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3: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入职背景调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科学分析,揭示出高职学院学生学习不容乐观的一面,即学生在学习方面有障碍。本文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and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ill hav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study, which in turn affect the play of their ability in work. taking the students of gansu vocational & technology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unoptimistic aspect: th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se situ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对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learning disabilities;reason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50-02
1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现状的背景调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向决定了对高等职业学院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高等职业学院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例如,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招生情况,理科最高448分,最低241分。分数的放宽,导致学生质量的不高。生源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继而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其次,该院是一所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但在招生过程中有些专业是文理兼收,导致之前的许多文科学生还得学习化学、物理、高等数学这些偏理的课程,这样,对于之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再加上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学生学习状况表现出并不乐观的局面,学生学习有障碍。面对这种现实的状况,笔者做了此次调查,认真分析了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研究应对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障碍,以便将来能够很好的立足于社会。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院一、二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31份,收回628份,有效率99.5%。调查的内容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动机(态度)、学习策略和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归因等方面。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2.1 学习目标尚不明确,没有摆正心态 大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具有强劲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当提问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时,44%的同学认为是为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24%的同学认为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3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获得文凭。这些数据表明学习目标明确的同学占多数,心态也较为积极向上。少数同学没有摆正学习心态,他们在步入高校后,学习目标变得很模糊。
2.2 学习态度不端正,实践能力差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都很直接的表现出是为了就业,为了将来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于是,哪个专业就业相对好,是社会的热门专业就报考了。其实,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并不多,更谈不上兴趣。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和自己所想的有距离,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不能合理调整学习心态,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的心理。在每天用于自学的时间调查中,只有7%的同学是在四小时以上,65%的同学是在两小时左右(见表1)。这表明大多学生的主要精力没有花费在学习上,试问这样学习能学好吗?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凭借自己的自主学习,去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加上缺乏应有的实践和锻炼,等到毕业时各方面的能力不强,
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满意,最终影响自己的发展。
2.3 学生学习习惯差,不会自主学习 在做作业的情况调查上,只有39%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见表2),大多同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己没有听懂老师讲的课,接受新知识困难;二是学生贪玩,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留出更多的时间玩,就选择了抄袭。这与学生的学习经历有关,学生突然由老师家长看着学习,到要求自主学习,一时改不过来。加上中国学生普遍认为,一进大学就解放了,正处于爱玩年龄的他们,没人看着就更爱玩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大学的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应,绝大多数同学不会自主学习,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 学习兴趣不浓厚,解决问题不积极 调查显示,认为对所学专业兴趣“非常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比例为11%和10%,“感兴趣”和“一般感兴趣”的比例是42%和37%,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不够高。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兴趣浓厚,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才会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问到遇到不懂问题的态度时,只有38%的同学是必须弄明白;25%的同学是着急但不敢请教;31%的同学希望由其他人提出,自己借机弄明白;6%的同学无所谓,不想弄明白。由此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强烈的愿望,更谈不上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了。
2.5 学生能够对学习困难合理归因,但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只有8%的同学是对教学不满意,更多的同学把学习困难归因于自控能力差,个人学习基础差等。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25%的同学认为是为自己的就业,22%的同学是觉得学习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19%的同学认为是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但对如何提高学习动力,学生更多的是从外界找原因。
3 高职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3.1 主观原因
3.1.1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 甘肃省高职院校的生源是普高生中的第五批高考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期间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慢,自身又比较懒。有时新知识的接受,虽然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听懂了,但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等再上课时早已忘记。在学习中如此反复的失败体验,更加损害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对待学习敷衍,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3.1.2 部分高职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充分,导致其缺乏学习动力 许多学生入学前仅根据市场需求或父母、朋友的推荐选择专业,自己没有深层次的了解过所学专业,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所想的有差距,导致对专业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最后也就没有多少收获。
3.2 客观原因
3.2.1 教师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职院校一般对教学成绩要求不高,少数教师工作存在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上课敷衍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对学生的亲和力不够,不关心学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导致部分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继而影响学习的质量。
3.2.2 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严峻的就业压力及许多企业招工要求的不切实际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许多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持有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证书,而这便成为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学习内容,在大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考证上,最终找工作时,发现大家都有这些证书,真真属于自己的能力却没有体现。
4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障碍的对策探究
4.1 清楚认识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技能型人才,是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教师千万不能糊涂。作为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学生,绝不能把高等职业学院做成“大高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既然选择了职业学院,他们就是希望能够学到知识,学到实用的技能,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4.2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院领导以教师发展为本。
高职院校要通过进修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业任课教师的层次,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另外可以选派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去企业学习,同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院任教,不断优化师资结构。要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校园环境和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3 强化职业规划的指导 上大学后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做好合理的学习安排,以便毕业后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合理定位。鼓励学生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通过“模拟面试”、“个人简历设计”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引导他们及早规划职业生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4.4 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加强实践 引导学生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在新环境中学习的自信心,多设置一些让学生能力可及的理论问题和动手实践活动,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技能大赛,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还要引导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的目标能时刻激励自己。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即是“就业”还是“升本”亦或是“自主创业”等等。
