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产业园经营管理8篇

时间:2023-07-16 08:54: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业园经营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业园经营管理

篇1

一、常熟台广告经营的现状

县级台身处中国电视媒体金字塔排列的最底座,在频道覆盖、政策法规、受众面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广告经营策略只能是贴近市场,靠影响带动消费。常熟地处长三角中心,是全国百强县。常熟电视台建立于1984年,目前自办节目、频道拥有当地30%左右的收视份额。电视广告经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有线电视快速发展,电视广告创收总量从80年代的几十万元,到1998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2000年达到2000万元。

2007年,常熟台对电视资源进行了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频道资源,成立了广告经营中心,分成五个业务部门分别经营医疗机构和药品、保健品和食品、商业百货和本地工业企业、房产和家装建材、通信金融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更好地处理分类业务中的交叉现象,使各业务部门能各尽其职,有效架构广告布局,促进广告创收长效、健康、稳定地发展。统一管理、分类经营后,常熟台的电视广告年均创收总量迅速达到6000万元左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在同类电视台中名列前茅。

常熟台传播的区域面窄,城市规模有限,单纯以电视广告提升创收量逐渐显现瓶颈效应,缺乏影视剧制作、广告策划、电视购物等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多渠道经营性收入;广告形态保守陈旧,宣传效果有待提高,结构调整压力重重;数字电视节目增加后的受众分流及上级台的强势覆盖,电视传媒收入模式的单一化,使广告经营面临增长瓶颈。

二、常熟台广告经营的策略

1.理念创新,走媒体融合之路

目前城市广电媒体最大的挑战者是新媒体。强势广电媒体纷纷进军新媒体业务,通过新的组织形态、媒体形式,向全媒体过渡。县级台如果不能跟上这一步伐,将处于被动状态而错失发展良机。

走媒体融合之路,必须整合资源。2010年8月,常熟广电总台把原有的广告经营中心与数字传媒中心合并,成立新的产业发展中心,把挖掘传统资源与发展新媒体统一起来。建设本地最大的音视频新闻信息网上资料库;利用网站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与受众的双向互动,拓展广电业务咨询、办理、查询、服务、反馈网络化;积极开发数字电视EPG业务等广告平台,大力拓展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视听新媒体业务,逐步打造适应三网融合的新老媒体产业链整合平台,逐步形成音视频、网络、纸质媒体、移动终端服务等全媒体经营的产业模式。

内容传输模式的变化,引导着广电机构在熟知的电视领域之外,开辟互联网等产业公司。2010年底,常熟台对广告经营条线从部门经理到业务员均实行全台竞聘,采取基本任务数与竞标数相结合的办法,不拘一格选拨广告经营人才。按照城市台运作模式规范操作和开拓经营,积极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包括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等在内的产业链之间的分工及协作。

2.节目创新,走品牌塑造之路

节目是广告经营的核心资源和主要载体,节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高低。常熟台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批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品牌,《今日传播》荣获2010年“全国城市台最具影响力品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这是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首次将该奖项授予县级台;《常熟新农村》被评为苏州广电“十大名优专栏”;《常熟新闻》被江苏省广电局表彰为2010年度“江苏省广电新闻报道先进单位”,2011年,常熟台推出了日播深度报道节目《新闻关注》和周播的访谈节目《天生我才》。这些品牌节目引领频道收视,也吸引了众多广告商的关注。常熟台品牌栏目的联办、特约等广告年吸纳量超过1000万元。

品牌经营不仅仅是广告经营人员的事,编辑记者也要积极转变观念,通过深入分析本地的文化特征,找准定位,精办节目,不断创新,创出栏目品牌、频道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广告经营人员要积极向节目制作部门反馈信息,提出意见建议,实现节目生产和广告经营部门间的横向联动,适时推出适合行业客户需要的广告产品,提高频道广告承载量。

3.模式创新,走产业延伸之路

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创新营销,线上线下、台内台外密切合作,从单纯卖广告、打折扣,到利用广电的影响力进行活动营销、品牌营销,是县级台增加营收的方向。从各地城市台的探索看,超越传统广告经营的产业模式主要有活动经济、销售分账、TV团购、节目产业链、自制终端、产品等,力图把观众变成电视媒体的消费者。

