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2: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老龄化现状及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其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并对世界人口转变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总体快速发展,公民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提高,这也促进了人口老龄化的提早到来。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1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0岁,比1978年前提高了十岁左右,60岁以上的人口增加到十分之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40年,少出生了3亿人口,人口出生速度的减缓给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中青年劳动力开始短缺;其次人口提前老龄化,社会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国力对人口老龄化的负担能力还很脆弱。人口老龄化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较大现实的社会问题。
二、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问题与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迅速的特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农村,养老问题面临两难选择
首先,农村老年人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是体力劳动收入,农民收入本来就不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劳动能力尤其是体力劳动能力逐渐减弱,劳动收入减少。一旦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就没有了收入,依赖子女照顾,居家养老目前是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其次,由于农村传统的习俗,因子女要结婚、买房,作为父母的农村老年人,往往将自己年轻时积蓄全部资产都资助给了子女成家立业。这样,一旦子女本身没有能力发展好家庭经济造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很难从子女那里得到生活保障;再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有劳动能力的年青人大多都进城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童,老年人不但要自己照顾自己,而且还要照顾儿童。这样农村老年人不仅背负一定的劳动负担, 更没有条件得到家庭的照顾。
(二)城镇养老问题复杂多样
在我国城镇地区,不同的老年人群w存在着不同的养老问题,我国虽原有退休制度,但是退休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物价不断上涨造成退休金贬值;二是退休年龄偏早,影响一些仍有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员发挥才干,浪费人力资源;三是现行退休制度的职工退休劳保基金的分配形式存在问题。离休干部的问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个人生活却发生了变化, 由为事业转而为生活,由面向社会转而面向家庭,精神生活感到不习惯。留守老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处理难度面临多重困境。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老龄化社会问题必将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充分发挥居家养老,不仅仅是简单解决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进行晚年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尤其是在我国农村, 绝大多数老年人因条件所限,只能在家中度过晚年,因此居家养老仍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一种主要方式。
(二)逐步完善养老的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特别是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1986年就开始实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养老需求,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应对,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我国的农村的养老问题来说,我国已经着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且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响应与支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制度定将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三)转变我国的老年人价值观,重视老年人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的健康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希望继续工作,需要实现老有所为。国家要搭建平台,将具有丰富技能、经验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合理地利用起来,继续为国家建设发挥余热。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地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人的价值观,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再就业以及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宁景超.老龄化趋势下养老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
[2]李振军.“包容性增长”模式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学术交流,201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卫生服务 现状 干预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的划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湖州市吴兴区部分社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更好地为我们个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湖州市吴兴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区人数的比例。
1.2 调查方法
走访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数据、查阅相关文献。
2 结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2.1.1 人口数量大
据调查,吴兴区6个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总共有33657人,占总人口的17%,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意味着湖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
2.1.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
在吴兴区6个街道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6%,3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8%,都充分体现出其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前进。但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生活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属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2.1.3 区域分布不平衡
吴兴区6个街道的老龄化现状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龄化最为严重,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8.5%。而凤凰新村街道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总人数的13.7%,其余4个街道的数据分别为:爱山街道15.9%,龙泉街道15.1%,朝阳街道17.8%,飞英街道17.1%,这些数据进一步体现了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龄人群的不断扩大
在这些老年人中,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居多,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2 社区卫生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吴兴区老龄化社会所体现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断增加,要求其各项老年事业和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但同时,吴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很大。正如我们看到的,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讲座和发放宣传单,老年人依旧占很大比例。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学习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内容及保健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些药品因其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吴兴区对于老年人还是十分关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将老年人带向更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促进了湖州市的社会进步。
