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09:20: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学研究调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理论教学 设计实践 设计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7
1 产品动因分析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一款产品作为载体,进行动因分析,找出关联因素,确定调查的任务目标。一件产品从实现上讲,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应包括:人的愿景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与设计相关的约束因素,只有清楚了解到这些因素后,获得相关必要数据,才能迅速地感知用户的心理、生理需求。①
(1)人的愿景因素。人类发展到今天,不仅具有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愿望,同时也具有抵御伤害、解决困难与困境的需要,因此今天的很多产品都致力于关注社会、人性的回归,关注人的情感、生命、健康,关注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对于人们的愿望和诉求,需要了解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例如哪些产品能够促进人们健康的生活,哪些产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哪些产品在关注弱势群体,哪些产品属于防护与救援设备等。(2)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群体的生存、行动方式,它的核心体现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无形层面上,其中,价值观念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直接影响了设计的体现,但是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和规划未来的文化。(3)环境因素。“绿色、环保、低碳”是人类在总结工业化惨痛教训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业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需要调查:哪些产品所利用的技术是先进可持续的,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哪些,我们是否能够掌握产品的关键技术等等。(5)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产品开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考量指标。就企业而言,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产品价值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就社会和生态环境而言,降低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生产制造的加工成本,减少制造污染,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6)约束因素。主要指一件产品开发制造要符合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国际、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专利约束标准等。ISO系列是人类在总结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标准。设计要符合这些标准,包括质量检测标准,设计标准,生产装配标准、使用标准、安全标准、人机标准等。
2 产品高品质因素调查
选定产品类型后,我们需从这个产品的高品质因素出发,去调查哪些产品是同行业同类中最好的品牌,这个产品最好的质量是什么,最好的特点是什么,只有找到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的超越和创新。
产品的高品质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1)符合高标准。一般是指国际标准,例如ISO 9000;(2)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精益求精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员工、良好的售后服务等;(3)高品质的技术,例如现有技术能持续多久,未来是否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高品质的设计。所谓高品质,不仅强调设计合理、合情,符合人机工程学,更注重创意的纯正化、细节化,反对华而不实、纸上谈兵的表面堆砌,而产品的细节主要是指加工、设计细节,一件好的作品最能打动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就是它的细节,细节传达真情,影响品质; (5)可融性。是指产品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目的、任务和场景,减少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维修问题;(6)文化品位要高。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严重杜绝模仿、抄袭,倡导独立的风格和特性。
根据以上几点要求,通过对专家用户和普通用户进行有效定位后,进行访谈,列出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效度分析,总结访谈的收获和体会,然后根据李克特量表计算方法,构建产品一级、二级、三级高品质因素框架,加深对产品参数的了解,最后根据框架内高品质因素的排序进行问卷调查,准确定位调查人群,确保问卷的有效度,掌握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具有的设计优点,为以后的用户行为调查和设计指南提供有效的引导,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供合理的社会、经济价值。②③
3 产品用户行为调查
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最本质的目的,我们就要针对用户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愿望或期望、审美、使用环境、心理状况等要素,对产品进行调查,找出用户对产品的不满与挑剔,探索新的价值,建立企业―市场―用户之间的联系,满足用户需要。只有在前期大量积累设计所需的真实数据,探索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知道产品开发的方向和目标,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建立科学务实的设计方法。
第一,我们要对用户的类型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可能是大部分人也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要想获取用户需求方式的突破口,就应该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入手,找到引领趋势的“先头部队”,才能正确把握产品的用户类型。一般用户类型可分为正常用户和非正常用户。正常用户指的是偶然用户、新手用户、普通用户、专家用户,从偶然用户逐步过渡到专家用户,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但是发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少。非正常用户一般是指老年人、残疾人、病弱人群、婴幼儿等,为这部分设计产品时,更要清楚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
第二,我们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动机,即目的。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安全感、审美感、归属感等。一般来说,人类的需求包括:所固有的生长发展需要;人际之间各种互动关系引起的需要;能满足人特性及发挥人特点的需要;由于某种匮乏、缺失、危机引起的亟待解决处理时的需要。针对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况,我们需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进行调查,看用户在各个行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还要仔细观察用户在操作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认知变化以及随时间场合的变化不同需求的变化,以此来定位用户的基本需求因素,进行用户需求特征分析,找出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所需具备的条件。
第三,用户的使用方式,主要通过用户的操作方式和认知方式来调查了解。首先,是用户在操作时所需要的行动条件:意图引导、操作引导、评价引导、非正常状态下的引导。其次,是用户的认知需要,所谓认知主要是指可确认性、可见性、可识别性。用户进行任何行动的第一步及最后一步的感知意图,决定人的意向,包含情感和视觉上的感知过程,感知的动作链是连续的,是每个人长期学习、生活所获得的知识库,经验、符号的形式等都能够影响人的感知。
4 产品的可用性调查
4.1 概念
可用性是指一件产品被容易使用的程度,也可以指在合适的环境下,由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产品。产品的可用性有三个指标:有效,主要是指精确性、完全性、可靠性;效率,主要是指达到目标所消耗的资源;满意度,主要是指使用的舒适度及可接受度。
4.2 调查方法
通常采用两种调查方法:一般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情境演绎法由用户、场景、道具和任务组成,分析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操作过程,通过场景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使产品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减少或避免脱离现实的调查,让使用者自己发现问题所在,真实反映产品的可使用性和满意度。
在情景演绎中,要遵循人与产品的互动原则:产品要适合任务,支持用户有效地完成任务;产品能够进行“自我描述”,也就是常说的人和产品的互动,不言自明,让产品“会说话”;用户可控,不能让人被产品控制,应一直做到用户满意为止;用户期待,跟用户日常生活习惯、经验、特性相关;产品在人机系统上能够容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突发或偶然的失误时,对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适合个性化定制,能够灵活多变,例如在人机上稍作修改就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减少成本投入;人机系统能够引导和支持用户的使用,适合各种类型的用户进行学习和理解。
5 设计指南的建立
通过对产品的高品质、用户的行为以及可用性的调查及分析,最终得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需求列出设计要点和清单,根据清单列出产品的功能,确定产品的设计基准和开发的总目标,从而完成整个设计调查的流程和目的。
6 总结
