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生德育活动8篇

时间:2023-07-16 08:5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德育活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德育活动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学生人格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基础性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如果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学生的德育水平会更快速度的提升。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净化自身情感和人格修养。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在语文课堂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一颗爱国心,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个大家庭和谐相处,繁荣稳定发展。只有人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才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指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无限忠诚,是我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情怀推动着我国的各项事业在高速稳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迅猛发展,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时描写我国的大好河山和和谐社会,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类型文章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例如,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的文章时描写我国的草原景色的,体现了我国草原的广袤无垠,通过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的文章时介绍爱国者的英雄事迹的,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课堂中对这些文章进行解析时,教师不仅要解析其中的语文的艺术之美,还要解析其中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发挥先进人物的模仿作用。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夜晚主人公在庭院中来回踱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设想,激发学生对孝道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尤其是现代的高中生,他们的物质条件是非常充足的,但在日常生后中对孝道却缺乏深刻的认识,加强亲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

二、在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在学习任何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高中语文学科同样如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康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学生成人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感性思维中学生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懂得辨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发展方向,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手足无措。所以,在提高学生语文技能的过程中,要加强道德观念的培养和人格的完美塑造。在语文教学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语文教师指的骄傲的事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教师更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尚品质也可以有自身独特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能力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处处蕴含着鲜活的民族文化,教师要对进行有效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领悟到文中的深刻文化内涵,他们的道德文化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内涵,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心灵和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感受文字中的生命力和活力,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目标,还能够将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穿插在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2、树立学生强大的责任感

学生只有树立了强大的责任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多担当,更有勇气,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集体生活中对每个人负责,工作以后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进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积极主动的帮助别人,懂得和别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预定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要懂得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要将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将集体交代的任务看得比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集体任务的完成中。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集体活动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将语文教育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语文教学活动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No.8302:81-82.

[2]王冬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群文天地,2011,No.23924:105+107.

[3]赵晓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5,No.32103:59-61.

篇2

1.学校体育的定义、组成要素

1.1学校体育的定义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

1.2学校体育的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1)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2)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以及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

2.学校体育活动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1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现在中职生多是在家长溺爱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体育活动中,每位参与活动的队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例如:径赛中的接力比赛,每一位队员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一段距离;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他的责任就是把一传垫给他的球组织起来给攻手进攻;足球比赛场上的后卫,其基本责任就是防守,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帮助全队进攻。在体育活动中只有每个队员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有可能赢取比赛的胜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亲身感受责任的实际含义和重要性,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承担责任的意识会得到增强。

2.2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感

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参与者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活动和进行比赛,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处罚或者惩罚。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和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参与者有时因动作失控会伤及对手或同伴,这就需要双方相互宽容、理解和尊重。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容别人、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公德,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2.3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体育活动中的团体项目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作用。团体项目比赛胜利的取得,除场上个人的完美发挥外,最重要的是依靠整个集体相互协作和整个团队的合作。在集体项目中,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或位置,但要与队友团结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如足球和篮球比赛中的接应、协防、补防等,既要尽好自己的职责,又要彼此合作。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中职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

2.4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篇3

关键词:职校学生;德育教育;德育活动;心理健康

如果你有孩子,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成功的人,但肯定都希望他会是个健全的人,对,是思想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只有人格健全,才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由此及彼,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不论其学习能力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都希望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有明媚的未来。

针对职校学生的情况我们做个简要的分析,首先他们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以前读书环境不理想,很多家庭因素也造成他们放弃高中大学这条学习路线。既然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就面临着完成学业后要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这就更需要他们有一个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质,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所以职业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一、德育教育,人人有责

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学校德育管理面向全体教职工开放,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每个教职工的任务,做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边的人,一层一层发展开来,营造一个和谐氛围的校园。打破传统模式,错误地认为德育教育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事情。要提倡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观看经典影片,丰富学生情操

传统的说教教育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影片的形式,生动细腻地开展德育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每周安排电影展播,观看一系列有利于中学生心理成长的优秀影片。影片的选择要多样化,比如爱国爱党题材的《的四个昼夜》、《烈火中永生》、《》等,弘扬中华悠久历史的《大秦帝国》、《孔子》、《靳柯刺秦王》等,经典的励志电影《阿甘正传》、《小孩不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

三、诵读经典,道德浸润人生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同学的知识阅历,可以开设《经典诵读》的课程。并根据不同学年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课表、有活动。每周安排2课时作为朗读课,请班上每个同学轮流为同学们阅读经典的文章,既可以增长同学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同学的道德修养,让读书作为一个好的习惯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发扬。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查阅各种资料,并以“培养读书习惯,享受书香人生”为宗旨,以读书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在读书月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书朗诵比赛、读书调查问卷、读书心得的比赛等活动。

