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4: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班级建设管理策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2011级17班是由美术专业和音乐专业学生组成的艺术班,学生在学校招生工作中以专业特长优势和文化降分录取跨入校门,学生学情复杂且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信念淡薄,目标不专一;学生文化基础差;个性张扬缺乏自律性;专业的特殊性,做事功利性强。班主任承担着班级课程管理与建设的职责,在新课改中如何构建班级文化与学习管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是我们当下的新课题。笔者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反思和总结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改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物质层面建设策略。班级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主要指班级的教室内外环境布置,如墙报、黑板报、寝室美化等物化反映。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时,应做到以下三个共存。一是共性和个性共存。在布置教室环境时要简洁、高雅、美观,充分体现班级特点和学生个性的鲜明。二是人文性和科学性共存。如在教室内设置爱心箱,教室门口张贴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合影照、班级明星照、教师和学生共同帮扶照片,墙壁悬挂本班学生的书画作品创设鲜活的学生学习园地,窗台摆放整齐的花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温馨的环境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三是课堂组织结构在变化中求统一。教室环境按每月不同主题学习活动变化,小组活动的重组等等。
(二)班级文化非物质层面建设策略。首先,新班初建开始,构建班级常规管理十分重要,创建各种班级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次,落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育德导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高度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二、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构建
(一)全面准备,搭建合作平台。高效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搭建支持性的教学平台。即班级和学生都要做好精心的前期准备。一是班级学科教师合作交流,以班的学课教师为单位,通过班级活动,或学生的学习问题等培养合作意识;二是教师准备,如教师对合作学习理念和实践操作的内化创新,即教师要创建适合艺术学生,又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寻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并对学生进行组内和组间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三是学生准备,创建小组风貌。
(二)高效合作学习实施过程性策略
1 教师的教学策略。行政班级教学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起点,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知识背景;组内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和汇报等部分。
2 学生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起共同学习,并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导师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其次,学生还必须承担小组义务。再次是小组的成功是老师的荣耀,班级任课教师和各小组捆绑在一起,大力开展帮扶和监督作用。
3 课堂的管理策略。主要策略是发挥学生导师的职责,遵守合作学习公约,导师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分配学习任务、组织讨论、做好总结等。班主任要对小组导师进行合作技能指导,既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又要预防他们成为垄断小团队。
4 高效合作学习的评价性策略。合作学习的评价时落实课堂教学的反思,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奖励并促进总结。
(三)师生成长共同体策略。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关系,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基于高效合作学习和思考而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在这里笔者强调有共同愿望的师生在相同班级管理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即(1)学生管理共同体:以我班为基础组建,由2至10名学生和1名教师参与组成;(2)教学共同体:以同班合作小组为单位,一般由2至10名学生和1名教师组成。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自习纪律、作业上交、日常考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将考核情况记入我班,并在班级师生成长共同体公示栏公示。
三、班级成长中问题探讨
(一)加强学生思想素养教育。当代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功利性强,信念淡薄,个性张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正确政治舆论事关重要,是一个班级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合作学习中学生行为管理还需完善。在我班合作学习中,一些同学积极性不高,喜欢搭“顺风车”懒惰。二是学生讨论的时间把要控适度,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要提升讨论的有效性。
(三)师生成长共同体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意不同气质学生性格差异,防止学生交流机会不均等,特别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和离异子女的健康心理辅导,实施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给人以亲情感。
一、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定位
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境外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有版权贸易功能、版权保护功能、信息收集功能、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品牌宣传功能、作者培育功能、人才吸引功能。二是从国内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通过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发挥其国际交流窗口功能、版权输出功能、内容资源获取功能以及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借鉴功能。
1.对境外出版机构的功能定位
版权贸易功能。版权贸易功能是境外出版集团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大部分境外出版机构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除了采取纸质书刊的形式之外,就是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虽然版权贸易包括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出版物贸易逆差的地位,境外出版机构更多从事版权输出工作。早期的版权贸易通过专业的版权机构开展,但后期,随着版权贸易以及图书、期刊等产品的交易量加大,很多境外出版公司直接在华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处,专门处理相关事项。迄今为止,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丹麦艾萌阁集团、汤姆森教育集团、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等跨国出版企业在我国均有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内容涉及医学、教育、儿童读物、音像制品等领域。可以预见,合作出版将越来越普遍和广泛,涉及领域也将越来越多。
版权保护功能。版权保护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办事机构的重要功能。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版权保护和打击各类盗版行为的力度,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由于缺乏对国际出版权益的了解,或者被非法商业利益所驱动,导致境外出版机构的版权内容被滥用或者盗用。2010年,在励讯集团(前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倡议下,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成立。截至2017年,已有17家境外出版商加入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成员包括励讯集团、企鹅兰登书屋、博睿等。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作为活跃于中国的国际出版商代言人,已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机构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战略合作备忘录,助力外国企业在华发展。
信息收集功能。信息收集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初始目标之一。信息收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收集中国政府的市场准入信息。中国当前出版业务的基本行业规制包括出版社经营许可、选题管理、书号使用许可制度、刊号使用许可制度、出版社业务范围规定等,而这些是国际出版集团制定进入战略和开拓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华办事机构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获得上述信息或资源,更好地利用政府政策并争取政府支持。二是了解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信息。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其在华办事机构,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出版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动向。三是了解中国境内同行的出版机构信息。在华办事机构可以透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中国境内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发展战略与方向,以及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動,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市场机会,以便寻求与中国境内出版同行的深度合作。四是收集中国市场信息。在华办事机构身处中国市场,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中国市场的机会。在华办事机构通过市场研究,能掌握各种有用的资料,如中国读者的阅读模式、消费行为模式、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等,从而使其出版的内容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市场资源是每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主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进行市场培育。在供给侧方面,境外在华出版机构通过新设或与国内较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实现机构、人员、内容、编印的本土化从而培育出版实体。
