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8篇

时间:2023-07-13 09:23: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篇1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是普通高校的重要职能和社会责任。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继续教育培训,服务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值得我们思考。

一,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第一,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特别是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起步较晚,继续教育培训的法制化进程比较缓慢,缺乏对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规定和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

第二,普通高校自身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了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空间。普通高校这种事业单位性质,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能适应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化要求,不利于搭建适合继续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成为制约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培训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第三,继续教育培训理念的大环境还未形成。继续教育培训理念是继续教育培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理念,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纵观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实践,形成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培训理念的高校尚在少数。部分高校对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形成继续教育培训良好文化氛围的大环境。人们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在改变人的生活、就业、升迁、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紊乱、无序竞争。

(二)国外继续教育培训发展的现状和一流大学发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成功经验

第一,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是日本继续教育发展的显著特色。日本继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以社会教育法为主导的继续教育基础建设期,以终身学习振兴法为标志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期,以完善终身教育为立法理念的继续教育推进期。运用立法为继续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日本的继续教育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摊,其中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承担主要部分。

第二,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勇于承担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职能是日本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有力的保证。日本的文部省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和大学设置基准,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推进大学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大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合作,针对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

第三,行业协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继续教育。1998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简称NPO法),提出NPO组织的活动范围之一就是“社会教育”,日本的NPO组织积极参与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并与大学、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了继续教育制度。各个行业协会不断提高会员的专业能力,并将会员学习行为和个人自学等录入管理系统,规定一定时期内学习标准。

(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

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的鲜明特色在于:

第一,构筑大学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通过整合产业界的资源和专业队伍,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的机会;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大学各院系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社会所需求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将继续教育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大学各学院,从而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二,通过严格管理来保证学校品质领先。伯克利的继续教育是“通过管理来保证继续教育产品和服务符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品质”,同时通过“第三方的学术评审”,获得“美国西部学校及大学联盟”的认证。

第三,方便服务对象,极大地满足社会需求。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大学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的窗口,不仅依托大学校园,还根据服务对象在学生集中的区域建立了多个教学点,极大地方便社会和服务对象。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院系开发的教育项目,开设上千门课程以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绝大多数项目没有入学资格要求。特色项目包括各类职业认证、文凭和学者游学项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第四,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服务。伯克利继续教育学院除开设传统的面授教育外,还组建了一个在线教育服务系统(UC Berkeley ExtensionOnline),以满足工作繁忙的在职人员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同时也给伯克利继续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普通高校教育培训迎来的机遇

第一,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到了一个空前高度,终身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2011年12月24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继续教育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为跨进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这为高校继续教育培训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将在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篇3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篇4

【关 键 词】教师继续教育;互动式教学;座谈式教学;头脑风暴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95-02

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继续教育的不断创新,关系到全体师生现实的需求及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现就如何将互动式教学引入我区继续教育工作做如下简析:

一、长春市绿园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绿园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已经基本完善,按照法律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我区的中小学教师每年除了要参加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之外,还要参加人社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课题越来越多,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培训的范围越来越广,培训的组织管理也越来越严格。继续教育的参加,与教师职称评聘、年终一次性奖金等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相挂钩,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高层次的授课教师、高水平的课程讲解,我们学校提供的优质服务,都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建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二、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发现,继续教育工作尽管每年都在开展,却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表现为:

1. 相当一部分教师心中有着“继续教育无用论”。即使我们把连续三年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但事实上,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愿意参加学习,希望得到前沿的新思路、新能力,有的则牢骚满腹,阳奉阴违,不仅自己不认真学习,还散播不利于学习的言论,影响他人学习。不少教师甚至因占用了节假日的休息和收取相当的费用而怨声载道。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能替则替、能混则混,甚至还有因继续教育培训而上访告状的现象发生。