通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理论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基本上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方法、形式、内容及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调查往往是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或设计总监经常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具有长远全局的特点,首要目的是调查、发现、预防和改善与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与产品有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环境问题。④现如今,工业设计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设计调查这门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设计去规划一个美好的生活?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注释
① (美)Norman著.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② (美)Arlene Fink著.如何设计调查问题[M].黄卫斌,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学习策略;信息技术;计算机;手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64-05
一、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量表
1.已有学习策略量表综述
Weinstein编制了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1] (简称LASSI),该量表是专门设计用于测查和诊断学生适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力的一种测评工具。Vermunt (1987)编制了学习方式测量问卷[2]Inventory Learning style(ILS),该问卷主要是用来测查和诊断大学生的学习方式。Pintrich等人(1993)编制了“学习的动机策略问卷[3]”,该量表包括九个认知策略项目,分别考察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使用情况。O’Neil(1996)编制的元认知测量问卷,主要是测查学生的元认知能力。Yesim Somuncuoglub[4]编制的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主要综合Weinstein和Mayer、Pintrich等人的问卷项目。
上述学习策略量表年代久远,多是基于传统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内涵和结构编制而成,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因素未能全部涉及,更未能考察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策略中的应用情况,而且国外一些相关量表由于文化差异的限制,因此无法直接为我所用。
目前,国内陈义勤[5](2005)研制开发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水平量表,辽宁师范大学的王晓晨[6](2006)针对远程学习者开发的远程学习策略量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的王迎[7](2007)编制的远程学习策略量表,均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其它尚未见到已开发的专门用于分析网络学习策略的量表。
但是,陈义勤研发的量表采用Weinstein (1978)LASSI量表的10个分量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对原有的各个分量表进行修改或补充,并没有研究将网络环境扩展为计算机、手机“二网合一”情况下的学习策略内涵与结构,尚不能认为可以专门测量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情况。王晓晨研发的量表,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进行的研究,没有考虑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更没有考虑手机及其网络对学习策略造成的影响。王迎研制开发的量表对原有学习策略分量表做了较大改动,将学习策略分为辅助工具策略、信息素养策略、时间和任务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考试策略和情绪缓解和意志管理策略六个方面,是对传统学习策略的重大挑战,但是未能考察手机在学习策略中的使用。同时后两种学习策略均是针对远程学习者,其中有些远程学习资源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此,科学、有效地编制用于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量表,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保证和重要途径。
2.学习策略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20世纪90年代杨宁教授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模型[8],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见图1)。本模型在原有的基础了对元认知进行了扩展,更加强调情感动机策略等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应用,是对当前开放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补充。
对当前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情况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大学生主要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手机及其网络、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根据文献调研,将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推广到学习策略的各个环节,发现手机及其网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管理策略,在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均有少量体现。而计算机作为工具和环境的双重作用,贯穿于学习策略的各个环节。
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三个基本维度,结合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或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的学习过程,编制出问卷。问卷在认知策略方面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人机协同记忆、信息精加工、信息应用和创造性思维策略共16个项目;在自我监控学习策略方面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调节、自我评估和情感动机策略共12个项目;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空间管理和人际支持策略共12个项目。问卷采用多重计分法,项目反应分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几个等级,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计分,从低到高依次计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分数越高表示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策略水平越高,学习能力越强。
二、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与结果分析
采用多阶段群集抽样法(以学校文理科艺术类、院系、班级为群集)选取徐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文学院、信息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共560名本科生对所编制的问卷进行了集体施测。问卷回收545份,去除缺失及空卷、答案趋同及极端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4%。被调查学生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量表信度分析
通过信度分析,发现本调查总量表的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如表2所示:
一般认为Cronbach’AlphaCronbach’Alpha>0.3,该量表可信,0.5Cronbach’Alpha系数
3.量表效度分析
本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考察量表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量表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衡量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是因子载荷,见表4。
结果显示,所有题目的载荷因子均在0.3以上,分布在0.439到0.878之间,均符合要求,说明各因子具有较明确的测量意义。即本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所有调查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并利用此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均值比较、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技术。
1.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各分策略量表及各项均值
其中,项目符号加粗带下划线,表示手机及其手机网络在学习中的使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策略和人际支持策略方面的水平,但是手机在认知方面的应用,诸如在信息检索、人机协同记忆、和信息应用方面的水平却比较低,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说明当前手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辅助方面。
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表8的数据表明,性别对大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策略的各个方面。男生的信息检索策略和创造性思维策略明显高于女生,t检验的结果更进一步表明在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创造性思维策略方面男大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在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方面,男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男生的各种策略水平的标准差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之间的策略水平分布同女生相比更为离散;而女生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明显高于男生。
