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00:44: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地理地知识点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一)启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时,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如果问题过难要进行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
(二)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非常少。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课堂节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还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关键进行提问
教师在进行特唐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选取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创新提问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二)进行启发性的提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盲目地进行,要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过于呆板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还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提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上,要多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让学生深入的了解知识,对初中地理知识点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在提问时要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由于初中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每一个知识点能够延伸出许多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不要把时间用在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纠结于固定模式内容的记忆。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融入到课堂提问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对初中地理教
学内容的难点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初中地理的难点,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3)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和一些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这就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存在盲区,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易疏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四)提问要有一定的联系
初中地理知识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通过紧密联系的提问,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点的同时回顾旧知识点,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注意提问的层次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提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在思考讨论之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将困难的问题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解决困难的问题,最后对初中地理知识进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本文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新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J].中国校外教育 ,2016(14):135.
[2]李延玲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技巧 [J].学周刊 ,2015(15):205.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三、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成介林.“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10):32-33.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35-36.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导入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延伸到各个领域和阶段当中,其中可以结合地理教材进行备课,并设计课程所要讲述的内容与知识点,构建要素联系的框架图,形成完整性的系统结构,进而利用感性思维进行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素养.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理教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感性思维的导入,通过相关知识点中碎片知识的总结,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然后再来进行整体知识结构的阐述与讲解,以此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与水平.例如,我们在讲述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同时领悟气候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我就为学生描绘了思维导图,结合地理教材,将气候划分为很多层次,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第一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气候所延伸出来的其他相关知识与内容,具体如下图所示.通过本思维导图的展示,学生们了解到气候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饮食和交通等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方面,其他的方面则需要我们根据思维导图结合实际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讲解与教学,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感性思维导入,通过我所展示的第一层知识结构,探究第二层知识点,并进行全面表述与总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想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并延伸出更多方面的内容,就需要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学习,同时通过学生思路的拓展,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与任务点,从而引导学生对碎片知识进行整体学习和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那么针对这一点来说,我们不仅要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构建思维导图,运用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点,并且对思维导图进行拓展,从而强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创新能力,所以我就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与逻辑创新能力.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然灾害的有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其次再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灾害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或者通过自然灾害所想到的方面.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延伸出自然灾害的第一层知识结构.其中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分布的原因、自然灾害的类型,以及自然灾害控制的方法等,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具体思维导图如下.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发现自然灾害延伸出的点都非常具体,以此作为整体切入点引导学会合作探究,通过第一层知识结构,探讨第二层知识结构的添加与组建.由此激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与素养.
(1)学习目标明确。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进行有机的融合,进一步突出教学主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2)交互性强、适用范围广。
由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视频多较短小,可以很便捷地网络上进行传播、交流;这也更便于学习者在线观看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实时的学习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查看、解答、评价等手段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也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如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或交流。
二、微课程的分类
(1)讲授型。
既以传统教学为基础,进行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这也是最觉的“微课程”形式。
(2)答疑型。
既以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例题、试题等以“微课程”形式进行讲解分析为主,但其重点侧重于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过程上。
(3)答疑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则是针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各种疑问,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解答。
(4)实验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理科课程中的一些典型实验进行的相关设计,其重点则多放于实验的步骤、操作、演示上。
(5)活动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所进行了探究、讨论。
三、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前期,必须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程”来进一步调动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趣味性原则。
“微课程”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实时进行管理与监督,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不爱学、懒得学等问题发生。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趣味性原则,并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得“微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适度分解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须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将其适度分解。分解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微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
四、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选题设计。
“微课程”在选题时,一定要针对某一知识点,不宜有较多内容,仅以将某一个知识讲清、讲透即可。
(2)时间设计。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完成。
(3)教学结构设计。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图表 教学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社会、自然这类简单的学科了。相比于小学时候的知识,初中要接触的学科更加的广泛,知识点也更加的繁多,所学的知识也更加的系统。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关于初中地理中的图表,学生怎么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呢?教师们在地理教学中怎么才能高效地使用图表来进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与广大同行交流与探讨。
