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童健康教育教案8篇

时间:2023-07-13 09:23: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健康教育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健康教育教案

篇1

【关键词】患儿家长;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药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安全用药越来越重视。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为提高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笔者对200名住院患儿家长开展儿童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验证健康教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以2011年9月我院200例新住院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同时多人陪护患儿者,从中随机选取1名作为研究对象。200名家长中,男85人、女115人,年龄28-62(41.7±5.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5人,高中、中专72人,大专及以上73人。与患儿关系:患儿父母156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4人,其他20人。住院时间2-34d。

1.2方法

1.2.1儿童安全用药知识调查复习文献和咨询专家后自行设计儿童安全用药认知问卷,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后修订而成。依据医学常规和专家意见确定正确答案,包括是否认为中药都没有毒副作用、维生素类药给孩子长期服用是否有利无害等10项内容。在患儿入院当天(干预前)和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的出院当天分别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儿科护士,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儿家长现场填写并当场交卷。干预前和干预后发放问卷20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2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教育干预前,由医院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对管床护士就儿童安全用药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技能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讲授、示范和模拟练习,评估合格后参与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对患儿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包括给每位家长发放1套自行设计制作的儿童安全用药宣传资料,主要内容为儿童生理特点、用药要求、常见的儿童用药知识误区介绍等;管床护士自患儿入院当天起,在第1次调查结束后针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患儿家长进行评估、分级,结合其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每天用20min对其开展安全用药口头健康教育,解答家长安全用药的咨询,并做好相应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在中药的认识方面,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给孩子服用,其实,是药三分毒,而且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安全性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婴儿时期,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同样损害婴幼儿健康。

3.2药物的选择本调查结果示,干预前对新药、贵药的认识正确率为56.5%,通过宣传教育,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都有很大的转变。

3.3抗生素被许多家长认为是万能药,51%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儿童感冒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他们没有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通过干预,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率提高到82.5%,χ2检验P

3.4对维生素类药物的认知调查发现,干预前家长认为维生素类药物长期服用有利无害。但是维生素类药物虽然有益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也要使用得当,千万不能过量。

3.5不同学历家长知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小结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医院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善行为及生活方式,维护其身心健康。因此,医院应常规开展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教育满意度以及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行为改变率对照变化,来综合、全面评价医院健康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这门课的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着手。认知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教学内容;行为目标,即让学生学会设计健康领域活动,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展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情感目标,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有关幼儿园健康教育实践的问题,喜欢并乐意设计与组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做到学科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这门课,我们主张采用“学、创、教、评”的教学模式,即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理论知识;创造性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撰写活动教案);在课堂上模拟试教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点评并指导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四个步骤。这种模式一方面是锻炼学生教育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前通过模拟教学的活动形式,感知幼儿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

二、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

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尝试构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模块”,即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再综合多种相关教材内容,将该门课的理论知识按照主题板块划分进行讲解,健康领域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身体保健、体育和心理健康三大部分。通过引入案例、图片展示、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按照主题内容开展学习。“基本技能模块”,即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写,即学会设计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方案(教案)和撰写说课稿;说,即学会说课技能,掌握说课的基本环节;授,即学会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案,通过试教的形式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评,即学会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把握评课的重点。为此,在课程的实施中,每讲授完一个主题内容后,通过分组组织学生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拓展技能模块”,即让学生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以及学期末下幼儿园的时间,展示课堂上的示范课,真正接触幼儿,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和幼儿园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相互学习和提升。这一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促使我们从“上课”到“活动”,从“备课”到“设计”,从“单一”到“综合”,从“照本”到“建构”等一系列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和课程整体观的转变。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一)以“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根据主题板块内容进行精讲,通过展示案例、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来源,一是教材和网络,精选一些名师名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和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方法的掌握。二是观摩幼儿园的优质课。任课教师需要加强与一线幼儿园的联系,当幼儿园举行教学技能大赛或教学能手示范教学等活动时,为学生争取观摩的机会,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或者利用实习、见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幼儿园进行案例教学活动。通过观看有经验教师的讲课过程,不仅积累了教学经验,同时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更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技能。

(二)以“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讲每一章节前,都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比如,在讲“体育”那一章节时,给学生提出问题:“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都有哪些?哪些游戏是可以推广到我们幼儿园的?”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搜集相关课程内容的参考资料,课堂上予以讨论和分享,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当讲完一章节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本章主题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即撰写教案和说课稿。要规范教案和说课稿的格式,要求教学环节设计具体且有连贯性。最后,从每班挑选出优秀教案进行活动展示。