活动经济是扩大节目、频道影响力,搞活经营的手段之一,财富论坛、图书展、汽车展、博览会是活动经济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常熟台通过组织社会活动、加强专业栏目互动等方式积极拓展活动经济,有效地促进了与客户的沟通,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08年,常熟台举办了“常熟首届市民理财博览会”,共有12家金融单位参加,为市民提供理财咨询服务。2008—2010年,常熟台先后组织举办了五届家居装饰节,邀请常熟知名装饰企业及建材供应商参展,为展示家装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提供了一个传播平台。2009—2010年,常熟台组织了15场“服务百姓?情系民生《常熟车市》汽车下乡”大型活动,近10个品牌20多个车型走进乡镇,把方便和优惠送到农民家门口。2010年 5月,常熟台与本土五家实力商业地产商合作办展会,短短3天,展会的成交额达2亿多元,活动收入连带广告收入近100万元。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商家和投资者的好评,也提高了广告量。

除商业活动外,还有社会活动。2010年,常熟台共策划举办社会活动60多场(次),如与央视联合录制《中华情?诗意牡丹》晚会,与东方卫视合作直播“中超足球赛”,策划并直播“《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盛典”、“同在阳光下”慈善文艺晚会等。此类活动的举办,充分整合了广电媒体的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挖掘了这部分在城市台广告经营中普遍难以撬动的广告资源,拓展了广告经营空间。2010年,常熟台通过活动带动创收近1000万元,直接产生活动效益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常熟台引进“TV团购”销售模式,与苏宁电器、五星电器、交家电商场等单位深入合作,为市民带来了实惠,为商家带来了销售量。“TV团购”从电器逐步扩展到电脑、建材、家具、汽车等众多领域,实现了媒体、企业、消费者多方共赢。

常熟台积极参与投资电影《柳如是》的拍摄工作,与上海影视公司合作拍摄《中国家庭2》,进一步拓宽产业化经营渠道。

4.平台创新,走区域合作之路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 精益化管理 劳动生产率 积极影响分析

随着精益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与企业效益。但是将精益思想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却非常稀缺,大多数企业非常注重对生产成本的节约,达到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然而,人才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精益化管理,能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精益人才管理及其意义

精益管理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日本的丰田企业,在企业中,要求准时化生产,这就促使在生产中消除了一定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准时化生产到了美国,成为了“精益思想”。将精益思想用于生产中,就要求没有造成资源浪费。后来精益化思想逐渐从生产领域进入了管理领域,挖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通过节约成本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将精益化管理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用精益的思想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杜绝人才浪费现象,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当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浪费时,这种浪费既是显性浪费又是隐性浪费,显性浪费主要表现为大材小用、消极怠工、人才流失,隐性浪费主要表现在用人不当和认知偏差的间接浪费。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益化管理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第一,消除人力资源浪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在过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中往往注重对生产成本、生产时间等进行管理,加强利用效率,提升生产效益,却往往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人力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人力本身的浪费,而是没有对人才的价值进行开发,没有应用到合适的岗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效率。人力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其他资源的浪费。第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前提。企业除人之外的所有资源都是通过人来进行利用的,当人力资源没有进行精益化管理就会造成企业其他资源的浪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成本、资源、时间、技术等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当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而是将其放置在小部件中,这就造成了企业的总体资源的浪费。第三,精益人才管理是实现精益生产的保证,当人力资源没有进行精益化管理,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导致了精益生产的效率不高,让精英人才来推动生产的运行,制作合理的方案,实行时间、成本、资源的优化,为提升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挖掘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浪费现象

1.小材大用

大材小用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浪费中的一种隐性浪费,会对整个企业的效益造成损失。当企业管理的民主性和公平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时,假公济私,结党营私,设置门阀,这就导致了没有实际能力的人员参与了企业生产。传统上认为小材大用不是属于资源上的浪费,但是企业的各项工作和事务都是通过人才来运行的,当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或者“肉食者鄙而间焉”,在一定的岗位上或者没有实际的能力或者没有一定的责任心,这就造成了在工作中效率低下,在相同的时间和成本上取得了很小的收益,这就是资源浪费的症结所在。一般小材大用并不是员工个人的问题,而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问题,明知其非才而用之,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的表现。例如历史故事《失街亭》中,马谡并非有才之人,而诸葛亮用其守街亭,街亭失守导致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在美国一家电器公司中,为了选好接班人,公司共用了四年时间对十几位候选人一一考核,最终确定了人选,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和精细化管理。

