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交流沟通的方式8篇

时间:2023-07-14 09:43: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交流沟通的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交流沟通的方式

篇1

护理是一项非常人性化的工作,从病人入院到离开医院,整个诊断、治疗、护理过程都和病人发生密切联系,护士的一言一行都在病人及其家属的的关注下,如果言语不当,沟通不到位可能会引起病人不满,给护患关系留下隐患,甚至引发医疗纠纷。良好的交流沟通可使病人获得良好的心情,消除疑虑和恐惧,增强对护理人员操作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施过程

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就诊或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询问病人,带他们熟悉病房环境,讲解病房制度、教会设施的使用,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告知作息、探视时间及贵重物品的保管等,给病人以人文关怀,让病人消除陌生感,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认真宣教,有问必答: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应多关心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检查的目的、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休息、饮食、活动等,对病人提出的种种疑问和护理操作的不解,做到不推不冷,不急不躁,耐心细致的解释,使病人消除疑虑和恐惧,自觉配合治疗。

语言谨慎,解释恰当:护士的工作具有协作性、连续性,所以要有群体观念,对病情的解释要客观、科学,禁忌对同行、同事的前期治疗护理妄加评论与指责,出现问题要保持沉着、冷静,做好恰当的解释与及时的补救,甚至表示出诚恳的歉意,尤其是在病人家属当面,更应语言谨慎,避免引起纠纷。

关心体贴,尊重患者:护士要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我们不但要治疗疾病,还应关心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要保护病人的隐私,随时帮助病人解决疑难问题。

利用板报,方便沟通:医院各科都设置了宣传栏,每月1期板报,内容有:新仪器的作用、新技术的开展、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相关知识等,让患者或家属一目了然,方便了沟通,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工休座谈,效果更好:各科室每月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1次,安排医生、护士参加,由护士长组织,护士给病人或家属讲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及报销程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征询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医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拉近了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的沟通交流效果更好。

告知电话,方便咨询:病人出院时,责任护士告知病房的电话号码,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的联系电话等,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对于出院的病人,护士定时进行电话随访,解决患者回家后的有关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

体态语言,不可忽视:①端庄的仪容仪表:护士要有端庄、稳重的仪容仪表,清洁、整齐、得体的服装,体现出护士的严谨与认真,良好的精神气质,给人一种自信、健康、精力充沛的感觉,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②适度的微笑:和病人沟通时要面带微笑,自然、真诚、适度、得体的微笑可以增加信任感,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温馨,为深入地沟通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可以缓解病人身心痛苦和压力,心理上得到安慰,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③目光的注视:护士在和患者沟通时,要面对病人并有目光的交流,对紧张恐惧不愿配合的病人要给予鼓励和安慰,操作时全神贯注,对于病人的配合要有赞许的语言和感谢的目光。

篇2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沟通和交流重要

沟通和交流指的是人与人相互之间传递和反馈信息的动态过程,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又可以被称作是心灵对话,指的是人与人相互之间进行思想、精神、内心想法、情感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以保证相互之间能够形成情感和思想共鸣。通过对一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班主任对于学生之间进行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沟通有些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些则不能,因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内心和思想都已经渐渐地向成熟期迈进,具备了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且情感的波动性较强,自我意识能够控制行动,个性较强,希望能与异性多做接触,但对成年人的防备心理比较强,通常不喜欢真正打开心扉,因此,教师与高中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则逐渐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同时也是必要的教学任务,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好班级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之外,还要注意与高中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也是高中教学任务中的另一大难点。

