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3: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校史 校园文化 思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1]而校史作为一个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学校全部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办学特色、教师和学生事迹、校风校训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而校史恰恰能为这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贡献有形的实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更有高度和内涵,因此,校史的研究和完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传承与凝聚的作用。
1.传承作用
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实践证明,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内化为师生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开展校史研究能够传承和发展高校优良传统、培养师生高尚情操和品格、发扬高校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2]另外,通过对校史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员工等提供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的真实面貌,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管理改革、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传承办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文化,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和优势特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意识,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底蕴。
2.凝聚作用
校史也具有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要想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为了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强大凝聚力,则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一个足以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优秀人物的事迹的挖掘,升华群体的思想境界,是将校史中的精神树立为共同理想的必要条件。将大学精神中的高尚品格作为学校群体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既可以统一思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又可以避免群体的精神凝聚力向僵化的方向发展。
二、校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推进作用。
1.建设校史馆,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笔者认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校史馆建设作为重要的项目,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一般来讲,校史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记载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二是开展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知校、爱校、荣校教育;三是作为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四是构筑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五是创建学校文化品牌。[3]
校史馆的建设,一是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代化的展示。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校史馆;二是建设网上校史馆,扩大学校影响力。采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构建校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校史资源数字化。
2.促进文化认同,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对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制度认同。而文化认同作为考察制度认同的关键,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促成文化认同,首先必须让师生员工获得“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师生员工方能深刻体验、理解学校文化,自觉保护、实践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作为自身的坚定信念,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4]
3.构建学校精神,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根本决定校园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是“打上学校个性烙印的特色所在、以潜移默化方式长期发挥着复制与创造的功能”。[5]
由此可见,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开发校史资源,在此基础上凝练学校精神,抓住校园精神文化的根本与核心,进而以学校精神为中心点主导辐射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动力源整体推动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67.
[2]张艾利.校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N].安徽学院学报,2013(2):96-99.
[3]沈峻岭.高校建设校史馆是历史必然[J].云南档案,2009(3):58.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makes ration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关键词: 校园文化;内涵;特征;意义;思路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mean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85-02
1校园文化的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理论标志。大学作为新思想的发源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文化中心,理当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心地。
何谓大学校园文化? 这是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谈及校园文化,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常见的是将其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有的将校园文化政治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各种指示精神;有的将校园文化文体化,认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浓郁活跃的文学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有的将校园文化制度化和表象化,认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就是校园文化;更有的将校园文化口号化,认为学校有条校训、有几条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就是校园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等精神层面。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包含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包括学校师生认同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校园制度是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
校园文化存在于社会亚文化系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管理哲学和校园精神的核心,是一种凝聚师生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文化现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导航”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一种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优化育人环境。
2校园文化的特征