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不仅制约了学生的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学习潜力,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定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学习和做事能力的高技能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字:《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是我国高职经管类相关专业常见的专业课或者选修课。由于高职院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因此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变得十分困难。下文系统的研究一下该学科在高职院校经管系的一线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然后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为推动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做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传统《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材中多数篇幅均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导致课程教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关注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的指导和教学,实践性较差。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职业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才是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目前这些常见的教学手段、考试方式等均说明了教学理念的落后。虽然该课程教材较为理论化但是实际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实际,不仅仅是书本的理论学习。
(二)教学内容陈旧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或者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来看,实践性的内容要占据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市场营销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一般的主要理论均来自西方管理学的内容,加之是翻译的理论,在阅读上缺乏趣味性。课本中的案例也是以国外的管理学或者市场营销的案例为主,案例的时效性、实用性太差。由于国内外的组织结构和名称翻译后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适应,导致教材可读性太差。
在教学内容方面,均为国外70年代80年代的理论,缺乏新的案例和新的手段,比如几乎看不到国内的企业的案例。理论偏重于假大空,实际操作上无法联系实际。例如现在出现的QQ、微信等营销手段,二维码等最新的促销手段的发展均没有涉及。
(三)教学手段枯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对实践性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目前市场营销的教学普遍是口口相传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对大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由于教材的可读性太差产生厌学情绪是正常的,同时教学上如果大量的灌输理论化的知识也会加剧厌学情况。在传统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手段和学生互动,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
枯燥的教学方式的缺点在电教化的教学中反应更为明显。大学课堂沦为PPT播放器,如果教育教学理念跟不上就是大量的时间沦为听故事环节。案例教学等在电教化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人才培养要求
明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性较强的人才,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注重理论但是不是需要所有课程都以理论为主。教学中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
(二)改革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经管系本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尽量做到选取最新出版的公认的写作较好的教材作为学生使用教材,同时在案例上多注重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可以适当联系实际,开发教材的辅助读物,以较为国内的较为著名的营销案例为主,通过辅助读物来拓宽学生视野弥补教材的不接地气。
(三)改进案例教学
本课程的常用传统方法是案例教学,尤其在电教化后,很多案例可以做到可视可听,更生动形象。同时案例教学可以节省教师的准备时间,专心于抛砖引玉,而不是大篇幅的理论讲解。课堂上更多的辩论和启发,并不是案例的处理一定正确,营销是没有限制的,不是唯一的手段,都是具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余地的。案例教学通过讨论、申述、辩论甚至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案例轮讲,学生参与的程度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互动程度加深,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意识。
(四)改变教学参与角色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仅仅通过案例教学是不能彻底体会哪些营销理论的精髓的。教学参与角色除了教师和学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外界市场上的企业负责营销宣传的高管。例如课堂请加多宝的营销总裁来现场向大家讲解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策略会更接地气,也会更结合实际,做到和当前市场直接联系,深入到营销第一线。营销类的高管可以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进行技术指导。
(五)技术及考试
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进行PPT教学是较为常见的手段,让大学课堂不要沦为PPT播放机的唯一方法是提高教师的案例功底,而不仅仅是找到案例把它播放出来而已。案例是和营销理论结合的。学生并不能从视频和PPT中直接体会到相关知识的精髓。需要教师采取事先背景调查、逻辑化相关案例材料,学生提问和讨论以及最重要是点题总结。通过全过程的参与让案例教学法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不仅仅的展示案例。
考试手段应该抛弃传统的试卷,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组案例调查讨论:对所有的考试学生进行分组,考试以组为单位,每组成员自行按照考试要求选取本组要考试的内容进行准备,不同的成员分工不同,资料整理、实地调查、汇总数据、PPT制作、汇报讲解、答疑等分别由组内所有成员参与。最后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由其他小组任意提问、打分。这样循环轮流下来,每个学生既是考试者又是被考试者,所有的小组成员均参与到案例汇报的全过程,并且分工不同,加强手能力。所有的小组被其他小组打分,互相评判案例,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观察者以及考试范围和要求的制定者,全局把握考试,做到张弛有度,这样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而不是死记硬背。
结语
《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不同的教学部门的配合,也是一项长期努力方向,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尝试不同方式,从而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好的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柯春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南方论刊.2012(12)
离职“报复”不可为
林峰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他人很聪明,但就是做事毛糙,自控力差。特别是他还有嗜酒的习惯,公司年会上他就曾因喝酒过多被紧急送往医院打点滴,年会节目表演部分也因为少了他这个“男主持人”而被搞得一团糟。林峰的上司邓经理是一位业务拔尖、做事严谨的博士,虽然林峰有不少毛病,但在他看来,林峰是个好苗子,加以引导会有很好的前途。于是,他给林峰量身定制了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对其工作要求也特别严格。但是,林峰并不理解邓经理的一片苦心,总认为他有意针对自己,故意把他的工作任务安排得比其他同事多,一直想找机会跳槽以脱离“虎口”。
终于“卧薪尝胆”两年多后,林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不仅工资翻倍,而且还是“主管”头衔,要知道,林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身价,足足比行业内平均情况早了一年半。按说,此时林峰应该认识到,正是因为邓经理的严格管理和良苦用心,才促成他的巨大飞跃。不过,心高气傲的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能力强,不仅没有感谢邓经理,竟然想要在离职时“拿”上司一把,“报复”一下。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辞职必须提前30天告知单位,以使单位有足够的时间招人并完成交接。但林峰提出新公司催得急,在现公司只能再干一个星期,最多10天。这可让邓经理犯了难,因为林峰正参与的一个重要项目比较复杂,即使招人过来,交接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完成,而其他同事都忙于手中项目,根本无暇接手。出于为林峰的前途着想,邓经理并没有要求他必须干满30天,而是答应了其于10天的要求,并挤出时间亲自交接。为了不耽误手头工作,邓经理还熬了几个通宵。
其实,林峰新公司的offer上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只是说“如果能提前最好”。但林峰为了“报复”上司,却说只有10天时间。其实他离开公司后,并未立即去新公司报到,而是给自己放了一个星期假,找朋友同学聊天聚会。这时,春风得意的他嗜酒的老毛病又犯了,在一次聚会上,他酒后和酒店老板发生口角,用啤酒瓶砸伤了酒店老板,被公安机关拘留。虽然未被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新单位知道此情况后取消了对他的录用决定。由于要赔偿医药费等费用,他的经济拮据起来,不得不卖掉按揭贷款的婚房,还临时找了份保险销售的工作。由于进入社会时间不长,林峰人脉圈子只局限于以前公司的同事,所以打电话一一问大家要不要买保险。但大家知道他的行为后,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
诚恳离职更显风度
栩嘉硕士毕业后留校做了两年高校教师,发现一直处在学校环境里会与社会脱节,于是想离开“象牙塔”到企业去闯一闯。凭借其英语专业优势,他进入一家跨国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并逐渐认识到,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要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还需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于是,他在外国总经理任期回国时申请调至人力资源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栩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工作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用三年多时间成功转型为一名合格的HR从业者。
此时,正逢一家国有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支部书记,栩嘉报了名。他认为,自己不仅在高校工作过,还在民营企业兼过职,如今在外企工作也有近五个年头,对于各种性质的工作单位都有所了解,唯独没有国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加之从事人力资源几年来,发现国有企业很少招人,更增加了栩嘉对其的神秘感,所以想去试试。经过笔试、面试、调研、竞聘演讲,栩嘉从近两百名应聘考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成功拿到了该国有企业的录取通知书。
在递交辞职信时,栩嘉并未将信一交就转身走人,而是问上司钱总监是否有时间跟自己谈一谈。得到许可后,栩嘉首先对钱总监说,自己很感谢公司和领导在这五年里对自己的关照,帮助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虽然对公司很有感情,但工作几年下来,认为自己现在可以换个工作环境,寻找职业发展的新突破,正好遇到这个机会,而且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很不容易,所以想辞职。他表示自己在临走之前想听听领导的意见,因为领导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多年,有着丰富的职场经验,希望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指点一二。同时栩嘉保证,自己会立即招聘信息,确保合适的人到岗并完成交接后再离职。
