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09:20: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投资风格
近几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不断丰富,成为居民重要的投资工具。但2008年波及到我国的金融危机却让大量基金投资者蒙受较大6损失,提醒人们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一样也具有特定的风险和收益。
一、样本的选择
样本选取区间:2007年1月8日-2009年12月31日,因为该时期内股市刚好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周期,如图5所示,该周期包括2007年的上升期、2008年的下降期以及2009年的回暖期,最后几乎回到原点。
图1: 上证综指2007-2009走势图(季度末收盘价)
样本类别:
(1)2007年1月8日以前发行上市的8只证券投资基金每季度末基金累计净值(数据可参考《中国证券报》的基金资产净值公告)。其中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各3只,混合型基金2只。
(2)2007年2009年每季度末的上证基金指数。代表封闭式基金。
(3)2007年-2009年间每季度末的的上证综合指数。该组数据为对比数据。
二、样本与上证指数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为便于比较,做以下变换:以2007年1月8日为基准日,以当天指数或累计净值为100,每季度末数据均按比例折算。原始数据与折算后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样本原始数据统计表
表2:样本折算数据统计表
将表2转化为曲线图:
图2:各样本折算后走势比较图
三、基本结论和建议
对以上曲线和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净值走势与上证综指相关度较高,说明我国基金业的获利方式还是依附于市场的。第二,从长期来看,证券投资基金规避风险的作用得到了体现。第三,从短期看,部分基金净值落差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第四,即使是同类基金、同种风格基金,其风险与收益差别也比较大。
对此,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宣传,使得基金投资者明白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建立理性投资的理念,合理规避风险;另外一方面从各个方面改善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与监管,对开放式基金进行风格管理,正确判断和选择风格倾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应有功能,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人民财富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付 敏.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
关键词:长寿风险;个人账户;精算平衡;投资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6-0003-07
一、引言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每10年提高2.5岁,呈现出显著的人口死亡率降低趋势。人口寿命延长体现了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长寿风险,即人口死亡率的超预期降低所带来的风险。长寿风险对社会不同层面都产生一定影响。举例来说,人口寿命增加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政府必须为未来的预期寿命延长建立足够的战略储备资金;同样,对于持有诸多生存保险保单的保险公司来说,也面临着预期寿命延长所带来的年金给付增加的压力。对于许多金融机构来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也带来了构建新型衍生品和创新金融产品的机会。近些年,国际上关于长寿风险的研究沿着定量化的视角逐步深入,许多死亡率模型不断被提出,这些模型可以有取舍地借鉴到我国的长寿风险研究中。
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养老体系也因长寿风险而面临巨大压力: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老龄人口增加、预期余命延长,这一长寿风险加大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部分的给付压力,特别是使得个人账户的支付年限延长。根据现行支付安排,个人账户的收支缺口由统筹部分承担。故在现行政策下,收不抵支的个人账户数量将增加,且个人收支缺口呈扩大趋势。为了应对老龄化冲击和日益加大的养老金给付压力,我国政府不得不将改变多年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逐步做实。
很显然,长寿风险将对该个人账户的“做实”带来重大影响。在人口死亡率超预期降低的条件下,个人账户按照现在人口情况进行“做实”将产生“亏空”,导致个人账户“财务”不平衡。为了弥补这种亏空,使个人账户达到平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不同建议。如王积全(2005)利用兰州市抽样数据,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养老负担比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首次在模型中引入了收缴率和工资比率等参数,基于此给出了相应的缩减缺口的政策措施。 罗良清(2005)总结并完善了我国个人账户支付模型,使其更适合于现行养老制度的月度缴纳和实际支付方式。潘春雷(2007)评估了在退休年龄、就业比例、工资水平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对养老基金精算收支平衡的影响。顾文(2010)预测了未来几十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人口数据,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隐性债务规模等问题进行了测算。黄顺林、王晓军(2010)利用基于出生年效应的Lee-carter模型对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进行了拟合,并将其预测结果对养老年金系数进行估计,发现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年金系数被严重低估,这将给未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带来很大的偿付压力。张宁(2015)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死亡率进行了不同风险层次的划分,并基于此提出了“长寿风险分级基金”来应对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老龄化”压力。
