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09:43: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育教学方法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36-02
在中学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受这一观念的影响,学校在美术教学资源分配、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投入上也相对欠缺,部分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随后概述了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学美术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1 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美术教学重视不足,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考试仍然是学生升学选拔的主要手段。为了让学生提高应试成绩,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加倾向于文化课的安排,多数中学的美术、音乐等科目,一周仅有一节课。但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应当在学生熟练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由于课时有限,美术教师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考虑到学生动手绘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美术教学只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美术教师的理论灌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资源分配失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环境下的美术资源配备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所造成的。美术教学不同于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它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需要学校配备有专门的画室,为学生提供各种绘画素材。对于城市中学来说,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学美术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广大的乡镇和农村中学,则缺乏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甚至部分中学连最基本的画室、素描模型都不具备,更不用谈美术教学质量了;另一方面是微观环境下的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课教育上,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因此,由于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许多优秀的美术教师更愿意在城市中学任职,而乡镇、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则很难吸引到优秀青年教师,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面临重重阻力。
1.3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人文素养关怀
美术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要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绘画能力。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形成了固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教学和绘画教学割裂开来。在理论知识讲解时,一味地按照书本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点的解释,而且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影响了最终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绘画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错误,也很难起到应有的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静物素描时,许多学生难以掌握阴影的绘画方法,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重点的讲解,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2 中学美术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灵活性原则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即便是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备课,也很难确保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学生对美术教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灵活性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并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当教师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如果学生表现出眉头紧锁或向教师投来疑问目光,教师就必须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有重点的讲解。
2.2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设置问题或布置任务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任务引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在不断完成课堂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知识,而且提升了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积极帮助。
2.3 贴近实际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元素,从而使美术知识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能够降低学习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写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放松身心,释放学习压力,从而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野外写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提升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对策
我国目前美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限制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3.1 加强美术教学重视,适当增加资源投入
目前,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存在地域不平衡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必须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协调做好不同地区中学之间的教学资源分配工作。教育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较落后地区的经费支持,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的中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财政投入。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这也是优化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根本保证。
3.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合理调配美术课程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成为当前中学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有利举措。针对优秀青年教师在城市中学过度集中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出台鼓励措施或优惠政策等形式,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到农村中学任职。通过师资专业培训和考核,对中学美术师资队伍进行严格把控,进行地区之间的教师交流和走访,提升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3.3 丰富美术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学美术教育也应该肩负起使命,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美术教育,真正实现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而且能够为今后美术专业方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中学生人格、还能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T应该立足于现在,完善美术教学师资和资源,弥补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持,着眼于未来,让美术教学真正为中学教育所重视,让中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完善自己的审美和人格。
参考文献
[1] 黄彬彬,吕志学.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7):131-133.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育教学;职校生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15-01随着改革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渐渐不同,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只为就业混个职校的文凭。就在此时,不同地区的教育随之发生改变,职校办学的数量日益增多,职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职校毕业率增加。虽然职校的建立对于差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条件,但是在职校教学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存在很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学生的硬伤,而且也是教师想破头皮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通过分析职校生的数学的存在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再进行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策略进行完善职高数学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职校生数学的成绩及自信心,最终完善职校的数学的教学策略。
1.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高数学教学中所谓"教"就是教师教给了职校生什么知识,"学"就是职校生在老师那里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分析教学可知道,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等有关,还与学校的提供办学条件等有关,下面将从三者进行分析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同的问题。所谓职高就是一些初中生毕业之后,学习成绩不好,然后通过职校拿文凭,或者通过职校专升本等。第一,数学基础知识差,数学起点较高。职校生本身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就不好,再加上跨度到职高,数学的水平在初中原有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肯定会更加头疼,更加不会愿意好好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成绩就更加差。第二,没有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大部分职高生都不会认真翻阅数学课本,更不用谈课前预习数学、课堂上记笔记、课堂上思考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很少一些职校生会认真学习数学。所以不良好的习惯也是职校生数学存在问题之一。第三,职校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于初中数学的不好,学生自尊心受损,提不起信心去学好数学知识。谈到数学就怕,看到数学题目就烦,未经过大脑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这道数学题,或者是看到这个数学题就问同学或老师,有的甚至不会自己做,不相信自己会做,直接抄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第四,职校生缺乏应有的解答数学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校生就连一道数学题的文字说些什么都看不懂,更何况谈解答这道数学题。此外,职校生对数学的一些图形以及几何证明题,都是天马行空,完全看不懂。
1.2教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的水平及质量对职校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所谓教师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差对职校来说非常重要。在职高学校,教师的普遍教师质量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学习数学。比如:有些职校聘请兼职外面的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或者不是专业对口的研究生给职校生将数学,没有通过专业训练就直接对职校生进行教学,职校生本身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再加上教师水平和专业素质不过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些外聘的数学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龄较大,这也不利于职校生学习数学,年轻的教师虽然养眼,但是没经验;年纪大的虽然有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上课太枯燥,导致职校生上数学课的时候睡倒一片,数学课堂的氛围非常不好。
1.3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好影响职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大家总是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以及教师有关的,而往往忽略了学校也是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职高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环境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学、教师水平普遍偏低、管理学生制度不明确,让学生上课过于松散、学校住宿环境以及食堂环境较差、数学课本较为单薄,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等。学校的这些不好的条件影响了职校生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提高。
2.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对策
2.1从学生入手,完善学生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校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针对职校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比如:职校生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好初中数学知识。把初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不懂的多问教师,把以前薄弱的数学进行加深。其次,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数学的习惯。大部分的职校生都不可能预习复习数学知识的,那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之后,就必须有毅力坚持每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学之后,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样对提升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再者,多练习数学题,提升自信心。很多职校生不会听数学课,更不会做数学题。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学会如何去做好数学题。最后,提高自我学习数学的解题能力。比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的时候认真复习,进行相应题目及不同的题目的专项训练,提高自我解题能力。
