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研的基本思路8篇

时间:2023-07-10 09:24: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的基本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研的基本思路

篇1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科研;小学;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39-01

近几年,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呈愈加务实、愈加接地气的态势。2015年12月2日下午,“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相结合,在学校迎春校区的阶梯教室举行课堂研讨活动。陈老师借《登鹳雀楼》给二年级同学执教了吟诵课,倪老师结合古文《自相矛盾》配乐朗诵,再吟诵,整个课堂充满韵律之美。这两节课,结合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携课堂实践、校本文化、语文课标于一体。课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针对本次两项课题结合研讨的情况和目前城东小学教科研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题研究的一些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

无论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教师永远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吟诵课题组上至六年级,下至一年级,多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还把吟诵课送到了邻近的社区学校。2015年暑假,来自市区城南社区的近一百名学生和家长,早早来到莲花四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心聆听城东小学张燕老师的吟诵课。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张老师以童诗导入,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渔歌子》,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掌握节奏,初识平仄,且吟且诵。在循序渐进的吟诵指导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秘诀,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古诗词吟诵中,并感悟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将古诗文的吟诵由学校带向了社会。而图文结合的课题是将课文插图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倪粉华老师根据配图,与六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古文《自相矛盾》。图片中矛与盾形象地展现了二者的互不调和,可是卖此货者却夸下海口,令人啼笑皆非。倪老师在将古文大意疏通之后,便和学生按节奏吟诵。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节奏感和生命活力,学生也由之感受到祖国文化的趣味无穷。

二、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

陈老师和倪老师是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是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古诗教学方式很多,历来对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城东小学的“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立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借助插图,以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是全体学生的阵地,是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合理利用吟诵,巧妙配合插图,将之与课文内容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是课题组的目标。老师们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读书更绘声绘色,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研由点及面渐辐射

几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热情。“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来自海陵区的几所学校和单位。规模不同的学校之间教科研必然存在差异,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之间的不同使得教学与研究也不同,这都使教科研的调查更加便利,研究更加立体丰富。教师们的教科研意识都在逐渐加强,而且教研水平也在提高。一所学校做课题,受益扩大到区域内的其他学校,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旨意所在。要想将教科研效益最大化,可以尝试以下三点。第一,结题后不要束之高阁。教科研的成果尤其是课题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花了大力气,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如果把老师们对于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将得到放大。课题结题了,并不代表研究结束了,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内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促进交流与推广。第二,注重推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宣传那一纸奖状。科研成果是一所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在各个场所广泛宣传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推广成果:一节课如何才能上得效率高、潜能生的转化策略有哪些、表扬与批评如何艺术地运用等,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应该长久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只是存在于课题研究中。第三,把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育科研并不以获得结论、发现规律作为研究的终点,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进程中,不断地传播改革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不断地将它们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

四、结束语

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的需要。教师在忙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一个有个性有成就的教育家,更好地教书育人。正因为教师意识到“做”研究,比“教书匠”更利于实现教育人生,也利于学生长远发展,所以才有更多的教师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篇2

1构建的背景

1.1专业背景  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对原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液中心和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2012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01001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化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生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五年制与四年制对比,最明显的变化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前者是“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是检验医师,后者是“应用型检验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是检验技师;从培养要求出发,前者需“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后者需“掌握基础医学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从实践教学环节出发,前者明确提出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而后者则未提及;从工作性质看,四年制毕业后可从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而没有提及五年制的医学类实验室工作。因此,笔者理解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为强化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弱化临床检验诊断属性。为适应专业设置调整后培养目标的变化,必须在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

1.2学校背景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创建于1989年,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积淀,该专业已成为国家教育部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近年来,在国家协同创新教育科研理念的引领下,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检验系与起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并一直与广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方面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我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行业中规模和产值最大的领军企业——金域医学检验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校内二级学院——金域检验学院,并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试点学院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国内首创了校企实质性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也为校企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平台上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2构建的思路

在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元化培养思路的基础上,本学院把重点放在对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载体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上。

2.1整体优化,构建“二级平台、六大课程群”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是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按照门类顺序合理排列、搭配后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学校“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按照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学时、学分、重点、难点等要素及各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各类课程概括为“二级平台、六大课程群”,重构了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通识平台中自然科学类课程群主要包括高数、医用化学和物理、生物等课程,旨在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理论基础;人文社科类课程群包括思政课、人生智慧和评判性思维、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等课程,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 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精神关注科学的发展,在科学精神感召下实现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坚定执着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信息语言类课程群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计算机应用、图书馆利用等方法学课程,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创新创业类课程群主要是科研设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等课程,以个性化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平台构建中,围绕检验技师的培养定位,以突出技术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删去了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保留了内科学课程,专业课程群中除了设置与国内高校检验专业共有的传统专业课外,还设计了前沿技术课程,重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收新技术的能力。

