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3: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三化学笔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1、以发展的眼光看备考:
整个高三工作是非常艰辛的,如果把它看成是任务来完成是很累得。如果处理不好上课、复习、模拟考试等各种关系或资料的新陈代谢就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心选择资料,把高三的工作看成是一个教师自我提升,发展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为高三师生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校方给高三老师订了《中学教学参考》,另订04《高考说明》,北京海淀、湖北黄钢两套资料,班主任订了《今日方略》,下学期订一套模拟试卷。老师们还要从兄弟学校、网上等搜集资料,归纳提炼备考经验,研讨复习方法,把备考工作做到家。
2、以发展的眼光看队伍:
我们把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化为学校班子成员及课任教师的自觉行动,主管领导要“上好一门课,管好一个口”,做到“抓教学手不软,说教学话不短”。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使学生考入大学,我们对高三老师的配备上慎重再慎重,本届高三老师除了历史、地理外,全都是带了2~3届以上的富有经验的教师。
二、明目标—质量为上。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因此,我们针对本届学生实际(整体比上届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届高三人头和高考目标。
1、高考升学率争取与去年持平(95.4%),其中本科保6人,力争8~10名;高考单课成绩也力争比去年上一个台阶。
2、具体落实到班级:人头目标
单科成绩目标:
三、措施:
1 两有数:班主任对学生心中有数,任课教师对学生心中有数,纵横比较、探索规律、培养目标心中有数。
2、两结合、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培养尖子生与差下生相互结合。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相互结合,取得立体效应。
3、三个加强:作息时间加强,保证时间,12月后高三晚自习延长到8:30(多一个小时);加强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加强训练(如作业量、资料)。
4、两个重点:突出重点学生,突出重点学科。
【关键词】化学史;中美英三国;教材;统计;比较
化学史记录了化学从萌芽、成立、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关于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1]学习化学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准确把握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化学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2]优秀的化学教材必须涉及化学史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安排。[3]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能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对相应的化学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能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整个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观[4]。本文从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史涉及的内容、化学史的呈现形式、分布位置等角度出发,对中国、美国和英国三个国家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史”内容进行统计。中国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美国教材选择《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英国教材选择纳菲尔德《Nuffield Advanced Chemistry》(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教材、美国教材和英国教材)。
一、化学史相关统计量的统计指标
通过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5],本文统计研究具体指标如下:
1.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地域:东方、欧美、其他、全球;
2.化学史内容所涉及的年代:古代、近现代、当代;
3.化学史内容的篇幅大小:详、中、略;
4.化学史呈现位置:正文、引言、资料、旁注、专栏、习题;
5.化学史呈现形式:述说、故事;
本研究以“处”作为统计化学史相关主题量的单位。
二、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的统计比较
1、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的相关统计:
根据化学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按其地理位置大致分为:东方(亚洲)、欧美(欧洲、北美洲)、其他(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若化学史内容涉及的事件属于整个人类,则划归全球。同一处内容若涉及两个地域则按两处处理。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根据化学史中所涉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将其分为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其中古代从史前时期至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18世纪40年代);近现代从工业革命(18世纪40年代)至计算机的应用(20世纪40~50年代),在这之后为当代。若同一处内容涉及两个年代,则按两处处理。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中、美、英三国教材页面大小均为16开本,因此把化学史内容篇幅小于等于1/3页数的篇幅定为“略篇”,内容小于等于2/3页纸的定为“中篇”,内容大于2/3页纸的定为“详篇”;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
2、中、美、英三国教材中化学史的呈现形式:
根据化学史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将其按:正文、引言、资料、旁注、专栏、习题六个指标进行统计,详细统计情况见表2:
根据教材中化学史内容是以什么样形式出现的,将其划分述说和故事,其中述说指化学史内容仅仅是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简单介绍,故事必须有故事情节。具体统计情况见表2:
三、研究结果
1、化学史的内容在地域分部上,中国教材中有较多篇幅的化学史内容涉及的地域位于东方,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民族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故事,介绍了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壮举以及中国的璀璨的瓷器及青铜器文化,充分体现了化学史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学国辉煌的科学技术史来提高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英国和美国教材中地域涉及东方内容的并不多,主要是涉及中国古代瓷器文化及瓷器烧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瓷器文化对世界科技史的重要影响。英、美教材化学史内容涉及了非洲,主要介绍了古埃及人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进行生产,还介绍了西非阿散蒂人的黄金文化,而中国教材没有内容涉及除欧美、中国、日本以外的地域。