本文借鉴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尝试运用国外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Lee-Carter模型的改进版――泊松对数双线性模型和随机模拟方法,在对未来人口死亡率曲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退休年龄和投资收益率的最佳组合。泊松对数双线性模型的优点是能够预测出在一定概率下未来人口死亡率的区间估计,从而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人账户收支在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并且量化不同政策或假定对于账户缺口的影响程度,给出特定缺口水平下的参数设定水平。
二、长寿风险模型与数据来源
1992年提出的Lee-Carter模型是长寿风险模型的重要开端,该模型通过时间和年龄两个角度来拟合中心死亡率的对数:
[μx(t)=exp(αx+βxkt)] (1)
在上述模型(1)中,[αx]代表不同年龄在所有时间的对数死亡率平均,反映了年龄对死亡率的影响;[kt]代表了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βx]描述了不同年龄的人群对时间影响的敏感程度,即斜率。
该模型对美国以及加拿大的死亡率拟合较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高龄拟合以及共线性等问题。对此也有一些相应的改进模型,例如引入世代效应的APC模型,利用非线性序列分析方式,或者利用长寿风险指数进行测度。其中有一种改进方法被普遍使用,即通过引入泊松假设,假设死亡人口服从泊松分布,可以基于Lee-Carter模型建立泊松双线性模型(Possion log-bilinear):
[Dxt~Poisson(Extux(t))],[μx(t)=exp(αx+βxkt)] (2)
该模型和Lee-Carter模型有同样的参数限制,以确定唯一的参数。
[tkt=0],[xβx=1] (3)
同时,由于引入了泊松分布,我们用最大似然估计来代替Lee-Carter模型的SVD求解方法。
[L(α,β,k)=(x,t)[Dxt(αx+βxkt)-Extexp(αx+βxkt)]+constant]
(4)
在模型(4)中,constant表示常数,[kt] 反映了每个年龄的中心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未来的死亡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估计,同时可以用Bootstrap方法来进行区间估计:
[Mx(tn+s)=exp(αx+βxktn+s)] (5)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1994―2010年的人口死亡率数据,数据来源是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分组方式是每个年龄一组,同时设定最高年龄组为90+。由于1996年、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一直延伸到100+,为了保持一致,将90岁以上的数据合并,形成90+的年龄组数据。
分组后,我们首先获得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死亡人数以及年中人口数据 ,这些数据形成了两个矩阵。同时我们还获得死亡率数据 。这里,男性年龄x范围为60,61,…,90+;女性年龄x范围为55,56,…,90+;而时间t为1994,1996,…,2010。由于1995年数据缺失且1994年抽样时间较晚,故时间维度没有考虑1995年。
本文所使用的软件是R软件,该软件是奥克兰大学两位学者开发的免费开源软件,提供了跨平台的数学计算环境,世界各地的开发者为它开发了多种免费软件包;正是由于其免费开源特征,R软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数据处理领域最广泛使用的软件之一。
三、未来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
下面,我们基于泊松双线性模型(2),用最大似然估计(4)来拟合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1994―2010),可以得到对应的[α]、[β]、[k]三个参数,其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左侧为男性拟合后的参数计算结果,右侧为女性拟合后的参数计算结果。
从拟合后计算的参数结果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参数[k]在16年里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口整体的平均死亡率,因此可以说人口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社会存在长寿风险,其下降的斜率代表了长寿风险的严重程度。同时,由于参数[β]表示了年龄范围对长寿风险的作用,从图1中(第二行两张图)可以看出,人口死亡率的降低主要体现在80岁以上的人口中,这说明我国超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改善程度要超过普通老龄人口。除了趋势之外,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到结果的波动,这是由于人口抽样所带来的干扰:我国人口死亡率数据一般采取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而不是100%的人口普查。
图2给出了拟合后的死亡率数据情况,其中左列为男性,右列为女性。第一行是对数据曲面的拟合情况(R2=0.92),第二行是时间维度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情况(R2=0.97),第三行是年龄维度不同时间的死亡率( R2=0.95)。
从R2看,拟合结果整体较好。特别地,对于不同年龄的时间维度拟合效果相对较弱,这是受数据集的影响,因为2010年和2000年为普查数据,而其他时间样本为抽样数据,抽样数据获得的模型参数对普查数据的拟合有一定偏差 ,曲面拟合也受到此原因影响,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从图2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第二行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上升,同时死亡率最高的年代时间是1994年和1996年(第三行图)。
为了更好地度量长寿风险并对未来死亡率进行预测,我们需要对死亡率[kt]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并预测,这里我们采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是ARIMA(0,1,0)。具体的区间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
上图2中给出死亡率逐渐降低的过程,并根据其结果,重新利用双线性模型,能够得到未来人口在2011―2020年的死亡率预测,该结果如图4所示。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我们使用的数据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是通过人口普查得到的,其他年份的数据是通过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很显然普查数据比抽样数据更可靠,这也表现在数据拟合时,结果会有一定的波动。如何利用普查数据进行抽样数据调整,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从预测结果看,各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都呈现了逐步降低的过程,而且这种降低的趋势并没有减缓,这也预示着长寿风险将长期存在。具体到各年龄段可以发现,死亡率降低水平在不同年龄人群之间存在差别,例如青少年人群(10―19岁)死亡率改善情况相对老年人(50―60岁)要低一些,而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死亡率改善则呈现很大波动性。