图1  课程体系框架

2.2坚持特色,利用试点学院平台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杆课程。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否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中是否具有“人无我有”的特色课程群。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试点学院,如何有效利用和整合校企双方的创新资源和企业特有的高、新、尖技术、设备平台,结合国际检验技术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打造特色专业课程群是应该首先认真思考的问题。金域公司是国内同时通过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认证、认可学科最多的第三方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拥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临床基因组检测和理化检测的高端设备、技术人才。因此本学院从全面实验室质量管理和临床基因组检验技术等方向人手,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利用金域公司平台增设了《临床基因组检验技术》、《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室认证认可》、《临床质谱检验技术》等专业特色课程群,将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前瞻性地引入课堂,以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能够适应当前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前沿的需要,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3突出技术,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是简单的学制缩短,而是培养目标的根本转变,如何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体现这种转变,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学院在完善既往以课堂实验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为重心的“四位一体、全程不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构建从知识理解,到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性的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知识理解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充分利用学校和金域公司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利用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企业资源,实施基于企业案例的启发式教育、基于“临床检验项目”的研究性教育和企业参与的开放式教育,使学生尽早走进实验室,开展浸人式学习,实现学生从专业意识―专业经历―专业能力的多维阶梯式培养。在课堂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对基础性实验采取“带着走”,使学生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方法;综合性实验“看着走”,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自己走”,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研究性实验。在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继续加强既往以临床检验科各专业组为主的毕业实习训练,继续完善以毕业论文训练为载体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利用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与国际接轨的髙新技术平台,增设与国际化、区域化医学检验技术行业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实习,保证实践性课程和科研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无缝接轨。

3运行保障

课程体系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行保障措施,特别是对于金域检验学院这样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尚有许多路要走。

3.1制度保障  广州医科大学和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均是具有独立法人的单位,广医检验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已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管理体制;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最早是由广州医科大学创建的实体,双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合作双方领导均高度重视,金域公司董事长梁耀铭先生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并搭建了学院的组织架构,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与包括广州医科大学在内的多所国内高校开展了协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为规范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全方位保障了课程体系探索的顺利进行。

3.2师资保障  广州医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多年,师资队伍巳具备一定数量和实力,是广东省和广州市优秀教学团队。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后,有效整合了金域检验公司国际化的人才储备力量和创新资源,并探索新型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了多渠道引进、培养人才的机制,使检验专业各课程的师资力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人力保障。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28-01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观学习感受,增强阅读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通过学习产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升华。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强调以学生为主,倡导精神文化的相互渗透。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下,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把握基本方向,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教学方案和思路。

一、明确文言文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文言文占有的比例不多,但是其内容非常重要。而以当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生涩难懂的文言文都是一知半解,再加上教师采取的讲解方式僵化死板,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兴趣,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不只是应对高考,最重要的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丰富的文学想象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向学生推荐白话小说以及半文言文小说,通过熟悉文言文形式能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现在的高中生兴趣都非常的广泛,对阅读的兴趣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自我阅读带给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学生能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以及不同的见解,有老师的推荐作为指导既符合了学生的阅读要求,也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这样的课外学习模式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可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二、加深讲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中教材中,很多的文言文、诗经以及古诗词韵律都非常的优美,文言文讲解采用逐字讲解、熟读硬背的方式,学生根本学不到文言文的精华部分。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在古今当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在讲解《滕王阁序》的时候,如果采用逐字注解、背诵的方式,就完全品味不出这篇骈体文的句式对仗、韵脚优美、气势磅薄的特点。因此,对文言文的讲解要带有意境的想象,只有通过意境的想象才能感受到古代文人通过文字描绘在我们眼前的景象。隔着时光的流动以及时代的变迁,没有减少它的光华反而增添了历史的魅力。

在新课程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降低课堂教学的作用力,改为引导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感受空间。除了对文言文内容的了解外,成文背景、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特点等,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加强这些方面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三、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课程教育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正确的把握新课程的精髓,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思想意识。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保护学生的个人思想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分别请学生谈谈个人对刘邦和项羽的看法。这两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评定中并没有谁对谁错,根据每个学生性格特点的不同,会出现不一样的评判。只要有理有据,学生的看法都可以得到认同,这样集体讨论发言产生的思想交流以及形成的课堂气氛,对文言文的学习有较好的效果。在学习诗经这样优美淡雅的文言文时,需要学生多一点情景和心境的想象。《涉江采芙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学生可以采用想象阅读的方式表达诗中的情感。

