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4:3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节能服务行业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节能服务业;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6.017
目前,国内学者在节能服务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参考节能服务先进国家的经验,只是从合同能源管理的角度,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的阶段。例如,姚伟[1]通过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多种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参照节能服务先进国家的经验,指出高端节能人才的缺失、节能项目融资和税收政策等影响节能产业的发展;尚天成、郭俊雄[2]通过构建熵权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影响因素;李琪、聂甲森[3]通过分析建筑领域的特点,探讨了在建筑领域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能性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4]指出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融资服务等方面遇到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现有的研究有两点不足:首先,用能企业之所以实行节能措施,主要是应对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仅从外部宏观层面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不考虑产品交易和后续运营成本,就不能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机制。另外,产品交易的过程中,因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交易环境不确定性等风险,节能服务交易双方不一定达成实施节能服务的意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节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引入交易成本理论,结合节能服务的特点提出节能服务产业改进策略。
一、节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节能服务业是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和项目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产业。1998年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节能服务业取得很大的成绩。据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节能服务综合投资从21.27亿元递增到360.37亿元;EMC项目投资从10.98亿元递增到195.32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287.51亿元,节服务业发展呈现倍增态势。见图1。
但是快速发展的节能服务产业依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耗能的现实,据国际能源署200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就能源的利用率而言,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分别是我国的8.27倍、5.06倍和4.33倍。如果按照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来计算,我国的差距就更为巨大,是世界单位产值能耗水平的3.03倍,是日本、德国、美国的8.82倍、5.39倍和4.62倍[5]。如何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改善我国能源使用现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需求水平,是现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对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时间和技术两个方面的角度去分析。从时间方面看,对于用能企业来说,节能投资包括初期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改造费用等。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企业的利益全部来自于节能效益,是以未来的效益进行投资的。但是对于未来的预期,节能服务项目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节能量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另外,国家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节能服务公司资质管理、节能收费标准、质量评价和项目验收等标准,国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以上因素使得预期的节能收益处于相对的变数之中。
从技术方面看,节能服务项目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将节能设备无偿交付于用能企业,采用不同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节能服务风险和获得的节能效益不同。选择优异的节能设备,节能效益明显,但是难以在短期内收回设备投入成本。使用低级节能设备,节能投入低并且容易获取,设备投入成本回收时间短。这样在节能服务市场上,容易出现“坏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影响了节能服务市场交易的顺利实施。
交易成本是为了实现市场交易付出的成本,它正是包含了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投机行为等因素。具体到节能服务业,节能量和未来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节能效益分享的不明确性,节能法律法规不完善和节能标准的缺失,以及节能实施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共同构成了制约节能服务发展的因素。所以高昂的交易成本必然影响了节能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企业之所以实行节能措施,主要是应对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节能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太高,以至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预期不能实现,企业就不会接受节能服务。第二,企业在决定把节能服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时,要预估自己节能的花费和收益,比较节能外包的花费和收益,如果节能服务的交易成本太高,企业就会选择自己实行节能改造,从而影响节能服务企业的市场发展。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节能服务产品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搜索和确认成本、交易和后续维护运营成本、节能效益分享标准等因素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压制作用。
二、节能服务交易成本的产生机制及其降低途径
(一)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机制
科斯首先提出交易成本的理论,通过价格机制的成本表述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指出交易成本包括价格、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6]。随后威廉姆森正式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把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7]。事前交易成本包括搜索和获得信息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监督和改进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偏差产生的纠正成本、判定和解决交易纠纷的成本。威廉姆森通过人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交易成本产生的根源。人性因素中包含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倾向。有限理性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投机行为是为了追求私利,故意扭曲事实和欺骗的行为。环境因素包括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不确定性是指交易环境中存在许多的不可预期的可能性,如企业预期收益不明确等因素。而信息不对称是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的一方,在机会主义动机的驱动下,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交易另一方进行欺骗式销售。见图2。
如图2所示,因为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投机行为和信息不对称性的产生。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强了供给方的投机行为,两个方面促使交易成本的产生。
对于节能服务产业来说,该产业刚起步不久,还处于产业和市场的形成期,服务信息平台和规范的制度尚在建立阶段,市场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易成本。对于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不确定性。因节能产业尚处于产业的形成阶段,现阶段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以用来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给交易双方带来许多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因节能服务项目普遍采用合用能源交易模式,节能服务企业预先支付节能投资,并通过分享能源节约量来获取节能收益。但是节能成本的回收要经历10年以上的时间,节能服务企业回收成本的风险很大。另外,节能服务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且分布不均,节能服务的需求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资金成本来收集和处理供给企业信息,以减少信息缺失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不对称性。因对现有建筑或是设备的节能改造,需要许多专业性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对于尚处于行为节能阶段的节能服务需求方来说,无法有效地监督节能服务实施方的作业。有关节能服务质量、施工过程和节能效果的标准缺失,一方面增加了需求方的学习费用,另一方面也为节能服务供给企业的投机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尚无独立的权威机构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能力、从业资格等作出评价,使得节能服务需求方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选择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这也增加了节能服务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3.投机行为。因在节能服务市场中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节能服务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实行投机行为。为了降低节能投资成本回收的风险,节能服务企业可能使用节能效果差,但是节能投入成本低的设计方式、设备和施工方式。因节能服务质量标准的缺失,节能服务公司可能伪造节能服务效果,增加自己的节能利益分享,给节能服务需求者带来利益损害。
