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承包商风险评估8篇

时间:2023-07-11 09:20: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承包商风险评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承包商风险评估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篇2

【关键词】 EPC模式 通信建设工程 项目风险管理

前言:在项目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风险管理,这也是项目管理难点,尽管现阶段风险管理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能够应用于通信建设工程中的研究却很少。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多数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都是通过定性来实现的,很少涉及定量分析与评估。现阶段在国际上应用最多的就是EPC模式,这也是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EPC模式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

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识别风险,了解风险类型,只有识别出风险以后,才能分析与评估出属于哪种风险,实现风险控制,减少风险影响。经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后就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以便风险管理阶段使用。将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应用到风险分析与评价中,主要是为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服务,它可以将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细致化,让风险管理者能够完全掌握风险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风险对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通常情况下,能够用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蒙特卡洛法与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对于蒙特卡洛法来说,这种方法又被称为统计实验法,它通过模拟项目风险概率分布情况来完成评估。要使用该评估方法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在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下完成模拟实际概率分布与统计工作,这样也可以通过实验完成随机数统计。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概率差额,同时其精度与有效性也将更高,它属于一种以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方法,通过分析概率分布情况就可以确定风险情况,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分析与评估风险方法。

二、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2.1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图

为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了解影响风险发生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明确风险产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做好风险控制策略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预防,还要包括风险抑制以及风险转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实现这一目标,在PC风险应对策略图中要分别对着四个内容的前提条件、方式、结果、手段以及适用风险类型详细说明[2]。

2.2针对业主和总承包商风险应对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在诸多风险中,一旦出现宏观风险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对于这种风险,应要求项目经理实时了解风险发展情况,针对其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降低风险损失。现阶段,能够应对宏观风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风险转移,即购买保险或外包,另一种则是风险规避[3]。由于所有项目建设都会受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环境影响,尤其是政治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应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形势,了解历史发展背景,根据实际情况施工建设,必要时候可以强化安全保护,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2.3承包商选择流程

承包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情况,这就需要业主慎重选择承包商,确保其具有能够胜任EPC模式项目建设的能力。在投标阶段,承包商审核与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承包商审核来说,主要是为了限制承包商数量,使符合条件的承包商进入竞争中,业主所做的就是需要识别承包商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承包商生产运营情况,减少虚假内容的出现,同时审查承包商成员构成,减少不利影响;而对于承包商选择,则要通过标准完成衡量与评估,制定一些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的条款,使承包商能够将自身才能展现出来,如通过竞争机制展现承包商为夺取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既要保证成本投入少,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并从建设技术、信誉度等方面考察承包商,不与信誉差的企业合作,只有这样的承包商才能成为最佳选择。

结论:通信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建设更是不可忽视,但在项目建设中经常有风险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安全,但风险又不能消除,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通信项目建设工作,降低风险损失。

参 考 文 献

[1]杨志刚.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吊装作业 风险因素辨识 风险评估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068-05

随着企业的持续重组,川庆运输总公司全员移交给了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的运输及吊装业务外只能通过招标由多个承包商承担。承包商既承担了企业中艰苦的、简单的体力劳动作业,也操作着事关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吊车,其大多数人员知识水平低、作业经历短、安全意识差,一时难以达到安全操作要求,加之作业地点变换频繁,点多线长,难以监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为控制吊装作业安全生产事故,在此对吊装作业风险因素进行辨识,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制定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

1 吊装作业风险因素辨识

1.1 钻井现场吊装作业的特点

钻井现场吊装作业是指将钻井作业中所需的设备、设施和管具、套管等专用管材通过起重机械和运输卡车移动到预定场所卸下或装上的起重作业。由于其作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吊装作业过程是一个使用起重设备、人员需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风险较高、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搬迁作业主要是管具吊装作业和设备吊装作业以及拆卸、起放井架,所吊管具无吊耳,无固定吊点,拆卸、起放井架要高处作业,随意性较强,易导致事故发生。(2)管具几乎都为长圆杆件,受场地限制堆放层次、高度均大大超出规定标准,易滑塌、滚动,作业人员作业要站在管具上摘挂吊具,容易滑跌,挤压作业人员。(3)起重机械属特种机械设备,对作业人员有特殊要求。所吊管具较长,设备和房子较高,主要钻井设备较重,存在较高风险。(4)吊具为钢丝绳编制,受力易变形,易聚集弹性势能,存在突然性释放,难以辨识风险。(5)人员车上、车下作业频繁劳动强度大,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导致人员易从车辆上跌落受伤。(6)钻前道路通行条件较差,汽车运输管具,存在超长,易发生交通事故。(7)目前大部分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司机全部为承包商人员,流动较快,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控不易到位,简化程序,超越程序现象较普遍。