见栩嘉态度诚恳,人力资源总监问栩嘉能否说一下新单位的情况。栩嘉并未藏藏掖掖、敷衍了事,而是一五一十地述说了整个招聘流程、自己了解到的该公司情况以及为什么要加入新公司的原因。钱总监听后说,作为上司,看到栩嘉找到好的工作表示由衷的祝福,栩嘉参加国企的招聘,整个流程走下来确实不易,但他有不同的看法。钱总监分析说,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范围虽然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做“人”的工作,但工作范围的侧重点上不同。担任党支部书记,虽然在职务上较现在有所提升,待遇也有所提高,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了多年的英语用不上,长时间会荒废;二是如果今后想换工作,在国企的党务工作经历不会被外企、民企等多数企业承认,只有国企认可,而国企的招聘需求和适合岗位很少……跟栩嘉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钱总监建议栩嘉冷静思考,并给他半个月时间,让他通过多种渠道打听该企业的情况,之后再认真地作出决策。同时钱总监表示,既然知道栩嘉有跳槽的想法而公司目前的晋升空间有限,会帮他留意适合的外企岗位。
栩嘉暂时收回了辞职信,在以后的半个月里,他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该国企尚处于改革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职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朗。经过综合考量,他决定继续留下来,并将下一份工作意向放在外企上。4个月后,经钱总监的推荐,栩嘉成功应聘到行业内一家知名外企担任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迎接他的是更大的平台。离职管理助力新工作。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的鲜明对比,我们看到,职场中的离职管理不仅会影响人的下一份新工作,而且可能影响整个职业生涯。试想,如果林峰在离职时尊重上司,得到上司的忠告,认识到“新公司即使已发出offer但如遇员工遭拘留或体检不合格等情形可拒绝录用”等职场常识,如果林峰不因此得意忘形、小心谨慎并收敛自己嗜酒的毛病,如果林峰没有“报复”上司,也没有提前离职而出现无事生非的“放假空窗期”,如果林峰认真完成交接留下好的口碑,即使沦落为保险推销员,但仍能得到以前上司和同事的帮助,事情可能不至于如此结局。而栩嘉却怀着对公司的感恩,尊重领导的职场经验和智慧,即使找到了新工作也希望得到上司的指点,不仅避免了在职业道路上走弯路,更得到了上司的祝福和帮助,成功收获了一份适合自己的新工作。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录用员工时愈加注重对候选人的背景调查,并且从之前仅对上一家公司进行背景调查逐渐延伸到对以前三家公司甚至所有公司的调查。究其原因,是招聘时大多企业都运用基于行为的连贯性原理发展起来的“行为描述面试法”一样,大家都认可该方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即一个人的行为是具有连贯性的,他在以前单位的工作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也会延续到下一家单位。由于形形的面试“秘籍”和应聘者的久经沙场,让不少“面霸”工于掩盖和伪装,令面试官很难通过几轮、短短几小时的面试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于是,人力资源部力图通过对候选人以前工作过的公司越多、越详细的背景调查,决定是否录用候选人。
而在背景调查中,以前单位对离职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更多来自于离职环节,比如离职原因、上司的离职评语、离职时是否顺利完成交接等信息,都会出现在离职面谈报告、离职交接单、离职评价表等员工档案和管理系统中,许多大公司还对员工离职表现进行诚信打分并记录在案。另外,现今职场流动率加快,“职场圈”变小,同一行业的从业者更是“路上不遇桥上遇”,拐个弯就会有“熟人”,因此口碑愈发重要,如不少跨国公司要求应聘者提供以前上司的推荐信以获得加分就可见一斑。更有甚者,会通过人事管理系统搜索出与候选人曾于同一时期在某公司有“交集”的现有员工,通过其“以前的同事”了解情况。即使“以前的同事”未曾与候选人在相关部门共事,知之甚少,但要知道“坏事传千里”,如果该候选人曾在离职时发生不良行为,如散布谣言、故意删除公司文件、被公司开除或劝退等,定会有所耳闻。
关键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混编 前期准备
当前“双师型”师资主要由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与一部分企业技术精湛的兼职教师组成。而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数量和层次还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教学工作的要求。所以发展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会促使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会促进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
校企混编的核心在与把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纳入人才引进标准之中。前期准备是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前期准备活动是按照先后顺序开展的,流程如下:组建推进团队;编制推进计划;前期调查;进行前期宣传;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一、组建推进团队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推进团队,团队一般由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组成,这个推进团队一定要保证对校企混编“双师型”团队建设有强有力的推动力。团队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一)具备所需要的组织权利。
推进团队必须具有组织、调动学校与企业相关资源的权利,这样才能够给双师型团队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在推进团队组织机构中设立团队指导委员会,并由校长担当委员会主席、企业老总担当委员会名誉主席。因为校企双方领导的加入,有利于校企充分重视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抓好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培养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了解学校整体运作,熟悉学校各个专业领域的现状。
推进团队除了具备所需要的组织权利以外,还应当有一部分成员。他们除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共性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要素,如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历,熟练的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教育转化能力;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一般来说,能满足这个领域的最佳人选都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
(三)拥有所需要的专门知识与技术。
推进团队中必须还有一部分成员是专家,他们应该精通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他们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掌握研发、生产运营方面的知识;
2.熟悉“双师型”教师管理体制;
3.有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制定的成功经验;
4.熟悉评价机制运作的程序;
5.了解高职院校实际运作的特点;
6.具有较强的沟通与演讲能力。
二、编制推进计划
编制推进计划是前期准备的第二项步骤,在这个阶段要为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出周密的安排。计划是合作双方充分沟通的产物,从而要求整个工作小组共同参与编制计划。
推进计划包括成立独立的部门、定位核心职能、编制部门职责三部分。
成立独立的部门,部门名称为“双师型”教师管理中心,核心职能定位是牵头组织制定高职院及企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部门职责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管理。制定兼职教师重点培养及选拔计划;(2)培训管理。制定全体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培养培训计划;(3)薪酬福利管理。制定“双师型”教师调薪计划;(4)编制与人才库管理。根据高职院的人才需求,编制招聘计划及方案。
三、前期调查
前期调查是前期准备的第三项步骤,推进小组在学校内部组织一次大面积的前期调查活动,它能够为后期的宣传与方案提供很好的帮助,组织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一)了解学校全体员工对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与认同程度。
(二)了解本校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状况。
通过调查可以掌握现在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合适的方案。
四、进行前期宣传
进行前期宣传是前期准备的第四项步骤。具体可从校企双赢的角度开展动员大会或通过网络进行宣传,调动企业、企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的积极性。
(一)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需要的是产品和效益,没有责任与义务为学校出力。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其中的关键是互利互惠。
(二)调动企业的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1.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对“双师型”教师工作情况和发展前景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在学校的长远发展且他们的存在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加深企业技术人员对激励机制的了解,即兼职教师拥有较好的社会福利、工资待遇及较高的社会地位。
3.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能够兼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三)调动高职院专职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了解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进而更好地促动专业教师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中来。
五、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收集和提取所需的信息资料是前期准备的第五项步骤。信息资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关键。
(一)对引进企业技术人员非常关键。
首先是收集信息。企业要提供员工信息表,内容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经历;学校要提供招聘申请表,内容包括岗位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条件、到岗时间、薪酬待遇等。
其次是提取信息。可通过对技术人员面试提供,面试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1.对本人主要教育、培训、工作经历的核实;对个人特点及与应聘岗位是否匹配的简单判断。
2.通过交流对应聘者综合素质、气质仪表、精神风貌、沟通表达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的简单判断。
3.对应聘者家庭情况、居住地点及搬迁动向、女员工生育期影响、近期是否考研或其他发展动向,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考察判断。
4.通过交流对应聘者对岗位、目前待遇水平及相关要求、最快能在什么时间内到岗位作出分析判断。
5.对应聘者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公积金、户口、与原单位有无纠纷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考察分析。
6.对人员背景调查的情况说明。
(二)对已有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培养非常关键。
1.了解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情况,分析结果汇总在教师分析报告表内。
2.分析教师所在岗位对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要求过程,分析结果汇总在任务分析报告表内。
3.希望教师通过学习或实践培训能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专职与兼职教师都有其自身专职工作,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会花费他们的很多精力。这样会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前期的充分准备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全面开展校企混编“双师型”教师培养意义重大。我们要做好校企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师与职业,2006(11):36-38.
