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安全素养教育8篇

时间:2023-07-13 09:23: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素养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素养教育

篇1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维修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基础建设中的一个项目,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系统中展现的效果愈发明显。并且,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设施在养护与维修方面,也变成了我们必须注重的方面。交通安全设施在运营中的养护与维修对高速公路的舒适性、快速性、高效性乃至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类别与项目较多,使用正确而良好的养护与维修,成为展现交通安全设备效应的基本条件。

1.1护栏的养护与维修

护栏在高速公路中展现出极其重要的左右,其可以良好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率,还能够引导驾驶员的视觉。护栏的类别包含了波形护栏、梁式护栏以及墙式护栏等。在养护护栏时,应当做到定期对护栏周遭的杂物以及杂草进行清理,将由于自然灾害或者交通事故损坏的护栏进行及时更换,护栏表层出现破损或者掉漆时应当及时给予解决。在强补或横断面处理路面时,护栏标高出现变化,依照路面协调护栏的高度。护栏腐蚀严重时应当尽快更换。护栏和监控、通行管道位置处于公路两端或其余位置的过程中,应当将两者处理好,规避护栏触及到管道从而损坏,对管道的正常运用造成损坏。

1.2对隔离栅的养护与维修

隔离栅属于高速公路中普遍的设施,是为了预防在高速公路中发生与公路无关的人或动物出现在高速公路干道中为车辆的行驶带来危机。隔离栅不但可以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还可以对非法占用土地的状况给予阻隔。隔离栅被盗成为隔离栅最普遍发生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会为管理者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还会对车辆的安全行驶造成不利的影响。综合以上各类状况而言,及时修补隔离栅变成确保交通安全的基本条件。依照过往的经验,每星期应当对隔离栅的缺失状况进行一次检查,并且在登记之后通知修补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并应当强化巡查管理,不可以令非法分子进行偷盗行为,并且可以依照真实状况,将一些偷盗严重之处更换为刺铁丝隔离栅,不但能够进行隔离,还可以预防被盗[1]。

1.3中央分隔带的养护与维修

中央分隔带则是为了指引驾驶员的视线,具有相应的安全效果。中央分隔带的养护工作应当注重以下方面:排水通道是否出现堵塞状况,路缘石是否损坏,集水井以及通讯井是否被破坏等。在正常维护当中,应当把中央隔离带中的杂草清理干净,排水通道出现堵塞时应当及时给予疏通,损坏的路缘石应当尽快换掉。

1.4防眩板的养护

防眩板是为了规避驾驶员被对向灯光的眩晕而产生的,通常设定于中央隔离带中。大多有三种方式,分为防眩网、防眩板以及植灌木等。高速公路中通常无法设置防眩网,防眩网的成本较高,并且在养护时比较繁琐,效果普通。防眩板在养护时应当时常进行刷漆,确保效果,将歪斜的及时摆正,变形较为严重并且腐蚀严重的应当尽快进行解决。植灌木防眩使用隔离式的设置,比较合理。当前持续产生各种新的防眩设施,从而对交通安全极为有利。有些省份的高速公路中已经运用了太阳能突起路标,太阳能突起路标可以在白天将太阳能进行吸收,而且通过电能的方式保存在太阳能电池内,在夜晚可以自动进行发光,当光线不充分时也可以自动启动。此技术还在初级运用当中,假如技术纯熟且能够长时间不断发光,则能够把太阳能突起路标设定于转弯比较快的路段。也能够把其与其他设施使用在一起,加大诱导的成分,保障了交通能够更加安全,更加畅通,显著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在施工当中应当将防眩板的板面保护好,避免破坏到金属涂层,假如出现涂层损坏,则应当在24h内尽快维修[2]。

1.5标志的养护与维修

在所有交通安全设施当中,交通标志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交通标志不但可以为高速公路的使用人员给予较为明确、及时、充分的提示,还可以组织并引导交通流,影响到高速公路交通运转情况以及道路运用人员对道路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养护和维护好交通标志则变成极其重要的方面。应当养护好螺栓,这包含了螺栓在防腐蚀方面的处理,同时在老化后进行及时更换。并且,应当清洁标志牌,每年可以清洗一次标志牌,假如出现污染十分严重时,应当将反光膜及时进行更换,使其清楚地体现出来,清洗标志大多为指路标志。

1.6标线的养护与维修

对于翻新养护标线时,应当以虚线的翻新养护作为主要方面,由于虚线工程量不大,可是具有分隔车辆、引导车流的良好效果,效果远远优于翻新边实线的效果。并且,标线翻新时要将旧标线铲除掉,由于铲除旧标线以后,新标线才可以更加与路面贴合,才可以更加具有耐磨性,并且不会容易脱落。在路段较为危险处应当适时设定减速标线,在出入口应当设定地面文字信息标线,这样可以良好地对车流进行引导,确保行车的安全性。

2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

(1)创建完善的制度,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及维修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良好地保障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工作当中能够更加富有时效性。应当创建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台账以及巡查制度,应当将巡查的频率给予限定。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单位最好应当每天巡查一次,在特殊的天气应当提高巡查的力度,并且将安全隐患排除在外。(2)应当培养高速公路在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对于交通安全设施行业而言,施工的技术含量相对而言较低,诸多进行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护单位在专业化人才方面极为欠缺。培养符合标准的专业化人才,能够有效管理并给予专业化的建议,从而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养护与维修的工作。(3)应当创建专门的部门针对项目进行养护与维修,从而确保养护与维修的时效性与及时性。并且,养护与维修单位还可以提高与高速公路在路政、收费、交警等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一同执行,从而才可以保障交通设施的完善性,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给予更加具有保障的行车氛围。主要为提高打击偷盗交通安全设施的行为,确保高速公路在设施方面的完善性,强化夜间巡查过程中的频率,保障高速公路的反光交通设施的完善性[3]。

3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交通安全设施不但可以美化交通环境,还能够协调不同的景观,具有活跃驾驶人员视觉的效果,为司乘人员带来更为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高速公路在养护时应当强化巡查力度,日常工作的编排应当严格依照制度给予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质量的检查,严格通过规范的标准给予执行。对安全设施标准以及更改损坏设施,应当强化人员在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并且应当搭配完善的安全设备。积极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才可以将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进行提升,确保道路能够更为顺畅,真正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刚.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安全管理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19):64.