3.不同科目类别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不同科目大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在认知策略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的信息精加工策略水平较高,文科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组织策略水平较高,而艺术类学生在信息组织和创造性思维策略方面的水平较高。在自我调控策略方面,理工科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策略水平较高,而文科学生的自我计划策略水平略高一些,而艺术类学生的动机情感策略水平则略高于其它科目的学生。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理工科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水平较高,而文科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水平略高一些。
4.不同年级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基本情况呈现以下趋势,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最高,大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除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应用、自我评估、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水平有提升外,其它策略水平略低于大一学生,到大三时几乎所有学习策略水平达到大学期间的最低谷,大四时学习策略水平又出现回升现象,比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略高。
5.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的学习策略差异
从所调查的大学生中选取学习策略水平总分最高的前20%的大学生作为高分组,再选取学习策略水平总分最低的后20%的大学生作为低分组。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在信息组织、信息精加工、创造性思维策略三方面有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的信息组织、信息精加工、创造性思维策略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学生。在自我计划、自我评估方面以及时间管理策略方面高分组学生也有明显的优势。
四、讨论
1.学习者视角:应重点对大学二、三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不同性别,不同科目大学生辅导的侧重点不同
从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年级差异表可以看出,大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影响了大学生整体学习策略水平的均值。本研究的调查工作在10月期间进行,大三学生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学习策略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也偏低。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然而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加上自控能力不是太强,容易受各方面的诱惑,所以对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加强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结合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下的学习策略差异,要加强对男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而对女生的指导应该侧重于网络学习空间管理方面。而不同的科目特征又使得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发展不一致,不同科目的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具有不同的优势。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要重点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自我计划以及自我监控和调节的学习策略水平,而文理科学生的动机情感策略水平则有待提高。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重点应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管理策略水平,而文科学生的时间管理策略水平则应该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
2.信息技术工具视角:根据信息技术工具在学习中的不同作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移动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可用于信息检索、协作记忆等认知策略方面,也可以在时间管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和人际支持以及情感交流策略中发挥作用。调查表明当前环境下手机多用于学习策略中的人际支持,以及情感交流方面。手机作为信息检索的工具和协作记忆的工具降低了认知策略水平均值,说明手机作为知识查询和辅助记忆的工具还没有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当前尽管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还需要较长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作为认知工具,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人机记忆、信息精加工等认知策略的各个方面。计算机作为信息检索、精加工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可。然而计算机作为信息组织、帮助大学生记忆的工具以及信息应用的工具在大学生学习中应用较少。计算机在大学生认知策略中的总体使用水平较低。
计算机作为学习空间创设工具的同时,为大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提供了支持。计算机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这些工具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得分高于中值,说明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意识较强,教学中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大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技巧,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3.学习策略视角: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信息精加工能力、网络学习空间管理及自我监控能力方面
数据显示,在认知策略方面,大学生信息检索策略的平均水平较高,然而大学生的信息精加工水平较低。有一种论调认为学习中有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支持,之前需要学习者记忆、组织、精加工的内容可以由计算机网络代为执行,实现知识的外储存、外加工。学习者已经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记忆、加工学习内容,这种观点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问题解决需要依靠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创造。假如完全实现了知识的外化,人的大脑将无法对材料进行加工。毕竟电脑不能完全代替人脑,电脑虽然可以生成一些东西,但创新的方面还得依靠人脑完成。所以,尽管计算机网络为我们获取知识带来了种种便利,但我们并不能把需要人脑处理的信息完全交给计算机网络。如何高效地学习、加工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仍然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场所,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最具有权威和时尚的学习基地。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多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非线性环境较难控制,大学生常常因为多而杂的学习资料和内容导致思路不清晰,因为超链接的吸引使得注意力分散,从而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迷失方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策略教学在帮助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的同时,重点针对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辅导,加强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获取及加工信息能力的重要法宝,同时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自我监控能力,成为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Weinstein LASSI User's Manual[EB / OL]. ,2005-03-03.
[2]Vermunt, J. and Van Rijswijk, F.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kill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Higher Education, 1988, (17):647683.
[3]Printrich. P. R., Smith. D. A.F, Garcia. T., Mckeachie,w. j. Micheachie. W. J.A. Reliabilit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3,(53): 801-813.
[4]Yesim Somuncuoglu & Ali Yildirim;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M].1999.
[5]陈义勤.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水平量表的初步修订与试用[EB/OL]. 省略/websitedm/elearning/guest/magazine/paperpre.asp?PaperID=1795.
[6]王晓晨.远程学习策略量表的研制与开发[D].2006.(5).