2.1 校园文化的先导性与超越性大学是传承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也是信息汇集、文化交融、人才荟萃的地方。大学师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感性,使大学成为时代的晴雨表。在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当前任务的同时,大学总是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所创造的思想、理论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2.2 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同时也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传承已知、探索未知是大学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是为了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2.3 校园文化的约束潜隐性校园文化往往具有规范性,但这种规范性更多的是潜在的,不具有强制性,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理性,陶冶人的情操。首先,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体现了师生的价值观念,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精神意志,它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其次,优化的校园环境往往使师生的不和谐行为因受到环境美的无形约束而收敛,从而对生活其中的师生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使师生通过亲身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因此,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具有鲜明的潜隐性。
2.4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较好人文修养的教师和作为青年才俊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决定了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上相对较高。同时,各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历史和传统,造就了不同的风格和品味,加上接受国外新思想、新理论、新科技使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
3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文明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其主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育定形,轻人格塑造"的特点与现代化需要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学生求知成才的强烈愿望对滞后于社会变革的现代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矛盾冲突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一起引起了校园内诸种因素及其关系的变更,这主要表现为等教育改革的提出和深化。我国逐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因此,建立契合大学生特殊心理需要,具有弥补教育某些不足的高校校园文化,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合力因素,满足和实现大学生求知成才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开放的大背景下,原本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业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文化的冲击,其中有积极的方面,自然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有的有的学生沉醉于烟酒、打牌、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迷恋于谈情说爱,甚至打架,赌博,作弊及公共场所不文明,不守秩序的混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令人担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要改变对这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就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而主动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对症下药的手段。同时应该指出,上述种种负面现象的消除并不是光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能完成的,而必须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校园文化的作用,同样,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独特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4.1 精心设计,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部分。没有完善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精心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还要特别注意在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精心设计,精雕细啄,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使是校方的一个通知、喜报也应起到达境悦目的作用,给学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4.2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底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水平高低的标志。通过设计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通过宣传牌和橱窗等载体将优良校风呈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志存高远、立德树人,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真心、真功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功、成名、成家。以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增强学习动力,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和奋发进取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品质。总之,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师生们的一言一行,某种生活习惯,甚至食堂门口的遗失启事,布告栏里的招聘广告等,也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产品可谓无所不在。这种精神产品是由校园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校园师生,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4.3 结合校情,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纪律都是必要的,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则更为必要。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制定规章制度时,只有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去遵守。
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创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具体要求易被学生接受,操作施行简洁方便等。构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去激励、凝聚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人格化,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体现学校价值准则。其次,执行规章制度要保持其严肃性。一旦形成以后,就要按章办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制度贵在严,严格才有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再次,规章制度应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各类规章的相关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功效,使其激励和约束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不竭动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性、多元性、广泛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内涵式 校园文化 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86-0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整个体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根本。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教育性是学校文化的最主要的特性,学校的文化精神是学校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集中体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沐浴在学校文化之中,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且在思想、行为、情感、习惯上受到感化和影响,这就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内涵式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效呢?
1 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美丽的校园给人以美的感受,充满绿色和生机的校园不仅使人心情舒畅、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环境建设上要有特色、有新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到基础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育树栽花植草与育人相结合,色、香、美与情致相统一。学校建筑排列有序,或高低错落,相映成趣: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而又保持卫生整洁,在教室周围营造一个安静、绿色的环境,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对校园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绿化和美化,以塑造美观的校园视觉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2 从软件设施建设方面努力