[2]周志高.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策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16):103.

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中学体育课是中学生们最为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体育课教学是以运动为学习课堂,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学科。由于体育课是一种具有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剧烈的竞技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伤害事故就在所难免。基于此,在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突出。作为体育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又希望学生能够安全、健康地活动和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安全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一些损伤在所难免,如扭伤、挫伤、拉伤、碰伤等。甚至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重大安全事故,这些事故轻者耽误学生学习,重者也许让学生落下残疾,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这些事故都会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由于存在危险事故的因素,有些学校、教师为了规避事故风险,在体育教学活动前就采用了一些预防,这些预防十分的消极。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活动数量,甚至把一些风险大的运动项目直接去掉,只做一些常规的简单活动“意思”一下。有的教师干脆把体育课“送”给语、数、外教师上。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既不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毫无效果。

事实上,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并不是靠“不运动、躲避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我们每个体育教师都应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保护措施,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客观地去看待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地去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安全事故,我们就能上好安全、健康的体育课,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树立安全意识

意识和观念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首先,体育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备课,认真、有序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且在撰写的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出安全措施。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总有一些比较好动、调皮的学生,他们上课态度不端正,总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耍。于是,经常会出现排队时,这部分学生总是喜欢推撞他人,也没什么分寸,有时力道还很大,如果推撞了一些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就会造成这些学生摔倒,这时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身体损伤的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做好预案,采取一些措施去教育学生,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这样的预案和措施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其次,通过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如利用室内课进行安全教育,形式可以为报告会、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另外,充分地利用好学校里的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在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学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了解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措施,以及一些简易可行的处理办法。

二、做好防范伤害事故的措施,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1)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病史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生理特征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要对学生心理特点有个比较全面的掌握。更重要的一点是:对有病史的学生情况更要特别关注,做好每次活动前的询问工作,方便更合理地给这部分学生安排适当的活动,避免由于不当的教学行为诱发这些学生病症,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教学事故。由于少数学生存在某些疾病隐患,如心脏病、贫血、低血糖、哮喘、癫痫病等,如果师生间缺乏了解与沟通而进行剧烈运动,不仅不会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使这类学生加重病情,也有可能导致晕厥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除了注意观察外,还应在开学初就向班主任及家长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先天性或危险疾病,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到心中有数,练习有度。教师应另外安排适合这样的学生需求的活动,防止由于活动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了学生病症的加重,从而导致教学事故。对于那些的确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申请,免修体育课。

(2)紧抓教学环节,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①要遵循体育教学基本原则。体育教师上课一定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认真地研读教材,按照教学内容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地更改教学内容或者或随意地减低、增加教学的难度。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教学的有序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高学习效率。如前滚翻、后滚翻等项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讲解透彻、示范标准。学生练习时,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教师可以委派一些体育好、有责任心和保护手法正确的学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保护工作,这样能够避免或降低由于动作错误而造成运动损伤。②建立课堂常规。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在学生思想上树立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提醒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穿运动鞋、球鞋或平底鞋,要穿宽松、合体的服装。特别强调几个不能:不能在服装上别胸针等;不能在口袋里放置钥匙、小刀等尖锐物品;不能佩戴任何品种的装饰物,包括女生用的发卡;不能穿拖鞋、皮鞋、长裙上课。而且要反复叮嘱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令,严禁嬉戏打闹等行为,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必须沉着冷静,马上报告老师。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活动,体育教学同样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只有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来执行,体育教学才能正常进行,才能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不节制地放任学生,不重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很难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过分的放纵学生,忽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将很难达到我们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将是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听从指令。③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活动。每节体育课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能玩花架子,要求动作到位、幅度合理,让学生的全身关节都活动开来,各个经脉得到舒展,身体器官得到活动。通过准备活动,让学生适应既能学习的动作技能,又能有效地避免由于准备活动的不足而造成的伤害事故。④教法创新,组织管理科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就不积极或失去兴趣,从而形成散漫的态度。而且有些学生在活动中由于不能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常常会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新颖、活泼”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伤害事故。

三、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挫折能力低下,缺乏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尤其显得必要。如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如果身体失去平衡,应该调整姿势,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跨出一大步,以确保平衡。而且,教师应该增强学生互相保护、互相帮助的方法,从而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因地制宜地安排教学,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至最低点,实现内容丰富、健体强身、健康安全的体育课堂,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楚伟.探析中小学校体育安全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4(5).

[2]马丽红.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J].中小学校长,2013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具有指引、传递信息和安全防护的功能,对行车起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路段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段,探索新的管理和保护方法,特别是要借鉴其他路段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道路畅通。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方面的不足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和道路所在位置的具体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中国的技术在设计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相关软件支持,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细节考虑得不全面。还有政府喜欢面子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过于追求美观,反而忽略了安全因素,设计时人为的因素影响很大。而且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高速公路设计的侧重点是事故发生时,把对高速公路的损坏降到最低。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刚性、半刚性的护栏设计,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的损坏程度不大,但是驾驶员却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事故发生时侧重于保护驾驶员的生命。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

1、交通标志标牌

高速公路常见的标志标牌有:警告标志、指路标志及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其要求主要包括:(1)内容要准确、及时和完整,以满足司机在驾驶情况下从看到标志、做出判断,到采取行动所需的反应时间和前置距离;不然,可能会诱发事故,如出口标志缺失,司机犹豫时易被追尾。(2)设置要简洁明了,沿线主要城市、县城或服务区的距离,可以多次预告提醒,地名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从上而下排列。(3)板面安装要与道路中线垂直或顺时针前倾一定角度,以尽量减少眩光对司机的影响。在标志标牌的养护工作中,要加强日常的检查。

2、对防撞护栏的养护与维修

波形梁护栏是我国高速公路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护栏,这种护栏主要是对土基、立柱以及横梁的变形加以利用来对能量进行吸收,通过这一能量强迫出现失控现象的车辆对方向进行改变,直到该车辆恢复正常的行驶情况。这种防护栏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止,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车辆和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波形护栏的损坏是高速公路上常见问题,也是高速公路最常进行的设施维修项目,通常是由于车祸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在同一地方出现二次事故,波形护栏的及时修复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24小时内抢修完善波形护栏的要求是必然的,故有一支24小时待命进行抢修任务的施工队伍必不可少。当然,常备波形护栏原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注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厚度、镀锌;立柱基础的大小尺寸及强度要符合要求。