实际上,文言文的阅读非常考究情感交流,学生自己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情景想象的美妙。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多带入历史事实和野史的涉及,提升趣味性以及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结合现代学生特点加强讲解

现代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较强,对于教师的僵化讲解提不起兴致。出于对学生自主性的考虑,可以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最近,有报道在武汉一中学,学生通过拍摄微电影的方式,重新演绎了《孔雀东南飞》这一文言文片段。通过自己的演绎对人物的性格以及事件情境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达到深化学习的效果。现在学生有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因此教师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弱化教师传教的作用,发挥引导、指引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模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加深文化知识的积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强化文言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做出更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 力.古代汉语文化常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篇4

[关键词]人本主义 高师器乐学科 教学改革

提起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它都不陌生,尤其是战斗在一线的广大高师器乐教师们,我们都知道高师器乐教学在很长时间以来,无形中被冠以了“技能课”, “实操课”的头衔,使得器乐教师们在教学中“唯技是图”,而忽视了“师范性”,这才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本末倒置”,让我们的学生不但不专且不多能。

这种教育理念的弊病在学生们纷纷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时暴露无疑,为此我们对全国10所高师院校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问卷调查, 学校包括杭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通过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师器乐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例如在设置课程性质和开设形式上有70.2%的器乐课仍用一对一的授课,21.8%的器乐课采用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仅8%的器乐课采用多种形式授课, 又比如在教学方法上,虽然目前器乐教学方法种类趋于多样化,但是问答式、观摩式、模拟课堂教学这些互动性较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少。尤其是模拟课堂教学这种充分体现师范性的教学方法却极少地被使用。此外,教学评价方式也很单一,没能将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也很少将演出与比赛纳入考核的因素,器乐评价以期末演奏为评价方式占58%,期末考试加平时考核的占32%,以演出、平时考核、比赛作为评价的总共占10%。调查结果充分的说明了我们对教学理念的改革重视不够,没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上解决问题。器乐教学改革非常需要合理的理论支撑,但遗憾的是,音乐教育研究成果缺少创新,很多的“改”与“变”因为没有适合的理论支撑而缺乏创造性的思路,最后都难逃“换汤不换药”, “新瓶装旧酒”的命运。所以,高师器乐课程教改要想有实质性的突破,寻找合理的理论支撑作为行动纲领才能为改革开辟新的思路。

一、人本主义教育学为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支撑及创新的改革思路

从我们获得的我国高校器乐学科现状的一手资料暴露出的这种种问题,都深刻的说明了目前高师器乐课程教学改革并没从本质上找原因,寻改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就迫切需要全新的理念来作基础和指导。人本主义教育学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些理念对于现行的器乐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高师器乐课程教学。

人本主义教育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起源与发展早在十四、五世纪,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该理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新观念拓宽了高师器乐课程改革思路,它在教学理论中强调自由的、人性的教学理念。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人本主义教育学特别重视与强调人的创造潜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此外,人本主义教育学突破传统思维定势,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将教师定位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他认为,教师应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复制和解说的角色,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本主义教育学还认为师生是平等和朋友的关系,因为教学中最能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质量”。 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 角度去体会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审视学生的一切。

二、人本主义教育原则指导下的器乐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第一,合理科学设置课程

人本主义教育学特别重视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非常强调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之一。对高师器乐教学,首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目的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其根本目的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仍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为主,并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的音乐素质。我们建议为没有器乐基础的学生设置器乐必修课,这主要针对初入学的不具备器乐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课程以基本演奏,音乐鉴赏为主要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对器乐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初步的器乐演奏基本技巧,并对器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置器乐选修课,这主要是针对器乐水平较高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的器乐演奏水平能达到较高水平。

第二,重新修订教材

人本主义教育学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强调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多元性。由于目前我们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直接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通用性教材或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挑选一些练习曲目与乐曲集充当教材用。这些教材大多按照曲目的难易程度统一编排,强调单一技能训练,缺乏对音乐文化和素养的培养,不能满足高等师范音乐教学的需要。遵循人本主义教育学的理念,我们建议全新的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让学生对所学器乐的历史,流派和特点等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应增加音乐感受和音乐鉴赏方面的内容。

2.科学性:根据学生水平,制定不同教学内容,难度选择要适宜。

3.丰富性:教材应包括器乐基本训练,基础技巧,常用练习曲目及教学发法等内容,同时也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