1.2 吊装作业风险因素辨识

在吊装作业中,因为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因素,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1)吊装作业流程。井场或场地使用吊车等起重设备将物件装车卡车运输到钻井井场使用吊车卸车井场装载物件卡车运输下一个钻井井场或场地卸车。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辨识。

风险因素清单如表1所示。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对吊装作业的风险因素辨识。

吊装作业的风险因素辨识清单如表2所示。

2 风险评估

2.1 风险矩阵法(RLS法)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潜在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相对地定性,并分为若干级(通常分为5级);将潜在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相对地定性,并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

2.2 吊装作业事故风险矩阵

用风险矩阵法对钻井队现场吊装作业事故进行风险分析如表3所示。

2.3 吊装作业风险评估

使用风险矩阵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中的风险评估表可知,吊装作业在各个作业环节均存在高风险,主要是能量意外释放对作业人员造成的肢体伤害,必须加以控制。

3 吊装作业伤害的预防措施

3.1 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出具体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如表5所示。

3.2 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在钻井专业现场,吊装作业是运输承包商和装卸人员的联合作业,加强承包商和装卸人员的管理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关键。

3.2.1 加强对承包商和装卸人员的管理

(1)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择优选择承包商。按照对承包商的准入条件,竞争选商。承包商必须要有一定的注册资本和安全投入,保C员工的安全教育,为从业人员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等。(2)定期组织对承包商进行HSE审核。对承包商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发现偏离,及时纠正。(3)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对承包商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对符合资质要求人员进行能力验证和相应培训。对起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能力评价,达不到基本条件,及时要求承包商调整人员。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吊装作业能否安全的最关键、最直接因素。(4)对所有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对作业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将辨识结果和控制措施进行交底,使所有参与作业人员熟知岗位风险和安全操作规程。

3.2.2 加强吊装作业现场管理

(1)严格吊装作业现场管理。选派安全管理人员和取得安全资格证人员到现场进行起重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召开现场工具箱会议,落实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违章行为。(2)协调吊装作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明确各承包商安全管理职责,分工协作,紧密配合。(3)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活动,评价人员能力、排查起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限期进行治理。(4)不断改善作业条件,为承包商员工创造安全和谐的作业环境。(5)严格承包商安全考核。年初预扣一定金额的费用作为安全风险抵押金,每月和年度对承包商服务情况进行考核,从费用中进行扣除,剩余部分年终返还。

3.2.3 排查摸底

(1)排查钻井队及后勤各厂点吊索具的配备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铭牌完好情况、标识情况、存放情况。(2)排查各单位吊装指挥的培训持证情况和建立台账情况。(3)排查为钻井队搬迁安装承包商吊车驾驶员、吊车情况。(4)梳理无固定吊点设备设施清单。(5)梳理气动小绞车现场起吊作业项目清单。

3.2.4 落实总公司相关管理规定

(1)制定完善标准。各项目部、专业公司根据不同类型钻机和作业厂点实际,确定钢丝绳套、吊带、卸扣的配备数量和规格,完善《吊索具安全管理办法》,实行分级标识、分类摆放,钻井队吊索具要挂放在工具房或材料房,专业公司厂点可设置支架存放。在钻井队试点新型吊索具房,打造吊索具管理示范现场。(2)强化培训。开发标准的吊装作业培训课件,根据对象进行培训。总公司重点对各项目部、专业公司参与吊装管理和监控人员、帮促组人员进行培训;项目部、专业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吊装司机和指挥、司索人员进行标准的吊装指挥手势和信号培训;由帮促组成员对钻井队进行普及性培训。总公司将从安全、设备和生产管理部门抽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全面、吊装管理能力强的人员,建立吊装作业管理专家库,具体指导吊装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部推荐3人报总公司安全环保节能部。由项目部、专业公司人事部门向总公司人事劳资部上报需取吊装指挥证人员名单,统一安排取证培训,建立完善持证人员档案。(3)严格落实参与钻井队搬迁安装吊车驾驶员的评价、吊车的检查制度。新、老井分别由现场监督员和项目部监控人员负责,按照提问评价表和检查表对吊车驾驶员和吊车进行评价与检查,有一项不合格都不允许吊装作业,一定要严把吊装作业第一关。在搬迁安装现场推广使用移动式视频监控系统。(4)吊装指挥人员、吊车和气动小绞车等操作人员、吊装作业参与人员必须牢记“起重作业十不吊、气动小绞车十不吊和起重作业指挥人T5个确认”,要考试测评掌握情况,规范吊装指挥人员站位和使用标准指挥手势,加强吊装作业行为安全审核,发现违章立即叫停,力争杜绝吊装作业违章行为。(5)规范设备设施吊点和标识。钻井队要把所有需要吊装搬运的设备标识吊点和引绳栓挂点,特别对无固定吊点设备设施和井口工具,不规范物体要确定吊点和吊装方式,用白色油漆标识在物件醒目的位置,采取规范的吊装方式起吊,保证起吊平衡和稳定。(6)规范气动小绞车现场起吊作业。钻井队依据梳理出的气动小绞车现场起吊作业项目清单,严格执行《关于规范用气动小绞车吊物体上下钻台使用引绳的通知》和“气动小绞车十不吊”规定,制定完善气动小绞车现场起吊作业规范。原则上禁止使用气动小绞车进行其他非常规起吊作业,需要对气动小绞车起吊作业进行作业许可。操作气动小绞车必须是经过能力评价合格的井架工及以上岗位人员;严禁钻台下套管上扣作业时交叉使用气动小绞车起吊套管入鼠洞作业。开发气动小绞车操作标准培训课件,进一步加强对气动小绞车操作人员培训。(7)开展吊装作业安全警示。提高员工规范作业、遵章守规的安全意识。

