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3: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际贸易市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未曾改变,因此相应的也会限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其教学质量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了,尤其是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这一与市场相挂钩的课程。虽然说,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框架未发生变化,市场行情在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变化,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所以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2]。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教学中,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单纯依靠教材进行理论知识会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这样难免失去学习的热情;②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的学习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是学校却没有抓住这一门课程的重点,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学生没有机会去通过实习来体验职业环境;③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采取同样的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是不合理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悖。
2.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以这一目标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先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根据,再根据现阶段的市场营销模式,将一些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营销策略、营销理念、营销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材上的知识,不过是一些有关于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例如“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理论知识在教材上看起来内容繁杂,抽象难懂,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点额学习,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太过吃力,失去学习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性的教学任务,例如,以空调的销售为例,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调查去市场销售额,建立销售额走向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践行方案,同时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并具备了扎实的理?知识基础后,就应该跳脱出教材,去体验自己以后将会处于的职业环境,明白理论知识到现实运用的转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现实运用能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新型教学体系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由老师选择典型的时效性市场营销案例,经过资源共享、学生分组、案例分析讨论、成果点评等多个流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其中优秀的市场营销理念与策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或者是模拟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种市场销售的情境,分组后,以某一产品为例,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国家市场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到战略的部署实施,由学生亲自体验这一流程,发现自身知识盲点,不断补充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和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沙盘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2.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在学习完市场营销课程后,一般会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这种考核制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是极其不合理的,会误导学生养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将学习重心放在教材的钻研甚至死记硬背上。要想进课程教学改革,就不可忽略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要想正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应采取“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将一些实践性的课堂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中,比如说模拟教学法的课堂表现,或者是市场调研课外实践的成绩,期末考评采用卷面考核的形式,但是要灵活出题,创新出题模式,增加讨论题的比例,增添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等实践性考题,对学生的市场营销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作为总成绩的60%,剩余40%为平时成绩[3]。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墓础上,提升国际贸易实操技能的一门课。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将来的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技能莫定必备的基础口
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项目构建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岗位群的分析,最终确定国际市场营销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应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将以前所学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在本门课程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延伸性,对同学以前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大检阅和全面应用,突出实践性。
我们对这门课程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突出本专业在这门课程要实现的岗位能力任务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大胆地重新构建为四个项目,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所有知识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教学项目中,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实现课程的岗位能力任务。
(一)明确产品
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所有活动都从产品开始,产品也要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研究,对于产品应该研究的内容,我们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如表1所示)。
(二)国际市场调查
如何通过网络实现国际市场调查呢?我们主要采用查询全球贸易数据库(http:i/comtrade. un. org/db/dql3asic-Query. aspx)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海关编码,利用全球贸易数据库进行查询,可以知道产品在世界每个国家进出口的容量和流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数据库的设置,可以知道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分布情况和主要竞争国家。此外,通过国贸资讯网可以了解国内主要的出口商和制造商,对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表2所示)。
(三)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通过国际市场调查,明确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明确我们营销的主要国家,接下来确定国外的竞争对手,并研究竞争对手,获悉他们销售的渠道以及其他市场推广活动的情况,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营销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表3所示),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查询,确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四)企业的SWOT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明确了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接下来就是要研究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评估企业的综合情况,包括:成本、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品牌影响力、行业经验、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与企业文化,确定确定自己的竞争和营销策略,包括:进人哪个国外区域市场、采用哪种销售模式、使用哪些销售渠道等。