(三)以“模拟教学”锻炼学生组织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结合活动设计课程,创设相对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善并丰富教案内容,准备教具、道具。各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幼儿老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模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过程全程摄像记录下来。通过让学生模拟教学,锻炼了学生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师幼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教师的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等方面的训练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学活动结束后,挑选出班里优秀教学活动方案,在幼儿园进行活动展示。通过让学生模拟进行幼儿教学,让他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进一步还可在幼儿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给学生和幼儿园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以“评议反思”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

每个小组在班级展示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各小组组长作为评委进行打分,教师、评委和其他学生在观看完活动后都可以给予点评,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讲课老师也可以参与讨论,思想上的碰撞更能激发出火花,从而也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评课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环节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是否完成了知、情、行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把握得当;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是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否紧扣活动主题,是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理念;五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是有效提问,是否层层深入;六是活动准备是否到位,教师的教态、语言等是否妥当;七是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如何,课堂气氛是否良好等等。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点评课,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四、完善课程评价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的测量和评价,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是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用多元形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了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的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

在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它涵盖了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课堂表现的积极程度、各方面能力的展现等,通过这种考核形式,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1.学习内容考核,占70%,主要考察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平时作业,即学期中让学生以特定的主题设计的

3个相关活动教案。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即通过开展模拟教学活动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基本教态,师幼间的互动情况及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

2.学习方式考核,占30%,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出勤率、参加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情况、小组学习及参与活动的情况等。

(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以开卷考试居多,在重视对有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与方法的考核外,更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其中包括学生的根据主题内容设计的健康领域活动方案,规范撰写的活动教案等。课程考核的命题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进度中不同章节课时分配量的差别进行命题,将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相结合,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

五、总结

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口腔保健

[中图分类号] R7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204-01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且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0年5~6岁儿童90%无龋的口腔健康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解吐鲁番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本市区4158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吐鲁番市制定儿童口腔保健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158名2~6岁儿童进行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检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龋齿检查标准,按年龄分成4组,按民族分成3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 0.05有临床意义。

2 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一。

各民族儿童龋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见表二。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5~6岁组患龋率高达62.70%,但治疗充填率却很低,总充填率只有3.17%,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

3.1 与最近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膳食结构改变,精制食品过多,及过多摄入糖类食品有关。

3.2 与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口腔预防保健知识贫乏,忽略乳牙的预防保健,对乳牙龋病治疗重视不足有关。

3.3 与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及学龄前儿童年龄小,在治疗中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愿意或拒绝治疗有关。

3.4 与幼儿园未开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课,及未开展群体儿童龋病普防普治有关。

3.5 乳牙患龋率在不同民族儿童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有关。

3.6 与目前口腔医疗费用过高,我地区居民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关系。

4 建议

4.1 依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4.1.1 依托我院儿保门诊医师,对定期参加儿童体检的家长,进行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知识的宣传,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 定期对家长开办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医师讲解儿童乳牙龋病的危害,及预防龋病措施,转变家长错误观念,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4.1.3 对幼儿园教师和保健医生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培训,及时传播口腔保健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识贯穿到教学和入园儿童的生活安排中,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2 平衡儿童膳食,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

定期到幼儿园进行膳食调查,对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制定营养平衡的食谱,达到降低儿童致龋危险因素目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3 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儿童口腔保健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定期对幼儿园开展督查指导,要求幼儿园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患有龋病儿童管理率要求达到100%;同时检查教师教案与儿童口腔保健相关内容,抽查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查看儿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儿童口腔卫生(实行儿童一人一杯)落实情况;

4.4 在幼儿园开展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级预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开展群体儿童普防工作,推广适合儿童的简单、安全、经济、防龋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术[2]。

4.4.2口腔二级预防保健措施:定期开展群体儿童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病,早期治疗,及早恢复乳牙功能。

4.4.3 口腔三级预防保健措施:对较重龋病进行正规、系统、彻底的治疗,降低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

4.5 加强质量管理是儿童口腔保健发展的基本保证;

严格按照吐鲁番市托幼机构管理条例,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质量验收检查评比,对验收合格的托幼机构给予表彰,未达标者限期整改或彻底取缔,同时加强托幼机构人员的卫生保健管理,不断提高我市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08-03

艾滋病广泛流行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显著。仅2007年一年,全球就有42万15岁以下儿童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1], 2003年已有超过1 500万儿童成为艾滋病孤儿[2]。与之相比,为数更多的则是那些未感染HIV也尚未因艾滋病致孤但同样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其中包括与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共同生活及家庭中无感染者但生活在艾滋病高发社区中的儿童[3]。他们都因艾滋病的打击而处于脆弱的边缘状态,故称其为艾滋病孤儿及脆弱儿童(AIDS orphans and vulnerable children, OVC)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children affected by HIV/AIDS)。艾滋病特殊敏感性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诸多身心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成为艾滋病孤儿是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抑郁、焦虑、失望、自尊水平下降甚至自杀意念等[4-9],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0]。