四、退休年龄与投资收益率分析
为了对个人账户平衡进行计算,我们用泊松Bootstrap方法来产生1000个未来死亡率样本并利用这些样本来模拟未来死亡率,该模拟包括所有年龄(男性是60―90岁,女性是55―90岁),时间是2011―2050年。泊松Bootstrap是一种随机再抽样方法。表1给出了60岁的人口未来预期余命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1年60岁男性的余命为24.18岁,但是到了2020年,余命变为25.74岁,该结果比历史数据总结出来的要快,这正是长寿风险中风险的含义。同样对于女性来说,60岁人口在2011年的平均余命为26.05岁,但到了2020年为27.18岁,从中还可以看到男女预期余命的差距在缩小。
在确定收益模式(DB)下,个人账户的平衡公式由(6)给出。
[PVactual=DB?splanωb-1t=0∞tpbvt=k=0b-a-1cω(1+g)k(1+i)b-a-kkpa]
(6)
在这里,a为进入养老年金系统的年龄;b为退休年龄;[splan]为退休后个人账户的替代率;[ωb-1]为在年龄b-1时候的工资;c为贡献率;g为工资增长率;i为投资收益率。根据当前的中国养老金现状,我们设定的参数为:c=8%,g=10%,i=4%,a=25, b=60(男性),b=55(女性)。
这样,通过Bootstrap方式得到的1000个死亡率抽样样本,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退休年龄下的替代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95%置信度),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状态下(当前参数设定下),个人账户在退休时候的替代率仅仅8%左右。为了进一步计算最佳退休年龄,我们设定特定的替代率,并由此计算对应的退休年龄。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如果个人账户替代率达到预定的10%,那么退休年龄至少要66岁,也就是说,在2015年如果男性退休年龄为66岁的话,个人账户的替代率满足10%左右的要求。
在考虑退休年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即研究公式中表示投资收益率的i,如果投资收益率上升的话,其退休后领取的年金增加,也可以提高替代率,因此投资收益率和退休年龄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将根据上述计算,设定替代率为10%左右,用Bootstrap方式模拟,来得到对应的关系。
首先设定投资收益率i为5%,来看一下男性在不同时间(年代)的退休年龄。结果如表3所示,此时个人账户替代率将保持在10%左右。
接下来设定投资收益率i为6%,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到2020年前,男性退休年龄无须提高,也能保持替代率为10%。
表5和表6分别给出了女性当投资收益率在5%和6%时的退休路径。
从表5、表6可以看到,如果在投资收益率为5%的情况下,女性的退休年龄大幅度增加,比目前的55岁提升了10岁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人账户的10%替代率。而即使在投资收益率变为6%的时候,退休年龄也需要从2013年开始调整,并从61岁开始。
如果要维持当前的女性退休年龄,我们可以计算出投资收益率大约为7%,表7给出了此时的女性退休年龄情况以及个人账户替代率。
由此可以看到,长寿风险给个人账户带来的压力方面,女性要比男性大得多。
当前我们实行的是男女统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进行不同的退休年龄匹配,并考虑当前的政策环境,我们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投资收益率是6.1%,其退休年龄和投资收益率的关系如表8所示。
综合计算和模拟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1)当我们保持个人账户替代率为10%的目标的时候,男性可以在5%的投资收益率下,提升退休年龄到63岁(2020年)。该投资收益率与当前市场情况符合,可以认为此退休路径是可行的。
(2)女性的个人账户压力较大。当我们维持5%的投资收益率的时候,女性的退休年龄已经达到了65岁。如此快速的提升是不可行的。对此,只有提升投资收益率来进行弥补,计算表明投资收益率达到7%的时候,女性退休年龄可以逐步提升到56岁 。尽管这个结果与现在情况衔接较好(女性工人50岁退休,女性干部55岁退休),但该投资收益率已经超过市场险资的平均投资收益率(2015年,5%左右),综合考虑目前的货币政策,会有一定的实现难度。
(3)为了减少女性个人账户的压力,可以考虑男女统筹计算,我们进一步的计算表明,此时需要维持投资收益率在6.1%左右。与此相配合,男性退休年龄逐步过渡到62岁,而女性逐步过渡到60岁。
五、结论
本文利用泊松双线性模型来度量中国长寿风险,该方法比较好地避免了Lee-Carter模型所带来的共线性等问题;利用该模型,我们基于Bootstrap方法模拟未来的死亡率曲线,从而对个人账户平衡进行了计算,由此分析了不同退休年龄与投资收益率的组合。
从组合情况看,当我们维持5%的投资收益率,男性可以逐步延迟退休到63岁(到2020年);而对女性来说,5%的收益率不足以抵消死亡率改善的效果,即使投资收益率达到7%,女性退休年龄仍然需要在2020年提升到56岁。
如果将男女统一起来解决女性个人账户压力,则需要维持的投资收益率为6.1%。如果考虑养老金未来入市,投资收益率达到6%以上,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Lee R D,and Carter L R.1992.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US Mortalit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87(419).
[2]Wilmoth J.R. putational methods for fitting and extrapolating the Lee-Carter model of mortality change. Berkeley:Technical report.
[3]Alho J.M. Discussion of Lee. 2000.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4(1).
[4]Renshaw A E,Haberman.2006. A cohort-based extension to the Lee-Carter model for mortality reduction factors. 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41.
[5]Zhang Ning.2012. The modified mortality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hina longevity risk analysis,ICCIA12.
[6]Zhang Ning.2012. Introduction and computation of longevity risk index based on mortality rate decomposition model,Springer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289.