2.2提高教师质量。教师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职高数学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完善,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教师上课水平,针对不同的职高班级教师年龄要有不同的要求,进而提高职校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说到兴趣,数学教师就是这个兴趣的关键,教师应该通过讲解不同的知识把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各类企业却抱怨招不到优秀人才。形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却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寄希望于职业教育,迫使职业教育重视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模式严重落后
很多职业学校的领导不懂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课程表也是遵照普通学校的模式进行安排,实训课较少而且经常被占用,教学效果不明显。有些课程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教师也不做任何改变,直接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全用不到,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没有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容易误导教师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不能制定有效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如一些职业学校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了解,不能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一些职业学校偏面地将职业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只重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定位
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当时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不符合当今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职业学校应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生存技能的同时,人生境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二)积极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
目前,职业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如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而且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建立并完善教师评审体系,以职业技能和论文为主要评审标准,引导教师在正确方向上发展。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职业学校还可以建立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对于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编制外教师,学校可以考虑提前给予转正。由于职业学校教学中操作性的内容较多、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而很多学校目前还不具备这个实力,所以,职业学校要进行灵活办学,积极引导学生到各类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有效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毕业后会很快进熟悉工作岗位,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不但职业教育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而且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符合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另外,职业学校还要加强教学计划的规范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然后在遵循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教学管理,所以职业学校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艳丽.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一、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的新课标在不断地改革,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教师依然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以此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加强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应该对实践教育提出更高的重视。但是现实情况中,教师依然以理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失衡。在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将培养全面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中,应该以学生的教学活动为中心。
二、小学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和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过程过于压抑和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其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还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能的锻炼没有提高重视。
2.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不能把握好一个管理的度,对于和谐课堂的建设较弱。教师由于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等越来越少进行管理[2]。教师普遍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才会让学生坐端正,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等学习习惯。而一旦不再是一年级,教师基本已经不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进行指导和引导。此外,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还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这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不利的。由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过于严肃,没有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提出更高的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报告老师,回答问题时害怕回答错误而选择不积极回答问题。
3.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仅仅只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过于片面化。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都不够重视,学习成绩甚至变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3]。在这种评价机制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对培养综合性人才十分不利。
三、对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对课堂教育进行改革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小学生比较好动,对有趣的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是在枯燥的环境中,则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教师需要对课堂教育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响应新课标的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4]。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建有趣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当遇到问题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讨论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有效的问题思考方式。
2.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提出重视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过去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状况的现象,要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提出更高的重视,不能将其作为一门单纯放松的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体质,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美的情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5]。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贯彻培养德、智、体、美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此外,学校还应该不断加强教学实施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在班级中可以设置读书角,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分享出来。
3.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小学生的认知还不成熟,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在课堂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参加培训等,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校应该对课堂教育进行改革,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加强对体育、美术和音乐等学科的重视。最后,还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初中学生 问题 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在各国商务交流与贸易往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国内不同生产与生活领域中,英语已经成为使用率仅次于汉语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学因此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一)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受统编教材影响而热衷于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师仍不在少数,这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填鸭式教学不仅浪费本来就较为紧凑的课时,更未收到应有的教学成效,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此类教师仍未真正地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从而导致素质教育实施和全面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进程受到阻碍和影响。所以,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是要不得的,必须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探寻一条高效、合理、科学的英语教学路径。
(二)师资力量滞后
师资力量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基层教师业务水平偏低,具体表现在发音不准、对于一些生僻的语法字词了解不深,导致教学内容范围受限,不利于课堂教学。此外基层英语教师数量匮乏也是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而流于空泛
就当前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分析来看,其教学内容均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从学生角度来看,教材与生活相互脱节,与自己所认知的生活无甚关联,学生自然也不会真正产生去学习掌握、积极探索的欲望,由此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可以说,教材过于空泛是对初中英语教学初中的肆意违背,是不可取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加以改变,这首先应从教师群体入手。教师首先应对这一转变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同时能够将其适当地应用于教学实际过程中,由此才能实现教学观念的逐步改观,树立真正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其确立迥异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思想后,应主动适应教学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扮演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彻底改变师予生受的传统单向交流,转而以互动交际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各类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不断进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直接实施者,其学识水平、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初中英语教师应在对教材熟练掌握和驾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使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得到有效外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对英语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应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跟随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根本目的。
(三)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类不同方法和实践练习提高课堂趣味性,使其更为生动活泼。首先应坚持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对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较为有利,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英语口语示范,从而更易于口头模仿,这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说、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应从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尊心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与效果自然随之提高。
结语
就英语教学来说,强化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但限于种种因素,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与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差距较大。我们应针对这一现状积极求新求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将其培养成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经璐.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以牛津英语9AUnit5 Films Reading1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6):107-108.