3、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的控制性参数是底板材料、光度性能、色度性能、逆反射系数、发光强度系数以及防腐处理,核心在于构件质量,但在施工时,只要保证其稳定性即可。在标志施工时,最核心的是要控制好标志的里程位置和净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放样,保证里程位置的准确性;其次,要严格控制标志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几何尺寸,确保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在受风力等作用时能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安装,否则会影响标志的净高。

交通标线的控制性参数是反光性能和附着性,其作用在于渠化交通,引导车流分道行驶。标线的施工过程对其质量影响最大,标线涂划时必须按照线形要求和规定几何尺寸,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涂划,否则,就无法保证耐久性,发挥不了作用。

4、防眩设施

道路交通中央的分割带要依照要求设置防眩设施,依据遮光相关原理设置遮光角及设施的指标,减少夜间行车因前照灯影响产生眩光。防眩设施根据高速路的不同有防眩板、防眩网和植物带的不同形式,绿色植物带是最常见的形式,植物带的设置要注意直径高度等,遮光角要进过严密计算,按照规范设置,树高一般在1.70m左右能够满足各种车型包括大型汽车需要的防眩要求。

坡度和车照灯的射程是防眩设施设计高度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及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最大化减少眩光的干扰。防眩设施的高度要按照直线和纵坡的实际要求分别设计,因其高度与道路纵断面的高程相适宜。直线与纵坡的防眩高度因其自身各自不同的特点,达到防眩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直线较为容易,而纵坡路段由于坡度使得在设计防眩高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防眩高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坡度和下坡车照距离,即使不算陡的路段也不能够不予设计,小坡度往往也能够对眩晕造成重大的影响,因其车辆安全问题,也直接会对防眩设计造成影响。针对纵坡相关防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坡度的实际情况,切实设计适宜有效的防眩高度。另外,防眩设施需要定期养护,在日常检查中要注意其是否完好,包括歪倒、变形和缺失等情况,针对防眩板的情况做好相应措施;针对植物带的养护要进行修剪、施肥除虫等工作。

5、隔离栅

公路沿边的外缘要设置隔离栅,通常是外缘1m处进行设置,注意路界用地不能随意侵占,防止非法占用。采用隔离栅具有隔离保证交通行车顺畅的功能,阻止外来牲畜或是行人横穿公路造成交通隐患。隔离栅的制作材质从施工角度和经济方面考虑,根据防护的不同一般采用刺钢丝网和金属网相结合的形式,根据不同地段选用不同的织网。隔离栅设置好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因隔离栅具有沿线布局的特点较为容易遭到破坏,针对沿线隔离栅的特点要注意边坡草的长势,通常茂密的边坡草对隔离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受损程度会小一些。此外,路边若有行人出没则隔离栅可能出现松动脱落或者歪倒等现象,此时要及时进行仔细检查,针对损坏的情况作出加固、修补或者更换的相应措施。

三、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的质量控制

1、建议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

完善的制度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基础,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管理工作上的实效性。比如:要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台账和巡查制度,指定巡查频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单位需要每天都对设施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查,特殊天气要加大巡查力度,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工序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虽然原材料质量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按规范工序安装,安全设施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发挥不了作用。如波形梁护栏的安装,施工工序分为四个步骤(放样、钻孔打桩、护栏板安装和护栏线形调整),如果跳过放样工序直接进行钻孔工序,易导致桩位不准,稳定性不足,护栏的防撞性能就会下降。

3、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目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此外,养护与维修单位还要加强与高速公路收费、路政、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同时并举,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设施的完整性,给高速公路交通提供最安全的行车环境。重点要加大对偷盗交通安全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设施的完整;加强夜间巡查频率,确保高速公路反光交通设施的完好。

4、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控制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场施工安装的控制性因素,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高低决定着施工工序的规范与否。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的审核把关,资质不合格者或者能力不过关者不得上岗。在把好资质和能力关口的同时,要抓好对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常敲警示之钟,常讲贪欲之害,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组织参观见学等形式,教导专业技术人员认清肩负的责任,认清岗位职责对自身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认真自觉地履行工作程序,践行岗位职责。

结束语

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在对交通环境进行美化的同时,还能对各种景观进行协调,起到活跃行驶人员视觉的作用,给司乘人员提供最舒适、安全和快捷的服务。所以,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学生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实践中探索实施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特点的素养教育,创新构建以“敬畏、感恩、笃学、卓越”为主题的“四三五五一”学生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

贯通培养项目;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在2015年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推出的重大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由北京市级层面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模式中,前2年在高等职业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示范高中协作培养),我们称之为基础教育阶段。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入学年龄基本在15岁左右,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属于未成年人。贯通培养学生具备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和活泼好学等优势和特点。但同时相比进入重点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综合素质、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自控能力则较弱一些。贯通培养项目是一种新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因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固有的特性,客观上要求构建一个不同于普通高职和高中学生的学生素养教育体系,这一模式与体系必须兼顾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要求,突出贯通培养项目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特色。作为五所财经类国家高职示范校之一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5成为首批进入贯通培养项目试点的院校,结合学院原有的高职学生素养教育体系,通过对贯通培养项目学生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分析,找到其素养教育的主要要素和关键环节。学院立足实际,高度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和锤炼,积极探索和实施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为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素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素养是指人的修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素养是同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活动紧密联系的,是人在从事社会劳动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核心素养和一般素养。一般素养即知识和技能,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格、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训练,在实践中比较容易获得,道德、品格、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学生内在的素养却无法速成。素养教育是对学生素养的教育培养。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教育是更具有深远意义也更为困难的工作,本文要探讨的学生素养教育也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一般素养即知识技能为显性素养,道德、品格等职业核心素养为隐性素养,二者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素养。正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核心素养也是隐性的,但正是隐性素养支撑了一个人的显性素养,所以隐性素养—核心素养对未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信学生人人是胜者、人人可成才、人人皆出彩的理念,信任学生,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学习为中心,强调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学习知识、养成素养、训练技能,是育人工作永恒的追求和动力。全面实施确保安全、严格管理、倾心关爱、精准服务、多彩发展的“卓越计划”

