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8篇

时间:2023-07-12 09:32: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质量认证及管理体系

篇1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孙勇娜

3.严把人力资源质量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产品质量田春玉

4.整合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李树彬,陈良友,马萍

5.质量认证与国际贸易薛福连

6.化工产品质量投诉的处理李宝

7.浅谈国有股协议转让定价机制于金威

8.谈如何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张路明

9.努力提升内控执行力李晓晶,郑晓平

10.细节管理提升竞争力钟祥

11.论环氧树脂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李伟

12.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东辉

13.变频器发展和应用趋势姜晓东

14.Porapak-Q色谱柱在甲醇装置分析工作中的应用倪长青,蒋辉,米万胜

15.燃煤锅炉引风机叶轮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袁绍华,沈绪东,王国柱

16.钢管混凝土桩在基础加固中的应用李明

17.建筑单位也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朱巍

18.信息化管理对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贡献舒小菊

19.基于网络的加油站信息管理系统佟立宝,高景影

20.在改制企业中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卢华山

21.注重实效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洪开健,黄瑜

1.ISO9002认证重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梁文礼

2.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勋

3.质量认证咨询市场不规范『八症化工质量 罗家雄

4.认证中的误区

5.2000版ISO9000标准问答

6.为用户服务让用户满意开化(集团)有限公司

7.以质量和服务创用户满意工程魏书云

8.用户满意度指数

9.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李新平

10.企业应如何面对WTO邓建民

11.浅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年给我们的启迪任顶柱

1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3.ISO9000与TQC不能互相替代应该有机结合高迪

14.影响企业质量管理的因素王敏

15.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市场于耘

16.名牌经营的成功方略薛韬

17.质量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18.走出"优质产品"的误区周和平

19.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李纯新

20.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彭展

21.谈谈当总监理工程师的几点体会姚忠厚

22.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23.工程质量的特点

24.化工质量 世界著名企业是如何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的于丽萍

25.企业产品标准应适应市场的变化邹红

26.开发西部标准化工作的思路侯乾德

27.浅谈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马德康

28.提高尿素合成CO2转化率段润娥,邢春良

29.战地诗情冯世平

1.大型炼化企业质量管理及ISO9000标准的实施贺梅

2.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与体会韩振坤,于耘

3.ISO/TR10013:2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正式罗家雄

4.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二次创业成功—河北下花园晨光电石集团公司晨光电石集团公司