一、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师生之间的重要性

沟通和交流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沟通和交流,生活将变得沉寂而了无生趣,事业也不会走向成功,工作也不会称心如意,而且,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那么就不会相识相知,更无从了解和互相帮助,信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沟通和交流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沟通和交流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没有沟通和交流,管理班级就永远是纸上谈兵,不会收获很好的管理效果。高中自我意识比较强,而这种意识是他们限制行为、走向自律的过渡期,缺乏成年人的自律性,所以经常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而这种心理产生的同时,他们还经常封闭自己的内心,拥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沟通和交流则是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也显得特别重要。担任高中班主任一职,教师一定是实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使其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都能够被正确的树立起来,此外,教师要认识每位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思想性格、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要针对这种差异性实施沟通和交流行为,这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成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二、班主任在与高中生进行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因为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智已经慢慢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情感变化和思想沟通方面都比较敏感,也比较青涩,所以班主任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必须要讲究适合的沟通策略和方式,而要建立与学生长期沟通和交流的关系,那么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就一定要明确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在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涉及其它与沟通事件无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品质和性格,换句话说就是班主任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要实现确定沟通的内容和主题,并针对制定好的内容和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切记不要借题发挥,反反复复的牵扯以前的事和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陈年旧账,这样不但不能实现沟通的目的,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加大了沟通和交流的难度艺术,此外,在沟通和交流时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不要讲沟通的内容和事件同学生的品质和性格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厌恶之情,从而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形成无法填平的沟壑。第二,班主任在沟通和交流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些肢体语言。在某些时候,肢体语言所传递和表达的信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班主任在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丰满的情绪,而以免太多的语言对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学生带来伤害,比如,班主任不要再沟通和交流中向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暴怒、绷着脸、皱眉、叹气等消极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而要经常面带微笑,以赞美、欣赏、鼓励和关爱的眼神和行为向学生传达积极的信息,并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契机向学生表达赞同的情感,向用力点头、竖起大拇指、神情专注等等肢体语言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打开心扉与班主任之间进行心灵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三、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的技巧

(1)高中班主任要积极主动的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经常询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近况。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比如,如果班主任在某次大型考试之前发现某个学生的状态比较不稳定或表现出于平时不太一样的行为,就必须要及时找学生谈话,进行单独沟通,问其状态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并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尽快走出抑郁的情绪。

(2)高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技巧还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沟通和交流场合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班主任应当将沟通和交流场合确定为比较私密的场所,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二、交流方式的选择,沟通和交流通常都是两人之间进行的,但是遇到特殊的情况也可以采用集体的方式,班主任要学会用变通、灵活的方式改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模式。

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应当针对学生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特征对沟通和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要讲究技巧性,不能表现的过于急躁和强硬,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教师应当把握沟通方式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健康品格和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陈军.中小学班主任如何把关爱撒向每个学生[J].考试周刊,2012(59).

篇3

(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需要

幼儿教学沟通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从根本上来看其实是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促进。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与语言思维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与教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所以对于彼此间沟通的需求则迫使学生不得不通过更多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例如,许多幼儿在彼此的交流中都不明白对方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有区别,而是表达能力的缺失,从而给听话人造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掌握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教师通过言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言语向教师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也经常会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因为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更好地学习,也要给予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方面的帮助。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生活状况的掌握,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还有那些除学习以外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例如,一个学生整天关心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口中的“捡来的”还是“充话费送的”。当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心中的这个疑问,给予学生正确的回答。

二、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所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的都是命令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感受,没有把孩子放在较高的地位。这样的教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另外,通过命令的方式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生不敢或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严重地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教学过程的沟通与交流中,孩子才是沟通与交流的主导者。许多教师在沟通与交流中都扮演者主导的角色,一切的沟通与交流都是由教师引导和发起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么沟通与交流所带给学生的作用就非常局限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与观点,只有让他们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才能够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但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们的发言都是被动的,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畅所语言,不仅难以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还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沟通与交流的内容非常局限

在教师的眼中,孩子年纪尚小,主观地认为幼儿接受的东西非常有限。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都只涉及书本上的知识,不会过多地交流其他知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昆体良就曾谈到过:“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而由于很多问题教师都不跟孩子们谈论,这就让孩子们的沟通与交流的内容非常局限,孩子们只能在谈无可谈的时候沟通和交流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东西。

(四)沟通与交流过程中用词单一和错误现象较多

普通幼儿园的小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使得他们在沟通与交流中很难找到能够准确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词汇。教师在这一方面也没有过多地注意而是选择忽略这一现象,而且在自己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也没有过多地去引导孩子进行词汇量的积累。由于这些错误,就会导致孩子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词可用的现象。词汇量较少还仅仅只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之一,用词错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由于孩子的词汇量少,这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沟通与交流的需求,当他们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去描述自己的想法时,就会找一些自认为相近的词语去代替它,这就很容易产生用错词的现象。

