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3: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传媒与艺术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视觉传达;新媒体;艺术;信息
关于新媒体艺术语言,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人们认为新媒体艺术语言是指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来传达语言的一种艺术语言表达形式。视觉传达设计,是指把信息传递给视觉的一种设计。目前,人们可以应用视觉传达的艺术设计来强化新媒体语言的传递。
1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应用的目标
1.1突出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真实性。新媒体艺术语言需要应用数字化的渠道来突出视觉效果,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数字化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强大。[1]当前,数字化技术可以模拟出一切虚拟的事物。比如当前,设计人员可以应用3D建模软件,完成绘制3D的人物、风景、物品等。如果加上渲染软件来渲染图形,那么可以达到让绘制的图形与真实的人物、风景、物品一般无二的效果。1.2多元化强调新媒体艺术语言。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经常接受到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信息是指人们经常会接受到大量的不够完整的、内容趋向于分散的信息。这样处理碎片化信息的特点是,[2]人们能够阅读了解大量的信息,然而,人们不会刻意深入的挖掘信息,主动了解信息背后要传递的深层次内容,如果人们对碎片化的信息不感兴趣,那么便会很快遗忘这类信息。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新媒体希望人们对某种信息产生强烈的印象,那么在应用视觉设计传递语言时,就要围绕信息表达的目标,应用多种渠道来传递视觉信息,来优化视觉语言信息传递的效果,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应用动画、图片、符号、带有艺术效果的文字来传递信息。1.3促进新媒体艺术语言的交互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比如新媒体播放了一段广告以后,希望受众围绕广告来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受众和受众之间的传播、推荐,达到宣传的效果。受众在阅读新媒体传递的视觉信息以后,如果感受到新媒体想与受众互动,愿意与受众交流信息,那么便会产生给予新媒体艺术作品反馈的想法;反之,便会失去给予作品反馈的意愿,更不愿意产生交流互动的意识。为了促进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新媒体可以应用文字、符号、产品设计等视觉设计来传递想要交流互动的语言信息。
2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应用的方法
2.1目标的分析。新媒体在应用视觉艺术设计来传递语言时,首先要分析自己的设计目标。新媒体的语言传递目标不同,视觉设计方向便不同。比如新媒体在设计游戏空间、影视画面、舞台背景等时,视觉设计的方向就存在差异。图1是在成都上演的舞台剧《白雪公主》的背景设计。因为观众是在舞台下观看表演,他们不能近距离的观看舞台剧的道具,所以舞台剧不要求每个细节设计都十分真实。舞台剧强调的是把具象化的场景应用抽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要求场景设计要有很高的审美艺术效果,能够让观众能够迅速融入情境。参看图1它应用以下的方法达到这种设计效果:它应用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树木、阶梯的形态、颜色等,让台下的观众了解背景描述的是什么事物。图1的色彩应用十分夸张,并且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这样的颜色效果突出了舞台的戏剧性,人们看到这样的颜色,就会觉得自己在看一出童话剧。2.2软件的选用。当前,人们应用各种软件来绘制事物,传达视觉效果。这是因为用软件来绘制图形,绘制的速度快、效率高,甚至当前的软件能够绘制出手绘绘制不出来的效果。当前各种设计软件的设计侧重点不同。有些软件侧重2D绘制,它擅长描绘元素信息;有些软件虽然同样侧重2D绘制,然而侧重于封闭图形的轮廓的勾绘等。设计人员要根据需求来选用软件,只有选择适合的软件来进行视觉设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图1就是应用AdobePhotoshop绘制的图形。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平面设计需求而开发的软件。这款软件具有简单的图形勾勒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它包含允许应用多图层、多路径的处理平面图形对象,允许后期修改图片和渲染图片,允许完成图片的复制、平移、默默等;它支持简单的插入文字或具有特殊效果的文字。AdobePhotoshop是最适合处理平面图形的软件,应用这款软件,几乎可以满足舞台剧绘制的需求。2.3叙事的设计。图像的叙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印象,即让人能够对它的风格有一种整体的印象;第二,塑象,是指它要通过一种形式,把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表现出来;第三,映象,是指通过创作一系列相似的事物,这些作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这些事物都具有共同的风格及思想,不同之处在于它要传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第四,描绘,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刻画,来细致地呈现图像要表达的信息。现应用当下非常流行的兔叽表情包来说明。参看图2,人们想要使用表情包的目的,是为了传递自己的形象。比如高冷的形象、可爱的形象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小兔子是活泼可爱的,于是图2把小兔子和可爱这种印象联系在一起,应用小兔子表达一种可爱的形象。在绘制兔子的形象时,作者没有事无巨细地画出小兔子的每一个细节,他只抽取了小兔子抽象的特征,比如兔子的长耳朵、两只眼睛、三瓣嘴、毛茸茸的特征、活泼可爱的动作。人们在看到这样卡通化的小兔子的形象时,会立即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兔子就是非常可爱的!为了帮助人们建立兔叽的印象,作者绘制出了一组兔叽,它分别是兔子说出感谢的话的形象、正在娱乐时的形象、表示不满的形象、渴望一件东西的形象……通过绘制这一组图像,作者丰满了兔叽的形象,让人们全方位地感受兔子的可爱。作者绘制图形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常用的表情包。于是它应用线条勾勒图形,而减少颜色的应用,这是为了让表情包使用的覆盖面更广,能够覆盖到不同性能的设备中,并且便于网络传输;它绘制出人们经常使用的表情,使人们觉得这套表情包能满足人们的常用勾通需求;作者准确描绘出兔叽的动作特征和表情特征,让人觉得兔叽的图形特别萌。这套表情包便是应用这种叙事的特征,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3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应用的效果