5.配套学探微刘必奎

6.如何塑造企业竞争力管德泳

7.顾客满意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张玉娥,叶振中

8.架设通向用户的桥梁冯永祥

9.一切为了顾客的最大满意度刘芬

10.产品质量管理中亟需明确的几个问题王敏

11.企业质量指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吴凡

12.浅谈激励机制与产品质量李树兵,马萍

13.依法确保“中国名牌标志”的有效使用

14.品牌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张路明

15.谈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王会荣

16.加强监理工作保证装置改造工程的质量李荔华

17.标准化在企业质检机构中的作用乔宏芳,王永红

18.得“标准”者行天下李键hHTTp://

19.固体化肥多层包装薄化技术颜成文,朱璞

20.质量缔造双星名牌张艾丽

21.关键要动真格的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减少支出110.8万元

22.世界500强的归核经营战略车驾明,马越

23.日本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成功策略黄彬彬

24.利用成功的6σ推动ISO9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占文松

25.产品化验员也要学点统计学知识贺凯

26.诚信即生命牟丕志

1.步出质量体系认证的误区王敏

2.怎樣讓質量體系有效運行孙平,陈影华

3.重塑竞争新理念吴曙光

4.清洁生产:给中国一个绿色的未来车秀文,林楠

5.创意越来越有价何京

6.如何变TQM为竞争优势刘俊利

7.化工企业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王东文

8.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化工质量 邓建民,杨席普

9.戴明的14要点与企业质量工作薛福连

10.提高人才质量要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做起姜梅,蒋洪林

11.企业的诚信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潘爱生

12.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企业名牌丁军

13.双星力塑品牌形象张艾丽

14.企业质监机构在品牌经营中的思路及对策张建忠,李青慧

15.中国品牌亟待实施优化管理严冰

16.创新发展推动企业勇攀高峰贺凯,刘鹏

17.管理创新化效益于耘

18.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统计工作质量张金梅

19.刍议质量监督后处理薛志勇

20.效能监察:企业管理实现再管理的有效途径张银元

21.一切为用户着想曹璞

22.处处以"买方"为中心鲁汉

23.企業家要成爲培訓大師张久悟

24.企业培训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的黄美

25.浅谈质量员的五会李树兵,马萍

26.监督和管理两翼齐飞--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赵智勇

27.仪化PTA项目工艺管道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潘书才

28.提高档案缩微品的质量关键是把好检验关王春生

29.痕量甲醛快速检测的荧火分光光度法研究左国防

30.企业生存寓言ABC房晓莉

1."内部两个市场"经营模式和绩效孟习广

2.视频会议与协作系统的应用刘伟,胡伟杰,李少华

3.充分认识"九千族"标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向辉

4.ISO14000与"绿色消费"浪潮丁弘

5.企业不可忽视"道德认证"刘共华

6.持续改进--企业管理的精髓李国梁,徐洪海,朱世辉

7.化工质量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冯四枰,冯帅文,林永智

8.细节--管理的艺术--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有感邓建民

9.全面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鲁群生,黎权

篇2

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供电企业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转型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其落后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另外,供电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会导致其整个管理模式显得非常复杂。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电企业中去就能有效地解决供电企业管理中的种种不足,推动电力企业构建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精益管理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电力工程的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命。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非常复杂。要想强化和提升电力工程质量,需要电力企业有合理和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来有效控制和避免电力工程中诸多质量缺陷的产生,并能及时发现﹑分析和纠正相关的质量缺陷。精益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以上可以看出,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贯彻运用精益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精益管理思想有五大原则,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Customervalue)、识别价值流(Valuestreammapping)、价值流动(Valueflow)、拉动(Pulling)和尽善尽美(Perfection)。这是由其奠基人丹尼尔•琼斯(DanielJones)和詹姆斯•沃麦克(JamesWomack)等人在《精益思想》一书当中提出来的。精益管理的具体要求是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与前提下尽可能地消除和避免浪费,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精益管理思想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的实践和运用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和途径来实现:

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当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在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确保相应的原材料采购和资源投入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经营行动的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才会拥有价值。这样,不仅保证企业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进行,也能减少和避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诸多浪费。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当前各行各业都普遍重视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电力行业也不能例外。完善及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部门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和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辅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当前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还强调和要求电力企业及时了解与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规范相关生产作业过程,以使自身提供的工程产品持续获得顾客的满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分步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确定顾客及有关方面的实际期望和具体需求;要制订具体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和对应的职责权利;保证提供质量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诸多资源,并对各项活动的效率及有效程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考核;当电力工程产生不合格原因的产品时应当及时查找和分析具体的原因,运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时,为了确保质量控制的持续性,应当利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反馈的质量问题信息持续完善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精益管理思想当中的重要部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当中的运用和发展。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交易程序的不断成熟完善,实施第三方认证已经成为对企业服务和产品进行质量监督以及质量评价的相对专业权威的手段,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必然产物。第三方认证能够有效地排除经济利益对交易双方的干扰。相对应其他的内部认证方法,其认证过程和认证结果会更加公正和客观科学,更容易达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是否合乎相关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标准需要进行第三方认证活动。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到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篇3