第三,人性化的创新教学法

目前我们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教学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课方式,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法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偏重对演奏技巧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本主义教育学认为教师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复制和解说的角色,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授学习方法,而是建议教师灵活运用示范法、讲解法、模仿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和帮带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这能使学生对教学法有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特别是欣赏法的运用,要充分挖器乐乐曲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的情感因素,使器乐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第四,重塑评价机制

人本主义教育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评价学习效果时,推崇自我评价,而且还特别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为了培养开放创新多元化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目前大部分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器乐课程考核内容仅仅为演奏一首乐曲,考核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成绩,一般分别占70%和30%。可见,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只注重考试结果,忽视学习过程,更不会去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我们建议新的评价机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进行自评和互评;2.在评价机制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估,如学生的上课态度,练习频率,进步速度等。3.在评价机制中,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如对参加社会演出,教学实习等的评价。4.可扩大考试曲目的选择范围;5.考察学生的教学能力。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师:薪酬激:委托一

中图分类号:G64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3-0020-05

委托一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与信息经济学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相融合,成为契约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委托一理论的核心议题就是设计一种激机制以使得人的行为既符合其自身的利益又满足委托人的利益要求。在高等学校中,实际上也存在一种典型的委托一关系:学校作为委托人,它需要聘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并支付相应的薪酬;而教师是人的角色,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任务。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难免会发生,以至于教育和科研质量受到影响。那么,如何建立健全激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显然是高校制度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委托一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高校教师薪酬激问题,以期为高校教师薪酬激机制的建立、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高校教师薪酬激博弈模型分析

(一)薪酬激博弈分析的基本思路与假设

篇6

4.3.3业务管理员按照科研业务种类,可以分别设置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业务管理人员,不同管理人员分别管理全校相应科研业务,能够有效缓解系统管理员和学校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提高相应业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准化。

4.3.4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一般不参与科研信息化具体业务工作,但科研管理系统需要将最新、最全、最直观的各类科研动态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现出来,为学校领导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4.3.5二级单位管理员二级单位根据科研业务量设有一名或多名管理人员,二级单位管理员根据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规定,管理本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事务,同时协助学校科研管理员做好上级检查、科技调研、绩效统计以及科研考核等工作。

4.3.6科研人员科研人员在系统中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录入个人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信息,登记个人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并根据系统通知提示,及时提交各类检查、调研、考核材料。除以上系统角色外,科研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业务审核角色、科研团队管理员、科研平台管理员等,尽量把系统管理权限根据科研管理要求下放给其他系统用户角色,最终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科研管理团队。

篇7

一、 申报材料的一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课题申报材料多采用规范的表格形式,具体内容包括:

①封面(注明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人承诺等);

②课题组基本信息(人员简历及研究专长);

③近期取得的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及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由其他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

⑥预期研究成果;

⑦经费预算;

⑧推荐人意见(指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申报者);

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其中,核心部分是课题研究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一般而言,这一部分又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主要包括课题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等。

核心部分,其实也是申报材料最重要和最难写的部分,为了写好它,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申论和陈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所选课题能否推动理论创新,研究者的视野是否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只有充分了解前人的研究状况,站在前人的肩上,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才可能有所创新。这就要求通过研究回顾和理论反思,了解前人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何种程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思考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因此,研究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必须重点陈述。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切入点、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勾画和描述出来。同时,还须将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陈述出来,让评审专家判断所持观点是否新颖,所作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怎样等等。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成果和价值。本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所持思路和观点是否首次提出,达到了怎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而言,必须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政府的科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4.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即已积累和取得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积累,既可缩短研究周期,又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列上,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如果缺乏必要的坚实的研究基础,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基本就不可能立项。

二、 申报材料写作的原则与特点

撰写课题申报材料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展示申报者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因此申报书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课题立项的依据,以充足的理由和足够的软硬条件的陈述,提高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注意发掘和明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提高课题的创新程度,阐明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激起专家和社会的关注度。此外,必须完整全面地介绍和反映课题项目各个方面的情况,增强课题申报材料的说服力度。

为此,课题申请材料的撰写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1.完整性和全面性。完整、全面地占有资料是申报材料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和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科研课题,都要求申报者就申报课题对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阐述和评价,中小型、专门性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要求了解国内、省内外、行业内外的研究现状。

2.创新性。任何科研课题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是申报材料最突出的特点。课题研究的创新,要求在前人尚未研究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

3.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具备足够的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过程、研究方法和论证环节。