(一)确保安全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打牢学生工作的底线和红线。安全无小事,在日常管理中,对电梯等重点安全部位由学校专人管理;专门开设了《安全教育》和《生活技能》两门素养课程,让学生学会并实践安全、生存、生活;建立了严格请假制度,学生在校期间禁止随意外出。各类请假必须有明确的证明并由家长认可后经班主任和辅导员同意才可生效。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设立牢固的防火墙。引进两名经验丰富的纪律老师,负责宿舍、早操、早晚自习等主抓学生纪律,确保学生教育全覆盖;

(二)严格管理严格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科学严谨规范全面的制度约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边界和保障。培育“工匠精神”探索实施6s管理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出台入学教育标准、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早晚自习标准、手机管理办法等学生教育系列标准。制定了学生作息时间表,明确各个学习生活环节的时间节点要求。严格执行贯通项目学生手册中和基础教育学院制定的相关学生管理规定,在贯通项目学生会中成立专门的校风校纪督查部,由一名专职的辅导专门负责主抓,强化学生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每月公布一次全体学生的校风校纪遵守情况。

(三)倾心关爱发现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世界,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保护和全心关爱每个学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健全了育人队伍,整个学生工作团队几乎全天候地投入工作。实现从了宿舍到课堂,从课堂到操场的全方位管理;从早晚自习到日常学习,从文体活动到宿舍生活的全过程覆盖;从思想引导到学业辅导,从心理疏导到安全教导全方面教育。获得了全院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四)精准服务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等深层次问题的精准教育服务力度。和教学系统协同配合,加大学生学风建设新学期,学生系统和教学系统一起,每月举行一个学习主题活动月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大学习力度。早晚自习、早操安排学院领导带班,各类教师和学长进班,检查和督促学生,保证学习和锻炼效果。成立贯通项目学生会,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开通微信公众号“北财七年贯通项目”,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编制贯通项目学生动态期,制作贯通项目新生一本通和寒假一本通。12名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班级提升,学科教师专门安排学业辅导时间。高职阶段的优秀专业学长也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做专门指导。

三、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探索

在学校的指导下,基础教育学院创新探索实践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四三五五一”素养教育体系,把素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系统规划学生的素养教育内容,以学生自我养成与实践启发为主,有主题、有过程、有载体、有队伍、有考核的“知行合一”的素养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素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教育实效性。

(一)“敬畏、感恩、笃学、卓越”———四大主题教育以“敬畏、感恩、笃学、卓越”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目标和教育主题,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心存敬畏、懂得感恩、勤奋笃学、追求卓越。倾心培养具备“高、厚、宽、新”四大特点的具备健全人格、职业素养、多技专长、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学生成为现代优秀公民、高技能技术人才和国际化英才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贯通培养项目人才培养的周期特点,四大主题教育贯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两年。用主题教育统摄学生德育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四个主题层层递进,协同统一,构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学习成长到人格品质养成的连续教育过程,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素养和学习素养的全面要求。

(二)“理性认知—自我养成—班级展示”———三阶段教育过程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主题教育过程都包含三个阶段:一是“理性认知”阶段,主要通过主题班会、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化对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认知理解并建立初步认同。二是“自我养成”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宿舍生活、活动实践中切实践行素养教育理念,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促进素养教育理念的内化。三是“班级展示”阶段,通过期末的班级素养教育成果展示活动等方式,对学习和教育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和展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由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我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成为素养教育的主体,教师由训教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学生边学习、边践行、边提升强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便于学生对日常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自我评价,反思养成过程中的不足,做好下一步规划。不断线的自我养成教育,让学生参与创新创造、发挥个人所长,进而增强自信心,学会自我管理,增加成就感,实现素养提升。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三)充分利用“班级建设、宿舍文化、社团活动、节庆仪式、家校互动”———五平台教育载体贯通学生素养教育载体包括五个平台:一是“班级建设”平台,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良好班风学风,为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团队支持系统。二是“宿舍文化”平台,通过加强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互助心。三是“社团活动”平台,通过组建公益类、文体类、学习类社团开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体比赛、学习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把社团建成学生展示自我、发展特长、提高素养的舞台。四是节庆仪式”平台,通过组织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活动,寓教于节庆活动;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文化仪式,明礼于仪式教育。五是家校互动平台:学院开辟了家校网上交流园地,开通微信公共平台,及时各类学生学习和活动信息。开通手机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将学院的各类信息通知到每一位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以学院和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五个平台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时时可学习、处处是课堂、事事能育人的素养教育特点。

四、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体系的特点

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将学生品行修养和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在创新实践中,逐渐探索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育人规律、特色鲜明的素养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也会自觉将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彰显素养教育成果。

(一)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凝练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题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生接受素养教育的过程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重在“知行合一”,指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二)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体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生素养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挖掘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潜能,依据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素养教育每个环节,探索出一条符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素养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树立“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促使他们发挥各自特点,是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成为彰显个性,素养和技能同步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出台学生素养教育的标准体系,健全各种制度助力学生发展学院根据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学生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学生素养教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制定贯通培养试验班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养教育工作标准。包括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学生早晚自习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制定了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作息时间表,在起床、早操、早自习、上课、晚自习、自修、就寝等各个学习生活环节都明确了时间节点要求。印制并发放了贯通培养项目新生一本通、寒假一本通,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基本信息。认真编写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手册、新生手册、奖学金制度等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涵盖了学生管理、行为规范、综合测评、奖惩资助等方面内容。并积极制定学生日常文明行为规范标准、生活技能标准、安全与健康标准、教室卫生标准、学生早操、学生早晚自习标准等系列标准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夏飞.财经类五年制高职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72-76.