2、从化学史内容的详略情况来看,化学史内容由于不是教材主要内容,在三个国家的教材中篇幅较大的内容不多,有60%的内容都未超过页面篇幅的1/3。其中国教材、英国教材中篇幅较大的内容较美国教材的多,例如:中国教材选修三中讲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用了五个自然段,一千三百多字和一页多的篇幅。
3、从化学史的位置来看,在美国和英国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出现在正文部分的比较多,而在中国教材中出现在专栏的比例较大,中国教材安排了专栏“科学史话”。在美国教材也有化学史专栏“History Connection”但数目不多(仅9个),英国教材中仅有少数几个主题的“Background Reading”是化学史专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中国教材这一突出特点,专栏的设置对于学生集中学习化学史知识,对化学发展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能够有完整的了解,形成对科学发展清晰而完整的认识。美国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含有“History Connection”专栏的每章后都附有相关的化学史方面的习题,中国教材8个模块总共只有6个习题,从化学史在习题中的作用来看,美国教材中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要求学生对化学史上某一发现或科学家生平以及他们的贡献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中国教材中绝大部分习题只是作为题干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的往往不是化学史内容本身。
4、从化学史呈现形式看,三个国家的教材中化学史大多采用述说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事件,带有情节的故事在美国教材中故事的比例较中国的大。
四、启示和建议
1、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在化学史内容还应该全面地选材,更多地安排一些与本国相关的化学史实,例如:中国古代的化学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瓷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还可以涉及像“四大发明”、炼丹术、中医药等内容,中国当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仅是结晶牛胰岛素一项,还应该选择我国新近获得的科技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使命感。化学史内容在地域上应该面向全球,选择欧美之外,其他地区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历史事件,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以全球的眼光去看待化学史,认识到它是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民族都有过辉煌的贡献。
2、我国化学史内容在教材其他内容中的渗透还不够,除了“专栏”以外还应该在教材其他部分增加与之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要深入挖掘化学史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精神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比如中国教材应该对化学史内容设置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化学史之后谈一些自己的感受,或者对相应的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教材还应该开发更多资料链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化学史资料,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养成。
3、鉴于中国现行教材化学史内容呈现形式以述说形式为主,建议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以故事形式引入相关内容,将化学史用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故事具有情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究物质世界,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产生并非是一帆风顺,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曲折与艰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化学史内容,应该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蕴涵在背后的故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婷婷. 中学化学教学与教材中化学史的研究[D]. 广州:广州大学,2006:2
[2]李咏莉. 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史的教育功能[J]. 数理化学习,2013(4):23
[3]毕华林,辛本春. 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8(3):63~65
大家上午好!
十四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十四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十四年来,不断奋进的一六八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严实精细,求真务实。走过风雨坎坷,走进荣光辉煌。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见证了学校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是卓越的,因为你们创作了学校更伟大的辉煌!实践证明,你们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向家庭,向学校,向社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你们的骄傲,也是一六八中学的光荣。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合肥一六八中学20xx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经过三年努力学习,圆满完成高中学业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年前,你们怀着理想与希望,迈入了一六八中学这所新兴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开始了梦想与拼搏齐飞、希望与成功并存的求学历程;三年后,你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贫乏走向富有。你们渊博的学识、聪明的才智、通达的人情、宽广的胸怀,得到了学弟学妹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誉。在一六八中学,你们每天都在体验着收获的愉快,陶冶着高雅的情操,磨练着坚强的意志。你们没有亵渎理想的崇高,孩子们,你们是无畏的强者!
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即将带着母校和亲人的期盼远航,在雏鹰即将飞向蓝天之时,我还要代表学校给同学们几点叮嘱:
勇敢担当,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肩膀,就是叫你来挑担子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求一等学识,立一等品格,成一等事业!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无法回避的!
崇尚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希望同学们抱负更远大一点,眼光更长远一点,行为更规范一点,胸怀更宽阔一点,以德律己,做一个高尚的人!
积极向上,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心存一份信念,事业就多了一份期待,生命就多了一份厚实,心灵就见证了一次洗礼。我希望你们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做一品百姓!
