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8篇

时间:2023-07-14 09:43: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8-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几种有助于小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因此预习对数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教师进行新课讲解之前进行了课前预习,不仅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把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下降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课前预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例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于数学问题要尽量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解决,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不能解决,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教师讲解,都是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方法。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小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进行数学学习的规律。例如学生在做除法应用题时,可能这个题目学生会做,而换了其他的题目,小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是不计其数的,而数学原理却是有限的,学生只要按照数学计算规则进行应用,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想要使学生领悟到这些道理,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做起,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进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三、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

勤学好问是学生求学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品质,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是羞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结果不懂的知识点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向他人请教的良好品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对积极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不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他人,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出现知识盲区,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勤学好问,才能避免知识盲区的出现,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四、小组学习法

小组学习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也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群策群力知道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也可以将小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时使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数学 小学数学 作用 学习方法

数学作为各门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始于平地,而一个坚实的地基则起着最基本、最关键的、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环环相扣的特性,小学数学的学习,直接关系着中学、高中及大学的数学的学习,直接影响着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努力把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学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他们此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抽象的学科,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因此,在这里,我想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从以下几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小学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打破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先从心理上打消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观念,即认为数学是很难学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将一些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将数学问题巧妙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在解决现实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感到成就感,慢慢的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并且向学生寻求帮助,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引导,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打消孩子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厌烦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课前预习工作一定要做好,争取做到上课时有重点的听,做到心中有数!在这里,预习不是指的泛泛的看一下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而是要切实的融入到课本中,认认真真的预习,对于自己再预习过程中不懂或者不太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着重听老师讲此部分。同时试着把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做了,然后自己对照答案,对于自己的做错的题,要好好研究,仔细琢磨,争取自己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将他做上记号,课后跟同学讨论或着请教老师。

第三,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但上课时一点儿也不能懈怠,不能以为自己懂了就可以不听老师讲课。因为之前自己理解的可能比较肤浅,老师讲课时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我们自己所不能领悟的东西,如:学习技巧、解题策略等。以便使我们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理解透彻、真正掌握,从而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第四,课后要及时巩固。在课上掌握好所学知识以后,我们应该做好课后巩固工作。而数学这门学科,只有通过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才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做题巩固知识的过程中,也检查了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

第五,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许多同学在平时的课堂表现非常好,平时的作业也能够很好的完成,但在考试时却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通常只称这种现象叫做“怯考”,却不去思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不够好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平时在做练习时,总觉得是练习,因此在心理上很放松、很不重视,但考试时就会过度紧张,使自己不能静下心来,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准确的运用,致使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我们在平时做练习时,一定要把练习当做考试对待,用考试时的心态去做题,使自己的各方面都处于考试状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从而在考试时就不会太紧张,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六,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公理、公式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重理解的学科,不用背诵,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对于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公理、公式,我们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的滚瓜烂熟。因为这些定理、公理、公式是学生做题的依据,我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他们背的滚瓜烂熟,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篇3

关键词 学习习惯 引导 学生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现在,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多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许多学生做完作业,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 课外阅读的习惯

篇4

关键词:学生;小学数学;复习方法

对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到了小学最后冲刺阶段。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数年,总结了一些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技巧与方法,现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小学生数学复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1)复习讲求方法。数学复习要讲求方法,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做到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依“纲”进行复习,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第二要给出具体的复习方法,并进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进行复习。第三要抓难点疑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第四要纠正错误,明确正确答案。教师要能够对讨论或辩论的结果进行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正确的解题思想。