2. 教师参加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育局布置的任务,凑数字、凑人数、凑课时,进而达到评职称的目的。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是“我要学习”,而是“要我学习”或者“逼我学习”。虽然人坐在那里,却心不甘情不愿,人在课堂而心飞天外。为保持到课率,居然要依靠课前点名、课中查座、课后作业这样的监督方式。监督本无可厚非,但作为素质较强、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使用这种广泛用于在校学生的监督方式,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从另一个角度也就说明我区广大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漠视和被动。

3. 在培训形式上,绿园区的继续教育仍在采用灌输式教学,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和纸上谈兵,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很大。很多教师希望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听优秀教师示范课、临毕业师范学生的优质课来实现教学反思和教学感悟,从中真正的采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在培训组织上,教师普遍反对上级统一部署,下级遵照执行,固定方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不分年龄、不分科目、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煮的强制性培训,而是希望区分教师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分层次、分科目因材施教。在培训方式上,施教人员往往并非一线教师,提出的理论多凭“想当然”,流于一般案例的分析,对个案和突发性事件没有深入和具体的研究,理论越发呆板。教师希望在方式上加以创新。

三、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我们在继续教育中要采取更新颖、更务实、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继续教育惠及每一年级组、每一个学科、每一名教师。具体地说,我们可以尝试把座谈式教学和头脑风暴式教学引入到继续教育中来,以互动为方式、以教学相长为目的,以期收到最佳的教育培训效果。

1. 座谈式教学。座谈式教学将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让所有接受继续教育备询的教师都能参与到其中,有发言、探讨、交流和争论的机会。

(1)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将区域内教师按年级、学科、职级等分门别类,每20名教师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内的学员,必须是同一专业、同一年级,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该按照年龄、学历进行适当的搭配。

(2)要成立继续教师专家组和讲师团。专家组应借助外脑,聘请知名教授、教育理论的研究人员、学科带头人或重点学科的重点教师担任,成员不超过二十名。讲师团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各学校的教学领导、进修学校的调研员、各学科年级组长以及其他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成员视调查摸底的情况而定。

(3)请专家组对讲师团进行先期培训,根据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指导,力争每一名讲师对课程都有相对翔实的掌握,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对政策和培训目标的大方向有所把握,为下一步的座谈打好基础。

(4)培训阶段。提前一天将培训内容下发给受训教师,让每一名学员有充分思考和收集材料的时间。在座谈式培训的过程中,为每一个学习小组配备一名讲师,就所要培训的内容展开座谈,让每一个学员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彼此之间讨论交流,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讲师负责解答,出现各执一词的情况,在充分争论的基础上由讲师来进行裁决或补充,讲师不能解答的,记录在案,交由专家来进行研究解答。

(5)由专家组进行集中培训。专家组将每个学习小组的座谈结果认真解读并整理后,向全体学员进行传达,让每一个学员能够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启发和帮助,对正确的观点加以肯定,对不正确的加以修改或完善,对反应比较普遍的问题加以讲解。

座谈式培训的优势在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自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讲师团在两次培训和座谈中对教育理论有着更深入广泛的学习,更加了解当前自身存在的盲点和不足;专家团也能有效地避免“空中楼阁”式的研究,真正地接地气,得到来自众多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形成更实效、更新颖的理论,进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座谈式教学的弊端在于: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巨大,时间和场地需求量大,对专家组和讲师团成员有很高的要求。

2. 头脑风暴式教学。头脑风暴式教学与座谈式教学有相通之处,都是让广大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培训中来,而区别在于:头脑风暴式教学更注重于那些“悬而未决”的课题,调动的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培训的结果并不拘泥于当下,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注入活力。

具体地说:

(1)必须在培训前确定一个教学目标,使受训教师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讲师不限制任何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比较具体的议题能使接受培训的教师较快地产生设想,讲师也比较容易掌握;在尝试头脑风暴式的继续教育培训的初期,我们不建议采用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可留在培训成熟之后,再逐步加以深化。

(2)讲师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培训会开始时强调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通报讨论的进展情况,归纳一些教师发言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活跃会场气氛,或者让大家静下来认真思索片刻再组织下一个发言等。此外,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写在黑板上,让参加培训的教师看清楚。

