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师的业余生活8篇

时间:2023-07-13 09:22: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老师的业余生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师的业余生活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业余生活 科学 理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62-01

当代中学生是信息化环境下最敏感的人群。在农村生活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之后,农村中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始丰富多彩。

据调查,当前中学生的业余生活与信息化环境存在着密切关系。那么,信息化环境对农村中学生业余生活有何影响?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会有哪些作用呢?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环境为中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视野不断开拓。数字电视走进了城乡各处,电视频道在内容设置上更趋专业化,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许多不同收视爱好的观众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目。方寸荧屏,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学生处于接受新生事物认识世界的年龄阶段,无疑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电视是许多中学生业余生活中的重头戏,有许多中学生热衷于看电视。

网络应用已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游戏室、网吧等一些娱乐场所遍布各地,家庭电脑不计其数。这些都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学生掌握了使用电脑能力和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为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吸取各种信息资料,补充课本的知识,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国内、国际大事,丰富了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二、信息化环境使中学生在业余生活中误入歧途

中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精彩节目往往会使他们“欲罢不能”,以至于耽误功课,影响作息。而且看电视的时间过长,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视力。还有研究表明,看电视过多会让人慢慢不去选择,而是一味观看电视播放的内容罢了,这样对孩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现在许多中学生上网成瘾。究其原因:一是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易受误导;二是思想尚未成熟,判别是非能力差,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以致误入歧途甚至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教师要教育中学生科学、理性地选择业余爱好

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育中学生要有目的地选择电视节目和频道。自觉意识不强的学生,建议父母应该有所限制,在电视节目上把关;一些自觉意识强的学生,学生们可以安排电视表。同时,还可以限制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提醒他们完成作业后再看电视。还提倡学生在观看科教性节目或爱国影片时,写观后感。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上网,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对于那些上网成瘾学生,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迷恋网络、关注网络太多,导致学生荒废学业。学校可以组织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如运动会、音乐会、春游、参观等,分散学生的上网精力,使其玩得开心。久而久之,学生的业余时间合理分散,慢慢地就会消退网瘾。在某种程度上,青少年上网,成年人要尊重。学校和家长不能强行干涉,因为它属于青少年的权利范围。事实上,“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如果网络成瘾,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引导?教师和家长真的值得思考的不是如何说服,这只能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精神以及理性的判断。要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用于独立思考和反思,但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培养孩子们用理性的视角审视、批评、探索的精神。一个能够理性独立思考的人,可以判断内心狂热的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自我和外部平衡。我们需要查其因治其果,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个问题。

篇2

那时教师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大家都住在低矮的瓦房里,携家带口的老教师至多两间瓦房,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只有一间瓦房,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只住半间房,几个平方。学校有教师伙,大多数教师都在伙上吃,开饭时要排好长的队伍。粗茶淡饭,每月半斤肉,听说元旦要会餐,大家都要提前激动好多天。

但是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每天中午、下午一帮年轻人打了饭就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时晚上备课累了,大家也凑到一块闲聊,有教学随想,有时事评论,有读书心得,也有花边新闻,可谓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大家在闲聊中增长了见识,激活了思想,锻炼了表达能力,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刚毕业那几年,正是文学最热的时候,无论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爱读文学书籍,书店里有了好书,杂志上有了好作品,大家都要奔走相告,互相推荐。我最庆幸的是趁着那几年读了不少的书,而且可以大声朗读文学作品,像《莎士比亚全集》基本上是朗读完的,那真是一种陶醉。

教师的业余体育运动也很丰富。每天下午都有一帮青年教师在球场上和学生一块打篮球,还有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等等,每逢“五一”、“十一”工会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比赛。那时,青年教师个个充满朝气,生龙活虎,大家都很充实,很快乐,几乎每人都有一两种爱好,甚至是绝活,有书法爱好者、小提琴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有象棋、围棋爱好者,什么样的人才都有。甚至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竟是一位退役的国家舢板冠军。

往事如烟,一去不返。现在学校旧貌变新颜,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80年代的瓦房一座都没有了,全是漂亮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过去的土路全铺了彩砖,种了绿草,过去高大的树木换成了低矮的名贵花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比过去提高了20倍。但是校园里再也看不到教师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笑脸,再也听不到拉二胡、小提琴的美妙乐声了,球场上也没有了生龙活虎的矫健身影了,没有人下棋,没有人高声朗诵诗词,甚至没有人高声说笑了。教师们个个显得老成持重,心事浩茫,风尘仆仆,步履匆忙。教师们都怎么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哪里去了?