2.人才潜能浪费和大材小用浪费

很多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成本、资金、管理模式、市场调研,却往往忽略了对员工的潜能的开发。其实对人才潜能的开发是对企业成本的节约,人的潜力有百分之九十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如果企业忽视对员工潜能的开发,对员工定位没有前瞻性和实际性,有很多企业直接规定员工完成规范的任务量,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在考核机制上提升其积极性,造成了动作的机械重复。一些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这就导致员工实有其才,而因力不足而失之,倘若对其进行培训试用,让他对新的环境能有所熟悉,定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很多企业经常出现大材小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企业注重工作经验,限制具有才华的大学应届生进入企业工作。注重对外来人才的提升,却对具有能力的下层员工提升到管理层上。有些人才由于性格因素,不喜欢阿谀奉承,导致了企业没有对人才进行重用。

3.消极怠工和人才流失

当企业管理出现了问题,对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上没有做到位,奖惩制度没有落实好,企业员工会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念头,在工作中出工不出力,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人才流失也是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企业内的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提升了能力或者掌握了技术后却投入其他企业,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除了员工的道德问题,还有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当企业没有合理选拔人才时,员工看不到希望,会自行离职;当员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收入后,也会自动离职。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物尽其用,适者生存。

三、实现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转变人才观念是实现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神保障

要想对企业人力资源实行精益化管理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精益化管理思想,要一改过去的粗放性的人才使用导致的人才浪费,在思想上加强重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各项信息、数据的分析力度,建立工作档案,对员工的能力及工作积极性进行分析,将员工进行合理分配,做到将合适的人才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加大考核力度,对于员工的业绩做出分析,确定人才。要加大对员工工作状态下的观察,做到员工提拔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要改变计划经济的铁饭碗政策,将市场化管理引入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杜绝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在员工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开发员工的劳动效率。既要杜绝显性浪费又有杜绝隐性浪费,使用精益化管理提升员工的使用效率。

2.准确用人是实现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准确用人是实现精益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要重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任用,管理者在企业中虽然在人数上非常少,但是在领导部门做好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管理者不称职时,部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益,其影响程度非常重要。所以企业要加强对所任用人员的准确性,完善对下级员工的考核制度,对于具有能力的员工加强培训和锻炼,将考核得到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测定。准确用人,就是要做到让人才站在适合他的岗位上,不能出现“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的情况,防止人力资源浪费导致的其他资源的浪费。在对管理者的任用上尤其注意,当管理者出现以下情况下,部门员工会消极怠工。第一,管理者没有魄力,没有管理能力,导致了员工对管理者的不服,产生“这人也能当领导?天妒英才吗?”的疑问,导致工作不积极。第二,管理者没有落实奖惩制度的公正性,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按劳分配制度被破坏,多劳反而少得,员工积极性降低。企业要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对看中的人才放在重要位置进行锻炼,要重用人才,不能错误地认为人才的任用会提高经济成本,要相信,人才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3.做细基础工作是实现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条件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工作分析和绩效考核工作,做到细致化和精确化,要做出正确的工作分析,将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资标准、人员培训和绩效考评等工作做到客观和真实,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衡量员工的具体工作才能以及职业素养,是将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人才浪费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除了工作分析需要精确化之外,绩效考核也一样重要,将绩效考核做到精细化,才能准确得知员工的基本水平,为员工的升迁、工资待遇提供合理的数据参考。待遇与职位变故与员工息息相关,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考核之后能够因材施教,对员工做出相应的培训工作,对员工提升职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

4.激活人的潜能是实现精益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激活员工的潜能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好激励工作。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就要求企业按劳分配,将薪酬与员工的劳动成正比,实行物质奖励和奖金绩效等奖励,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精细化。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斗志与激情。此外,激活员工的潜能需要一定的培训工作做出铺垫作用。