[7]Zhang Ning.2010. Research about option’s risk and price in China stock market based on non-linear HHT signal analysis in Matlab,ITMS Signal process.
[8]Renshaw,A E,Haberman.2008. On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es to risk management in mortality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Poisson Lee-Carter modeling. 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42.
[9]Brouhns N,Denuit M.,Vermunt J.K. 2002. A Poisson log-bilinear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ed life tables[J].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31(3).
[10]Brouhns N,Denuit M.,Keilegom Van I.2005. Bootstrapping the Poisson log-bilinear model for mortality forecasting[J].Scandinavian Actuarial Bulletin,2.
[11]王积全.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实证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5,(3).
[12]罗良清,王茶香.个人账户中养老金给付精算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5,(5).
[13]潘春雷.性别差异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影响的精算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顾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精算测评[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即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绝对数额和相对额出发,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本文以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所需的数据易于从一般财务报表中获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为其它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
耀华玻璃筹资风险分析见表1。
从筹资规模分析。耀华玻璃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从表1可以看出,耀华玻璃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从借款利息分析。耀华玻璃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款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了2008年上升为6216.92 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款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
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该公司的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 实物、 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 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 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 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耀华玻璃长期投资及投资收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耀华玻璃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 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耀华玻璃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耀华玻璃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破产。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耀华玻璃2004~2008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耀华玻璃2004~2008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耀华玻璃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金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耀华玻璃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 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大幅增长,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只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而股息分配却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4年第4期。
论文摘要:如何更好地评价投资的市场风险并指引投资的正确方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投资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进行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的逻辑研究,分析了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投资风险分析中,现有的市场收益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通常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适当的市场预测来估算市场将来的供需缺口,并结合专家对市场情况的预测,最终确定产品销量及价格的概率分布,最后再运用解析法和模拟法来评估投资收益风险。
但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金额大且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因此将面临更大的投资收益风险,如何更好地评价投资的市场风险并指引投资的正确方向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投资风险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进行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的逻辑研究,分析了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投资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累积不利影响之和,是偏离既定目标的程度。本文所指的投资风险,是指在实现投资预期目标过程中,所有不确定事件对投资目标的累积不利影响。通常包括:项目收益风险:产出品的数量(服务量)与预测(财务与经济)价格;建设风险:建筑安装工程量、设备选型与数量、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费、人工、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及取费标准等;融资风险:资金来源、供应量与供应时间等;建设工期风险:工期延长;运营成本费用风险:投入的各种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量与预测价格、劳动力工资、各种管理取费标准等;政策风险:税率、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等。
上述六种投资风险表现形式将最终体现在投资项目的寿命期内投入产出的最佳匹配,即投资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换言之,投资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可测算及可预测的净收益的绝对值及长期稳定和增长。
(二)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本文所指的投资,是指通过生产并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获得投资回报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通常包含决策、建设、生产和营销等四个特定产品生产阶段,它们通过时间的串连,各自发挥作用,一致为实现投资总目标而贡献各自的力量。
其中决策是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决策在投资目标实现过程中绝对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时,最终选择的产品及技术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否富有长久竞争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及预期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因此,投资项目风险有时间上的组合阶段风险,在空间上又有每个阶段的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决策阶段的投资决策要素(投资涉及产品及规模、技术方案选择、项目选址、公用设施设计方案以及投资估算和进度等),建设阶段、生产及营销阶段中外界输入(含外包)、人、技术、资金和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其中投资决策结果诸要素对投资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投资持续发展与投资风险
投资持续发展是指投资的决策结果有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能力。因此,投资风险中能够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是评价投资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关注方面。
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那些追求短平快的投资,通常固定资产投资不大,投资寿命期很短,谈不上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因此,在诸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中,投资决策时涉及的产品选择将决定企业相应产品的需求稳定及长期增长。