所谓软件文化,即说到思想文化,我认为学校应从“心”开始。那就是真心关心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建设好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
2.1 在学校树立一种理想信念
我校就提出了“励志明德,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想信念。这个信念鞭策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老师,自发地努力,自主地奋斗,自觉地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表现出了强烈的执着意志和奉献精神。而对于学生,学校更应该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如果没有理想,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信念,学生的各种行为就缺乏根本动力,失去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从最根本的做起,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了解他们所想,即理想,并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2 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育就是带着仁与爱,最终让学生成长和成人,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办学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真心关注学生成长,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2.3 让校园富有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黑板报、阅报栏,在醒目的地方悬挂或镶嵌校训等。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学生作品,在公共场所和专用室、实验室里悬挂伟人、名人的肖像和格言,设置文化科技走廊、画廊。创办校刊,开放文学社和爱心社。建设广播站。我校在每层教学楼设置了文化墙,由学生自己动手,尽情发挥,展现自己在生活,学习以及理想追求等各方面的点点滴滴。文化墙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而且让整个校园更加生动,校园文化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时时处处可以看到文化墙,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4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须。根据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强的特点,要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5 社团活动凸显校园文化自我教育功能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48-02
凡成高广,必有沃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塑造形成的,是培养师生正确“三观”的摇篮。浓郁的文化氛、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于2010年秋,经过几年的实践,“慧雅”教育、“灵慧”文化已初具雏形。我现在谈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建设“雅致校园”,定准文明调
举目皆绿色: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角、围墙、空地栽花种草,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绿意,让校园一年四季满目葱茏,繁花似锦。
抬首皆诗意:视觉上,学校中厅是“仁”“义”“礼”等能概括中华经典文化的大字。六条楼道分别设置“上级关怀”“教师风采”“重大活动”“学生作品”等剪影栏。教室外墙,上部分,是各班自己设计的班牌、班级口号、班规班训;下部分,是学生个人、团队的学习作品。教室里,学习园地、公告栏、表扬榜、读书角、卫生角一应俱全。窗内窗外、墙里墙外,五彩斑斓,丰富而有序。LED屏是展现学校各部门最新工作信息的最好门户,天天有新招,日日有新意;宣传橱窗则是学校长期开展的核心工作展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有效教育工作、安全法制教育等,与可移动的宣传板配套使用。听觉上,首先是校园广播文化,每天7:30、14:30两个时段准时开播,内容有经典歌曲、好人好事、社会新风尚等,给师生带来积极、愉悦的听觉盛宴。其次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文化,每周一唱国歌、敬队礼、宣誓、讲话的规定动作,有效激发师生一周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视听互补,动静组合,共同建构学校360度无死角文化阵地。
放眼皆文明:学校以“笑脸评比”为主线,在纪律方面开展“创星争优”“我是文明小雅士”活动,在卫生方面开展“大眼睛在行动”活动,让学生学有榜样,追有标杆。开展活动以来,主动问候的学生多了,说脏话的学生少了;彬彬有礼的学生多了,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志愿者服务队是学校一大亮点。学校以科组为单位,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有“美丽校园”清洁小分队,有到社区里帮困助弱的热心服务队等。多样化的活动进一步夯实师生的道德品质,让校园处处祥和温馨。
二、构建“魅力校园”,写下创新词
新:教室外墙统一采用彩色泡沫垫打底,各班自行摆出各式图案,学生展示的作品可以粘,可以扣,可以挂,随时都可以更换。充分利用门窗、楼道、柱子、连廊、转角、楼梯间,匠心独运,推陈出新。学生推门而入,或低头俯视,或拾级而上,都能看到大家奋进的足迹,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趣:在过道墙壁安装了10块磁性白板,购置了一批磁性七巧板和磁性彩色圆片,开辟成七巧板创造乐园。课间,这里便成为学生驰骋思维的天堂,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自由摆,自由拼,自由玩,在摆中玩,在玩中想,在想中乐,无形中训练了创造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
妙:充分利用教室铝合金窗,拉上细铁丝,便成为一道又一道奇妙的风景线。这边,展示的是诗词节里师生们的诗歌、楹联、书画作品;那边,悬挂的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让人眼花缭乱。
活:教师办公室文化更加不拘一格。看科室名称就可见一斑,年轻人多的,起个“奋斗吧”;美女帅哥多的,取名“集美轩”。里面的布置,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中西合璧,有的清新典雅,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构建“和谐校园”,谱好发展曲
各班借助家长资源,利用每周的班队课,打造“好爸好妈进课堂”特色文化品牌,让家长走进班级,走上讲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给孩子们上课。家长的加入,一改过去班队课枯燥单调的状况,课程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有烹饪课、劳技课、健康课,让课堂开始有了香味,有了色彩。有了这些元素的加入,学生更加喜欢上班队课,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
四、打造“活力校园”,唱响育人歌
(一)发挥少先队主阵地的“育苗”作用
学校在各班推选出一批行为习惯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校级“红领巾督检员”,让他们随时随地督促其他同学的纪律、卫生习惯等行为。开展每周“笑脸”评比,将各班每周的纪律、卫生检查情况汇总后,分别用“大笑脸”“小笑脸”“微笑脸”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监管作用。校园“每月一星”的评比带动了班级“每周一星”的评比,各班根据实际创“星”、亮“星”,类别已经由原来的12个发展到23个。
(二)搭建活动平台,让德育之“苗”卯足劲头生长
学校创设了“每月一节”,形成了鲜明的节日文化。3月开展诗词节,4月开展读书节,5月开展达人节,6月开展狂欢节,9月开展感恩节,10月开展科技节,11月开展艺术节,12月开展体育节。诗词节,大家大胆写诗、写楹联。读书节,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注重生态阅读。一是开放图书室,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三是建立师生个人图书架,四是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师生品经典,诵名篇,互赏互学,共同提高,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艺术节,学校先后举行“育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童心飞扬,才华绽放”等主题的师生才艺展演,集吹、拉、弹、唱、跳、诵于一体,共同讴歌学校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学校参加各级比赛培养了人才,近年来,学校文艺队每年参加玉林市玉州区中小学文艺汇演,均获特等奖。体育节,项目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
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的载体,核心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统帅和灵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核心价值展开,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注重细节。我校将“关爱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确定为核心价值。为了实现这一核心价值,学校一是牢固树立了一种思想―创国内一流品牌,建市内一流环境。二是坚持一种理念―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三是形成一种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四是践行一个誓言―坚持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所有学生学有进步;替每个家庭分忧,让所有家长满意放心;对每一位教师贴心,让所有教师感到快乐幸福。同时,校训为“仁爱、博学、自信、自强”,校风为“文明、向上、务实、创新”,学风为“学而不厌”,教风为“诲人不倦”。“三风一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行动的指南,是这种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