关键词:质量企业作用

1 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的情况

我国对ISO10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也采用等同的方法来制订成国标,从1993年开始先后制订和了GB/T19021.1,GB/T19021.2,GB/T19021.3与质量体系审核有关的标准,以及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质量手册编制指南、全面质量管理经济效果指南等标准。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都是等同采用ISO相应标准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采取严格过程控制、规范化施工、全员培训等有效措施,我国建筑企业陆续贯彻实施了ISO9000族标准,它使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贯彻执行该标准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提高建筑行业管理水平,铸造精品建设工程的有利保证。

2 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作用

2.1 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化管理思想在公司的运用和体现,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次实践和飞跃,也是公司在内部结构和管理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

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管理体系,我们要根据公司特点,就需要推行质量管理,以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做的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工作需要经营、办公、财务、质安等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助,公司要提供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和优良的服务,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过程,它们都要配合技术部门的工作,最终完成工作的项目任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围绕已设定的目标,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采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管理这些过程构筑的系统,采取措施,持续不断地提高工作的质量,使之能协调一致地运行,并通过测量和评估,达到持续改进体系的目的。

二是强调全员参与和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是良好运作的必需要求,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规程等文件,全体员工应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充分参与并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必须协调统一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方针、目标,他们在建立管理体系中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环境,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管理体系。

2.2 增强竞争力

随着新兴技术、现代管理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贸易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激烈竞争,质量挑战已越来越突出、严峻,建立适宜、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实施主体,直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能使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顾客满意度。公司按所取得的资质等级承揽业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就多了一份取胜的砝码。因为ISO9000族标准质量认证是企业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的证明,使客户有了质量保证的依据,从而获得信任并取得更多的项目。而经过实践也证明了,越是身处市场竞争激烈的建筑企业,越能感到质量认证的重要性。

2.3 促进持续发展

ISO9000族标准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不但规定了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最低要求,而且为希望超过ISO9001最低要求、寻求更多业绩改进的组织提供改进的指南,充分体现了世界质量界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体现了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体现了从“符合要求”发展到“追求成效”、从“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向“主动进攻的质量经营”的质的飞跃。

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ISO9000族标准提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质量管理实践表明,只有那些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积极寻找不足和差距,积极发现改进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的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其质量水平,保持稳定的、较高的质量水平,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是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之一。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和提高质量,没有改进就不可能提高,没有提高就不可能发展。公司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同时建立起反应灵敏而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评审、内部质量审核和纠正、预防措施活动的有效性等,以确保持续有效地实现质量改进。

同时,ISO9000族标准要求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公司只有结合行业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做认真、细致、深入、扎实的贯标和实施工作,才能使建立起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得良好的实效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是企业认证的根本,通过认证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3.1 管理新思路

我们的目标是“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及全员参与”,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是公司提高管理水平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将优质管理理念贯穿在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更具企业自己的特色,运行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使公司的质量体系不断地融进新思想、新文化。

3.2 注重内部沟通

为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和责任推诿,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加强内部沟通。