本研究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脆弱性特点,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并评价其有效性,以此探索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适宜健康干预模式,为相关健康促进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经验与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艾滋病高流行区――河南省某县艾滋病孤儿相对集中的1所中学4个班级,其中2个班104人为干预组(男生63名,女生51名),另 2个班105人为对照组(男生53名,女生62名)。2组均包括艾滋病孤儿。为避免给孤儿带来额外心理负担,本研究将全部对象纳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范畴,进行整体分组、干预与效果评价。经检验,2组在性别、年龄、是否住宿、学习成绩及以前是否参加过其他艾滋病宣教活动方面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模式 根据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特点,自行编制《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教案,各模式主题与教学目标如下:(1)让我们认识艾滋病。目标为掌握艾滋病流行概况、危害及病程,培养平等交流与表达能力。(2)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目标为掌握HIV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识别危险行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3)如果我是他/她。目标为培养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关爱、理解与反歧视态度,培养同理与共情能力。(4)我真的很不错。目标为增强学生自尊、自信与自爱,培养自我认知与决策能力。

上述教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配合课外阅读材料以强化相应知识、技能。

1.2.2 干预评价 针对干预内容及教学目标,编制如下效果评价工具:(1)艾滋病知识与态度问卷,含20个艾滋病知识条目与14个关爱态度条目,知识得分区间为0~20分,态度得分区间为0~14分;(2)Rosenberg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得分区间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3)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PEI),得分区间为54~216分,得分越高,自信水平越高。

1.2.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11.0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水平比较 见表1。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水平较低且各条目正确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个知识条目中,2组均仅有9个条目答对率超过80%;14个态度条目中,2组分别有5个和6个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低于80%。知识、态度、SES与PEI量表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基线水平一致。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态度水平明显提高:19个知识条目答对率超过80%,其中17个超过90%并有15个条目答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个态度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超过80%,其中11个超过90%并有7个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知识、态度、SES与PEI量表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效果明显。

2.2 不同性别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自信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干预前男、女生知识、态度与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自信基线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干预后,男、女生知识、态度水平依然一致,而男生自尊、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女生。

男、女生干预前后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男、女生在上述方面提高程度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在干预后自尊水平提高不显著。

3 讨论

随着健康教育研究不断深入,参与式教学被证明适合在敏感人群中开展敏感问题教育,如生殖健康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等。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与平等活跃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敏感问题本身,避免受教育者因过于专注自身而感到不安[11],这也使它成为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尤其是艾滋病孤儿中开展教育干预的适宜模式之一。同时,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社会能力,并建立健康信念与行为模式[12]。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特殊健康需求转化为生活技能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技能干预,其效果将比传统教育内容更为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前期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基线调研结果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遭受更多歧视与不公,出现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情绪增多等心理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与自信4方面作为主要干预内容,使青少年在深入学习艾滋病知识基础上,建立对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及其自身积极、正确的态度,提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社会能力及相应生活技能。上述干预内容符合干预对象最紧迫的健康需求,具有良好针对性与可接受性。

此次干预选择艾滋病孤儿相对集中的学校,采用整群抽样,被抽到班级所有学生均接受干预或对照组问卷调查。在抽样与干预实施过程中对艾滋病孤儿不予识别而进行干预组与对照组整体比较以考察干预效果,避免公开孤儿身份或引起关于分组方式的猜测而引入对艾滋病孤儿过分关注甚至歧视的可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艾滋病孤儿压力与不安,保证了理想效果,增加了干预的可接受性。

“四免一关怀”、“两免一补”及一系列艾滋病孤儿支持性政策确保了孤儿较高的入学率且所在学校分布集中。因此,在艾滋病高发地区,以学校为基础实施健康干预具有投入小、易开展、覆盖广的优势。学校稳定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较高的关注与信任程度也决定了在当前条件下开展各项基于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较强。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知识、态度、自尊、自信方面水平均较低且基线水平一致。通过干预,干预组上述各方面显著提高,通过4个模式的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关爱与反歧视态度、自尊与自信水平均显著提高,实现了主要干预目标,达到了预期干预效果。

性别通常被认为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效果评价中,对男、女生间差异进行比较。干预前,男、女生知识、态度与自尊水平一致,而男生自信水平却显著低于女生。这与其他研究男生自信水平高于女性结论[13-14]不符,但与干预前基线结果一致。经过访谈发现,我国男性为主的家庭结构导致部分年龄较大的男性艾滋病孤儿取代故去单亲甚至双亲成为家庭主导,承受着与年龄段不相符的身心压力,对其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导致比女性孤儿更显著的心理问题,如自我认知水平下降等。提示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共同性别特点,即男性比女性更脆弱,更需接受心理支持等健康干预。必须在干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男生更加关注,使之获得比女性更大的提高幅度,才能最终消除性别差异。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艾滋病高发区实际情况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健康需求,以学校为基础,以参与式教学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技能教育为途径,以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与自信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干预模式,具有良好适应性与有效性,可进一步探索与推广。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因而应注重长期干预、多途径强化,以巩固、拓展干预效果。干预过程中,不可将艾滋病孤儿单独分组或特殊对待,并应遵守保密原则,以避免给孤儿造成心理负担甚至造成新的歧视[15],且男生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4 参考文献

[1] UNAIDS,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2007[EB/OL][2008-07-12]. data.省略/pub/EPISlides/2007/2007_epiupdate_en.pdf.