懂得感恩,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恩师长,因为她们教给我们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感恩校园,因为她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就在 6月6日,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向学校捐赠了一组毕业纪念石—“坤健”石,这就是感恩母校的最好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得以传承的见证。我希望大家“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刚直豪健,做一个胸襟坦荡的人!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化学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响生成Na2O2 B. 室温下,Al与4.0mol﹒L-1NaOH溶液反响生成NaAlO2
C. 室温下,Cu与稀硫酸反响放出H2气体 D. 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响生成FeSO4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以下物质通过一定反响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非金属单质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⑥碱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全部
3.如下图,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响,X和R反响有气泡出现,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X是稀硫酸
B. X和Z反响无明显现象
C. R与E反响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4.以下对应实验现象的反响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
A. 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外表逐渐变暗:2Na+O2=Na2O2
B. Na2CO3溶液中逐滴参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Na2CO3+HCl=NaCl+NaHCO3
C. 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 向NaHCO3溶液中参加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
O32−
+2H2O
5.聚合硫酸铁[
Fe(OH)SO4]n易溶于水,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响得到。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KClO3在反响中作氧化剂
B. 每生成
1
mol
[
Fe(OH)SO4]n
转移1mol电子
C. 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D. 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故能用作净水剂
6.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种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
)
A. 只有Na+ B. 可能有Na+
,
可能有K+ C. 一定有K+ D. 一定有Na+
,
也可能有K+
7.证明某溶液中只含Fe2+而不含Fe3+的实验方法是〔
〕
A. 只滴加KSCN溶液 B. 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D. 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8.“胃舒平〞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是一种常见的两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
〕
A. Na2O2 B. Al2O3 C. NaHCO3 D. Al(OH)3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丁
乙
⇌甲丁
丙。以下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选项是〔
〕
A. 假设甲为Cl2
,
那么丁可能是铁
B. 假设甲为铁,那么丁可能是硝酸
C. 假设甲为AlCl3溶液,那么丁可能是氨水
D. 假设甲为NaOH,那么丁可能是CO2
10.甲、乙两烧瓶中各盛有100mL
5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向两烧瓶中分别参加等质量的铝粉,反响结束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甲∶乙=2∶3〔相同状况〕,那么参加铝粉的质量为〔
〕
A. 2.7g B. 3.6g C. 5.4g D. 6.75g
11.以下图像中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或气体的量,横坐标为参加物质的量〕,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图A表示向含H+、Mg2+、Al3+、NH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B. 图B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C. 图C表示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的关系曲线
D. 图D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
12.密闭容器中装有1mol
NaHCO3和0.8mol
Na2O2
,
加热充分反响后,容器内残留的固体是(
)
A. 0.8molNa2CO3和0.6molNaOH B. 0.5molNa2CO3和1molNaOH
C. 0.8molNa2CO3和1molNaOH D. 1molNa2CO3和0.6molNaOH
13.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参加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参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假设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复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 11.2g B. 5.6g C. 2.8g D. 无法计算
1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氧化铝是一种比拟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
②氧化铁常用于制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④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两种氧化物均可作潜艇中的供氧剂
⑤焰色反响表达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5.以下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B. Na2O
与
Na2O2
都能和水反响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Na2O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16.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NaOH溶液。以下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响的是〔横坐标表示参加NaOH的体积,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
A. B. C. D.
二、综合题
17.
〔1〕如图进行实验,将a溶液逐渐参加盛b溶液的试管中,写出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a
b
试管中现象
离子方程式
Na2CO3
稀盐酸
________
________
稀盐酸
Na2CO3
________
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NaIO3和NaHSO3反响来制取单质I2。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NaIO3+________NaHSO3=________I2+________Na2SO4+________H2SO4+________H2O
〔3〕ClO2常用于水的净化,工业上可用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
ClO2−
。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18.固体化合物
X
由
3
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答复:
〔1〕由现象
1
得出化合物
X
含有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X
的化学式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
Y
的成分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室常将氨气(NH3)通过红热的黑色固体化合物
Z
制备氮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当有28克氮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19.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答复:
〔1〕由现象1得出化合物X含有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2〕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________(填化学式)。
〔3〕X的化学式________ 。
〔4〕x与浓盐酸反响产生黄绿色气体,固体完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0.磁性材料
A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化合物
A
能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
1.518
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
FG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
G
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
H2O、H+、K+、I-〕: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A.
室温下,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响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A不符合题意;
B.
室温下,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符合题意;
C.
室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C不符合题意;
D.
室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响,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铁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不会生成硫酸亚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4Na+O2=2Na2O;
B.