[2]李宇红等.财贸素养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李宇红胡丽霞等.财贸高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性教育素养; 素养提升

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AO Hongmei1, HU Zhen2

1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Sichu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Arts, Sichuan635000, China

2 Normal School of Chendu University,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is a specialized qualification for teachers to conduct sex educ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re weak in the qualification due to their vague understanding of sex education, their insufficient sex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ir inadequate ability in conducting sex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qualification requires the reinforcement of pre-teach and post-teach trai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ng-term promo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Qualification promotion

随着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向前发展,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性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再一次显露,正如学者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学习态度已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师资的培养和专门的训练;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师资相当缺乏,即使属于少数从事性教育的教师,都还不能胜任如此专门的教育。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性教育发展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性教育教师数量极为有限,许多教师基本不具有性教育素养,不能满足学校性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二是有限的性教育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也不能满足现实学校性教育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目前中小教师性教育素养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这就成为当前学校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1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教师的教育素养?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表现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知识”,然后是“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懂得研究儿童的方法”、“语言修养”等方面。为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素养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的素质和修养。

性教育素养就是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的素质和修养。具体地说,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就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所具备的一种专门素养,这种专门的素质和修养是对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良好教育素养的教师不一定具有良好的性教育素养,因此它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的特殊表现。

1.2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性教育仍然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泥淖中难以抽身,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没有达到能对自己学生进行相应的性教育的高度,就是在性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地,部分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也不尽如意,就2008、2009两年全国学校性教育交流及学术研讨会来看,部分中小学教师除了暴露出性科学文化知识的欠缺外,还有性教育的教育技巧和方法的不足。笔者在暑假借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对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200人)和达州市城区部分教师(100人)进行了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方面的调查,笔者认为,这次调查样本虽小,但能够反映出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状况,遂就存在的问题得出如下的结论。

1.2.1 对性教育责任的认识不清楚 尽管在调查中有98.6%的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的认同,但是对性教育责任的认识则不尽如意。

如在回答“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最主要是谁的责任?”中,有50.8%的教师回答“学校”,有41.4%教师选择的是“家庭”,有7.8%的教师回答“应该是社会”。这就表明: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清楚,对于学龄孩子而言,进行性教育最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又如,“对中小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谁的责任?”,对此问题的回答中,尽管有86%的教师认为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但还有6.2%的教师回答是“领导的责任”,有7.8%的教师回答是“性教育专任教师的责任”。这也表明: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有14%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意识,尽管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诚然,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家庭和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校的责任则是最主要的,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性教育都应该负有责任,而不只是性教育专任教师和领导的责任。

1.2.2 对《纲要》及其相关内容的认识堪忧 “你知道教育部2007年、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文件吗?”,回答“现在才知道”的高达58%;“你知道以上两个文件里有关于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吗?”,回答“不知道”的占53.3%;“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多选)”的回答中,“害的防范教育”的选择率只有48.2%,选择“性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教育”的只有34.2%。这就表明:两个《纲要》作为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竟然有超过一半的教师“现在才知道”或“不知道”,就是部分教师知道有这两个文件,关于不同年级开展具体的性教育内容也搞不清楚。同时也表明:我们的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漠视,这种漠视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1.2.3 对学校性教育主要内容的认识模糊 在回答“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多选)”中,选择“性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占87.6%;选择“性道德、性法律观念教育”占78.8%;而选择“生育、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占47.2%;选择“ 异往教育”占50%;选择“性别角色教育”占15%。这表明:我们的老师对中小学性教育主要内容的认识大部分只从传统意义上认同生理卫生知识和道德教育,没有认识到性教育是一项综合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它还包括异往、性别角色等性心理方面教育,包括害的防范、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等性安全教育,以及性的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1.2.4 进行性教育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的回答中,“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的选择率最高,为76.7%。这表明:我们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教师的“德”是第一位的,符合我国教育方针中“以德为首”的理念。但是在交谈中“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包括哪些内容?”,在我们教师的观念里则十分模糊。

“目前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你认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够用吗?”,有91.2%的教师回答“不够用”;“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性教育,你能够做到坦诚、大方、自然吗?”,有54.9%的教师回答“目前不能做到”。这就表明:我们的教师尽管认识到性教育很有必要,也有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性安全、性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认识到教师本身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是性教育的首要素养,但同时绝大部分的教师很清楚自己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素养方面有待提升。因此,探索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策略对于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师院校、在职教师培训、政策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期不间断地影响。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进行职前教育,在高师院校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并加大其开设力度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性教育教师群体――“在校师范生”,他们的性教育素养与中小学性教育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在校师范生的性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必须依赖于高师院校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并加大其开设力度。

2.1.1 尽快确立性教育的学科地位 性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教育,它涉及到的性科学知识很多,比如:性生物学、性医学、性心理学、性美学、性伦理学、性法学、性社会学、性教育学等。从发展阶段来看,上述的各类知识已经发展成了独立门类的学科,故性教育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条件也已经成熟。然而,性教育的学科地位一直未得到确立,中小学性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徘徊局面,并受到随意的冲击,直到现在许多学校仍把性教育一概羞羞答答地称之为“青春期教育”或者“健康教育”,这都与性教育的学科地位尚未确立有关。作为独立学科建设,首先必须在大学成立性教育专业,并发展到性教育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学位教育。

2.1.2 相关专业设置性科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 也许确立性教育的学科地位,在大学成立专门的专业还需假以时日,但在现有的部分专业中设置性科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是行得通的。比如生物专业可设置《性生物学》、《性医学》;心理专业可设置《性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设置《性教育学》、《性社会学》等等。确立了专业必修课,作为在校师范生即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形成并得到提升,尤其是生物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今后是直接从事性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性教育的发展。

2.1.3 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的公共必修课 “性教育”相关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在校师范生的性科学文化素质,传授师范生进行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性科学知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性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体系,设置公共必修的课程可以是《性教育学》、《性心理学》,也可以是《性社会学》等,并对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内容、学时数、教材和考核做出指导和监督,使高师院校在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达到提高师范生性教育素养的最终目的。

2.1.4 继续设置并加大力度开设师范生的“性教育”辅修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从1995年起将“性健康教育”作为师范生的辅修专业,设置性科学分支学科十几门,本校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获得性健康教育辅修结业证,2002年开始该校选修学生可获得性健康教育专科毕业证,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这些学生数量有限,况且毕业后不一定担任中小学教师,这实际上也与性教育的学科地位未确立有关。据悉,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将在2010年9月开设性教育的辅修专业,目的也在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性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这应该是性教育事业的福音。

