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8篇

时间:2023-07-10 09:2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大学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74-02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常表现出自学自治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较为欠缺,这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严重脱节。对于药学类专业,化学类课程学习显得格外重要,而“化学学困生”占相当大的比重。我校药学院每年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化学知识摸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测试成绩高的可得90多分,大约占20%;低的只得20来分,不及格率约30%。通过了解高中实验课发现,有的学生来自省重点高中,化学实验开得全,实验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同学来自偏远地区,高中三年只做过几个实验;还有的同学只靠观看演示实验或实验录像了解实验操作,实验基础很差。因此,搞好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的衔接,降低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要求,就成为大学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高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这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方式及深度与大学化学有所不同,所涉及的范围也远不及大学化学广泛,知识的系统性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也有待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提高。由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本身的问题或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些化学问题还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大一化学的教学质量。而大多数学生对上述转变心理准备不足,学习方法和能力还停留在高中的层面上,不能适应新起点的学习。

中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通常认为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所承担的任务[1,2]。也有学者[3]主要关注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问题。然而,随着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一些大学化学知识被纳入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相关知识点广泛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甚至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课程[4]。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目前,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开始执行。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为全体高中学生均需学习的课程,而“选修”部分则包括6个模块。如果在高考中,学生不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选修“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模块;如果参加化学科目的考试,则须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中的2~3个。

这样的课程设置,基本上为大学化学做好了铺垫,但是,高中化学和大学化学的知识点仍然存在一些衔接问题。因此,教师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澄清和重视。

一、大学化学中新出现的知识点

在大学化学中,有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没有涉及的,主要集中在化学原理的相关章节,总结如下:四大平衡部分:质量摩尔浓度的概念、稀溶液的依数性、缓冲溶液、溶度积的概念、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配位平衡的移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部分: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的概念、离子极化理论和键型的过渡。

上述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作为难点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

二、大学化学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知识点

在介绍酸碱理论时,高中化学只讲解了酸碱电离理论,给出了传统的酸、碱、盐的概念,大学化学是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酸碱质子理论,拓宽了酸、碱的定义,提出了两性物质的概念,扩大了酸碱反应的范围;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高中化学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概念,大学化学给出了更加科学的定义――氧化值;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高中化学用平均速率来定义,而大学化学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概念的基础上以瞬时速率来表示。

高中化学往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追求严格的定义与解题训练。大学化学则要求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强调灵活运用化学思维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5]。比如不能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交错,还应明白该现象是由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造成的;不仅应了解甲烷分子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还应弄清这是原子轨道sp3等性杂化的结果。

三、大学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不独立设课,大多数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边做边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识和安装一些最基本的仪器,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及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揭示有关化学现象和规律,巩固所学知识。因为每个实验都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较好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实验记录表格是设计好的,最后的实验总结也由教师来做,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较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而大学化学实验是与理论课并行的课程,具有独立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多、信息量大,一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预先自学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为实验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教师仅起主导作用,讲解实验的重难点,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并于课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写出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实验前要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原理,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合格的预习实验报告,以便实验时能及时、全面地获得需要的信息,顺利完成实验。课上教师只需用少量时间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要求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而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之后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着重注意仪器的布局、调节及正确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原理、方法等的认识,就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组织现场讨论,耐心帮助不合格学生分析原因,并给予他们重做的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一般都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当前学生化学知识参差不齐的现实使得他们接受新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如果让所有学生接受同一教学目标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并挫伤他们强烈的求知求新欲;而基础差、能力欠佳的学生又会“吃不消”,从而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根据生源的差异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教育目标的多层次和教学方法的多类型转变。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并服务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向主动掌握的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杨华.例说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衔接[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2):106.

[2]黄双路,蒋智清.浅论大学医学化学课与中学化学课的衔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53-355.

[3]程春英.试论大学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J].实验室科学,2010,13(1):5-6.

[4]罗群兴,廖婉莹,纪敏.谈新课标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相关性[J].化学教育,2011,32(7):20-22.