(2)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教师应该依据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及《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并让学生熟知毕业考试的相关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的方向,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毕业考试前有限的时间,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来确定复习进度。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我们应该用二分之一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复习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深刻掌握一下教材中的考点、重点、难点和疑点。其方法主要是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查漏补缺,教师要注意做好检查和答疑解惑的工作,主要是及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其他突出的问题,做到反馈及时不拖拉,尽量不遗漏知识点。然后,我们再拿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并做好阶段性的分项复习。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我们要确定好复习重点和难点,并认真做好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这样的复习可使学生易于掌握,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复习的预期效果。最后,我们再用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并找一些典型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典型题目与知识点、重点、难点相结合,彻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提高实战能力。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就是能力的测试,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复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做一些有关创新方面的练习,让他们学会抓住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和关键条件,能够做到归纳总结,达到解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切记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地死记硬背,重在知识点的运用与视野的加宽,增强实战的能力,学会抓住题目的核心规律,找到解题的技巧。

二、教师多在研习教法上下功夫,复习做到用时少且高效

(1)教师经做到集中教学和精讲的和谐统一。集中教学是时间集中、思想集中、一切手段和方法的集中,创造环境和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属于强化教学的范畴。按集中教学的原则,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原有知识结构和体系的限制,重新对知识体系进行规划调整,把那些基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重新编排。通过不断的集中综合,以及引导、讨论、综合归纳等各项活动将知识点、重点、热点更具体化,既牢固了基础,重点突出,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精讲是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强调与突出,是针对学生自己复习活动与讨论过程中遇到易错、易混淆、不明白问题的认真讲解,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扫除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障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精选一些比较能体现复习内容重点,较贴切、新颖,能激发学生思维并唤起他们思维共鸣的例题进行讲解,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选择例题时要本着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综合性原则。选题能够横向贯穿多个知识点,能够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二是准确性原则。选题要符合教材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忌严重偏离大纲要求及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典型性原则。选题一定要体现出教材重要的知识点,一题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体现“范例”的作用。总之,小学生毕业班的复习非常关键,选题应该体现知识点,重点、难点,特别体现出查漏补缺、学生易混淆的知识,选题体现出规律性、关键性的特征。

(2)教师要做好备课关。不管是对试卷的订正讲解,还是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无论是复习难点、重点,或是复习基本知识,教师都要对每一堂复习课程认真准备与研习。同时在课下,教师也要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照《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安排复习进度,并及时做好知识要点与训练重点的归纳、提炼,准确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抛弃教材,远离大纲,切忌搞题海战术,而要做到照顾全面,把握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旨在学生能力的提高。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整理的空间,评价恰当及时。复习课一定是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弱点展开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按知识的条理性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类,才能使学生在解题时游刃有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形成互相评价机制、互相讨论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增强他们的概括能力。阶段性复习要结合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门训练,通过自主复习、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与速度。

另外,在复习期间,毕业班的数学教师应在一起认真研究复习课程的具体组织安排,采用什么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后,用较少的时间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疑难点,使教师也能够迅速成熟起来。在学生方面,我建议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数学改错本,办一期数学报刊,准备一个数学记录知识点、疑难点的笔记本,出一份试卷,这些可以在学生中间互相传递、交流、评比,让学生的整体复习效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50-01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增强课堂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例如数学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和童话故事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图片(孙悟空、哪吒……),水果(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有的说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等等。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这样就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互动起来,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注重引导发现,着力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养成提问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其次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然后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于提问,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则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并最终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三、促进相互交流,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都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以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成效。

四、积极搭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习惯

篇6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概括,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观点,是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立数学、发展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分类、转化、数形结合、归纳、集合、方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1 数学思想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于数学知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反过来数学思想方法也作用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只对专业的数学家们有意义,而是对每一位接触数学的学生都有影响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着必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学习一门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兴趣,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小学生从思想层面上感受数学,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必须要以数学思想为基础,有了数学思想稳固的基础,学习数学才能更轻松,对数学理念和概念的把握才会更容易。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方法之一,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按照课本内容,根据教学要求,把数学理论知识讲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十分单一乏味,面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内容也略显乏力,不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对概念思想层面进行教学,先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大概的认识,从而降低其理解概念性理论的难度。数学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拥有更高效的数学学习效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学习方法不一样。数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数学思想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体现,两者是不相同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数学思想方法源于数学知识,是对数学知识的再次创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满足更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2.1分类的思想方法