3.3 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过程,还是会导致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最终使得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了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我们要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不断完善改进管理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作出正确诊断,明确公司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体系。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水库除险加固是我国水利工程近几年来所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项工程耗资巨大。几年来,我国已经作完除险加固的水库也比较多,在这些水库中,水库基本上彻底解决问题的有、除险加固后依然是病险水库的有、除险加固后出现垮坝的也有。本文以某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践为基础,阐述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探讨了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参建各方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管理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reinforcement is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of one of the key work, and the project cost is enormous.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s finished the reinforcement of problems is reservoir, in these reservoir, thorough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eservoir basically have problems, after reinforcement is still have problems of the reservoir seepage path, after reinforcement of the breakdown of appear. Taking a reservoir strengthen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blems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as a found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main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parties in the reservoir cooperated-builing problems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play a role. Keywords: reservoir; Strengthening problem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某水库自下闸蓄水以来,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经多次除险加固,仍未能得到彻底根治,水库大坝及建筑物仍存在较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7年9月正式开工,2010年12月16日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划分为3个标段: 坝体培厚及防浪墙工程,坝基及坝体防渗处理工程,输水隧洞改扩建工程。 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2.1 政府质量监督体系 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市级监督站作为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向工程现场派驻了项目站。在招标工作完成后,水库工程除险加固管理局及时与监督站签订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 并要求各参建单位必须主动接受监督, 做好有关工作。如;将《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质量检测计划等进行备案;施工过程中,及时报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拆除及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方案、分部工程验收质量评定等。监督站采取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和抽查方式,深入一线检查督促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2 项目法人和监理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管理局作为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立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管理局形成了以工程处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构, 配备了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管理局负责监督并督促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各参建单位认真搞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督促监理机构做好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分部、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及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认证;在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监理、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由监理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某水利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作为监理标的中标人,根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监理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 约定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向现场派驻了监理部, 并配备了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工作人员。监理部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该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的职责,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审查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审查,审查不涉及初步设计原则的设计变更;审查承包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措施计划; 对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平行检测,对施工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与评定;组织隐蔽工程、分部工程验收。特别是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适时采取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等多种形式,做到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监控。 2.3 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设计、施工单位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将单位内各部门各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严密协调地组织起来,明确他们在保证工程或产品质量方面的任务、责任、权限、工作程序和方法,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质量保证整体。 某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单位, 严格按照该院质量体系文件和ISO9001:2000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设计文件质量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设计文件成果校审、签发程序,严把设计输入、输出关,对重大设计问题和设计变更要求必须经过院级会审;所有设计文件均建立了质量记录, 设计阶段完成时与设计文件一起归档保存。设计文件不仅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而且满足设计合同要求。主体工程施工经公开招标, 优选确定了3名优秀施工企业为工程中标单位。3个施工单位都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对所承担的工程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 都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保证等在内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对施工工序质量严格管理;按规定对工程材料、中间产品、设备和构件进行试验、检测和验收;对单元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与评定;按档案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技术资料并归档。3 个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并能正常运行。 3 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 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是决定着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除险加固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始终牢记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样板工程、经得起洪水和时间考验的优质工程、党和人民群众放心的民生工程”和“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的要求,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 坚持把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管理,强化质量控制,确保了主体工程质量。 3.1 建章立制,规范建管工作 管理局成立伊始, 就开始进行有关质量与安全的建章立制工作, 先后制订了《质量管理与验收办法》《质量管理责任制度》《质量管理检查制度》《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8 项与工程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其尽量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做到依规章制度促管理和管理规范化。 3.2 注重学习,提升人员素质 管理局成立后, 先后分批次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参加了水利厅组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 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分别到各个大型正在进行建设或进行过除险加固的水库、水闸考察学习。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及资料收集整理水平。通过培训和考察学习,工程建管人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3.3 加强检查,促进现场管理 管理局坚持落实好《质量管理检查制度》,一方面严格审查原材料和设备的报验手续,组织人员前往生产企业考察,通过平行检测等手段严格控制材料、设备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检查、检测,保证施工质量。管理局定期不定期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重点对施工单位“三检制”执行情况、质量检测和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情况、现场监理人员旁站监理情况、平行检测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追踪落实解决。 3.4 定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按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定期例会的规定, 根据工程实际进展及工程建设需要适时召开质量例会, 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所有工程参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质量例会。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召开由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四方参加的四方联席会,对工程实施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对下一步的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估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从而,确保了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3.5 严格审查,保证材料和设备质量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制定检测计划并认真执行, 监理部严格审查质量认证和试验资料,并通过平行检测进行复核;其次,组织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赴多家生产企业考察,优选生产企业,保证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3.6 抓住重点,确保施工质量 坝基及坝体防渗处理工程是本次工程的控制性项目。管理局对灌浆实验、灌浆实施、安全度汛等各个阶段都给予高度重视,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从灌浆试验参数的确定到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均由参建各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研究确认,有效控制了施工质量。在灌浆界面的确定过程中,通过钻孔取芯灌浆层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出入,为了进一步确认地层情况,对取芯孔进行加密,对每个取芯孔的灌浆上下界面均由管理局、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根据取芯情况现场确认,并签字备案,其他界面的确定由两个取芯孔灌浆界面的连线确定,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灌浆质量。监理部对钻孔灌浆过程进行24h 旁站监理,抽测了孔位、孔深、孔斜,抽检粘土浆液43 次、合格39 次,抽检水泥粘土浆液51 次、合格49 次, 并对不合格的浆液及时督促进行了调整。监理部跟踪检查了719 个灌浆孔的30%,并对先导孔、取芯孔进行了旁站,对72 个检查孔的压水试验进行了跟踪。 4 工程质量管理取得的成效 2010 年11 月29 日, 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规定, 在施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经监理单位复核、项目法人认定、质量与安全监督部门核定, 主体工程3个单位工程中,2 个优良,1 个合格;24个分部工程中,15个优良,9 个合格;756 个单元工程中,483个优良,273 个合格。 5 结论及建议 工程质量问题是参建各方的共同利益所在,搞好工程质量问题控制是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参建各方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完善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与保障,强化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共同保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为标杆,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区,为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一)产品质量目标。普遍推行生产企业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要100%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引导获工业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企业积极通过质量管理认证,力争超过30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形成一些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二)服务质量目标。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程质量目标。竣工工程的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综合试车、投产、验收一次性合格,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一些工程项目获国家级工程质量奖。