2.3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
社区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要发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转变。医护人员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也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齐全,无法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未来医疗发展状况;对于老年人群,他们本身没有能力再去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保服务内容也未能充分满足这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护理需要。同时,因青壮年不断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照顾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
3 干预对策
3.1 加强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3.2 重视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针对这个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独、抑郁、自卑等,医疗服务人员需及时了解这些状况,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具体问题,医疗服务人员应趋向于家庭化、区域化服务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必备。据调查,现在湖州市吴兴区6个街道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这个社会、这个社区所需要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普及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向社区转移
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养专业为老年人群服务的人员。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相应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必要的医疗设施,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真正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需要把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在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质量必然会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1.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2013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本报告提到,2012年我国老龄化水平达到14.3,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94亿,预计2013年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变动致使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3年比2012年增长100万人,达到0.23亿,而且这种年均增长100万的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2013年比2012年增加150万人,达到3 750万。三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长较快,2013年突破1亿人。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2013年也已突破1亿人。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逐渐增加。因为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一代渐渐步入老年期,加上独生子女的风险因素,没有子女的老年人持续增加。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过早地进入老龄化时代。
快速的高龄化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加之疾病谱的不断改变,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疾病有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患有的这种疾病均有发展相对缓慢的过程,导致很多老年人在疾病和痛苦中徘徊。而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部分,这些老年人在临终之际只有一个子女照顾,致使老年人照料成为一个大难题。二是伴随着快速的老龄化使劳动力数量减少,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劳动生产效率。而且,通过社会或者市场商业化养老机构来供养和照料他们难度很大,现阶段我国社保基金缺口较大,给目前老年人照料造成很大的困难。
2.能够有效节约卫生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时期内也不会有较大改变。因此,要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要坚持最有效的原则,从人道主义观念出发,关注生命质量。对那些身患不治之症的病患来说,除了自身承受巨大的病痛折磨,甚至还会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尽管临终关怀需要社会支付较多的服务费用,但相比临终病患的医疗费用而言,它将会使这些节约的费用转移到其他人有结果的治疗上,使医疗保险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临终关怀改变了过去医疗机构对任何病人都进行医治的做法,而是承认对某些患不治之症的病患无法救治的客观事实。通过设立临终关怀机构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料,而不是消耗无谓的卫生资源,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的精神。
二、我国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
临终关怀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很远,这也与我国老龄化规模和速度不成正比。目前,我国临终关怀面临以下问题:
1.总体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相继创办的临终关怀机构大约有200多家,基本能维持运营的有100家,从业人员在4-5万人。而随着老龄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医疗保健和照料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临终照护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我国目前的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覆盖率低,总体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临终关怀覆盖率低,从业人员缺乏。目前人口老龄化规模不断扩大,癌症患者逐年增加,这就导致我国居民对临终关怀需求日益强烈。而现在临终关怀机构覆盖率还很低,供需矛盾加剧。二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待提高。
2.传统伦理思想的束缚。首先,我国传统的生死观过分强调生的问题,缺乏对死亡本体性研究,因而造成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从而避谈这个问题。中国人的生死观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导致人们对死亡缺乏理性的认识,面临终关怀必然要和病人及家属谈论死亡问题,因此,临终关怀和我国传统死亡观存在着内在冲突。其次,在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强调百善孝为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些表明孝是评价人们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不管父母亲人患有何种绝症,儿女及家属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治疗,而不能放弃,否则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忽视了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更忽视了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死亡尊严。在这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受到冷落,往往出现空床的现象。