2.1.5 加大力度开设性教育领域有关课程的选修课 性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很庞杂的,它跟有限的学习时数之间必然形成矛盾,这又直接影响了师范生这些未来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的提高。对于性教育领域有限教学时数内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性教育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性教育素养。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也从1995年起,将开设了几年的《性生物学》专业选修课扩展成了“性科学概论”素质教育选修课,供全校各院系各专业的学生选修,近年来每学年有近千人选修。其他少数大学,如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也相继开设了大学生性教育课程,他们为中小学校性教育人才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期待着有更多的高师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性教育领域的相关选修课。

2.2 加强职后培养,注重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修炼相结合,促进在职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职后培养必须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把性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注重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修炼相结合,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以提高性教育教师开展性教育工作的水平。

2.2.1 进行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 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是一定的机构对教师在假期进行的有固定的内容和学时数的业务培训形式。进行性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性教育素养的一个及时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设计系统的培训方案。由于在职教师的学习牵涉到工作、家庭及时间的安排,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在每一期培训之前,公示培训的时间、内容构成与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参加培训,从而保证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培训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性教育提供咨询和服务,跟踪研究培训效果,从而为后续培训提供经验,这也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②要精心组织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职后培养既包括性科学知识的学习,以促进教师性科学知识结构的完善,也包括性教育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教师从事性教育的方法、技巧的掌握与改进,即注重提高教师性科学知识与性教育整合的能力。为此,相关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意教师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的学习,也要注意性规范、性美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性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性教育实际问题的探讨相结合,同时培育教师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③还要采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形式。当前教师的业务培训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填鸭式的讲座、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目的功利化等,所以我们的性教育师资培训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形式,即强调“培”而非“训”,在培训中应该根据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以任务驱动、小组协作学习等模式开展培训,使受训者能够在讨论和辩论中理解性科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性教育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使受训者真正能提高自己的性教育素养。

2.2.2 激励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的自我修炼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关键还在于自身主动地加强学习,自觉地进行性教育的实践,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这种自我修炼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必要的激励措施,很多教师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对自己学生的性教育,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老师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无法让自己的性教育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政策上激励教师加强学习,自觉开展性教育实践,从而不断提升性教育素养。

为此,笔者认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做这样的尝试:(1)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来考察学校和相关教师实施性教育的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评优评奖挂钩。(2)定期开展性教育课堂教学的教案、课件的评比,开展性教育赛课活动,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3)定期开展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写性教育的经验交流文章和相关的教学论文,并与评职评优挂钩,从而激励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的自我修炼,达到提升教师性教育素养的目的。

2.3 建立提升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长效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靠一次业务培训或者几次性教育教学活动评比就能解决的,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建立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提升的长效保障机制。

2.3.1 尽快确立“性教育”的实际地位 尽管国家从立法和方针政策上规定中小学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但性教育的实际地位并没有确立,就是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里虽然也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性安全和性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没有大大方方地提及“性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都是冠之以“自我保护”、“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名称,如果整个社会能大大方方认同“性教育”、“性健康教育”的名词,大大方方地面对性教育,再颁布一个《中小学性教育指导纲要》,那么,中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就真的有希望了,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就真的有了保障。

2.3.2 建立网上性科学知识学习、性教育工作交流的社区 这需要以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单位牵头,辖区内的各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构建一个网上学习社区,在社区内可以相互学习性科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性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探讨在性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性教育素养。

2.3.3 建立一整套性教育工作交流的监管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中小学性教育的听课评课、论文评比、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确保各学校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落到实处,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跨学校的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推动各校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跨区域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才能保证性教育的顺利发展,才能推动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进鑫,胡珍,等.大学生性教育实效性的总体评价[J].中国性科学,2004,13(6):1-4.

2 彭晓辉.性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27.

3 苏霍姆林斯基.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J].教书育人(上旬.教师新概念),2005,(4):8-10.

篇6

[关键词]实验素养;安全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24.28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由此可见,实验是人类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职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STS”教育理念,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泛职业化”倾向。[1]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技能上有专业性及实用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负责、敬业诚信、团结合作、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开拓诚信等素养。[2]然而这些素养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在逐渐重视高职教育,提升实训教学比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日益注重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高职院校方可培养出符合“客户”(即企业)需求的“产品”(即人才),不至于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3]

我院是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基础化学作为环境监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学习者占我院人数总数的41.4%(以2015级学生为例:总数3532人,其中1463人开设基础化学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院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做法,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1 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

“素养”概念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4]而对于“实验素养”,鲜有人给予定义和发展。范志鹏2004年指出,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实验室这个特殊公共环境下的学养,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应有一定的思想行为准则。[5]随后,他又指出化学实验素养是化学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并将其内涵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含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格、安全、纪律与环保4个维度。[6]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发展与沉淀,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素养主要包括安全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现将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如下。

2 安全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保障实验室以及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是高职院校正常开展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安全也关系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事实证明,自2009年以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如2009年7月浙江大学女博士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09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厌氧培养箱爆炸事件、2012年2月南京大学甲醛泄漏事件等。以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给予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由于使用人数之多、使用频率之大,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健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监察激励机制之外,还应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及环保意识。

2.1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

我院每年在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后,即以基础化学课程学习者为对象强制要求报名,其他大一新生自愿报名参加由实训中心举办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具体包括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及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三项活动。我院实践证明,“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不仅从整体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还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院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即开始培养其实验室安全素养,为日后安全学习、安全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日常实训教学

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安全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应该是一项持续积累的工作。因此,除去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外,我院在日常教学和实训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安全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我院尤其注重在基础化学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第一次实训课程中即对全班进行分组,并且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固定的工位号,实训课结束后,教师在检查卫生和清点玻璃仪器时即可对应相应的同学,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仪器的实验习惯;实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需分类回收等。