三、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问题的对策

(一)促进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促进沟通与交流方式的多元化。除了课堂上的交流,教师还可以在课下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当学生放假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孩子家长打电话,然后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让孩子愿意和乐于去和教师沟通与交流。

(二)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沟通与交流是充满好奇心的。教师不应该让孩子在沟通与交流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应该让孩子来主动提出沟通与交流的话题,自己则更多的是充当孩子话题中的一个参与者。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乐于去沟通和交流。

(三)丰富沟通与交流的内容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接受能力,丰富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内容,让他们能够通过沟通与交流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与文化。例如:在中秋节到来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中秋节的来历;而学生在中秋假期结束后,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假期经历。

(四)注重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篇4

一、交流是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与家长的交流合作中,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幼儿成长档案、家长园地等都是常见的交流方式。笔者认为,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开展的次数较少,交流也不连续,所以接送交流就显示出其优越性。接送交流形式多样,如集体式交流、小组式交流、个别式交流等。笔者常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针对幼儿在园的特殊表现与家长单独交流。

如在绘画过程中笔者发现王令怡小朋友握笔姿势不正确,经过多次纠正还是不能正确掌握,离园时笔者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王令怡家长。经过短时间的家园纠正,王令怡很快学会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午餐时,洪若琪小朋友吃得太慢,一口菜放嘴里嚼很长时间才咽,有时还用手抓饭。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到在家吃饭时,奶奶觉得他吃得慢就一直喂他,所以他拿筷子的方法也不是很好。于是笔者主动和他妈妈以“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话题进行交流,得到了家长的赞同。在我们相互配合的教育下,洪若琪在吃饭方面进步很大,虽是琐碎之事,交流也不足几分钟,可一下子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加深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二、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笔者在与家长沟通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有时会引起家长的误解。后来,笔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就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幼儿也在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经过二十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与家长谈话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教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孩子在班级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是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教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1.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幼儿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幼儿和家长是最让教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笔者认为,家长不主动找教师,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和教师联系。于是笔者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非常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

2.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幼儿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的。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一些缺点也会视而不见。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公开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这一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水平,并找出自己孩子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办法,使家园共育取得一定的效果。

交流场所是开展交流的前提之一。如果教室内的活动室空间较大,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同时与几位家长交流;如果教室内空间比较小,就可以利用走廊这一开阔的空间,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创造宽松的环境,并尽可能多地与家长交流幼儿的情况。

3.真情感动法

篇5

关键词:交流;沟通;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性。但现实告诉我们,子女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系统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要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拥有和谐的家庭和良好的沟通,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

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

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强势,因此不愿意同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也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带着怨气跟孩子沟通,因此这让孩子除了产生害怕心理之外,根本达不到沟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命令多于商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经常处于不被尊重和被动说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

三、良好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关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空间。但是,与孩子沟通时间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

1.亲子间的沟通要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喜欢自己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孩子必须听我的”,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感受,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一言堂”。这种沟通方式不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使沟通变成了“走过场”的客套话,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切忌把沟通变成指示和训话。同时,父母还应针对孩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孩子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并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要以理服人,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对父母的信赖,最终实现有效沟通。

2.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沟通,从而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

而父母要充分做到信任,就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被信任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肯定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奖励的措施等等,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从而在沟通双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由此,孩子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3.沟通交流要保持经常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无时无刻变化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不要把交流当成是任务,像开会一样例行公事。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父母通过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过沟通更加体谅父母。因此,家长要把沟通当做像关心孩子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击性和临时性。

同时,沟通决不能只凭父母的心情,高兴时有沟通,不高兴时就等心情好了再沟通。毕竟,交流是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从而为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一个月沟通一次,甚至半年沟通一次的行为,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要适时调整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尤其在发现孩子有所变化时,就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要把握沟通时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多赞美、少批评。

亲子间的沟通,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无论从词语的选择,还是语速和语调上,都应该把握分寸,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沟通的效果也将截然不同。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对犯错误的孩子,也不要夸大处理,而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5.家长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

篇6

【关键词】沟通;技巧;亲密;融洽

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师生间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结果。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大至各大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因师生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性事件,小至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师生冲突事例。据有关调查报告称:“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处于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在叛逆期,与逆反期孩子沟通有时存在一定交流障碍,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人生中的“心理断乳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手段陈旧,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认知实际有一定的脱节;