四、关注心理健康,培育阳光少年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职业学校把心理健康作为课程走进课堂。教师能够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可以设立涂鸦壁,为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创建空间。我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活动室,配有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让心理学老师为同学们排解心理问题,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作为心理疏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排解问题,通过同龄人的沟通,也能作为一个心理参考和建议。

篇4

关键词:构建;法纪教育;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55-03

中小学生德育基地是中小学生校外德育实践场所,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德育基地是一个新建立的教育机构,负责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呢?现在也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各地的德育基地也各自为政,这样会导致德育实践效果出现盲目性、也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就会缺失实效性。根据本人在中小学德育基地对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进行探究,能解决德育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现实意义。

一、德育基地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构建德育基地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的基础就要有科学性,要客观的规律办事,绝不能主观臆断;指导需要有科学理论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两规律,一防止”——评价要符合德育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防止片面性和粗略性,要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和精密调查基础上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要求明确,要把全局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评价信息,科学化建立指标、权系数。

2.教育性原则。德育基地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是一种价值观判断过程,是给受教育的中小学生在活动中的一种客观的评价,其具有教育意义,这种教育意义往往不同于传统上的教育活动的意义,其教育效果,取决于德育教师评价的意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式来改善法纪教育效果,效果评价要体现德育目标。一般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时要做到“三个适应”——要与我国现代社会的法制环境相适应;要与中华传统道德相适应;要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适应,要弘扬法律正能量,体现法律的正义。只有尊重和坚持以教育性为原则,从教育角度出发,才能科学合理地建立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从而落实有实效德育措施,增强整个德育基地法纪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3.方向性原则。在构建法纪教育活动评价体系中要把握好方向,要做到“三个一致,一个协调”——要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要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相一致、要与社会主义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要与社会法治环境相协调。同时,法纪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应该具有方向性、导向作用,通过各级指标的导向性,指明法纪教育活动评价体系中的德育指标,使德育方向性更加明显、清晰,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4.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为了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局限性与片面性,在构建法纪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时要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会更客观、更科学、更严谨对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既可以对对象进行定性描述与分析,又能对评价的结论可靠、精确、客观分析研究。尽可能有定性指标,又有量的规定,在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做到评价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提高德育效果。

5.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评价体系中,要把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是为了提高德育效果,优化德育实施方案,是德育实施的一种手段、一种教育方法,这都是考验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只有德育教师在从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后,通过基础评价与结果评价,更客观反应出法纪教育效果,更好地让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当评价的结果出现了相对性与可变性难以表达问题时,可采用较为模糊的表述,例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言语来表达。

二、对德育基地不同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必须运用恰当理论与方法,科学、客观、合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德育基地不同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评价包含二层次:第一是德育基地初中一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第二是德育基地高中一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这是德育活动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对已经实施的德育活动过程的成败和经验教训做出评价,也是对德育活动效果的检验。也是解决德育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详细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指标见下表1和表2。

表1 德育基地初中一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

表2 德育基地高中一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

我们构建德育基地不同年级法纪教育活动效果多维评价体系的尝试,解决德育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法纪教育活动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更了解法律法纪,做到知法懂法的好学生,减少甚至杜绝未成年犯罪的发生。同时也让教师的工作更富有挑战性,主动接受多维评价,虚心改进,积极反思,不断创新,将评价的结果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洋.关于中学德育评价体系及其完善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篇5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发展性评价; 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20-001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有了巨大变化,“活动-探究”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开来。在实践中,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日益受到中职教育者的关注。而该教学模式和传统评价方式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且尚未有相应的评价方式[1]。近年来,发展性评价走进人们视野,受到了极大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其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

(一)“活动-探究”模式的要求

对学生开展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传统评价存在诸多弊端,包括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过程等,这和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和个性发展能力的理念是相背离的。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评价打破传统评价的限制,要以发展、进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变化[2]。

(二)发展性评价符合“活动-探究”模式要求

发展性评价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导向性、激励性及尊重性,其主要由多元化评价主体、综合性评价内容及多样化评价方法及反馈等构成体系[3]。此种评价体系使得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在实际开展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二、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模式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运用

(一)实施激励评价,强化学生自信

学生具有良好自信心,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达成教学相长的前提条件。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可设定合理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每次评价均是树立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具体而言,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程式化评价,应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比如:“你的见解很独特有新意”、“回答的很好,有点要补充……”等鼓励性、认可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在合适时机给予学生评语。教师可通过作业反馈、悄悄话等方式给予学生评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并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二)多元评价主体,实现全面评价