如何将核心文化统帅的校园文化落实在校园建设中?我们认为,如果把学校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校园文化就是雨露、空气和阳光,它虽然无声无息,但润物细无声。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揭示了文化的教育诗情蕴涵于优美环境的陶冶。从这一点出发,我校在校园建设中力争突出核心价值,让学校的建设体现出独有的校园文化。比如,让建筑场馆寄寓文化品位,让历史遗迹述说着学校的世迁,让厅堂馆所表现出逸兴雅趣,让花草树木折射出人文情怀,让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以美的理念塑造灵魂,以内涵的丰富多彩培植特色气质,以思想的张力承载高尚品德,以心灵的陶冶升华志趣、激励志向,让学生在学校环境文化的浸润下认识生活,发现真理,丰盈生命。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接地气
建构校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智慧的过程。在校园文化的设计中,学校始终高举“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了假、大、空、远的思想,努力践行真、小、实、近的做法,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相信全体学生。让每一张照片成为值得回味的记忆,让每一句话成为师生真实的声音,让每一个设计贴近学校的实际。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我校教职工的智慧碰撞出来的,教师们的言行正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东风九中教师风采”,成为教师们教育教学观念的真实写照。句句话语自己写,言简意赅接地气,不是名人胜似名人。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让每位教师都感到职业的幸福。
―陈 刚
以爱心育人,以耐心教人,以信心励人。
――陈映凤
旧制侧畔千帆过,课改前头万木春。
―刘宏元
以兴趣避头悬梁,用方法免锥刺股。
―徐家树
心灵沟通胜于知识传授。
―艾寒梅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卓东方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杨 丽
严慈相济,爱心耐心润泽学生心灵;张弛有度,艺术高效巧开智慧之门。
――黄纪玉
不仅教师风采如此,打造教室文化也是充分发动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想方设法为班集体做贡献;让每一面墙壁都承载着我们的理想和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期许;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心地爱着别人也被别人爱着;让班集体成为学生展现才华的有效舞台;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学子都深受班级文化的濡染,真正把班集体培植成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温馨大家庭。
班级理念是班主任的治班之魂,班级目标是全班学生的共同愿景,小组大比拼和班级荣誉墙是学生活动的过程记录,班级自留地是展现班级特色的舞台,班级读书角时刻滋养着师生的心灵。比如,我校的班级精神有“生命不止,梦想不息,带着梦想前进”“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鹰一样的个人,狼一样的团队”,班训有“没有越不过的高山,只有迈不开的双腿” “日常生活一丝不苟,关键时刻举重若轻”“团结凝聚力量,专注激发潜能”。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重视墙壁这一重要载体,让墙壁成为会说话的教材。学校大到教学楼,小到标识牌,都要经过精心布局巧妙设计:楼层提示牌让每个第一次来到我校的客人站在任何角落都能找到他要寻找的班级和办公室;班级、办公室表示牌虽小,但很精致;如果有疑问只需要你拿起手中的电话一拨就能解决问题;学校工作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从哪个地方上楼,出操从哪个楼梯道口下去,都有明确的标识;温馨提示语让你的语言更加文明,举止更加得体。我们力争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异彩。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无不体现着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它们犹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师生心田,植根于师生心灵的沃土,定能绽放出绚丽的鲜花,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主题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主题文化的打造。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幅巨作,那么主题文化区域就是巨作中一个一个的聚焦点。每一个主题文化都在校园文化的整体布局中,每一个主题文化都要鲜明地支撑着校园文化。我校在“关爱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老师”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努力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高度融合,完美地实现了静态环境文化与动态活动文化的有效嫁接。
教学楼一楼开放式风雨操场的建设集中体现了我校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栏、公告牌、教师风采等载体集中展示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教育理念,营造出崇真的学园、向善的乐园、尚美的花园的文化气息。
“学而书苑”突出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的主题思想。以大量高品质的书籍为主题,通过高品位的文化墙、活动式的阅报栏、一流的读书设备,着力营造优雅的读书环境,彰显“静态文化”的浸润功能。这里体现着文化人以文养心的人本精神,升华全体师生的思想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文明素养,陶冶全体师生的情操,打造人性美德的人文价值。
运动场所是张扬个性的好地方。学校内涵发展的要义首先是个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体现,体现学校主题文化的“五环球场”是全体师生活动的地方,集中体现学校的“动态文化”。四张乒乓球台整齐地摆放着,给学生们送去了欢声笑语。左侧主题文化墙“教师的沃土”从德育、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展示了教师的风采,充分体现了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教师的专业梦想,给教师以张扬个性的舞台,并且把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科研探讨、课程开发融于一体,让教师的学习成为生活,让教师的培训成为福利,让教师的反思成为品质,让教师的创新成为目的,让一流的学校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右侧“学生的乐园”侧重于学生在校园里生活的场景。因为我们认为教育的欢乐来自于对美好心灵的发现,看看那一张张笑脸,每个学生都是天使,他们的内心都蕴藏着真善美的宝藏,教育的真谛就是发现他们的兴趣,开启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在学校全体教师欣赏的目光中,让学生变成绅士;在文化育人的理念下,使学生变得德淑;在以生为本的取向下,使学生变得开朗;在审美目标的愿景中,让学生变得智慧。
四、校园文化要有历史厚重感
学校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文化的传承。 历史是一块饱经沧桑的残垣断壁,历史是千年流传的诗词佳句。陶行知先生倡导“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历史的元素,校园文化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围绕两个领域的历史展开,一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二是我校发展史。在走廊文化中,我们精选27幅字画。每幅都尽量做到文有内涵,图有意境,图文并茂。所有名言均来自于国学经典,既体现了传统教育文化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又通过历史沉淀下来的颗颗珍珠来照亮、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立志做人。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二楼和三楼主要是劝学、勤学篇,四楼主要是励志篇,五楼主要是修身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自己,一所没有历史厚重感的学校是没有文化的学校。学校专门设置一整面的主题文化墙,以高度浓缩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学校的“成长足迹”,给所有置身其中的师生一幅生动鲜活的立体画卷,让我校师生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共创未来。
五、结束语
【关键词】现代性;校园文化;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22-1.5
