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神经内科科室管理8篇

时间:2023-07-14 09:4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神经内科科室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经内科科室管理

篇1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控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住院期间患者发生的非计划内、未预计到的与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事件,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神经内科患者具有老龄化、病情危重、复杂、重要脏器功能退化,并多伴有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特点,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群体[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旨在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现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以实施干预前1年(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78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8.23±5.57)岁;体重50~83kg,平均体重(62.35±4.26)kg;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2例、大专25例、高中57例、初中64例、小学20例。

以实施干预后1年(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85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57.89±5.42)岁;体重51~85kg,平均体重(62.36±4.68)kg;其中男性患者99例,女性患者86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4例、大专26例、高中60例、初中66例、小学19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首先加强对病区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其对护理不良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鼓励病区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并纳入绩效考核。针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由护理部组织病区护理人员进行案例讨论、原因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隐瞒不报者给予一定的处罚[2]。

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应急预案、沟通技巧、风险规避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实习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加强学习和培训[3]。

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其危险因素,查找安全隐患。通过护理会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将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由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和患者接受三方共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4]。

加强高危时段管理,节假日、中午、夜间应加强护理人员配置,弹性排班,确保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加强责任心,给药前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确保用药品种、剂量的准确性。各项侵入性诊疗操作前进行告知,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1.3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制度的完善,人们对健康权利的要求随之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大大提升。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计划外、未预计到的、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住院期间跌倒、坠床、走失、管道脱出、用药错误、误吸、窒息、烫伤等非正常事件。

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自理能力差等情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性较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等现状也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学习,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差。加之缺乏沟通、对高危风险预见性差、入院评估不全面、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使各项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我院在对神经内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后,1年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干预前的7.30%下降至1.08%;护患满意率从干预前的85.96%提高至98.92%,提示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管理与控制,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潘丽远.神经内科35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92~2693.

[2]朱小芳.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8~89.

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监护室 风险 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收治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小便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而N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NICU实行封闭式管理,护理人员如何在病人病情复杂、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做到慎独、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1 N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1.1 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强 护士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欠缺,对危重病人病情的评估能力差,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慎独精神不强,对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等均可导致护士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推迟,不能进行深入地观察及分析,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延误治疗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1.2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护理文书是证明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在NICU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准确,护理记录医护不一致,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对病情的记录不准确等降低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

1.3 医嘱执行不规范

包括医生开具医嘱和护士执行医嘱不规范两方面。监护室医生常常出现未抢救病人而下达口头医嘱,而护士照样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未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导致医嘱执行错误。

1.4 缺乏有效的沟通

NICU实行的是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病人有意识语言障碍, 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家属对病人病情担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如不能与病人、家属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引发纠纷。

1.5 非计划性拔管

ICU病人的监护仪多,身上的管道多,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脱管,在胃管、气管导管、静脉置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导管脱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最大[2]。主要原因有病人意识不清、约束不到位、置管不适、固定方法欠妥、健康教育不到位、医护操作不当等。气管内插管在意外拔管后8h内重插管有88%,快速重建人工气道,再实施机械通气,可降低死亡的危险性,但仍可能发生重要器官的受损,以至功能衰竭[3] 。

1.6 误吸返流

NICU病人多数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为保证营养供给,常需留置胃管予鼻饲饮食,但留置胃管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返流误吸。大多数误吸发生在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特别是老年及昏迷病人。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严格NICU护士准入制度,合理排班

新进N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各种仪器使用方法,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NICU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工作量大,护士长排班时要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注意护士新老搭配,合理安排护士休息。

2.2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学习

根据护理文书统一书写要求,可制定适合本病区的标准化格式化护理记录单,拟定重点记录内容,防止漏记、少记并减少护士花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把时间还给病人,以利于更好地观察病人病情。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减少医护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护士长及责任组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确保护理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2.3 严格执行医嘱制度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执行医嘱前认真查对,非抢救或手术进行中等特殊情况不得开具和执行口头医嘱,在可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以防止医嘱执行中出现差错。

2.4 提高沟通技巧,加强环节质控

2.4.1 对沟通有困难的病人,如失语、气管插管、言语不清等病人要耐心细致、主动询问病人,可通过写字板、图画等方式进行交流。

2.4.2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病人入院时详细与家属交待入住监护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天探视时间充分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减轻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4.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每天晨交班与医生一起床旁查看病人,评估病人病情,杜绝对病情描述医护不一致现象。

2.5 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对意识不清、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有预见性护理,评估意外拔管等的危险因素,如病人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约束是否到位等,选择适当有效的管道固定和约束方法,定时检查,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6 避免误吸的发生

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意识清楚的病人抬高床头呈坐位进食,有吞咽困难、意识不清的病人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胃管注食前确定管道位置正确,抬高床头至少30°,鼻饲前后30分钟尽量不吸痰,以防止呕吐及返流发生。

神经内科监护室病人病情重,意识障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只有加强护士本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科学制度化管理,强调精细护理、预见性护理,护士有强烈的慎独精神,才能将NICU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1.护理研究,2005.