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应打破以往单一化教师评价主体,要引导学生自身、同学及学科教师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把评价转变为多元主体一同进行的活动。再充分结合评价内容,通过自评、互评及综合评价的开放性、民主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本小组在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中的表现、收获、不足等进行评价,也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即互评。教师则在实际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和掌握学生变化,学习小组的表现,再进行点评和总结,也就是教师评价。为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学习小组建设和发展中,可将组长、副组长分为初、中及高三级,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发展自我,积极争取,在评上级别后给予学生奖励。评价主体多元化建设,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注重学习过程,实施过程评价

德育课是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但在于结果,更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充分结合起来,构成全过程评价,为学生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同时,还应将评价始终贯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基于过程关注及引导,以使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予以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4]。在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应包含这些内容:(1)文明礼貌,待人礼貌,仪容整洁等;(2)诚实守信,诚信应考,待人真诚等;(3)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等;(4)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自我表现、团队意识、探究和实践能力等;(5)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和期末开放性测试,考查学生课程知识理解和应用情况。在教学中,根据过程评价各个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和团队表现予以记录,将过程及结果有机结合,形成个人和团队一并评价机制。如此,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个性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重视表现评价,强化能力培养

中职德育新课改中,更为注重职业教育特点,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和全面发展能力。在开展“活动-探究”教学中,应制定合理准确的表现评价标准,以有效引导和激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重视能力的锻炼。具体包括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社交及表达能力等。在整个教学活动和评价中,学生能够积极努力表现,全面提升各项能力,并逐步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强化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信心。在实际教学中,为有效调动学生能力,锻炼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教师应全面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学业情况,其中实践操作包括口头表达、展示等实际问题解决总的外在表现;学业情况,包括调查报告、方案设计等,通过这些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探究”教学模式中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榕.试论学生发展性评价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5(17):177-178

[2]龙欢.运用“活动―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中职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05):217-218

篇6

课外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培育在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途径有两种,即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教育。而课堂教育主要倾向于知识传授和理论感知,尽管在新课标要求下,也关注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但课堂毕竟是很有限的。实验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素质主要来源于个体自己的生活体悟和个体道德经验的积累。因此,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从学校教育开始,就能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发展,以至于将来出到社会上,自觉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德能兼备的合格公民,学校教育就必须转变思维,重视课外教育,尤其要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社团组织、文艺体育、劳动卫生、社区公益、参观学习、模拟实践,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被动受体”变为“主角”,在主动承担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批判、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懂得精神价值的作用。

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大家都知道,老鹰抓小鸡游戏,小孩子都觉得好玩,甚至是乐此不疲。但是,要使这个游戏能够玩下去,玩的开心,玩的有意思,游戏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比如,小鸡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把前一个成员的衣服拽紧,而且要尽量躲闪不能让老鹰抓着;老鹰队中的成员必须奋力去抓,等等。如果两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不去遵守这些规则,那么这个游戏就毫无意义,也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尽管这些规则要做到很难很费力,但是,凡是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迫使自己努力地遵守这些规则,而且是心甘情愿。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活动过程的本身就是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培育。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温暖,自觉地萌发体现价值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课外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性的,而且往往都是带有竞技色彩的。在这些活动中,锣锣鼓鼓都得转,方方面面的角色都得有,这就等于给班级方方面面特长的学生无形中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发挥才干的机会。比如,一场运动会,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特长的同学可以当运动员,一些平时声音高老受老师责备的同学可以当拉拉队,文采好的同学可以写报道,艺术好的同学可以搞宣传,吃苦精神强的同学可以搞服务……一个班级,只要班主任引导好,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人人都能有事干,人人都有一种我为班级做贡献的荣誉感,人人都感到了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和温暖,人人都愿意做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在这样人人都争着表现自我的活动中,一般不会有故意捣乱的学生。这是课堂教育永远无法做到的。本人所在的学校,以前在“一切为了高考”口号下,学校从初二到高三都进行补课,周内每天安排七八节正课,四节辅导,周末也补,有些年级甚至取消了音、体、美等所谓的副科,两个班主任轮流跟班管理,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明显提升。2008年,本人担任政教主任以后,在认真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管理思路,提出了“德育为首,活动育人”的思路,严格按课标开齐文化课,开足音、体、美等艺术实践课,并且利用庆祝五一、五四和元旦之际,举办一些全校性的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政教处组织,班级承办,原则上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结果效果十分明显:学生打架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师生关系融合了,班级风气好转了,尤其是学生遵规守纪、注意个人形象的意识增强了。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风气也形成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文化课成绩也提高了。目前,三岔中学已经成为庆阳市颇有名气的重点中学了。