[2] UNAIDS, UNICEF, USAIDS. Children on the brink, a joint report of new orphan estimates and a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4.

[3] UNAIDS. Investing in our future, psycho social support for children affected by HIV/AIDS[EB/OL][2008-10-15]. data.省略/publications/IRC-pub02/JC606-InvFuture_en.pdf.

[4] ATWINE B, CANTOR-GRAAE E, BAJUNIRWE 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AIDS orphans in rural Uganda. Soc Sci Med, 2005, 61(3):555-564.

[5] LINDBLADE KA, ODHIAMBO F, ROSEN DH, et al.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orphans

[6] MAKAME V, ANI C, GRANTHAM-McGregor 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rphans in Dar El Salaam, Tanzania. Acta Paediatr, 2002, 91(4):459-465.

[7] 徐韬, 阎志华, 王常合,等.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社会心理健康状况定性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1):17-19.

[8] 许文青, 王云生, 季成叶,等. 项目县6~14 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浅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12(3):210-211.

[9] 袁建华, 常春, 刘康迈,等. 艾滋病对中国儿童影响的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6):489-491.

[10]李澜, 罗玫, 戴志澄. 中原部分农村地区受AIDS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现况.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4):342-344.

[11]陈华.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21(6):159-161.

[12]周雷, 李枫. 生活技能与预防艾滋病. 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6):426-427.

[13]LIRGG CD, FELTZ DL. Female self-confidence in sport: Myths, realities and enhancement strategies. J Physic Educ Recreat Dance, 1989, (3):49-54.

[14]LUNDERBERG MA, FOX PW, PUNC’OCHAR’J. Highly confident but wrong: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confidence judgments. J Educ, 1994, 86(1):114-121.

篇5

(一)通过实践调研,改革课程设置

幼儿园需要什么课,我们就开设什么课,学生哪个方面薄弱,我们就强化哪方面的训练。如,结合本专业实际、学生现状和岗位需求特点,我们积极采纳了老师们的调研成果,归纳整理了幼儿园关于学生教学实践的意见,经过专家指导,及时调整了课程设置,全面优化课程结构,解决了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的问题。增开了《幼师应用文写作与训练》和《幼儿教师口语沟通技巧》两门课;把奥尔夫音乐师资认证培训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常规艺术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能取得奥尔夫师资认证证书,实现了学生向一岗多证、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

(二)通过排练演出,改革常规教学

我们针对部分专业课实操性强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大胆创新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如《幼儿文学》和《儿童舞创编》课的教学就采用了边排边教、以演代考的形式。即以各自的成熟作品为教学依托,教师沿着分析范例-解读要点-指导排练的路子实施教学,学生则沿着欣赏作品-学习要领-排练巩固的路子学习。学期的学习成果则通过“幼儿文学课程汇演”和“儿童舞创编专场展示”检验,演出即考试。

(三)通过切身体验,改革职业素养教育

一是组织园长讲座和优秀毕业生汇报会。来自园长的“爱—幼儿教育的永恒主题”讲座,透彻地阐述了一个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案例真实,说服力强,可信度高,教育效果好。优秀毕业生汇报会,则采用学生现身说法,从学习经历、岗位奉献和创业实践等方面讲述了一个幼儿教师具备的事业心和文化科学知识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意义。直指要害,震撼力强。

二是组织课前十分钟故事会。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小朋友和同事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通过每天的故事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是开展“人人在岗”活动。即把班级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达到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担责任的目的,强化学生对班级、对他人的责任感,提高其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四)通过比武竞赛,改革职业能力训练

一是组织学生技能比武。根据各年级不同时期专业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分年级、分时段设立比武项目,共涉及声乐、舞蹈、钢琴、试唱、手工、墙饰、美术、讲故事、课件制作、即兴弹唱、儿舞创编、教育活动设计、三项全能和六项全能等14个项目。班级推荐报名和专业科赛前抽号相结合确定参赛人选,改变了少数人参赛的局面,实现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技能比武的目标。

二是组织幼儿创意课间操比赛。二年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掌握常规健康教学方法以外,期末组织体现幼儿特色的幼儿园创意课间操比赛,深化健康课的教学。