篇3

作者:吴 绘 韩晨光 王佐妤 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 300000天津武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神经内外科 病区管理 模式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 方法 调整优化病房布局科主任、护士长,狠抓医疗服务质量。 结果 通过研究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转变前后工作成效的变化,分析病区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论 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病区管理模式,以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exploratory studying of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on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wu hui,han chenguang,wang zuo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medical collgeg,tianjin300162.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change about effect on transforming the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about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the importance of ward management for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pointed deeply and thoroughly.in order to raise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clinical department should probe into a rational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condition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临床科室的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而临床科室的病区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神经内外科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其危重症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护理要求专业性强是其特点 [1~3] 。我院神经内外科在病区管理方面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迅速由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转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病区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调整、优化病房布局

神经内外科病房在1年前曾是医院的一个普通病区,床位设置40张,主要包括普通病房(含急救室)和特需病房。收治患者主要是病情相对稳定的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脑出血为主)及少数颅脑创伤患者,病种相对单一,科室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天津地区的影响力不大。为扭转当时的不利局面,从2004年4月开始,科主任对神经内外科病房布局进行调整,建立了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化重症监护病房(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危重症患者的住院数量和抢救质量有了显著性提高,形成了重症监护病房、特需病房、普通病房三位一体的初期病区布局新模式。针对住院患者特别是颅脑创伤患者日益增多的现状,结合神经病学科的专业特点,从2004年8月开始,科主任对神经内外科病房布局进行了优化,在原病房布局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亚低温治疗中心(mhtc)以及康复病房,从而形成了亚低温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特需病房、普通病房和康复病房五位一体的病区布局新模式,床位扩展至80张。

2 科主任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科室管理的首位

努力达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建设目标,完成医院赋予科室的各项任务,为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尽最大可能贡献力量是科室管理的制高点。基于此,神经内外科主任针对临床科室工作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协作性、个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室管理方案,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科室管理的首位。

2.1 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是临床科室建设永恒的主题。神经内外科主任始终将医疗质量作为衡量科室水平的首要标准,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科室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科室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与诊疗常规,作为做好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医疗服务的准则,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每月上旬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时,科主任将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评,不断强化全科人员医疗工作的“中心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针对颅脑创伤患者相对较多、病情相对较重的专业特点,科主任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教育全体科室人员以质量为本,视质量为科室的生命。

2.2 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尽快形成技术特色 特色是学科的立足之本。一个学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是否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一个学科若要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杀手锏。这既代表科室的学术地位与学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医疗质量。没有优势特色技术,医疗质量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鉴于此,神经内外科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业务专长形成三大技术特色,一是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创伤,二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三是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性检查与治疗。实践证明,三个亚专业的划分与发展,在明确科室学科建设方向的同时,使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三大技术特色树立了科室的社会地位。

2.3 狠抓规章制度建设 科主任根据医院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落实共同制度的前提下,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分解、细化。同时,针对神经内外科的工作特点、人员情况和薄弱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和要求,形成了一整套目标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操作性强的科室规章制度体系。运行两个月后,各项常规工作步入程序化,日常管理走向制度化,技术操作趋于规范化,建立其对本科室的全部工作、全部环节、全体人员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的综合考核和控制之管理模式。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科主任将衡量科室工作的标尺定位在患者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就医环境好不好、医疗质量高不高四个方面。为满足病人合理的要求和利益,神经内外科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个医务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以保护患者的利益,相应地科室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得以提高,从而吸引了大批患者就诊。

2.5 “医疗”为中心,医教研协调发展 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神经内外科一方面重点抓好基础医疗质量和特色技术,一方面妥善处理基础与临床、医疗与科研的关系。科研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临床、依靠临床,充分发挥神经内外科临床工作的优势,以临床一线为基地,围绕临床搞科研。同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不同层次医师的科研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室的学术水平。