3.1虚拟出一种特殊的空间。当前,人们在影视剧、游戏中,经常需要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空间,强调出空间的真实感。现在应用新媒体艺术语言设计,可以满足视觉传达的需求。以《生化危机2重制版》这样的游戏来说,这款游戏就是一款3D的动作恐怖冒险游戏,此时,游戏空间是不是够真实,便会影响玩家的体验:如果玩家感觉到眼前的人物、走过的场景、使用的道具都是真实的,那么玩家便能从视觉效果上,感受到真实的恐怖,从而愿意接受这一款游戏;反之,如果游戏空间缺乏真实性,受众不能从视觉设计效果上得到恐怖的体验,这款游戏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参看图3,这款游戏中的一切人物、风景、物品都是应用3D软件绘制的。为了强调游戏的真实性,这款软件应用了虚幻4引擎,这款引擎具有全局光照技术“UnrealLightmass”,它具有生成高质量的静态照明和带精确半影的软阴影、相互漫射与反射、色彩释放(colorbleeding)的功能,应用了这样的渲染软件以后,这款游戏的视觉效果十分惊人,人们认为它虚拟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看起来一般无二,它的人物表情十分细腻,场景材质和纹理的表现效果十分出色,所有的场景和道具看起来与真实世界的事物没有什么区别。3.2营造视觉信息交流情境。如果希望多媒体能够促进交流,就需要营造出一种友好的交流情境,让人愿意在这种特殊的空间中与人交流,并且感受到交流的快乐。以图4今日头条的界面设计为例。今日头条的排版设计非常有序,它把最重要的搜索功能让到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们看到软件以后,立即知道怎么搜索;它尊重受众的使用习惯,把菜单放在上半部分,事实上人们使用软件时,都会在上半部分找菜单;它又将与受众有关的私人功能工具全部集中放到下面,人们看到软件界面,便能迅速了解如果要登陆,或者订制私人菜单等,就要在下面提供的工具中找;软件屏幕中间呈现信息,并且它应用右边放缩小图、右边放文字的方法让受众初步了解信息,受众可以根据图文信息了解自己对信息内容是不是感兴趣;它应用了颜色的变化告诉受众,受众现在正在使用什么菜单,比如图4中就应用文字颜色的变化告诉受众,受众正点击了首页中热点菜单;今日头条用红白、黑作为主色调。这样的色调简洁、喜庆,易让人抓住信息重点。正因为今日头条的界面设计,让人们觉得易用、好用,能迅速抓住重点信息,所以会乐于频繁地应用软件进行人机交互。3.3强化视觉信息表达内容。有时新媒体需要应用视觉设计给予人们巨大的冲击力,让人们在一瞬间了解大量的信息。此时,可以应用优化视觉设计叙事效果的方法达到语言传递的目的。[3]三星手机的广告。它的背景是全黑的,这种色调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幅广告应用这样的底色吸引人的注意。广告的左边是竖立、横立的两支手机,这是广告的主体,广告应用这样的方法,让受众了解手机的长宽比,为受众建立一个产品参数的印象。如果仅仅只是在广告上放两支手机,整幅画面会缺少变化,为了突出这两支手机,画面设计了一些无规则流动的线条,并且线条的颜色较为炫目。这些杂乱无章的线条上,正好是造型规则的、颜色统一的手机,这样的图形设计取得了动静结合、主体突出的效果。为了说明手机的特点,画面的右边,应用大号的字体强调手机的信息:4.8英寸高清炫丽屏,这是三星手机商最需要传递给受众的信息,这段信息告诉了受众这款手机最大的特点。新媒体可以巧妙地应用背景、文字、图片、符号的组合,向受众传达最多的信息,给受众建立一个产品信息的印象。
4总结
在新媒体的时代,设计人员可以应用视觉设计来传递语言。设计人员要了解设计的目标、掌握设计的方法,然后通过设计,让设计达到语言传递的效果。只要设计人员掌握了新媒体时代应用视觉设计传递语言的艺术,就能根据需要高效地、快速地、大量地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1]吴瑕.多元化传媒视角下对视觉设计与传播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23).
[2]潘雷.信息传播、信息认知与视觉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J].电子测试,2016(14).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艺术形态,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宠儿,并成为未来艺术发展趋势。与数字媒体艺术紧密联系的文化创意产业则具有高知识性特点,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高附加值特点,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从国际来看,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字媒体则在创意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IT 技术和 CG 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像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让我们看一下国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首先,当今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他们利用不同的形式加大政策调控,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比如英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便是数字媒体产业,其每年的产值占据英国 GDP的 8%,英国政府设立高科技基金鼓励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由此带动了银行贷款及私人基金成为英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财源。又如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以数字媒体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此以国家的名义设立“研究、创新及船业理事会”,其内部包括私营企业家、各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及政府人士等成员。并且,新加坡政府每年还从财政上拨款,大力支持本国的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第二,数字媒体产业在很多国家已经发展为支柱产业。比如美国,其以电影工业及电脑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每年的盈利占GDP 的 4%。又如日本,其以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为主的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总产值甚至是钢铁产业的翻倍。而我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也非常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在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学生成为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艺术设计等的新一代优秀人才。第二,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不仅在“十五”期间,国家支持率先研发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体交互等技术,还在863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建设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国家级的数字媒体技术文化产业基地,借以促进我国数字化媒体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如今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便是数字媒体产业。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