2Al+2H2O+2NaOH=2NaAlO2+3H2。
;
C.Cu与稀硫酸不反响;
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发生钝化,阻止反响进一步进行。
2.【答案】
D
【解析】①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响可生成氯化钠,①符合题意;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酸都可能生成盐,如Na2O与CO2反响生成碳酸钠,氧化钠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②符合题意;
③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单质可生成盐,如Na与Cl2反响可生成氯化钠,③符合题意;
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响都可能生成盐,如二氧化碳与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响生成盐,④符合题意;
⑤酸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响,都可能生成盐,如盐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响生成盐,⑤符合题意;
⑥碱与酸反响可以生成盐,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氯化钠,⑥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⑤⑥都可通过一定的反响生成盐,
故答案为:D。
金属单质与酸或某些盐溶液反响生成盐;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响生成盐;
某些非金属单质与碱反响生成盐;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响生成盐;
酸碱中和反响可以生成盐,据此分析解答。
3.【答案】
D
【解析】
X和R反响有气泡
,那么X、R为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又R能与三种物质反响,那么R为稀硫酸,X为碳酸钠,那么Z为氢氧化钡,Y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铁
A、X为碳酸钠,故A不符合题意
B、X和Z,有白色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R为稀硫酸,E为氧化铁,不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E为氧化铁,被C或者CO复原时,能生成二氧化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此题突破点在于
X和R反响有气泡
,且R能与三种物质反响,。
4.【答案】
B
【解析】A.钠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根结合氢离子也是分步的,刚开始无气泡生成,产生碳酸氢根,故B符合题意
C.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生物为十水合碳酸钠,故C不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过量,那么无碳酸根剩余反响为
2HCO3-+2Ca2++2OH-=2CaCO3 +2H2O,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离子方程式判断,看是否符合反响事实,是否量的关系正确,是否配平,是否漏写离子反响
5.【答案】
B
【解析】A.根据分析,KClO3在反响中作氧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KClO3将FeSO4氧化成[Fe(OH)SO4]n的化学方程式为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根据反响可知,生成6mol[Fe(OH)SO4]n转移6nmol电子,那么每生成
l
mol
[Fe(OH)SO4]n
转移nmol电子,故B符合题意;
C.绿矾(FeSO4⋅7H2O)中的二价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那么将绿矾水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血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
D.聚合硫酸铁中的铁为+3价,能用作净水剂,那么聚合硫酸铁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KClO3将FeSO4氧化成[Fe(OH)SO4]n的化学方程式为6nFeSO4+nKClO3+3nH2O=6[Fe(OH)SO4]n+nKCl,聚合硫酸铁[Fe(OH)SO4]n又称为碱式硫酸铁,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据此解答。
6.【答案】
D
【解析】钠离子的焰色反响为黄色,钾离子的焰色反响为紫色,会被钠离子的黄色所掩蔽,所以焰色反响为黄色,说明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
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钠元素的焰色反响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响为紫色,要观察钾元素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的光的干扰,焰色反响属于元素的性质,为物理变化。
7.【答案】
B
【解析】A.二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不反响,无明显现象,只滴加KSCN溶液,不能证明二价铁离子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排除三价铁离子的干扰,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可证明二价铁离子存在,故B符合题意;
C.先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不能排除三价铁离子的干扰,故C不符合题意;
D.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很多种,不能证明存在二价铁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故答案为:B。
铁离子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可以用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也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
8.【答案】
D
【解析】A.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两性物质,不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但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B不符合题意;
C.NaHCO3能和酸反响,但不能仅仅生成盐和水,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那么它不是两性物质,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既能与酸起反响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响生成盐和水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据此结合实际问题答复。
9.【答案】
C
【解析】A、假设甲为Cl2
,
氯气与铁反响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响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响生成氯化铁,故A不符合题意;
B、假设甲为铁,过量铁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溶液与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铁,硝酸铁溶液与铁反响生成硝酸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假设甲为AlCl3溶液,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弱碱,氨水为弱碱,不能与氢氧化铝反响,故C符合题意;
D、假设甲为NaOH,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弱碱,氨水为弱碱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
10.【答案】
D
【解析】盐酸与铝的离子反响式为:
2Al+6HCl2AlCl3+3H2
,KOH与铝的离子反响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响,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的量比盐酸少;而此题中反响结束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甲∶乙=2∶3,故盐酸少量,那么与盐酸反响生成的氢气为
n(H2)=2n(HCl)=0.25mol
,故与KOH溶液反响生成的氢气为
n(H2)=1.5×0.25mol=0.375mol
。KOH溶液足量,参加其中的铝完全反响。故可求得
m(Al)=M(Al)×n(Al)=27g/mol×0.25mol=6.75g。
故答案为:D。
铝的质量相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假设Al都完全反响,那么生成氢气应相等,而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2:3,由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Al反响时,消耗HCl较多,故酸与金属反响时酸不过量,碱与金属反响时碱过量,结合方程式计算解答.