通过这四个项目模块的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用四个教学模块仿真重现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操作过程,这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完全打破了已有的教课书的章节和教学体系,将所有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知识全部有机地整合到这四个项目模块中。 二、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学生实操练习任务的设置
完成了课程的重新构建,我们围绕着这四个项目进行教学,以电子商务为实训的平台,教师讲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示范,所有任务的设置必须有一个主线贯穿其中,产品是一个最重要的主线,我们选择了一个化工产品“硫酸镁”作为我们所有任务的主线,所有的任务都在围绕着这个产品来进行(如图1所示)。
(二)教宇万法与实践
我们对07级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三个班做为样本,每个班有45人,我们将每个班分为9个组,我们的分组完全打破学生原有的序号,每个班1,11,21,31,41.2,12,22,32,42,以此类推分组,我们的授课时,所有学生分组来坐,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我们将每个项目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进行小任务的教学,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在每个任务结束后,我们布置一个对应的小任务,分组来完成,并在下次课进行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以某企业外销员的角色来进行展示,老师点评,并进行分组评比。的教学效果,而且上课不枯燥、不乏味,关键是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中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通过小任务的的完成,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团队完成任务,不仅使原来陌生的关系变得融洽,加强了团队精神,而使班集体荣誉感增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人为我师的良好品行;课堂气氛好,老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指导+朋友”型,大家都能在愉快中学习进步。此外,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使学生们更增加了实战的感觉,让学生将来尽可能“零距离“上岗。
(三)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量化表现分:含发言、参加团队任务展示,小组发言次数、与老师、学生沟通次数等,占20,二是小任务完成情况,在完成一个项目教学时,小任务会被整合成一个项目,占30;三是开卷考试成绩,考试是项目设计,当所有项目教学全部完成后,每组同学将四个项目整合成一个整体项目,占50%,考核形成一个整体,是知识性、实用性、能力性的统一。
(四)项目设计分数的确定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项目报告最后分数的产生进行了革新,每一组都进行项目的展示,并选出一个评委为其他的几组打分,学生和老师的打分各占50%,加权平均得到最后项目的得分。对每个班项目设计第一名,第二名,进行了奖励。
三、结语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关系
一、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都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形势,倾向于经济利润获得,两者之间在经济形势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国际贸易是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进行的经济贸易往来活动,形成了总体的贸易总规格与总形势。而国际市场营销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是在国际环境内,以劳动力、商品等交换的前提进行贸易活动的,两者都是经济发展中的产物。相比较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国际贸易范围要比其宽广,然而,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从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区别,国际贸易是一个双向发展模式,包含售出与购进,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而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单向发展模式,只针对售出,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为国际市场输送劳务与商品,进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就有深远的影响价值。国际市场营销模式在战略策略与经营策略中,就有自身的发展营销模式,营销模式是跟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对市场依赖于较大,需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与发展形势,进而形成一套具有本国国情的营销策略。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
(一)深入调研,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形势
根据上述,知晓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即营销环境的区别。基于此,在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我国应采取调研形式,全面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形势,根据其形势,调整自身,增强我国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市场营销形式与国际贸易接轨。在调研中,不仅要进行微观方面的调查,更要考虑到宏观环境。首先,从经济环境出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发展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营销规模与利润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深入的了解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消费习惯后,立足于本土营销策略,才能够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其次,从社会发展环境出发,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身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认知习惯等,应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以此调整我国市场营销策略。因此,在国际贸易环境下,应开展有效的调研活动,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创设自主品牌
品牌是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开展的根本性因素,更是我国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在对品牌的创造中,应对产业结构进行更新,改变传统出口商品的低价值、低质量品牌营销模式,以高质量、高价值的品牌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改变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认知,促进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度。因此,我国应创设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打开国际化市场。一方面,我国商品要想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应从企业商品的价值与质量进行变革,提升品牌效应,进而增强我国品牌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在以往我国国际市场营销中,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我国生产较多的商品,但这些商品的质量无精品。基于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应改变传统商品生产模式,将国际市场与商品细分,善于总结商品在国际化市场发展的优势,以优质的商品品牌快速占领国际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本国市场,品牌创设都是提升商品知名度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根本选择。
(三)完善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环境下,要想规范我国市场营销环境,增强我国在市场经济中的份额,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支撑,以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营销模式。一旦遇到贸易问题,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各种贸易纠纷的出现。基于此,对于国际贸易情况,我国应该具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以高度的经济敏感对市场贸易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为国际贸易营造健康、和谐的贸易往来环境。同时,应规避国际贸易中不平等现象,以法律法规维护我国市场权益,提升我国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生成,互联网经济贸易活动逐渐的拓展到海外,在此基础上,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为互联网国际贸易营造健康、平等交易平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大潮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自身内部的贸易市场也在形成新的格局,这不仅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完善。但受到对外贸易秩序混乱、特保措施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开展中的不均衡现象日渐突出,内外贸易发展障碍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内部市场的需求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以及供给结构的失衡,加之我国市场经济贸易管理制度尚未实现全面的完善,更使得我国内外贸易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得以进一步扩大,如何妥善处理内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成为今后我国贸易开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进行及时的预见与分析,可以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这也是我国内外贸易未来发展的有利导向。