[2]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2006(4):36-58.
[3]唐林伟.教师专业标准论“双师型”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关键词】教师视角 高职院校 信息素养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12-03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发展状况不平衡。为了了解信息素养教育的状况,很多学者展开了调研,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目前,基于教师视角开展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广西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晚,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情况,本文基于教师的视角审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状况。
一、调查情况分析
2016年5月,笔者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2.0软件,以广西高职院校教职工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院校名称、岗位类型等客观影响因子进行处理,以保证信度分析的有效性,整体分析过程主要运用频度分析、可信度分析、有效性分析、相关关系分析等方法。
(一)信度分析。通过信度分析可检验样本的可靠程度,是对测验结果的一贯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再现性的检验。根据本问卷的结构设计和实际调查情况需要,选择α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作为信度分析的模型。对回收的146份有效卷中意见、态度类的问题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结果为0.789,说明问卷的整体信度较好,如表1所示。
(二)效度分析。通过效度分析,可以检测测量结果与想要测量特征的一致性,即结果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所需测量的特征,相关性越高则效度越好。如表2所示,回收的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657,表明效度效果较好。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46份,参与调查的教职员工分别来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12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对象来源情况如表3所示。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职员工的岗位类型详见表4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似乎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比例较低,只占20.55%,但众所周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增长迅猛,相对而言教师的数量增长却相对缓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行政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如技术中心、图书馆等)的工作人员当中,有相当多的人还需要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因此这部分教职员工实际上也来自教学一线。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问卷的设计,除了背景调查的两个问题外,主体部分共设计了9个问题,分别涵盖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本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对如何开展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等三个方面。具体调查问题分布见表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从表6的统计结果可知,广西高职院校当中开展有信息检索或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课程的院校占比在62.33%,仍然有37.67%的学校未开设有相关课程,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当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还不算普及。调查对象当中有57.54%的人对于信息论、信息检索等概念选择“有点了解”和“不了解”的选项,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关注。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表现得信心不足。作为学校教学主体的教师群体,如果他们的信息素养都堪忧的话,那么他们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
(二)各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从表7的统计结果可知,广西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学校相关领导对信息素养教育不重视”成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制约因素的前三位。已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院校,在方式和途径上存在哪些不足的调查中,“学生自主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平台”和“相关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信息知识缺乏”的选择人数较多,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如何开展好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从表8的统计结果可知,在如何开展好信息素养教育的调查中,“图书馆主导,各系部配合组织学生接受教育”及“专业教师+图书馆老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多调查对象的支持。
四、高职院校开展好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于如何开展好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应得到学校领导层的重视,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并给予相应的资金、人力及政策等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承担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各校可以采取由图书馆主导,各教学部门配合组织学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教育。条件成熟的院系还可以开设信息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由图书馆的老师与院系的专业教师配合共同实施授课。
第二,将信息素养知识与专业课程融合,进行持续地、不间断地强化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信息素养不能脱离专业学科而单独培养,专业学习与信息素养培养应相辅相成的。应加强图书馆老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各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和实践当中,以更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途径与方式。比如利用微视频、虚拟课堂、慕课等技g手段,搭建起让学生自主参与,可以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的互动式学习平台。基于此,网络、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稳定、可持续进行的必要保证。
第四,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当中。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但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可以通过“图书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信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信息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信息的重要性。
当前,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探索并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运行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一项艰巨任务,它需要举全校之力,聚全员之智才能实施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培养信息素养的良好氛围,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有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生信息素养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15(1)
[2]周斌,黎香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
[3]赵小芳.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举措[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广西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研究”(2014JGZ162)
【关键词】网络 共享互动 传媒 教学效果
随着数字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平台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网络媒体不仅成为了媒体融合的支撑性平台,而且成为社会信息互动共享的平台。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迟早将被共同学习、共享共研的互动模式所替代,互联网时代开放的教育理念,营造了全球化的教学社区,使人们从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要培养“全媒体”型的传媒类创新人才,势必要颠覆传统的传媒教育的教学理念。本文将分析高职传媒类课程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网络平台互动共享功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高职传媒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直以来我院传媒类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理论讲授——课程实训——项目实训”的方式来实践“整合贯通式”教学法:通过一个具体任务,如微电影制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完整知识,更进一步理解多门课程,如视听语言、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数字包装与合成等课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从而更好地达到“多面手”的职业需求,使多项技能融会贯通,这样的实践让传媒类课程在项目设计、课程整合、项目实战、教学角色和考核方式上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仍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课程横向整合不足