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内容,是人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从这个界定来看,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它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诞生开始就发挥着一般文化的共同职能,即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可见,校园文化是超越于“形而下”范畴的,具有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意味,是学校建设的“灵魂”。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构建理念、价值属性和实践方式。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体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正面影响,以市场经济为主旋律的社会结构变革,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带来了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社会主体文化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校园文化。教师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都迥异于以前。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在校园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比从前进步了,他们注重个人的主体意识,重精神,重成就,重实用,重发展也注重现实的自我;他们竞争意识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的精神进一步弘扬和发挥,成才意识明确,学习目的更加明朗化,参与意识加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不再是单调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也给校园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一部分师生员工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个人主义严重,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全局利益,只讲实用,不讲奉献,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的人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表现出一种淡漠的人际关系,等等。
上述的一切都表明了我们校园里的教育环境和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师生员工的价值理念到教育环境、教育方式,都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现代性是欧洲启蒙学者有关未来社会的一套哲理设计。在此前提下,现代性就是理性,是黑格尔的时代精神(Zeitgeist),它代表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逻辑。哈贝马斯出于对现代性的忠诚信念,特别强调了“现代”与“古代”的联系,将“现代”界定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一种与古典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这种新的时代意识是“通过更新其与古代的关系而形成自身的”,是“一个从旧到新的变化的结果”。“现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现代性”这个术语的缘起。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时代意识,通过这种时代意识,该时代将自身规定为一个根本不同于过去而又与过去有着相关性的时代。它既包含着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强调现代与古代的连续性,又具有价值诉求和规范意味。毋庸置疑,现代性造就的是一种注重现在的精神气质,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祛魅的过程,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时代的理性化,理性化的时代。
“变则通,不变则废”。师生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现代性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改变管理思维模式,另外,现代性教育的使命也规约着管理者认真思考现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良好的校风离不开文化建设,脱离文化行为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实在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教书育人理念的最终旨归。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要求。但是,就一般规律而言,现代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如下特征:
形成适合现代性意义的校园文化管理理念。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理念强调组织和技术方法的运用,以工作为中心,实施的过程也必然是以控制人、压制人为手段,其结果难免是以牺牲个人来实现管理的目的。如前所述,现代性背景下的师生主张价值的多元,倡导个性化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管理必须反映当代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特别强调软性管理这一发展趋势,侧重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以形成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校园管理文化。
在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的主导下,必然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织的多元性。它的组成,应该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员工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因为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建的,所以组织管理要有代表性。校园文化行为包括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指学校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还包括各项规划、计划、条例、要求、意见等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这些行为规范和模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管理内容。建立学习型组织。21世纪最成功的学校是学习型学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组织形式已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这就对学校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实践中,要注意良好的“学习”文化及氛围的形成,使“学习”文化成为现代性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常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经常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这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才干,活跃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注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和措施的同时,还要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打“硬件”牌,以“硬件”带动“软件”建设。在现代性背景下,学校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实力、地位的体现。当代社会,构成学校竞争实力的,既有教室、实验室、设施、设备、资金等经济因素,也有教育理念、办学经验、学校信誉、学校形象等非经济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非经济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经济因素的作用而决定竞争的成败。学校视觉形象包括各种标志、校服、校旗、色调、象征性符号等内容,加强学校形象建设除了标识要统一之外,色调要简洁明快并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公众审美心理,使公众能够通过视觉准确地识别学校。
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如同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论,师生在满足基本的的教与学的物质需求后,必然会在日常的教与学活动中逐渐生起或注重精神层次的要求。其中包括校容校貌的建设,如:校舍建筑、校门设计,都要充满文化韵味;宣传栏、阅报栏、光荣榜设置整齐;校园雕塑富有教育意义。平坦的操场,绿树环绕的草坪,校园的绿化,美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精心制作的校旗,谱写代表校园精神的校歌,体现校园风格的奋斗口号,从而显示文化情境;学校要设图书室、班级要建图书角,有条件的学校可编校刊、校报、创建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新形势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德育放在首位的精神。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它们在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中起导向作用的学校德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形成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使学校德育所倡导的正确的轨道向前延伸。
现代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正在生成的文明理念,是一个“在路上”的文化构建过程。基于我国现代性状态不太明朗的当下现实,校园文化建设也将是一个逐步发生、深化、完善的成长过程。我国教育界、学术界也应有志于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使之成为普适性、指导性的完善体系。