2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发展障碍及问题探究
2.1投资消费失衡,增长动力结构畸形在我国的内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13年全国社会固定资产增长为19.3%,扣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为10.7%,而这一数据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个百分点。通过对比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三大市场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不难发现,投资在市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仍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而市场消费与其相比,则略显乏力。我国市场经济中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发展呈现畸形,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内需市场的严重不足,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房地产投资行业、能源建设行业所制造的大量泡沫,使得物价升高,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因此,为了调整内部市场经济结构,就要科学有效地协调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推动内部生产与发展动力消除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关系,进而促进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就近些年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出口贸易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也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到了三万亿美元。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贸企业及居民必须将其掌握的外汇结售给中央银行,这便使得中央银行在市场中投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资产市场流动性也日渐泛滥。随着资产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这便会直接吸引热钱流入市场。此外,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疏导能力的缺乏,大量市场流动性流入到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领域中,不仅制造了大量泡沫,也使得经济输入发生剧烈膨胀。与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呈现出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脱媒现象的普及,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外与民间所建立的资金链条不断增加,这便使得企业在信贷额度收紧的状况下,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2.3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就2012年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的状态,其经常项目顺差已达到2138亿美元,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则达到了1270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双顺差状况已逐渐成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常态。巨额的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会直接造成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的激增,此外,贸易顺差过大也会造成其他国家向我国制造贸易摩擦,如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等,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2.4外贸结构失衡,储备面临风险在国际市场贸易的实际开展中,贸易分工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两种类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依靠跨国公司掌握了定价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过渡,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贸经济的开展中始终处于货物贸易阶段,无法将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就拿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多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大的发展趋势。外贸结构的失衡,使得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加之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较弱,更是使得恶化程度不断加深。就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截止2013年,3.8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配中,美元资产占有约64.6%,但由于美国市场经济无法在短期内复苏,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也面临着减值的风险。
3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3.1限制投资扩张,积极扩大内需在我国今后的内部市场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规避发展障碍,就要针对投资扩张进行全面限制,并结合扩大内需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市场经济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为了限制投资扩张,就要着重对工业部门投资进行控制,首先要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建设项目的开展,防止投资扩张造成内部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工业部门的投资发展方向,通过将投资引向服务领域和高新技术开发领域,拉动内部经济市场需求的提高,从而有效鼓励民间自主投资活动的开展。在对我国国内贸易进行内需扩张的过程中,要先对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率,促进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此外,为了进一步稳定居民消费的预期,还要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加之对服务贸易进口门槛的降低,从而为内需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增加内需福利。
3.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贸易市场发展进行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仍保持着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这一结构的长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也极易导致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扭曲,这都充分表明了银行业主导机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未来的内外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地解决金融产品贬值、市场落后及汇率扭曲等问题,要充分利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并以发展良好的金融服务业为基础,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丰富,从而促进我国建立起更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内金融市场也会出现更大的储备空间,这便会给外汇储备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备选择,金融市场的内部投放,也会使外汇储备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外贸易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利率市场化工作的转变还要大力推动我国本土经济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去,从而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中的现金管理技术与理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结构的完善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3.3加快外贸转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为了切实有效地调整我国外贸结构,就应在今后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不断加快外贸转型,在确保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政策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我国市场内部产业分工引起的贸易顺差,还要大力落实扩大进口政策,通过更具选择性地对进口贸易内容进行筛选,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为了推动外贸转型,还要努力减少设备配件及其中间品进口,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进口配件的主要供给方,避免市场加工贸易出现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首先建设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范围内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改革与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大好机会,并通过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3.4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内外贸易的实际开展中,长期存在着内外失衡的问题,货币错配与“斯蒂格利茨怪圈”所导致的经济困境,也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不断加剧,所以,为了在今后的市场经济贸易发展中有效地消除障碍,就要在调整投资储蓄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收支结构的改革,通过改善我国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单一霸权现状,有效地促进内外贸易的稳健发展。