(二)中学生进入理性年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逐步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平等交往,要求老师与他们之间平等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与他们交朋友,友好相待。但部分教师觉得“教师应该注重师道尊严,怎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呢”,于是说话总是居高临下,一副教训人的语气和神态,一开口便与学生形成了心理距离,造成隔阂和鸿沟,即便抓住他们的“人”也抓不住他们的“心”;

(三)中学生心理有一定的闭锁性,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存有戒心,他们认为老师在很多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在利用他们或把他们当成老师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四)部分学生认为: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如果告诉老师,顶多是各挨五十大板,不会得到公平解决而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气,所以宁愿忍在心中而在之后私下解决;

(五)一些学生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在教师要了解学生中的情况时,担心是自己泄露了别人的底而招徕同学的嘲笑和隔离,不愿意向老师报告真实的情况。

鉴于以上几点,所有与学生建立彼此亲切友善的关系应该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艺术。

一、尊重孩子平等对待。要用理解的态度,设身体会的心情,表示尊重的感情

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要把自己降低到学生水平去交流,还是把学生带到成年人的水平,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和他交流呢?二者必须兼顾。把你自己降低到学生时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交流,玩他们认为有趣的游戏,教他们正准备学习的东西。你就会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充满智慧的个体,你就会知道应该去尊重他们,认真听他们对事物的表述,你就会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你用尊重对待他们,你也就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带到你的水平――像成年人一样和他们谈话。

二、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轻松交流

良好的谈话氛围是沟通交流顺利的根本保证。老师在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幽默。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之前,可以开开玩笑,讲几个幽默故事,这样能使学生柑橘无拘无束。这种情绪是可以感染学生的,使他也学会幽默,养成乐观向上的品格。

三、态度真诚,眼神交流

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不偏向。学习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不袒护,学习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平心静气去谈,不讽刺打击挖苦、不说教、命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指出他身上的优点,关心他的成长。这样使他觉得老师可爱可亲,从而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四、运用积极肯定的语言

语言的获得和语言的享受必须联系起来,如果一个学生的语言不断遭到成年人的挑剔、指责或被纠正,学生将很难学习说话,过分纠正学生说话,可能导致学生不能说而造成语言障碍。教师要善于寻找时间和空间,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爽爽快快的沟通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

五、顺势方法化解学生的情绪

这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当孩子对老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他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气老师,目的是激怒老师,如果这时长篇大论的说教,就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使师生关系陷入僵局。

六、因材施教,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一)谈话沟通。直接通过谈话眼神交流,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需要传神的目光。

(二)书信交流。学生对书信交流思想的方式情有独钟、如果您有这个技巧或习惯,可能就是您的最佳交流沟通的方式。有些话,有些事情,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和某些心理疾病,他们更愿意用书信的方式交流。

(三)作业批注。作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在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针对部分学生近期的思想问题,可用简短的、有针对性的、动情的、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换思想,效果是特别好的。

篇7

【关键词】大学师生;心理沟通;心理障碍

随着各种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深入,必将影响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关键群体,怎样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品质,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心理活动是较高思想层次的一种结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的思想教育中,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协助其塑造健康的人格的同时,还需要树立起远大理想,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然而,现在大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存在障碍,主要由于学生存在交流上的自卑心理、与老师存在代沟以及教师对学生关心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一、大学师生沟通中遇到的障碍

(一)教师的原因

与初高中相比,大学中老师的数量较少,一个老师教的学生数量非常多,因此使得教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多只存在于课堂之上,这就大大限制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加上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参差不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总的来说,大学教师在于学生交流之间具有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具备完整的知识储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经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尊重学生,性情上要豁达幽默、言行举止恰当,能与学生无障碍交流,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吸引学生。

(二)学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长大,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上都不同。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些都给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带来困难。加上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产生矛盾的群体,个性化突出,面对各种诱惑容易失去自我,自我信仰容易遗失。还有部分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教材里所述的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和枯燥,同时受到社会上一些腐败阴暗现象的冲击,对个人思想上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原因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老师的意见或者关心也开始逃避、反感,进一步可能发展成为学生的沟通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在社交能力上产生不足,更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后果十分严重。

(三)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不恰当

现在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其说是沟通,倒不如说是说教,这种交流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拉大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加上讲话的语气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大学教师由于在年龄上与学生存在一定差异,各种观念不统一,这些对促进良好的交流来说也都是障碍。