4 结语

吊装作业是钻井作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作业过程的风险因素辨识和评估,制定出了现场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只有和承包商共同落实安全职责,从吊装指挥人员、装卸员工、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包括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行车及小绞车操作人员等)培训入手,使他们除了熟知作业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和相关知识(如“十不吊”、“五确认”、常吊物件重量等)外,指挥人员还要熟知标准的指挥手势并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应用在作业现场,起重设备操作人员还要熟知设备性能,确保设备完整和完好,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指挥人员的手势操作,装卸人员不但要检查好所吊物件相匹配的吊索具,选好挂点挂牢,拉好牵引绳,更要选择好工作位置;以现场标准化操作为抓手,强化红线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落实管理规定,切实做到规范吊装作业行为,消除吊索具和起重设备隐患,才能搞好吊装专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实现安全形势的平稳。

参考文献

[1] 李志远.固有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改进[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10):32-33.

[2] 王保凯.特种设备事故预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EPC总承包模式由于工期、成本、质量等方面科学化、便捷化的管理优点,正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流模式之一。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就要求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有效掌控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确保效益。

一、EPC承包模式的特点

采用EPC模式,可以采用阶段发包故缩短了建设工期,促进了项目的集成管理,将各个阶段合理交叉,实现了EPC的内部协调,发挥了设计的主导作用,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项目整体经济性,提升了项目综合效益;项目责任单一,合同关系简单,业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易于控制。但该模式同时也有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业主择优选择承包方范围小等局限性。与传统模式不同,在EPC模式中,承包商承担大部分风险,其合同更接近固定总价合同,不可调价。

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

EPC项目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化工等大型能源工业领域,涉及到的各相关利益方错综交织,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长,会有很大概率遭遇各种自然灾害,技术复杂,投资数额巨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风险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清楚预防和控制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风险,提高工程总承包抗风险能力。

1、贸然进入市场的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相差悬殊,进行投标时弄清工程所在地情况,避免仓促投标。

2、盲目投标报价的风险

决策阶段业主提供图纸、资料较粗略,设计构想与施工方案不确定,或者频繁变化,造成实际工程量与预估差异较大;在EPC总承包项目中,大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总承包商,加之竞争激烈,为了获取项目,承包商往往会紧扣成本报很低的报价,如果承包商未能充分详尽考虑到成本变化的因素,前述由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所有风险将会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的成本风险;进而,为了降低这种成本风险,承包商会尽可能降低成本,导致项目品质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项目前期的招投标工作中,需要业主方尽可能详尽地提供项目意图和相关资料,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太多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加;需要EPC总承包商尽可能熟悉业主项目意图和相关资料,将明确的和未明确的(配套辅助设施)项目内容均考虑周全,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考虑详尽。业主方和EPC总承包商以此计算出合理的项目建设成本,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风险。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前述原因导致工程量增加,工期延长,质量缺陷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均由承包商承担;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分包商以利益最大化,给EPC总承包商造成大量管理成本和风险。

4、合同缺陷的风险

合同是甲乙双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履行各自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约束文件,合同的详尽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各方的利益和风险,因此双方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尽可能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范围,尽量避免合同文件的含糊不清,遗漏,相互矛盾等。

三、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在项目管理当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EPC工程总承包。EPC工程总承包是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实质是按照经济人假设原理,通过将工程各阶段管理主体的重新划分,建立起了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将传统模式下业主的部分管理权转移给承包商,赋予总承包商更多的管理权限,变外部监督为内部激励,使参与方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业主方因专业局限带来的管理风险,也使项目目标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总承包项目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风险管理过程。其中风险有大有小,小的风险也可以酿成大的损失,只有把风险管理好、控制好,才能保证项目的目标顺利完成。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可以分成五个阶段: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指南性和纲领性文件,它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风险判断和识别的依据、风险等级的划分、风险报告的编制方式,以及风险应对措施和策略等等。总之,风险管理觑划将指导相关责任人,按照其中的要求,对各自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找出应对措施,编制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风险识别

