容安排方面,紧扣食品化学理论教学的侧重点,更加注重食品结构、性质、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将食品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别进行考试考核,将实验课置于同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改变“重教学、轻实验”的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 精心布置学生作业,开展实践性教学

作业是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理论性较强、对知识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难度的食品化学课来讲,如何安排好学生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做到布置学生作业时,注意联系实际,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学术培养。可组织学生到食品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如参观雨润公司的培根、烟熏肉生产线,汇源公司的果汁生产线等,使学生对现代食品生产有更多的感性知识。

6 小结

食品化学课程是我高等院校中设置范围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研究,始终要把握好在化学基本理论和食品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未来工作中有价值,可以运用得上。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为食品科学专业在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应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不但要适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应对一些经典的和新出现的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参与生产实践等。

参考文献

[1] 姚瑰妮,李灿鹏,赵逸云,王宗艳.《食品化学》精品课建设探索和实践[J].绿色科技,2013.6:328-329.

[2] 韩俊华.《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77-178.

[3] 付晓萍,黄艾祥,高斌,李凌飞.《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4):78-79.

[4] 冯丽莎.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8):80.

[5] 张丽,王海英,梁建军.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13(35):195.

[6] 肖瀛.关于提高食品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几点思考[J].饮料工业,2012(6):49-51.

[7] 朱建华,钟瑞敏,赵世民,单斌,邹秀容.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02-4204.

[8] 汪薇,白卫东,任文彬,刘功良.食品化学的教与学[J].广东化工,2013.19:176-177.

[9] 付晓萍,李凌飞,赵灵芝,黄艾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43-344.

[10] 叶阳,王洋,袁先铃,刘清斌.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 学,2012.40(24):12292-12294.

[11] 王岸娜.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65-66.

篇3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概述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所谓的质量守恒定律,其实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之后不同物质的质量总合.在通常情况下,简单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原子的数目、种类与反应后的一样,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历史起源在18 世纪的50 年代末,质量守恒定律就已经被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所察觉,并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 一直等到18 世纪 70 年代末,在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之后,质量守恒定律才真正被人发现,被人承认. 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得以改进,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说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二、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中的作用

如果说进入化学研究有一所大门,那么质量守恒定律就是打开这所大门的钥匙. 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为化学家对于研究化学变化提供相当准确的理论依据,还为后来的科学家发现有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些常见的规律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知识里,已经有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课程. 这一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课程的引入,也开始使学生真正跃入研究化学变化的大门.

1. 正确引导学生要想让学生透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就应该在化学变化的方面来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有关量变方面的相关问题,利用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深入理解和分析,逐渐开始让学生明白和清楚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的重要科学思想. 因此,要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在化学教材中起到一个呈上启下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中起到一些重要作用. 其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要谨记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可以快速有效地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和研究有关问题,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能够使学生从微观角度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有利于实验的完美进行. 其次,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实践分析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于自然科学的了解程度,让相关的实验探究题有良好的处理办法和措施. 最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尤其是借助具体的物理现象,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验,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实验探究中的关键作用和效果.

篇4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

2.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3.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4.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转贴于

5.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6.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7.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篇5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

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质等。即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等为根本目的。

我国目前的国民科学素质远远适应不了新世纪的要求。而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应试技巧,轻素质教育;重知识灌输,轻智能开发;重标准答案,轻多途径探索,等等。造成了创新意识薄弱.知识面狭窄等缺陷,大大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进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依赖于传统的科普地盘,像科技场馆、大众传媒等,另一方面依赖于正式教育机构——中小学课堂,而后者是主阵地。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你才有可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个人的各种决策,去参加讨论关系社会的各种科学问题。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可以强化人们日常所用的许多能力,诸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等。深谙基本的科学观怎和基本的科学方法,因而能生活得较为充实,工作得较高效。重视科学基本素质的培养是科学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要求。