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我总结出五个原因:

第一,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加重了。八十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政府、学校、家长对高考不像现在这样重视,教育教学的任务、压力相对较小,教师的业余时间相对充足。而现在大不一样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允许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长,不允许下降,一旦降低,就要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和指责。“质量立校”、“质量至上”成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一级一级分解高考任务,每低一级都要多加几个任务,最终的任务还是落到教师们的头上。于是绝大部分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地上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地开会、谈话、考试、分析、总结、接受检查,到了毕业班,更是暗无天日。教师们连正常的工作都应付不过来,有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哪还有时间打球、下棋、读书、弹琴呢?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剥夺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健康被吞噬。

第二,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大不如以前了。试想想,教师的业余时间都没有了,学生哪还有什么业余时间?学生们课外不打球、不下棋、不唱歌,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教师还会什么呢?应该承认现在的青年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过去的我们更系统、更全面、更扎实了,但是教书之外的素质,兴趣的广泛程度普遍不如我们那时的青年教师了,即便现在有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消闲、娱乐了。当年的青年教师现在都是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他们的业余生活更是少之又少,因而他们的身体素质在全面衰退,文艺素质也在全面衰退,已是好汉不提当年勇了。

第三,教师居住分散。当年绝大多数教师都住在学校,宿办合一,住宿条件虽然差一些,但大家都住在一个院落里,其乐融融,经常端着饭碗圪蹴在一块边吃边聊,教师们讨论教学上的问题,就蹲在地上用一根小棍子写写画画。由于住在学校里,省去了跑路的时间,就有充足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发展业余爱好。后来学校盖起了四栋家属楼,半数教师住进了家属楼,家家关门闭户,但总是在校园里,休息时都在校园里转悠,见面和娱乐的时间还是比较多。再后来,将校园与家属楼隔离开来,另一部分教师又到校外买了商品房,教师之间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不在同一年级组或同一教研组的老师有时十天半月见不到一次面。而且由于住到了校外,从家里到学校有一段路程,下了课就往回跑,吃了饭就往学校跑,时间都消耗在路上了,要到学校锻炼、娱乐一是不方便,二是时间不许可。

第四,业余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教师同其他人群一样,即使偶尔有点闲暇,也没人再去读书、下棋、练琴了,而是打开电视、电脑、享受快餐文化,甚至有少数老师也参与到打麻将、打扑克的行列中去。

第五,心静不下来。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教师不可能不受影响。大家都在拼命地挣钱、攒钱、买房子、置家具、供儿女上大学。我们那时虽然住宿条件差,但那是学校的房子,大家都不需要操心买房子,而现在的青年教师一毕业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还操心职称的问题,哪还有时间和心思去读书、闲聊、打球、下棋呢?

教师业余生活的变化关系重大。教师没有了业余锻炼时间,加上繁重的精神压力和脑力劳动,身心素质在大面积、大幅度地下降,这方面的调查报告和统计数字很不少,这无疑对教育工作是有深刻影响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业余生活被剥夺,健康高雅的业余爱好无从培养和发展,综合素质在下降,这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中华民族的素质岂不越来越低?既然事关重大,就得想办法来解决。

篇3

我喜欢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得益于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

我喜欢听歌,在我开心的时候,我会听些欢快激昂的歌曲,让我的激情跟随音乐得到畅快的抒发。在我觉得心里难受的时候,我就会倾听些比较轻柔低沉的声音,这让我觉得和另一个人产生了共鸣,仿佛觉得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懂得了我的心声,在抚慰我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音乐在无形中形成了我最好的心理老师,也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消闲化。

我喜欢看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小说,尤其钟爱韩寒和郭敬明。郭韩的小说风格截然不同。韩寒的小说敢于直面社会最深处的现实,树立着一种敢言的大人物形象,其文字也是字字珠玑,见血封喉,而郭敬明的小说则显得含蓄一些,在优雅中带着朦胧的伤感。在那份伤感的情怀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种凄凉美。很多时候,总觉得他写的就是自己一般。品读不同的小说,让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具有情趣。