[7]王迎等.远程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8]杨宁.从元认知到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研究的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2006,(7):101-105.省略)。
The Research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 Applied in the Learning Strategy:
The Investigation students come from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Feng Xia & Li Ziyu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Department,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9 )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earning effect, and it’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learning ability. The article summed up the existed learning strategies first, then draw up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myself, to investigate the too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rol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commonly used. Select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because teaching information is relatively ma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ir own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improve their level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strategies level from the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subjects, and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the high and low scores learning strategies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ompared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the same time, at last from the learn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ell the teachers to put the emphasis on Teaching Learning Strategies training. And provide some guidance in lear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for teachers.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更为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校园即能很好的适应相应的工作,因此,学院在专业课的培养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门课程通过任务的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任务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1]。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2]。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3],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一般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设计任务。由教研室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制定本课程的所有任务,并交由系里审核,最后审核通过的任务将详细写入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中,任课老师按照大纲的规定执行。第二,创设任务情境,引出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挑战任务的兴趣。第三,分析任务,提出解决问题。在每一次任务执行之前,教师将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计划,为任务的执行做好充好的准备。第四,展开探索,完成任务。该阶段是任务执行的阶段,这个阶段将分小组进行,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索,完成任务,并记录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五,编写任务报告。该阶段主要将任务执行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系里已经制定出任务报告编写的具体格式,学生按照格式的要求,填写关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工作,让学生学习如何编写报告。第六,上台展示交流,评价任务。该阶段主要在课堂完成,学生将任务完成情况制作成ppt,到讲台上来展示,与台下同学交流互动,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任务用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也锻炼学生制作ppt的能力。第七,汇总归纳。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4]。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以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任务设计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调查与预测》共设计以下8个任务:编写市场调查企划方案书、实地调查法训练、编写市场调查问卷、单一项目市场调查过程管理、绘制数据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定性分析市场调查资料、模拟专家会议法、编写市场调查报告,这8个任务也与所选用的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任务实现
1、调查项目设计及任务小组成立首先,由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性质,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教师安排了具体调查的项目,主要如下:项目一: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项目二: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项目三: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余生活情况调查;项目四: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课堂纪律情况调查;项目五: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大学生涯的规划调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提供一些他们想调查的项目。当然,学校也可以邀请在校的商店一起完成,如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还有一些理发店、饮料店等。其次,成立任务小组,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7—10人之间。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任务的顺利完成,组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分组完成后,为了不出现组员“搭便车”现象,安排每个学生轮流担任任务组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和学生一起制定好任务完成过程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最后,让每个小组自行选择项目题目,确定他们这个学期所要进行的项目内容。
2、任务的实施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我们选取的教材是赵轶编著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该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整本书在结构的安排上涵盖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整个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于课堂上让学生完成市场调查企划书、市场调查问卷的编写。市场调查企划书即市场调查方案是整个市场调查的基础,涉及项目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市场调查和资料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时间进度和预算安排等,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市场调查实施的指引,要求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然后制作成word打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陈述,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点评,总共需要3个学时,讨论完后,让学生当场完成实训报告的编写。当每个小组确定好调查方案之后,就可以着手准备调查方法的设计。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实地访问和观察法(因实验法不太容易操作),同样,留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设计观察表,留4个课时的时间进行问卷的编写。问卷编写关系到实地访问的效果,因此,必须学会编写一份合适的调查问卷。学生设计的观察表和问卷必须交由任课老师阅读批改,再发给学生修改备份。该阶段还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就是,单一项目市场调查过程管理,即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访谈技巧培训和运用、问卷的填写,这个实训,任课老师的理论课教学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学习,留2个课时让学生当场组织一场模拟,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市场调查的人员安排、访谈技巧、问卷填写,然后推选一名成员扮演“培训主管”,在班级进行市场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模拟,最后形成实训报告。
(2)市场调查实施过程。该过程是市场调查的实施环节,主要完成“实地调查法训练”,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各个小组成员分别打印出问卷,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安排在校园的食堂、宿舍楼、超市门口、图书馆、操场等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任课教师主要监督和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访问,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每个学生必须完成20份问卷的调查,最后统一汇总给组长,组长收齐后保管,之后各个小组形成一份“实地调查法训练”的实训报告。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践 调查问卷 教学效果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实用性专业,为适应未来财务工作,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更需要掌握各项会计专业技能,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探查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探索利于改进高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高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 一 )调查说明 某高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是在会计学专业完成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这些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共90课时,所有实践内容均在校内进行。2006级上机操作安排4课时,手工操作会计业务为84课时,上机考试2课时;2007级上机操作安排18课时,手工操作会计业务为70课时,上机考试2课时。通过模拟实践课程,学生掌握填制凭证、登记明细账、制作账册等会计基本技能。本次调查采用抽样及访谈的方法,以某校会计学专业2006级、200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该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效果以及学生对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期望值的调查。
( 二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对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所涉及的行业问题的满意度最低,只达到43.2%,对模拟实践课程安排的课时的满意度达到66.6%,即该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满意度不高。显示,大部分别调查者认为完成模拟实践后只学会了填制凭证、登记明细账、制作报表这几项最基本的技能操作,而对于报表分析、报税、合理避税等方面的技能几乎没有涉及到,且没有一个学生认为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全方面掌握会计操作技能。显示,独立完成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的学生只有12.12%,借鉴别人的学生为3.03%,而84.85%的学生是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借鉴别人。此外82.8%的学生认为模拟实践课程应该增设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办理、成本核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另97.9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由调查结果可得,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满意度不高,实验强度不够,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为了尽快提高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对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调查结果折射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出解决对策。
二、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调查结果分析