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内省,从而养成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几乎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娇惯,社会物质的满足,使得学生大多都存在着自私、蛮横和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性。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在组织或承担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计划不周、安排不到位、方法不正确或对方实力过强等因素造成的失误。这些失误的结果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学生在活动组织失败之后,对这些失误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反思和内省,在内省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开展了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这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锤炼学生勇于担当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求知欲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人才风流竞出,以其超群的才艺赢得雷鸣的掌声和阵阵喝彩,这种场面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参与的同学来说,既是一次牛刀小试表现自我的机会,也是一次实践和提升的过程;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不仅是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而且也是一个开阔眼界、启迪智慧的心灵共鸣。学生通过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信心,是发愤图强、默默拼搏的无声动力。2012年元旦,我们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灯谜晚会,一位平时喜欢猜谜的初二学生夺得了谜王桂冠,引起了全校轰动。活动结束以后,据不完全调查,一学期之内全校自己购买有关猜谜方面书籍的学生就有160多名,其中高中学生就多达121名。而紧接着的2013年元旦的灯谜晚会上,三个谜王王冠全部被摘。这就说明,在前一年灯谜活动的刺激下,学生确实在这方面进行了钻研。

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民主意识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活动组织有序地进行,对于组织者来说,必然要想出一些措施、制定出一些办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尽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这就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一些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制定方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的方案和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自觉地带头去遵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民主意识,而且也养成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总之,自我管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涉及的方面多,内容细,思想性、策略性强,需要精心策划。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尽快从升学率的阴影中走出来,多给孩子参与的空间,还学生独立的认知经历,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杨贤江.课外活动与实际生活.

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数学;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实践以及渗透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他明确表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之间微妙的关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学当作圆规的脚,为其服务,圆规画多大的圆就要看圆规以多少为半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不一样的个性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数学操作活动的正常开展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而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不陌生的,也便于他们进行操作学习,生活化的操作材料能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操作的需求。

我班幼儿数学操作能力较为薄弱,每次开展数学活动都让我很“无奈”,都需要我手把手去引导,这样不仅拖慢了进度,而且幼儿了解不透彻。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我了解了“教学做合一”这一概念,我将其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先在早上进行桌面游戏时添加数学方面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处处渗透数学,在课上运用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努力,我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二、“生活即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认真组织幼儿及时参与,多积极引导幼儿操作,多帮助幼儿渗透和更好地融合,让幼儿能够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像是隐形了一样的那些不被幼儿所发现和探索的素材,而我们教师就要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操作活动中来,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生活素材教学环境下的幼儿来说,他们都或多或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发现的能力,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措施。平时,我们也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发掘数学中明显的操作环境。

我们班的益智区通过在区域环境中创设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手套、袜子和鞋子等,让幼儿学习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配对分类以及按照同样款式的东西归类,帮助他们掌握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开展“愉快的生活”这一主题时,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玩具,有手动的、电动的、软质的、硬质的等,让幼儿学习将玩具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摆放分类。我们通过这些生活中普通材料的设置,让幼儿能够体会到原来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如玩具、餐具等也能用来玩,用来作为学习的材料。让幼儿能够积极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社会即学校”,教学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他充分强调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致力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他认为:生活是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才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生活教育。

为了让幼儿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我们每天都会请幼儿来统计出勤人数。幼儿通过数数和计算,了解到今天来园的小朋友有多少,迟到的有多少,没有来的又是多少等。其实我们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联系生活和实际,就可以发现并且利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进行数学教育,这样幼儿就能轻松自然地学习、吸收到许多数学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生活中的数学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思想。就像我们的幼儿园一样,幼儿园是小朋友的中心,也是教师的中心。他还明确指出了“学习”就是生活实践,我们要让幼儿去生活中充分实践、验证,手脑并用。

1.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在我们班益智区活动“给小动物喂食物”中,我们通过创设一个餐馆的情景,上面贴上鞋盒做成的动物嘴巴,把嘴巴开口做成幼儿的手能自由出入的大小,这样幼儿就能自由地给小动物“喂食物”了。这样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认识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也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

幼儿园里大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靠我们教师的解答,小朋友是很难理解的,他们还需要实践与探索。比如,请幼儿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比较大,如果幼儿只靠眼睛是判断不出来的,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比才能知道,而幼儿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准确,他们也能自己信服。还有一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需要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体会和理解。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到处有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我们只需要把数学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中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让幼儿自己操作,融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获取一些生活经验,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幼儿通过选取不同的材料,引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篇8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既当小记者,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快速汇总;又当小编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剪裁、布局。学生办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集优美片段、名篇佳句与美术装潢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名言警句、佳句妙语在学生的理解消化中大都能恰当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为中,一改过去作文的思维狭窄、语汇苦涩。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此类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强化主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的教学活动中,认真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三是语文活动课做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活动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才能善于付诸实践活动中,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