一、理论知识与图表知识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对于图像的记忆能力是文字的数倍,那么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对于图形的记忆效果也会远远的高于对于文字的记忆。因此,地理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充分利用好此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充分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图片,教师很容易就能在上面发现一些知识点。比如一张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所存在的很多知识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弯曲程度,重叠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知识点,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积极地发掘,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基础的知识点和这些图表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放过图表的每个细节,包括图表上的文字、图形、比例尺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二、通过图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图表不仅仅是让学生作为知识的辅材料来掌握,更加能够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参考。比如说,学生在学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图之后,可以选择一张空白的地图让学生来对号入座,这只是简单的检测,对于知识点丰富了之后更能够作为检测学生的重要标准。我们在地图中不仅仅出现的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大体轮廓,可以慢慢细致的出现一些重要的河流、山川、地形、气候等等,都可以利用地图来进行展示。初中地理的考试中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和图形相关的,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居多,所以对于应对考试来说,通过图表的复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借助图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的表格,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字,每个数字都有特殊的含义,也同样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比如在一个反映中国人口密度的表格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学生们自然地就会通过这个表格发现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每个省的人口密度,为什么人口都会集中在东部沿海,哪个省人口密度最高,自己所在的省人口密度有多少,为什么会这样等等。这些从一个表格中得到的信息很快就能够转化成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动力,如果他们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必须更进一步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相当有利。而且从这个表格中,学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所处家乡的环境等等因素,这也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学习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会不断的增加,所接触到的知识面也会不断的扩大,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图表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四、知识点的还原和习题的讲解落脚到图表知识的检验中
现在的地理教学都讲究一个知识点的还原,什么是知识点的还原呢?就是说教师所讲到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实际的例子。比如说教师给学生讲经纬度,凭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滔滔不绝的说教是不够明显和深刻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找一个地球仪来,在地球仪上一条条的指给学生来看,让学生知道你所讲的都是实际存在的。再者,课本上的图表也是很好的佐证材料。不仅仅如此,对于初中生接触最多的习题来说,怎么去把习题有效地结合到图表中也是地理教师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知识点大多数都是在图表中得到体现,那么把这些习题中的知识点还原到图表上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也是检测知识点是否学得扎实的一个重要指标。
五、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建构空间知识结构
[关键词]地图;初中地理;实际应用
人们生活质量的不嗵嵘,促使人们意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例如:在初中学习中,地理教学具有规范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地理授课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展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知识点进行解读。
一、地图教学一思考能力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地理学习中,基础性的知识点为对地图的认识,对此,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读图或画图的方式,利用直观性的角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加之教师在授课时计划性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式地图结构,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循环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视觉、感觉两个角度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记忆。初中地理教学难点为:国内的气候条件变化以及相关特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浅析,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仍停留在表层,难以完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可选用地图教学方式,通过地图的形象化表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印象。例如:由于我国纬度跨越范围较大、地形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且在部分地区中仅与海洋遥遥相望,这些因素的存在,形成我国气候条件多样性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向学生阐述我国气候分布类型,即由南至北分别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以及温带大陆气候五种(如图1所示),其次结合各个气候类型,讲解我国的气候条件。
二、地图教学――理解能力提升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的转折点,不仅需要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还需对其进行全面理解,特别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难度较高于其它同等类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可采用读图、画图两种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1.读图教学模式
首先,我国的地形类型较为广泛,如高原和山地、平原与盆底等,如教师采用单一的教材解读方式,则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在教学备课阶段,对其相关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搜索,与地图进行结合,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颜色区分,例如:高原地区采用红色,结合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实际图片,对其海拔、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结构进行详细讲解,选用典型人物,告知学生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以及衣着类型等;平原地区采用蓝色,以东北平原或华北平原为例;盆底地区采用黄色,利用四川盆底和塔里木盆底对其进行说明。这种地理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对各国的地形特征进行形象化地导读,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快速吸收与整理。
2.画图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在教学中利用地图绘制的方式,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再利用图形对其进行详细记录,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对地图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例如:在温度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等客观因素,对其界限与特征进行阐述,即中温带以东北、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区为主,常见农作物为玉米和大豆等,属于一年一熟的气候条件;天山山脉、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等是中温带、暖温带的界限。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 自主学习 及时反思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运动推广以来逐渐流行的教育热点名词之一,在此背景下,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了对高效课堂的研究、探讨之中。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笔者仅以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发表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导入
学生上课一开始的状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状态。教育实践更是表明,学生若是能很快集中注意力并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并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学生若是上课之初便萎靡不振,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他们自然不会真正从学习活动中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学习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打造高效地理课堂,首先应当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导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是初中地理的开篇课,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基础。鉴于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急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为其展示了3分钟短片。短片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的相对位置、太阳系和临近恒星在银行系中的位置、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银河星系群在室女座超星系团中的位置,等等。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原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那么大,又是那么小。实践证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具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及姿态,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更多关于地球、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学习效果很理想。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课堂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几乎全都由教师牢牢把控,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学生视做“储存知识的容器”,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对接触到的知识点并不能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鉴于上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一先进理念,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相信,这对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同样以“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借助GoogleEarth(谷歌地球)给学生展示目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古人在直觉感官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望远镜等工具的出现,人们眼中的地球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很快便找到了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探寻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孩子们各抒己见,快乐分享自己的思想。这一互通有无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在巩固已有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又生成了许多新的学习思路及智慧,学习效果得以强化。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小结
初中学生地理知识建构差,需要教师帮助进行课堂知识点整理,这当中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绘制思维导图。
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总结,并逐渐建构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入恰当的思维导图。如在“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中,笔者精心为学生创设了如下思维导图:
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的主要结构就层次分明地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纬度”等关键知识点便可以有效串联起其中蕴含的一些小细节,从而很好地起到课堂小结的效果。
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及时反思
在教学“地球仪的绘制”这节内容时,笔者发现学生由于缺乏立体感,所绘制的作品并不甚理想。因此,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提前手绘“南瓜”经纬网作为示范,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绘制技巧,这样学生再动手的效果就会强化。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更好地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高效地理课堂,就必须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省与深思,同时坚持做反思笔记(包括反思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反思教案设计中的不足,等等)。如此,方能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与优化。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等的及时反思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付之持续的耐心及热情,并想方设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著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才能使地理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