(3)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既不肯定某个设想,又不否定某个设想,也不对某个设想发表评论性的意见。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培训结束以后由专家组来进行。

(4)召开二次会议评审,由专家组和全体受训教师共同举行第二次会议,集体进行设想的评价处理工作。

头脑风暴式培训的优势在于:受训教师无需大量的准备工作,操作执行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非常具体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的智慧。每一个人思维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拓,能有效开阔思路,激发灵感,使每位更加自信,能够更快更高效解决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批量生产灵感,会有大量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灵感对专家组成员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能够为所有参与者日后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积累难以估量的经验。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

收稿日期:2007―01―2 4

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教),课题名称:新建本 科院校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作者简介:范方禄(1964―),男,汉族,湖北咸宁人,黄石理工 学院化学与材料系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材料学教学。

一、引言

“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等是国家决策层提出的观点,无疑是科学的判断。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信息日新月异 ,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科技、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要有一支完整知识结构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高校也对教师进行了诸 如入职培训,职后的学历、学位培训及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的工作。但入职培训基本没有涉 及专业,职后培训又僧多粥少,面不够广,并且偏重研究方面。要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型教师 ,只有让教师到相应专业的现代工厂去轮流培训才是好的举措。这里来谈谈高校专业教师继 续学习与培训问题。

二、高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概况

(一)高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概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是促进高教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所以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职前教育及职后教育。职 前教育包括预设进校门槛(如研究生以上才能进校当老师),上岗培训(普通话、教育学和 心理学等);职后培训主要体现在学历、学位(硕士、博士)培训及访问学者等方式。由于 有高学历、高职称津贴的存在,所以青年教师热衷于参加学历、学位培训;晋升职称需要论 文数量和质量,中年教师对做访问学者感兴趣。参加学历、学位培训及做访问学者,都搞的 是专业研究,虽说也对提高其教学质量有些作用,但成效不大。因为大部分高校还是培养普 通劳动者,这些培训与专家型教师培养有差异。

(二)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校把师资队伍建设看成是:招聘从教人才,引进“双高”人员;鼓励中青年教师 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等。而实际上,高校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实 践能力较弱,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了解不够 ,掌握不多,不仅不能适应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使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缺少必要的 实践基础。所以,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是当前急需加强的一 项基础性工作。

1引进博士、教授。谈师资队伍建设时,较多情况是培养或引进多少博士和教授,然而 博士不普遍。根据统 计资料:每年全国高校补充的新教师都在10万人左右,而2004年,全国毕业的博士生只有2 35万人。另一项数据表明,在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的94万名专任教师中,尚未获得研究生 学历的超过三分之二,仅有不到8%的人拥有博士学位,即全国高校只有7万多名教师拥有博 士学位,而在全部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近80%。假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校每年毕业博士生5万人以上,即便全部留校任教,也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可能使高 校教师学历达到博士化。②

2技术更新换代,教师专业知识也要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行业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教师从职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过 5~10年后已和现实生产不相符合,而职后所接受的培训和再学习又往往是研究型的,或是 面很窄的,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大。有的专业教师从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至今,从学校到学 校,没在相应的专业工厂深入了解过,只有书本理论(有些还是过时的)和专业杂志的零星 知识。有的专业所使用课本虽是经典的,但亦是陈旧的(90~92年版,没有新版,只有翻印 ),与现在工厂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相隔甚远。老师及书本的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工厂实际, 动手能力自然差,虽然在学生两次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时,老师也跟着去了工 厂,可是由于时间短、经费少,走马观花情况居多,不能深入,故而学不到什么东西,收效 甚微。

3企业对接收教师培训无热情,教师本人也不热衷。让教师到现代企业去培训,措施虽 好,实行也有阻力。虽然《职业教育法》已出台多时 ,但愿意与学校联姻的产业组织还不多,且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 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科技开发、社会服 务的教研体系在大多数院校中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 真正通过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同时由于扩招、办学 规模的扩大,造成教师编制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 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另一方面,有的学校,教师去工厂实习培训期间,学校只发70%工资(教师收入减少) 。虽然这样培训对教学效果作用很好,但对教师个人作用不大(职称学历帮助不多),所以 教师本人热情也不高。