在学分制的教学体制下,为兼顾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程只能穿插安排,无法前后相继排课,专业课老师只能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来安排教学内容,导致课程内容相对独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整合不足,学生只认知到了当前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诸多专业课程给学生留下了课程多、内容杂、目标乱的直观印象,往往疲于应付,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评价机制不全
在原来的教学评价中是以项目最后实现的效果及每个人完成工作量的情况、完成工作的质量及效率进行评分,由项目小组与教师共同打分。采取的形式有学生相互评价,小组评价。但因为打分过程中存在人情分、应付分,以及过程评价内容模糊化等情况,使得个人贡献分和小组评价流于形式。教师的最终评价以小组评价和作品质量作为核心依据,主观性较强,无法全方位监管个人贡献,一旦评价无法体现真实情况,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理论课时有限
高职传媒类专业在三年学制下“轻理论、重技能”,即在了解必备的新闻传播基础知识下,重点掌握节目的策划、执行与编辑制作及推广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以达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但我专业毕业生在传媒用人单位的实习反馈中时常得到:“动手能力强,媒介素养低”的评价,所谓的媒介素养低,其实是指利用媒介资源目的、使用媒介资源的方法、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较弱,这些素养的形成和必要的理论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但高职学生功利性学习倾向比较严重,主观判断哪些课程内容较实用,往往注重自己的动手能力,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对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认知不足,造成“技术的奴隶,思想的侏儒”的失衡现象。加之学生在专业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上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吃不饱和吃不够”的两极化现象。
(四)项目虚拟实用性差
因为无法保证每个学期的综合实训项目能够常态化引进,所以教师更多的是根据当前传媒行业的工作实际,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动态性的实训项目,设计项目的优势在于能反映相关行业的动态和要求,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把握相关课程的联系性和专业技能的延续性。但毕竟是虚拟的行业项目,行业背景调查不充分,整合的资源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足。以“品牌微电影”实训项目为例,学生根据制作团队拟定的品牌为创意目标开展调研,品牌信息来自网络,在调研信息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品牌价值定位势必有所偏颇,剧本内容创意也无法体现品牌精神,作品传播效果很难说服消费者。加上电影成品制作后,只能通过小范围传播来检验制作效果,无法用行业市场标准来验证,实用性不足,也将影响到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开放不够
在传媒类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视听语言、摄像、剪辑、编导等领域有深入认知,需要观摩大量的视频素材,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的,不仅需要有及时、充足、优秀的素材,还要保证绝对大量的时间来拉片观摩,吸取精华。但实际情况却是,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的观影指南,因为缺乏指导性和计划性,同时各类影片资源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供学生共享,使观影活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大量影片的积累,很难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网络平台互动共享功能提升传媒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分析
传统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什么、怎样学、何时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调控。真正的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网络中的教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性地学习。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推进者;因为网络的共享性,教师可以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等整理成可视化的文档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上,通过浏览这些页面,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
(一)整合课程内容制作导航,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一个学年的课程中统一制作授课计划,明确年度教学目标,将传媒相关课程按知识和技能前后相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在“整合贯通式”教学模式下,设计实训项目,安排教学内容。如本年度教学目标是小组完成一部“专题片”,教师根据专题片制作涉及到的课程内容,统一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进度、教学方式等相关内容,各门课程教师根据统一的授课计划,整合教学资源各自上传到教学资源网络,再通过系部教学资源平台,制作学年课程导航,以方便学生通过访问课程导航就能了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让专业学习有了系统化的认知。
(二)开发线上教学评价机制,科学评测学生作品
因为传统教学评价机制在分数和贡献描述上存在着差异性和模糊化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学生作品上传至视频网站或者教育资源平台,运用网络后台数据库技术,根据实际应用能力、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要点来设计评分项目和分数,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开放评分页面,让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用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分,让团队成员对自我和他人贡献做出真实评价,评分结果和评价内容一经生成无法更改,一方面是使评分形式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另一方面是摈除了书面评分的主观化倾向,客观反映了学生作品的真实水平,使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如评价学生拍摄的品牌微电影作品,教师根据行业要求设计出评价要点“品牌价值挖掘——A.充分(3分) B.较充分(2分) C.不充分(1分) D.无(0分)”;评价成员贡献分值“你在团队中是负责( )一职,你对自己贡献的评价是——A.非常称职(3分) B.较称职(2分) C.基本完成(1分) D.不称职(0分)”
(三)创建教辅平台,个别化差异化制作教学资源
要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必须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概念。为解决传媒理论功底浅,专业知识薄弱的现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教学内容,然后设计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式课件或视频课件,到教育网络资源平台上。在课堂讲授前,要求学生按授课计划的要求,通过登录计算机网络,提前选择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直接在课程页面下留言反馈和评价,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就是实现了“低投入,高效益”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的过程,从而教师才可以集中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深入解决更多问题,学生将对课程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如视频编辑制作课程,对于没有视听语言基础的非编导类学生而言,需要利用大量的课时告诉他们镜头的分类、剪辑的原则和影视蒙太奇等内容,同时必须通过很多影视素材加以演示说明,如果没有这些内容作拍摄和剪辑的基础,视频制作就是空谈。如果将视听语言部分的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前自主学习,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拉片对影片作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点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各个阶段的信息反馈,依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专业学习程度、学习兴趣等综合因素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可以制定节目策划、摄影摄像、电视编导、剪辑包装等方面的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难度层次上传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引导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入学习。
(四)开辟行业和活动资源共享平台,引进真实项目
学生能够以服务传媒行业或企业为目标开展项目教学和实训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实施过程当中因为校企双方没有共赢的基础,使得针对行业和企业的项目实训无法常态化开展。除了按常规的方式引进行业专家为项目实训牵线搭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教育网络平台开辟行业和活动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通过共享平台了解行业,及时跟进活动动态,由专人负责行业平台和专业相关活动的信息更新,如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信息平台,以及大学生电影节、电视节、微电影大赛、广告大赛、公关大赛信息更新等,引进真实项目,参加各类比赛,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作热情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机会。
(五)打造视听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传媒类课程中大部分内容与影视制作相关,要求学生必须对摄影摄像技术有熟练的掌握,有一定的编剧、镜头调度、剪辑、布光等基础知识,还要求必须具有形象思维及视觉心理知识,以及综合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这些问题。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删选优秀的视听素材,为学生制定观影计划,还可以链接影视制作类专业教师、学习者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优秀作品,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资源,从理论到实践全方面、多角度地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得到真正的观摩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分享优秀的视频作品或平面作品,共享信息和资源,提升了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顾雪林.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N]. 中国教育报 2013 ,(3).
[2]刘霞.网络平台教学在影视制作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 2013,(9).
[3]胡帅.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J].2010,(12).