在华设立办事机构拓展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编辑出版环节渗透。编辑出版环节处于出版产业链前端,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很大。因此,国际出版集团正试图以办事机构为依托,开展与中国出版企业的版权合作和其他项目的合作,逐步接近出版业的核心领域。二是向出版产业外的行业拓展新业务。如意大利迪亚哥出版集团通过迪亚哥商业(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国出售拼装模型以及可拼装机器人;贝塔斯曼传媒集团除与在我国成立合资印刷公司外,还设立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管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品牌宣传功能。在传统出版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品牌。一是通过合资或合作形式拓展品牌。比如,培生教育通过与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进行积极的合作,出版了《新概念英语》、Side By Sice、《大学英语》等耳熟能详的英语书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二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广品牌。例如,培生集团通过举办“教师俱乐部”和培训项目来提升培生教育品牌的推广活动。三是在全国多家书店设立品牌专柜,在多家高校设立专用书架,增加读者认可度、熟悉度。四是在中国期刊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采用项目合作方式,授权境内出版单位使用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
作者培育功能。作者是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谁拥有了优秀的、强大的作者资源,谁就有了占领市场的法宝。威立依靠中国的作者来发展威立的产品线,把中国作为威立内容创新的资源地。在威立的STM编辑部门,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成长最快的内容来源。在爱思唯尔占有的2000多种期刊中,来自中国的科研论文仅次于美国,占总数的14%且逐年上升;中国人用英文写作发表在爱思唯尔期刊上的比例达到28%,而这些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占中国英语科研文献总引用数的34%。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下设了出版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向公司总部报送中国作者资源以及相关学术资源和学术内容,由公司总部出版之后再在全球范围之内销售。
2.对境内出版企业的功能定位
在实现其功能定位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读者的互动、与中国出版单位业务上的合作往来,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活动不但直接影响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而且间接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际交流窗口功能。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出版业承担着文化“走出去”义不容辞的使命。国内出版单位期待了解国际市场。国内出版单位通过与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首先能充分了解国外市场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消费能力以及渠道规则等。其次,能知晓和熟悉境外出版机构所在国的文化、市场情况和读者阅读需求、行业游戏规则等,为这些出版单位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做好经营和管理打好前期基础。最后,通过与外方合作会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可以提高国内出版机构的国际意识,有利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已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使者和沟通桥梁,促进国内科技、文化知识向外传播。
版权输出功能。通过对国内出版社的访谈了解到,三联书店通过与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带动了品牌图书的多语种版权输出;近几年每年40多个版权输出协议,年增长率10%以上。辽宁少儿出版社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哈伯·柯林斯等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图书引进合作的同时,也积极促成中国原创图书的输出贸易。目前,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动画典藏》系列中的5个品种已授权了7个语种。通过版权输出,中国出版单位借助在华境外出版机构,正将中国的优秀图书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读者分享,让世界各地的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影响力传播。
内容资源获取功能。在传统出版内容方面,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引进了打开国人全球化视野的畅销书、满足成长时期不同需求的“心灵鸡汤”、拓展读者眼界的经典图书、普及人文社科常识的思想性著作等各类书籍,国外图书品种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促使中国相关行业开阔视野,增广见闻,借鉴经验,提升能力。
在数字出版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数据库产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与监管策略研究的引进,如爱思唯尔Engineering Information、Elsevier数据库。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将境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行各业世界级优秀的、先进的成果引入中国,为中国学者、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鲜活资料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发展模式与战略借鉴功能。境外在华出版机构代表国外出版集团,而这些大型跨国出版集团平台很大、市场化程度很高。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可把母公司出版物、品牌、营销、组织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与战略,以及数字内容收集、加工、与整合方面的前沿技术带人中国,成为中国出版单位学习的现实教材。
二、对境外出版机构在华机构业务活动监管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出版业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可以预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力度仍将不断加强,在华业务的经营范围和出版业态也将不断拓展。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加强监管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转变”人手:
第一,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变为以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监管为重点。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和规定。其中有8个文件已经因故废止,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的5个文件,对跨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这些文件对国外新闻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也同样适用,但它们主要针对境外非营利性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由于境外出版机构早期在华设立的非营利性的办事机构大多已经转型,因此对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据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主席张玉国介绍,近年来,其联盟下属单位在华基本上没有再设办事处,大多数在华机构均以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政府应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向以外资(独资或合资)公司监管为重点,加强对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公司经营行为的监管。
第二,从以市场准入审查为重点转变为以经营过程合规性监管为重点。目前,中国政府对境外出版机构监管主要集中在出版业的市场准入,缺少对出版社尤其是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监控与风险防范规制。因此,政府对出版业的管理思路应由严格的市场准入转向对其经营过程合规性的监管,监管其经营过程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是否存在超出批准的营业范围行为,重点监管其是否参与出版这一核心领域。相关部门研究跨部门规制和监管办法。各部委不仅要研究数字出版业的归口管理机构,更要会商出一套规制和监管细则,对数字出版的内容、环节、市场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政府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内容筛查与过程监管,以确保其不会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