三、高校专业教师继续学习与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策略,把教育 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校承担着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任务,应 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人才,对教师要求就必须更高。

(一)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教育在 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国家教育实力,日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首选战略。高校承担着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只有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和技术水平,才能降低产业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强竟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经 济发展、科学进步、市场变化和岗位转换的要求,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高校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 量是永恒的主题。而教师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适应市场需要 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校立足的需要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专兼结合、队伍精干、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师资 队伍,是众多高校的追求。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的核心,要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必须掌 握本专业知识的前沿,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大学里的专业技术性都很强,而科技的发展又是 日新月异,只有走向社会,深入企业,才能真正掌握其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动向。应该定期派 教师到大型企业或知名高等院校去见习、培训,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先把他们用新技术和高 超的技能武装起来,然后再灵活运用于学生身上;只有站在社会前沿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 会需要的人才;这也是专业教师尽快成为名师的最佳途径。

教育市场竞争加剧,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空前增大,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市场,与此同时, 生源的国际流动、跨国办学、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高要求,使我国教育 市场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对毕业生不包分配,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阶段的今天,高校间的 优胜劣汰、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将日益加剧。师资力量雄厚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不管是教学型、教学研究型,还是研究教学型、研究型大学,如果学校里集中了本地、乃 至于更大范例内的各个学科的专家,立足就不是问题了。专家型教师多了,学校的竞争力就 强了。

(三)学生就业率

经济全球化要求高校办学更具战略眼光,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校人 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具有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 为社会首选。

上大学填志愿,就是选学校,选专业的过程。社会就业竞争日渐激烈,大学生毕业等 于失业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高校里专业教师 继续学习与培训不够,专业水平不高,导致教出学生专业水平更低,甚至于到单位工作了, 还说专业上的外行话,工作几年,还不能在专业上独当一面,这样的人失业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今高校,学生毕业能够顺利就业是硬道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降低关 税,使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高校,必然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而高校里 唱主角的是一线的专业教师,不断补充专业教师的高新技术,全面提高专业教师过硬的专业 技能,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校 培养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人才,就不担心其就业了。

(四)教师个人发展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美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不只体现 于“ 育人”,同样也体现于“育己”。按国际公认的标准,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 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 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间断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可以极大地丰富专业教师的知 识面,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熟悉新工艺、新装备及各种现代应用技术,提高教师的动 手能力。置身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返”。只有彻底克服墨守成规 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获取新信息,研究 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努力创造机会,加强教师对企业有必要的亲身体验,使他们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 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任教课程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搜集课 程资源,带着教学中的问题求教于企业人员,建立与企业人员的密切联系。让他们下基层、 去企业,沉下去实践、进修、提高,浮出来深化、思考、创新,形成各自的特色。

四、措施

在终身化学习的背景中,以专业为方向,重视教师素质提高。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渗 透,教师培训应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职前和职后相互独立的局面,实施一体化教 育,使教师终身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强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 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一)政策导向

国家政策导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开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 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支持性干预、宏观的调节、政策 的导向,使学校教师有可能真正实现到工厂、企业挂职或不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工程实践 ,从事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切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厂企业不 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义务的现象,无论对学校、对工厂自身、乃至对国家,从长远看都是有 害的。

学校政策导向,高校也应重视校内的建章立制,根据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 系统的规章制度,从而使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对去工厂学习的教师,应制订出有效地激励措施。另外,教师与校方的工作合同应真正保持 在短期内,这样就使得校方有机会从各级预备教师队伍中选择条件更优者加以聘用,原先聘 用的教师则面临被解聘的危险。这样就会促使教师不断补充新的业务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寻找培训提高的机会,业务提高就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培训实施方法