1.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软件产业一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排头兵”,以软件产业的发展为契机,电影、动漫、设计、出版等与数字媒体艺术息息相关的产业也会得到蓬勃发展。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为例,就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作用。“五福娃”,即: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就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手段,拟人化设计出的艺术形象。据报道,北京奥运会期间,仅吉祥物“福娃”的利润就突破 3亿美元,约合25 亿元人民币。“福娃”的成功开发带来无限商机,不断延长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后续开发的还有玩具、服装服饰、箱包、文具、贵金属纪念章、徽章等近 300 余种商品。其中既有面向少年儿童消费群体、价格仅为 8 元的吉祥物荧光笔,也有面向高端收藏者、价值十几万元的贵金属纪念章。“福娃”从单纯的吉祥物产品,拓展为全方位的产业延伸和系列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美国的迪斯尼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迪斯尼公司就进行了“滚雪球”的产业开发。不仅开发了迪斯尼动画片,还建造了迪斯尼主题公园,设立出迪斯尼形象的玩具、服装以及各种纪念品,并开办迪斯尼专卖店。一件普通的 T恤只卖 10 美元,而印上迪斯尼形象便可卖 40 美元。近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计与建造推向了国外。这是文化创意产业走出本土,不断向国际化发展的典型事例。
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教育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约翰•霍斯金曾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人类是有创意的。也就是说,开发创意资源离不开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可以说,文化创意人才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才教育开辟新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增添新的力量,继而推动教育的全面进步。其实,数字媒体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自上世纪末期进入21世纪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才形成了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结合为平台的互联网和以手机为平台的无线网络以及以数字电视为主的广电网,而这些便是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的组成。可以看到,比起美国以硅谷为首的 IT技术高度发展的 20年里,计算机图形与三维动画软件及后期特效处理软件结合,比起日本早在 20 世纪中期便兴起的一系列动漫《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等,中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可谓是落后很多。正因为如此,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很是缺乏人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随之增长。在中国,直到 1999 年才有两所高校开设了以动画为代表的数字艺术教学。2002 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04 年,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数字媒体技术”确定为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专业方向。2005 年 12 月 26 日由中国科技部制定并了《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到 2006 年,南开大学与日本索浪株式会社、日本数字好莱坞株式会社联手,就共同开展数字媒体教育事业、数字媒体产业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对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培训、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和数字媒体内容生产将共同开展。因此,2006 年 4 月,南开大学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并且 9 月正式开学。2010 年,这批以数字媒体为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大网站从事网络传媒的工作,或者从事电影、动漫剪辑制作、游戏开发等工作。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现从事数字媒体产业的人员中,高校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但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很多高中生只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对思维的发散及创意的展现早已漠视,再加上数字媒体内容的研发制作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的产物,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为文科生和理科生,艺术生往往处于差生位置的边缘地带,所以学生资源并不理想。同时,数字媒体专业本来要求具有计算机技术及艺术设计基础的复合型老师,而我国高校艺术类的教师又往往是传统的国画、油画或者版雕出身,根本没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素质,所以,要想培养数字媒体专业的优秀人才还任重而道远。
我们黑龙江省第一个成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是在 2004 年成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距今已有 8 年历程。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 2010 年也成立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开始正式招生。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在我省艺术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得以肯定。黑龙江省近年已经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我省的战略部署来拉动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也预示着数字媒体艺术会在备受关注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四十多所大专院校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每年培养近2000 名学生,但依然满足不了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总体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农村落后于城市,中小城市落后于中心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产业教育的发展,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教育,依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问题与对策