这种思想方法的运用就是按照相关的分类标准,将数学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对整体部分进行规划。分类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大量应用,将复杂的数学对象进行分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有着更为本质的理解。分类思想方法必须要遵循标准性和统一性的原则。

2.2转化的思想方法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这类思想方法的基本操作原理,其主要是利用原问题中的要素仔细地剖析,从而解决原问题。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的学习,都极大程度上运用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常用方法,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使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原有的旧知识来推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的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复习

归纳复习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归纳复习通过对一些特殊题型进行观察,将次要的因素进行舍去,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并进行全面性的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归纳复习是一种由复杂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这种推理方法分为归档和不归档两种,具体的应用方式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人水平,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都是不完全归档的推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快速地推出数学结论,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通过观察与思考,对问题进行及时地归纳与概括,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3.2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进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想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3透彻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切身领悟思想方法

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将数与形进行结合与互补,强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切身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利用图形的相关特点将数学概念与数量关系进行直接的表达,利用形来进行教学,进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将图形性质直接转化为具有模式化的代数问题,让问题得到解决。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与直观化。因此,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时代中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切实意识到这一现状,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情况,科学、高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种手段,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使其拥有更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在生活中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方法

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先学好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学懂,要在学习中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十分简练的语言。如,在教学“位置”时,说“亮亮在左边,红红在前面”,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物,不能单独地说某某在上面,某某在左边,而必须准确地说“亮亮在小刚的左边”“红红在小梅的前面”。这就是科学、准确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式子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三种形式的语言,而且还要善于互相转化,加深理解和应用。

二、要学会正确地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数学也是离不开阅读的,有效的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它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便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本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是给出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读懂它们,想办法学会。而具体说来,要先“读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懂教材”。要注意在阅读中的思考,特别是对数学概念中一些关键问题的问句的思考,真正做到善思善读。要认真阅读领会每个概念的含义。对概念要咬文嚼字,逐字推敲,在对比、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通、用活数学公式

在阅读中学生对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分几层意思,关键在哪里,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正确理解公式的本质,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并能了解和掌握公式的变形。学习过程中,不断观察总结公式的应用规律,逐步做到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有较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会在应用时得心应手,解题时举一反三。

总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寻找更加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小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老师着重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关键字:小学 初中 数学 学习 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己开展学习活动所运用的策略。教育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变知识为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具体体现,组织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孩子在小学时各学科成绩都很优秀,为什么到了中学以后,越学越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呢?”这种现象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就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很好的过渡,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里更多地体现帮扶,即摸仿例题,照葫芦画瓢,而中学里体现的却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普通存在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需要鼓励,需要引导。

在小学里老师管得严,可以说是手把手的让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基本上是少讲多练。但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做到一题多练。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能灵活解题,有赖于我们中学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尽力做到少讲、精讲,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讲解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机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思维训练的机会就欠缺。进入初中,老师上课时与学生一同来探讨学习问题,增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成分,老师只在适当地时候“扶”一把,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式的学习过渡到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自学在小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即使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也是粗线条的,对学生真正提高预习自学能力影响不大。而在中学,预习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养成预习自学习惯,提高预习自学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将会带来深刻的变化。七年级教材中很多引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只要边阅读引例边看思考总结,就可以将解决问题进行到底,从而掌握要学习的新知识。小学生的学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好几个环节,然后才能学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必须做好预习作业。要把预习当做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看作是一个附带性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预习自学的具体内容应细化,提出明确的目标,如:预习所得、习题试做、质疑问难等,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一个起点,久而久之,形成正确的预习自学方法。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贯彻落实。

3.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由小学具体的数到中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式,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学生对表示数的字母常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最本质的东西。其实这是学生对符号认识的一个突破。如a+b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其中的a、b表示任何两个数。再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