根据风险管理规划中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可能的来源,对风险产生的条件,风险的特征进行描述。风险识别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将其逐一地罗列出来,为下一阶段的风险评估做准备。随着项目的进行和深入,项目收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风险因素的识别将会越做越深越清晰,所以风险识别过程是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的,不断变化和不断完善的。

3、风险评估

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危害的程度做出判断,对风险按危害程度进行分类、排序。

4、风险应对

根据己经完成的评价结果,找出风险应对的方案和措施。该措施必须是综合及多角度考虑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针对一个风险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能是单方面的,但这项措施本身也会导致其他的风险产生,因此就必须综合研究,真正找出切合实际的措施。通常的风险应对措施有: 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和接受风险。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实施跟踪管理,随时调险管理规划,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风险应对措施中的新问题,对有可能发生的新风险及时分析和研究,找出应对的方法。

四、EPC总承包的风险防范

基于EPC总承包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其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建立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

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方式以建立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是EPC总承包工程得以顺利执行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EPC团队盈利的根本所在。因此,要重视团队全员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把关以保证EPC项目管理团队由专家型的管理者和员工组成,从而提高方案的合理优化,提高执行力。

2、优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成功的项目管理是要在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流程化的管理,对项目干系人进行组织管理,在全过程实现绩效管理,注重目标的实现,更注重过程管理,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注重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并且要保障各岗位职责及工作界面清晰,工作衔接顺畅,责任明确。

3、重视造价工程师的费用管理作用

造价工程师在报价策略、成本管理、合同谈判与处理等事务中起着重要的费用控制作用。因此重视造价工程师的作用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风险实现企业利润的重要措施。

4、优化合同模式管理

EPC工程总承包合同的计价方式一般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即工程价格包干,工程中的任何风险因素都不能引起工程价款的变化,这对承包商颇为不利。目标合同即业主与承包商双方在签订合同时确定一个目标价格(以总价的形式确定),最终如果承包商通过设计以及实施方案的优化节约成本,则双方根据一定的比例分成。此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双方共同努力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能实现公平共赢并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是目前EPC模式下最为优化的合同选择方式。

结束语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应用时间还不长,但在国内大力推行EPC总承包模式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市场的发展趋势。工程质量的最终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成之后能否安全稳定地长期运行,也直接影响到业主经济效益的取得,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实现工程安全及业主和总承包方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吴茵.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优化.山西建筑.2010.

陈志华,于海丰,成虎.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06,(12)

篇5

关键词:工程保险;制度;探析

工程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是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蒸汽锅炉和蒸汽发动机的使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代替手工劳动作坊,由此彻底改变了科技与社会,从而工人取代了工匠。但是,蒸汽锅炉的爆炸和蒸汽发动机大型调速轮的断裂成为了新的、不为人们所熟悉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工厂及远近地区的工人受伤,在此背景下,承包工程风险的保险与检验公司应运而生。

1 、国内外工程保险制度简介

(1)德国

德国的工程合同规定,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独立承包商都只对他们所承包的工程负责,他们只需要投保对他们工作造成损失的独立险种。为了将公众责任包含入保险,德国的承包商们通常需要购买一份责任保险,以对他们的行为和失误负责。而地震、暴风、洪水等都属于业主风险。

(2)美国

美国的工程保险制度的特点明显,保险市场高度发达,保险品种门类齐全,与保险配套的法律体系健全完善,美国联邦和各州对工程风险都由法律规定,联邦法律规定了所有的标准,各州的法律则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保险人积极协助投保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化解工程风险的有效途径,业主、承包商、保险经纪人、保险人一起工作,为控制工程风险努力。

(3)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

工程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根据《中国保险史》的载叙,我国是从1973年开始经营工程保险业务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工程保险是1979年初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我国工程保险发展历程来看,可将其分为涉外业务经营时期、涉外业务与国内业务并存经营时期和全面发展经营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步调几乎一致。

2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计划设计阶段对风险的评估不够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设计方案论证中,主要是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不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尽管也会考虑到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他人力所不能抗拒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会有部分项目委托工程专家进行技术性风险评估,但这样的考虑和评估尚不充分和全面。

(2)项目业主对工程保险认识不足

保险合同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之一,并没有被业主放在与融资合同、采购合同、承保合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看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保险合同属于偶发性较强的合同,即射幸合同,业主存在投机心态。往往认为保险费交的越少越好,投保时给予保险经纪人风险评估和确定保险方案的时间有限,对风险评估所需要提供的材料缺乏关注和考虑,造成保险方案有时很难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导致出险时陷于被动局面。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上使用的工程保险条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条款》,(以下简称“95条款”)“95条款”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参考和研究了大量国外条款,保障范围广泛,起点高,在工程保险市场至今(下转第63页上)(上接第104页)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投保人保险意识的逐渐增强,原有的工程保险条款已经不适应出现的新需求。目前“95条款”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保险责任范围不够全面。在一些工程投保后的损失索赔过程中,被保险人逐渐感觉到工程保险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由于现行保险条款的限制,被保险人往往又不能利用工程保险这个风险转移工具在出险后得到比较充分的补偿。