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也可以建立教师校外轮训基地,就像博士后工 作站一样。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教师到现场调研,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将新 工艺、新设备、新手段、新技术变成讲义或教材,要求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生产实际、技术 状况和设备水平了如指掌。去前就签订好协议、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等关系。文、 理、工、医不同的专业教师,联系不同的工厂、企业或事业单位,制定教师下基层学习培训 的方式、要求、考核方法等。培训结束,对培训效果完成评价,得出结论。

在终身制学习型社会总的要求下,在国家教育部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前提下,要求教 师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教学。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在生 产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必须跟上 形势,与时俱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吸收新鲜养分,不断地丰富自己。派教师到工厂、 企业或事业单位去再学习培训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五、结论

社会和学校应该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设环境和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发展的 平台。社会在高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更快,必须跟上形势,与时俱进。专业知识学习,仅 靠看看书,查查资料是不中用的,真正有用的东西在现代工厂、企业,需要实际摸索。很多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做起来了,就又可以发现一系列问题。只有让教师去现 代工厂轮训了,老师自己会了,掌握了先进的专业生产技术,熟练了生产控制过程,熟悉了 现代化的专业设备及其调试,成了本行业的专家,才有可能教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正所谓 名师出高徒了。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抱残守缺,讲起课来有底气,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 目的。

注释:

篇6

一、全面发动抓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我镇分层次、分阶段召开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全镇上下提高认识,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攻克难点,长效管理,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把八里镇打造成水清、岸绿、街美、村洁的新城镇。我们通过宣传橱窗、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让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陈宝川书记为组长,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分管负责人为执行组长,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实施。三套班子成员、分工到村(居)干部为督查组成员,行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督查职能。各部门、单位、村(居)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三是层层分解任务。结合八里实际,制定了《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三套班子成员为相关任务的负责人,有关村(居)、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各村(居)和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部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路段、河流、重点部位,落实到班组、中队、人头。四是明确百分考核。我们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整治成果、长效管护和经费筹措等方面对各村居定期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八里镇对各部门(单位)、村(居)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评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先进村(居)和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居)。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以适当方式予以问责。

二、积极主动抓配套。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抓住沿江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拆除了137个零散村庄。按照镇区总体规划,我们积极主动配合扬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安置小区。金山花园小区一二三四期工程共建30万平方米住宅楼,已全部安置到户,五期工程20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第二安置小区玉带家园20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封顶。镇区道路、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基本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XX年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时,我镇建成了垃圾中转站,配套了15个垃圾房、20个垃圾池、250多只垃圾箱。今年以来,垃圾中转站运转正常,6辆拖拉机每天清运垃圾,32人的保洁队伍早晚各清扫一次,保持镇区主干道和小区的清洁,每月清理垃圾240吨。金山花园一村、宜民小区、曹桥、八里、薛巷等村出动200多人次参加环境整治,实行长效管理。

三、突击行动抓到位。一是加大道路庄台整治力度。八里地处沿江开发区,境内有扬子江路、春江路、施沙路等纵横交错的区间道路和通达工程金山路、花新路,境内村庄与厂区比邻而居,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我镇城管大队、水利站、环卫所、8个村共出动劳动力1800多人次,投入各类运输机械30多台,清运垃圾XX多吨,与之配套各村累计新建垃圾池50座,通过项目拆迁拆除了一大批猪圈、鸡窝、简易房,并结合实际重点整治了69个集中居住的庄台。我镇由城管大队、市场办公室牵头重点整治了镇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挂、出摊经营、店牌店招不整齐的现象。我镇由村建科、建管站牵头及时修复了镇区破损的道路、绿化、路灯、路牙、围墙等配套设施,清运了建筑垃圾。二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今年以来,我们由水利站牵头、各村配合,全面完成了15条河道、96个河塘整治任务,共清理水生植物15万平方米,完成土方24万方,铲坡6公里,锯杂树8公里。三是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对马港河、玉带河、水泥厂等镇内河道和农桥桥面、过桥路洞明确了专人维护、保洁,确保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对公共聚集场所、驻镇单位、沿街事业单位、企业、沿街店面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严格执行门前四包责任制。