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四有”公民、蕴育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以营造育人环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信:“随着经济建设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将以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高度文化的民族屹立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史华楠,胡敏.论校园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0(3).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39-03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本是指“耕作”、“教习”、“开化”的意思[1]。在汉语中,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区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3]。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均起着重要且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环境因素,并以一种隐性机制对学校其他成员起着潜在的间接作用。同时,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也起着导向、规范和约束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公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却甚少。从2008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孔靓评估了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文化活动单薄、校园制度建设滞后、校风不良等问题,并基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4]。至今似乎还没有国内学者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5]。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其校园文化建设受一系列复杂且动态因素所影响,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其特点和规律来建设适应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文章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以及所处发展阶段,从理念视角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作初步思考。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价
(一)思想认识状况
独立学院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除应当具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与设备等“硬件”外,还应当具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软件”。校园文化正是这种“软件”的反映。因此,校园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以优化育人文化环境。现阶段,独立学院往往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而忽略“软件”环境即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在实现育人功能和促进学院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极个别独立学院甚至违背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办学存在功利化、商业化倾向,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市场化特征,这不利于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础建设状况
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均重视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室和图书资料以及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从总体上来看,独立学院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教学、行政、生活和体育活动功能区布局合理,基本满足了招生规模扩张的需要。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内涵发展转型的需要。一是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等校园理念文化还有待凝练,还没有形成适应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办学和育人文化体系。二是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少,校园文化场所不足,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少,校园文化气息不浓,尤其学术文化和科技及实践教学文化缺失,还没有保障适应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园文化设施。三是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实现依法办学和实行民主管理的需要。独立学院章程有待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和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也有待优化。
(三)功能效果状况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履行社会服务等功能均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对独立学院和谐校园建设和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所起作用及效果均欠佳。一是校园文化教育导向效果欠佳。独立学院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营造了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毋庸讳言,当今独立学院还不同程度存在诚信文化意识薄弱、感恩文化意识萎缩、学风文化导向歪曲,敬业精神文化缺失、学术文化氛围贫乏、和谐文化意识淡漠、科学发展文化意识弱化等校园文化支流现象,校园文化所起的教育导向作用与效果欠佳。二是校园文化激励凝聚效果欠佳。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和凝聚教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但是,独立学院师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认同且稳定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致使难以激发师生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难以激励凝聚师生对独立学院的荣誉荣、责任感和归属感。三是校园文化娱乐调节效果欠佳。许多独立学院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这对调节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节奏,避免紧张情绪,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校园文化活动少,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也不高,还难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民办公益
坚持民办公益,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等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具有公益性。同时,又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强调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毋庸置疑,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民办公益原则,切实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一是要提高认识。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民办公益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增加投入。一方面,要增加精力投入。独立学院要按照教学型类型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积极构建适应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投入。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教育教学规律,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尤其应当增加学术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以推动学术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结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保障和提高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首先,独立学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良好素养与品质。其次,独立学院要坚持能力为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培养特长提供了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尤其应当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文化活动,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合作,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独立学院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当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坚持齐抓共管的学风管理模式,把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重视考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学生相互督促和竞争的学习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坚持依法办学