三是改革五大领域教法课的评定办法。改变过去五大领域教学法课考试只看教案的办法,对成绩的评定全部采用课堂听讲、教案质量和教学活动组织录像三部分成绩共同组成,且教学录像成绩占很大的比重,充分体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

四是全面开展基本功大练兵活动。除了声、舞、键传统训练项目之外,增加听说、故事、手工、钢笔字、墙饰、简笔画、即兴弹唱和儿童装饰画等的训练,并将日常训练成绩计入期末总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五是用生动的方式组织专业展示。根据岗位需要,结合教学进程和学生特点,用生动和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职业能力展示。二年级下学期举行美术作业、边弹边唱、声乐三个专场技能展示。美术作业包括儿童画、简笔画;边弹边唱包括自弹自唱、伴唱、学生伴奏,教师或学生演唱,既演唱儿童歌曲,也演唱艺术歌曲;声乐专场展示包括合唱、表演唱、联唱和独唱等。三年级上学期举行墙饰与手工、幼儿童话剧专场、儿童舞创编专场和综合教学成果四场展示。

(五)通过细化管理,改革职业素养说教

一是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我们除印发学习了市级机关幼儿园规章制度外,还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实现了向实践的延伸教育。即把每一个班作为一个幼儿园,班主任即“园长”,学生即“幼儿教师”。通过体验,促使学生加强自律,理解学校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适应未来岗位需要。通过制定模拟管理制度、安排先行试点、全面总结提升和适当使用模拟管理成绩,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亲密”接触和对未来职业的初步了解。

二是实施了公寓规范化管理。洒扫庭除是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我们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并实践了70个字的《内务整理规范》和《宿舍值日规范》。我们通过对学生实施强化训练、反复操作,使之养成了井井有条的做事习惯,公寓管理水平明显改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是制定了教学实践管理办法。教学实践管理办法包括带队教师职责、学生组长职责、学生教学实践考核办法、幼儿园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量化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教学实践井然有序,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本领。

(六)通过深入一线,改革执教方式

通过比武和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的执教素养。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高教师的执教素养是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老师开展技能大比武,组织技能老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强化专业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通过组织专业老师到幼儿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使老师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教师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今后培养合格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7-0005-03

随着留守儿童人数的大量增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留守儿童教育引导策略主要是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的方式调整留守儿童的认知或者行为,达到缓解、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应激症状的方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隔代监护抚养造成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堪忧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然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多数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抚养,亲子教养被隔代教养替代,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骤变。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长期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加之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可能一直没有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变化,留守儿童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会产生一些畸形心理,具体表现为做事畏缩不前、行为不积极、胆小怕事、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性格孤僻、焦虑自闭、表情木然等。

从隔代监护问题来看,大多数长辈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放纵、溺爱过度,加上长辈的观念和留守儿童相差较大,无形之中他们之间形成了很深的隔阂,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也由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比如留守儿童有时非常想念父母,甚至一旦谈及其父母就表现得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不能从情感上理解父母外出的行为。加之心理上的压力,留守儿童无形中就产生了孤独、寂寞、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留守儿童因为不能享受到父母的正确教导,其中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会将烦心事或困难埋在心里,学习和心理发展也因此有了很多局限性。很多留守儿童因被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力,在学习上放松自己,大部分时间耗费于看电视、嬉戏,甚至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慢慢地便形成沮丧、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情感特征。

2.寄养教育、单亲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较多,受挫能力较差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后, 他们的监护人发生了变更, 原先双亲教育模式出现异化。根据监护人的不同,可以简单将留守儿童教育归纳为由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的单亲教育和由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的寄养教育两种类型。寄养教育或单亲教育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时间久了,留守儿童就会感到孤寂,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缺乏说话的感彩,言语黯然;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娴熟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可能是单纯的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很容易形成行为退缩――态度消极悲观,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或挫折常常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甚者有自杀倾向。而一些偏远地方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观念老旧,无法有效地给予留守儿童及时的关爱,致使留守儿童没有受到有效的教育引导,导致他们不良习惯的逐渐累积。

从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来看,由于寄养教育、单亲教育等各种不当教育,导致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群体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照顾和关爱,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习成绩提高缓慢,认识能力发展滞后,受挫能力较差,性情多变,常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孤儿”,常常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人格叛逆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成员组成的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基本群体,它既是每个人的诞生地,也是每个人自幼接受抚养和教育、实现其社会化的摇篮。但是父母长期外出导致家庭教育逐渐缺失,进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的抚养教育功能和情感功能失调、弱化,留守儿童可能会因此产生比较极端的人格:情感空落、冷漠自私、霸道、孤僻、自卑无助,还有可能产生心理骚动、自卑心理障碍、逆反心理等严重问题。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少知心的朋友,时间久了就会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加之他们的年龄阶段正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常常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当成长过程中的欣喜、惶惑与委屈无处倾诉时,他们经常暗示自己无能为力,认定自己命运不好而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若要遇到父母必须亲自参加的活动,这些儿童的自尊心就会越发受伤,他们常常会失去心理平衡,自卑感加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 其人格就会表现为任性霸道、敏感多疑、情绪低落、固执己见,难以适应集体的生活。