(四)环境质量目标。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工业废水90%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全年的9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国家规定的减排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落实技术标准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体系。支持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技术标准政策体系。在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推广实施企业联盟标准。逐步建立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业,以及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体系。推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制订修订工作。推动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企业每年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数量不少于20个。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到2015年,落户的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2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标准化示范区10个以上,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在国家和省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显著上升。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为企业、产业提供标准信息服务。推行组织机构代码和数字证书,统一组织机构身份标识。(由区经信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二)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制定实施加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意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台帐登记、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名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名牌产品总数量始终保持在粤东前列。积极开展政府质量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作为质量最高奖的导向作用,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壮大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到2015年,争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个,省名牌产品达到25个。(由区经信局、工商局、农业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三)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促进金融、会展、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运营国际化。以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弘扬“中华老字号”经营传统,总结推广名优企业先进服务经验,大力培育本土服务品牌。支持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头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港澳扩大开放政策在广东、在先行先试的力度,主动承接和重点引进港澳现代物流、金融、国际营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测试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提升服务业质量。(由区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工商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相关工作)

(四)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大力推进建设工法开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和省、市优良样板工程奖,打造一批实力强、质量优、信誉好的工程建设品牌企业。(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五)大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抓紧按计划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对按要求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和重点监控企业全面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正常运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工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逐步淘汰高排放机动车。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推进农村“五改”和城镇“三旧”改造,建设宜居城乡。(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六)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和农产品、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和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完善质量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加强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的监督。(区经信局、工商局、卫生局、安监局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七)切实强化质量技术检测服务。积极培育国家级质检中心,加快国家检测重点实施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检测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设立专业实验室和检测站,打造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争取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质检站3个以上,在专业镇、产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地建立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3个以上。形成服务,辐射粤东技术服务平台。(区经信局、工业园区办配合市质监局开展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科学监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区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经信(旅游)、发改、农业、住建、环保、卫生、工商、安监、工业园区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统一协调全区质量强区工作。区经信(旅游)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等牵头单位要落实专门人员,协调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强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形成质量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生产、优质服务。发挥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作用,推动各行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办法(试行)》,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强区活动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国家级质检中心等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标准、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篇6