为实现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就要首先对外币计价的外汇规模进行调整,通过适当地降低外汇规模,使更多的人民币得以流入国际市场。同时,我国还要借助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契机,使人民币逐渐掌控区域核心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推进人民币流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我国的市场效率会随之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我国的内外贸易开展能够有效地规避发展障碍,从而推动内外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4结语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经济;政策;发展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内涵
所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被视为服务的进出口,是一种跨境贸易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并加快了生产力发展的步伐,各经济体内部以及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的界限逐渐弱化,相互之间的协作和依赖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种行业能为各行业及各经济体间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生产经营活动的相互协调进行服务,因此服务行业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崛起,并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定义出发,国际服务贸易有以下五个特点。1.由于服务的无形性,使国际服务贸易的贸易量不能通过海关的关税或统计来直接计算,这直接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壁垒几乎全部是非关税壁垒,更具隐蔽性,保护性也更强。2.服务贸易的范围广泛,提供方式多种多样。这就使国际服务贸易的单一监管存在实际上的困难,各国普遍采取的是政府政策、法规的方式监管,而且涉及不同的服务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的政策。3.国际服务贸易的分布区域差异明显。分布区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亚洲和北美洲等商品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服务贸易相应也较活跃,而对于非洲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服务贸易仍然占据较小的比重,差异比较明显。而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一直都占据着优势,仍然保持主体地位。这种区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国际服务市场已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而发达国家也很早就已经进入了服务社会。4.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更进一步。新兴服务贸易是与现代科技发展联系更紧密的银行、保险、咨询等行业,这些行业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阔,受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也较大,相较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发展更快、更好,从而奠定了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优势地位。5.发达国家极力主张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则多数是被迫加入这一体系。与此同时,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都采取了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致使各国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保留和保护。
二、开放服务市场是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各贸易参加国政府相继出台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抢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份额。1.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促使服务市场服务化。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服务市场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转变,电信、金融、保险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国际上,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以美、英、法、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国际旅游业服务、世界信息网络服务、视听产品与知识产权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正在蓬勃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占各国外汇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各国家的经济也越来越“服务化”,并不断与国际服务市场接轨。2.有利于各国优势竞争,促使服务市场完善化。由于各国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和所处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国际服务贸易在本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在国际上服务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主体,占据着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因此服务业也逐渐成为其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低收入国家,虽然在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仍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各国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不断竞争,也加快了国际服务市场完善和发展的步伐。3.冲击贸易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基础和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国家,因此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1994年GATS的问世奠定了服务贸易多边自由化的制度与规则框架,各国也相继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与实际的经济政策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削减本国的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但由于涉及国家利益与安全等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大部分国家仍然对服务贸易多边自由化有所保留,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完全自由化仍需国际社会的互信和通力合作。
三、探索适合我国服务市场开放发展特色的服务贸易策略
关键词: 影视贸易;目标市场选择;文化折扣;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discount theory,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factors it analysis how to select target market for the film trad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ultural distanc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target market selection; the target country''s GDP is with a positive correlation; geographical distance is with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target country''s business environment affect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video enterprises it explor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inese video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arget market sel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enterprises'' point of view.