2.3 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

根据日本和我国香港高职院校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实训室安全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显得尤其重要。我院是以“环境保护”命名及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所有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尤其注重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其培养方法和途径不局限于相关专业上的课程开设、社团活动以及教师理论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还延伸至基础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von Laue M.)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然而,环境保护教育,所培养的环保意识将根深于学生的头脑中,其环保习惯也将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安全,还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 科学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四方面组成。一方面,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核心体现;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发现,正规科学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最基本的渠道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如何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两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拓宽学生视野,传授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如何运用化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进而可以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解读常规性的热点问题,如能源开发、新型材料、环境污染、温室效应、PM2.5(可入肺颗粒)的检测与控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探索精神。据调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规则意识不够强,例如自觉学习实验规则的动力不足以及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自律观念淡薄。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教师采取强硬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例如,不是“必须遵守”“一定”等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应该给学生解释实验室为什么制定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这些制度会造成哪些后果,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自愿遵守规则,还能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加入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行列。

3.2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

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首先,化学知识是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其次,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在分光光度计测定高锰酸钾浓度――标准曲线法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用坐标纸绘图、Excel以及计算器(卡西欧fx-82ES型号以及卡西欧fx-82MS型号)三种方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及其a值、b值和r值。最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参加教师的科研教改课题、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第三方检测公司)兼职、重金属实验室兼职或者以实验助理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工作,以上都是通过直接和实验室接触,通过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或者是实验准备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 文化素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因此,在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课外书籍的阅读

美国化学会主编的《社会中的化学》和《环境中的化学》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和生活》(章福平主编)、《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徐培珍主编)都可作为课外书籍推荐给有兴趣的学生,帮助其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学院图书馆也应同时配备各种图书、期刊、电子书籍等资料,以便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4.2 化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对专业及课外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要逐步培养其运用能力。如,节约使用化学试剂、试剂分类回收、节约用电、减少或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垃圾自觉进行分类、旧衣服进行回收等。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4.3 相关选修课的学习

除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我院还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如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生活中的经济学、功夫茶艺与鉴赏、动物哲理电影赏析等。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 论

根据I/N(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观点,实验技能等属于智力因素,而实验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研究证明在现代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要求,也是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趋势,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实验素养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深层次发展问题。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从安全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院历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学生职业素养较高,企业满意度达80%以上;除此之外,在国内外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中,我院取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天煌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大赛中,我院勇夺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等。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有待于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继续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伟群,柯中炉.高职院校开设化学与社会公选课――基于去“泛职业化视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55-159.

[2]何理瑞.在工程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214-216.

[3]江艳华,贾梦姗.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14(32):27-30.

[4]方丽梅,刘根旺.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34-135,141.

篇7

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风险相伴,在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看来,人类在追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为自身埋下了各种具有风险性的“祸根”,使自身步入了“风险社会”。近年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的频发和经济安全风险的增加无不证明,“随着改革开放进人到了‘攻坚’阶段,中国全面进入到‘风险社会’”。地震、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时时考验着公众的应对能力。应对无措或失当必然增加社会生命财产损失,不利于社会的平稳和谐发展,会进一步加剧社会风险。因此,国务委员马凯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讲话时强调,“要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宣传教育培训”,“这件事非常重要”。简言之,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笔者看来,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指的是:针对当下社会中常见的各种风险(主要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安全风险等),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与风险应对能力教育。它包含意识、心态教育和知识、能力教育两方面。其目的有二:其一,使公众在风险到来之前提高防范意识,在风险到来之时镇定面对、缓释压力、平复情绪,促进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其二,使公众在知识、能力上有所储备,以便能从容应对风险所带来的一时的无序与物质匮乏。应对越是及时有效,风险的损害程度就越低,因此,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利国利民,十分重要。寻找现实有效的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平台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电视――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的利器

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受众面广、涉及的内容多、现实针对性强。因此,依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那么,大众媒体能否胜任这一重任呢?总体而言,从现实可行性和客观效果来看,目前电视媒体是最佳选择。下而我们就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方便快捷、到达率高、应急性强。在风险降临或到来之时对公众进行及时的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是媒体的责任。相对于纸质媒体,电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成熟的电视信号传输网络为其全时性传播、广覆盖面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最常见的家用电器,电视早已融人我们的生活,具有超高的普及率。而且相对于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使用简单,对受众的文化程度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些要素促成了电视信息的高到达率、高渗透力,显示出电视媒体具有很强的应急性,能够适应公众风险素养教育对媒体的基本要求。

生动形象,亲和力强。对公众进行有效的风险应对素养教育需要直观的形象和通俗的语言,电视媒体具有声、画两个信道,对受众解码能力要求不高,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而纸质媒体或专门印制的小册子尽管也可能配有相应的图片,能做到图文并茂,但从总体上说,其传播效果还是明显逊色于电视媒体。

环保、成本低。事实上,为了加强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国家每年要花不少资金印制专门的小册子或图片,其运输、发放电要占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要以小册子或图片的方式对公众进行风险应对素养教育必定会耗费大量资源,其传播效果也并不特别理想,因此,这种方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补充。与之相比,电视媒体节目复制简单,便于反复播出,成本低廉,十分环保,更适应风险社会对媒体的要求。