( 一 )模拟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可知该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很好的按照课程体系综合全面的考虑实践能力的阶段性培养,仍然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该校只针对会计开设实践课程,而忽视了对本专业其他相关知识和基本经济知识的了解,如有关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税法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实践性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并且实践的内容是以填制凭证、登账、做账为主,对于税务办理、成本核算、预算、审计以及报税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到。由此可见,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对企业管理的整体运作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不是很到位,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相应能力的需求没有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由表(2)、表(3)可知大部分学生很难独立地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就算完成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的也只是如何登账,做账等最基本的几种技能,而对于如何合理避税,分析财务报表以及如何查错账等相关方面的技能还是得不到提高。(1)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课时偏少。由表(1)可知,被调查学生对该校安排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课时的满意度只有66.7%,大部分学生反映实践的时间相对过短。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相对轻视,在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的课程偏少。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然而目前该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所占总课时的比例在20%以下,而国外高校一般为35%左右。实践性课时比例偏低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学生不能够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种教学计划下的人才培养,达不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而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2)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设备、设施基础薄弱。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校内的课堂模拟教学、实训操作以及校外的实习等形式,模拟财务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业务规范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满足日后企业的实际应用。由表(2)可知该校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满意度才52.9%。目前,虽然该校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来看并未达到仿真的要求,并且该校并没有专门的会计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大部分的实践工作只能在教室和寝室完成。如固定资产卡片,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接触到固定资产卡片,只有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解,因此,虽然完成了实践内容,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如何使用固定资产卡片。而且不能够真正了解实际会计工作需要注意的细节,达不到实践的真正目的,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3)模拟实践课程教学操作仿真性较差。由表(1)可知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仿真性较差。该校只是购买一些印有“原始凭证”的书籍作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资料,学生只需要将这些资料撕剪下来,再进行分类整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种原始凭证的来源途径是不同的,有自制的和外来的凭证,应该如何去正确的填制自制的原始凭证?如何正确的审核各种外来的原始凭证?这些知识在现行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中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下,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不知如何填写各类银行支票,银行汇票。又如对于外来原始凭证,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地分辨出虚假的原始凭证,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模拟企业进行实践性操作时并没有涉及到会计政策的问题,而新的会计准则和不断出台的新税收政策给了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无法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 二 )模拟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不科学 可知,该校的会计学模拟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不够科学,并不是根据现实经济活动中多个行业的会计业务进行模拟,而是以某个行业的会计为主干,按着教学进度的计划,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在基础理论全部学完之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和模拟实验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在模拟实践过程中虽然有进行分工,但是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分工岗位执行,并且是否有分工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造成分工岗位有名无实,学生在完成了会计实训之后对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仍然很模糊。在模拟实践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可知,学生对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满意度是不高的,只达到64.8%。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如何办好会计专业,是摆在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良好的沟通是老师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向学生教授的基础。
( 三 )模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评体系不规范 该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考核是通过上机考试和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以会计凭证、账册、表格的填写为最终结果。由表(3)可知该校对于考核的执行并不到位。由于实行大班教学,而且所有学生的规范都是统一的,上机模拟的时候对学生采用比较自由的方式,监督不到位,致使有的学生利用上机期间做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虽然系统里有关会计业务流程所需要涉及到的知识,造成有的学生并不会认真的去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且上机考试就只抽取其中几部分内容进行考核,实行大班式的考核,造成同学间互相抄袭,并不能真正考察出每个学生的真正水平。此外,对于账册,凭证等的填制以及在模拟实践课程结束之后编制的实习报告只是作为一份作业由学生完成,这种作法真实性不强。
( 四 )学生态度不积极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学生对模拟实践课程的态度并不是很端正。他们只是将实践课程当做学校安排的一份作业来执行,纯粹只是抱着完成一份任务的心态,他们认为并不能从实践中学到什么技能,也没想过要学技能。他们觉得大学只要能安安稳稳的度过,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就可以了,至于那些专业知识技能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就能学得到。
三、高校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对策建议
( 一 )加强学校内、外实践的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模拟室、实训基地是会计专业模拟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模拟出实际工作真实的经济活动。且校外实习属于综合性实习,实习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会计业务。这能让学生更好的将相关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在实务中才能够充分感受到工作中应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体会到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而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或上岗操作,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清楚会计业务工作的流程。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或者聘请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等人定期到学校进行实习指导,跟学生交流工作经验,并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基地参观、了解、调研单位财务问题、进行上岗实习,使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全过程,在管理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才干,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 )增加模拟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学校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设置模拟实践教学活动,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做账、查账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模拟实践课程分成多阶段进行实习,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实践内容。如:在学习“基础会计”阶段,可以让学生看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学会如何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现金、银行日记账等。在填写凭证和账簿的时候要求学生读懂主要业务的凭证和账簿内容。在讲到会计核算时,要求学生弄懂核算程序,从现有的账证体系中找出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和总账登记依据;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阶段,让学生了解各种账务处理方法,对有关业务的账证进行剖析,剖析至少一套账证以后做账就比较轻松,这样教师也减少了很多底层次的辅导工作;在学习“财务管理”阶段,对账证表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写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所提及的有关会计报表的合并,所得税的计算方面的知识在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中也应该体现;在学习“审计”阶段,应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查,从中找问题,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审计报告;在这种以直接审查账证为主学习查账的方式下,当老师讲到顺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审阅;讲到逆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先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
( 三 )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位既通晓财务会计理论又能掌握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的专业教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担负着培养会计人员的教师,既要有强硬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会计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方式建立起公司与学校联系的平台,鼓励教师深入到实践中去学习,加强职业经验训练,鼓励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到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为教学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或者学校可以对外承揽记账业务,使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实务发展情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并且学校可以借助记账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开展全真会计职业化训练,在校内建立“学习工场”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实践应主要在实训室进行,实训室的建设应依照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仿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根据真实的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及实践材料。会计实训室应具备手工做账及电算化会计应具备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物资环境。在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师生合作与交流。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为主”,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找老师帮忙。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学生解答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不应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通过查阅书籍等方式,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 四 )在会计学模拟实践过程中加强岗位轮换制度 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岗位轮换制度,设置会计、出纳、记账、审核、审计、成本核算等岗位;全部会计业务应该由学生单独来完成,并且亲自体验出纳员、材料核算员、成本核算员、财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 以及工作过程中对从事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要求, 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顶岗工作。如在会计岗位上能进行经济业务上的各种会计处理;能解决实际核算问题;能运用实际资料进行成本核算;能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能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等。