精益化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一定的效率,就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挂钩,将精益化有效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充分的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与企业的生产效益息息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员工的生产效率,人才浪费将会导致在资源优化上产生不合理,最终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利用精益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将有用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其合理的价值,才能做到避免人才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军.实施人力资源精益化管理 推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J].河北企业,2012(7):69-71

篇3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究其根本,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我们应深入思考,并积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新方法

很多国有企业在思维方式上依然故步自封,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对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学习和吸收,也没有应用在工作实践中,使得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从当前时代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成长,不仅在经营方式上日趋科学化,在管理手段上也采用了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理念,从而使得很多人才都向着民营企业流动,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人才损失。国有企业这种陈旧、单一化的管理方式,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也没有从员工的角度来思考管理问题,从而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2.尚未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中的员工培训都仅仅局限于入职培训,只是简单地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解,就将员工分配到部门中进行实习,有的员工没有对国有企业的工作有实际性的了解。并且,国有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在员工培训上一般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执行,缺乏科学操作程序。这种比较传统的培训方法,使得员工的潜力无法得到发展,限制了员工的才华。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管理仅仅停留在对员工的短期岗位技术培训上,并没有将培训与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仅仅局限在入职培训或短期岗位技术培训,缺乏基于员工职业生涯的整体设计,没有将培训与员工个人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培训内容上流于形式,员工仅仅通过培训了解了简单的企业概况,而缺乏对于其工作的深入认知。培训方式上,由于国有企业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培训通常采用传统授课的方式,缺乏科学的程序和创新的形式。这种比较传统的培训方法限制了员工的才华,使得其潜力无法得到发展。

3.没有将企业文化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中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构建都是从精神层次和价值观念方面,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感染,使其能够具备跟企业相同的价值观念,最终带动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但是,很多国有企业都没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使得员工与企业的连接并不紧密,难以形成坚不可摧的合力,一定程度上牵制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首先,我们应注重员工的多重需求。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的个性化关怀,不能单纯从企业的目标和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去管理员工的各种行为和生产活动,而应该更多地从员工个性、需求出发加以指引、疏导和激励,全面地从工作态度、工作精神、业务技能、人群关系、工资报酬、奖金福利直至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等等方面加以考虑。

其次,我们应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发掘,这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如果能够利用人力资源开发,对员工创新进行引导,就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创新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国有企业应注重采用更为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使管理能够与时展相结合,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三、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带动企业的创新和进步,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助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加以改善:

1.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进行深刻认识

为了能够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此才能够让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人是国有企业的基本载体,也是国有企业的践行者和建设者。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员工对工作要求进行正确认知,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同时,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使员工能力与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契合,使员工的目标与国有企业保持一致,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面对所有工作,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经?I中,我们应从管理层面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理念,积极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进行应用。

2.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

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人力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也是由人才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应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当中,尽快转变思想,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制定合理的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将其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相结合,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长期战略同步进行,共同发展。

3.制定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面临着内部结构和外部人才市场的巨大变化,其人力资源战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对人才引入和应用的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培训方式,制定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从而能够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国有企业当前已经向着自主办学、市场导向的方向发生转变,我们可以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来对国有企业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并且,培训应实现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的结合。在传统的培训中,很多国有企业采用的方式都是讲授式,并且内容比较陈旧、教条,很容易让员工产生乏味、无趣的感觉,从而影响对培训内容的吸收。新时代的培?更应该采用创新的方法,对员工的视觉、听觉、感觉进行充分的调动,并将培训带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使员工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其对培训效能的感知,从而转变对培训的认识,最终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4.落实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潜能能否充分发挥,与国有企业的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对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例如,在日常培训当中,有的员工认为培训课程比较枯燥,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出席,从而达不到培训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全面落实员工培训制度,使其从观念上重视培训,从行动上严格遵守培训制度,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可以建立书面的员工培训制度,引入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监督制度,对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将其计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从而能够使员工自觉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xx国有企业员工考勤制度》、《xx国有企业员工绩效制度》、《xx国有企业员工岗位职责》等,让员工能够对岗位职责进行规范,从而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发挥出积极作用,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发展 问题及策略