11.【答案】
C
【解析】A.H+、Mg2+、Al3+、NH4+的溶液中H+最易与OH-反响,所以开始无沉淀,其次为Al3+
,
反响后生成水、氢氧化铝,出现沉淀,Mg2+和OH-反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达最大量,继续滴加,NH4+和OH-反响生成一水合氨,沉淀量不变,继续滴加,氢氧化铝溶解,Al〔OH〕3+OH-=AlO2-+2H2O,故A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先发生Ca〔OH〕2+CO2=CaCO3+H2O,生成沉淀,后发生CO2+CaCO3+H2O=Ca〔HCO3〕2
,
故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前后两局部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1,故B不符合题意;
C.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响,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响,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产生CO2气体,开始未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应比产生气体消耗的盐酸多,图象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参加Ba〔OH〕2溶液,当Al3+恰好全部沉淀时,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继续滴加,那么发生Al3++4OH-=AlO2-+2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此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钙镁铝化合物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响是解答的关键,反响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学生解答中的难点,注意图象比例关系。特别是C选项,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响,再与碳酸钠反响,且先生成碳酸氢钠,再生成二氧化碳。
12.【答案】
D
【解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
,
物质的量分别都是0.5mol。生成的CO2首先和过氧化钠反响,消耗0.5mol过氧化钠,生成0.5mol碳酸钠。剩余的0.3mol过氧化钠再和0.3mol水反响生成0.6mol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D。
根据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
,
及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响规律进行分析。
13.【答案】
B
【解析】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向反响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
12
n(HCl)=
12
×0.1L×2mol/L=0.1mo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复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g,
故答案为:B。
由题意可得,铁完全转化为氯化亚铁,那么物质的量之比Fe:Cl=1:2,又n〔Cl-〕=0.2mol
故n〔Fe〕=0.1mol
14.【答案】
A
【解析】①氧化铝具有很高的熔点,是一种比拟好的耐火材料,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故符合题意;②氧化铁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符合题意;③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因其碱性较弱,可用于制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故符合题意;④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但氧化钠不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响生成氧气,所以氧化钠不能做供氧剂,故不符合题意;⑤焰色反响为物理变化,表达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正确的有①②③⑤
故答案为A。
①氧化铝的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
②氧化铁,俗称铁红,呈红棕色,故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③小苏打加热可分解放出气体,故可用作发酵粉,呈碱性且碱性较弱,故可用作于治疗胃酸
④只有过氧化钠能做供氧剂
⑤焰色反响为物理变化,表达的是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15.【答案】
B
【解析】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发生2NaHCO3
__
Na2CO3+H2O+CO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不符合题意;
B.Na2O2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响,且碳酸氢钠的碱性较弱,对胃壁的刺激作用较小,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Na2O2中阴离子为O22-
,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碱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响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过氧化钠除了盐和水还生成了氧气
16.【答案】
D
【解析】因横坐标表示参加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响生成沉淀的质量,
那么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那么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响,那么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D符合,
故答案为:D。
先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继续反响,沉淀局部溶解但不消失应选D
二、综合题
17.【答案】
〔1〕立刻产生气泡;CO32-
+2H+
=H2O
+
CO2;开始时无气泡,后来有气泡;CO32-
+
H+
=
HCO3-
、
HCO3-
+
H+
=H2O
+
CO2
〔2〕4;10;2;7;3;2
〔3〕
【解析】(1)将碳酸钠溶液滴入到稀盐酸中,盐酸过量,开始就产生气泡,其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CO32-
+2H+=H2O+CO2;将稀盐酸滴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盐酸少量,开始时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其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CO32-
+H+=
HCO3-
、
HCO3-
+H+=H2O+CO2;
(2)
NaI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3溶液时,
HSO3-
被氧化成
SO42−
,
IO3-
被复原成I2
,
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该反响为:4NaIO3+10NaHSO32I2+7Na2SO4+3H2SO4+2H2O,该反响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0e-;
;
(3)
Cl2氧化NaClO2溶液制取ClO2
,
本身被复原为氯离子,1个氯气分子反响得到2个电子,因此离子反响方程式为:
2ClO2-
+Cl2=2ClO2+2Cl-;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
(1)
碳酸钠溶液参加稀盐酸中:Na2CO3+2HCl=Na2CO3+2NaCl;
稀盐酸参加碳酸钠溶液中: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2)
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
1.标出化合价并计算出价态的变化量;
2.使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
3.再观察非氧化复原局部中元素的个数;
4.最后配平氢氧的个数。
对于氧化复原反响可以采用电子守恒的方法,根据物质得到
的电子数,等于
失去的电子数;
(3)
两者反响为氯元素自身的氧化复原,注意两者生成产物的不同。
18.【答案】
〔1〕S;BaCuS2
〔2〕BaO和CuO
〔3〕2NH3+3CuO3=Cu+N2+3H2O;6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中含有S元素,固体化合物Z的物质的量为:
8g80g/mol
=0.1mol,固体混合物中BaO的质量为23.3g-8g=15.3g,BaO的物质的量为:
15.3g153g/mol
=0.1mol,因此固体X中S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26.5g-0.1mol×64g/mol-0.1mol×137g/mol32g/mol
=0.2mol,N(Cu):N(Ba):N(S)=1:1:2,故X的化学式为:BaCuS2
,
故故答案为::S;BaCuS2;〔2〕由上述分析可知,Y的主要成分为:CuO和BaO,
故故答案为::CuO和BaO;〔3〕氨气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响,生成铜、氮气、水,其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
反响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中N元素由-3价变为0价,每生成1molN2转移6mol电子,故当有28克氮气即1mol生成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故故答案为::
3CuO+2NH3=高温N2+3Cu+3H2O