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却很难弥补回来,所以要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施加积极影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首先应加强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儿童的毒化,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通过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

针对当前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合作与沟通的状况,一方面学校要关注和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的生活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抗挫折、抗困难能力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及时关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状态、叛逆个性和不良行为等明显的心理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2.从社会、学校教育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及时释放不良情绪

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要积极制定心理干预活动计划,配合家长实施心理小组活动,为接受心理干预的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地,并长期、持久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进行到底。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应采取正确的干预评估方法,认真思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可行性、干预材料的完备性和干预中的突发问题,积极鼓励留守儿童配合参加心理干预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心理信息反馈做好相应的心理评价,更多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活动提供良好的教案。当然,学校不仅要在校内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延伸。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校网页设立“悄悄话”栏目,或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关于留守儿童悄悄话的“知心信箱”,给留守儿童创造一点私密空间,让孩子用笔抒写自己的苦闷和烦心事。而管理人员则要有意识地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将相关栏目内容整理出来召开专题家长会或者主题班会,与家长共同研究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社会的角度看,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设心理辅导室并配置有专业素养的心理辅导教师,以便留守儿童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支持。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对于那些在心理情绪上波动比较大、时常感到焦虑和压力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师要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认知,并通过一些放松疗法如静坐、深呼吸、默想等方式让他们克服不安的心理情绪,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那些有心理创伤的留守儿童,大声呐喊是行之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宣泄疗法让他们在空旷安静的地方大声喊出心里的委屈,引导他们将压抑、创伤或悲痛情感发泄出来,以此缓解他们内心过大的消极情绪。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构建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

一般来说,家庭关爱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影响巨大,但是只要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制度,给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经常性地对他们实施心理咨询,就可以弥补这一缺失。

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在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具有不断满足其内部成员之间频繁的、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互动需求以及适应与改变社会环境的功用和效能。儿童也正是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才获得了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并开始步入社会化的进程。另外,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抚慰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儿童情绪情感健康健全发展的基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父母的沟通交流及父母的关爱。所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机制,可以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并能帮助父母通过心理干预恰当地处理子女的抵触情绪,及时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个,帮助和引导他们在成长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应该借助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尽快融入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大家庭。

参考文献:

[1] 吕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学视角解读[J].校园心理,2011(7).

篇7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本课程;教育生态环境;家园合作;身心健康成长

近几年,我园发现幼儿自我意识过强、自信心不足、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正在呈一定的比例上升。甚至个别幼儿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了,成了家长和老师共同忧虑的问题。大家深深感受到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幼儿园申报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我们班有幸成为课题研究试验班,经过2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尝试,已初见成效。下面就怎样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优化教育生态环境,重视感染熏陶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为了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把优化教育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教育生态环境指的是营造一个把教育的物理环境、教育的心理环境和教育的社会环境三者联结成和谐有序、共生共享的一种生态型的简化、净化、美化和社会化的环境。个体的发展就是他们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物理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培养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及周边自然、社区等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室内,设置了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便于幼儿自由取放的开放式玩具柜。在室内、走廊等地方,还设置了多种活动区域。我们还张贴了许多条鼓励性的语言,如:我是个会分享的好孩子!我今天又进步了!学习本领,我最棒!有朋友和我一起合作,真开心!……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外还在班上开设“好孩子成长乐园”贴图表,幼儿每次上完心理健康后,就把获得的贴纸贴在成长乐园上,满十个贴纸可以换取一个奖章,学期末按奖章的多少排名换取礼物;每周心理健康课上评出的“小天使”还可以在贴图表上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手工、绘画、照片等),并担任一周的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上大小事务,让其充分体验到成为“小天使”的荣誉感,这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区域。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期幼儿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教师应从尊重、关爱、理解、帮助等多种角度去感化幼儿、教育幼儿,成为幼儿生活中的楷模、学习中的伙伴。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第二,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于教师如何引导。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的”,“我要”很霸道,不懂得互相谦让。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引导幼儿互相谦让。例如:吃点心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开始争先去拿点心吃,这时教师不能让孩子放任自由,及时引导幼儿有秩序地拿点心吃,甚至拿不到点心的,小朋友要帮忙拿,互相谦让、互相帮忙;小朋友进洗手间时教育幼儿不争先、不推挤、不争抢位置;吃完点心玩玩具的时候,出现争抢现象,老师要及时地教育幼儿要懂得把玩具分给同伴玩,或者和同伴一起玩;同伴之间引起纠纷人时,老师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并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随时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是小朋友的另一个家,小朋友在一起是好朋友,好伙伴。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日常生活的个环节当中,进行接触与交流,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和睦相处,在同伴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三)创设良好社会环境。