3、 完善上述工程保险制度缺陷的对策

(1)加强项目计划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管理

聘请风险评估专家或保险经纪公司参与设计方案的审查,请他们对设计可能影响到的后期施工和使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涉及修改意见。通过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系统分析,能使设计和施工风险在事前得到参与各方的清醒认识,事中可以做到有效防范,业主或承包商在投保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素。

(2)提高各参与方的工程保险意识

建设参与各方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不强是制约工程保险制度推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对其宣传工程保险对于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提高业主和承包商对在建设工程中推行保险制度的认识,减除其侥幸心理。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增强承发包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发包方即业主的工程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会同保险部门举办一些工程保险知识普及型讲座或短期培训,让业主单位、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了解工程保险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保险基本的投保及理赔程序和方法,让工程保险的基本知识更大众化、程序更透明化,从而提高了对工程保险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工程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3)修订“95条款”,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公估异议申诉制度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工程保险条款的新的规定,修改并扩大现有的保险责任范围,使其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向适应。

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出台针对保险公估人职责相关规定,建立保险公估协会。在业务实施过程中保证公估人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对于徇私枉法的公估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对于公估结果有异议的被保险人或保险人,有权提出书面意见到保险公估协会进行申诉。对申诉结果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和,工程保险――工程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 刘依,浅谈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J],湘潮,2009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工程保险

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都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等。

现代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只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

(2)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

(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承受能力受到收益的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拥有的资源多少影响。

(4)工程项目的风险一般是很大的,其变化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确知因素的复杂系统,风险的性质、造成的后果在工程建设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风险管理过程

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决策和风险控制。一旦风险已经被识别和量测,则管理便进入控制阶段。风险控制的行为有两点;一是预先做好计划,规避风险;二是接受风险,化险为利。前者在于去除风险以避免损失;后者则利用风险以谋求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甚至整个建筑企业经营的成败。

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是风险因索入手。

风险评估,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风险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进行决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专家评分法;(2)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3)决策树法;(4)影响图法;(5)随机网络法;(6)模糊分析法等方法。国内外对风险评估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比如动念分析法等,在这里不作具体论述。

风险控制,指的是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三、保险公司参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强调对项耳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实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目前,项目管理界已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认为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业主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压价、回扣、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承包商的利益;另一方面,承包商存在着非法转包、资质挂靠、拖延工期、延付工人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逃避保修责任等行为,导致了工程建设质量低劣以及建筑市场行为混乱等现象。这些行为无疑导致了建筑市场的风险因素加大,管理难度提高,风险成本也相应加大。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现状,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

在建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借鉴FIDIC系列合同条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FIDIC系列合同条件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引入并推广的最重要的合同范本之一。1999年FIDIC颁布了新一版的《施工合同条件》,适用于由雇主提供设计,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师进行监理,按实测工程量计价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这个《施工合同条件》中,对风险的分配方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施工合同条件》的风险分配如下。

(1)风险与责任相称

《施工合同条件》体现了风险与责任相称是公平的体现和合同双方能够达成协议的基础这一原则,表现为业主与承包商的义务、责任明确,各司其职,谁负责,谁承担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规定由业主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法律变更风险,还承担提供的设计错误风险,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的风险等。业主承担风险之外的风险则山承包商承担。

(2)不可预见性风险的分配

《施工合同条件》规定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提交投标书日期前不能合理预见的风险由业主承担,该原则基于招标阶段信息不对称的假设条件。《施工合同条件》所谓“不可预见”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承包商是“有经验的”;二是以“提交投标书日期”为时限;三是要不能“合理预见”。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分配方式使投标者在投标时将风险限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业主获得的是仅包括了可预见风险费用的合理的低价标。但产生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三个条件中除“提交投标书R期”可以准确界定外,其它两个条件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易产生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争议。

(3)业主主导

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合同条件是在招标阶段就由业主单方面提出的,无条件接受合同是中标条件之一。反映出业主处于主导地位。合同条件将业主风险条款之外的其它全部风险落在承包商的身上。对承包商的制约还体现在承包商提交资金担保(履约保函)的制度上。在整个合同期内,业主可根据承包商违约性质和造成的损失迫使承包商停工、返工,可通过扣减履约保证金获得资金补偿,大大降低了业主风险。

(4)对待风险的合作机制。

良好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业主、承包商和工程师充分沟通和谅解、紧密配合与协作,可以显著地降低各方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贯穿了合作的思想,鼓励协商、合作。规定业主应负责保证现场业主人员根据有关合作条款与承包商的各项努力进行合作;承包商应为在现场工作的业主人员提供便利。鼓励承包商提出合理化建议(价值工程)、以及相互及时通知告知,协商优先等。