;6mol。
根据现象1可知,无色气体为SO2
,
向黑色固体化合物Z中参加盐酸,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Z为CuO,向碱性溶液中加硫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Ba2+
,
由此可知,固体混合物Y中含有BaO,据此解答此题。
19.【答案】
〔1〕O
〔2〕Cu、NaOH
〔3〕NaCuO2
(Na2O2·2CuO)
〔4〕2NaCuO2
+8HCl=2NaCl+2CuCl2+Cl2+4H2O
【解析】〔1〕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生成,因为X和枯燥的H2反响,根据元素守恒分析,必定含有O元素;
〔2〕现象2获得紫色单质,说明Y含有Cu,现象3焰色反响为黄色说明有Na元素,与HCl发生中和反响说明有NaOH;
〔3〕由反响NaOH+HCl=NaCl+H2O,所以NaOH为0.02mol,得出m(Na)=0.02×23g=0.46g,铜为1.28g,得m(O)=m总-m(Na)-m(Cu)=2.38-0.46-1.28=0.46g,N(Na):N(Cu):N(O)=0.4623:1.2864:0.6416=1:1:2,故化学式为NaCuO2;
〔4〕X与浓盐酸反响,根据反响现象,产物有Cl2
,
和CuCl2蓝色溶液,因而化学方程式为2NaCuO2+8HCl=2NaCl+2CuCl2+Cl2+4H2O。
固体混合物Y溶于水,得到紫红色固体单质,说明是Cu,产生碱性溶液,焰色反响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与HCl发生中和,说明是NaOH〔易算出为0.02mol〕,混合气体能使CuSO4变蓝,说明有水蒸气,说明含有氧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20.【答案】
〔1〕Fe3S4
〔2〕;Fe3S4+6H+=3H2S+3Fe2++S
〔3〕H2SO3+I2+H2O=H2SO4+2HI
〔4〕取溶液
G,参加过量
BaCl2
溶液,假设产生白色沉淀,那么有
SO2-;过滤后取滤液,滴加
H2O2
溶液,假设再产生白色沉淀,那么有
H2SO3。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C溶液显黄色,参加KSCN,D为血红色溶液,可知C为FeCl3
,
D为Fe(SCN)3等,B为红棕色固体,B为Fe2O3
,
且n(Fe2O3)=2.400g160g/mol
=0.015
mol,n(Fe)=2n(Fe2O3)=0.03
mol,m(Fe)=0.03
mol×56
g/mol=1.68
g。无色气体E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参加碘的KI溶液,得到无色溶液G,且溶液酸性变强,说明l2氧化了E的水溶液,那么E应为SO2
,
F为H2SO3。那么G中必定含有H2SO4和HI,可能还含有未反响的H2SO3
,
根据原子守恒,A含有Fe、S两种元素,且m(S)=2.960
g-1.68
g=1.28
g,n(S)==0.04
mol,可得n(Fe):n(S)=3:4,A的化学式为Fe3S4
,
据此解答。
所以A为Fe3S4
,
B为Fe2O3
,
C为FeCl3
,
D为Fe(SCN)3
,
E为SO2
,
F为H2SO3
,
G中含H2SO4、HI及H2SO3等。
(1)由以上分析可知,A组成元素为Fe、S,化学式为Fe3S4;
(2)A能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标况下的密度为1.518
gL-1)。那么淡黄色不溶物为S,该气体的摩尔质量=1.518
g/L×22.4
L/mol=34
g/mol,那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是34,为H2S气体。H2S电子式为:,
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Fe3S4+6H+=3Fe2++S+3H2S;
(3)F为H2SO3
,
S元素具有复原性,在溶液中和I2发生氧化复原反响,FG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3+I2+H2O=H2SO4+2HI;
(4)G中的主要微粒(不考虑H2O,H+
,
K+
,
I-)为SO42-和H2SO3。可以先检验SO42-
,
再检验有H2SO3
,
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要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要从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以及城市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三个方面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相关的资料多以数据,表格,文学描述,地图,地理统计图等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中概括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初期,中期,后期),城市化特点(起步的早晚,速度的快慢,水平的高低),各个阶段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并找出相应有解决措施。
[教材分析]
本章为人文地理的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最后一节,安排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后,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知道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区位和合理的功能区布局,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大小,城市的服务范围,以及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最后安排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土地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从功能区的形成上去理解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城市化的表现就是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前面两节内容都是为城市化这一节做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1)理解城市化内涵,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城市化的动力在于什么,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教材在编写时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城市化的内涵,让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2)要求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材安排了五个资料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
1)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折线图和活动题;
2)城市化浪潮的阅读资料;
3)城市化进程的示意图;
4)英国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图;
5)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资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说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各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速度上差异.通过这些资料分析,让学生对城市化进程有初步认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有大致了解,从中概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南京市沿江工业园区。对城市化中出现的拆迁,征地现象比较熟悉,感性认识比较多。要通过材料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读图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经过一个学期自然地理的学习,对于地图,统计图,文字说明,表格等统计资料并不陌生,加之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部分的学习,训练,具备初步的图文转换能力,但是本章节的图表较多,城市和城市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看图,识图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条经线,贯穿高中地理始终,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仍然是学生弱项,也是本节以及经后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内容,不要求学生要本节全部掌握,但有培养材料分析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城市化的定义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城市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运用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图和城市化进程图,说明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论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 南京市林立的市区景观图(感悟南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
展示图片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由早期的石头城,到建国初期的市区范围,再到现在的南京六城区(没有包括高淳和溧水)。
教师归纳 南京市市区面积的变化用地规模的变化,等级的提升,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1] 1985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有哪些变化?