>> 沙县小吃背后的推手 沙县小吃办十年推手 沙县人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高手地图 “会海”背后的推手 “资本推手”的背后 被小吃改变的沙县 “巧手联盟”的背后推手 慷慨背后的税收推手 改制背后的股权分布推手 股指期货背后的推手 油价“虚高”背后的推手 核电重启的背后推手 “秒杀”背后的三大推手 焦虑,血压背后的“推手” 微博背后的商业推手 谁是“功能水”背后的推手 神舟飞天的背后推手 “韩流”背后的政府推手 “神童热”的背后推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沙县小吃的背后推手 沙县小吃的背后推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姚玮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福建省沙县小吃城,沙县小吃品牌效应带动了当地旅游
沙县小吃,大概是全国覆盖率最高的连锁餐饮品牌,其占有率远高于成都小吃、味千拉面、肯德基、星巴克等境内外竞争者。
几个月前,就连其“劲敌”兰州拉面,也由发源地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县长亲自带队到沙县,“考察沙县小吃发展及品牌运作等情况”。
毕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短短20年左右,沙县小吃就已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的街头巷尾。
这些或整洁或简陋的店铺背后,有着也许在全国都独一无二的“推手网络”。推动者,是全国唯一以政府名义成立的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沙县人口中的“小吃办”。
自1997年成立“小吃办”以来,沙县至今已换了4届政府,在宣传推进沙县小吃方面从未懈怠。
如今,沙县政府已策划组建沙县小吃集团公司,把沙县小吃品牌朝着公司化方向运作,一个可能的目标就是上市。
这样,几万个背着木槌、鸳鸯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四处打拼的沙县小吃业主,就会有一个新身份――股东。
走出去的沙县人
有着1600多年建县历史的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北方汉民族的面食文化和南方闽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这里融汇,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手艺。很多小吃“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争夺某个秘方传人的官司在沙县时有发生。
同属三明市的邻县永安,小吃也别有特色,可永安小吃并不出名,更没形成产业。
一个关于源头的说法是:1992年,带着小吃手艺的沙县人为了讨生活,自发出门开店。也有不少报道称,原因是那时沙县的“标会”倒了。
标会,是福建等地一种普遍的民间融资形式。一个标会往往由几十上百人组成。1992年,沙县以夏茂镇为重灾区,因赌博引发金融危机,标会纷纷倒闭,有人“跑路”外出开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福松却认为,“‘倒标’出去的只是极个别的人。”他对《t望东方周刊》说,政府的推动才是沙县小吃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1992年至1997年间,农村耕地,虽然尚未明确将小吃作为主要方向,但沙县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借此走出去。
“老百姓不甘贫穷落后,一部分人带着传统的小吃手艺先出去开店,赚钱的消息也传回了家乡,一带十,十带百,后来都出去了。”夏茂镇松林村的小吃业主姜承草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姜承草1997年出去开店,第一站是福州。虽有亲戚帮带,心里也惴惴不安,“小学五年级文化水平,晕得很,到沙县县城走一遭都不敢想,更不用提去大城市了。”
他有个同乡,在大城市把店铺谈下来,交了定金,回家带着媳妇孩子又过去,却找不着位置,“我不骗你,有名有姓的。”
沙县小吃的优势是“即坐即上”,加上“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如野草般疯长。
姜承草到过福州、上海、河南、陕西等地。他的轨迹也基本符合沙县小吃“攻城略地”的路径:先是本省大城市,接着到珠三角、长三角,最后是中部平原、西部地区。
还有人去了新加坡、德国、美国、迪拜。 沙县小吃制作能手在展示燕饺
“哪里好做我们就到哪里做。但是我们文化程度低,如果没有政府帮忙,到哪里都要被欺负的。”说到此处,他那被烟熏火燎过的额头挤满了沧桑。
200个干部做小吃去了
沙县“小吃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的经营店已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年营业额接近70亿元人民币。可以作为比较的是全聚德年营业额不到20亿元。
1997年,时任沙县县委书记刘道崎下乡到夏茂镇,听到满街叮叮当当的砸铁声,发现铁匠正日夜赶工用于煮馄饨、熬高汤的鸳鸯锅。
问明原因,他随即主持成立县长兼任组长的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
同时,县委县政府鼓励各个乡镇至少有一名科级干部停薪留职出去做小吃,当年“下海”的干部就达200人。夏茂镇原党委副书记罗维奎“下海”后,两年多时间带领乡亲办起18家“罗氏小吃店”。
对于政府之于沙县小吃的影响,姜承草记得:1999年福州创建文明城市,数以千计的沙县小吃面临被清退的危机。沙县政府火速发动各乡镇党员,给小吃业主讲文件,“一定要达到标准,不达到就生存不了。”
一夜间,沙县小吃的煤桶全部换成了液化气,小黑板全部换成了招牌广告。
不久,福州市召开了饭馆业主大会,姜承草去参加,“当地分管领导说沙县老百姓丰富了当地的餐饮业,为同行作了表率,这1000多家沙县小吃就像初升的太阳。”他嘴巴咧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沙县小吃驻福州联络处设在沙县驻福州办事处大楼的顶层。姜承草印象深刻的是会议室里的大地图,密密麻麻地标注了福州各处的沙县小吃。
没达到标准的店放一颗红图钉,达到标准的店放一颗绿图钉。广东等地沙县小吃店密度高,为避免恶性竞争,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要求,500米范围内不能有两家沙县小吃。
现在全国有29个城市设立了沙县小吃驻外联络组织。上传下达、证件获取、纠纷调解、业务投诉都由联络处帮忙解决,还要做好所在城市的商标保护。
建立联络处的想法起自2006年,因为沙县外出经营人员多、经营区域广,管理成为难题。当年,沙县政府提出建立“一乡一城一组织”的发展战略,一个乡镇要负责在一个小吃业主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建立一个管理组织,这是各地联络处的雏形。
由于帮带关系,同一个城市的沙县小吃至少店主三分之一都是一个乡镇里出来的。有些乡镇负责两到三个城市的联络处。比如,夏茂镇负责北京联络处、西安联络处、杭州联络处。
“联络处隶属于同业公会这个行业协会,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不以约束为目的。真正需要政府层面开展的活动,比如维权,由县里面的相关部门做,联络处配合。”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鑫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
联络处和“小吃MBA”
起初小吃业主经常面临租赁纠纷和拆迁问题,都找到联络处,“联络处同志会告诉他们如何调解,如果诉诸法律,如何请律师,等等。”但张鑫说,“联络处不是政府机构,不会以政府部门自居去调解。”
新人不会找店面,联络处也会指导:“新手盘老店,老手盘新店”,“原来开什么店,不改变原有的风味、口味。还要注意观察店铺门口的人流基本是什么时候入店,以及附近有无拆迁。”张鑫解释说。
每天,沙县小吃联络处的官方微信都会一两条店铺转让信息,写明店铺位置、转让价格、转让原因等,这些都由联络处负责搜集。
联络处的难处在于,统一所有小吃业主的认识,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沙县政府每年给所有联络处共约60万元拨款,“有些捉襟见肘。”
早期县政府对于小吃店也有不少补贴:2004年在上海每新开一家店补贴1000元,2007年在北京开张的前100家店每家补贴3000元。
到2015年6月底,“小吃办”和沙县农商银行设立的小吃融资担保基金贷款授信总金额已达到1.89亿元。
“我们发现,大家都想出去赚钱,力气却不知道往哪里使,1998年就设立了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就一些共性的方面,比如小吃技能、食品安全给业主们做培训。”张鑫说。
零基础的小吃业主曾反映“上课听不懂”,多番商量后,小吃发展服务中心决定对学员作背景调查,把在同一地域开店、具有同等水平的学员安排在同一班级。
现在,张鑫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通过微信和微博与全国各地的小吃业主们沟通,解答问题,并把这些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讨论。
曾有广东学员问张鑫,原材料供应地离店铺较远,自己采购耗时,送货上门耗钱,如何解决?