投资涉及的产品(服务)在同类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中若能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则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才有保障。根据企业能力理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所谓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由如下一些能力要素构成:核心知识技术能力;企业组织协调能力;生产运作能力;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确保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其他关键要素。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和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利用问题和环境治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研究,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从众多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看出,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目前已经而且将来一定会在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投资及经营决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即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支持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是促进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上,影响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及增长的直接原因通常包括产品(服务)需求的稳定性、竞争优势地位的保持、环境友好以及资源节约等。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内涵是:盈利稳定、增长潜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及案例分析
(一)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投资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其相互间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须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才能较为真实地描述和反映出投资持续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投资持续发展评价框架,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专题等四部分。
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及增长是投资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持续发展评价的标准。评价专题包括产品(服务)的需求、核心能力和环境资源问题。如果投资涉及的产品需求不具有稳定性,那么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投资回报的收益时间将会比预期投资周期大大缩短。因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二)投资持续发展影响项目目标案例分析及评价
某厂轿车减震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是经批准建设的民品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5月开始实施,建设地点为某厂机加区汽车零部件分厂,到2002年12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已投入试生产。该项目于2003年3月通过了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的验收。
项目目标评价:
生产能力形成情况:该项目建成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与批复内容比较能达纲100%生产。
产品销售情况:产品实际销售情况与批复内容比较,低于批复内容20%以上(现已停产)。
投资利润率:实际投资利润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小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投资回收期:实际投资回收期与预测值比较,大于预测值20%以上。
财务内部收益率:实际财务内部收益率与预测值比较,小于预测值20%以上。
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实际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能满足生产要求,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按照建设内容,基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复的概算内,顺利地完成了符合质量的建设内容,具备了年产10万支减震器的生产能力。由于近几年汽车配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单支减震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产品成本降低空间也很小,产品已无利润可言,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随之逐年下降。为避免盲目竞争,产生不良后果,经研究决定,目前暂时停止汽车减震器产品的生产,现有减震器分装线、总装线及贮油筒缩径机、二氧化碳自动焊机、超声波清洗机等完好设备已封存。
投资持续发展评价:
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看,本项目投资目标不符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也非企业拟培育的核心能力。
投资决策时考虑的只是市场上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当时汽车减震器产品的高额利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本产品市场竞争的特点(技术含量低,靠规模拼价格,成本优势立足),尤其是该厂的核心产品与此关联不大。
本项目投资持续发展指数较低,基于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本项目风险较大,需要认真深入地评估和论证。
与其他企业比较,本项目投资并未充分考虑对本企业而言的产品盈利增长潜力和稳定性,投资持续发展评价较差,也因此造成了本投资在决策之初就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持续发展的风险,虽然本项目的建设令人满意,但决策的风险之大带来了最终市场的风险,也使本项目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
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想达到投资收益长期稳定并增长,在目前投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投资对行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评价投资持续盈利风险。
本文提出了投资持续发展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将来可以进一步建立指标体系,采用这个评价体系,结合现代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比如熵值法等,就可以对行业投资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关键词:BT项目 基础设施 风险防控 投资收益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市政公用事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BT融资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BT模式在我国尚属新事物,它在融资、建设、移交、回购等环节的操作方式上还处于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阶段,从而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通过总结本人近几年来参与过的BT项目,对BT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投资收益测算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实施BT项目的业主、投资者、施工、监理、审计提供参考。
1投资风险分析
BT项目投资风险是指在BT项目的特许、建设、移交等阶段的投资活动中,投资者预期投资利益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利用BT模式参与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最大风险是能否及时回收投资,而影响回收投资的关键方是地方政府。经过分析以往参与建设的BT项目,总结出回收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地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BT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价确认等几个方面。
1.1地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风险
采用BT方式可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地方政府财政的资金压力,因此容易导致各地方政府不根据当地财力盲目的采用BT方式。虽然政府都有一定财力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保障,但由于地方经济条件不同,各地的财力也相差较大,如果政府负债过多或回购资金量准备不足,必然对项目回购能力造成影响。相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讲,由于这些地区政府财税资源相对充足,其项目回购保障也比较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资源则相对不足,对项目回购的保障程度也相应降低。因而BT项目的投资者应权衡地方经济状况风险。
地方政府优惠承诺不能兑现。政府为鼓励投资者以BT方式投资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然要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这些优惠承诺包括财政税收、用地、拆迁补偿、原材料和设施设备采购、合理盈利水平、回购担保等方面。政府的支持度出现重大调整,致使特许协议签署时的承诺条件出现不能预料的变化,无疑会给投资者造成巨大风险。
1.2BT合同的法律风险
在我国,BT方式尚属一种新型的融资建设方式,配套法律相对滞后。BT模式涉及融资、投资、建设、转让、回购等一系列经济建设活动,其中大部分内容尚无法律可依。另外,BT项目参与人包括政府、项目业主、投资人、BT项目公司、总承包方、原材料供应商、融资担保人、保险公司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分包商等诸多主体,参与主体之间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如何规范各参与方在项目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尤为重要。在项目回购过程中,由于政府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回购款,投资人被迫不移交已经竣工的项目和停止现有项目施工来维护自身权益,带来的法律风险均客观存在。
1.3合同价款确认的风险
由于项目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都是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才逐步到位的,因此合同价款的确认过程,实为边施工边出图边定价的三边过程。这增加了合同预算价确认的难度,合同价确定滞后于施工进度,对投资控制、收益确定等带来不小的风险。
2如何有效防控投资收益风险
BT项目建成后由政府回购后进行运作, BT项目投资者主要考虑的是建设周期内的风险和向政府转让过程中的风险。因而,BT项目运作的风险防范应着重放在中短期风险的防范上。项目投资者都应考虑如何设计项目运作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减小项目投资风险。作为投资者着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投资风险。