家园配合,也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教师注意对幼儿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注意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也不肯放手,不让锻炼,是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的,所以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我通过家访、校讯通、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各种有效途径,深入了解幼儿及家庭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及了解幼儿的在家表现情况,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分析优势和不足,并和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上学期我们对家长进行调察问卷,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心理健康课》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结束时我们马上进行了家长反馈调查,家长都反映了幼儿学习心本课程以来的不同进步,绝大部分家长给了本次活动积极的肯定,十分满意度达到95﹪.当然,家长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家长提出可以给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的机会;也有家长提出课堂中望老师对经常不举手或少举手的孩子也能多邀请他们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胆量,多鼓励他们讲话;还有的家长希望每个星期能增加这门课的课时……我们会对这些建议认真反思对待,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教师自己对心本课程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课程中的表现,并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二、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课(团辅课)

(一)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有同步的教材就是《心本课程》。幼儿心本课程与普通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普通课程都具备的教学路线外,还有一条内含的心理路线,采取的是双线教学,让孩子能更加受益和真正出现良好的变化。心本课程的核心是幼儿团体辅导,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幼儿围绕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观察启发学习,实现团体对幼儿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心本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其内心的心理需求来设计的。

幼儿心本课程环节主要分为开园乐、教学主体和结园乐三部分。

开园乐的目的是为了组织和营造团体的动力和团体氛围,为后面的教学做必要的铺垫。此环节我们每学期都选不一样音乐,让孩子在歌舞中尽快融入团体氛围当中。

结园乐的目的有2个,第一个是通过贴纸来评选津心小天使,让她感受到被同伴认可的莫大荣誉感。第二个是隆重的颁奖仪式,本节课获得最多贴纸的幼儿当选为“小天使”,让小班长为其戴皇冠、披风、权杖,让其他伙伴真心接受并祝福“小天使”营造“努力荣耀共分享”的氛围,让孩子产生都想当小天使的动力,为下节课积累动机。

心本课程的教学主体也是这个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行- - -情- - -知- - -意”作为教学结构模式。先由老师创设开放性的团体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将个人的体验在团队中分享和互动,这个环节很注重孩子的体验和分享,让团队对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让幼儿感悟活动中强调的知识和行为。如:我们在家长开放日展示的一节心本课程的改编教案《我爱我家》,活动的目的是鼓励幼儿继续积极自信表达,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自己的家庭,并体验与父母、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乐趣,让幼儿更爱自己的家人和班集体。本节课是为了增进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并通过分享家庭成员的故事经历,让幼儿明白自己的家庭成员都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初步在团体中分享个人经验。这就体现了行和情的部分。而后面的分享环节,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心本课程的活动当中,更安全的增进幼儿与家庭(“小”的家)、班级团体(“大”的家)的连结,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家庭和班集体,这就是知和意的部分。幼儿在逐步完善对自我所处家庭及班集体中关系的认识过程中能逐步培养自尊、自信的发展,能很好的体现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的收获。

经过两年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我班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自制力和坚持性方面,幼儿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认知活动中已明显地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和坚持性的品质,如能克服外界因素以及个人愿望、情绪的影响,遵守游戏规则和活动纪律,能以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克服一定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等。另外,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常常表现出认真,专注以及愿意接受挑战的自信态度,做事力求取得成功,并为取得成功感到愉快。这些品质,让我们班的幼儿在幼儿园举行第八届小星星诗歌故事表演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幼儿围棋赛获得团体特等奖,六一体操比赛一等奖,还荣获2011年度中国心理学委员会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进班集体”奖等,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自信的班级凝聚力。

三、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除了上好每周的心理健康课,我借鉴他人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在班内开展了一些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问题,而且效果很不错。大班段开展的“赞美时刻”活动,例:老师利用晨间谈话或餐前餐后的一段时间,让幼儿互相赞美优点,老师也参与其中,赞美的范围很广:谁做了好事、谁爱动脑筋、谁讲故事讲得好或有进步了、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反正可以是小朋友的点滴进步,也可以是小朋友微不足道的特长;又如在班上以“心情角”为依托,帮助幼儿建立关心、友爱、健康的情感。每个孩子今天早上的心情是高兴、平静还是生气,老师只要观察“心情树”、“我的心情”板块里的“心情娃娃”、幼儿自画像和幼儿照片就知道了。我还在美工区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画纸、笔、“出气筒”、小水桶等,供幼儿不高兴时自由进入,乱涂乱画,借此发泄心中的闷气。比如我班的那个“我和镜子说悄悄话”,我在里面放上了一面镜子,每天早上孩子来园时,就可以去那和镜子说说自己的悄悄话。一方面孩子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和释放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特别喜欢 “心情屋”。“心情角”“心情屋”活动的建立,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了解最需要开解的孩子,分析原因,用心帮助、解决孩子们的困惑,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里都过得幸福开心。