展示图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读图活动 学生从图中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数量增加。
教师归纳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化就是等级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城市化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
[板书]一、什么城市化。
学生看书回答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问题探究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为什么会向城市地区集聚呢?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学生描述城市化驱动力。
教师归纳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是推力和拉力,拉力是城市的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社会福利好,文化设施齐等等。推力是农村自然灾害,收入低,人口多,对土地压力大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
[过渡]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变成城市,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所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根据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发展速度将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2“图2.19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快速发展有什么差异。
(3)简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评论后,由各个小组长提供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的变化,回答第一、二个问题。结合P33的阅读材料回答第三个问题。
教师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的对比表格,全体学生回答。
[过渡]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3“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学生读图思考,
1)不同的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有什么特征,会出现什么问题。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什么阶段,在城市化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取每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斜率,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学生分组评论,由各个组长提供答案。
[案例分析]P34-P35案例4,以伦敦为例总结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
教师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学生描述伦敦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大,城市数目的增长,城市人口双重的上升)。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讲评总结,提供参考答案。
[过渡]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英国伦敦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而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是后期,发展中国家是中期加速甚至是初期阶段,这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读图活动 展示教材中P34“图2.21 几个国家城市化过程”,分析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学生读图完成活动题:
1)城市化开始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什么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教师总结归纳,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化水平目前比美国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还高,不是因为巴西的经济学水平高于美国日本,是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大量的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
[总结]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各城市化阶段的名称的特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学生合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同时教师讲评。
[课堂反馈]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以南京市的城市化过程引入,提供大量的乡土教材,切合实际,容易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认同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思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过渡自然,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灵活,能很好的突破难点,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很好的达成已设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这这节课,让我更加相信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要由主导变成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和学生一起参与的讨论者,合作者;教师要放下身段,给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课堂气氛的调动上,本人的教学语言达不到幽默风趣的水平,学生的积极没有调起来,要这方面,我应该多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通过自己编写的学生管理系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动回答的问题的人多了起来。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局限于少部分的同学。主要是因为高中学生的思想不像初中生,没有主动回答问题习惯了,因此我自己编写了这个管理系统,时时给出评价。学生对这个系统逐渐熟悉,不再有新鲜感,因而要时常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基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去赢得学生的信任。
高考化学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化学差如何快速提高高三化学是要分专题进行复习的,其中实验是一个重点,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背熟了,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类,把类似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记忆更深刻。
化学最后复习阶段要把历年真题好好研究几遍,看看都考什么题型,每种题型会考什么题目,每类问题怎么回答,有哪些规范答题术语等。
化学其实不是最难的学科,只要大家用心背了,细心做题了,不懂就及时问了,相信化学成绩短期内就能提高上去。错的题目一定要留心,找到确切的错误原因,效果会很好。
提高高三化学成绩的方法1、化学主要首先理解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勤动手勤记忆,再结合一些典型习题,强化理解和记忆,然后注意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和整理。
其实题目都是挺有共性的,抓住方程式和各种计算公式,记住各种物质的性质。
2、学习化学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3、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
5、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6、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关键词】知识的结构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
众所周知,电脑里存储的资料越多、越散、越无序,查找所需内容的难度就越大,若分盘、分文件夹、分类进行有规律、有条理的的储存,查找就会省时省力。知识在大脑中的贮存也一样,大量、孤立、零乱的知识贮存在大脑中,既会增加记忆负担,又难以检索提取。
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需要应用时才能成功地提取。知识的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便于学习记忆。结构化的知识对知识应用特别重要:①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③有利于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④有利于学生缩小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因此,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网络,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构化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化、层次化、结构化,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影响知识结构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组织。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知识的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知识形成的有机整体。知识的表征形式直接影响知识的结构化程度,知识的组织决定着知识结构化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所以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表征方式和组织形式,将组织有序的结构化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或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和进行有效地提取检索知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以期对以后的高三化学复习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表格”式知识结构