因此,建立一个适当的体系,在其中引入专业的风险分担与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般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如此,对于不确定因素很多、约束条件多的建筑结构加固与整修工程项目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1)实施要点【J】.建筑技术,2002,33(9)

篇7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项目风险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to belong to a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it is to analyze and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to produce a variety of problems set of methods. So,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discussed in depth, and try to explore and avoid the risk of the enterprise, reduce dissolve the effective way of the risk loss very ha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risk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由于其规模大、 周期长、 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所以随着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因素的复杂化,以及技术难度增大、分工细化和综合集成化且市场竞争激烈等不确定因素地客观存在,建筑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风险,风险管理就尤为重要。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 分析、 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防范风险, 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本文重点阐述风险管理的特点、评估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一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的。 这说明了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 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它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理论的迅猛发展。

3.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 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4.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设工程项目周期长 、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 ,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某种方法识别出工程项目质量、 安全、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主要有几种方法: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数10种方法) ,幕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识别的过程分4个步骤:

① 对工程进行详细地概况分析和限制条件分析,建立WBS和RBS (包括风源分解RSBS和风险事件分解REBS)结构图

② 确认各项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③ 建立风险清单

④ 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识别出的风险据其风险水平大小予以排队,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对各个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以便于风险管理方按照规定的风险决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对象的不同,有多种的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基于检测的风险评估法、 图表法、 层次分析法 (AHP) 、蒙塔卡罗数值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等。例如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层次分析法[4,5],其计算流程图见图1。通过建立的工程项目层次分析风险评价模型,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从而对诸多风险源进行归纳、评价和风险相对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根据所识别的风险,建立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风险总目标层、风险子目标层、分部风险目标层以及风险因素四个层次。

三、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项目风险转移的方法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组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的风险应对方式。转移风险, 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向对方转移风险, 主要指推行索赔制度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 其根本原因在于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的干扰, 这正是影响项目实施的众多变化因素的动态反映。没有索赔, 合同就不能体现其公正性, 因为索赔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工程索赔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重点在施工阶段, 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期延误等,这些都属于可计量风险的范畴。 FIDIC 红皮书关于工程索赔的条款已由第三版的 1 个分条款增加为 5 个分条款, 形成独立的主题。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工程索赔也作了相应的明确规定。这些索赔条款可以作为处理工程索赔的原则利法律依据。尽管工程索赔的解不是唯一的, 但却是可以计量的。利用合同条款或推断条款成功地进行索赔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 也反映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对承包商而言, 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 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亏本。实践证明, 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 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因此, 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 重视风险管理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 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1) 推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向保险人( 公司) 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保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转嫁方式。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强制性的工程保险主要有以几种: 建筑工程一切险 ( 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安装工程一切险 ( 附加第三者责任险) 、社会保险 ( 如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和其他国家法令规定的强制保险) 、机动车辆险、10 年责任险和 5 年责任险、专业责任险等等。其中, 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对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的所有风险提供全面的保险, 即对施工期间工程本身、工程设备和施工机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过去, 一切险的投保人多数为承包商; 现在, 国际上普遍推行由业主投保工程一切险。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建筑师、结构; 工程师等设计、咨询专业人均要购买专业责任险, 对由于他们的设计失误或工作疏忽给业主或承包商造成的损失, 将由保险公司赔偿。国际上工程涉及的自愿保险有以下几种: 国际货物运输险、境内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险、政治风险保险、汇率保险等等。国际上工程保险的通行做法和特点是; 保险经纪人在保险业务中充当重要角色、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工程保险发展提供了保障, 投保人与保险商通力合作是控制意外损失的有效途径, 保险公司返赔率高且利润率低。目前, 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开展了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 职工意外伤害保险, 一些保险公司在江浙一带开展了个人建房工程险,开始筹备开展设计责任险。一些利用外资工程普遍地购买了不同品种的建筑工程保险。国内重大工程购买相应保险的已经比较普遍。( 2) 推行担保制度。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 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团体或个人) 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做出的书面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 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 在标准合同中也含有关于工程担保的条款。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常见的工程担保种类如下: 第一, 投标担保: 指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之前或同时, 向业主提交投标保证金(俗称抵押金)或投标保函, 保证一旦中标, 则履行受标签约承包工程。一般投标保证金额为标价的0.5- 5% ; 第二, 履约担保: 是为保障承包商履行承包合同所作的一种承诺。一旦承包商没能履行合同义务, 担保人给予赔付, 或者接收工程实施义务, 而另觅经业主同意的其他承包商负责继续履行承包合同义务。这是工程担保中最重要的, 也是担保金额最大的一种工程担保; 第三, 预付款担保: 要求承包商提供, 为保证工程预付款用于该工程项目, 不准承包商挪作他用及卷款潜逃; 第四, 维修担保: 是为保障维修期内出现质量缺陷时, 承包商负责维修而提供的担保, 维修担保可以单列, 也可以包含在履约担保内, 有些工程采取扣留合同价款的5%作为维修保证金。以上四种担保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工程担保种类,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 反担保、付款担保、业主无能为力担保、分包担保、临时进口物资税收担保、完工担保、差额担保、施工执照担保等。

3.通过分包合同向分包商转移风险。

非保险型转嫁方式是指项目组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通过合同的形式转嫁给另一方, 其主要形式有租赁合同、保证合同、委托合同、分包合同等。通过转嫁方式处置风险, 风险本身并没有减少, 只是风险承担者发生了变化。

四、结语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下,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以及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核成,陶力一,张远福.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1998,(4).