篇7

关键词:联校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性 有效性

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有效教师培训”已成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培训院校深入研究的课题。“有效教师培训”就是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性,需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培训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整体考虑和设计。兰州市在“十一五”期间,为实现有效教师培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培训工作的思路上确立了三个转变:一是培训内容从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变到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培训上来;二是培训机制从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转变到联校片区、学校、教师个人作为相结合上来;三是培训方式从单一的集中培训转变到与教学实践结合、与教育科研结合、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多种形式上来,创造一切条件,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实现以上三个转变确立了以联校培训为抓手的区域继续教育模式。

联校培训是兰州市探索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它将市区60多所学校划分为八个片区,各片区指定一所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开展联校培训。同时,各县区也划分了联校片区,制定了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联校片区是集培训、教研、教学为一体的学校联合体,通过片区内各校自我管理、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方式,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联校培训是贴近中学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的一种有效培训,这种培训以育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贯彻“学研结合、分层培训、共同发展”的培训方针,以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为主线,以优秀教师为主导,以各校优势学科为主体,全力构建新课程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操作平台,力争使师资培训工作求实、求精、求细,切实提高培训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联校培训中,各联校片区和各学校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形成了多种培训系列:

一、 聚焦课堂,培训与教学相结合

联校培训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贴近教学一线,针对教学实际开展培训。各片区学校在组织培训时,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开展针对性培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教育科研为纽带,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绩效。第一片区的六所学校开展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片区内各校分别承担了2门以上科目的学科教师集中研修与培训活动,片内学科教师互相交流,集体备课、研讨,取得了很好成效。第六片区的七所学校将培训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面,总结出课堂教学“实、广、深、活、谐、真”6个维度的评价要诀,激发了教师踊跃参与的积极性。第八片区组织了多次联校观课、评课活动,聘请专家现场指导,运用“观课(听讲座)——评课(互动)——反思”三维一体的交流形式,教师在活动中收获颇多。在培训中,很多学校还采用了“案例培训”、“课型研讨”、“教法指导”等形式。504中学提出“高效课堂”的标准和要求,具体为:严格执行“说课+练课+小结”三段教学模式。许多学校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兰州2中组织编制“大成学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部分学校针对学生作业量大,课业负担重的问题,探讨作业有效性方法的研究课题,提出作业有效量、作业批改量、作业反馈量的有效设置方案。部分市属学校还开展了集体大备课活动,以新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进行教研和交流,活动范围辐射到县区。

联校培训还带动促进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市属各民办学校也加入到联校片区培训活动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理论提升,专家指导与自学反思相结合

在联校培训工作中,注重教师教学理论的提升和专业化的发展,邀请众多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传递先进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先后有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山东教育社陶继新、上海闸北8中刘京海、北师大肖川教授、人教社任小艾、华南师大郭思乐、全国小语会崔栾教授等众多外地专家作学术报告。很多片区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西北师大等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举办讲座,邀请外地名师来兰讲学。专家的指导引领,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各校还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全国各省市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外地名校结成友好学校,加强了全市与外地的交流与合作。除了与外地的教学交流之外,各联校片区和学校还充分发掘利用本地优秀教师资源进行培训,兰州市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讲师团、中小学继续教育讲师团的专家以及各校特级教师、名优教师都积极参加、指导各片区联校培训工作,为全市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专家引领、名师指导的同时,各联校片区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自学中进行反思。第八片区片内各校组织广大教师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进行自学研修,撰写学习笔记、反思论文、案件分析,并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详细收集纪录每个教师的成果、业绩、学习体会、论文、反思笔录等;兰州民族中学开展了“走进经典、提升自我”的读书活动,向教师推荐教育家理论专篇,全市大部分片区要求每位教师阅读8本以上教育教学书籍;部分学校为教师发放了购书卡,为教师自学创造条件。全市各片区、各学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多读书、常反思、多动笔等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自身知识结构。