我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所以我特别的喜欢玩QQ空间的好友问问,通过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来帮助不同种类的人。每一次成功的开导一个人,我都在内心欣喜许久,我享受着用这种方式来助人的乐趣。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朋友乐意和我聊天,尤其是在学习和感情生活中遇到问题便会主动地找我,他们说和我聊天很随和,或许正是因为和不同的人交流,才让我的业余生活显得不那么枯燥。

我还喜欢自然界中山水,尤其是雨后的山,经过雨水的洗礼之后,显得更加清新秀丽。那缭绕在山头的雾气产生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意境。闲时我最喜欢站在寝室阳台上看后山,那一片连绵不断的山,让我倍感欣悦。在紧张的社会环境下,而能有如此惬意的业余生活, 别提有多美好了。人活在这个世间,不外乎是快乐自己,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就是最明智的行为,行动起来吧!

篇4

一、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的这些青年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生活阅历浅,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工会每月开一次“新教师座谈会”,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老教师还与新教师结成队子,时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新教师克服了刚进校好高鹜远、燥动不安、耐挫能力差等不良情绪,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的李秀花老师因故经常与爱人闹矛盾,我与邢启红老师利用下班时间进行走访,进行调解,成功解决矛盾;邢启红老师因腰椎有病,去北京住院治疗,工会领导立刻与她联系,进行慰问,她出院后,又带上慰问品去家里慰问,并与几位老师一起帮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再次,工会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困难。我校招生的对象大部分是边远农村学生,有好些学生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召集班主任了解哪些学生属于贫困家庭。工会了解到三年级的赵丹奇同学的父亲赵振中因意外摔伤了腰,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就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582.30元。

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为让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艺术活动。

为提高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活动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首先,请黄永起、寇月霞老师教老师们交谊舞。师生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篇5

    一、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的这些青年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生活阅历浅,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工会每月开一次“新教师座谈会”,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老教师还与新教师结成队子,时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新教师克服了刚进校好高鹜远、燥动不安、耐挫能力差等不良情绪,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的李秀花老师因故经常与爱人闹矛盾,我与邢启红老师利用下班时间进行走访,进行调解,成功解决矛盾;邢启红老师因腰椎有病,去北京住院治疗,工会领导立刻与她联系,进行慰问,她出院后,又带上慰问品去家里慰问,并与几位老师一起帮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再次,工会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困难。我校招生的对象大部分是边远农村学生,有好些学生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召集班主任了解哪些学生属于贫困家庭。工会了解到三年级的赵丹奇同学的父亲赵振中因意外摔伤了腰,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就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582.30元。

    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为让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艺术活动。

    为提高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活动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首先,请黄永起、寇月霞老师教老师们交谊舞。师生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篇6

    一、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会办成真正的教职工之家。

    首先,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的这些青年教师活动能力强,知识结构先进,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年纪轻,生活阅历浅,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工会每月开一次“新教师座谈会”,认真了解新教师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给他们以温暖的关怀。老教师还与新教师结成队子,时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使新教师克服了刚进校好高鹜远、燥动不安、耐挫能力差等不良情绪,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其次,关心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学校的李秀花老师因故经常与爱人闹矛盾,我与邢启红老师利用下班时间进行走访,进行调解,成功解决矛盾;邢启红老师因腰椎有病,去北京住院治疗,工会领导立刻与她联系,进行慰问,她出院后,又带上慰问品去家里慰问,并与几位老师一起帮她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再次,工会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困难。我校招生的对象大部分是边远农村学生,有好些学生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召集班主任了解哪些学生属于贫困家庭。工会了解到三年级的赵丹奇同学的父亲赵振中因意外摔伤了腰,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就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582.30元。

    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为让教师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高雅不俗,校工会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工业余生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艺术活动。

    为提高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学校工会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活动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首先,请黄永起、寇月霞老师教老师们交谊舞。师生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篇7