3 护士长狠抓护理质量管理

病房管理体现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水平的浓缩,是护士长管理能力高低的表现。神经内外科护士长用现代护理质量标准要求科室护理队伍,重点加强全过程护理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病情观察质量控制、经济效益质量控制等四个方面。同时,护士长做好日常病房秩序和病房卫生的管理,从而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整洁、温馨、安全、有序的病房环境,并为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条件。针对神经内外科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专业特点,护士长重点抓好nicu和mhtc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杜绝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病区管理工作成效评价 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新的病区管理模式下,神经内外科 的住院患者数量持续攀升,病种范围逐渐扩大,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步入正轨,医疗状况明显改观。由于2004年9~12月神经内外科的危重症患者例数平均每日维持在15~20人左右,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相应上升。受危重症患者增多因素影响,床位周转次数较先前有所降低,但随着科室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科室的住院收容与医疗收入大幅度增加。

表1 不同时期医疗状况对比(略)

5 分析

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转变后的工作成效充分说明,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科室管理(特别是病区管理)模式选择是科室质量管理的基石与后盾。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室管理思路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科室人才梯队,其医疗、护理质量方可在良性循环中呈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negri m,martignoni a,baccheschi j,et al.management of stroke in a ward of internal medicine.limits and prospects.recenti prog med,2004,95(3):137-143.

2 ziai wc,varelas pn,zeger sl,et al.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re-source use after brain tumor surgery:an analysis of indications and al-ternative strategies.crit care med,2003,31(12):2782-2787.

篇4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实践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58-02

神经内科是住院病人发生护理意外比较多的科室,发生意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身心损害。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确保病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防范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2011年12月之后,我科室针对以往发生意外事故的经验,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

1.1漏液导致患者局部软组织发生坏死神经内科偏瘫的患者比较多,偏瘫一侧患者的肢体的血液循环不好,如果在患者偏瘫侧输液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另外对于神经内科的危重病人如果使用升压药物的时候发生外渗现在也容易发生患者的软组织坏死。这主要是以为内这一类的药物有着比较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所以要及时处理才能够避免危险的。

1.2发错药或者是加错针水这一类不良时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的对检查制度进行执行,或者是在输液高峰时段患者的呼叫铃比较多,护士手忙脚乱而发生错误,也有因为手抄的输液卡上面的字迹比较潦草,患者看不清楚床号和姓名所导致的错误。

1.3坠床、跌倒神经内科的患者偏瘫比较多,患者多行走不便,如果没有家属的陪伴,很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因为危重病人比较多,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陪同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者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经验不足等,很有可能会发生跌倒和坠床的情况。

1.4走失走失多发伴有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24小时有人陪同和看管,不然很容易发生走失的现象。

2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对自愿上报不良事件的进行鼓励当在护理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对事件进行必要的补救,发出必要的警示,对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总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处罚当事人,这样往往会出现瞒报不良事件的行为。所以在临床上要对护士多鼓励,鼓励他们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对出现的问题多总结,总结避免再次发生事故的主要措施。在晨会上要对所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做出必要的讨论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转变护士怕出事故的心态。

2.2严格落实必要的查对制度要教育护士每天严格执行必要的查对制度,中二十做好护士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如果实践中需要进行分工合作的群体护理工作,则要求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做到严格的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再输液的时候责任护士之间应当进行交叉检查,治疗的高峰时间护士长应该加强巡查,所有的治疗必须要经过2人以核对才能够用在病人身上。

2.3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指导在神经内科的病人床边上应当配有吸痰的装置,对于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应该让其保持半流食喂食,患者进食的速度一定要慢,同时严密的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着呛咳的现象。对于中度的吞咽困难的冰热则应该通过鼻饲喂食,每次在喂食之前吸净痰液,同时拍打患者后背,另外要经常的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天寒时,要及时为患者加盖毛毯,以免患者发生冻伤。另外要告诉患者家属,对于存在着感觉障碍的病人一定要使用防止患者烫伤,如在使用热水袋的时候最好是先试下温度再给患者使用。

3结果

4讨论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护理体系,是提升护理安全最为重要的保障。医院的护士和护士长都要树立“安全隐患从为消失”的思想,使得护士能够对护理安全的隐患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自查自检,在检查中如果发生安全隐患则要及时地进行反馈,进行必要的整改,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毅梅.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医疗,2011年18期.