坚持依法办学,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独立学院应当坚持依法办学,营造依法办学的文化氛围,构建依法办学的校园文化法制环境。一是要认真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及其它教育政策和法规,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学生、教师、院长和举办者的权益,从严治教,依法管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努力构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治文化环境。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高等教育规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克服行政化倾向,克服公办高等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切实营造尊重学术自由的宽松学术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为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教职工参与监督等提供制度文化保障。三是要实行民主管理。独立学院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教职工代表参与董事会或理事会,落实教师和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独立学院要坚持以开放的视野,主动接受社会参与管理和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的评估,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传承创新
坚持传承创新,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首先,独立学院应当开放办学,切实承担大学应有的文化使命,以国际视野和眼光传承古今中外尤其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并借鉴和实践于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应当对外来校园文化成果进行科学的选择,有效汲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尤其要预防消极校园文化的渗透,抑制低俗校园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使校园文化建设向健康高雅可持续方向科学发展,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其次,独立学院应当结合办学体制和办学定位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学生和教师群体特点,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总结和传承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并逐渐形成特色和永恒的向心力,以激励教师、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第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除应当借鉴古今中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问题,坚持改革与创新,尤其应当强化先进实践教学文化和应用学术文化建设,努力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潘懋元,吴丽卿,黄锦汉.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主体 发展
学校是育人场所,良好的文化环境,既有利于陶冶情操,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之一。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内部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传递文化信息、娱乐、育人等功能,学校的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传递性、暗示性、自我教育性等影响,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把校园文化变成一种文化课程。矾山高中作为一所浙南的农村高中,以“创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面对着来自农村的1100名学生,在新课改中,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 自主性。一开始,学校就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本校的办学理念,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想法尽力体现地处农村的特色,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校上下自主开发,自主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能为学生服务的文化建设。
2 广泛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面广量大,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但也没有忽视教师群体,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另外,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和社会著名人士,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群众性。建设校园文化,要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方面,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要通过社团组织和教师指导或者同学之间,以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开展起来。学校共成立了33个不同的社团,有社团制度,有计划,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活动。
3 导向性。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想方向,陶冶学生的情操。当今的研究认为:美可以养德、启智、健体、促劳。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本有主题的、多彩生动的教科书。我校在创建校园环境中,基本建设突出了优化育人的环境,增强了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
4 统一性。校园文化应丰富多彩,这样,师生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环境。当然,个性要寓于共性的统一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始终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规范作用,形成特定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的向心力。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1 校园形象的建设。学校文化具有传递文化信息、娱乐、育人等功能,学校的教育、形象、文化是完全物化的、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文化布置。我校直接把我们最想说的话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发挥了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校园的改建扩建,学校又因地制宜地创设了各种文化设施,开辟了新的宣传窗,调整了校园绿化布局,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描述着师生对环境的理解。
2 师生的形象建设。近年来,我校本着“矾高没有差生”的宗旨,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校里,校长是教师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当我们站得直、走得稳时,师生将被这无形的人文文化所熏陶。这样,学生的行为不再成为老师头疼的问题,一种积极向上、讲学习、讲正气的校风呈现出来。
3 文化制度的形成。为了能让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让各种活动如学生社团、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有规律地举行,学校把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动形成文件,纳入了学校的发展计划当中。例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纪念12.9、重走路、趣味运动会、校园吉尼斯等活动已经形成制度。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浮躁得以发泄,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三、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他们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把这些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2 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资源。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的,但是它的开展和建设不应当局限于校园本身,而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我校的边上,有一个“朱程革命军事基地”,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我校组织了一次重走路活动,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和好的社会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