第三,从以纸质书刊的监管为重点转变为以数字产品监管为重点。我国对通过境外在华出版机构引进纸质书刊等传统出版物的监管已经比较成熟。一方面有《出版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2014年修訂)、《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11年,2016年修订)、《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2003年)等一系列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行政规章;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已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方式或方法,对相关敏感话题出版物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监控体系。但数字出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出版形态,传统监管方式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其适用性降低,相关数字法律法规存在很大空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现有关于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行政法规与政府政策仅有指导性,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对分散,数字出版各领域均严重缺乏统一的标准。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不但零散、不系统、法律位阶低,而且相对于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对知识产权影响的发展,已经滞后,对国外出版机构设立的在华办事机构的监管和惩处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器设在境外而被国内引进的国外数据库,可利用科技的发展成果,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监管方式,如建立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开发审读软件,使对出版物内容的适时监管变得可行。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党政;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07-02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点内容,它不仅仅关系到高校的党政建设,同时关系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内容,对于高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善于发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和管理,从而不断地提高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和职能日益凸显,其党政教育工作成为决定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所在。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很大程度上连接着高校基层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枢纽。只有不断地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才能够促进党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政建设的顺利实践。二级学院办公室在党政工作中扮演者信息传递、活动组织、党政宣传等多方面的角色,其每项任务都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党政建设息息相关,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成败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党政建设的效果,对于高校党政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贯彻了我国的党政方针,实现了国家政策与高校工作的有机联系,对于高校党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政治修养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要想强化个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升。在这方面,二级学院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工作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在管理与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分工、工作机制和管理观念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
1.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分工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等。从目前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来看,工作内容繁杂、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行政管理、党务管理、人事管理、对外交流等,关系到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离退休处、统战部、工会等多个部门,然而办公室的工作员也就4~6人,大量的工作由为数不多的人来承担,这就使工作人员的压力过大,工作效率降低。
2.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少。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将工作重心过多地放到了科研和教学上,党政管理工作作为辅工作逐渐弱化。学校很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少,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知识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创新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管理观念落后。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成效低。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服务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能经常和师生交流,无法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也就无法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备领导班子决策。作为二级学院的“中枢”机构,这对于工作的实施和贯彻是非常不利的。其次,由于执行能力较差,导致在工作实施的时候,具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无法按照既定的方向来执行,从而导致计划与结果背道而驰。此外,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理念,以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工作,无法将有创造力的点子运用到工作中去,降低了工作成效。
4.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党政办公室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激情。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业绩无法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让他们觉得工作质量的好坏与自己不相关,这样必然会在工作中降低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业绩考评制度,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偷懒、态度不端正等,降低了党政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提升策略
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不断实现有效的工作定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健全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管理与提升,不断实现高校秩序的稳定,促进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分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就必须要明确定位,实现合理化的工作分工。第一,要正确认识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及其职能情况。正确认识其职能的内容,对于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执行职能等各方面的职能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以工作目标来严格进行自我约束,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第二,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分工。按照工作内容进行公平分工,从而不断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不断地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实现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第一,实施选聘制度。从相关工作人员选拔的源头进行严格的规定,从其工作能力、专业、工作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力求能够选拔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二,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学校党的有关政策宣讲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的作用,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提出的新任务,加强工作人员的系统理论培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业务培训。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党政水平,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地创新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现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其工作的目标和初衷,即实现服务的功能,学会放下架子,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党政建设结合起来,全心全意地为高校师生教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来不断实现高校党政建设的目标。此外,还要学会创新,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来安排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提升工作效果。