二、化学史对培养科学素质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由于化学史在科学中具有多重角色与功能。因此,“一般大众最好以科学史的方式学习科学,以理解科学方法”.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知觉到自己的观念,并提供建立概念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过程是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化学不只局限于现代知识本身的静态结论,还可以追述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得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和动力系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能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对科学概念的历史了解可以丰富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学生还能了解科学概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了解科学概念如何受到当时流行价值观、概念和当时备有资源的影响,学生会逐渐意识到科学理解并不是突然出现或者一次到位的。例如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189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横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后来,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于1904年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原子是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到了1911年卢瑟福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同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化学史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913年,波尔提出量了化原子的模型。1935年建立了现代物质结构学说。现在,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还会不断深化。就今天看来,前面的几种模型、观点中都有不正确的,但对整个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是次序地改进着,也因而使学生能开阔心胸,接受错误。利用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暂时性与不确定性,能增加学生对科学家及其工作的兴趣及鉴赏。由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家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或实验探究的历史,有助于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史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缩小科学与人文的距离,科学史可以提供科学在社会的角色很多新的透视,并能促使人们注意到科学一科技一社会的关系。

联系到杰出的科学家对化学的贡献及他们的卓越事迹,在学习了杰出的化学家的成长过程,研究工作的伟大贡献的简史之后,必然会为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奋斗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劳动,辉煌灿烂的成就所感动,在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历史的教训,依然可使人大受裨益。在化学发展史上,“燃素说”统治人们的思想几乎整整一个世纪,18世纪最有名的化学家如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舍勒等他们的试验工作很出色,但他们固执地相信“燃素说”,即使普利期特里发现了氧气,他还是始终反对拉瓦锡的燃烧氧学说。卡文迪许早框1785年就发现了惰性气体,但他未经进一步实验就轻率地下结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人们深刻、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社会化办学;多样化;精细化;科学化;民主化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日益重视职教事业的情况下,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大显身手,进行各种尝试来促进职教事业的发展。为了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多样化、精细化、科学化和民主化,我校以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聚全校之力,进行了社会化办学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提出来与同仁交流。

职教社会化办学方式的含义

它是为了尽量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多样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办学的方法和手段,是通过社会化办学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实现的,包含以下内容:

(一)招生社会化举措

生源范围不断扩大(1)应往届初中毕业生;(2)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3)在职人员;(4)农民工;(5)退役士兵。

招生宣传方式不断增多(1)电视台宣传;(3)报纸宣传;(4)网络宣传;(5)广播宣传;(6)成功毕业生事迹宣传。

招生工作人员更积极地面向社会(1)招生工作人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2)社会人员合理合法地参与招生;(3)年度招生调查制度化;(4)招生人员工作方式人性化;(5)招生人员工作方法科学化。

招生场地和活动随社会需要灵活化(1)校内招生办为招生工作总部;(2)应招生需要校园成为招生点;(3)在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下市民广场成为招生现场;(4)居民社区可成为招生分散场所;(5)邮局成为开展招生活动的重要补充场所。

按陶行知先生的“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的教育思想,我们应重视招生社会化举措的效果,并进行不断创新。越能提高职校招生的质量和数量,就越有利于完成招生工作。本校在办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动态式招生社会化举措就很好地满足了学校招生工作的需要。

(二)教育教学社会化举措

职教教材与社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1)调整教材内容,使教材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2)把教学内容与各行各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3)把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将实训基地与社会联系起来(1)争取政府的帮助,使优秀企业成为学校的技能实训基地;(2)学校自建实用型技能实训基地;(3)跟踪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及时提高技能实训基地的设备水平。

职教方法的社会化措施(1)职教方法与企业的操作性需要相结合;(2)职教方法与学生的成才性需要相结合;(3)职教方法突出技能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职教师资队伍的社会化(1)把职校教师送至企业(与教师专业有关)学习实践;(2)把企业、行业的能工巧匠请进学校传授学生技能;(3)请职业教育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4)定期开设“促发展式职教讲坛”。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在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探索了职校教学内容、教学实训场地等的社会化措施,效果明显。学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更贴近企业行业的实际需要,职业技能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实践证明,职校教学考虑了社会需要,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管理的社会化举措

职校学生管理目标和企业行业的要求相结合(1)把学生的德育管理目标与企业行业的职业道德目标相对接;(2)把学生的美育目标与企业美的内涵要求相结合;(3)把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管理手段与社会要求相结合(1)管理手段要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采用实验法来测试和获得科学的职校管理手段;(3)用调查取证法了解社会对职校管理方式的期待,再把期待转化为管理措施。