关键词:精益管理;电力工程;安全质量

众所周知,电力工程是我国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工作更是关系到企业和百姓的生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全面推行,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电能的输送和供应受到了多方的限制,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单单需要从生产和技术上着手,还要关心管理职能的发挥。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工程施工在管理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粗放管理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益管理是与粗放管理模式对立存在的管理办法,它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全面控制整个管理工作,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方式上着手研究,提出精益管理的有效对策,解决过去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确保整个电力企业协调发展。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最早发端于制造业,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该种管理理念也被应用到了电力行业之中。顾名思义,精益管理是与粗放型管理模式相对立的管理方式,它的目标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改变资金的产出方法,按照客户的需要加快生产流程,节约资源,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精益管理办法需要电力工程在施工中全面贯彻“精益思维”,通过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这种管理模式的使用,从最初的生产系统管理到目前的普遍推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内电力发展的如火如荼,强化新型的管理对策,是电力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也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科学策略,有助于电力工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完善,改进电力工程的质量。

二、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意义

电力工程建设是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工程生产和施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涉及的管理内容多样,流程复杂,一般来说投资规模也较大,再加上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工程管理难度较大,一旦管理不严格,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利于保证电力质量。精益管理思想就是针对目前的粗放管理模式提出的新的管理办法,其积极作用如下:

(一)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具有一致性

精益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过程,重视和强调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是强调、利用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益管理所谓的过程即为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设计到产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全过程。而电力企业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发电、供电和用电,其能够瞬间完成,拥有极强的过程性,任何一部分都不容有半点失误,否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的正常运作。所以,精益管理的方法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具有一致性。

(二)精益管理的方式可以推动电力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传统的电力工程生产技术薄弱,管理工作不严格,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电力管理的方法仍旧无法摆脱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全面推动的大背景下,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内部控制不协调,各部门的职责也难以发挥。与此同时,电力工程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管理本身的要求就很高,只有推动革新,坚持开展精益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制定管理的新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三)精益管理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质量

电力工程生产追求的根本就是安全质量,无法输送合格、稳定的电能,就会影响企业生产和百姓用电。当然,由于电力施工包含的工序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其中的任何疏漏都会影响电力工程的质量。因此,电力工程必须坚持精益管理的原则,完善管理体系,避免质量缺陷和施工问题,从而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确保工程质量。

三、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有效对策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直观清晰地认识到了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想要提高其质量,在坚持技术革新的同时还要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运用。坚持确定价值、价值流动的原则,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目标,创造巨大的价值。针对电力工程开展精益管理的意义,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确保实现。

(一)实现需求拉动的经营管理和识别顾客价值

构建电力工程的主要环节包括电力工程的策划、设计以及采购等。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熟悉和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把客户需求融入具体的工作中。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和运营中也要积极主动地听取和分析电力用户的诸多要求与建议,并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电力工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电力用户,必须对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准确确认,这样,电力企业才能够真正实现需求拉动经营管理及识别客户的实际价值,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理念。

(二)构建精益管理新体系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电力工程生产质量的保证必须要以健全的精益管理制度做基础,严格控制,管理创新,确保内部工作协调开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还要规范行业操作基本条例,控制好生产的全过程,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计划,确立管理的权利和职责,并定期开展考核,为实现精益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对于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执行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电力工程的建设部门应当积极申请权威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选择和使用得到行业内部和专业化的国际认证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标准。电力企业部门实施第三方认证不仅有利于获取业界的普遍认同,有效地提升客户的信任程度,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十分有利于强化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完善和健全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认证体系也符合精益管理的精神,也有利于精益管理更加深入有效地融入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

(四)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是精益管理能够实施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背景下,电力工程更是要突出人员的使用。具体而言,电力企业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对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精益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原则和思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另外,企业还要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为后期的人才供应提供保障,适当地提供青年管理者外出学习的机会,扩展他们的眼界,并针对精益管理的原则组织学习,更新他们的理念,打好管理的人才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作为国家最基础的建设项目之一,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符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企业必须直面挑战,坚持管理方式的创新,推动精益管理模式的发展,明确精益管理的内涵,逐步降低资源的使用数量,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