4.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能力。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是提升党政办公室管理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建立责任制,不断地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业绩挂钩,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根据其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二,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在执行具体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来执行和实施,尽量让工作执行与最初目标相匹配,从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为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创造条件。
四、结语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更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断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就必须要加强对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政办公室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工作分工不合理、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党政办公室的管理效率,就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进行改革,从而为高校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华红.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与建设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01):144-146.
[2]杨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陈洪林.目标管理在高校办公室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杨乐.对高校院系党政办效能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4,(24):35-36.
[5]侯燕.我国高校办公室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一)心理文化建设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职班级的建设主要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以及心理文化建设等。心理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辅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就开始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础。心理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1.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意识比较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张,班级管理就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班风建设的活动等。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在班级中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作用。人格高尚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是积极创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不要刻意批评,耐心地为他们解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轻松氛围。
3.开展班级活动实现心理文化建设。有效的班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表扬他们的拼搏精神,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每周都安排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学生烦躁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二、结语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管理沟通 沟通策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高校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本前提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在大学教学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构建良性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沟通机制,避免比如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的学生朱令被投毒案、复旦大学的黄洋被室友毒杀案等一系列校园悲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深切思考的命题。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教室布置、环境卫生、宣传规划等看得见的环境;隐性文化包括班规、班训、班风、班级成员间人际关系等看不见的氛围。
二、良性班级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独立、自由
大学校园允许大学生有相对独立自由的心理和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学习需求。独立自由的班级文化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表现。
2.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多元化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有不同需求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和心理需求结构。
3.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和谐的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等,彼此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成员心理上处于舒适的互动状态。
4.班级对成员有约束和激励的正向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激励成员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尊重个体差异,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增长才干、实现梦想。
三、管理沟通的启示
美国学者James S.O’Rourke IV认为,人际交流之间的沟通是动态的、连续的、迂回的、不可重复的、不可逆转的和复杂的,客观上存在生理的和心理的障碍,因此在沟通中应解决信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信息媒介、信息编码和解码、信息反馈和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James S.O’Rourke IV,2007)。他进一步提出,成功的沟通策略采用以下步骤:
1.把要传递的信息和组织的策略和目标联系起来。
2.吸引潜在信息受众的注意力。
3.以信息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信息。
4.鼓励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并按照信息行动。
四、建设良性班级文化的沟通策略
笔者认为,建设良性班级文化,核心问题是实现良好的沟通,可适宜采用以下沟通策略。
1.依托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熟悉本校的校训、发展史、校园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创建良好的集体归属感,避免个别学生孤立于集体之外。
2.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班干是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桥梁,教师应培养学生干部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3.辅导员、班主任应深入班级和学生交流
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应在教学和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苦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和谐发展。
4.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寝室关系
班级文化包含各种层次的人际关系,不仅限于学生之间。当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成员之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
5.利用各种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和课外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2]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关键词:中职 创新型班集体 创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6-01
班集体创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迎接社会以及企业对其的挑战与要求。而一个创新型班集体的创设只依靠教师的管理与组织是完全行不通的,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确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班级目标,使全体师生能朝着同一个目标与方向共同奋斗,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可以说,创新型班集体的创设规范与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向着社会对其规定的方向发展与前进。这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教师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建立创新型班集体,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设置具体的奖惩措施,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展,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创设创新型的班集体呢?