(二)节能服务交易成本的降低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节能服务交易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和投机行为。关于降低交易成本手段,学者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制度和技术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种主要工具。因此,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条。
一是节能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要建设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把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信息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之上。对于需求方而言,能够在平台上获得节能服务公司的资质、服务范围和公司所在地等信息。对于提供方来说,可以获得需求方的准确需求信息和特殊要求等。另外,关于节能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标准也要包含在信息平台之中,方便买卖双方查询。
二是制度和社会监督建设。要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鼓励社会的监督,防止投机行为的产生。
三是品牌建设和标准的完善。制定完善的节能服务标准,加强政府或是第三方权威机构对节能服务公司资质的认证,加强节能服务公司品牌的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下面,主要从交易平台建设、行业协会的监督、节能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给出在节能服务市场上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限制投机主义行为的具体策略。见表1。
三、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节能服务这种无形产品,要想在市场交易中逐步形成一个规范的行业并得到极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国家在倾斜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支持等宏观层面的支持外,还应该在市场环境这个微观领域,形成新的能够引导节能服务交易适应市场规律的新思路。
(一)建设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大大增加信息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减少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性,从而使得交易活动的速度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改观。建立节能服务交易平台,集中公布节能服务需求和供给信息,有利于买家和卖家发现对方,并及时作出市场反应。另外在平台上可以节能服务企业的基本信息、节能案例以及关于节能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这样可以帮助节能服务需求方了解供给方的能力和法律规范等信息,减少信息的搜索和确定的成本。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增强买卖双方的互动性,有利于明确节能需求,准确提供节能服务。此外,电子商务也可以帮助节能服务公司理解客户需求和预期潜在需求,帮助节能服务企业迅速的成长。建立节能服务需求供给平台,展开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签约前的信息搜索成本,而且可以使交易契约的定力实现零距离,最终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交易成本
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是为客户开发一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其项目流程中包含的技术因素为:审核能源成本数据、能源调研、监测、工程设计、监测节能量、项目维护等。然而大多数节能服务接受方因缺乏相应的技术背景,对以上的流程不太了解,从而产生买卖双方对于节能服务方的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信息不对称,为具有投机行为倾向的服务企业提供了谋求利益的可能性。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交易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明确节能服务产品的质量标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标准的制定要参照具体行业或是服务的特点。节能服务除了具有投入和产出过程的无形性、服务的差异性和服务的不可分离性等服务产品共有的特点,还具有系统性和多参与体的特点。因为节能服务实施和结果具有统一性,服务结束后效果会立即被感知,所以节能服务应该在节能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参照的标准。节能服务公司要采用互动营销的理念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确定实际节能过程中应达到的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节能产品的节能等级、《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细节等。在确定参考的节能标准时,可借鉴外部权威的节能标准,例如美国政府在实行“能源之星”政策时制定的节能产品等级标准。在确定节能收益分享机制时,节能服务企业应与客户确定具体的检验标准,避免因参考标准不明确,影响节能收益的分享。
二是加强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质认证。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行业协会要经常对节能服务从业者和组织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和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节能服务交易障碍,打消节能服务接受方的节能外部顾虑。我国在节能服务企业资质认证方面已经做出可喜的成果。节能服务协会(EMCA)已经通过向社会节能服务企业名单的形式,确认具有良好节能服务资质的节能服务公司,这有利于节能需求方选择优秀的节能服务。
三是加强节能服务品牌的建设。品牌能够用来确认一种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能力,消费者能够要求特定的供给商对其负责,从而可以增加生产者的信任度。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决策的事宜越来越多,品牌所具有的简化决策以及降低风险的能力就成了无价之宝[8]。在节能企业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因节能服务具有无形性和易变形等特点,如何在消费者不能提前感受节能服务效果的条件下,提高客户对节能服务价值和效果的预期,节能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说,品牌是专有的资源,如果提供伪劣的产品,企业在信誉和品牌建设上都受到极大的损失。品牌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投机行为。
(三) 抑制投机行为诱发的交易成本
1.完善节能服务法律法规,约束投机主义行为。法律法规是约束个人和组织行为标准的最基本规定, 是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因现在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节能服务进行约束,使得节能服务实行中遇到的风险没有依据可循。节能服务是节能服务公司预先投入,通过后续节能量来获得收益,节能服务公司、节能需求方和节能服务的利益各方如何分担风险,如何分配节能收益,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的。完善节能服务法律法规成为约束投机行为产生的根本。
2.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EMCA)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企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双方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是企业用行业内的行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EMCA)的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监督节能服务企业的行为,对节能服务产品的质量、实施过程、节能设备购进和节能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打击企业的违法行为。二是可以作为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行规行约。行规和行约是行业内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一种措施,无疑会起到一种自我监督的作用。三是推动节能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公布合格企业的名单,降低节能服务企业的投机行为。
3.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是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如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社会监督相对于政府的事后干预和法律法规的惩处来说,具有事前防御的作用。对于抑制节能服务行业的投机行为来说,社会监督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新闻媒体可以介绍节能服务的案例,宣传节能服务的知识,也可以及时曝光节能服务项目的问题,使得社会对节能服务产品和节能服务公司有个清楚的认识。另外社会舆论可以通过网络,或是节能服务信息交易平台及时节能服务项目情况,使得节能服务公司的行为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降低节能服务企业投机行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姚 伟.合同能源管理催生节能服务产业[J].资源与发展,2010(1):39-43.
[2] 尚天成,郭俊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14.
[3] 李 琪,聂甲森.合同恒源管理在建筑领域中的研究[J].建筑经济,2010(6):94-96.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加快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J].建筑科技,2010(7):9-11.
[5] 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 R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10):1-44.