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加快推进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福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1.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在政府规划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配以相应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并集中体现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交易等功能,进行创意产品策划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园区。

1.1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随着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福州高度关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此后,福州掀起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热潮,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截止2012年7月,福州已建成的园区(基地)有11个,分别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船政文化旅游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榕都318文化艺术创意街区、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福州海峡工业设计创意园、北区水厂原脉温泉休闲园和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等,正在建设之中的园区(基地)还有中国·东方漆意空间创意园(一期)、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二期工程、新华文化创意园二期工程(一期已完成)等67个。

1.2多元化发展模式已形成,园区发展呈现新活力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是指由政府积极推动并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类型, 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关系协调等措施对园区进行扶持,采用招标的形式,由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投资而成的发展模式。如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二是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一般是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投资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模式。如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三是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是由文化教育机构或者艺术家受到某区域环境的吸引,自发聚集于某地从而形成聚集效应的过程。如新华创意园。上述三种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与繁荣。

1.3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进行引导和扶持,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州市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重新修订)、《福州市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施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了《福州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区)评选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利用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等一系产业配套政策,这些产业政策和配套政策有效发挥了政策的引导、鼓励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2.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园区与国内其它先进城市相比,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是部分园区(基地)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明显;产业链不完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人才短缺瓶颈突出;文化创意氛围不够浓等,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2.1园区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明显

功能定位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区域经济体系的作用和对创意企业的服务能力。目前,福州各县市(区)在遵循政府政策的导向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现象,未能真正地把握住当地文化资源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缺乏自身的特质,缺乏对当地独特资源的调查论证,缺乏对市场的认真考察,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不明显,园区同质化明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福州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园初期注重园区功能定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园区功能定位逐渐淡化甚至变味,导致园区的特色、主要功能、发展中心等目标模糊不清,定位雷同,缺乏个性,差异化不突出,势必造成文化创意企业集群的资源分散,从而陷入同质化竞争,未能产生明显的集群效益,制约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

2.2产业链不完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

福州掀起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热潮,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园区的建设存在着误区,这其中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园区内集聚文化创意类的企业较少,企业关联度不强,园区只是在区域定义上的集聚而非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开发商在利益的导向下,放宽门槛,允许一些非创意企业的入驻,产业链结构受到影响。与传统的产业链结构相比,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核心的价值创造链,具体包括内容创意、内容创意复制、为内容创意输入和复制提供设备和市场营销4个环节。但目前无论在各园区之间还是在园区内部企业之间,都没有较为清晰的产业链,导致原创产品和关联产品、衍生产品无法形成互动发展,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效应,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篇5

关键词: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营管理;对策;普古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农业现代代战略步伐,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加快“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聚焦要素、推动创新、扩大就业、转型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辖区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为推进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针对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普古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行概况

目前,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已有省级重点园区1个(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园区3个(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华龙农业观光园区、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1.1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4月28日,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覆盖的普古乡、淤泥乡、保基乡,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2013年成功申报成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4~2017年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考核中分列第23名、21名、19名、45名,属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2015年成功申报并进入贵州“100个旅游景区”,在2016~2018年省政府组织的景区考核中排名分列第46名、第10名、第1名,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围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的目标,确立“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以蓝莓、刺梨、猕猴桃、蔬菜等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及肉类产品加工厂,并依托区域内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奇秀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旅游度假胜地,实现生态美,农民富。园区主要以种养殖、农家乐、花卉、精品水果、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等类型,采取集体、企业、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模式。建设有旅游接待中心、江源洞景点、水上快艇、银湖科技展馆等,建成温泉洗浴中心、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观光栈道、天生桥彝风古文化等项目,带动景区特色农家餐馆、农家乐、农家超市共110余家,解决了近700人就业,带动农民及返乡农民务工670人就业创业,解决245个留守儿童和280个空巢老人问题。农民利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公司和合作社成为股东,特色农业产业蓝莓、刺梨等产生效益,使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300元提高到5000余元,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每年10万余人次的游客到娘娘山旅游度假、观光,促使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解决就业1300余人,产业发展带动10000余人从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分红、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直接受益,解决贫困户1472户,贫困人口2450人脱贫,入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750元提高到2017年的14600元,人均增收近1万元,累计带动8个村1117户3962人脱贫;到2020年娘娘山创业园建设项目投产后能实现年产值6.72亿元,年收入2.84亿元,年利润1.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带动普古乡6千多户2.4万人,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1.2万户4万人,带动周边淤泥乡、松河乡、坪地乡等近5万人的发展,覆盖贫困户4千余户。市级人社部门、就业局在园区开展技术培训400人次,县级人社部门、就业局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农民12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种养殖技术、酒店服务、乡村旅游、文明礼仪等,通过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聘为园区固定工人在园区务工,主要参与园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8小时,月平均工资超过2200元。