1. 大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目前,只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等十几个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不足全国的二分之一。对大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占GDP 的比重完全可以这样的结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凸显出培养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重要性。从目前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诸多领域,尤其缺乏大量的应用型实践人才。所以,大力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产业教育,依然是今后发展的重点。目前,全国也只有四十多所大专院校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全国两千多所大专院校的比例仅占 2%,这对于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无论是院校的数量还是培养学生的数量都远远不够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尽管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办了这门专业学科,但由于师资力量从总体来看还比较薄弱,且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每年培养的学生数量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各地的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在增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时,扩大招生数量,有计划地培养专门人才。已经开办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也可以考虑采取办进修班、研讨班的方式,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
一、极少主义及全英利的极少主义
(一)极少主义极少主义被定义为:当一件作品的内容被减少至最低限度时他所散发出来的完美感觉,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的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至精华时,它就会拥有这种特性。这就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美国,又被称作最低限艺术或ABC艺术。通过对抽象形态的不断简化,直至剩下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的艺术探索。特征在于取消了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姿态,无内容、无主题、客观化,表现的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纯粹物。极少主义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至上主义和新造型主义的关于艺术必须和实用艺术相结合的原则。极少主义者的秘密就在于他们追求一种不可言说的纯粹艺术体验,力图将艺术品从深度阐释的陷阱中解救出来,以理性甚至冷漠的姿态来对抗浮躁一时的、夸张的、精神分裂式的社会思潮。他们给予观众的始终是淡泊和明净、强烈的工业色彩以及静止之物的冥想气质。这股风潮也同样影响了室内设计领域。室内设计曾经一度出现过矫情的浮华风格,而“极少主义”提倡摒弃粗放奢华的修饰和琐碎的功能,强调以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其简约自然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极少主义艺术品的“意义”,存在于作品之外,作品本身提供的不过是一种契机。观者原有的思想、情感、知识储备乃至欣赏时的心理状态,都在起作用。观众被授予作品意义的解释权。
(二)全英利的极少主义艺术极少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宣言就是:“少即是多”,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去繁从简,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韩国艺术家全英利的创作基于她的个人经历和文化经验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她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不断塑造自我“身份”,即借用了韩国的“方包”元素来反映自我精神。它的形式语言孕育了现代性的审美艺术有着相似的特征:纯粹性、明确性、重复性、统一性和客观性。在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之间,艺术家重叠了东方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共同点,再造两者的和谐关系的同时,语言自身也被解构,以达到艺术形式的平衡。事实上,全英利曾研究了极少主义艺术,她精细地解读,不是简单地挪用形式,而是对观念进行了再诠释和再创作。因此,她集中对“方包”和极少艺术之间的共同几何形态做了编码和解码,既有极少主义艺术几何的简洁,也有韩国传统文化“方包”的游戏和随意性,并赋予了现代语言。她的作品在整体与局部、笔墨与线条或色彩与线条之间组合成了新型关系,它是反叙述性,强调抽象性的形式:视觉美感。她改造了媒介的基础,不仅涉及了表现的独特性和风格,而且综合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概念。显然,她从极少主义艺术联系到韩国儿童日常游戏“形态”再到文化记忆,并引发了对自我身份的反思,即“方包”设计被转译和建立民族艺术的现代言语,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艺术形态。这种文化追溯和反视的过程就是重新塑造自我身份的过程。
二、全英利独特的观念分析与应用能力
由于全英利“游走”于亚洲和欧洲多国,这就凝缩了她的跨文化经验,于是,她开始自我追问“我是谁”。她的视线仍将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关系作为思考对象,寻找到两者的共同点,重叠或混在的艺术,这种新的空间生产再现了后现代的文化特征:既熟悉又陌生。在全英利的作品系列中,她有非常明确的意图,对观念的分析和应用。她使用的材料绝对自由,并把握住了韩国高丽纸的物理特征,颠覆了传统韩国绘画的定义;在表现方法上她通过重新切割、排列和组合传统材料,整合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在意识经验,建立新的精神空间成为必然和可能。这种将个人观念融入材料的思维模式,凝聚着东方的“禅”悟性,留下了更多自由想象和联想。与“物派”艺术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不断提升了材料特质的简洁性,架构了观念与实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在遵循材料的自然属性时,概念也被艺术家主观的重新界定,材料被看做艺术词语而任意修改,又否认了词语的叙述,突出了艺术家的个性话语自主化,改变了材料原本的意义,暗喻了人之力,即在观念与类别、物质与精神之间构建了新语言内涵。