[7] Williamson O E.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
[8] Rajneesh Suri,Kent B.Monroe.The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on Consumers' Judgments of Prices and Produc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3(30):92-104.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Energy-saving
Service Industry on 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LV Rong-sheng,ZHU Qing-ling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电力需求侧管理
作者简介:张裕(1983-),男,湖南邵阳人,贵州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工程师。(贵州 贵阳 550002)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2-02
“十二五”期间,电源性缺点的紧张局面日益严重,并且国家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为电力用户提供节能服务,是缓解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常规能源越来越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也是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国家技术节能与结构节能要求的战略措施。合同能源管理给电网公司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从而提供节能服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电网公司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减排工作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它的出台是节能服务行业的福音,为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被列为五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并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协调、用户参与、金融支持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已经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节能机制。
一、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现状
1.合同能源管理概念、经营方式和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在国内简称EMCO-Energy Management Corporation)。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带动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能效投资和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
合同能源管理的经营方式就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照合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全新的服务机制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源系统诊断、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节能项目设计,帮助项目融资,选择并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进行项目管理、培训操作人员、合同期内系统设备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服务,然后与客户共同验证项目的节能效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回收项目的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管理机制,对于推进整个社会的节能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以下3种基本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ESCo/EMCo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项目所有权归客户所有,客户的现金流始终是正的。
(2)节能效益保证型。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ESCo/EMCo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客户向ESCo/EMCo支付服务费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ESCo/EMCo按照合同约定赔付未达到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客户委托ESCo/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承包能源费用。如果ESCo/EMCo不能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能源服务质量,应按合同给予赔偿。ESCo/EMCo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承包额)的减少。
2.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由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世界银行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1996年,国内建立了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6月,三家公司已为400余家用能单位提供了相应的475个节能项目,总投资额约13.3亿元,获得净收入总共约4.8亿元,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从 2000年开始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新机制。2004年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 EMCA)成立大会。EMCA是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 EMCo服务子项目的执行机构,它建立专项担保资金,实施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担保计划。
据EMCA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4175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5万人。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1年的412.43亿元增长到557.65亿元,增长35.21%,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828.3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
二、贵州电网合同能源管理SWOT分析
1.贵州能源消费现状
贵州煤矿资源丰富,地下矿物质储量大,拥有全国磷化工基地、煤化工、铝化工、火电厂、大中型水泥厂、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工业比重占70%以上,既是耗能大省,也是全国节能减排滞后的省份。从表1可知,2011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能耗在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省份的排名为27位,仅高于山西、青海、宁夏。相对于全国能耗最少的北京,贵州省能耗约为北京的3.73倍。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贵州省仍旧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可以挖掘。
据统计,贵州省2012年贵州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046.72亿kWh,第一产业用电总量约为3.95亿kWh;第二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96.29亿kWh,其中,工业用电总量约为782.96亿kWh;第三产业用电总量约为76.50亿kWh;居民生活用电量约为169.98亿kWh。可知,贵州省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其中高耗能用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0%左右,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
因此,贵州作为落后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工业用电与高能耗产业占总用电比重大,节能潜力巨大,节能服务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适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2.贵州电网节能工程试点情况
针对贵州省高耗能企业大多为感性负荷且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贵州电网公司选择中国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龙里龙腾铁合金公司等6家高耗能企业开展“大容量集中感性负荷无功补偿试点工程”的节能新技术示范项目。在示范工程中,采取“一厂一策”的策略进行实际调研、现场数据实测,邀请专家对6家高耗能企业的补偿方案进行逐一研究、论证,确定了低压测动态补偿、低压侧消谐型无功补偿、SVG+FC低压侧动态无功补偿3种就地无功补偿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6家企业无功补偿设备的安装,并有2家进入了试运行。从这2家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功率因数可从0.72~0.75提高到0.92~0.95,功率因数约提高了0.2%;产品单耗约降低了170千瓦时/吨,日产量约提高了6吨,直接为企业降低成本每吨约100元。预计项目完成后,6家高耗能企业每月将减少耗电254万千瓦时,一年将减少耗电3000万千瓦时,折合成标准煤1.1万吨。
3.SWOT分析
对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进行SWOT分析,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从SWOT分析中可知,贵州电网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优势和机会,但风险和挑战并存。尽管经济效益具有风险,但社会效益是很显著的。贵州电网公司可成立节能服务公司,一是能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加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三是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2011年几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并加强考核;指标原则上不低于有关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售电量的0.3%、最大用电负荷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通过实施有序用电减少的电力电量不予计入。电网企业要实现节能指标,合同能源管理是重要途径。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集合行业优势、资金充足、电网企业的优质信誉、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贵州电网公司逐步建立附属的节能服务公司,并且首先开展针对高能耗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节能服务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节能措施。
三、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省的运作分析及发展建议
1.运作分析
从贵州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广应用必须以贵州省政府为主导,贵州电网公司和其他电力企业为主体,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逐步进入,用户积极参与。
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贵州省政府提出具体强制性能耗标准,为能源企业参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对节能服务公司、生产和制造节能节电设备和产品的企业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主导合同能源管理的开展、推广。
凭着自身的资源和融资能力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先试点后推广应用。贵州电网公司利用在需求侧管理上的经验,提升节电服务技能和合同能源项目管理技能;通过比较技术优势、客户节电潜力、节电项目可操作性等因素,选取优势项目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贵州电网公司加强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客户的响应,利用供电服务平台资源,搭建节能服务平台,逐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发展。
贵州发电企业与电力辅业公司组建节能服务公司,是在贵州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生力军。中央发电集团大都有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这些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实力、经济实力雄厚,发挥着重要的节能减排作用,如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贵州发电企业可借助所属发电集团的资源优势,在贵州开展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只要省政府创建良好的行业市场环境,面对贵州巨大节能潜力,中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逐步进入到贵州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共同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贵州省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发展建议
合同能源管理在贵州的推行和发展,需要政府、电网企业、能源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客户共同努力。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为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必须加大能源审计力度,建立能源利用和节能经济效益评价机制;率先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搞好高能耗企业、重点用能单位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鼓励电网企业、大型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性方式,选择节能服务公司,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节能服务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攀.合同能源管理的探索与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09,(7).
[2]张晓宇.合同能源管理(EPC)在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8).
[3]雷鸣.合同能源管理在电网企业开展节能服务中的实践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
[4]中国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G].2012.