【Keywords】Video enterprises; Target market selection; Cultural discount;
一、引言
近年来,电影的跨国流动频频带来票房热点,产生巨大经济利润。同时在影视产品国际化的进程中,目标市场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国际化起步较晚、程度较低,中国影视贸易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受国家文化差异的影响,同时受到文化"折扣"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影视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甚少,本文在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索目标国文化距离、地理距离、GDP、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于中国影视贸易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的影响。
二、研究的相关理论
对于中国影视贸易市场选择的研究,首先需要明晰国际化目标市场的概念,而与本文有关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理论。
(一) 国际化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指贸易的产品、服务和其他资源跨国转移所必需的一个交易场所,一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品国际化的进程中,重要决策之一就是选择正确的目标国市场。 本文以国别作为国际市场为一个细分市场进行论述。
(二) 文化差异理论
文化差异理论,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国家文化模型是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坦德,用20种语言从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收集了40个国家包括从工人到博士和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共116,000个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根据研究成果,霍氏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文化差异具体由文化距离或心理距离这两个因素组成。心理距离概念由Beckerman 于1956 年首次提出,用于解释国际贸易中的目标市场的选择问题。 Johansson 和Paul 对于心理距离概念进行了解释,将其定义为"阻碍公司与市场之间信息流通的因素",并且认为心理距离受一些差异性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语言、教育、业务、文化、、政治体系、工业发展水平等。[4]
(三) 文化折扣理论
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它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和米卢斯(R. Mirus)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电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中首次提出此概念。 霍斯金斯等人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即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5]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指出: 在国际文化贸易( 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 中,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其它民族观众认同和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低。文化折扣高的产品,难以提起视听人的兴趣,文化折扣低的产品,则易于为人们所接受。[6]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发展,对外贸易有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并且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前几位。但中国仍只是一个贸易大国,进一步发展成为贸易强国,外贸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外贸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人才;人才培养现状;实践教学体系;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24-02
净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增加净出口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致力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进出口企业支持与鼓励,如出口退税,负面清单等优惠政策。截止到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2.21亿美元,进口总额1.95亿美元,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1]。尽管目前中国称得上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档次低下,附加值不高,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改善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外贸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举措,而外贸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想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得到更优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外贸人才,还需要更加优秀的外贸人才。
1 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现状以及现有问题
如今,我国的所有公司中拥有外贸出口权的大约占了18万家,并且在这18万家公司中拥有的外贸人才大约有180万人。2011年、2012、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660、680和700万人,但是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专业毕业生仅仅只占了全国总人数的2%以下,也就是仅仅有18万与外贸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并且这些毕业生真正能进入到与外贸行业有关的企业的人数还不到50%,这样的现象使得我国对外贸人才的缺口更加巨大。新的国际环境对外贸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我国外贸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
1.1 人才培养没有清晰的目标
尽管大多数院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应用的外贸毕业生,但是在大学的课堂的安排上,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仅仅是对学生做了理论性的知识,并极少甚至没有鼓励或安排学生参加与外贸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教书,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没有提高重视。
1.2 外语能力欠缺
外贸人才既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又得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国际贸易专业的外语能力放在培养的重点上,仅局限于应试教育,学生在听力和口语上较弱,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短期内很难找到和适应工作。
1.3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少
外贸企业目前对毕业生的需求就是希望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能更快的参与到企业的外贸活动中,所以外贸企业希望学生拥有更高的实际运用能力。现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时间课程却非常少甚至没有,并且大学的课堂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而使得尽管毕业生在校成绩良好,但是工作中却能力不强。
1.4 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外贸行业发展快,知识更新也快,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缺乏实际的外贸领域工作经验,或是多年未从事外贸工作,真正从事过多年外贸相关工作后进入大学进行教书育人的人才是非常少的,进而导致大学的师资队伍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最终致使大学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更高的现象。