结语: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将随着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随着生命教育的日益重视,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不是一个游戏、一个活动、一个故事就能解决的。为了把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做的更好,我会坚持不懈的把工作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之以恒,努力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2]《心航拾得》优秀结业作品集,广州津心教育编制。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开发幼儿潜能,做有发展后劲的教师。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我校以“多方向、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园实际需求,高专院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特别要把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大领域课程整合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和疏理,形成整体融合的课程体系。做到横向结合、纵向贯穿、多方渗透、全面拓展。为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减、调整、合并,使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结合。

针对领域教法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评价单一的情况,应确定以“写、上、说、评’’为课程核心能力目标。“写”即会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上”即会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说”即会说课;“评”即学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从而优化了课程内容,确立“总一分一总”的课程内容体系,即“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他类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样,就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五大领域”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育活动设计程序及教案编写、教育活动评价等内容。这一部分将教法课程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模块二,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前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的内容。二是各领域典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如艺术领域的歌唱、律动、打击乐活动,科学领域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活动,健康领域的心理健康、体育、身体保健、安全自护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是教法课程的核心内容。模块三,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学生掌握了各领域教育特点和规律后,学习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我校确立了以教育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新的考试模式,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技能评价标准:如,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学生会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制作课件进行说课;教师口语:要求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朗读、朗诵、演讲等口语表达方式,会精讲5个故事,会根据不同情境使用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与教学口语;舞蹈:要求学生掌握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五大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组合及儿童舞蹈创编方法;美术:要求学生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装饰画、水墨画、构成基础等基本技能,掌握简笔画、纸工、泥工、儿童水墨画、废旧材料利用、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用技能。学校每学年都举办语言艺术大赛(汉语、英语)、英语儿歌抽查、视唱抽查、儿歌弹唱抽查、简笔画比赛、儿童舞创编比赛、幼儿操创编比赛、服饰艺术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钢笔字书写比赛、学生课件说课等活动,以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强化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学做合一,即出即用”。

三、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积极进行分方向培养探索

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我校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在原来一个标准的培养基础上,开展了分方向培养的尝试,师生双向选择进行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科学。在深入调研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学前教育这一核心专业,拓展了幼儿园英语方向、科学教育方向、早期教育方向、体育教育方向、幼儿园环创方向、音乐教育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舞蹈教育方向、儿童绘本方向等十个培养方向。在方向课的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知识专题化,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体现“精品+实用”的原则。方向生的确定为双向选择,学生具有选择权,教师具有淘汰权。学生自由选报方向之后,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其选择其他方向。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把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考、行动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集中展示学生特长,以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同时,又遵循幼儿师范教育要求,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

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会,集中展示学生特长。在近几年的毕业生素质教育成果汇报中,各个方向的学生均受到了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主管部门及领导也对我校分方向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分方向人才培养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就自己。我校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省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各专业宣传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科学教育方向采用“理论+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依据,全方位渗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学求知的意识、习惯以及多元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理念是“玩中学,做中学”,根据这一独特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设计、讲解、改进,通过综合主题创作和单一主题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学生依据生活性和适宜性原则,制作幼儿科学玩教具,体现常用科学教育方法一实验法、游戏法;科学内容涉及力学、声学、光学、能量、平衡和科学模型等。自制关于幼儿数概念、集合、对应、图形、时间、空间等概念的玩教具,寓教于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熟知儿童学习的特点,以正确的儿童观作支撑,又要具备实用美术的版式设计与手工制作能力。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登封的嵩山木雕、禹州的钧窑、南阳的汉画像石、方城的石猴、淮阳的泥泥狗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环境创设方向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纸箱、废旧报纸、饮料瓶,树皮、树枝、石块,将这些废旧材料作为他们环创的最好材料。环境创设的方向生专业能力深受幼儿园园长的赞扬,特别好就业。授课教师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模拟案例中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会使幼儿在感知、欣赏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向前发展,幼儿园更加信任学校,愿意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学校通过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教学管理,为幼儿园提供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园双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方向培养是我校专业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方向课授课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进程。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经费的投入,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2.扩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多媒体课件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等。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包括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业实践锻炼经费;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培养经费;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经费;教师科研奖励经费;“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访问学者培养经费;专业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养经费;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经费等,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