职校管理队伍和社会需要相联系,让部分社会人员参与学校管理(1)管理团队的构成以教师为主,行业企业人员为辅;(2)管理队伍的考核以绩效为依据,并以社会的满意度为参考;(3)管理团队能力的提升以社会行业企业考察实践和专家定期培训为主要方式。

管理制度政策与社会要求相结合(1)职校管理制度政策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和考验;(2)管理制度政策的效果要通过社会行业企业检验;(3)管理制度更新,要满足社会需要,要让学生家长满意、让企业赞赏等。

陶行知先生强调:“动员社会上现有可能的力量,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为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服务。”因此,我们在管理本校时就尽可能动员利用社会上现有的力量,促进学校管理的社会化。比如,我们借助学生家长了解管理中的不足,借鉴企业行业的管理文化,让我校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等。

(四)教科研工作的社会化举措

教科研工作的目标与企业行业的要求相结合(1)职校专业建设目标的研究与社会实际要求相结合;(2)职校科研课题目标与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相联系;(3)把行业企业的科研目标要求与职校的科研目标相融合。

职校教科研手段与社会要求相结合(1)尽量采用最新的科研手段和设备进行科研;(2)采用社会行业企业的产品科研手段的更新模式进行职校科研;(3)根据社会和职业教育的要求淘汰落后的科研手段,创新科研方法。

职校科研队伍建设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1)派送学校科研队伍到企业行业的研发机构进行交流;(2)把行业企业的科研专家请进学校兼职搞科研工作;(3)对职校科研人员的考核参照社会行业企业的标准执行;(4)利用适当机会派送学校科研人员到国外职校考察科研方法和制度。

职校科研成果的检验与社会要求相结合(1)科研成果要在行业企业内应用;(2)科研成果要通过社会行业企业的合作分享;(3)学校科研成果的应用换代要考虑行业企业的承受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职校师生的科研成果也是促进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素。陶行知先生主张“社会既学校”。我们尝试把师生的科研产品投放社会加以应用,比如灭蚊虫防盗窗、广告专用清洁机等。

(五)职校就业工作的社会化举措

就业工作指导思想与社会需要相联系(1)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以“服务学生就业,满足社会需要”为指导;(2)采用“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职教生”的宽广就业工作思路;(3)牢记“学生就业成功我荣,学生就业失败我耻”,提高工作荣辱感。

职校生就业教育与社会实际要求相结合(1)把就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联系起来;(2)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人事招聘负责人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3)结合社会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礼仪习惯的教育。

结合社会要求创新学生就业模式(1)深化行业企业“定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展开企业行业用人需求年度调查工作;(2)促进行业企业“冠名班”学生就业方式的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就业效率;(3)研究“工学结合”学习就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做好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1)根据社会实际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创业策略等;(2)开展“职校在校生创业孵化器”工程,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场所等;(3)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行业企业的运营过程,以帮助学生创业。

职校生就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陶行知先生“社会既学校”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尝试了学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化。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了就业工作指导思想,邀请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人员参与学生的就业模拟活动和创业教育活动,以就业社会化带动学生的就业工作。

职教社会化办学方式的原则

我校在实施社会化办学方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办学实践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

包容性社会化办学措施涉及招生、教学、管理、教科研和就业等方面,涵盖了职校办学的各个环节,所以,要想让这些措施成为有用的办学工具,成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包容一切有利于成功办学的所有社会化办学措施。

民主化 在进行社会化办学方式探索中,有两方面要求使得民主化成为一个重要原因。要求之一是职校能力有限,不可能依靠一校之力推行社会化办学,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民主参与;要求之二是人们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加渴望民主,反对学校关起门来办学的行为。因此,本校在办学探索中依靠社会进行社会化办学尝试,社会化办学举措大多也是与社会各方面互相配合而提出并实践的,实现了职业教育社会化办学的民主化。

及时灵活性 在办学实践中,我校也非常重视灵活利用社会化办学措施。比如,当发现有的措施效果不佳时,马上进行改进;发现有的方法效果良好时,积极总结经验,争取发现更有效的措施。