三、独特不变的创作主题和相互交织混合的观念
(一)独特的以方包为创作主题在全英利的作品中,“方包”观念是她创作的“自我”中心,她以“方包”为主题完成了一系列作品。她拒绝了任何的虚构方式的想象和隐喻,反复运用“方包”来显示凹凸的立体感和数理化,这种复制几何学的形式不但是一种新的空间生产,也是极少主义与“方包”之间的观念和形式相融合,几何图案则编织了整体语句不相互统一的装饰性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她使用了大小均匀的“方包”构成了画面,由于将红色水粉在“方包”上不均匀侵染,造成了薄膜似的感觉,这些作品明显具有反语法和叙述的形式。她也有纯水墨的表现,在水墨中将不同的“方包”的形式用墨侵染,造成了深度感,每个局部“方包”组成了极少主义规整简洁的几何形式,不同大小的“方包”未重叠,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画面上。“方包”与“方包”之间的线条形成了统一性,而单纯性和反复性排除了主观性和装饰性。墨与胶并用,而在“方包”的角上洒水,侵染变化造成了静中有动的自然形态,表现了水墨激励韵味的美感特质。在讨论全英利的作品时,我们不能忽视她的书法用笔作为绘画抽象性的核心,东方笔墨的书写性起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她注重书法和笔墨的意趣和运动感,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被画家主观的控制。
(二)相互交织混合的观念事实上,她在思考艺术与材料、艺术与观念、艺术与空间、艺术与方法的关系,并审视了贯穿于传统韩国、现代韩国、当代韩国的时间和空间的感念。在她的作品中,观念并非分离的,而是相互交织、重叠和混合。这种文化现象犹如在今天流动资本发展的新情况下当代经济学衍生了新词语“全球地域”,它形容和概括了全球资本与地方资本的汇合,即这两个词“全球”和“地域”的重叠。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文化和艺术的重叠也成为普遍性的现象。当然,如何把握文化交汇?如何保持文化的差异性?如何塑造艺术家的自我身份?全英利恰恰依靠具体的艺术实践做了非常清晰的证明。毋庸置疑,全英利曾研究了极少主义艺术,她精细地解读,不是简单地挪用,而是对观念进行了再诠释和再创作。
《美术文献》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858国内统一刊号CN42-1756/J,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于1993年创办,是传播与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权威刊物。
《美术文献》理论研究栏目,立足于专业性、学术性、研究性,以发表美术、设计作品以及美术、设计类学术论文为主,成为美术家、书法家、设计师、美术与设计院校师生、文化机构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学术的平台。
《美术文献》理论研究栏目涵盖:大家论坛、美术史论、艺术教育理论、设计新观察、文化遗产研究、书法研究、影像多媒体艺术、艺术实验、作品评析等。
知网 万方 维普 龙源全文收录
。然而传媒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展示自我,传统的讲授难以激发他们的热情,而且由于自我监控能力较弱,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上学习的劲头就更难以保持,上课瞌睡、迟到、甚至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沉闷的课堂气氛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来,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大学英语课堂进行组织,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试图探索一种更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满堂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强调对目的语形态特征的准确分析和讲授,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记忆。教师固然对于覆盖所有教学内容很有把握,然而,实际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教师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习者就学到了什么。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教与学关系的阐述指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1]。要真正改变“满堂灌”,我们教学的焦点就应当落在帮助作为认知主体的学习者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一种环境,使得学习者与教材内容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包括促成学习者选择、组织与整合信息[2]168。同时,致力于知识建构的教学既要看重保持,更要关注迁移,不仅要记住已经学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新的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2]180,让学生有能力将所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据此,本研究提出把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者的单位由班级细化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让传媒艺术类学生的鲜明个性和个人才能有发挥的空间,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并在小组活动中实现将语言知识应用于课本以外的相关话题内容。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选取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同年级两个平行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之前进行了前测,内容包括笔试及口试。测试成绩分别用SPSS11.5经过正态性检验,可认为近似正态分布,两班平均成绩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优论论文])结果显示两班在笔试(P=0.386>0.05)及口试(P= 0.528>0.05)成绩上无显着差异,即可以认定两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无显着差异。我们选取1班为实验对象,对该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而2班作为控制组,仍采用“满堂灌”教学。
2.1 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组建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相互支持,以提高学习成效和达成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有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3],本次实验依据学生前测的成绩,在实验班中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同时兼顾组与组之间水平的基本平衡。开学之初,教师划分好小组,由学生自己推举出各自的组长,课堂上小组成员集中就坐。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本学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小组活动的表现将计入个人学期末的总评成绩,让学习者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2.合作形式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小组的合作活动针对教材内容和教材外内容分为两块。