( 五 )完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 运用科学的方式考评, 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学校应严格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加强监控与管理,规范考核考评。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考评应侧重操作技能的考核;此外,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纪律状况。对于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学生能力的作业应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避免造成学生舞弊,抄袭,达不到实践的目的。在模拟实践课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校开展模拟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规范和各项会计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顶岗工作。如果在实践教学中连学生本人都没摆正心态,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就算学校模拟实践教学的条件再好,师资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因此,学生应该端正心态,对模拟实践教学有个正确的认知,积极参与到模拟实践教学中,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以使自己达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四、结论
会计学模拟实践课程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对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进会计专业设置,完善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但是实践教学的问题单靠某一环节的加强或某一方面的管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需要各个环节同步提高和各方面齐抓共管。教师必须切实更新观念,改进专业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系江西省教改项目“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拟实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XJG-10-5-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婕、张钟彦、牛骁:《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年第27期。
[2]黄大明、秦刚年、文冰等:《专业实验独立设课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第26期。
[3]潘云标:《多角度改革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构想》,《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关键词:教学方法;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93-02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以学生语言运用为主、以教师语言输入为辅的教学理念。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均能较好地体现此语言学习规律,并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首选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受钟摆效应的困扰,轰轰烈烈的交际教学法改革最终演变成折中主义。虽然近20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受教育背景、传统教学方法及理念的影响,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不能有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高校,依然有人使用语法翻译法等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刘润清&戴曼纯 77-78)。
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交际过程,强调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创立,与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理论如听说法相对而言(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81)。
交际教学法虽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从交际法的有关实践来看,可以发现有三个原则在起作用:一是交际原则,即涉及交际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二是任务原则,即用语言完成有意义任务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三是意义原则,即对学习者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习过程(束定芳&庄智象 206)。
交际教学法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被予以提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交际教学法是否被广泛的运用呢?以下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一个调查研究。
2.调查与研究
本文对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的33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25岁至58岁的11为男教师和22位女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职称,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18名,助教12名。33份问卷全部有效。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还包括了18至23岁的236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如文学院,历史学院,商学院等等。在检查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11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143人。
本次问卷调查表由40个选项所组成。选项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为了对问卷有更好的理解,本次问卷全部用中文编写。
2011年10月,作者分发了问卷调查表。在问卷调查之前,作者先告知大家问卷仅用于研究,对他们不会有任何影响。其次,回答整份问卷需要大约15分钟,老师和同学们可在课间休息时间完成。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个别选项为多选。在回收了所有问卷之后,作者进行了整理以确保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此次研究借助SPSS 1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
3.研究结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为主。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听说领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首选。然而,很多老师却并不能将这些新理念应用于实际之中。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仍然很流行。
下面对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15.2%的教师认为语法翻译法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仅有18.2%的教师使用了交际教学法。听说法被21.2%的老师上课所采用,而近1/4的老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此外,12.1%的教师认为他们在课堂上主要使用了合作教学法。而大多数教师则认为他们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折中法,即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和教师相比,可以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大有不同。在学生看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一大半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听说法,并且40.3%的学生认为语法翻译法仍是英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对于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任务型教学法,尽管有41.2%的学生推崇,但于交际教学法而言,仅有21.3%的学生选择。相同比例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使用了合作学习法。而对于折中教学法,尽管大多数老师认为这是他们的主要教学方法,只有35.1%的学生支持它。
由上可以看出,交际教学法并未被广泛的使用,而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了大学英语课堂的主要地位。
此外,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然而这需要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大胆的将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折中法。实际上,从理论上讲,折中法是最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班级的大小,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刘润清&戴曼纯 78)。但实际问题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原因分析
关键词:调查 任务型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英语作为高职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日益受到重视,但总体看来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时英语水平较低,再加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方法被动、机械,多数学生患有“聋哑症”,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外语教学界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刚刚开始,现阶段主要集中于小学和中学,大学课堂教学中较少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理论多于实践,而在我省高职院校中,任务型教学的可行性、适用性到底如何? 是否能够发挥预期作用? 笔者就以上问题展开调查及研究。
一、调查与设计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任务型英语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所高职院校08级380名学生和16名英语教师参与了调查和访谈,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学生问卷380份(收回372份),教师问卷16份(收回16份),主要了解学生个人基本情况,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了解程度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等几个方面。
二、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不感兴趣;56%的学生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分析表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迫在眉睫。
问题二涉及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数据显示,67%的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读单词-讲语法-串课文-做练习。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问题三是为了掌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结果表明,只有4%的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27%的学生表示较积极;而69%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处于消极状态,被动接受知识。师生怎样互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多数英语教师束手无策。
问题四涉及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了解情况。81%的教师知道“任务型教学”;13%的教师不知道该术语;6%的教师尝试过任务型教学。大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一知半解。
问题五是为了了解学生认可的课堂上最理想的活动方式。58%的学生认可“教师分派任务并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34%的学生认可“教师讲,学生听”;8%的学生认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多数教师仍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过分依赖教师,失去动脑、动口的机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启发与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基本要求》强调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体现语言教学目标由语言结构向语言功能的转变,强调由教向学的转移,实现由学什么到怎样学的转移。任务型教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使用,要求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交际任务是该教学途径的核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合理运用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008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任务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 0803015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Survey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the Business College and Study on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U Qun-yingLOU Chao-ming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the business College shows the result that more than 70% of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but the conditions of laboratory equipmen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of teachers that needs to be developed. Furthermore, the conclusion of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pact for the four factors on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the business College.