3.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不仅需要精神的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在资金和医疗政策方面的扶持。凡是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一般都是采用姑息治疗,使用药品一般也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临终关怀机构的收入相较一般医院收入相对较少。但是临终关怀机构对病房设施等投入相对较高,这就导致一般临终关怀机构入不敷出。而且,临终关怀机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这些机构存在的基础就没有了。目前,政府财政对临终关怀机构支持比较少,阻碍了这些机构的发展。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实力有限,医疗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大,导致临终关怀机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三、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临终关怀理念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关注死亡的过程。身患绝症的病患在后期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通过临终关怀能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能够安详、舒适、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必须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接受这种临终关怀文化。一是开展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束缚,绝大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死亡过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对传统死亡观念的巨大冲击,人们需要加强死亡教育,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能帮助病患亲人缩短病痛过程,提高生命质量。在很多发达国家,死亡教育已经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医疗机构,都能接受这种教育。而我国开展死亡教育的学校或医疗机构都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医学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尽快增加相关死亡教育课程,使医护员工正确对待病患的死亡,并能指导病患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二是对传统观念的重新理解和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孝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要求善始善终。而当今对孝和善终的认识异化,对临终病人的过度治疗,不关心病患的临终感受,病人死后大操大办,这都不是孝的真正表现。孝敬父母,要估计父母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使他们得到关心和尊重。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20世纪60年代,英国创办了最早的临终关怀机构,随后相继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真正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到目前已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是建立社区、家庭养老和临终关怀一体化模式。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两种临终关怀模式:一种是以家庭临终关怀为主,一种是以临终关怀医院为主。这两种模式涉及面较广,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有很大考验。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寻找一种适合的临终关怀模式,既要考虑到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还要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鉴于此可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和临终关怀一体化模式。社区处于整个临终关怀服务的核心地位,它本身可以提供医疗服务,也可以组建跨学科小组,参与针对家庭病患的照顾计划。
【关键词】社区 多元化 老年护理 现状 趋势
社区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1.1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官方统计,2006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88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其中有7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学家曾预测[2],到204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3.12亿后仍会继续上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老龄化提前到达高峰;(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3)经济和社会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艰巨。
2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2.1国外社区老年护理现状
2.1.1美国社区老年护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如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服务设施,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同时在社区老年护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成就,如安德逊的“与社区为伙伴”的模式[3]。
2.1.2按联合国制定的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年型社会的标准,澳大利亚早在1940年就已步入老年型社会[4]。澳大利亚的养老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老年护理院和老年公寓等护理院所,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或非专业护理服务;二是社区和家庭养老,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的非专业护理服务[5];社区护理模式主要为居住性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房的治疗与护理。
2.1.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推进,日本的老年护理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建立了医疗、保健、福利、介护、疗养院、老人保健中心、康复机构、托老所、家庭护理、小规模多功能住宅护理、老年痴呆专用设施日间托管服务等一系列福利设施[6]。
2.2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
2.2.1港台地区 台湾、香港等地区在探索老年人护理体系构建方面有丰富经验。如香港特区政府极力推行老年照护服务[7],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老年照护体系。这一体系由医院老年专科、老年人日间医院、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安老院和宁养服务组成,承担全港老年人的照护任务。香港各个社区设有老年日间活动护理中心(托老所),如梅艳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社会福利署资助的社区老人护理中心等,让老人在社区中获得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并缓解家庭的养老压力等。
2.2.2内陆地区 上海是我国内陆最早开展社区的城市之一,也是取得成果最好的城市之一。目前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种形式[8]。“大庆模式”的老年护理工作形成以“核心医院—二级地方医院—社区服务站”一体化的老年护理网络[9]。南京建立社区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服务中心[10]。
3 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的目标指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支持,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是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国内外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模式,而长期护理服务需要迫切,呈逐渐扩大趋势。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包括两大类:市场提供的服务和非市场提供的服务。前者是指机构护理服务和家庭护理服务,后者主要指由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或志愿者提供的护理服务。“机构”与“居家”结合,既提供机构养老的全面的专业化的照料服务,也同时实现了居家养老的舒适、便利与温情。
从世界范围老龄化的形式来看,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护理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催生了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模式,为解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胡杨译.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R].2009.
[2]刘萃侠,肖健,耿晓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4(23):204—206.
[3]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0.
[4]林岩.澳大利亚的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卫生服务[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1):39-41.
[5]李红玉,郭立.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医学教育,2003,6(12):28-31.
[6]陈学诗.心理卫生应与社区精神卫生相结合[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3):128-129.
[7]宋慧娟.香港老年照护体系概况[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1):59-60.