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教师不再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来寻找答案。小组成员遇到字词或内容上的疑难可以商讨解决,同时用答对加分的竞争方式鼓励小组间提问,将好的问题抛向全班,激发其他同学思考。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逐一到各小组中旁听,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并收集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的总结阶段集中进行讲解,并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加以强调。
教材外内容的小组合作是指在解决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要求小组就本单元话题做报告。报告内容围绕但不限于课文,尽量多用新学的语言点,形式不限但要求全组成员必须参与,课外准备,课堂报告。一次一到两个小组,其余小组在报告结束后点评并打分。课堂报告结束后,作报告的小组在课后提交书面报告,将本次课堂报告内容及准备和开展报告时的心得进行书面总结。小组合作作报告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教材所授的词汇句子有助于学生去搜索相关话题的资料,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得以强化。 从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以往要积极。课堂上教师集中讲授时间大幅减少,作为监控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更多的学生直接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从
而在集中讲解时更有针对性。这只是一些师生的直观感受。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通过测试来进行论证。
三、基于SPSS11.5的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学期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笔试,并加测口试。本研究以此次考试作为后测,提取成绩加以分析。两个班后测的笔试及口试的成绩再次用SPSS11.5经过正态性检验,可认为近似正态分布。
从笔试成绩来看,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学生后测笔试的平均成绩(66.1154)比实施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平均成绩(61.3684)高4.747分。这两组笔试成绩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47<0.05, 说明两个班级的笔试英语平均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使用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由于1班的平均成绩高于2班,可以断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笔试成绩的提高好于传统“满堂灌”。
作为后测的书面期末考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词汇、完形、翻译,本研究又提取了两班这五个部分的成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及分析如下:
1. 实验组的听力平均分(11.1282)高于控制组(9.8421),两班的听力成绩 (P=0.014<0.05)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2. 两班阅读理解(P=0.017 <0.05)和词汇选择(P=0.044<0.05)的成绩存在显着差异,显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有帮助。阅读是需要主体投入的,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细致讲解往往代替了学生的主动阅读。小组合作[优论论文]的阅读活动和话题报告有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构建,词汇知识也在运用中得以巩固。
3. 两班在翻译(P=0.604>0.05)、完形(P=0.689>0.05)两部分的得分差异不显着。分析原因,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会大量用语法翻译法去分析长句,对语法点并不像传统教师主讲的课堂上那样强调。另外,在后测试卷中,翻译这部分题的出题内容均紧扣课后练习,严格来说考的是记忆,如果学习者在备考时复习到位,得分很难拉开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基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指基本知识意义应当在一个更大的学习任务情境下建构而不是孤立地学。在学习中要重视知识的保持,但更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东西。
实验班口试后测平均成绩(77.9487)高于控制组(75.1316),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 P=0.033<0.05,存在显着差异,即经过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口语水平明显好于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的控制组。虽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产生语法错误或不规范语言,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此限制学生间的口语交流。实践证明,在口试后测中面对随机抽取的话题,在较短的准备时间内,实验组同学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流畅程度都更出色些,这与平时课堂中的讨论汇报展示等锻炼密切相关。
四、结论
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实验证明这种模式教学效果整体上好于传统的“满堂灌”,特别是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口语、听力、阅读有一定帮助,具有可操作性,有可预见的积极效果。虽然这次实验只是一次小范围的探索性实验,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但所得出的结论仍可以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课程与教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54.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运用,逐渐影响与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多媒体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式,改善了传统线性结构与单一形态的艺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被动接收与欣赏传统艺术的方式。人们通过多媒体界面上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接收到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以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在获得内容信息的时候,感受到特殊的艺术审美。新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出现,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交流。