日常生活中,我的爸爸是一个时严时宽的人。他从来不允许我学习跟不上或者考试考不好,而且最看不惯我有不会的题。虽然总是教育我要不耻下问,多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但又叫我少问,自己推敲。学习归学习,爸爸对我的业余生活可不那么严了,甚至非常的宽。我有着一个许多和我同龄孩子可望不可及的优待,因为爸爸从来不限制我的上网时间,只要在完成了作业的前提下,就可以想玩多久玩多久。这确实使我的业余生活更加一丝趣味了。

我的妈妈在别的同学的家长眼中,也许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我说,虽然如此,妈妈却很孝顺。我们每次去奶奶姥姥家,妈妈总会带去一些水果,买上一些糕点,饭后,便主动帮助刷碗洗筷,擦桌拖地,同时给我树立一个好榜样。妈妈从来都是省吃俭用,每当出去逛街,大多都是给我买衣服。偶尔给自己买一件两件。但从不会因不舍得钱让我去补习班。爸爸经常出差,于是妈妈陪我的时候比较多,我常把她当做我的知心朋友一样和她讲讲学校发生的事,也会谈谈自己的想法。妈妈会像一个听者一样仔细倾听,然后和我交流。就这样促膝谈心……在我写作业时,她会给我递牛奶、水果。妈妈喜欢抱着我家的猫咪来我房间,和猫猫配合“对话”表演,逗得我忍俊不禁。

我不常生病,即使是病了,也不是什么大病。还是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

篇8

关键词:日本;“满洲移民”;生活实态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16-02

从1906年到1945年,日本政府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日本方面称之为“满洲移民”。①“满洲移民”来到我国东北以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但是在移民当局的极力扶持下,移民的基本生活和业余生活都比较正常,以此奠定移民永久居住的基础。本文尝试从移民生活这一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便对“满洲移民”有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一、移民的基本生活——衣食住

在日本政府实施“满洲移民”政策的宣传与蛊惑下,27万农业移民肩负着“开拓满洲”的使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北。这些移民希望在中国东北地区落地生根,将中国国土占为己有,建立自己的家园。而现实生活离他们的梦想相距太远,移民来到中国以后,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迫使移民不得不一切都要重新适应。对于日本移民当局来讲,“在生活安定的基础上,确保健康是第一目标,与移居地区的气候风土相适应,对衣食住的样式及方法加以改变是重点。”[1]126

从服装方面来讲,“满洲移民”最难以适应的是中国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属于内陆地区的中国东北地区与岛国日本完全不同,冬季天寒地冻的气候环境,对生长在温暖的海洋性气候的日本人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对此,移民当局不得不首先重点考虑如何防寒。移民从第二年开始便全部改穿当地居民的服装,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身经验,制作各种防寒服装。当时,日本移民当局专门组织人员研究防寒服装的制作,向移民宣传制作保暖服装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含气量,即衣服内的空气量与布料中的空气量总和,含气量越多,衣服越暖和;第二是通气量,即衣服的通气效果好就会容易感觉寒冷;第三是衣服布料的传热效果,传热效果越差就越暖和[2]19。“满洲移民”的服装往往以当地人的防寒服装为基础,据个人爱好进行适当改制。防寒的服装故多以毛呢或毛皮类为面料,其中絮上棉花,显得宽大肥厚,与在本土时明显不同。由于天气寒冷,服装清洗的次数很少,容易变脏,这对于向来喜欢清洁的日本人来说虽说省去了清洗的烦恼,但也使他们感到非常不习惯。于是,这些移民一面克服天气的寒冷,一面尽量增加清洗的次数,以保证穿着舒适与干净,不至失去他们喜欢整洁干净的习惯。

从饮食方面来讲,气候寒冷的中国东北地区居民一般动物蛋白与脂肪摄取量较多,以增加热量,这对于在日本国内主要吃鱼的移民来说也很不习惯。如果吃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到移民的健康及情绪,进而影响到移民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此,日本移民当局煞费苦心,甚至组织专家对移民的饮食进行研究。例如,1933年,将高粱米、小米、玉米、荞麦、小麦粉等东北地区产的杂粮分发给奉天郊外北大营内日本国民学校分校的学生食用,同时,配以东北地区最经济最营养的副食,然后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观察,测定其消化吸收率。结果显示最初消化吸收率非常低,约半年以后,几乎接近于日本农民的消化吸收率,一年以后,营养指数已经超过日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改变饮食习惯需要半年多的时间。移民当局据此动员移民多食杂粮,尽管这种结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现实生活与科学实验还是有很大距离,移民真正适应东北地区的饮食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日本是个岛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一向爱吃鱼的日本人来讲,又是个难题。