[5]曹琼方.中学与大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篇2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知识块 学习方法 学习环节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进入高中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既有些熟悉,但又了解不多。高中与初中相比,化学知识无论是难度还是容量都增加了很多,许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上容易产生较多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认清中学化学的本质与特点,尽快走出困境,是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1.不同化学知识块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依据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可将相关的知识分为几大块: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基础等。不同知识块的特点差异较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针对其中几块作简单介绍。

1.1元素化合物部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的基础,必修一主要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顺序是: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另外,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多面广,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的基础之上,再对同类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进行推广学习。例如,在学习碱金属内容时,学生要先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知识: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所以在反应时体现出强还原性,例如: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等等。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即钠失去电子,而电子被氢离子得到,由此可联系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问题。锂、钾、铯的性质可以根据递变规律来理解和学习。

元素化合物内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多,所以学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例如:必修一每个专题后面,都有一个栏目“整理与归纳”,将本专题所学知识进行网络化归纳,学习时可以此为主线,可根据自己能力将网络中的每个知识点再进一步细化处理,如此可以明显降低学习的难度。

1.2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知识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制备等内容。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条线索:①官能团对物质的性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对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就抓住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②常见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每种反应类型,又包含很多的反应情况,例如取代反应包括:烷烃的卤代,苯的卤代与硝化、磺化,酚的溴代,醇与卤化氢的反应,醇的酸化,醇分子间脱水成醚,醇与酸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等。③化学反应条件(如:卤素光照,溴与催化剂,浓硫酸加热,等等),从反应条件上就可以推测出反应类型,例如,溴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脂肪烃上的取代反应,而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溴水在常温下可以与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发生加成反应,等等。④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等物质间的转化)。⑤有关重要的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醇制乙烯、银镜反应、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酚醛树脂的制备等实验)。⑥有机化学试题常见的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或几个新型的物质的结构,来考查:判断分子式,判断共线共面问题,同分异构体书写,化学反应类型,与Br、H、NaOH反应时最大用量的计算,等等;二是有机合成推断题,往往以一个物质的合成路线为载体,来考查:分子式推断,官能团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尤其是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等类型)。

1.3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

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一些基本理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知识,等等);化学平衡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建立与特点,平衡的移动规律,等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规律,等等)。学习时理解原理、理解规律非常重要,可以将规律“模型化”,例如学习原电池相关知识,可以锌―铜―硫酸原电池为模型来研究,可按以下思路思考: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电子流向电极反应相关计算与应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电化学高考易考知识点: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pH值的变化,电子得失相关的计算,等等。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综合应用,则可选择铅蓄电池为模型,弄清原理、总结规律,结合考点进行变式训练。

必修内容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拓展与延深。所以,要学好化学,在高一的时候必须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地发展。

2.优化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一般环节为:预习课堂作业复习考试,为提高每个环节的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做法。

2.1课前预习的做法: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

通过课前的预习,可以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哪些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就容易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注意:预习不必面面俱到、搞得太细,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上课听讲时有所松懈,反而降低学习效果。

2.2课堂学习的做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善于听课、认真观察、注重理解、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例如,课堂演示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果与自己设想的不同,可以与老师交流探讨,另外还应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化学试题讲评不仅要听解题思路与方法,而且要注重规范解题步骤。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重点记,记难点、记疑点。协调好记与听时间,不能只听不记,也不能只记漏听,顾此失彼。

2.3课后复习做法:回顾课堂、规范作业。

常有学生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出错。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因为只有反复多次理解记忆知识点,才能真正掌握牢固,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新课学完之后作业之前,结合课堂笔记,让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里“放电影”,再现课堂所学的知识主线,发现有疑惑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可以引起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思考。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有些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先复习相关知识,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作业上尽量避免题海战术,对于典型例题应反复研究、多方推敲、触类旁通,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2.4合理使用教学案。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使用教学案可以使学生更方便地进行预习、课堂听讲和复习巩固,明显地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案编写一般包含以下几块内容:①考纲要求(学习目标);②双基回顾;③经典例题;④课堂练习;⑤课后习题。“考纲要求”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与重难点,要学什么,使学生在学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双基回顾”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以填空的形式体现出来,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把与本节课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作一个总结归纳,使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经典例题”是指精选有代表性的试题,尤其是高考题与名校的模拟题,力求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案先学,教师检查、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课堂上结合教学案内容,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师生共同探究,可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开放性,实现化学学习的高效率。

篇3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既体现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又与电学等物理学知识相互渗透。“电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综观近几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几乎年年出现,主要集中在电极电势概念的应用及新型化学电源方面。现将考查该热点的试题类型归纳如下:

1 电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1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及应用

第1题: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回答如下问题:

(1)以丁烷代表汽油,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该电池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_。

(3)人们追求燃料电池氧化汽油而不在内燃机里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你认为在ZrO2晶体里掺杂Y2O3用Y3+代替晶体里部分的Zr4+对提高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会起什么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

(5)汽油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_______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有人估计,完全避免这种副反应至少还需10年时间,正是新一代化学家的历史使命。

命题意图:联系实际考查原电池相关知识,即原电池电极的确定和书写,固体电解质掺杂的导电能力,能量的利用率等。

解题关键:本题中“燃料电池”在本质上属于原电池,故答题最重要的是在于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反应总方程式,再利用电极反应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

解析:(1)2C4H10+13O2=8CO2+10H2O (必须配平; 所有系数除2的方程式均应按正确论)。

(2)O2+4e-=2O2-; C4H10+13O2--26e-=4CO2+5H2O;向负极移动(答向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移动也得满分);负极(答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也得满分)。

(3)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答内燃机能量利用率较低也满分;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等,得分相同)。

(4)为维持电荷平衡, 晶体中的O2-将减少(或导致O2-缺损)从而使O2-得以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表述不限,要点是:掺杂晶体中的O2-比纯ZrO2晶体的少)。

(5)碳( 炭粒)等。

1.2电解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第2题: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可用下法转化为可利用的硫:配制一份电解质溶液,主要成分为: K4[Fe(CN)6](200 g・L-1)和KHCO3(60 g・L-1);通电电解,控制电解池的电流密度和槽电压,通入H2S气体。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已知:E[Fe(CN)63-/Fe(CN)64-]=0.35 V; KHCO3溶液中的E(H+/H2)~-0.5 V;E(S/S2-)~-0.3 V。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解池的电极方程式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关键: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出构成电解池的阴阳极,然后根据电极方程式书写总方程式。

解析:通电后, 阳极反应: [Fe(CN)6]4- - e-=[Fe(CN)6]3-……①;阴极反应:2HCO3-+2e-=2CO32-+H2……②。①②相加得到电解反应式:2[Fe(CN)6]4-+2HCO3-=2[Fe(CN)6]3-+2CO32-+H2……③。即通电一段时间后,通入H2S前,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已变为: [Fe(CN)6]3-、 CO32-、 K+、 H2等, 由于E[Fe(CN)63-/Fe(CN)64-]>E(S/S2-)>KHCO3溶液中的E(H+/H2), 所以有H2又有H2S时, [Fe(CN)6]3- 与 H2不能共存, [Fe(CN)6]3-与H2S也不能共存,[Fe(CN)6]3-先将H2氧化, 后氧化H2S。

(1)2[Fe(CN)6]3-+H2=2[Fe(CN)6]4-+2H+……④;又由于有CO32-存在时, H+不能共存, 故2[Fe(CN)6]3-与H2 之间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应写为: 2[Fe(CN)6]3- +2 CO32-+H2=2[Fe(CN)6]4-+2HCO3-……⑤

(2)当通入H2S后,[Fe(CN)6]3-也要氧化H2S: 涉及硫化氢转化为硫的总反应:2Fe(CN)63- + H2S=2Fe(CN)64-+2H++S ……⑥,同理,有大量CO32-存在时,H+也不能自由存在,H++CO32-=HCO3-,所以,通电后,通入H2S时,有硫生成的总反应式:2Fe(CN)63-+2CO32-+H2S= 2Fe(CN)64- +2HCO3-+S……⑦, HCO3-再去完成阴极反应,Fe(CN)64- 再去完成阳极反应, 故将③⑦相加后得:H2S=H2+S。

1.3充电电池电极反应书写及电解质溶液的判断

第3题:图1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

(1)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

左:___________;右:___________。

(2)写出电池充电时,阳极和阴极的电极反应。

阳极: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

(3)写出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

(4)指出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的是大型钠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化学的相关综合知识。

解题关键:正确判断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极反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放电时,Br3-在正极得到电子变为3Br-,而S22-则在负极失去电子变为S42-。

解析:1.由于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离子选择性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又知道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3NaBr。因此,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左:原电池(+)极,发生还原反应: Br3- 3Br-,NaBr3/NaBr(只写一种也可); 右:原电池(-)极,发生氧化反应: 2S22- S42-, Na2S2/Na2S4(只写一种也可)。