作者:王华曦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余一,厉丹艳,臧国坚.浅议通过精益管理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的方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200-201.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坚持质量优先、以质取胜,坚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以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为基本目标,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到年,通过在全县范围内推进质量强县战略,使全县质量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全县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具体目标是:

(一)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全县总体产品质量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各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一般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整改率达到100%,不出现区域性质量问题,在省内保持领先水平。结合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实施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巩固深化“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活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获证率达到100%。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药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85%以上。

(二)工程质量更加安全可靠

全县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狠抓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工程、大型水利工程、住宅工程等质量安全管理。到年,建筑业企业通过QEO三体系认证达15家以上。创建省级优质工程2项以上。工程建设项目交验合格率达到100%。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达标实现全覆盖,新建住宅项目实现绿色低碳化。积极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建筑用能监管、建筑节能改造和引导低碳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行业的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服务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到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其中旅游业游客接待500万人次以上,人均消费达到5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五星级旅游饭店达到1家。

(四)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达到Ⅲ类标准,全县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深入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年,实施8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4家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发明专利、商标和版权,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为质量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技术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磐安县出口相适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启动对主要出口企业预警信息的即时推送服务。大力推进以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我县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以农业示范区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到年,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地方标准5个。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4家,标准创新型企业1家,建设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以上,省、市农业标准化项目5个以上。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战略作为推进质量强县战略的主要抓手。围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品牌工程的培育与保护力度,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促进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原产地保护标志等地区品牌的发展。引导企业注重品牌质量,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到年,累计培育创建市名牌(商标)17只,省名牌(商标)7只,驰名商标1只。

(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各镇乡、各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突出抓好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确保资源开采、工程建设、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加大对农资、建材、食品、药品等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围绕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力争高标准规划建设一个保障公共安全、支撑重点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保障体系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以适应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其在质量检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配合与协作,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和咨询服务,为社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信用评价、工程和设备监理等方面的服务。在工业、农业、服务行业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六)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为主、社会评价为原则,把依法注册、依法纳税、公平买卖、财务管理、债务管理、资产管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质量认证和规章制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围绕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及发生事故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质量诚信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要加大社会监督约束机制,强化新闻媒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和行业自律。

四、明确责任

质监部门要认真履行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统筹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广泛宣传关于做好质量工作的法规、政策,制订质量强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牵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强企业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和全县技术机构发展规划、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质量强县工作取得实效。

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环境评价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好环境质量监测监督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建设部门要建立勘察、设计、材料、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质量责任制,健全各环节质量标准体系。以创建省部级质量奖工程为目标,完善建筑业名牌示范工程评价机制。

发改部门要引导卫生、旅游、通信、金融、保险等部门开展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服务业名牌。

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质量强县工作进程,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营造“质量强县、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质量工作的经费支持和技术机构建设投入,增加实施名牌战略、产品监督检查、标准制订等工作专项经费,及时足额落实政府质量奖励政策资金。

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加强职业学校质量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努力培养质量人才,服务质量事业的发展。

科技部门要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建设行业工程技术管理,并在科技经费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完善交通运输业服务标准和规范,引导企业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质量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养殖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及时查处无照经营及不正当市场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食品药品监管、盐业、烟草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食盐、烟草等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和质量安全。

统计部门要逐步把重要质量指标纳入全县统计范围,广泛收集质量信息数据,并会同质监部门积极探索建立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加强与相关质量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严厉打击涉及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行业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科学技术协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其他有关部门要做好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质量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磐安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强县工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分别由质监局、建设局、发改局、环保局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动质量强县的合力。把质量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建立质量强县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各镇乡和县有关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抓紧制定相应实施意见,明确质量强镇(乡)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把质量工作及质量现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二)加强政策保障。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技术机构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组织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工作的财政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县政府设立县政府质量奖,对在质量强县战略实施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企业或组织给予适当奖励。以政府质量奖为导向,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创建活动。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各级质量奖的企业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单位)给予奖励。对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市名牌产品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质量安全、民生计量等工作的财政投入,推动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开展。