[2] 姜青舫, 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慧玲.风险管理学[M].武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篇8

关键词:建筑项目;EPC;施工管理;风险管理

随着建筑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承包商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具有全面性、集成性的特点,在这种行业背景下,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谓EPC是指集建筑设计、采购及施工于一体的工程承包模式,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业主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总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风险。然而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因素也更加复杂,导致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压力随之增加,尤其是施工阶段,建筑项目具有周期长、涉及专业复杂的特点,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EPC模式概述

所谓EPC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委托给具体承包商,由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主要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设计、原料采购、建筑施工以及试运行等多个阶段,该模式强调承包商必须在总价合同要求下对建筑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施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及项目成本,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施工总承包模式(DBB)相比,EPC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EPC模式可大大提高业主的管理效率与效果,在DBB模式下业主需要管理多个合作单位,更深入的参与项目管理,因此需要业主方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保证项目进度顺利推进;而EPC模式下业主只需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即可,由总承包商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过程,业主合同关系简单、责权单一、明确,且管理方式更加简便,大大提高了业主的管理效率。并且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为一个整体,总承包商必须对自身的生产要素做进一步优化、整合企业资源,才能保证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其次,EPC采用总价合同模式,大大降低了业主的风险。EPC模式采用总价合同的方法,承包商不能改变合同总价,EPC工程通常具有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工期时间长的特点,合同总价大大降低了业主的资金风险。当然,合同总价并非绝对不能改变的,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允许适当调整价款,合同双方可针对价格进行协商调整,以保证承包商的合作积极性。最后,EPC模式业主与承包方责权分明。EPC模式下项目管理的责任划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利益纠纷也会随之下降,大大减少了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需要承担工作失误造成的风险,而业主主要负责设计构想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并监督施工进展及工程质量,相对而言业主承担的风险较少,责权明确的合作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工程造价[2]。

2建筑EPC项目施工风险的概念及主要来源

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是指EPC总承包商识别其承包工程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的过程,对风险因素的发生主体、类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上文中提到,EPC项目具有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工期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也具有持续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在整个EPC工程中,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是最基本的一环。对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发生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并进一步掌握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问题的内在原因、外在条件及影响途径,能够有效识别各种潜在风险,最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建设效益。需要注意的是,EPC工程项目通常比较复杂,且风险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风险识别的过程也是持续性的。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业主相关的风险。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业主的信誉、行为、履约能力等方面会对项目施工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业主是否禁止分包,或者是否指定分包商,施工过程中业主是否会提出功能变更的要求,是否能够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项,或者是否及时审核相关文件等,均会对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产生直接影响。二是与设计相关的风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需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设计施工图,而施工图设计的科学性会直接决定施工成本,且设计阶段出现实误会导致项目发生巨大损失,因此设计阶段的风险影响范围大、程度深。三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该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材料管理等,如果总承包商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及科学的管理体系,则会导致施工组织混乱、施工变更多。总承包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有效把控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国的EPC项目管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于总承包商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四是材料及设备采购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是否及时入场均会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材料设备的供应量、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材料设备的现场管理等也会增加施工风险。五是由分包商导致的风险,EPC总承包项目涉及多个专业,且规模大、周期长,需要对工程做进一步分包,如果分包商选择不合理则会导致施工风险增加,此外,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监管力度也会对施工风险管理产生直接影响[3]。