[2]于宏丽.立足网络环境发展任务教学――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推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67-68.
何以如此?除了不少专家学者分析的一些原因,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对媒体一知半解的新闻教学
眼下,除了新闻专业开办的过多过滥,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媒体的需要。再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不专、质量不高,以至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在招生很火的同时,就业却很艰难。笔者曾先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20多年,近两年转至高校搞新闻教学,切身体会是,目前许多高校新闻院系无论是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还是教师选聘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媒体到底为何物?它有哪些基本运作规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问题知之甚少,不少新闻院系的管理者和老师对媒体的业务运作流程都不了解,甚至有的人连新闻单位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仅凭从书本上学到的一些新闻知识就来给学生上课,难免一知半解、挂一漏万,其效果和说服力可想而知。使用的某些教材也存在着数据陈旧、观点落后、与媒体现实脱节的问题,有的甚至把媒体的内设机构、职称名称都搞错了,以对媒体似懂非懂的了解来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
新闻媒体作为我国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基本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内部也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机构设置,日常新闻稿件处理有着基本的程序,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广告经营、设备管理等等方面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而反观目前高校从事新闻教学或管理的人员中又有多少人对它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呢?
二、专业经历不足的教师队伍
同志曾经说过,如果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亲口尝一尝。新闻工作何尝不是这样?新闻工作无论是采编还是管理、经营,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就像一名外科医生,光靠读书,没有临床经验,他无论如何是不敢也不可能为病人动手术的。近些年来,新闻专业教师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甚至有点学历崇拜的味道,很多学校非博士不要。其实,这已步入了一个误区,因为新闻工作是要做具体工作的。简言之,报社采编人员一定要会写稿子组版面,电视台的记者一定要会摄像、写稿和会上机器编片子,授课的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工作,他的课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动到哪里。笔者一些在高校任教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朋友,经常聊起自己在教学中的苦恼,说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新闻从业经历。有的人读书期间尽管到媒体实习过,但那往往是蜻蜓点水,所以上起课来总是不得要领,时常招致学生的非议。一次,省电视台的一个朋友告诉笔者,某高校的一位传播学博士生导师在私下里问他电视摄像的“推、拉、摇、移”是怎么回事,并苦笑着说:没有摸过摄像机啊!新闻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业务经历十分重要,仅靠坐而论道恐怕是不行的。试想,你是新闻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不会起码的实际采访,连一个短小的消息都不会写,你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又能怎么样呢?