2.1投资者应加强对地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度调查。
地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是投资者参与BT项目投资建设的基础,既是强化投资者投资信心的保障,也是投资回报能否顺利实现的保障。因而,BT项目投资者必须加强对拟投资项目的地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的调查,对经济状况和政府信用的预期作出正确判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近三年地方GDP总值及增长率、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度一般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等指标,地方政府的稳定性,政府服务的机制,政治环境的一致性,社会环境的安全性,政府的廉政能力,政府一定时期内投资规模与政府财税承受能力的匹配性,政府财税收入的预期水平,政府回购能力,等等。开展政府信用调查要历史地、连续地考察和分析政府的信用状况,并反复论证后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
2.2选择BT工程项目合同签订
对BT项目投资的企业而言,在认真研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应与业主或业主代表做好沟通、协调,尽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如项目定价、设计变更、融资费用、材料价差、回购方式等强化投资方权益(如设计变更强调施工中据实增减,材料差价超过5%以上部分据实调整,最好还可以争取按政府公布的同期市场价执行),防止洽谈过程不分孰重孰轻,导致项目合同条款的明显的不合理或权益与责任不对称,要高度重视BT合同关键条款的具体表述,一旦落实到合同文件,一字之差可能涉及成百上千万元的损失,避免给企业未来投资收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3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所得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作为BT项目往往是各地方政府重大市政项目或民生项目,民间资本的投入无疑对项目的提前实施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因此在税收方面作出适当让步,建筑商可在国家相关政策容许的情况下,寻求相关优惠或扶持,以减少企业税赋成本、资金成本,提高投资建设BT项目的综合收益。
2.4政府担保
BT模式运作的前提是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回购项目并投入运营,这要求政府财税资源比较充足,否则BT在回购环节上存在着巨大风险。因而,政府应以其现有的财税资源作为担保,确保项目的顺利回购。要求政府垄断经营项目的权益权,国有土地使用权、政府所有的其他财产等作为担保标的物。
3BT项目投资收益测算
投资者选择BT项目除了要考虑以上风险因素以外,投资收益大小更是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BT项目投资收益测算显得尤为重要。BT项目收益一般可分为投资收益和工程施工利润两大部分。笔者以某BT投资项目为例就投资收益部分测算过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3.1项目基本情况:
某BT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0万元,投资者自有资金出资2500万元,银行贷款7500万元;建设期2年,建设资金分期均衡投入,即在n年的建设期中每年初投资比例为1/n;回购期限为3年,回购比例4:3:3,项目交工验收合格满12个月开始第一期回购,以此类推;
3.2BT投资收益条件
1)建设期利息:按建设期均衡投入方式确定建设期计息基数,以建设工期为计息期,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3-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40%);
2)投资回报:按投资总额为基数,一次性投资回报率为12%。
3)回购期利息:按实际未支付款的金额为计息基数,按中国人民银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0%)计算回购期利息。
3.3投资收益测算
假定项目社会折现率为8%,测算结果见表1。
测算结果表明:该项目财务净现值为-94万元,投资收益较差。
4结论
作为新型的投融资建设模式,BT项目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但BT项目涉及的问题众多、运转复杂,虽然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仍然不成熟,尤其是如何有效防控投资风险,如何计算投资收益等问题上还存在众多困难。笔者建议对于选择一个BT项目应基于投资方的角度,从项目概况、投资时间、投资环境、实施原则、风险分析、资金投入及收益分析和测算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认真分析,客观评价最总做出是否投资的决议。
表1BT项目投资收益测算表 单位:万元
参考文献:
[1]解天宝.《BT建设总承包模式的实践与风险分析》. 《科技资讯》. 2009年11月
[2]高喜珍. 《BT项目回购价款确定方法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32(9)
[3]戴国华.《BT项目怎么融资》. 《施工企业管理》. 2010年03期
[4]丁井余.《BT项目工程造价咨询探讨》. 《建筑经济》. 2009年10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上市公司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凸现。如何准确预测财务风险并作出快速的反应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察觉财务风险的信号,能够使管理者在财务风险向财务危机转化之前就采取措施、改善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事件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状态。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以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为A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这部分筹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而债务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面临的主要是债务性筹资风险。
(一)从债务性筹资规模分析
A公司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该公司2002―2008年债务性筹资规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的短期借款为25292.2万元,到2006年增长到69687.2万元,增幅达到371.71%。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二)从借款利息分析
A公司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本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2008年借款及利息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2008年上升为6216.92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A公司的筹资风险。
另外,对占所有债务大部分的长期借款的偿还期限的分析可以得知,A公司2004年到2006年借款的偿还期限比较集中,这就意味着到了还款年度该企业将以大量的现金支出偿还长期负债,通常一个年度大量的现金支出会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旦现金短缺,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见该公司长期借款期限比较集中也增加了债务性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A公司投资规模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A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A公司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003年,A公司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生产线,并购其他企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虽然当期扩大了企业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不断升高。导致利润水平下降,后期调整产业结构的难度加大。随后A公司又对多个企业进行投资或参股,这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至今也没给A公司带来多大利润。A公司近几年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在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构筑了一个结构复杂的经营主体:公司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存在多重委托关系,管理链条加长,对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目标和财务资源配置的要求更加严格。受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面临的风险因素增多。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A公司2004―2008年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存贷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A公司2004―2008
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A公司2004―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A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是由于税率变动或利润分配不合理,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偿债能力的改变和对企业再生产规模的影响等。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发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该风险很难用数学方法或是财务指标法来进行估测,但可以凭经验进行定性分析。A公司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A公司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增长为1044.9万元和3089.39万元,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为1044.9万元和1114.56万元,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但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三张报表来进行分析。简单来说,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绝对数额上能够看出企业是否资不抵债、是否盈利,而更为精确的方法是从财务报表的相对额出发,即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为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会计研究。1994(4):21-25.