在办学实践中,社会化办学举措应用后,作用非常大。第一,有利于职业学校和社会行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当开展校企合作时,职校可以拿出这些举措和企业谈招生合作,让企业员工成为职校学员。也可以谈管理合作、就业合作等。第二,有利于政府和学校的沟通。有了这些,政府部门就会很容易看清楚职校的弱点和优点,政府对职校的指导和帮助就能有的放矢,让职校受益匪浅。第三,有利于职校间进行办学经验交流。当职业学校拿出这些措施进行交流时,对兄弟学校的办学情况就会把握很准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茂莉,卿中全.高职多样化课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经典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要求学校教育要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生活化教学。语文课程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中职生的语文素养,领略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韵味。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实现生活化教学,使中职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对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渗透于教学工作当中,便成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针对上述需求,教师可通过与相关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拉近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进行日常应用文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情境设想,并在此情境氛围下进行写作练习。

以“求职信”的写作训练为例,教师可通过情境演练的方式与生活中常见的求职情境相结合,指导学生在模拟求职的情况下自主写出相关的求职应用文。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中扮演面试官的角色,通过设置出不同的职位、职场身份,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应聘的职位,分别写出相应的求职信件。随后,由教师对学生呈交的模拟求职信一一进行评估,最后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筛选出在遣词造句、文章构造等方面相对优秀的文章,作为聘用人选。以这一方式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对生活中各种常见情境因素进行巧妙提取,并将其作为切入点,以强化生活化氛围的营造效果。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主张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就能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

1.从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进中职以来,笔者在老教师经验丰富的基础上不断地借鉴和实践,打破魍车氖诳文J剑采用演讲赛、辩论赛、话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小组合作讨论、“我来做小课题”、“今天我来当老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样式,灵活地调动学生来参与课堂,而不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式”为主的课堂模式。实施两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焕发出热情,很乐意学语文,语文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从讲授型教学走向交际型教学。讲授型教学注重师生对接,由师把知识传导给学生,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方式;而交际型教学侧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放在了首位。语文课堂除了讲授教材,还要适当引进一些课外素材,笔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求职专题”活动,通过讲一些职场就业的故事或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求职面试的录像,如电视节目《绝对挑战》《职来职往》《鲁豫有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宏观来说,语文学科整体是一套动态渐进、开放包容的教学体系,这是由其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在教学实践中,中职学生对于教材常常感到不能解渴,所以教材本身就不应成为教学的全部,也不该贯穿课堂的始终。对此,教师必须紧密依托现实生活,不断开发拓展教材,激发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切身体验,进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持续推进目标创新。

试以讲授现代文为例,使用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会使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改变思维定势,把文章本身作为授课载体和媒介,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便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观察、亲身体味所在环境,引导他们酝酿感情、整理语言,进而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相互贯通;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只需要在巩固预习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互动,尽可能地让他们自主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布置相对灵活、不同形式的作业训练,抑或可以组织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检验学习效果,力求趣味多样、不拘一格。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领会掌握的学习内容才更扎实,才能够运用自如。

四、学生体验生活化

篇8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的特征,直观手段易使学生形成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手段。如对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教师可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形成明确的概念。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教师应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形成正确概念。对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触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师可结合“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水的沸腾”和“胆矾的研碎”这四个演示的分析后形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初始阶段,许多化学概念如果不通过演示实验表达,单纯依赖书本或抽象思维是难以理解的。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化学实验中有声、光、色、态、味等多种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认真的加工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色态、闻气味、燃烧、水溶性、水溶液的pH值、通过亚硫酸等一系列变化,就能巩固硫化氢气体的有关知识。

二、培养和发展多种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面,而观察是基础。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经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而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化学实验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发热、发声、气味的变化等。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些现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维,多问些为什么。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意义要十分清楚,必须紧紧围绕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概念清晰,引导有序,表达严密,要充分应用心理学上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上正确的轨道,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观察的主要方面。如对于“镁的燃烧”,在初中绪论课中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而高中实验则是认识镁的性质。实验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就有所不同。在解释现象、分析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清晰阐明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与所解决问题的关系,获得结论,发现规律。实验出现失败或误差在所难免,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产生失败或误差的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技巧

实验技能的训练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这是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学生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技能,要经历模仿练习、独立操作到熟练操作这几个阶段。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操作方法、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制氧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横放的试管底部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为什么要先预热后才固定加热?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把导气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技能技巧。

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