篇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三大战略、培育壮大四大产业体系为切入点,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动力,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高质量竞争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调控、指导力度,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健全市场质量规范,动员全社会投入质量振兴事业,从根本上提高全县各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面提高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力争使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全县主要产业素质有明显提高,1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以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并在省内、国内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组建2-3个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重点产品、主导和优势产品质量达到市内领先水平,出口产品全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1-2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申请发明专利5项,开发1-2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争创3至5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和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及省部级建筑优质工程奖1-2项。

3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省平均以上水平。力争创建1个省级名牌服务机构。

4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污染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全社会倡导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活动,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生态良好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明显减轻,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1现代农业。抓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基本建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和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同类产品质量水平。新增3-5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新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争取1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注册和保护力度,着力培育绿洲瓜菜、果品和羊肉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2食品药品业。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体系,食品小作坊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新型健康食品、天然保健食品、复合调味品等食品工业,着力抓好酒类酿造、面粉加工、专用油生产、瓜果饮料开发、辣椒色素提炼和配合饲料等产品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以红枣、枸杞、瓜籽等小食品为主的休闲食品加工业,开发生产品牌终端消费品。

3现代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环保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循环、安全为主导,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优势企业培育、结构优化升级和园区平台支撑四个重点,改造提升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培育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着力构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做大做强煤炭、化工、食品、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4轻纺产业。通过贯彻实施新技术标准、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皮棉、酒类酿造、纸箱包装、肉类食品、手工地毯等产品质量全面提档升级。高起点加快新产品开发,缩短产品换代周期。主要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积极推广循环利用工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培育、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5建材制造业。以空心砖、铸管、花岗岩板材、农机具加工等为重点,着力抓好铝塑板生产线、温室大棚棉被及卷帘机生产线、小型农机具改造等项目,积极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6工程建设行业。以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为基本依据,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建筑、道路及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力争全县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先进水平,事关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争创国家和省部级工程质量奖。

7环境保护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加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全县危险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废弃物资源化。进一步强化森林、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全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基本恢复。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低于省限定指标。

8旅游行业。旅行社推行规范化经营;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服务和管理;开展A级旅游景区品牌创建活动,实现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质量投诉受理渠道通畅,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有力,服务质量和诚信度全面提升。

9商业服务业。全县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大中型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商场、饭店、医院、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

10各乡(镇)政府、有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宣传和管理工作,为质量振兴提供必要的物力和人力支持。

三、重点工作

一)扎实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发展潜力、体现经济技术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对传统产业、优势产品现行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艺、装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鼓励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大宗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农业地方标准。依据国家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以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制定生态保护区和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等地方标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行业质量和水平。抓好循环经济标准规划实施,推进我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二)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以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作为培育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并扎实推进。坚持创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着力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工艺设备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由省级名牌到中国名牌的突破。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强势、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强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增强企业质量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必须获得生产许可或强制性认证。大中型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企业内部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5%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医药和保健食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改进、节能降耗等活动,重点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推进全县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四)加强质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县级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力度,支持县级质量检验机构重点加强食品、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根据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和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加大经济运行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节能减排的重点产品质量、重点工程质量、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食品、药品、饮用水、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化学危险品及其包装、特种设备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区域性、倾向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处置等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进一步加强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输出。运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

六)强化质量服务和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审核认证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信用评价、工程设备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环境质量认证和资质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信用记录,实行企业质量分类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标、质量信用评级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局、教肓局、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局、国资办、工商局、安监局、统计局、旅游局、食药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并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质量振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质量振兴责任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建立质量问责制度,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县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各部门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批评,并限期完成。

二)推进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的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企业的质量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质量责任追究,保证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质量振兴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