2. 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阳极:即原来的(+)极发生氧化反应, 3NaBr-2e-=NaBr3+2Na+; 阴极:即原来的(-)极发生还原反应, Na2S4+2Na++2e-=2Na2S2。

3. 2Na2S2+NaBr3 Na2S4+3NaBr。

4. 在充电过程中,Na2S4变为Na2S2,钠离子流向阴极完成还原反应,故Na+的流向为从左到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4题:镅(Am)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锕系元素。241Am的放射性强度是镭的3倍,在我国各地商场里常常可见到241Am骨密度测定仪,检测人体是否缺钙:用241Am制作的烟雾监测元件已广泛用于我国各地建筑物的火警报警器(制作火警报警器的1片241Am我国批发价仅10元左右)。镅在酸性水溶液里的氧化态和标准电极电势(E/V)如下, 图中2.62 V是Am4+/Am3+的标准电极电势,-2.07 V是Am3+/Am的标准电极电势,等等。一般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是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势。

再者,由于AmO22+到Am3+的电极电势为1.68 V,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Cl-和刚生成的氢气,所以也不稳定,最终只能生成Am3+。

解析: 要点1: E (Amn+/Am)

要点2:E (Am4+/Am3+)>E (AmO2+/Am4+), 因此一旦生成的Am4+会自发歧化为AmO2+和Am3+。

要点3:AmO2+是强氧化剂,一旦生成足以将水氧化为O2, 或将Cl-氧化为Cl2,自己转化为Am3+, 故AmO2+也不能稳定存在。相反,AmO2+是弱还原剂,在此条件下不能被氧化为AmO22+。

要点4:Am3+不会发生歧化(原理同上),可稳定存在。

结论:镅溶于稀盐酸得到的稳定形态为Am3+。

3金属腐蚀及防护中的电子转移数与电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5题:某远洋船只的船壳浸水面积为4500 m2,与锌块相连来保护,额定电流密度为15 mA・ m-2,预定保护期限2年,可选择的锌块有两种,每块的质量分别为15.7 kg和25.9 kg,通过每块锌块的电流强度分别为0.92 A和1.2 A。计算说明,为达到上述保护船体的目的,最少各需几块锌块?用哪种锌块更合理?为什么?

命题意图:近几年电化学竞赛题已从传统的电极计算越来越偏向于科研及工业应用。因此,在培训竞赛选手过程中,充分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得高分,而且会有助于得到正确的答案。

解题关键: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该题的意思。

解析:首先,算出通过体系的总电量: 2×365 d×24 h・d-1×60 min・h-1×60 s・min-1=6.307×107 s;0.0150 A・m2×4500 m2=67.5 A;67.5A×6.307×107 s=4.257×109 C。

其次,计算总共需要多少锌。电子的量为:4.257×109 C/(9.65×104 C・mol-1)=4.411×104 mol;

锌量:(4.411×104 mol/2×65.4 g・mol-1)×10-3 kg・g-1=1443 kg=1.44×103 kg。

需质量为15.7 kg/块的锌块数为:1.44×103 kg/(15.7 kg/块)=91.7 块≈92 块。92块×0.92A/ 块=85 A>67.5 A , 电流强度可以达到要求。

需质量为25.9 kg/块的锌块数为:1.44×103 kg/(25.9 kg/块)=55.6块≈56块。

56块×1.2A/块=67.2A

选用较重的锌块更合理,因其电流强度较小,理论上可以保证2年保护期限,而用较轻的锌块因其电流强度太大,不到2年就会消耗光。

启示:根据电化学的有关知识设计的竞赛题是多年来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电化学内容便于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因此电化学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是今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理想知识点。本文将近几年有关电化学的竞赛试题做了一些粗略分类,并不能覆盖电化学所有知识及题型,但只要掌握其基本规律,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求解自然就会胸有成竹,驾驭自如。

参考文献:

[1]马宏佳.高中化学奥赛试题评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91~92.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实验;指导;着力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无一不是对大量实验观察分析和理性总结中得出的结论。学习化学同样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手段。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再现和验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既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个性品质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巩固课本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技能、技巧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实验意、探究识淡薄,动手能力差,被动依赖性强等。部分教师对学生实验不重视,不做实验或对学生实验采取“放羊式”的方式完成。学生实验变成学生“随意使用”仪器,“胡乱滴加”试剂,“马虎观察”现象,“笔记填写”报告玩乐而已。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从内容上体现在实验意识、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四个方面。从时序上看主要体现在实验前的预习指导、实验中的操作、观察指导和实验后的问题反思、解决指导。教师根据需要抓住不同内容、时段的“着力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指导形成实验意识