1.2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12月5日,规划示范园核心区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涉及大拨米、中心村、中合村等7个村,辐射带动全乡面积111平方公里农业经济发展。该园区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项目规划建设分为观赏区、示范区、体验区和经济区4个功能园区,建设有田园风光(十里画廊)、老故居、烈士墓园、偏岩古驿道、龙潭口溶洞,白雨洞,山眺望等。园区主要发展本土优质红米种植、原生态绿色蜂蜜养殖,有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园、核桃基地、苗木繁殖基地、绿壳蛋鸡散养区,黑山羊养殖、杨家岩洞原始水拌酒厂等优势产业,此外还种植了“栀子花”及20公里景区公路沿线“软子石榴”等;园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以农旅融合为发展目标,按照绿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高原画廊园区通过示范点带动农户发展新型农业和乡村旅游,完成土地入股4万余亩。园区通过“土地入股、全民参与”及接纳农民务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万余元。高原画廊园区属种养、观光、体验、科技示范类型;示范带动创业发展种养殖大户25户,就业623人,接纳农民务工5千余人次,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均低于8小时,平均月工资超过2200余元。园区自成立以来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次,“法律进村”培训3次,“红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家讲座2次,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园区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解放劳动力,园区建设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探索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华龙农业观光园区

该园区位于旧营乡新寨村,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范围包括旧营乡新寨村、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和刘官街道淹五寨等,规划总面积2.76万亩,其中核心区1.55万亩,拓展区1.21万亩。园区划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核心区主要布局在旧营乡新寨村,以种植车厘子及休闲娱乐为主,种植特色经果、蔬菜、花卉苗木等;拓展区布局在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刘官街道办淹五寨,主要以发展特色种植为主,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为辅。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建设、特色精品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生态养殖业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带动华龙园区核心区600余户2000余人,实现年户均增收2.6万余元。

1.4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该示范园项目经营主体是贵州布依文化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10486亩。已成功申报成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种植红如意软籽甜石榴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3325亩,其中羊场乡2500亩,两河新区375亩,新民150亩等。其中大棚示范展示园20亩,挂果大树示范园50亩。园区将依托羊场乡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设高品质的集休闲度假、生态农林、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民俗风情的布依文化生态产业园,最终实现“春天是林园、夏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生态农业示范园。

2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农业园区投入在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内容多,随着农业观光、景区旅游的大量涌入,给园区公益性事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在土地入股,资源、资金入股方面,还存在观望思想和顾虑,影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区位优势不突出,导致引进人才困难、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篇6

从内容上转——由同质化转向差异化

缺少特色,缺乏原创性,媒体千人一面,这些新闻同质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闻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如何摆脱同质化,突出特色,是党报集团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目前有15种报纸、4种期刊,作为一个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党报集团,要巩固舆论宣传主阵地,必须着眼构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媒体群,深入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差异化发展。《重庆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坚持以服务决策为主;《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三大都市报,分别坚持以服务市民为主、服务生活为主、服务经济为主;《新女报》《健康人报》《渝州服务导报》《今日重庆》《重庆法制报》《银发潮》等报刊突出各自的行业、专业定位,通过差异化发展,促使各报刊进一步彰显特色,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从受众上转——由面向大众转向着眼分众