1 完善班级规章制度,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障,它的构建以及完善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创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加快班集体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纪律性,从而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能够向着同一目标努力和奋斗。而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具有导向性。它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思想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组织性,促进集体意识的形成与增强,使班集体能够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与发展;(2)具有约束作用。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约束学生的所作所为不能违背班集体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班级规章制度锻炼与磨练自己的意志,让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加班集体的战斗力。这样建立起来的班级规章制度才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2 确定三位一体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是集系级管理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三位为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系级管理者是在负责整个年级班级管理的总责任人,他的作用主要是负责掌控与把握整个年级班级管理与建设的总方向,负责加强与督导各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并制定与完善各个班集体管理目标的总评价体系。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管理与建设的指导者、组织者与领导者,是整个创新型班集体创设的核心人物,在学生入学之初,班主任就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符合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此外,班主任还是创新型班集体创设的责任者,班主任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设定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模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从而实现创新型班集体的创设。学生干部是由学生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他们能够辅助班主任更好地建立与管理班级,从而构建出一个创新型的优秀的班集体。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班集体创设过程中,采取三位一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促进班集体管理工作向着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班主任的班集体管理工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3 完善班级管理建设,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创设创新型班集体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以外,完善班级管理建设也不妨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班级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目标管理。在具体班集体创设过程中,班主任不防同时采取这几种班级管理模式,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悦的学习。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与执行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管理与规范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现代班集体管理模式下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管理模式之一。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接地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从而实现将集体与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主任在实施平行管理时,不仅需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成为教育力量,同时还需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转化与感悟,实现班集体管理与发展的目的。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的决定与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目标管理是指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与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它的目的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向着同一班级目标奋斗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与良好品质。
4 结语
总之,班级由学生组成,而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因此,在创新型班集体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的创设过程中来,从而建设出和谐、民主的创新型班集体。
参考文献:
[1] 陈静.创新型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2016,No.
31704:93.
关键词 幼师国培 班级文化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4
Abstract Good class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projec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explore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ay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e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Keywords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幼师国培”是国家提升整体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师国培”项目的开展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犹如“雪中送炭”。如何切实提高“幼师国培”项目实施的实效性是“幼师国培”项目承担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班级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实施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培训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师国培”项目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国培项目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员参训起着积极的影响,对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注重培训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培训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策略,对提高当前幼师国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训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一种规范,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态度、信念和学习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对班级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幼师国培”中的班级文化因其特定对象与培训意义而更加丰富,我们探讨的“幼师国培”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从班级组建开始,班级文化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培训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而每一个成员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言行又反过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2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