[2]李新文.如何全面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J].现代商业,2008(23):262-263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的市场收益与期望市场收益偏离的大小与程度。而风险分析是现代可行性研究的必然要求。根据统计分析,项目前期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费用只占总投资的2%左右,但对项目生命周期影响占到90%以上[1]。因此,不断提高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扎实地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论证工作十分必要。
然而,据统计,资源行业的企业在项目投资前期只对个别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的占40%,不进行风险分析的占20%。而每个项目都做风险评估的企业只占到10%[2]。以上数据表明,在资源行业,对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视度是明显不足的。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大,不可预知的因素多,风险损失一旦发生,就无法弥补[3]。因此矿业项目风险分析对煤炭企业是做好矿业项目投资的前提,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选取净现值评价指标,建立适合煤炭企业自身特点的投资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SPSS软件对投资风险因素做出统计分析。
1研究设计
1.1选取煤炭企业风险评估指标
在进行风险分析或经济评价时,需要通过选择一些指标作为目标函数,然后经过对函数的值域变化范围、期望的大小、方差或标准差大小来确定风险大小。通常选用的指标有投资收益率、等效最大投资周期、现值和净现值、折现现金流通收益率等,本文采用的净现值评价指标。
国内外关于经济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密歇尔的现金流量基础之上,净现值法是判别项目优劣的比较成熟和科学的方法[4],它克服了传统静态经济评价方法的不足,不仅考虑了开发煤炭资源的资金投入与产出,而且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确定净现值的同时还可以作资金的内部收益率、回收周期、盈亏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因而广泛用于资产评估和矿产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以来占据着风险项目投资决策的核心地位。
净现值(NPV)是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照基准收益率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反映项目在寿命期内赢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其表达式根据情况不同有多种计算方式,若以每年年值相同的情况来表示,则计算式为:
(1)
式中CI―年现金流人量;
CO―年现金流出量;
P―期初投资额;
n―寿命期;
i―社会折现率或财务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
1.2建立煤炭企业风险分析模型
根据投入、产出关系,煤炭企业项目的特有的技术经济因素,以及根据成本管理中的净现金流的计算,将NCF值经过贴现率折现计算,得到矿产项目投资净现值函数为:
(2)
(3)
n=12Z/(K?A) (4)
(5)
式中:
Q―月产煤数量;P一煤炭单位价格;
C―月产煤成本;F折旧一折旧费用;
a―所得税率;P一期初总投资;
n―矿井服务期限;Z―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K―储量备用系数;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i―社会折现率或财务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
2煤炭企业投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案例
2.1案例概况
选取陕西某集团某煤矿投资项目的数据。该矿期初投资额898,718,700元,矿井预计服务年限为76.6年(919.20个月),矿井可采储量为4,286,900吨,储量备用系数为1.4,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0,000吨/年,每月折旧费用平均3,174,673.44元,所得税率按33%,社会折现率取10%。
2.2风险因素的选择
考虑到煤炭投资项目中,各风险因素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本文确定煤炭产品的产量(Q)、单位售价(P)及矿井生产成本(C)这三个重要变量作为随机输入变量,进而模拟确定目标变量的指标值。因为无论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生产风险,还是环境保护风险、金融风险等,都会对煤炭产品的产量、售价、成本产生影响。
2.3对月产量、售价、月成本三个风险变量进行分析
本文在统计分析过程中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已有30余年的成长历史。在国际学术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凡是用SPSS软件完成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可以不必说明算法,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和信誉之高。
图1 月产量直方图
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检测数据。本文通过对产量、售价、成本三个风险因素的历史值分别做描述性统计、Q-Q图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检测出其风险变量服从的分布特征。
2.3.1 绘制月产量直方图
采用SPSS软件中分析模块,对月产量历史数据做描述统计。绘制月产量直方图,描述其分布特征,如图1所示。
由月产量直方图图形特征判断,月产量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则假设月产量服从正态分布,对其做进一步正态分布检验。
2.3.2 对月产量进行正态分布Q-Q图检验
由上述直方图图形特征,已作出月产量服从正态分布假设。在SPSS分析模块中,继续做月产量的描述统计正态Q-Q图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月产量的正态Q-Q图
从图中可得,月产量的各个散点基本分布在累积概率线上,即符合正态分布。
2.3.3 对月产量做K-S检验
为使分析更加精确,本文对月产量数据进一步做非参数检验(K-S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表1K-S检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渐近双侧的显著性达到了0.359,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原假设成立,认为该项目月产量分布与理论正态分布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月产量数据在0.05水平的显著性下通过了正态性检验。
2.3.4 结论
检验结果表明,月产量Q服从N(292578.088,118121.585)的正态分布。同理对煤炭售价、月生产成本做相关分析,得售价P符合N(366.908,36.189)的正态分布;月成本C符合N(21321842.06,9467248.6)的正态分布。
3结语
关键词寿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
1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分析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自2004年6月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截至2005年底,又上新台阶,达到1.5万亿元。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3702.79、5799.25、8378.54、11249.79和14315.8亿元。
(2)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近年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间称“中国保监会”)加大了拓宽保险投资渠道的力度,在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先后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等。2006年3月保险资金又获准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这些举措为保险资金构建合理的投资结构、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保险投资结构出现了战略性转变。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315.8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保险公司持有银行次级债804.9亿元,占发行余额的44.6%。2005年中国保险资产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变,债券投资占整个保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银行存款的比例,达到52.3%,与2005年初相比,债券投资比例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见表1)。
(4)投资收益水平较低。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效果却不容乐观,资金运用收益呈逐年下滑趋势。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9%、3.6%,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或接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