目前,很多城市都有数份报纸,有的甚至有十几份,并且这些报纸都重视发行数量,把目标瞄准城市居民而抢发行,却对目标受众缺乏细分。面对传统报纸走大众发行之路已趋饱和、发行无法再有新突破的情况,党报集团必须转变单纯扩大受众数量的发行模式,立足特定群体需求,锁定目标受众,拓展报业发展的蓝海,以突破报媒在都市有限空间内的残酷竞争,开辟新的发展空间。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作为重庆唯一的党报集团,要充分发挥所属各报刊优势,努力推进区域读本、社区报、行业报刊等分众类媒体的新平台建设。比如充分利用《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主流都市报在区县的影响力,推进中心城市读本和主城社区报的创办,提升集团都市报在区县和主城社区的影响力。通过认真研究受众市场,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以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从形态上转——由传统媒体转向全媒体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党报集团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必须积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着眼全媒体建设,全力推进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不断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一方面,要着眼互动,加快报媒网站建设。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每张主报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增强报纸与网站的互动,丰富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提升其影响力。

另一方面,要着眼整合,突出新媒体建设重点。互联网产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的行业,但也是一个高淘汰率的行业。为减少传统媒体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投入风险,应在坚持各网站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以重点网站带动全媒体建设。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将以华龙网作为转型发展平台,整合集团所有新媒体资源,聚集新媒体领域云阅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产业项目,以推动集团新媒体集约发展。同时,要在互动、整合基础上,对新闻采编、经营管理等进行流程再造,打破原有的资源割裂、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构建符合全媒体特点的运行机制。

从业态上转——由单一产业转向多元产业

事业孕育产业,产业反哺事业,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是促进党报集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各地党报集团主要依靠广告、印务、发行三大传统主业支撑发展,其经营结构比较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依靠传统主业已很难维持党报集团的发展。为此,党报集团必须突破单一产业的发展瓶颈,在巩固主业的同时,加快推进多元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传统报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格局。要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立足文化产业,先后启动了重庆广告产业园、重庆文化总部产业园、重庆印刷产业园、万州三峡中心文化产业园、涪陵文化产业园建设,有力带动了产业发展。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着眼自身优势和产业链,推进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比如利用自身资金、品牌、人才、技术等优势,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大力拓展会展、体育、演艺和旅游产业,通过拓展新的领域,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队伍上转——由专一人才转向复合人才

党报集团都是以办报起家,多年来在传统新闻采编领域培养积累了大量人才,而在全媒体运营、新媒体建设等方面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党报集团要实现转型,最关键的就是要突破人才瓶颈。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现有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通过在职培训、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采编人员文字、图片、视频等采编方式的培训,不断提升多媒体新闻产品采集能力;强化经营人员对各种媒介特点的掌握,提升运用多种媒介开展经营服务的能力,逐步适应集团全媒体的发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立专项人才培训基金,通过委托高校培训,加强对现有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效地带动了集团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针对党报集团发展所需,特别是非报业类产业的发展,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多种方式补充紧缺的各类人才,逐步建立与市场接轨、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

从管理上转——由事业化管理转向事业与企业化管理相结合

党报集团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单位,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抓产业发展,既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又有企业运行的特点。面对社会转型、市场开放、技术发展为报业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积极推动内部管理体制的转型,调整简单的事业化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事业化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特别是对于新闻宣传,要通过完善新闻宣传纪律、健全新闻管理机制等,确保舆论导向;通过建立完善新闻评优机制,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奖励,鼓励多出精品好稿,不断提升新闻采编水平。对于经营管理,要抓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传媒企业制度,特别是要结合党报集团特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篇7

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农汇网)是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转型战略规划诞生的高科技公司,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注册成立,现为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拥有近千平方米研发基地和办公场所。公司团队成员均来之于国内外著名IT和咨询公司,多名核心骨干均拥有十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主持和参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IT规划及信息系统实施。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公司已取得“双软认证”、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

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农汇网)从事行业管理软件与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在物联网和产业链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应用系统,致力于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建模等新技术,推进中国传统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整合。

目前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农汇网)重点开拓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全产业链电子商务领域业务拓展,力争成为国内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服务领导厂商。主导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获得“2012年度行业信息化创新产品奖”(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等颁发)。