【关键词】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数据库;运行机制
近几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数量大幅增长,从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家,产业规模也从47亿增加到840亿。然而,据统计,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有50%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比现在提高一倍。融资困难直接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状况不好又会让银行、担保公司等对其没有信心,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1]
目前我国对于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下基于对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将对整个产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信用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旨在为银行、担保公司、潜在客户等相关利益方在选择是否与这些公司合作时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1.节能服务公司信用信息管理过程
1.1 信用信息收集
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以及公司内部。[2]
(1)政府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录有EMCo的注册信息,它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组织形式及经济实力,是信用信息的基础;其次,工商管理部门获取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反映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经营盈亏程度。从税务部门可以获得公司法人纳税记录、有无拖欠税款记录等信息。
(2)社会机构
对EMCo信用有发言权的社会机构涉及到银行、担保公司、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业主等[3]。例如,对于目前大部分都还是中小型公司的节能服务行业来讲,银行信贷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在银行的账户、资金周转、有无恶意贷款、有无拖欠债务等记录,都是EMCo信用信息的一部分。担保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做信用担保,能提供贷款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挪用等信息。业主,即用能单位,能够提供EMCo是否按合同规定提供高质量的节能设备、是否达到承诺过的节能量、是否在项目完成后按规定指导节能设备的后期运营从而增加设备的寿命等信息。
(3)公司内部
从公司内部可以得到很多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信息。从管理部门我们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成果、获得的各项荣誉等;在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得到公司员工资质方面的信息;在财务部门可以了解公司资金运转情况等。
1.2 信用信息整合
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经过收集之后仍然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必须经过统一参数、数据转换等操作之后,将异构的信息进行整合。
为了统一系统参数,首先可以由政府出面,实现参与的所有公司都能拥有一个永久性的由工商局编制统一的编码,其次将分散在各个环节的信用数据进行详细的划分、设计与合并,转化成受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的明确标识。
1.3 信用信息服务
节能服务行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是以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数据为基础,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输送、传播、、使用以及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用信息服务,用户可以获取公司的注册资本、主要经营者情况、CBCI信用等级、银行信用、公司在行业中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信用信息。
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按照规则进行数据抽取,并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产生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查询、做出决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下图1-1为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图1-1 信用信息管理框架
2.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保证信息统一化管理的必要条件。[4]在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信用中心数据库。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公司内部前置数据库用于信用数据的采集,业务库的增量数据定时导入该数据库。紧接着信用信息数据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经过整合后将首先进入信用中心的前置数据库进行数据汇总、查询以及错误修正,以此减轻信用中心数据库的负载。
信用中心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它是管理平台对外提供查询、分析等服务的基础。系统可以设置时间,在某一时刻将信用中心前置数据库的处理过的增量数据批量导入到信用中心数据库,供外部用户进行查询。下图2-1为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图2-1 各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3.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节能服务产业相比,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要成熟许多,这对我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现有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主导支持下,将信息的收集工作委任给可靠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建立专门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出台信用认证规范,创建动态监管模式,根据节能服务公司在运营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它们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开展信用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护诚信经营的节能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提升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得到解决。
4.结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很多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够成熟。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信息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刺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让公众、企业对该产业产生更多信心。本研究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具体模型的建立以及方法的选择,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雷波.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8:25-26.
[2]刘祎敏.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2009.
[3]冯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构建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5:51-53.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 效益 服务集成商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在中国从无到有,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业管理行业从不为人知,到目前已经在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的主要数据,从普查数据看,2008年末,我国物业服务企业58406个,全国物业管理主营业务收入2076.7亿元,物业服务企业在管房屋建筑面积达1254632.2万平方米,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2501195人。2008年末,物业管理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76.7亿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物业管理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当地GDP的2.48%、2.48%和2.14%,若加上延伸服务的业务收入,所占比例将会更高。这突出表明物业管理行业对扩大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以及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贡献突出。
然而行业的迅速发展无法掩盖存在的问题,如行业利润偏低,众多物业服务企业收费难,总体收费率低,难以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制约着物业服务行业的健康、迅速发展。对于行业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但笔者认为根本问题是物业服务企业效益低下。
一、物业服务企业效益低下的现状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08年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0家物业服务企业,有40.76%物业服务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平均亏年损额为37.22元,盈利的企业只有40.07%,平均盈利数81.28万的年利润,其余盈亏平衡,物业服务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不容乐观。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物业服务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当一个行业盈利能力存在问题,近半的企业都是连年亏损,说明这个行业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合理的经济效益,就无法留住吸引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无法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就不能够产生客户满意率,会进一步影响行业的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危及行业发展。
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行业盈利的问题,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势必会严重影响这个物业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物业服务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分析
物业服务企业效益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国家对物业服务行业界定为是保本微利行业之外,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成为“亏本无利”企业。
1.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严重,导致物业服务企业收费率低