二、怎样加强大学师生间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交流可以很好的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教师如果和学生之间能够创建一种友善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从而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学生的学习的推动力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一节优秀课程展开的基础,只有这样次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和学生怎样融洽相处对教学来说至关紧要。要想实现课堂上师生良好的交流,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情绪变化,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学生能够以最好的学习心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一)促进师生情感沟通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有必要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有效沟通及培养,以求对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其职责不能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相关事宜,最重要的还必须具备完整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老师特别得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充满热情,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激情。除此之外,老师能够和学生亦师亦友,尽量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学生信任,在情感上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共鸣,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在和学生交流沟通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情况下的每个学生,其各自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使得其情感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都较脆弱,老师需要不断换位思考,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要,确保沟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一定要保持平等、真诚的原则,通过贴切的言语表达、恰当的交流话题保证交流过程的顺畅。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学会聆听,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或生活问题,注意沟通的意义和目的,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采用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的交流可能是大学师生之间主要的交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地挖掘和研读教材,做到对教科书的思想、科学、可读性的全面把握,就能够发现课堂情感的突破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授课的情感点,选择科学合适的课堂交流互动方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思维。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手段创造互动环境,达到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目的,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尽可能采取简单、易被学生接受的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大学生潜在情感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最终做到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篇8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一门沟通交流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信息互换进行交流,实现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沟通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促进的作用,广大教师要重视和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沟通艺术,打造更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作用

1.有助于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而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必须借助于良好沟通交流这一途径。教师与学生经常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能够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为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

2.有助于开展师生良好互动。互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动起来,通过问答交叉的形式达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目标。这一互动过程中,沟通是两者的纽带与桥梁,教师的启发引导需要通过沟通艺术传达给学生,学生也需要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3.有助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整个教学活动是不断观察、分析、总结与改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感状态、能力以及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总结教学中成功之处,寻找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可见沟通艺术在及时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要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沟通艺术的作用,同时还要紧扣要点科学实施,使其作用发挥成最大。

1.把握好有效时机。一是新授开始前进行沟通。在每节课的新授内容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或者回顾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沟通,在这样的沟通询问中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对旧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这样的沟通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新课学习,同时也能复习旧知时、检查预习情况,在情感上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教学过程中进行沟通。在新课教学的环节,教师应当在讲授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要教给学生难点和突破技巧,而且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障碍,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三是教学结束前进行沟通。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简要总结,也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理解方面的难处,要求学生提出一些质疑,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简要回顾当堂所学,提高巩固效果。

2.把握好科学策略。一是运用问答互动方式。问答是最为基础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要点融合成提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深入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沟通中达到突破重难点、巩固学生理解掌握的目标。二是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也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载体,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再是一对一的方式,而是变成了一对多,教师可以将需要沟通交流分析的内容设计成思考题,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在小组内讨论分小组汇报,以这种扁平化的沟通方式进一步积聚学生的集体智慧,提高理解效果。三是运用巡视点拨方式。无论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还是分小组开展合作研究,教师还需要通过选择性地点拨沟通,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个性问题。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查看学生学习的进度、成效,同时解答他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思维方式方法上的点拨,通过这样的点拨达到“授人以渔”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3.把握好交流内容。一是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重点应当扣住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思考研究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的不足与有待补充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学习,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就学习态度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成效影响较大,对于思考积极、发言踊跃、学习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尤其是对于中后位置的学生更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激励促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是就学习技巧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性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如怎样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如何分析写作的特色,如何进行高效记忆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技巧之外,还应当对学生课堂学习中所运用的技巧进行提炼、推广,对效果较好的给予表扬,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吸收借鉴与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技巧。

4.把握好沟通方式。一是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这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质疑等方式,运用语言进行观念的沟通,达到明辨是非、以正视听的效果。二是运用眼神进行沟通。眼神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鼓励的眼神肯定的眼神,以及表示遗憾的眼神等等,分别用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其对学生的鼓励促动乃至批评的作用,实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三是运用动作进行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动作,让学生接受到沟通的信息,如学生回答较好,教师在经过其身边时可以亲切地拍拍其肩膀让其坐下,这种亲昵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也获得了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