Key Words: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Status Survey;the Influencing Factors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商科的教学通常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大环节。理论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教材为媒体,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听课、思考、讨论与练习来接受所要求的理论知识。理论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第一步骤。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各种硬件与软件为媒介,模拟整体业务流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来熟悉业务环节,掌握实践技能。商科实验室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有关商科实验教学的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一般围绕实验室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翁长武在《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探讨了高校商科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思路[1]。顾文勇阐述了商科实验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2]。赵公民从实验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实验教学模式的选择、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商科实验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框架[3]。
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科实验教学过程的理论探索,缺乏对商科实验教学结果的实际关注,导致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因子分析法,描述高校商科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利用因子得分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明确影响商科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宁波某大学商学院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会计学三个专业的本科教学均开设实验课程,并且三、四年级的学生已修读过相关的课程。本研究以该校商科高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为75.3%。样本的总体构成情况如下:国际贸易专业85份,占37.6%,国际金融专业79份,占35.0%,会计学专业62份,占27.4%;四年级学生106份,占46.9%,三年级学生120份,占53.1%。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级、专业等信息;二是学生对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主要因素的分项评价;三是学生对实验课程效果的综合评判。在问卷的形式上,采用李克特的五点量法,让学生从1分到5分选择其同意程度,1至5分别表示非常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非常好。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主要的统计方法有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调查和研究结果
(一)因子分析
首先,本研究需要确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12个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12个变量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的统计量值为1380.239,其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且KMO统计量值为0.902,大于0.9,说明这12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后,发现因子载荷大于0.4的12个变量分别归入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335%,表明提取的因子保留了原始数据中较多的信息量。再次,从因子的可靠性来看,探索性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值一般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0.70~0.98 之间的均属高信度。显然,4个因子的信度都是可接受的。最后,来考察12个变量归入4个因子的具体情况(见表1)。
1.第1个因子是实验设备条件,主要解释2个变量――实验硬件和软件。商科实验主要涉及电脑、网络以及软件等基础设施。良好的设施条件是实验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但是IT技术日新月异要求实验设施定期更新,可能对学院和学校构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2.第2个因子是教师综合素质,主要解释2个变量――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态度。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最终效果;同时,综合素质水平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持续学习和深入体会。商科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在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是比较匮乏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3.第3个因子是教师教学质量,主要解释4个变量――教学课件、习题设计、案例教学和实验讲解。在商科实验教学实践中,课件的准备、习题和案例的设计以及实验的讲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多种手段,系统地、科学地设计并且不断地调整和修正教学过程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
4.第4个因子是教学内容质量,主要解释3个变量――内容实用性、新颖性和丰富性。商科实验大多是模拟性或仿真性的,一般采用模拟公司+电脑+软件的形式实现人机对话,使学生熟悉各个业务的环节,掌握整体流程。教师设计和安排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能够不断地更新与丰富,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是各项目的频数分布表(见表2)。首先来关注实验设备条件,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实验的设备条件是非常好或者比较好,显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就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态度方面来看,分别有77.4%和80.1%的学生感到非常好或比较好,认同度较高。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60%以上的学生表示课件非常好或比较好,而且对案例教学和实验讲解也相当满意,认为非常好或比较好的比例分别达到63.3%和69.5%,但有69.1%的学生对实验课上的习题设计满意度较低。
从教学内容的质量来看,分别有72.1%和69.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丰富性,但是内容的新颖程度有待提高。
根据4-5分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师综合素质最为满意,其次是教学内容,对于实验设备条件最为不满。与理工科相对充裕的实验资金相比,文科院校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往往非常有限,导致无法及时更新换代,极大地制约商科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仍有70%的商科学生认为实验教学总体效果是非常好或比较好的。
4~5分平均值是指各因子分别计算其所包含的变量的4~5分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例如,实验设备条件的4~5分平均值计算过程如下,〔(26.5%+5. 8%)+(31.0%+5.3%)〕/2 = 34.3%。
(三)回归分析
以四个因子得分为自变量、教学效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各因子对商科实验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为0.656,校正的判定系数R2为0.649,拟合优度较高。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F值为105.163,P 值是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1%,表明回归极显著。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来看,除了因子1的P 值为0.008外,其他三个都是0.000,但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0.008小于0.01,由此可以得出,4个因子都能较好地解释说明教学效果。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均为正的,表明四个因子对教学效果产生正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符。DW(Durbin-Watson)值为1.971,非常接近2,说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参照具体的回归系数,可写出回归方程如下:
Y = 2.150 + 0.086X1 + 0.453 X2 +0.192 X3 + 0.423 X4
四、结论与建议
1.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因子可归结为4个,分别是实验设备条件、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质量。
2.从因子和变量的描述性分析来看,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更新、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该校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3.通过四个因子得分与学生自身感受到的教学效果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发现影响因子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显著性水平1%的情况下,各影响因子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四个因子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目前,高等院校的商科专业普遍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商科实验教学质量提升途径和方法的探索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经过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针对现有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依托专业群,共建共享实验基础设施。所谓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建的专业集群。以专业群中的龙头专业或重点专业为核心,以专业群中的其他相关专业为辐射,搭建商科实验基地。这样,可有效减少实验室建设中重复投资,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和更新速度,满足商科实验实用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要求。
2.“请进来”或“走出去”,创新院(校)企合作实验模式。受到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商科院校自身建立的实验基地,难以提供较为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因此,探索互利双赢的院企合作模式,实现商科实验实战化的目标,需要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可以“请进来”,即商科学院利用自身的场地,吸引相关品牌企业的投资;也可以“走出去”,即为弥补校园实验空间的不足,利用相关企业的设施和场地进行实验或实训。一方面,院校解决了学生实验实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合作企业通过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优先录用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互利双赢。
3.建立有效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下到企业实习和培训,获取直接经验,加强实践积累,把握最新行业资讯。开展兄弟院校的调研学习,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商科院校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加强实验教师的学习和积累,有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翁长武.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12).