[2]段梅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做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篇5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篇6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神经内科;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7-02

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的概念来源于FMEA,是由美国退伍军人局(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DVA)及国家患者安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atient Safety,NCPS)共同发展出的前瞻性危机分析系统,最早用于美国荣民医院系统,用来评量患者安全相关的流程[1]。神经内科的病人多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多伴有瘫痪、痴呆、精神障碍等,有发生压疮、病人走失、坠床、摔伤、烫伤、自杀及外出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等护理风险[2]。有效运用HFMEA,对神经内科可能发生的7个失效模式进行危害分析,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潜在失效模式进行潜在失效原因、潜在失效影响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能有效地实行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控制,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我院2012年1月――12月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HFMEA管理,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分为神内一、神内二、神内干部病房,其中有监护床6张,在岗护士59名,均采取APN班,节假日或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设有机动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弹性排班制度。

2方法

拟定主题神经内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按照HFMEA的工作步骤,确定主题为“神经内科风险管理”。

2.1组建HFMEA团队

2.1.1HFMEA团队由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3名、指导老师5名、护理风险小组成员6名共15人组成,收集神经内科风险事件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分析,研究风险干预措施。

2.1.2组织全体护士通过多方式学习HFMEA及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对正确使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督导,就可能发生的7个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使护士从理性和感性上认识到HFMEA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找出失效模式分析我科2011年1月――12月发生的16起风险事件,将神经内科风险因素定义为7个主流程及25个子流程:①压疮评估,包括压疮风险评估,定期监控,压疮预防。②走失评估,包括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家属留陪,交接班。③跌倒/坠床评估,包括跌倒风险评估,跌倒/坠床预防,跌倒/坠床处理。④用药治疗,包括执行医嘱,身份识别,摆药,配药,给药。⑤自杀评估,包括评估确定高危人群,知情同意,家属留陪,交接班。⑥静脉输液,包括沟通,血管选择,穿刺技术,输液针的选用。⑦烫伤评估,包括评估确定高危人群,烫伤预防,烫伤处理。

2.3进行危害分析团队成员将流程编号,通过事件发生的严重度、发生率,得出危险评量。严重度是指某种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在1分-10分之间,1分表示“伤害非常不可能发生”,而10分表示“严重伤害非常可能发生”,确定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等级[3]。发生率是指某项潜在的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越高,其发生率越大。发生率的取值范围在1分-10分之间,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而10分表示“非常可能发生”[3]。找出其中危险评量最高为用药治疗,应优先采取改进措施。团队成员运用根因分析法对用药治疗这一主流程及子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影响分析,潜在失效模式主要为:用错误的药,用药浓度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途径错误、用药时间错误,给错误的患者用药。失效影响为达不到治疗效果;引发患者不满投诉;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失效的潜在原因为系统因素、个人因素、流程因素、环境因素。用药治疗风险因素,见表1。

3结果

实行HFMEA前(2011年1月――12月),发生用药治疗风险事件4起。经过1年的失效模式监测,2012年1月――12月实行HFMEA期间,风险事件比同期明显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4起下降至2012年1起。患者满意度由实施HFMEA前的88.06%提高到实施HFMEA后的91.23%。

4讨论

结果表明,在用药治疗管理上寻求系统、流程、个人、环境产生的疏失及关键因素,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估用药治疗潜在风险因子,并结合流程发现及探讨用药错误因素,若能应用有效方法控制护理人员用药行为,提出改善病人用药安全的可行性方案,并持续追踪改善成效,就可前瞻性地防范用药错误。

护理风险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更科学[4]。HFMEA的优点在于前瞻性地预防错误,即先假设错误已经发生,然后对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消除高风险因素,从而防止错误的发生[5]。将HFMEA运用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中,通过收集风险资料、评估失效模式、根因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前瞻性的预防风险发生,在神经内科风险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发现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提高了风险的预见性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Linkin D R,Sausman C,Santos L,et al.Applicability of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to Healthcare Epidemiology:Evaluation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Use of Surgical,Instruments[J].Clin Infect Dis,2005,41(7):1014-1019.

[2]黄进清.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440-441.

[3]杨晓莉,曹艳佩,马昕,等.应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改善住院病人化疗用药安全的研究[J].护理管理研究,2013,27(1):70-72.

篇7

【关键词】 胜任力匹配岗位;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o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卫生领域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大,技术更新快,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急、危重症患者多,而今社会群体对卫生系统存在某些偏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更加短缺,而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高效的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体系,加紧、加强专科护理人员成梯次的有效培养,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基于笔者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会,浅谈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

在分析目前岗位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评估。从2008~2010年,对病区18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岗位胜任力特征,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工作方法,实施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比对。

2 方法

2.1 病区护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估 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应根据病区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制定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明确基本定位:创建市、省优质护理品牌病区,紧抓护理学科建设、经济经营管理路线。定位、目标、路线的制定对护理岗位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自我宣传能力,提高自身、病区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区走出医院、走出市、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为:(1)个性,职业特质(责任感、敬业精神、爱心、自信心、慎独精神)。(2)能力,①团队协作能力;②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③良好的沟通能力;④科研创新能力;⑤患者管理能力;⑥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3)知识技能,①神经内科专科专业知识、操作技能;②了解相关的医学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康复学、计算机学、英语。(4)动机,①求知欲;②影响、征服他人欲;③事业成就欲。(5)自我概念,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2.2 岗位胜任力特征在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将护理岗位人才分为两种,管理护理岗位和技术护理岗位。