在教师自学活动中,各片区利用培训简报的形式在片区内交流教师学习体会、培训心得、观课反思等;很多学校利用校刊、校讯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三、培育新人,岗位练兵与岗位竞赛相结合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岗位竞赛与岗位练兵是联校培训的又一大亮点。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拜师学艺,结对子。兰炼、兰化各中小学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他们提出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五年成为学校新秀,发展为名师、首席教师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一定(初步定位);二领(领上讲台、领进青蓝工程);三导(老教师、教研员、名师指导);四研(研究培养方向、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五培(基本功培训、三字一画一机);六听(听课);七查(查教学、班级管理、业务学习);八评(评课、评奖)的八步培训法,促进新教师、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联校培训和校本培训过程中,各校广泛开展了岗位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兰炼总校各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比武活动,竞赛项目有板书、即时演讲、说课、多媒体课件等,通过竞赛,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兰化总校各校通过竞赛和长期教学业绩考核设立首席教师制度。这种以练促训、以赛促训的活动在其他片区也蓬勃开展,各校围绕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的掌握开展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题引领、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

教师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以课题为中心,以研带训是联校培训形式的一大拓展。各片区在培训中挖掘、发现、收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联校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课题,鼓励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将理论学习的成果和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去。以研带训、以训促研,推动了联校培训、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五、突出课改,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做好高中课程改革准备工作,在全市的师资培训计划中把对高中教师的课改培训做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举办各种培训班。在培训中采取小班额教学,采取理论讲座与观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特别重视对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讲师团的培训,在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体备课、研讨。讲师团成员准备充分,讲座内容贴近教师需求,培训设计合理、科学,注重教师共同参与,注重课改成果的交流和分享;部分学科聘请国家实验区的教师做现场观摩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市集中培训的同时,联校培训活动在全市各类学校有效地开展。市教科所和县区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参与联校培训的指导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巡回指导、教学观摩、教学研究等活动。兰州市教育局为指导联校培工作,制定印发了《兰州市中小学联校培训、校本培训评价方案》,并对全市联校培训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评选先进片区和先进基层学校,有力地推进了联校培训的顺利实施。

联校培训已在兰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取得的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学习钻研教学理论的风气已经逐步形成,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教师研究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课堂备课模式有所革新,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平台已经形成,教师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教师学会运用学习--实践--反思的方式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意识逐步形成。三是加强了区域间、校际间、教师间的合作交流。联校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中学校单兵作战或全市集中作战的方法,形成了以区域或各类型学校划分组成的培训集团,联校片区的学校强弱搭配、类型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了校际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特别是为学科教学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片区内同学科教师可以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互帮互学、互促共进,片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也在逐步展开。

参考文献:

[1] 汪文华.对有效教师培训实现策略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17-18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自考本科项目 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写进我国教育法之中。经过32年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在促进和提高我国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能力,满足个人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终身学习的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且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背景及现状

随着我市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大力推进、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建立与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衔接沟通的自学考试新方式已成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前进方向。结合当前为满足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更新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急切需求,为满足高职学生对提高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实力的需求,“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作为我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平台,经过近5年的深入调研、论证,于2011年正式启动。

目前,我市在市自考办的统一组织下,已有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共11所主考高校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职业技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25所高职院校成功衔接合作开设涉及经贸管理、信息技术、机械制造、艺术等专业领域共计48个自考本科专业,注册学生已达万人规模。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经过近两年的推进发展,已逐步成为满足高职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学历层次需求,实现专本同读,省时高效的首选方式,同时,也成为高职院校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在校学生、提升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利途径。

二、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特点及优势

(一)项目特点

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为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与快速发展对特殊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拓展产生的项目。所以,它延续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宽进严出、自主学习、灵活、开放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它是面向高职院校在校生开设的一个新项目,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核评价方式上、组织管理教学上等方面更具有强大的针对性。