[2]顾文勇.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华北
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4]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Damodar N. Gujarati.经济计量学精要.北京:机
关键词 四川 小学科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Research and Strateg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Sichuan Province
――Take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City as an example
YUAN Ye, ZHANG Yaro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Taking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Dazhou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teracy, course resourc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etc, meanwhi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arry out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Dazhou.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scienc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urrent status; strategy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同时《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①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达州市处于西南四川革命老区,教育教学条件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落后,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强对西南地区教育投资的力度,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得到长足的改善。目前针对四川地区科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还很有限,尤其针对川东革命老区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鉴于此,课题组结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达州市4所小学(其中3所城市小学,1所城镇小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回收率为96.5%,通过问卷的分析初步掌握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区域特色问题,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②
1 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分析
1.1 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
2005年新的课程标准在我省全面开始实施,在国外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课,在我市小学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归为“副课”行列,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相对,③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往往通过这三门“主课”评价,造成了科学课在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瓶颈期,相比之前的自然课很难有所突破,因此,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编排科学课,但实际没人上或者科学课被其他考试课程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调查的数据上来看,高达79%比例的小学科学课曾被挤占,同时个别学校仍然存在着未开放或开放不足的现象,更甚者有些小学科学老师直接把科学课当作活动课和自习课。
1.2 科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较低
科学课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培养和发展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④作为科学启蒙教师,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的质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科学课往往由一些“主课”老师兼任,或是交由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来上,具有科学教育背景或理工科背景的专职科学教师很少,他们大多对新教材的理念理解不透,专业知识薄弱,统筹科学教学资源和开展科学教学的能力较差,同时在与这些教师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80%的小学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度不够,科学教师无法体会到教学的成就感,直接导致其备课、上课不认真,科学课程计划执行差,课堂效率低下,科学课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科学教学资源缺乏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科学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联系多种教学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科学教育场所、教学设施等的建设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⑤在调查的4所小学中,普遍反映出以下三个问题:(1)即使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科学教学设施,但调查结果显示,有一些教学配置但未使用的比例仍占61.3%,教学设施齐全但未使用占25%的比例,整体使用率不高;(2)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镇小学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配备的少量实验器材和仪器出现陈旧或损坏,但未得到及时的修理或补充,导致科学教学资源严重缺乏;(3)科学教学场地,几乎在教室完成,教学形式单一,任课教师仅凭一支粉笔,以教教材为主要形式,不符合新课改理念。
1.4 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观摩小学科学课时我们发现,由于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只是拿着一本教材照本宣科,几乎看不到有什么教学设计,更看不到教师提供结构性探究材料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或是教室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另外,由于教室紧张,上科学课的班级人数都在50~70人左右,在城镇学校班额甚至达到90多人,过大的班额导致科学活动无法展开,班级的纪律也难以控制,以至于出现上科学课的时候,80%的学生承认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在下面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影响了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改变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的建议
2.1 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目前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存在科学基本知识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科学教育理论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教师科学素养低下的现状,可结合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资源,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教师的环节,聘请高校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鼓励一线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探讨和教学研究,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考虑到基础教育对科学教育师资的需求,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了科学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学能力,基层学校可以选取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背景。
2.2 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课程标准(3~6年)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可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在观察植物时,城市小学的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翠屏山或凤凰山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桥梁结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或是拍摄达州市所有桥梁的照片,并在课堂上师生讨论这些结构桥梁的特点,从而理解桥梁结构对桥梁承受力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达州市博物馆、工业园区,在实践中拓展科学见习场所。农村小学可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结合农村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边学习、边观察、边实践、边体验,如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等,加强乡土教育资源和乡土课程的开发。
总之,要加快达州市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重视科学教育,加大对基层学校科学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作为基层学校,积极进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紧建设科学实验室,配备实验器材和器材,同时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增加科技藏书,学校可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周或是组织开展科技节。另外,我们了解到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每学期均会组织赛课活动,一方面督促任课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同时也能借此机会加强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这一经验可在其他学校组织推广,为科学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 许烨.海南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万宁市部分小学为例[J].学理论,2013(27):267-268.
③ 孟洁然.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