2.2.1 管理护理岗位,如护理组长、医嘱班,侧重于护理病区的管理工作,主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病区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将管理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5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人际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5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2],见表1。胜任力评估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对护理人员按照1~5标度法进行打分。(1)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标为1、2、3、5分。(2)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分别标为1、2、3、4、5分。(3)其余指标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类,分别标为1、2、3、4、5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2.2.2 技术护理 病区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设置,作为专科护理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和研究者,在胜任力方面要主要侧重于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技术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4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与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4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思想,构建技术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按照胜任力评估的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打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技术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3 结论

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方案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进行比对,见表3。判定方法: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即为有效。

4 体会

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加速,作为病区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操作性强的,可被业内认可的护理岗位人才评价体系。从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胜任力侧重面不同,依才合理定岗,做到岗才匹配。对病区内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形成梯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这是病区护士长工作、管理的核心。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正确、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引领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真正采取人才与岗位匹配,可充分增强病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树立较强的进取、拼搏、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病区良好的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发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有效的开发出新的护理人力能源,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发展专科护理建设,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更好的深入开展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吴慈生,江曾.领导胜任力研究述评.标准科学,2009,8:26.

篇8

1.1一般资料

品管圈小组的成立。内科室内以自愿发起的方式,以护士长担任小组顾问,1名科室业务能力强者担任圈长,主要工作任务为对整个治疗质量进行监控并落实治疗计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同时设定一名有资料整理经验的人员作为小组秘书,主要任务为整理校对整个质控的资料。科室内其他人员包括各层的护理人员为品管圈内的组成员。共有的圈员有15名。将圈名经过讨论命名为温暖圈。QCC小组成立后对小组全部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掌握全部的圈内原则与计划等。

1.2情况调查与原因剖析

2016年1月~6月,对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使用的调查方法是每日除了对已经除去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备案登记,还采用自主填表的方式,让患者填写每天的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姓名、病床号、留置针类型、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部位等,登记在案的资料需品管圈小组专业人员进行统计。总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1月~6月进行的留置针调查显示的是总的留置针共有533个,其中平均的留置时间为(35.11±0.42)h。QCC小组人员对具体的拔针原因进行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QCC小组组长组织讨论,从护理措施、护士管理、患者情绪管理、留置流程等方面讨论影响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安全性的原因并分析效果较低的原因。

1.3实施改进措施

针对调查结果和拔针原因分析,召集品管圈小组讨论发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根据神经内科静脉留置针的拔针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护士护理时处理不及时、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认真程度较低等,QCC小组对此讨论,提出解决对策并比较分析前后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2016年7~12月留置针时间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操作方法与措施

品管圈小组做出以下整改措施及建议:①与2014年7月~12月间每两个月开一次会,并对全部精神内科的护士进行质量管控培训。培训后针对不足与缺陷进行整改措施及方向的讨论。②合理针对不同患者使用留置针型号。保护静脉,穿刺部位需要离开关节3cm以上,不在留置针位置周围测血压。③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慰,适当沟通。④加强夜间的值班,提高交接班的衔接度。

2.2品管圈的实施成效

对实施半年的品管圈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整改。一共收集到550个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达(71.34±0.34)h,这一方面解决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间缩短的问题,患者的舒适度也有所改变。与之前的留置时间相比改进后有所延长,x2=151.419,P<0.05,统计学上有差异。

3讨论

3.1增强医院护士的责任心

对神经内科科室的护士们进行思政上的教育,彻底改变以往无登记记录的现象,同时在每个患者穿刺及放置留置针时都做详细的记录。实施责任到个人的制度,做到及时处理随时会出现的问题,避免过于频繁的血压监测。对患者的情绪护士也应该做好沟通和交流的工作。

3.2对留置针置放流程改进

对于留置针的放置顺序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的流程制度,让护士贯彻执行,对操作步骤详细登记,以备做到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工作。邀请有关专家对无张力贴膜的标准操作进行演示,同时保证静脉滴注的流畅性,对输液的速度的掌控等。

3.3品管圈的运用提高了静脉留置针患者的适应性安全性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活动之后,对留置针时间进行比较得知,由原来的平均时间(35.11±0.42)h延长为(71.34±0.34)h,一方面说明QCC组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说明患者对改进后的措施确实依从性较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少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可从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