1 多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多媒体艺术的综合表现性,多媒体视觉艺术的构成元素包括文字、图片、符号等;多媒体听觉艺术的构成包括语音、音乐等;多媒体的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则是由视频、动画等构成的。多媒体艺术的综合性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等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艺术冲击力,使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张力。二是多媒体的韵律美感,这体现了多媒体运动节奏的控制,通过调节与控制运动的速度与节拍,获得节奏与韵律,从而产生美感。三是多媒体界面的视觉传达,多媒体界面使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用户则通过界面看到呈现出来的信息。
2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不足之处。积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视觉导向。人们往往在获取信息时,动态的信息资源往往比静态的信息资源更具有吸引力,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同时调动起来,通过主次分明的强调方式,将信息资源体现出来。在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中,动态的往往比静态的系统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二是促进感知和记忆。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特性或者与众不同的图形元素,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促进感知与记忆。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将图形元素重怎么排列,然后对其中的一个作特性处理,如变大、缩小或者更换颜色等,可以增加图形元素的感知与记忆。三是强化视觉冲击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按照信息传播的需求作各种动态处理,如三维运动,可以使信息更生动、具有活力,从而体现出视觉冲击力的强化目的。四是有利于受众对信息的“过滤”。运用多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设计将信息的重点进行突出体现,以此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信息的内容随着图形与文字的运动方式而呈现,达到信息的“过滤”。
多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不足表现:一是被动点选中的不足,多媒体是大众自由选择浏览的过程,所以说多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过程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特征;二是版面局限的不足,多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具体页面,与书的页面一样,受到计算机显示器的限制,设计的空间小,无法与海报或是户外广告相比,这是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
3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多媒体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的传达媒介,与传统的传播媒介大不相同,多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强调设计的重点,要求设计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交互性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表现形式。
3.1 交互式设计环境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交互式设计可以使用户更容易获得与使用信息,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控制。交互式可以延长信息的存储时间,增强对信息的理解与注意。交互式具有多种意义,交互式最低层次就是对数据的交换,在没有任何要求时,也就是简单地将数据进行转换,当交互式以信息为主时,需要知识的辅助,要求在数据转换时对数据进行解释。不同媒体对内容的表现程度与理解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图像、声音、音乐、视频等进行内容处理时,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表现与理解,这也是最高层次的交互。网络多媒体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不同,可以为用户提供可操作选项,允许用户进行创造。而交互式设计最大特点就是对具有可控性的结果,用户可以进行信息反馈,主要体现在游戏设计当中。交互式设计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信息,还可以提供一种交流经验。
3.2 信息设计重组环境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信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资料转化为信息。数据作为信息的记录符号,而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原始数据,例如发明成果、调查数据等,首先需要经过加工、组织,然后通过转换成信息才可以用于学习与交流。由此可见,信息的转换是良好交流的基础,而非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转换为信息,通过学习与交流转化为知识,最后进化为智慧。信息可以通过数据表达,知识则用信息体现,这就是知识、信息、数据的三者内在的联系。视觉传达成功与否依赖于良好的信息组织结构。所以,在基于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下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传达成功不仅关系着每一个页面内的信息内容,而是关系着各个页面之间信息的相互关系。在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的复杂、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信息的设计与转化过程。
3.3 多媒体多元信息工具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艺术发展成一种技能、知识与经验的结合,伴随着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从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来看,多媒体设计与其他设计相同,都需要面对许多的问题,例如现代与传统、机械与手动、整体与局部等,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通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开创了新的领域,增添了技术水平,改变了艺术的创作途径与交流过程。