张鑫跟几个老师商量后回复:“可不可以联合附近的业主请一个供应商送货,货品总量增加,不仅有市场话语权,还能分摊每次送货的成本。”
家乡怎么办
无论是销售收入、GDP效应乃至税收,小吃业几乎都不能直接给沙县带来风光业绩。但“沙县小吃却解决了三农问题,把农民转移出去了,让农民富起来了,返乡创业,还间接带动了配料、桌椅等相关产业。”张鑫说。
然而,家乡的赤脚医生告诉姜承草,离乡者越来越多,找他看病的全是老人,有些老人离世,连抬棺的人也没有。也许一人故去,一个家庭就在村庄中被就此划去。
如今沙县9万青壮年劳动力中约有6万人在外。最初,外出的农民自发尝试土地流转。“由于不规范,农民不踏实、租方难安心,很难持续。”黄福松介绍。
2001年,沙县县委、县政府从财政拿出150万元作资本金,成立了两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后来又在县农业局设立土地流转中心。现在沙县耕地的土地流转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留守儿童也是个大问题。出门的小吃业主极少把孩子留在身边,一般都让留在沙县本地的亲戚朋友帮带。黄福松说,现在政府除了努力扶持民间托管机构,还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帮小吃业主带孩子。寄宿学校也必须配备电脑室,方便小吃业主经常与孩子视频。
“看上去简单的小吃业,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妇联、教育局、农业局、计生局、各乡镇街道……我们在举全县之力推这个事业。”黄福松说。
沙县附近的将乐、顺昌、南平等县市,甚至福建省以外的人也都使用沙县小吃的招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1998年注册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集体商标,只有会员才有权使用。
但《商标法实施条例》对属地作为商标有一定的约束,使得沙县不能完全依靠商标维持沙县小吃的品牌和权益,于是开设了维权办公室。
有人提出,既然冒牌规范难度大,不如开放对外地人的有偿培训,也许就可以规避此类问题。
也有人认为,一旦放开,会造成行业管理的不可控,可能影响沙县小吃的品牌信誉。而且即使如此,对于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商家还是无法起到监管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沙县小吃已经有39个品种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因工艺及原料配送,出了沙县,一般也就是经营拌面、扁肉、炖罐、蒸饺这“老四样”。
“配送是个大问题。没有沙县本土的原料,做不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夫妻两个人做,也没那么多精力。”姜承草说。
摘?要: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向实体经济回归的新形势,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摆正人才培养定位,树立以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竞争力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内涵做了全面调研,得出创建良好机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尤为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 :综合职业素养 培养 实践
职业是每个人攀登人生理想的阶梯,不同的职业追求,体现不同的价值和精神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使一个人进入理想的企业,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赋予应对形势变化的能力与态度,促进他们的就业实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职业转换的频率增大,个体面临转岗的几率也加大。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企业角度看,具备较高综合职业素养的人员,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之的IBM联想公司就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出色的专业素养、敬业的态度,并拥有善于学习、总结的能力。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是进入企业的“金钥匙”,综合职业素养的高低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企业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整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在校学生与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校生与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学院六大专业(电气、数控、药剂、烹饪、酒店管理、园林)各40名在校生为样本,其中男生135人,女生115人。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全部有效。选取学院150位毕业生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146份,有效135份。
1.在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在校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首先,我们做了背景调查,得知40%的学生因为中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就读技工院校,这其中当然有其无奈的成分。41%的学生因为初中时已经认识到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距,于是认定要学一门实用技能。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后在选择专业时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首先是选择今后就业形势好的,这个因素占了43%的比重;其次是曾在此专业就读,如今工作有成就的学姐或学长的介绍,这个原因对学生选择专业的参考权重也很大。因为兴趣而选择专业就读的比例明显偏少,只占了13%。
正确的人生规划是人生道路选择的指引,在职业素养意识的调查中,有一半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过考虑。他们当中43%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升为管理层,30%的学生希望立足技能训练,成为业内高手。相对而言,继续学业或当一名普通职员的目标,选择人数较少。虽有一半学生考虑过今后的人生,但认真做过规划的只有25%,有25%的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做不做无所谓,或觉得现在考虑工作还早,以后再考虑不迟。学生普遍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对自身的发展最为重要。相对而言,工作的稳定性和适应岗位需要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一般。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已经认识到综合职业素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并认为综合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方面依次是:与人交流、敬业精神、创新能力、职业态度、自我学习、吃苦耐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他们自身最希望提升的内容也是这些方面。学生认为,通过技工院校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原因有四:技工院校教育与企业、职业无缝对接,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广泛运用,促使综合职业素养提升;技工院校无处不在的专业文化,容易得到熏陶;技工院校相对严格的行为习惯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完善职业道德。
在学校开展职业素养培养途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是开展日常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和考核,提升职业修养;最后是利用假期参加勤工俭学和教学实践活动,体验社会教育和通过第二课堂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团队合作等能力。
2.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调查
我们选取21-25岁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当中将近一半的人通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继续教育,取得了大专学历;有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在技能上得到提升,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从就业情况看,59%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就业,41%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毕业生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初次就业以学院推荐居多,对二次就业或多次就业的学生来说,除了熟人介绍外,网络应聘和人才交流会成为比较重要的就业途径。毕业生选择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其次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不再单纯地从事技术岗位工作,从事产品销售的岗位超过了设备操作,还有小部分毕业生已开始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
毕业生普遍认为综合职业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团体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自我学习能力,再次是承受压力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
在接受学院教育过程中,他们认为专业技能培养对自身的帮助最大,实现了顺利就业,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综合职业素养的积淀对自身帮助比重加大。他们觉得学校首先需加强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知识扩展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岗位成才,追求行业极致的必需素养。
对“您觉得学院对学生综合评价中除了操行品德、课程成绩之外,还应加入哪些评价内容?”有毕业生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对学生职业素养设定成长手册进行记录,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二是对第二课堂作为选修课程学分,可以冲抵相关课程成绩,以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三是多进行就业前职业素养培训,提升学生刚入职时的适应能力。
二、企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需求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我们对学院核心层、合作层和辐射层的93家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卷调查”,并与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都物业、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洽谈交流,并对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最为注重的是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关注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环境。在同个一线岗位,企业最愿意安排技能过硬、岗位稳定性好的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其次是高职学生,再次是职高或普通技校生,大学生排在这三类学生之后。
在企业对初次就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调查中,前三位分别是:综合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已经超过了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对企业而言,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最大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但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很广,主要包括吃苦耐劳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的能力、执行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等。
我们在对企业访谈中发现,对于吃苦耐劳、责任心、沟通能力等方面,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的共通的职业素养。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说:“在我们所面试的众多求职者中,专业能力强的不少,但符合要求的却不多,因为我们不仅看中能力,更看重个人综合职业素养,它在求职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此,所有企业一致认为技工院校应该实行综合职业素养与毕业挂钩的政策,多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吃苦耐劳、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应该多注意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减少今后工作中出现的摩擦。
从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今技工院校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外,还应该具备“6+1”的职业素养,即六种职业通用的基础职业素养和一种职业特需的素养。其中基础职业素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忠诚于岗位的敬业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行业特需能力即个性化能力,取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今后从事的工作。例如电气专业的学生,特别需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数控专业的学生,需要工作的细致和高度的耐心;药剂专业的学生,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和鉴赏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礼仪素养、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三、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近年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把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聚光到学生的“四有四实现”上来:使学生有专业,实现人生发展有舞台;有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有实力;有优势,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有定位;有潜力,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有保障。逐步探索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即: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素养;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探索就业创业一体化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职业价值。按照有秩序、梯度式和个性化区别对待的原则,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实践并探索了综合职业素养“三段三自”导向性培养模式。