2 新形势下企业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2.1 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尤其是刚刚进入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对优秀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正慢慢的睁大。这些企业需要这些人才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长远的目标,并为企业选择具备更大潜力的市场,以及建立优秀的出口营销体系;这些人才还需要将企业与国际客户的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增加公司的收入。这些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是决定外贸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关键人才。现如今,我国面临的巨大难题就是,我国的中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海外市场的需求,致使其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片合适的地位,使得公司缺少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我国外贸企业非常需要优秀的管理型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在营销方面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年薪可达40万,而负责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的减去奖励性收入后的年薪在50万~200万的范围之内。
2.2 谈判类人才的需求增大
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交易金额往往是非常大的,因此外贸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国际谈判师是非常有优势的。这些谈判师的责任和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国际商务谈判中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参与,所以优秀的谈判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那些与国际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掌握人的心理,掌握其所要谈判项目的各个细节,也就是说,谈判类人才是属于一种综合素质极高,且应变能力极强的高端人才。
2.3 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
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存在很强的价格优势,但这也导致我国外贸企业频繁遭受其他国家的反倾销,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由此看来外贸企业对法律、诉讼类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如今我国尽管拥有十四万人从事律师行业,但是仅仅只有两千人属于涉外法律人才,并且他们的绝大多数仅仅是参与国内外商投资或者兼并收购等业务,仅仅有一两百的人才掌握了国际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并代表我国企业进行维护权益。这些人才的所在地主要是出于我国的大城市里,如北京、上海等,在其他地区这类人才几乎是没有的。
3 改善我国外贸人才队伍的建议
3.1 明确培养目标,加快完善专业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外贸企业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下:富有责任感,能够承受艰苦环境,诚实有信用;熟悉法律,能够遵纪守法的完成国际贸易业务;有一定的商务英语基础,懂得商务礼仪,能够参加国际贸易活动;熟练运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并具备一定的中英文录入能力,能够快速的利用网络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大学的课程应该放弃原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将其专业的设置合理的安排,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为学生建立“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在相关的专业的课堂中,练习国际的市场需求,将课堂的专业性联系到国际,并在确保其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足够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有国际接轨的相关课程[5];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以及交际英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可以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以深化和熟练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提供良好的根基。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外贸专业是属于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因此,大学不仅仅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大学的课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并在专业性的课堂中以优秀的案例为学生讲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增加试验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经营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领悟真实的商战;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为学生争取那些外贸岗位大的实习职位,让学生更有机会运用其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而更快的使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就能掌握外贸工作的流程。只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时间机会,才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和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外贸专业教师不仅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国内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了解国际性。仅具备理论知识的外贸专业老师是难以培养出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各高校应联合海外办学,尽可能多的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高薪聘请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并根据我国出国留学的根本方针定时的安排优秀的教师到海内外的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校际之间的沟通,优化我国国内院校的教师资源,采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建立我国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与各大外贸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实习环境,安排优秀教师进入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以最快的速度分析最新的市场行情,为我国高校的课程提供更好的参考,进一步的提升高校课程质量,为高校的实践创新提供更优秀的基础。
3.4 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
外贸人才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激励外贸人才的常用方式可以分为物质、事业以及感情三种激励方式。物质激烈的含义就是企业可以在基本工资和奖金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公平且合理的分配体系,将员工的利益和风险与企业挂钩。例如,企业也可以采取股权激励机制,即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绩效以及工作态度为员工分配合理的股份,并关注其绩效的变化和岗位来适时的改变其股份,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6]。事业激励。当发现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色时,可将员工的岗位晋升。员工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希望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员工能够施展才华。感情激励,意思也就是说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以及理解。在西方,感情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态度调查,以及休闲时间。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将员工进一步的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增进两者间的关系[7]。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防止企业的外贸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2014[R]。中国商务部网站,2014(04)。
(2)张丽华,杨明芳。就业质量比“数字”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2(06):18.
(3)胡彩梅,王莉,肖坤。基于“3+1”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经济师,2012(1):142.
(4)张琦生。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人才,2011(07):43.
(5)钟睿,王思文,魏恒荣。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基于苏南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2011(0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