[8]陈洁,朱明珍,陆月梅.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2):111.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并上升的现象。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综合指标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到2005年末,南明区户籍总人口518152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70864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13.6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南明区人口年龄结构已进人老年化社会。而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8262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36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5.55%。2005年到2009年,南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以近0.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表 1 南明区2005--2009年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年份
人口总数
老年人总数
其 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比(%)
60-69岁
70-79岁
80-89岁
90-99岁
100岁及以上
2005
518152
70864
41066
22983
6084
718
13
13.68
2006
539052
76811
43782
25921
6388
707
13
14.25
2007
553285
79363
43999
27645
6949
759
11
14.34
2008
555510
83127
45645
29025
7702
746
9
14.96
2009
568262
88365
46884
31785
8779
90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
一、前言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在总人口当中,年轻人占比减少,老年人占比增加。老年人主要是指年龄在60或65岁以上的人,国际上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有超过10%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或7%以上的65岁以上老年人,就可以说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目前,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老年人空巢化、失能化、高龄化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因而社会中面临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结构调整、体质转化的重要时期。而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也非常严峻,为社会发展进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既是社会大众的期盼,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际标准判断,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我国当前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12%,预计每年增速将达到3%。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30%。在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当前的城乡老年人口分布、老年群体状况、家庭结构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传统的三代同堂式家庭占比逐渐降低,“四二一”结构家庭比例逐渐升高,老年人独居情况较多,因此老年人会感觉到愈加严重的失落、孤独、和被排斥感。一方面需要子女亲友给予更多的陪伴,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同辈互助关系,缓解感情孤独。
目前,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当前纯老年人家庭占比约为43%左右,同时高龄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73岁,8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1600万,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数量将超过1亿,在全世界高龄老年人中,占比将达到25%。在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人增速往往最快,我国高龄老年人增长率平均增速已经达到5%以上,远远超出所有老年人口平均增速。当前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发生倒置,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通常高于农村,而在我国则正好相反。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就已经超过城镇。对于农村来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城镇。此外,老龄化的情况已经超前于现代化,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但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社会管理体制等,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充足的养老资金。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使得抚养结构发生了改变,本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就比较晚,而养老金缴纳者大量减少,养老金领取者大量增加,使得养老金供需面临较大矛盾。所以,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在医疗卫生资源消费中,老年人是重要的消费主体。然而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总体不足的问题,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政府投入力度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升,给医疗保障体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独居、病残、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照料护理服务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增加。不过,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床位数严重不足,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迟缓,服务能力也较为不足,因此,国家还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料及护理服务。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对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下的社会化服务管理要求,已经难以满足。随着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要求也必然有所提高。而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社区应当对老年工作机制进行大力建设和健全,并致力于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老年群众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对老年活动项目的组织提供、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因此,社区服务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工作。
四、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经历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而老龄化进程又十分迅速,因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并不客观,社会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基于此,应当针对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不断提高老年人服务于保障力度,从而实现社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1世纪以来城市老龄化现象愈来愈突出,部分国
>>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经济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研究 哈密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城市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纵向比较研究 2011年武汉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监测报告 广东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差异及变化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着装色彩取向 中国城市居民汽车消费新变化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异分析 健康\教育人力资本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房产投资行为研究 中国城市居民宜居感受大调查 住房不平等与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来源构成与省际差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窦晓璐,约翰・派努斯,冯长春.城市与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5,(3):117-123.
〔3〕胡妍.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口精神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61-63.
〔4〕李锡然.老龄化城市无障碍绿色步行系统分析〔J〕.城市规划,1998,(5):44-45,8.
〔5〕Green G.AgeFriendly Cities of Europe〔J〕.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3,90(1):116-128.
〔6〕Boswell D A.Elderfriendly Plans and Planners Effort to Involve Older Citizens in the Planmaking Process〔D〕.New Orleans: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1:26-31.
〔7〕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29-36.
〔8〕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50-60.
〔9〕Buffel T,Phillipson C.Age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Developing ‘Agefriendly’ Cities〔J〕.Critical Social Policy,2012,32(4):597-617.
〔10〕Word Health Organization.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EB/OL〕.(20020415).〔20160517〕.http://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ctive_ageing/en/
〔11〕于雁,林爱琴.开封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8):4516-4518.
〔12〕张一思,许薇薇,杜文雅.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老龄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5,(15):296-297.
〔13〕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5):676-677.
〔14〕赵平,傅再军,黄荣华,商茹.老龄化趋势下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15.
>> 陕西省竞技体育优势及潜优势项目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陕西省能源供需研究 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建立陕西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构想 2012年陕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初步调研 陕西省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 陕西省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陕西省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陕西省资源补偿机制问题研究 陕西省农业保险现状的统计研究 陕西省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现状研究 对陕西省竞技体育现状实力的研究 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陕西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分析 浙江省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和对策研究 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实证研究 陕西省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陕西省农业水安全研究 陕西省动漫产业研究 陕西省经济景气监测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邬苍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侯晓霞.论高职开设涉老照护和管理类专业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2.
[4]张白.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