三、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己昏昏难以使人昭昭。一些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媒体的需求不相适应或者说不符合媒体要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合理。
查阅开设新闻专业相关学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有这样的表述,即培养具备新闻传播(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以及艺术、影视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企业宣传部门及其他单位从事新闻(广播电视)采编、播音、节目主持工作与宣传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是各级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及其他单位。笔者所在学校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与管理的人员;培养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培养网络和新媒体需要的栏目策划与编辑人员。培养规格细化为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功底,比较精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录、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编导、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具有网络传播媒介栏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并能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应用等。诸如此类,十分详尽。应该说,这些年,教育教学单位为了培养新闻合格人才确实是动了脑筋费了心事的,但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然是不可能打造出所谓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何况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和教材本身就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
四、形同虚设的专业实习
相对而言,由于学生多媒体少,新闻专业的学生实习目前比较困难(对此,笔者曾经专门撰过分析《今传媒》2007年第6期)。加之,新闻传播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一些新闻传播院系没有或很少有媒体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找门路。好多学校在大四以前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实习时间,而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里,不少学生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和写毕业论文等,导致实习无法真正进行,使本来时间就不多的实习变成了“放羊”,也使新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习环节变得徒有虚名。
五、缺乏专业知识的院系管理者
近20年来,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综合性高校或文科类高校开办,进入本世纪以后,理工类高校也纷纷设立新闻类专业,并成立相关院系。以江苏省目前开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从中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右表)。广播电视新闻学或编导专业比这还要多。
起初,全国仅有几所高校设有新闻传播院系,传统的文科类高校开设新闻专业大多依托的是中文院系的班底。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有少数学校连一个新闻专业毕业或新闻从业背景的老师都没有就开始招生了(这与前几年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比较容易也有一定关系),除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也造成了院系外行领导的现实。尽管这些年高校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吸纳了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但由于这些人进入高校的时间相对较短,难以进入到管理层面,甚至受到一些非专业管理者和老师的抵制、排斥,挫伤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的学校甚至贻误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那么,如何调整、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新闻传播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有充分地认识,努力改变目前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学历逐渐趋高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的现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有丰富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新闻传播教育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据调查表明,在美国大学从事新闻采写和编辑教学的教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①近年来,我国许多著名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重庆大学等也开始学习借鉴这一做法,主要负责人全为曾经在媒体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资深媒体人担纲,并注重从媒体引进大批编采、经营人员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有效地改变了这些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譬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2年成立以后,先后开展的新闻观教育活动、新闻采访大篷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果李强的《乡村八记》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被教育部发文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加以推广,这完全受益于他们拥有像范敬宜、李希光等业界精英和一批较高新闻素养的师资队伍。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后,对他们的办学思路、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数高校新闻院系难以做到上述学校那样,从媒体来的教师仍然偏少,这或许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脱离媒体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闻传播院系除了要吸纳部分高学历教师,更应从新闻媒体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对于那些没有从事过新闻传播实践的教师,应该设法让他们到新闻媒体挂职工作一个时期,以便从实践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发展和规律,适应教学的客观需要。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新闻院系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之前,应该到新闻媒体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业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开设相关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呆在学校里面靠上网拷贝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删删改改或凭自己的想象制定培养计划、搞课程设置,既没有针对性又缺乏合理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不专、眼界不宽、技能不强,无法适应媒体的需要。因此,新闻院系一定要根据媒体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第三,开设灵活而又操作性强的课程
现在,许多新闻院系开设的课程比较传统且教材选用陈旧,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体变化,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也比较保守,不能与时俱进。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已引起许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重视,有的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就围绕学生的写作、观摩、英语、说话、理论、创作六条线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借鉴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实践实验课程设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尽管2002年才成立,但由于拥有一批曾在各大媒体任职的资深媒体工作者担任教授和全职授课老师,课程开设经常翻新,教学手段不断变化,在开设常规课程以外,近年又把业界讲座“新闻与传播学前沿讲座”定期化、课程化,使学生受益匪浅。这些有益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教师素质
在有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笔者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教新闻的老师不爱看报纸、电视和新闻类杂志,也不太搞业务研究、撰写论文,上网关注新闻界信息也不多。从事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不关注时事,不了解媒体最新变化,不知道社会发展动态,怎么能行呢?所以,新闻传播院系一定要强化教师的新闻职业素养,加强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经常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到学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帮助老师开阔眼界,了解传媒,提高素质,促进教学。
注释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
(4)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三、工作策略及措施
(一)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主要措施
(1)以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具体做到:①按照生源分布趋势和学校发展状况,稳定、合理控制学校规模。按照“免试入学、就近招生”的原则,实行划片招生制。严格控制班额,坚决消除大班额现象。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区域内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更好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②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③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④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学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44-0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教育特色,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践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1.“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教育的均衡就是要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特别是要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这其中教师是关键。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我们技工学校除了按照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之外,还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以研促训,研训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
2.课程管理精细化。技工学校教育要发展,就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本着“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通过规范课程管理,实施“精品课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好与特长。
3.德育活动 “名片化”。为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制定详实的方案来规划训练,自上而下都成立了训练工作专班,制定了训练实施方案。
二、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4.校本课程开发欠教师。现在学校都在自主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责任心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三、工作策略及措施
1.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2.主要措施
2.1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
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到:
2.1.1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2.1.2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2.1.3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2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具体做到:
2.2.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我这个班上是优生多些,还是后进生多些,那么如果按照中等水平的授课,对后进生要强调些什么,对优生应该怎么样提高,否则是后进生也掉了,优生也掉了。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2.2.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规范随堂听课,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随堂听课记载制度”,“随堂听课激励机制”。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2.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要求(虽然这不是一种新提法,但现实中落实的并不好)。布置作业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也应有优生的辅导。
2.3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校本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常规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培训工作有长远规划,短期计划。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康发展。
2.4探索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以试行“德育导师制度”为结合点,将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融合统一的主要渠道,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