1.实施教学引导下的“三段”制模式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对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和个人职业愿景的初始定位;中期面向二年级之后到实习之前阶段学生重点实施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与职场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相贯通;后期面向实习或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提高学生的入职适应能力。
(1)初期阶段实施途径。
通过开展成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专业文化教育来提高责任意识与职业认知。每学年开学初,学院针对新生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通过举办叠被子比赛、宿舍环境设计大赛等寝室文化节活动,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通过组织新生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讲座、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学院对一年级学生实施校纪校规、道德法制为主要内容和“崇德明法”为主题的“双纪”教育,开展各类专项教育整顿工作,改变学生的认知和性格偏差。学校通过组织编写了各专业的《专业文化读本》,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文化内涵进行俯视和概览,逐步把专业学习引向深入,形成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定期开展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以期获得专业思想的启迪、专业文化的建构,激发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并进而明确自身的专业努力方向。
(2)中期阶段实施途径。
根据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一体化课程为主体,应知应会和高端研修为两翼”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建立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职场实景化的教学实训场地建设,促进学生与工作实际的融合;定期开展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形势发展的认识,促使学生学好专业技能。
推进任务引领型项目教学,提升学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和项目,开展小组集体学习,加强学习过程引导,让学生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协调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教学课程中融入素质培养内容,提升育人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语文、德育等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优良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实施工学交替,提升职业认同感。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和订单培养等校企联合办学优势,安排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展工学交替,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增设第二课堂,加强知识拓展迁移。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探索改革下午第三节课的内容,增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开发一些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强化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竞争能力。
社团活动常态化,提升人文素质。学院非常重视社团组织的建设,创造条件为各社团提供活动场地,配备专职教师把握社团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现成立了26个社团,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责任意识。学院以各类实践活动为体验平台,有组织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寒暑假务工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懂得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服务社会的精神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企业的市场调研、主题活动宣传策划、横向课题的研究等专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
加强学习兴趣小组建设,提升职业竞争力。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积极开展技能特长生培养工作。营造梯度跑动的竞赛氛围,努力使主体队伍带动有引力,后进生追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向上、整体发展的学习氛围。同时,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导向,加强以赛促学工作,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后期阶段实施途径。
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的规则要求、纪律制度,培养学生认真、守纪、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从而真正感受到自我定位与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推进高段学生课题研修制,提升专业适应能力。学院对高年级学生采用专题研修教学形式,以高级职业资格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企业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专题、典型技术专题、综合技能专题等研修科目,使学生融入企业进行课题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并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
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提升入职适应能力。学院大力改善和优化实习阶段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的应知应会,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并邀请学院优秀毕业生来校分享就业与创业经验,邀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作企业推介等,真正实现课程系统与外部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实施学院管理辅导下的“三自”管理体系
学院通过构建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规范教育行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自我管理网络,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能力。
(1)建立生活服务楼长层长寝室长负责制,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每幢宿舍设楼长1名、层长4-8名,每个房间设寝室长1名。通过亮照片、格言、服务等,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平时,他们协助公寓管理员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的宣传与教育,以及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学生晚归和夜不归宿等现象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组织开展住校生寝室文化节活动。由此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管理和活动组织的信心,并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2)建立校园文明监察岗,实现学生自我监督。
设立文明监察队和校园护卫队,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文明监察队成员每天在非教学时段对教学区进行日常检查,发现违规、违纪或不良现象进行督促整改,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起到积极作用。在学生出现突发事件时,护校队成员也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定局面并协助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同时,通过开辟学生论坛,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橱窗设计等,为学生提供自我监督、自我锻炼的平台,创造更多的主体参与、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建立校园110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学生自我服务。
为加强非教学时段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将服务性项目统一纳入到110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一是开展校园24小时巡逻,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内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二是做好学院综合应急服务,及时救助在校园内受伤、患病、遇险及有其他困难需要帮助的师生员工,组织对突发的教学生活设施故障进行抢修,解决特殊情况下学生的餐饮、住宿等问题。三是做好校服和校牌补办、节假日车票代售、中职资助卡激活、保险理赔业务和通讯业务受理等工作。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做好与教学时段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对接,保证了校园24小时的安全与服务畅通。
四、实践反思
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推动,依靠强有力的基础建设来保障,依托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只有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培养合力。
1.创设良好的机制
学院要紧密围绕杭州市十大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优化专业,对接职场,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内涵,建立“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工学一体,共评学生技能,共促学生就业,共建专业文化,共享合作资源”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落实和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等制度,以制度促建设。
2.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和活动场地,为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理顺院系两级关系,加强协调和联动,发挥职能处室指导、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教学系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积极性,形成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合力。同时,要重视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建设,优化数字化资源平台,重视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和多媒体宣传载体的建设工作,提高当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营造宣传氛围。
3.提升师资队伍能力
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将企业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带到教学过程中。建立班主任培训的长效机制,提升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快班主任梯队建设,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培养模式。建设一支作风正派、终身学习、业务精湛、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管理有方、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关键性保障。
4.加快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化
在坚持培养方法、培养途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系统性设计,将培养内容加以整合,使之成为较为稳定、便于实施的课程。通过课程化确保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常态化,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分阶段梯度化创设综合职业素养课程。在初期,开设军政训练、“双纪”学习、专业文化学习、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课程;在中期围绕“第二课堂”开设多门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课;在后期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及课题研修等课程;探索建立内容系列化、途径多样化、评价学分制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