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这几乎是所有物业服务企业都面临的一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界物业服务收费率普遍偏低,平均在70%以上,甚至在有的公司以各种理由拖欠物业费的业主达到了50%以上。除少部分业主的欠费属于正当行使抗辩权之外,大多数业主都是以各种借口,如房屋质量问题、保洁不到位,保安服务不好等各种理由,拒缴物业服务费。如此之多欠费使物业服务公司不堪重负。虽说物业公司可以依据物业服务合同通过诉讼方式催缴物业费,但多数物业公司投鼠忌器,只好作罢。
2.国家对物业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物业服务费标准偏低
价值规律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我国长期以来,国家对物业服务收费实行严格的政府指导价,特别市普通住宅项目,物价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政府颁布指导价,物业公司在此收费标准的基础,按照一定的浮动率进行收费。然后政府指导价定价普遍偏低,物业公司执行此收费标准,公司合理的利润难以得到保障。不能体现价值规律,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3.物业服务成本连年增长而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增加难度大,阻力多
近年来,物业服务成本不断上涨,物业服务企业苦不堪言,物业服务成本上涨主要源于以下2个方面:
(1)物价上涨
近年来,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成本连年增长。物价增长,居民消费指数增长,特别是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须品价格增长幅度非常大,这使得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增加。
(2)人工成本增加
众所周知,物业服务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在物业服务中占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在物业公司的人工成本中,保安、保洁人员的工资由占到70%以上。2010年以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其中上海市最低工资最高一档达到1120元。浙江省最高一档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也达到1100元。这样以来使物业公司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如果不提高物业服务费,物业公司将会陷入经营困境。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的增加都会在服务或者产品的价格上得以体现,可以将增加的成本部分的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然而由于物业服务企业没有独立的定价权,物业服务费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不是由物业公司单方说了算的,必须是向物价部门申请,然后再经业主自治组织的同意,才能提高收费标准。物业公司想要提高收费标准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即使物价部门同意了,业主组织这一关也是十分难过。作为理性人的业主总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因此,在享受的物业服务质量无明显提高的前提下,是不愿意多掏一分钱的。
4.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其他有效的创收渠道,收入来源单一
目前国内大多数物业公司收入来源及其单一,主要依靠向业主收取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费在物业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物业公司缺乏其他的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以来,一旦业主欠费较多,物业公司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物权法出台以前,物业公司还可以利用物业公共部位的经营活动取得一些较为稳定的收入,如电梯、楼顶广告,公共部位的停车收费,来弥补物业服务费的亏空。
物权法出台之后,这些收入也不复存在了,《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第七十四条“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三、提高物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
1.提高业主物业服务消费意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住房制度采用的是福利制社会分配体系,人们居住公有住宅,房屋管理和维修也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带有行政福利性管理模式。其经费来源有两种:一是收取的低租金(由于国家采取的方针是福利型的住房制度,故靠收房租是非常少的);二是大量的靠国家财政补贴。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人们通过购买商品房成为业主,使房屋产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由房管部门承担的房屋维修管理的职责也由社会来承担――物业管理也随之出现。
市场化的物业管理采取的是以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其管理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属于专业化的企业,它的服务是通过市场、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开展工作的。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人们在得到住房成为业主后,与物业管理公可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由物业公司向业主提供物业服务,业主按照合同规定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向物业公司购买物业服务。《物业管理条例》明确阐明,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然后,相当一部分业主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房承租人转变为商品房业主的,享受惯了免费或者少付费公房管理模式,缺乏基本的物业消费观念,只愿意享受服务,不愿意承担物业费,物业管理欠费问题十分突出。
对此,政府和物业公司要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和培养业主的物业服务消费意识,使业主树立花钱买服务的理念,自觉的交纳物业费。如果业主能够像去超市购物,自觉走向收银台结账一样去交纳物业服务费,中国物业管理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2.物业服务企业自身要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
(1)通过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减少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
在物业管理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业主不交物业费的借口是房屋质量问题,虽然房屋质量问题跟物业公司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它会给物业公司后期管理埋下很大风险隐患,因此物业公司要尽早介入减少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先天性质量问题,减少后期经营风险。
物业管理成本常常要受到先天因素的制约,这是物业管理公司往往是很难控制的,通过早期介入,建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物业管理的经济性,从物业管理用房、住宅区内经营性用房角度考虑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运作。
在设备选型时,多进行设备、设施数量、型号、规格、结构、位置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同运行成本进行比较,甚至从交通组织、出口设置,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精心考虑对以后的物业管理费用支出的降产生影响,选择最优方案,从而有效减轻业主的负担。
(2)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物业管理企业应大力提倡开源节流、崇尚节约的思想观念,要求员工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树立“节能降耗从我做起”的观念,寻找节能小窍门,并把节约的窍门适用在日常服务工作中,从日常工作中节省能源,减少浪费。要求各部门层层动员,找差距,定措施,从一点一滴做起,最大限度激发全体员工在工作中精打细算的节能意识。如应对水、电进行测算,防止公共设施设备的跑、冒、滴、漏等情况发生,更换声光控开关、改进线路等办法节约水、电;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培养企业职工节约意识,倡导“低碳”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节电、节水制度。
3.国家应当逐步放开对物业服务的定价权,让市场定价
国家应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使物业服务费定价机制,逐步实现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定价,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真正体现物业服务产品的商品属性,实现优质优价的收费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可以先从经营性物业着手,逐步到高档居住型物业,再慢慢扩大到普通住宅小区,对设施设备陈旧的旧小区,可以考虑政府向企业提供补贴或者其他税费优惠的措施,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接管。
4.积极开展延伸服务
延伸服务也叫拓展服务,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供的,在物业常规之外的有偿或者无偿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业主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新建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业主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务等一些事情。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业主提供特约服务或者延伸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庭保洁、食堂、代订报纸、家电维修,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一方面这些服务项目可以满足业主的生活需要,为业主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物业服务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收入。
5.做服务集成商
业主服务需求是多样化,而物业服务企业所能提供的基础服务、特约服务以及所掌握的资源优势是有限的,而且物业服务企业在某些服务的提供上不够专业,成本较高。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做物业服务集成商,一方面积极了解业主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向社会寻找分包方供给,充分发挥社会各方资源的优势,做好服务员,和监督员,服务员要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分包服务;监督员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对分包方做好管理工作。
四、结论
我国物业服务行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突破盈利能力差,经济效益低这一瓶颈,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使行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当然物业服务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主要还是要依靠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开源节流,努力创新,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给物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作为业主要认真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毕竟物业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物业服务公司,物业服务行业,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08.
[2]刘寅坤.行业发展形势数据解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10年3月.
[3]白云龙.对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的思考.中国物业管理,2008,(11).
[4]王龙贵.CCPG物业延伸服务探索.中国物业管理,2009.