4 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单向性的视觉传达方式,增添了多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质,其目的就是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也参与到信息的设计当中,改善信息的交流方式,使信息更加丰富化、与有效性。多媒体艺术的表现结合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艺术,是未来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2,06(15):27-31.
[2] 孙伟.网络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2009,06(30):41-46.
[3] 袁恩培,严富华,魏琼.论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4):69-73.
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何如此热门?其国际潮流和走向如何?学术地位怎样?有哪些著名的学术机构和期刊?中国新闻教育势头将如何?国际上最著名的新闻院系有哪些?新闻院系的教师有何准入条件?学生对新闻教育持何看法、有何收获?我们的新闻院系教给学生哪些课程?新闻行业的准入与新闻教育有何关联?具有新闻教育背景的人才有何优势?开设新闻院系在国际上有哪些标准?
以上这些问题,《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一书都作了深入的探讨。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新闻教育历史,在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新闻教育界,以现实的视角,如此系统、深入地研究新闻教育的著作,这还是第一部。在新闻教育受到极大关注的今天,这部专著的出版,正逢其时。作者陈昌凤博士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并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十数年,在筹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过程中,对国内外的新闻教育作过大量的访问、调查和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工作,既视野开阔,又观察入微。条分缕析,纵横捭阖,使得这部书既翔实,又厚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这部书还有一个特点,即兼重实践性和学术性,作者力图将新闻教育放在新闻业与社会变迁的框架下加以论述,概论其历史传承和走向,探讨其理念与潮流的发展,对于新闻教育在中国(包括大陆、港台)的兴起和本土化,对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关系,对于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矛盾和问题,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在丰富的一手资料、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设有极具现实性的专章:“教育者及机构研究”、“受教育者研究”、“新闻从业者与新闻教育的关系研究”、“课程设置研究”、“评估研究”等等。这些问题涵盖了新闻教育的主要元素,其深入的论述和探讨对于新闻教育实践有借鉴价值。作者应用了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在校学生调查、新闻从业者调查等,使论述更加深入、更具分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90)
摘要: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高职院校应以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为契机,解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5-03
广东是我国工艺美术大省之一。据《广州日报》消息,201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总产值为2 147.2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广东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如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广绣、玉雕等已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2013年5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实现5 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增加到300人;建设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40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50个。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工艺品雕刻、艺术陶瓷、服装刺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工艺美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指出,省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配套经济政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我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很严重。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仿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产业集群。笔者在与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老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技师稀缺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二个月时间的技师断层,严重影响业务开展。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有的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和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2012年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
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 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龚勤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2).
[2]蒋瑛.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J].浙江工艺美术,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