“幼师国培”项目的培训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已入职幼儿教师,培训时长以10至15天的短期培训为主,所以班级文化的创建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应开始。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和学员在项目伊始就要致力于共同创建一种自觉投入、自我管理、自主研修、自由思考的班级文化。
自觉投入。幼儿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学历偏低,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员来源存在地域、园所性质(民办或公办)、年龄、职称等诸多差异,如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点燃学员自主参培的热情,是班级文化创建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做为项目管理者,在培训前的沟通中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及其他特殊情况,传递人文关怀,激发学员参培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促使学员能自觉地、较快地进入培训角色。
自我管理。学员来自幼儿园各个工作岗位,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关键在于项目管理者应有让学员自我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者不能成为包办者,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每个学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为学员自我管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如班委会成员的产生、优秀学员评选、优秀小组的考核与评价等,均提倡由学员自主参与。管理者应引导并悦纳学员的自我管理,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员的建议。
自主研修。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成人,成人应该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成人学习者具有支配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他们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参培学员如果没有探究的主动性,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培训学习自然没有效果。外在的督促机制固然不可少,但是激发幼儿教师参培的内动力、引导其自主研修更为重要。只有创建自主研修的文化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自由思考。思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呈现,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主动思考,且最大程度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训中,应该倡导自由思考的文化,例如众筹课程、每日一思、世界咖啡等形式,给予学员更多思考的机会,鼓励学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并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3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级文化的创建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最后落实到行为文化。
3.1 培训班级物质文化创建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学员学习发展与生活需要所创设的环境、条件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具体包括可见的各种形式,如学员之间初步关系的建立、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料的准备、后勤服务保障等。具体创建策略有:
(1)初步双向关系的建立。第一,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口袋助理和学员信息的收集等方式建立初步关系,传递班级的文化,充分了解学员的培训动机与基本情况。第二,将课程安排、专家介绍、交通提示等内容的电子文化用易企秀、初页等信息技术媒介进行传递,让学员对培训班级产生亲切熟悉的情感。
(2)学习氛围的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是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具体的做法有:尽量将培训会场安排在校园内,布置和谐、宽松、舒适的,能体现班级特色的学习环境;通过座位摆放、照片墙、欢迎横幅、名牌制作等展示班级文化;通过领导和专家致辞、开班欢迎片的制作等体现班级文化。
(3)学习资料的准备。学习资料应当在项目开班前提前制作和准备,如项目启动之前精心制作学员手册,学员手册是学员学习的导航册,通过学员手册,学员能清晰了解和记录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其次,用心为学员准备学习用品,有条件的培训班还可以为学员准备成长档案袋,将学员的照片、学习期间的作业、思考感悟等收集到成长档案袋,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4)后勤服务的保障。后勤保障是国培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项目开班前要准备安全、舒适的食宿及学习场地,精心安排交通出行,开班及结业时安排细心、温馨的接待和送行。其次,常用生活用品、常备药品的准备也可以传递爱心,让学员感受到关怀,有条件的项目还可为学员准备茶歇、咖啡等。
3.2 培训班级制度文化创建
制度文化,是为了保障培训效果,在满足学员培训需要和引领学员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具体创建策略有:
(1)班委会的组建。通过破冰活动、素质拓展等途径组成一支有战斗力、有影响力、有感染力,能自主管理的班委会队伍。
(2)班公约的形成。通过班徽、班级誓词、班歌等形式建立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公约。
(3)规章制度的众读。通过考核评价标准众读、出勤管理、作业考查、奖励机制解读等建立制度文化。
3.3 培训班级精神文化创建
精神文化,是指在培训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无处不在,课程安排是文化,组织管理是文化,管理者和学员的一言一行皆文化。具体创建策略有:
(1)项目管理者要树立高级榜样。在培训班级的精神文化中,要特别强调榜样作用,领头人是影响力、感染力,能点燃所有人的热情,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作为培训管理者,应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服务者、陪伴者、点灯者,国培管理团队成员要具备有情怀、懂尊重、善合作、肯做事、勤思考、多面手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成为学员的高级榜样。
(2)引领学员认同培训理念。项目负责人要充分利用学员见面会、开班典礼等环节对项目的培训理念进行解读,并通过培训班级的破冰活动增进认识、培养感情,使整个班集体迅速变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班主任通过破冰游戏活动传递班级培训理念,首席专家通过众筹课程活动解读课程理念。在培训全程可安排每日分享,分享中有理念的强化、班级正能量的传播,包括培训现场的分享、网络平台的分享,引导学员认同班级培训理念。
(3)引领研究文化的形成。通过每日一思、每日一读、每日一说等活动,促使全体学员积极反思和分享;通过专题研讨、培训反刍、简报制作等环节,促进小组行动学习出成效;通过指导学员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出版专著,在培训班级中倡导研究文化,形成研究氛围,并积累研究成果。
(4)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幼儿教师普遍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在严谨有序的培训学习之余,应为学员提供更多展示才艺、交流感情的平台,如组织辩论赛、集体生日会、集体舞会、茶话会等文娱活动,增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培训管理团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培训营造健康、和谐、快乐的氛围。
4 几点反思
(1)“幼师国培”项目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班级文化创建应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和项目的具体要求量体裁衣,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班级,应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培训班级文化创建应充分考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资源,将这些特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班级文化。
(3)培训班级文化应实现在项目结束后的延续性,班级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过程中,更要延伸至国培项目后期跟踪中去,通过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实现培训班级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师国培”项目组织实施的实效性研究――以湖南省“幼师国培”项目实施为例》,编号:XJK015BCR001
参考文献
[1] 宋尚桂.当代西方成人学习理论述评.济南大学学报,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