立足电视媒体开展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的途径

将相关内容融入新闻报道之中。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联度极高,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风险的社会涉及面广,与公众的相关性强,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议程设置,将风险应对素养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相关新闻报道之中,能使公众在关注相关新闻的同时增强对有关风险的表现方式、现状、成因、后果、防范手段等信息的了解。由于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与高频度的特点,所以它所提供给公众的风险应对方面的信息更新频率快、重复次数多,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公众对此类信息的及时掌握与强化记忆。这种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方式对电视人来说操作简便,传播效果好,对公众来说便捷有效。例如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初期,因其名为“猪流感”,很多人不敢买猪肉,猪肉价格下跌。电视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并专门采访专家论及食用猪肉是否安金的问题。这些对于公众增强防控意识、明了防控方式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成都“6・5”公交燃烧事故之后,人们对安全锤的配备及使用方法格外重视。电视媒体不失时机地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对公众进行了相关知识教育。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请他们现场演示安全锤的使用技巧。形象的演示让公众对安全锤的敲击位置、敲击效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了公众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现有栏目中增加相关内容或新设专门栏目。对于某些公众来讲,简短的电视新闻报道还不足以满足其全面深入了解风险本质及其防控方法的需要。对于电视人来讲,要完成好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的任务也还需要用更长的篇幅、更浓重的笔墨。此时,最好的载体就是电视栏目。当然,利用现有栏目是最佳选择,如在“5・12”地震之后利用现有的科教栏目对地震成因、后果、防震逃生方式等进行介绍。通过“旧瓶装新酒”,使栏目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应急性。此外,根据当下的风险种类与形势紧迫程度增设相应的专门栏目也是常见手段之一。例如,从2008年11月起,央视经济频道在晚间新设《坚定信心促发展》栏目和《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后者的口号是“一天一个主题,追问美国经济”,央视新闻频道在晚上8点到9点这一黄金时段新设《中国信心》栏目,这几个栏目结合国内外经济动态分析经济走势,既向公众摆明金融危机带来的现实网境,又向公众分析其中蕴涵的机遇以及我们能够采取的应对之策,展示出全国上下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湖南卫视在晚间新设《非常讨论》栏目,以谈话节目的形式对股市走向等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公众从中既可学习金融知识,又可直接受到主持人和嘉宾乐观心态的感染,在心理上、能力上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事实上,不论是在现有栏目中增加相关内容还是新设专门栏目,都有助于公众在信息接收和分享中稳定情绪、选择对策,将风险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增设专门的宣传片或在屏幕上打上宣传鼓动口号。当风险降临之际,我们还可以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对公众进行风险应对素养教育,那就是制作播出简短的宣传片或在屏幕上打上宣传鼓动口号。例如,在“5・12”地震期间,央视播出宣传片“生死相依”,其画而和歌声深深烙在国人的记忆之中。不少电视台在屏幕一角或整个屏幕上打上“众志成城,重建家园”、“自强不息,重建家园”之类的口号。2008年底,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开始在我国显现,央视新闻频道在午间、晚间等重要时段的新闻栏目播出时,在屏幕一角打上“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的口号。这突出体现了媒体在非常时期对社会大众的抚慰作用、鼓动作用和教化作用。凭借电视媒体声画兼具、覆盖面广、可高频度播出的优势,使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更具社会渗透力,效果显著。

在这个多种媒体竞合的时代,我们在立足电视媒体开展公众风险应对素养教育之时也应充分调动多种信息资源,如及时参考相关主题的网路调查数据等。同时,以主持人(主讲人)、嘉宾(现场观众)互动或网络互动、电话互动等方式弥补电视媒体本身互动性不强的缺陷,增强节目的贴近性、针对性,强化其教育效果。此外,公众的媒介素养、风险与公众自身的关联度等因素也会对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

篇8

关键词:媒介素养;师范教育;教学提升

当今时代新媒体发展的大潮有着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其中,青少年在自媒体运用中表现出的弊病和教师行业对媒介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师范生是高校媒介教育的对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方向指向性非常明确。然而,当今高校的课程设置下,高校师范生并没有接收到能够匹配自媒体形式转变的大趋势。对于师范生的教育需求来讲,媒介素养的教育应该得到相应的诉求。

对于教师媒介素养的提高,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达到师范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是在其同时,达到对即将接触这一批师范生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影响。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多样化和高速度的特征,这对教师的媒介素养带来了要求与鞭策。师范生作为教师群体的直接后备军,从高校教育期间入手,对师范生开阵媒介素养培训,是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负责,同样是对教育工作的完善与支撑。

一、提高师范生的甄别及正确运用能力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多元化,集教育、娱乐、传播于一体的特点,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的广度与速度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对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环境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今大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认识水平和安全意识令人担忧。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具备完善的信息甄别的能力,才能在良莠不齐的新媒体环境中建立自主的,健康的认识。良好的信息判断,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够对自媒体环境产生反作用,在高校群体中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自媒体的出现降低了信息的门槛,信息的自由度大为提高。大学生欠缺相应的媒介素养,就会带来信息的随意性。这种高度的自由同时也是对高校学生媒介运用能力的考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信息内容的指导是良性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可以反作用于价值观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信息中对于个人安全信息的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新媒体的自由性也带来了个人信息的泄露的安全隐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网络环境。对于师范生来讲,从大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对于其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将这种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有重要作用。

二、师范生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专业技能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显然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以学促教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对教师群体素质的又一次完善。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教师开展网络学习,并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专业实验,利用网络视频实现在线课程的学习,完成交流活动。在媒介素养的辅助下,教师视野和教学能力都能够得到综合提高,而这种能力如果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显然是不够迅速的。师范生在学习期间不仅应该夯实基础知识与教法教技,同时应该也应该了解扩充知识维度的工具与方法,做到未雨绸缪。

在大学启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对于公民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下,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对于师范生来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将多数运用于教学工作,这是对又一个阶段的,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的青少年的影响。师范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会在他们的教学工作中实现二次传播,健康的师范生价值取向会对公民素质教育形成助力,二者形成合力,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完善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师范生媒介素养培养有助于辅助提高教学质量

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环境的便捷和自由,教师可运用的信息量大幅提升,这使得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板书与枯燥的说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软件辅助教学,并利用这些媒体进行授课以增强课堂的灵活度和活跃性。学生在新媒体教学形式的辅助下,课堂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深度可以得到提高,同时课堂兴趣与注意力都大幅提升,这对教学质量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对吉林省实验中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已经成为年轻教师子在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数学,语文等学科中,先进的媒体加工课件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节省了板书时间。同时,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也得以改善。很多教师在调研中表示需要相关课件的制作和新媒体运用的培训,这对于师范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与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策略和关注点。

媒介素养的相关培训最基本的体现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调查结果显示,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多媒体的依赖性已经与日俱增。在师范类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同时,这种训练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能够适度、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同时能够在技术支持下得到教学内容上的丰富,课堂设计上的创新,给予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在知识传播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

四、结语

师范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总的来说不是对于一代人的教育,而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和弥漫性的教育活动。师范生因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向性和单一性而需要在大学期间接受特殊的,更具有人文性的训练与陶冶。对于师范生媒介素养的重视与投入,应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有助于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更有助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健康成长。

本论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师范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以东三省部分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410200018)成果论文,项目负责人为赵竞凡。

参考文献:

[1] 胡征兵,谢小静《信息时代中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建构及意义》.[J].学术研究,2012.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