利用表格,将知识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共性与个性,可以明确知识的要点,凸显其中的规律,适用于易混淆的知识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化学学科的复习效率。例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种晶体类型的结构之间及其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进行整理,以便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准确应用。
二、“概念图”式知识结构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一种工具,它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各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表征该主题的知识结构。概念图包括命题、节点、连线和层级四个基本要素。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命题是两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层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即同一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水平不同而分层排布;二是不同层面的层级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可通过某一概念实现超链接。
概念图的使用,可以将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类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脑对知识的储存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意义建构的实质。化学教学中,概念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高三化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将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概念及实例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或者教会学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自绘概念图,将会帮助学生理出清晰的概念关系,甚至可以用来帮助老师评价和诊断学生对这些概念的掌握情况,更可以帮助学生据此进行反思和修正,使概念图真正成为促进化学知识结构化的有力工具。
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相关流程图,或教师写出不完整的流程图由学生来补充完善,这样既可以避免走重复复习基础知识的老路,又能让学生亲自参与总结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建构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图形与文字结合、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思维导图”式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逐渐发现人类头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大脑的各种技巧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记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思维导图的外观形式有很多种,但都有清晰地层级结构(图3)。如果从中心出发,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图4)。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繁杂零散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增强记忆力,也能够增进创造力与联想力。思维导图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一种学习工具,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还可以是一种学习成果,提供结构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最为理想的手段之一。
五、“网络图”式知识结构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更好地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对学习简单化学方程式产生了影响,是因为学生在自主构建知
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提高了相关化学知识的层次化和结构化水平,进而促进了对简单化学方程式中一些“非程序化”细节(反应条件)的“记忆”。
高中化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方程式虽数目繁多,但却有规律可循,基本上都遵循由化合价变化为主线串成的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关系,以及各类物质的通性,个别物质表现出特性。在高三化学该部分反应关系的总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全部非金属内容打通,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由化合价知识主线(图6)出发,根据各类物质通性形成面,再根据实际反应关系逐步细化连成网(图7)。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的结构化水平,进而促进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水平。
结论: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三进行化学知识结构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能力的确有积极的作用,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认知结构的发展。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结构化,明确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关注高三化学复习的知识结构化,并对此做更多的探讨与实践,不断加深和完善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结构化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煜乾.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知识结构化的方法[J].甘肃科技,2003(11)
[2] 裴新宁.概念图在其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3] 吴晓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生物学习效率[J].中学生物学,2011(10):14
[4] 姬广敏,毕华林. 构建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化学方程式学习影响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9(5):23
[5] 沈建强.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4)
一、学案的编写方法
教师在编写学案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理念要非常清楚。明确目标,掌握重点、难点以及高考的考点,并将其体现在学案中。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开始编写学案,将所授知识设置成填空题、表格题、思考题等。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让学生填写,哪些可以在学案上直接写好,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可行性,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将许多知识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若课堂上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画出表格,学生记录,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可充分利用学案,将这些表格设计在学案中,既方便讲解,又容易归纳总结。有些知识需重组并细化。因此在编制学案时,要多使用数字标题,在大标题下多用一些小标题。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条理清晰。同时,为了突出重点,可在字体、字号上有所改变,在重要字词下加点或下划线,也可在填写时,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笔写,以示重点。学案要设置适当的巩固练习。习题要精选,量不宜过多,应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目(包括历届高考题),在其他练习册中重复较多的习题如非必要则不宜再出现。另外,可以增加一些较难题、提高题以及原创题,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案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教师将学案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点,做好课前的一切知识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完成基础知识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在课堂复习中,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对某些例题进行拓展,指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在课后完成,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节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三、实施学案教学法的体会
通过学案教学法的复习,较好地实现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零碎知识系统化、普遍知识规律化这一目的,达到了智与能的统一。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案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独到的教学优势。①学案教学法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②学案教学法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和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③学案教学法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乐学、易学、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加深了师生情谊,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有效地抑制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极易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总之,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克服了学生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促进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标。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考。
【参考文献】
[1]刘庆峰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究《素质教育研究》201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