1、专业课程衔接紧密

在与主考高校进行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合作前期,首先需要将拟合作开设本科专业教学课程计划与高职衔接专业教学课程计划进行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因为,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计划与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兼顾双方的培养目标,合理利用相同内容进行免考和学分互认减少重复学习,扩充新内容设置相应核心课程拓宽知识层面,不是照搬本科专业课程计划,科学制定高职衔接自考本科专业课程。

2、考核评价方式灵活、科学

有了衔接紧密制定科学的专业课程计划,就有了灵活多样考核科学的评价方式。紧紧围绕核心课程内容,由主考高校提供过程性考核手册进行自主学习,相同的公共政治课程进行免考,相同的专业课程纳入学分互认,相近专业课程纳入验收考核,同时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增加了实践考试环节并纳入了证书替代课程,通过“过、免、认、验、实、证”科学合理的将高职期间学习考核方式与本科专业学习考核内容有机结合。

3、统一组织、教学严谨规范

高职教育衔接自考本科项目是只针对于高职院校自己所属在校生的本校项目,是在市自考办的统一管理下,在相关合作主考高校的指导监督下,不出校门的助学活动。参与教学的老师均是由主考高校指派或是在主考校充分教研指导后的本校师资。所以,助学活动非常规范,教学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执行。

(二)项目优势

1、需求优势

目前专升本的有效途径大概有3种:普通高校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高职衔接自考本科专升本。将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发现,只有高职衔接自考本科专升本方式可以实现专本同读、节约时间,同时具有一系列相关的有利政策作为支持,这使得这部分学有余力、有提升学历需求、对知识渴望的学生会将该项目作为专升本的首选途径。

2、校风、学风建设优势

参加自考的学生是有意愿的,是具有主动性的,通过开展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能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能更好的影响和带动一批人,通常一个宿舍有一个人参加自考学习会带动整个宿舍全员都参与进来,一个班有一个宿舍的同学参加自考学习便会带动大半个班也都参与进来…试想,如果通过这样的积极影响与良性循环,大家都你追我赶,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校园文化将会得到巨大的发展。

3、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优势

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是联系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桥梁,通过前期对专业课程研究论证与衔接,以及后期开展相应助学活动中的教研与学习,都将有利促进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

4、服务考生、扩大影响,吸引优秀学子

通过开展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充分利用有利政策、教育资源,方便考生,服务考生,吸引优秀学子,为有需求的学生搭建上升平台,打通上升空间,释怀高考成绩不如意的阴影,通过学校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掌握技能、拓宽知识面,继续深造的新途径。

三、如何开展好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

要顺利开展好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首先要充分学习理解吃透关于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工作要求,结合自身院校情况,充分调研、广泛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充分调研、广泛合作,合理选择专业、均匀分布

在开展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前期,首先要对专业进行充分调研,详细了解相关主考高校自考专业开设情况和现状,在选择合作的主考高校和相应专业前,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筛选有意向的专业。调查的范围要广,要做到专业分布均匀合理,符合广大学生需求。

2、规范操作流程,组织管理到位

由于高职衔接自考本科项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直接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开展该项目工作中必须做到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政策,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形成一套自考项目专用的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组织,管理到位。最好由学校具体负责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部门统一牵头管理,相关各二级院系同时下设自考项目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对外联络、平台搭建、政策解释、学生注册、监督实施、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服务保障等整体宏观工作与招生宣传、报名报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学生日常管理等具体助学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有职责、有监督、有奖惩、有保障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确保自考项目整体平稳有序良性运行。

三、统筹规划,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确保助学质量

在自考项目规范管理、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助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助学质量是整个助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开展助学活动之前,要多与主考院校沟通研究,对所开设助学专业全部课程进行充分研究,按照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考核方式、全年考试安排以及学生在学年级等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和报考计划。在开展助学活动中,由牵头统一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助学活动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同时为授课专兼职教师提供服务支持,积极与主考院校联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从而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把握教学内容方向,不断提高助学活动质量。

四、积极宣传、扩大影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