基本框架。基于建筑节能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关键工作岗位的要求,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服务湖南建筑节能行业,对接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专业特色。“2+1”培养模式中第一~二学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第三学年是节能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养阶段,主要分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地热能应用和太阳能应用三个方向。
人才定位及优势。“2+1”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企业的这种现状而提出的,这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一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应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个或多个节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建筑节能推广的前期,“2+1”培养模式具有“进可攻,退可守”,适用于行业转型期人才的培养。
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短期培训模式
企业节能工作人员短期培训模式是通过举办短期节能知识讲座,为建筑节能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巩固与深化或者对初次从事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这种短期培训模式,使受训者具备完成相应节能任务的能力甚至成为节能方面的专业人才。
(1)基本框架。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推广和政府政策的扶持,节能相应工作任务会逐渐增多,但是企业已有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足以很好的完成相应工作,短期培训模式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企业对已有人才的培养与深造需求,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效益。短期培训模式中企业人力资源部与培训团队共定培训内容,使学员培训后具备相应职业岗位能力,并通过企业反馈,不断改过培训内容与方法,为建筑节能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机会。
(2)短期培训模式的优点。建筑节能企业通过组织员工参加短期培训,为员工提供了继续教育机会的同时完善了企业知识结构,为企业提升资质创造条件。优点可以归纳如下:目的明确:企业可以根据年度计划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以实际项目任务为驱动,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短期培训模式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节能专业知识,只能以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内容为主。
可行性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行业,目前由于建筑节能行业人才的需求比较特殊,在专业节能岗位推广之前,短期培训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过渡模式。
全日制建筑方向培养模式
为培养建筑节能专业性更强的人才,高校可设置全日制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方向)专业,由专业教学委员会通过调研设置合理的教学进程及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相应的岗位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节能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星级酒店;节能主体;节能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1.006
一、前 言
目前我国酒店业主要产品服务系统仍属于“资源-产品-废物”这种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运行模式,显示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成为当地环保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1]。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随着节能理念的深入人心和节能实践的广泛推广,催生了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的节能产业。近几年国内兴起的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 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o)就是节能服务产业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根据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专业的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而获得利润,滚动发展。节能服务公司在不断开拓节能市场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
目前国内外关于星级酒店节能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局限于具体的节能设备及节能技术的介绍,重在介绍各酒店采取的节能技术及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研究仅限于酒店个体的微观层面,缺少从宏观高度将星级酒店同节能服务公司、政府整合到一个机制中所进行的系统分析。目前来看,从管理角度进行星级酒店节能机制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定量研究的文章则更为稀少。
本文以天津市星级酒店为例,从管理层面和宏观层面,将星级酒店、节能服务公司与政府作为星级酒店节能机制的三个主体,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这三个维度对天津市星级酒店节能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找出星级酒店节能服务机制中各主体与星级酒店节能应用与推广间的内在联系,为星级酒店业节能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持,为节能减排的推广作出贡献。
二、星级酒店业节能服务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基础分析
(一)节能服务机制主体的行为及其特点
节能服务机制主体有三:星级酒店、节能服务公司、政府。
星级酒店作为节能的对象,也是节能机制作用的核心,从其自身属性来讲,它属于企业性质,所追求的是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当节能在星级酒店内的应用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时,酒店才会进行节能改造。当前星级酒店对节能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节能就是利润”的理念已经逐步融入到星级酒店的日常经营过程中,也被看作是星级酒店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与客户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作为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它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也就是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这种项目的实质是EMCo向客户企业销售节能能量。
节能服务公司的运作机制是“合同能源管理(EPC)”,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风险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它的实质是节能企业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企业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在节能服务合同完成后,节能客户企业原先单纯用于支付的能源费用,在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费用后,剩下的就是节能客户通过节能得到的节能效益。在节能合同期过后,节能客户企业就可以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对其自身会产生正的现金流。
节能产业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尤其是节能,需要克服许多障碍。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各级节能服务机构和企业节能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面向市场的转变,企业的自扩大,节能正由原来的国家投资逐渐向企业的自主行为过渡。与其他行业相比,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幼年期,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对节能市场未来的整体规划来规范节能行业的各个环节,来完善星级酒店业的节能服务机制。
(二)节能服务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由于星级酒店、节能服务公司及政府三个主体在星级酒店节能机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个主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节能机制构建中缺一不可,因此将“星级酒店”、“节能服务公司”、“政府”作为星级酒店业节能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的三个潜变量,得到星级酒店业节能机制概念模型的框架。见图1。
三、星级酒店业节能机制的实证研究
(一)结构方程简介
结构方程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Karl Joreskog和Dag Sorbom等学者提出的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多个原因和多个结果的关系,以及含有潜变量的问题,结构方程分析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以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2]。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可用以分析一些涉及不能准确和直接测量的潜变量的复杂关系[3]。
(二)潜变量指标的选取
星级酒店业的节能应用与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为了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节能在星级酒店业的应用与推广中遇到的障碍,本论文测量指标的选取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验性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参考国内外星级酒店节能相关的文献研究,从中提取出与天津市星级酒店业节能机制影响因素相关的指标。其次,与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的专家老师及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就提取的相关指标进行深入的交流访谈,对指标的完整性、可行性和表达的清晰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对相关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终,根据专家及酒店管理者反馈的意见,确定16个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指标。见表1。
(三)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及效果分析
1.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天津市旅游局公布的《天津市星级饭店名录》中的星级酒店为主,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重点酒店实地考察三种方法。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86.36%。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七级量表法:“完全符合”为7分,“非常符合”为6分,“比较符合”为5分,“符合”为4分,“比较不符合”为3分,“非常不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项均为正向记分。