3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在施工阶段建筑EPC项目的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的内涵及依据,建筑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为风险识别,准确的识别风险是后续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处理的前提,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总承包商对于项目工程的风险来源有准确认识,并分析风险发生的条件及类型,对后续风险造成的后果有准确判断,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是一个随着项目的发展而不断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控制已经识别的关键风险,再进一步识别新的风险。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项目假设、项目特点及类似的项目经验。首先,在项目立项初期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写这些文件要以若干假设成立为条件,随着项目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假设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在项目立项初期就需要项目管理者从这些假设条件中识别对应的风险,做出风险分析及预测,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其次,分析项目特点。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而项目特点又是项目产品或服务特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良好品质,才能更好的控制各类施工风险因素[4]。比如高层建筑项目与普通住宅项目的技术难度、施工难点有着很大差异,通过分析项目特点即可识别出高层建筑特有的项目风险特征。最后,分析类似的项目经验,根据以往经验识别风险。在项目立项时总承包商需要多学习、借鉴之前成功的项目经验,查阅相关资料档案,分析成功项目中的风险类型及管理措施,对比现有项目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2)风险识别的方法,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通常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一般会遮掩于正常现象背后,因此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并进行科学整理,再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识别风险。具体而言,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首先,专家调查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普遍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及工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EPC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专家调查法能够对新技术、新方法做出科学评估,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风险。所谓专家调查法是指邀请业内专家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主要通过专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来识别风险。常用的专家调查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其中德尔菲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其简单易行,识别潜在风险并进行影响评估。不过专家调查法也存在不足,即专家的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专家自身的专业水平、主观评价会导致风险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稳定性相对较差。其次,系统分解法。所谓系统分解法是将一个EPC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再对每个子项目进行细分模块,最终确定每个模块存在的风险,每个子项目之间都有着特定的逻辑关系。该方法适用于大型的、复杂的项目,不断要求项目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否则将会直接影响风险识别效果。最后,核对表法。该方法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只适用于类型相似的项目。应用过程中总结已完工类似项目的经验,建立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中包含类似项目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及解决措施,管理者通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快捷、简单的识别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再根据实际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修改即可。不过该方法的局限性也相对较大。在具体的EPC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中,可以将上述方法结合在一起综合应用。先通过系统分析法对项目整体进行细分,再查阅文献初步确定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最后结合具体的项目选择熟悉同类型项目的专家运用风险矩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项目在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5]。

3.2风险评价

在识别风险后需要对风险的类型、大小、影响做出评价,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及内在的转化条件,并评价其对建筑项目施工目标的影响程度。常用的风险评价办法包括经验评估法、概率分析法及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经验评估法是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不过该方法受评价者自身的主观直觉影响较大,评价者的专业能力、项目实践经验等均会影响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概率分析法主要是计算项目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包括概率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其中蒙特卡罗模拟法适用于事先知道风险因素概率分布且风险因素连续的、具有多个独立的不确定风险因素的项目,应用该方法可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敏感性分析法则是判断各个风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主要风险因素[6]。不过风险本身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且风险的发生规律、风险因素的波动概率也不易确定,会直接影响到评论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敏感性分析法多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3.3风险控制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3.3.1规避风险规避风险是指将可能会引起风险发生的条件消除掉或者改变,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虽然规避风险并不代表消除风险,但是仍然能够降低风险因素的实际影响。在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要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选拔专业能力强、施工管理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进行管理,设计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完成。首先要完善责任制管理。针对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每个施工环节均明确责任人及对应的责任范围,保证出现施工问题后可追溯到个人,且责任制管理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完善专家负责制。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需要引入专家调查法,因此需要完善专家负责制,在项目内部成立技术部、施工部、成本部以及安全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每个部门由对应的专家担任负责人,领导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各自部门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或者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每个部门选派专门人员对可控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最后,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方的施工进行全程监控,督促施工方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且责任心强的施工队伍,以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7]。3.3.2转移风险当风险无法规避时,可以充分发挥法律效益的作用通过合同或者协议书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损失。转移风险的方法包括合同转移及保险转移两种,所谓合同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条款对双方的风险责任进行约束,将潜在的风险转移给对方,主要对象包括分包商、发包商及供应商,常见的合同转移方式包括材料供应、融资租赁、工程分包等。保险转移则属于被动风险处理办法,即针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购买保险,将其转移至保险公司或其它机构,以降低风险,这也是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常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保险费用,但是却保证了风险控制效果,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3.3.3风险控制及自留在准确风险识别及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相对而言风险控制是一种更加主动的处理措施,且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准确识别风险,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在风险条件发生前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做出应对方案,及时编写风险报告。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风险自留则是指总承包商自己承担施工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自留包括计划性风险自留、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方法。计划性风险自留主要针对能够预料的风险,总承包商会从利润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设为风险基金,将风险损失计入经营成本;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则针对无法预料的风险造成的损失,针对这部分自留风险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8]。

4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是建筑EPC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涉及到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组织等过程,因此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效果会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及施工进度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要识别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尤其是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更需要对风险因素做出准确识别及有效控制,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项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9]。

参考文献:

[1]胡文娇.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20):70-71.

[2]韩大华.谈谈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技资讯,2019(10):97-98.

[3]张洁,张欢,吴江莉,等.海外EPC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形成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7(09):218-220.

[4]王雨群,高枫.绿色建筑装饰污染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J].江苏建筑,2019(3):100-104.

[5]陈建华,马士华.基于工期协调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15(3):114-122.

[6]朱庆华,窦一杰.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12):85-89+95.

[7]傅砾,陆龚曙.基于委托理论的成本加激励费合同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9):105-107.

[8]秦旋,莫懿懿,王景慧.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测度与评价假设模型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6(5):706-7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