2寿险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1)利率风险。利率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的杠杆,国家为了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频繁地使用利率杠杆来调节资金供求。因而,利率是保险公司不可控制的外部变量。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指的是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从上述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投资组合中的几乎所有品种都属于直接的利率敏感产品,隐含着很大的利率风险。如在银行存款方面,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方面使寿险公司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一半的资金存入银行,在实际利益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资金投资收益率为负;又如2004年以来的加息预期以及加息的实现使得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投资组合中的债券部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持有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综观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历程,寿险业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0~2002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36%,2002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达59.74%。但是,自2003年开始,寿险业增长的速度有放慢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全国人身保险的保费的增长速度下降到最低点7.2%。有学者提出,如果寿险业增长趋缓只是短期现象,那么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完成,继续保险业的快速成长,问题也许并不严重;但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增长一直趋缓,问题将会严重得多。因为寿险业趸缴短期分红型占比过高的业务结构合理,将极有可能导致其未来业务的成长难以持续发展。以2002年和2003年为例,这两年银行保险中,5年期的分红型趸缴短期业务占很高比重。2008年前后,这些业务将出现给付的高峰,如果新业务的成长不能维持一定的速度,将有可能出现现金流不足的流动性风险。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水平低下的投资收益率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随着客户以退保和保单抵押等形式的流失,现金流的流出将明显大于流入,这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风险。
(3)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外汇汇率由于受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汇供求的影响而频繁波动,因此,当投资于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风险。例如,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以外币持有的资产将会面临大幅缩水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的贷款对象或者是其购买的债券的发行者的经营状况恶化或故意违约,使公司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信用风险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对于国内寿险公司来说,因为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较为单一,并不包括发放贷款;从投资债券来看,主要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和金融债券,而企业债券所占比重较低,并且对投资企业债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信用风险并不如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显得迫切。但在部分寿险公司中,存在着向内部员工发放住房贷款等实际操作;并且今后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当寿险公司可以进行房屋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投资时,信用风险也将逐步增加。
(5)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风险。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是指寿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寿险公司收益损失。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负债)具有长期性,对于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多数保单的保障期限甚至长达20~30年,而对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资产)来讲,有长期投资,也有短期投资。具体讲,在资产层面上,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到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量分布以及不同的风险偏好,在面临市场利率变化、股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影响时,寿险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在负债层面上,即使对于同一家保险公司来讲,不同的险种,由于期限不同,产品的现金流也影响着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6)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而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有资料显示,大约5%左右的保险资金投向了证券投资基金,但从账面上,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较长期低迷状况,股票指数不断下降,从2001~2005年5月,指数跌去了三成以上,造成保险公司投资基金浮亏20%~30%,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在封闭式基金上的投资仍旧亏损。
(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用风险,指由于寿险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失效、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政策执行不当,这往往是由于有关信息没有及时传达给操作人员,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领会上司的意图等原因而造成损失;二是操作不当甚至违规操作,操作人员业务技能不高或偶然失误可能造成损失;三是交易系统可清算系统发生故障。
3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
3.1政府对保险投资风险的监管
保险监管部门出于保证保险公司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的目的,应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进行严格的监管,以规避投资风险。监管部门的举措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投资范围的限制,主要是限定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禁止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和项目;二是对保险投资比例的限制,即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各类资产结构及其比例进行限制;三是对投资资产与负债的配比关系的限制,即对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的要求;四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但必须以保值为前提,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交易。
3.2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管理
(1)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寿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交易流程控制。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交易流程控制中应严格遵循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和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的原则。
(5)保险产品开发策略。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管理,不仅与投资运作过程本身有关,而且与保险产品最初的设计策略紧密相连,恰当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可增强新产品的销售竞争力,而且可以化解许多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利率波动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不同市场利率环境下可采用不同策略,低利率时期主要开发固定预定利率产品,高利率时期以开发投资连结类、分红类产品为主,同时,保险公司产品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应遵循多元化原则。
参考文献
1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04(8)
2刘喜华.保险资金运用与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与保险,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