2.数据分析。
本文选用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建模的主要手段,并运用SPSS17.0和LISREL8.7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处理。
(1)信度检验。
就星级酒店业节能服务机制影响因素模型来讲,信度就是指该模型中各测量指标反应星级酒店业节能机制影响因素的可靠程度。本文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同质性信度分析法――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问卷的信度,通过李克特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克朗巴哈信度(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越大,表示该变量各个相关性越大,即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4]。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在95个有效样本的情况下,通过SPSS 17.0进行的信度分析,得出了3个潜变量因子的信度指标。见表2。
一般认为Cronbach's α大于0.7为信度较高[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分量表中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以上,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达到了0.892,表明本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十分可靠,问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2)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一个量表度量它所要度量的内容的能力。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的效度来进行检验。通过运用KMO适当性参数检验以及Bartlett的球形检验来判断总量表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运用SPSS17.0对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各个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因子负荷,其结果见图2,拟合结果见表4。
可见,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该模型的结构是合理的。
通过进一步的标准因子载荷情况来检验其效度,16个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在0.57~0.75之间,t值在3.65~8.25之间,表明统计正确。见表5。
通过模型拟合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文前面所设置的6个研究假设都被证实是成立的。见表6。
作为节能机制服务的核心对象,星级酒店中观测变量“酒店节能专项资金”的因子负荷最大,其次为“节能管理体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星级酒店作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对于投向节能方面的资金更看重的是投入资金对其自身产生的回报率,投资回报周期的长短,以及节能新设备安装使用的便利程度等综合因素。特别是在对于投向节能方面的资金回报前景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星级酒店对于节能专项资金投入与应用的条件是很苛刻的,此刻酒店更倾向于将资金投资在能产生更多利润的项目上。此时,政府合理的优惠引导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引导酒店管理者将资金投向有利于酒店可持续发展的节能之路,而不是投向只能带来一时利益的当前规模发展的项目。
另一方面,酒店节能专项资金的缺乏这一瓶颈问题,可以通过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解决,因为节能服务公司的运作模式就是用星级酒店将来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来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不会增加酒店当前的财政负担,通过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星级酒店就将节能的资金危机转嫁给了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观念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酒店自身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酒店内部对节能的认识还不足,致使一些星级酒店中员工对酒店的节能工作和计划都不太了解,同时由于节能发展起步较晚,星级酒店业所处的节能市场环境还不成熟,仍有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
在节能服务公司中,“节能风险”跟“节能融资”两个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最大。
调研发现,由于节能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当前的节能服务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缺乏完善的行业节能标准认证制度,当节能服务公司对酒店进行节能改造后,当双方对于节能量意见不统一时,节能服务公司就会面临比较严峻的信任危机。由于节能服务公司前期投资在酒店的节能设备与技术垫付的是自己的资金,此时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财政危机,可能自己的投资会给自身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冲击。对于节能服务行业,借鉴国外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经验,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约束和激励的双重作用机制,按市场规律来运作,完善节能行业第三方标准认证,使节能双方的风险得以控制,从而实现节能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制约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第二个棘手问题便是融资问题。节能服务公司凭借自己的专业节能技术对酒店进行节能改造,得到的是酒店节能以后的收益和现金流,而商业银行看重的是节能服务公司能作为抵押的资产,这是造成节能服务公司贷款难的最根本原因。当前大多节能服务企业处于初创期,面临风险大,又缺乏担保,想获得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缓解这一难题,目前国内已有三家商业银行与世行旗下的IFC(国际金融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项目贷款,这三家银行是: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面对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只是为缓解节能服务企业贷款难题迈出的第一步,节能服务公司还处于发育脆弱期,需要政府为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为节能服务行业现阶段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由于节能并不能给酒店带来当下直接的经济效益,节能的投入却相当大,星级酒店自身节能经验也不足,在承担高节能设备成本时面临很大困难,致使星级酒店在节能改造方面缺乏一定的自觉性,这时就需要政府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根据国外节能行业的经验,政府促进星级酒店业节能发展的措施,主要归结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制定一些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硬性指标来给予星级酒店压力,初期对于节能不积极的酒店,采取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另一方面,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激发星级酒店节能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节能行动中来。结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的特点,我国已颁布了一些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节能优惠措施,但我们在众多星级酒店的走访访谈中了解到,优惠政策对于酒店管理者的吸引力有限,现阶段吸引酒店主动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上现阶段节能约束政策与政府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星级酒店缺乏节能的约束力,政府的机制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高 兴,张殿光.我国酒店业餐饮服务全过程耗现状分析[J].建筑科学,2007(5):40-46.
[2] Sik-Yum Lee,Xin-Yuan Song.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o Quality of Life[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05(3):435-453.
[3]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17.
[4] Judith H.Washburn.Measuring Brand Equity.An Evaluation of a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Scale[J].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2(193):46-48
[5] 符正平,陈丽纯等.战略性供应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5):24-34.
Energy Saving Mechanism of Star-rated Hotels Based on SEM
――A Case Study of Star-rated Hotels in Tianjin City
LV Rong-sheng,GUO Xiao-hua, GONG F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问题;措施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方面。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而酒店作为低碳旅游的中介起着桥梁作用,是节能环保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要将低碳旅游和酒店管理模式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低碳、环保旅游经济的发展[1]。
1.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2.行业现状
事实上,我国的低碳旅游在实践过程中,早已在民间开展起来。例如,自从燕子沟作为《2012》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拍摄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景区高调倡导低碳旅游,尽量减少了观光车的使用,扩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上铺设的,景区内还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还有著名“低碳景区”――峨眉山,一直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植被实行监控,实现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有效的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垃圾的排放,即节约了经济成本又保障了景区的空气质量。吸引着大量的游客。目前,我国倡导低碳旅游的景区还有九寨沟、张家界、香格里拉及大兴安岭等等。但是,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做一份贡献[2]。