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农汇网)开发的“产销协同系统”、“物联网指挥调度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系统”、“农业标准化生产与GAP管理”、“农业专业化服务系统”、“农业电子商务云服务平台”等先后取得著作权。其中“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系统”重点针对农民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村经营组织,提供集约化的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生产作业、财务收支、专业服务、盈余分配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一经推出,试点阶段即与山东、山西、内蒙、江苏、湖北、湖南、山西、贵州的百余家客户签约,并应邀在农业部相关单位组织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培训班”上授课,获得一致好评。

篇8

一、指导思想

抢抓国内外航空产业加速发展和国内低空开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市航空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加快航空零部件园区建设,加强对园区的运营管理,强化对入园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全力打造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目标思路

积极探索航空零部件园建设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筹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方式,由公司法人承担航空零部件园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开园,力争年实现入园企业12家。到“十二五”末,实现入园企业超30家,航空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的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园区建设和引企入园协调服务机构

为加快航空零部件园建设,加强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在市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小组内,下设园区建设协调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园区规划、征地、拆迁、报建等相关事项,提供企业落户、规划用地、建设方案等服务,协助入园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现场为企业协调解决厂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二)园区建设、运营及管理机构

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投融资模式,航空零部件园建设和运营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由市国资公司承担航空零部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资、投资和建设,负责该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和服务,并承担为园区企业生活配套商业、住宅等设施的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

为加强对园区国有资产管理,成立航空零部件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管委会与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市国资公司)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履行对航空零部件园区行政管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能,其主要职责是:拟订航空零部件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审核入园企业投资计划和建设方案,提出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制定园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定,负责协助办理园区土地出让或出租手续,落实市政府对航空产业园的财税政策,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等。

四、建设资金来源

航空零部件园及园区商业、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占地4700亩,产业园区的土地征用、补偿、平整以及园区地面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7亿元,为产业园配套的生活和商业设施的开发建设约投资3亿元,合计投资规模为10亿元。

按国家对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由市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2亿元,其余8亿元资金按照“借、用、还”为一体的信贷模式,由市国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筹措。

五、项目运作摸式

按照自求平衡的原则,建立园区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商业运营模式,市国资公司通过土地投资开发经营的方式,最终实现项目投资的保值增值,具体方式是:

(一)航空零部件园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分三期建设产业区,由市国资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土地平整和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即“七通一平”,同时,将与入园企业协商参与其厂房投资建设。

(二)由市国资公司依法受让航空零部件园4700亩建设用地(包括1200亩配套商住用地),并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在扣除征地、拆迁等实际成本后,市政府将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补贴)给市国资公司。

(三)依据园区规划和入园企业建设需要,市国资公司(园区管委会)与入园企业签订入园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并按市政府政策规定的优惠价格,通过土地二级市场,供地给入园企业。

(四)市国资公司实施对商业、住宅配套设施的土地经营和开发,所得经营收入用作弥补园区产业区建设项目运作的的资金缺口。

六、政府政策支持

鉴于产业园区近期的实际收益与园区土地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严重倒挂。为实现产业园区投入产出平衡,市政府通过以下途径给予政策支持:

(一)出让1200亩商住用途的土地给市国资公司,用于园区配套的商业、住宅开发,并全额返还该宗土地出让的全部收益和税费。

(二)依据园区建设项目以及入园企业实际缴纳的税费金额对市国资公司给予全额奖返。

(三)对园区用于开发建设的贷款,其实际发生的银行利息由市财政安排资金贴息。

(四)市政府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作为航空零部件园建设项目资本金。近期由市财政先安排4000万元,用作一期工程项目启动资金。

(五)争取上级政府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补助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

七、时间进度安排

(一)年1月底前,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设方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组建航空零部件园项目部,人员进驻园区着手项目前期准备。

(二)年2月底前,浮梁县政府对园区前期投入情况进行清理,向国资公司移交园区前期建设相关资料。协调当地拆迁、征地、开工建设等具体事项。

(三)年3月底前,逐步落实项目资本金,与国家开发银行沟通落实项目融资事项,配合贷前调查评审工作;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着手建设工程设计招标,落实设计单位。

(四)年3月底前,国土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征地报批手续,浮梁县、市林业局等部门实施征地、征收补偿工作,办理用地规划和项目开工建设手续,施工队伍进场。

(五)年5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土地整理,逐步向入园企业移交建设用地,协助入园企业办理厂房建设施工相关手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