另外,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蔬菜种类不多,冬天多是白菜、马铃薯和大葱,缺少新鲜蔬菜,往往容易出现“蔬菜类夏天达到十二分,而到了冬季就显不足”[1]116的现象。最初移民不会储存冬菜,时常发生因蔬菜贮藏不善而腐烂、冻烂等现象,造成蔬菜短缺,使移民健康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移民不得不学习当地居民的蔬菜储藏方法,在气候合适的季节种植生长期短的韭菜、大葱、菠菜等蔬菜,以改善新鲜蔬菜短缺的现状。在移住几年之后,生产的粮食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一些移民也入乡随俗,开始饲养鸡、羊、猪等家禽和家畜,以增加营养。

从居住方面来讲,日本人的房屋建筑一般都是木制结构,注意通风效果,这种经验与习惯在中国东北地区来说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满洲移民”住所建造的原则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特殊情况相适应,使用当地最方便最适合的材料来进行施工”[3]357。不论移民是否喜欢,为了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必须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修建适合在东北生活的房屋。在取暖方面,移民使用的是东北居民常用的土炕。这些建筑要求与东北农村居民的住房非常接近,1933年的弥荣村移民及1934年的千振村移民都是居住在这种住房当中。1939年,“满铁”设置了开拓科学研究所,1940年,“满洲国”政府设立了开拓研究所,与大陆科学院、满洲医科大学等共同开始对移民地区的生活、住所及文化等方面进行科学调查,其中包括如何使用廉价材料,建造适于移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和经济型取暖设备问题[1]112。尽管相关机构的研究很“到位”,提出了很多方案,但实际上建在东北的移民住房归根结底无法脱离当地的气候环境与现实条件,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常年经验。1941年,第十次移民村建设之际,满洲拓殖公社做出指示,要求移民住所采取东北式房屋结构,一栋三间的平房住两户人家,墙壁采用土坯,房顶用草,厕所设在外面。此外,还进行了一些“改造”,如在天棚上用报纸糊两层;在土坑采暖之外,有条件的增加壁炉;建立公共浴室等等。以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尽量让移民适应当地的居住环境,能够长期生活下去。虽然对于“满洲移民”来讲,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但是为了遵从国家的旨意,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生活”,在“王道乐土”的鼓吹下,他们不得不改变居住习惯,由爱好木制结构的房屋向适应东北地区以土坯结构为主的房屋转变。

二、移民日常生活形态的变化

“满洲移民”的生活形态随着移民年限的变化而改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集体生活时期与家庭生活时期。

集体生活时期:先遣队时期与移民集体移入的初期阶段均属于集体生活时期。先遣队在移入到东北地区以后要经过一段训练时期,实行军队式管理。一般来说,移民地区的选定是在每年的1月中旬以后,那么先遣队现场训练时期则从前一年的5、6月份开始,为期7~8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都属于军事化集体生活,大家统一行动,共同劳动,每天的生活安排均有严格规定。移民每天的伙食比较简单,只有酱汤、咸菜和米饭(一部分人也食用杂谷类粮食),只在酱汤中放些鱼或蔬菜,以补充营养。可以说,这一时期移民的生活比较艰苦,据当年的移民松田千卫回忆:“第一年由于开垦的土地较少,整个村落过着集团式的生活,由村落负责人组织分配工作,集体耕种。生活也比较艰苦,粮食不够吃,由团部配给一些豆类,没有蔬菜,就吃野菜。”[4]34当后续移民集体移入以后,有的移民也表现散漫,对集体生活产生不满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移民当局强调加紧对移民的教育,强调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增加大家的集团意识,保证移民的稳定。