3.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低碳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是旅游行业的必要设施,它是旅客休息的媒介桥梁,它对低碳旅游概念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酒店作为服务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它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酒店都采取“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倡导顾客在我心中,服务在我口中,礼先无极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低碳旅游的流行与推广,对景区酒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宗旨进行了一些改变,在“以客为尊、用心服务、为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基础上,提出了以低碳、低污染、低价格、简约、温馨的服务手段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景区酒店管理是低碳旅游实行的基础,低碳旅游是景区酒店的后盾,两者密不可分。
4.景区酒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4.1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酒店作为一种服务行业,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服务的地方,所以酒店里面匹配的服务设施也非常重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酒店在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远远不足,如饭店桌椅板凳、空调等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或者没有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匹配设施。总体而言,不管是从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上来看,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都有差距。
4.2国际化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名胜古迹越来越吸引着众多西方朋友的目光,但是国内很多景区酒店管理者对国际化意识不强,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沟通存在的障碍,而酒店管理者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为西方有人解答疑难问题,就很难做到与国际化接轨。
4.3管理模式不成熟,经营不集中
在景区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一些酒店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盲目的借鉴那些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但是自身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景区酒店受淡旺季的影响,出现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的局面,所以多数景区酒店都采取旺季提高房价谋取暴利以弥补淡季损失经营模式,随之出现的就是高房价低服务的现象,另外由于我国酒店部分不集中,相对分散,地区差异比较大,发展相对不平衡,很难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相提并论。
4.4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概念背景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景区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酒店作为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处理维护酒店的日常失误。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酒店管理人才。
5.景区酒店管理发展对策
需结合酒店实际制定管理制度及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析酒店的服务流程与环节,结合流程与环节,确定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范围,须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确定分级、分层的相互制约组织制度,防止出现监督人员与门店人员串通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内容、评价指标。质检制度是监督、检查酒店质量状况的有效手段,有了严格的质检制度才能使酒店质量标准被准确无误地执行,才能保证酒店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此外,还应提高员工服务意识,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
6.结语
综上所述,对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的确保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一、电力产业营销与需求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和电力市场需求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产业发展迅猛,最近10年我国年新增电力机组已突破几千万千瓦时,同时,市场经济中电力需求也在逐年增高,截止2010年,社会用电已突破5.2101千瓦时,整个电力市场中,电力市场投入远低于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1]电力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1、电力产业营销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力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电力产业营销发展也较迅速,总体来看,现阶段电力营销发展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主,营销模式多样,且具有各自特色,营销手段也较全面,基本覆盖社会经济不同的生产部门,且营销理念也较为完善。我国的电力营销从营销人员来看,营销人员已基本实现专业化和高素质化,基本已实现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安排不同营销策略的立体型服务,从营销体系来看,我国电力营销已实现了民用和商用电力推广的营销体系与模式。
2、电力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市场各组成部门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需求整体呈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其中以商业用电最为明显,其主要呈现以下状况:首先,市场中复杂的产业组成,导致电力需求量较大,且用电集中;其次,市场经济中电力需求产业部门较为集中单一,主要以第二产业企业为主;最后,商业电力需求量过大,且新增电力无法满足商业电力需求,在商业用电上供小于求,而民用电力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市场经济下电力市场营销构成和需求结构
市场经济下,电力产业得到了高效、健康、快速发展,电力市场营销也随之逐渐发展、完善,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构成和需求方向主要有:
1、电力市场营销构成
电力市场营销构成主要有两大体系:(1)以民用电力营销为主的营销体系。民用电力主要是指针对我国居民用电为目标的营销体系,由于需求目标以居民为主,在电力营销策略上,营销策略构成中执行者为电力公司,目标为区域内的居民,手段为缴费优惠、礼品回馈等;(2)以商业用电营销为主的营销体系。商业用电主要对象是从事商品生产为主的社会企业,企业的用电量较大,且用电时间较长,针对此类形式的营销策略主要集中于缴费优惠这一环节,并制定有完善的优惠体系,便于电力营销与推广的实施。
2、电力市场需求结构
电力市场需求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就我国的电力市场需求结构来看,其基本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民用为主的电力需求,该需求主要以民用生活用电为主,包含有少量的服务行业用电,例如:旅行服务行业、小商品交易行业等为主的用电形势,一类是以商业为主的电力需求,该需求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表现为电力需求较大,[2]用电时间较长等,在商业用电中,其需求结构也有差异,其主要细分为高耗能产业的电力需求和低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高耗能用电产业主要包括机床生产、汽车生产等为主的大型、重型工业,低耗能用电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部门。
三、电力市场营销和需求协调分析
从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状况和电力需求结构中可以发现,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和需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协调电力营销和电力需求,将有助于高效、节能、减排、降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民用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性分析
在电力需求中,民用电力营销策略是最有难度的,一般,民用电力的需求具有覆盖面广、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分散性强等特点,因此在电力营销策略上应该结合民用电力需求的相关特征,有方向,有结构的实现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立体协调,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针对民用电力覆盖面广、分散性强的特点,电力营销策略应从各地、各区电力公司入手,划分不同区域,安排专门的电力营销人员,使专业营销人员与分散的实际电力需求客户相结合,在电力营销中更多地推广符合民众利益的营销手段,是民众能够积极参与到电力营销活动中,从而实现电力需求与营销策略的协调。
2)针对针对民用电力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电力营销策略中,在保证电力收入的同时,更多的为民用客户提供符合其利益,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电力营销手段,如:缴费优惠、缴费有礼等营销活动,有步骤的解决民用电力组成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电力营销策略带来的影响,使电力营销策略与需求能够实现够好的协调。
2、商用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性分析
商业用电有别于居民用电,其具有用电量大、用电时间长、覆盖集中、组成稳定等特点,因此在商用电力需求与营销策略协调上,就应该结合商业用电的特点,从营销手段上来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
1)商业用电在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上都较大,所以,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就应该在营销策略上以优惠、奖励等手段,督促企业节能、减排、降耗,以此来实现电力供应的保障和电力企业的收益,同时,也为电力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必要保证,促进商业用电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发展。
2)商业用电主要集中于从事商业生产的企业,其具有覆盖集中,组成稳定的特点,因此在电力营销策略中,应构建起完善的营销策略,如梯级电价、节能优惠,时间段优惠等营销策略,以降低电力产业负荷量过了大、实际收益较低等问题,实现电力需求与电力营销策略的协调。
三、总结
电力营销策略是一个复杂的营销结构体系,其是根据市场经济中各组成要素的电力消耗决定的,这就要求电力营销策略必须要与实际电力需求客户实现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力产业在有限的电力供给下实现最高的电力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铭东.电力需求侧管理应贯穿电力营销工作全过程[J].现代营销,2012(12):130--131.
[2]王晶晶.市场经济下电力营销理念及策略创新[J].市场营销,2005(17):33.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技术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