4.针对性。为了避免重复研究,节省资源,申报材料所选课题不宜过泛、过大,应集中在解决某领域的某具体问题上,命题必须具体、确切,目标精准,研究切口小而精。

5.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预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增强专家和社会力量对课题研究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6.选择性、可行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选题范围,申报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合适的研究项目和科研课题。因此,申报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寻找合适的科研课题。所谓可行性,亦即可操作性。从课题拟研究的内容到研究方法的选择都应具备可行性,应考虑课题承担者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选择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

三、 申报材料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课题申报材料从格式到内容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和要求,掌握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有助于课题申报的成功。尽管科研课题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千差万别,但申报材料的写作仍然存在一些通行的规律与方法。比如,写作前要进行科学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定位,因为定位正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一半。比如,写作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选择适合本人特点的对口课题,提高申报的针对性、成功率,避免课题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比如,突出课题研究的新颖性,这是打动专家评委的关键所在。再比如,立项依据充分,研究设计周密,可以用最科学、最简便、最清晰的思路设计科研步骤,以最佳的人员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产出最理想的科研成果。

在此基础上,如果申报材料的撰写适当运用一些技巧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1.课题申报书中,项目名称应确切、清晰、明了,课题名称应直观、明确、客观地反映出拟要研究的内容,题中不加不必要的修饰语;关键内容或技术不可含糊其词,以免造成误解;不能只讲优点,少谈或不谈缺点;同时,要根据申报课题的级别,选择适当的研究深度。

2.实力雄厚的课题组,可将某一重大科研课题全部申请下来开展研究,而只在某具体领域有条件和经验的课题组,申请某一课题的某一部分较为合适。

3.初次申报课题,可申请自选课题、专项任务项目和不在资助范围内的课题等,如果此项课题立项把握较大,还可为日后申报招标课题打下基础,但申报这些课题最好要有前期研究成果。

4.申报材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部分宜用粗黑字体显示,以引起评审专家的注意。

5.课题申报相关参考文献的引用应该恰当,应注意发表的时间、页码及期刊的权威性。

6.如实报告研究工作基础、装备条件、技术力量,以及工作进度安排,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

7.课题组成员应是梯队式的组合,既有高级职称者,也要有中低级职称人员,最好兼容多个相关专业的人员,因为优秀成果都是不同学科交叉研究所得,创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需要团队合作。

篇8

关键词:地球物理测井;微课程;探讨

一、引言

地球物理测井是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从我校物探专业办学以来,一直在本科生教学中开设本课程。该课程理论基础要求高,实践性强,且具有知识面较广,理论知识难度大等特点。从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近年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微课程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和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如何在地球物理测井课程中学习和利用微课程,并有效开展该课程的微课程建设,正在成为我们讲授该课程时思索和考虑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微课程的特点,确定了地球物理测井微课程建设的目标,并提出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该课程的微课程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二、建设目标的确立

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微课程的建设,使受众在学习本课程之后,了解地球物理测井在地质勘探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熟悉各种测井方法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应用条件和地质效果,为从事地球物理测井的生产科研与管理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理论、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

同时,在微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该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要有明显提升,地球物理测井微课程要争取达到精品微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微课程的建设思路

(1)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参考,仔细分析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微课程的选题工作。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授课学时和学生反馈的信息,确定地球物理测井发展简史、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以及视电阻率测井的基本原理等40个知识点开展微课程的建设工作。

(2)根据选题和教学要求,仔细编写教学设计和教案,为微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准备教学素材,结合微课程知识点,充分运用图、形、声、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制作课件,配合讲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辅助教师现场讲授。如在讲授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概念时,可结合视频资料进行教学;而在讲授三电极测井仪器框图及工作原理时,则可结合板书详细介绍该内容。

(4)教学实施与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注意镜头,充分利用PPT和激光笔等配合讲解,不照本宣科,讲解过程中,要做到通俗易懂,且有自己的见解。在介绍电测井、核测井和声波测井的应用等知识点时,可结合实际资料,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对已经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工作,在视频中增加具有矿大特色和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特色的LOGO等,并且需要注意版权的保护和维护。

(6)设计制作完成的微课程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和验收,并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试用。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及时修改和完善该微课程,切实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建设的微课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才能成为对学生适用、好用和爱用的学习资源,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认识和建议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明确微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提出该课程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地球物理测井微课程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景达,俞君.公安院校“微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9):69-73.

[2]武晓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微课程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5(13):147-149.

[3]席景科,葛欣,李政伟,刘厚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建设探讨[J].大学教育,2015(4):60-6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