家庭生活时期:移民到达东北地区以后,一般从第二年开始家属可以移入,随着移民家属的到来及单身移民结婚数量的增多,移民便逐渐分散成10户或20户的小村落,但在经济方面仍然属于共同经营,只在生活方面每个家庭单独居住,其目的在于增加移民的稳定性。这一时期,在日本农村,婴幼儿的死亡率比较高,特别是婴儿死亡率高达12%~16%,其原因是母亲过于劳累,导致先天发育不良或没有精力细心照顾[5]430。而在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中,移民处于共同生活阶段,婴幼儿一般由父母照顾,年轻母亲往往放弃农耕精心照顾孩子,婴幼儿死亡率反而较低。转入个体经营以后,移民为了赚钱,以照顾孩子为由在家从事家务的母亲逐渐减少。为了解决婴幼儿的保育问题,移民村落设立了托儿所,对婴幼儿进行共同管理和保育。移民地区的托儿所与日本的托儿所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儿也可以托管。托儿所的经营是由各家的主妇轮流值班3到5天,照顾婴幼儿,可见移民当局的精心安排。与此同时,移民当局要求年龄稍大的儿童必须上学。移民村落一般都设立了学校,适龄儿童可以上学。距离学校较远的村落,孩子们冬天寄宿在学校,费用大部分由村里负担,少部分由移民个人负担。学生寄宿生活也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共同负责,由学生的母亲轮流到学校照顾学生,这些学生母亲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学校宿舍中,负责为学生做饭。从中可以看出移民当局用心良苦,在注重移民生活形态变化和保证移民稳定性的同时,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以保证移民的连续性,从而为永久占有中国东北地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不可缺少的业余生活

为了进一步增强移民的稳定性,日本移民当局在保证移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十分重视移民的业余生活。可以说,业余生活也是“满洲移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在度过艰苦的建设期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方面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满洲移民”的建设时期一般来讲指先遣队员移入后约两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移民们共同经营,共同生活,为能够定居做各种必要的准备。由于这一阶段条件较为艰苦,劳动强度较大,各种设施也不完善,娱乐或业余生活几乎无从谈起。

随着移民组织机构的完善及各种基础设施的扩充,移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特别注重业余生活。在移民团的建设时期,每个月有两天的公休日,这对移民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日子,“渡满”时从日本带过来的钓鱼器具、猎枪、围棋、象棋、乐器等,在休息日可以充分利用。特别是阅读从日本寄来的信件或欣赏从日本寄来的礼物,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对于这一阶段的移民来说,是业余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建设时期结束以后,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移民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得以体现。有的移民家庭居然有能力购买收音机,收听广播成为移民新的消遣方式。在收获季节,每个村落要举行各种“农事节”庆贺丰收。移民聚在一起,将捕获的鸟、鱼等做成美味饭菜,一边品尝一边举杯祝福,在忘却过去辛劳的同时,祈祷上天的恩惠,相互祝福平安。各移居地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在神社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有些移民团还举办列队表演、日式舞蹈表演、传唱民谣、移民村对抗的竞技运动大会等活动。在移民团中,像在日本国内一样,创立了敬老会、妇女会和儿童会等等组织。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加强了移民之间的联系,增进了移民之间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移民的集团意识,也利于移民的管理与统治。

与此同时,出于移民文化事业和移民教化的需要,“满映协会”从1939年开始在移民地区巡回放映电影。看有声电影对于很多移民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极受欢迎。播放电影不只是为了丰富移民的业余生活,稳定移民的心理,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在娱乐当中向移民宣传“大日本帝国”思想,培养移民的“忠君爱国”意识。这其中包括“满映协会”专门为移民地区小学生组织的电影巡回放映活动,为了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与宣传,可见其用心良苦。

移民的业余生活之所以受到移民当局的重视,是因为它事关移民民心是否稳定。对于移民本身来说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对于日本移民当局来说,真正目的是让他们团结一心,响应日本国家的号召,树立在中国东北地区长期进行“满洲经营”的信念。应该说,很多移民已经有了长期扎根的打算,只是这种梦想很快就因日本战败而被无情的打破,“五族协和”与“王道乐土”终成为泡影。

参考文献:

[1]满洲移民关系资料集成:第33卷[M].东京:不二出版,1990.

[2]宇留野胜弥.满洲开拓地的衣食住与保健[M].东京:拓务省拓北局,1941.

[3]满洲开拓史刊行会.满洲开拓史[M].东京:满洲开拓史刊行会,196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