20世纪以来,尽管理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数学方法等被广泛引入化学,但是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仍然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实验手段逐渐从经典的方法向仪器化、自动化、微型化发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对此评论到:“实验无论怎么样强调都不能说过分”。 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实验意识,还不能在意识层面对化学实验的功能、作用、重要性产生准确、充分的认识。教师既需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更应强化自身实验意识。教师的重视和强调是学生实验意识加强的关键,下列的话语应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化学实验是一切化学知识的根源,是创新的生长点。

二、指导预习实验

实验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方法、操作步骤,了解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现实中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预习采取“看一看、抄一抄”,懂不懂无所谓的态度,进入实验室时脑子一片空白,照着实验步骤就动起手来或对实验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是来看一看,动动手,凑凑热闹罢了。实验中学生自然是手忙脚乱一会打碎仪器,一会寻找试剂,教师疲于应付这些琐碎的事件,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指导。

因此指导学生实验前需要认真预习实验,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中所需试剂药品仪器装置、仪器性能以及预计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此时的“导”,要点明主题,揭示关键,提示重点和难点,强调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三、指导操作实验

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安全等。实验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

如在进行中和滴定操作之前,教师应先介绍酸式、碱式滴定管的结构、区别、使用方法等。并具体进行演示操作,同时指导学生练习如何控制活塞和玻璃珠,提出操作要领“左手旋塞,右手摇瓶,眼盯锥瓶,变色立停。”等内容。

四、指导观察实验

主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认真细致观察、准确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留意实验异常现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事先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观察。就是让学生把观察对象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等都细致地观察出来。

如对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的观察,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观察铝表面有红色的物质出现,还应观察出有气泡、溶液变蓝色浑浊等现象,甚至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放出气泡速率的变化,试管壁温度的变化等等现象。同时还应让学生记录观察内容,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速度、发热、颜色变化等的原因,变化的本质及生成物的性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五、指导思考实验

学生实验后,应在思考实验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验总结和分析中来。如: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对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如在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①简易量热计各部分的作用②如何减小热损失。③造成误差的其他可能的原因④其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如何等等。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促使学生认识水平产生新的飞跃。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实验结束时按照一定的要求清理仪器、搞好实验桌面卫生等。

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不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重视学生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大力为之!

【参考文献】

篇5

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相比,在知识的难度与广度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在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上,与初中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初中学生刚进入高中都会不适应,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他们仍旧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化学,由于初中方法大部分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还有一些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课堂容量大的特点,对于很多知识不能够较快的消化.除此之外,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在内容上有时候不能够很好的衔接,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都使得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初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比较

初中三年级所学的化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实验仪器的名称等.初中化学一般比较重视定性分析,教师经常让学生将实验现象或者结论记住.而高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定量分析,不再是之前初中化学中那种浅显的记忆,而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由初中所积累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不断的延伸、扩展.例如:对于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初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并记住实验的现象.而高中教师就会让学生在记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理解这个反应的意义,并会应用差量法进行定量计算.初中阶段的知识相对较少,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应付升学考试,而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不能仅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化学,这种方法不再适用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例如:对金属锂、钠等元素的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存放.而高中阶段在记忆其物理性质的同时,要求会证明,在记忆化学性质的同时,要求会分析,并且要会从保存方法推断元素的性质.总之,初高中化学对知识点的要求不同,教师应准确掌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衔接,注重知识的比较,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教学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化学教师应熟悉初中化学所学的化学概念以及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初中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旧有的知识能够有新的认识.找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然后加以引导,注意减少教学的难度,让学生以理解为主.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由历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可知这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加难点.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该知识点的难度,教师可先从初中所学的化合物知识以及涉及到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找到知识的延伸点.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是以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在高中化学中,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只要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就很容易判断了.因此,熟悉初中化学中哪些知识点已经有所涉及,对初中化学知识所涉及的深度作一定的了解,以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更好的把握.只有对初中化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快速找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初中所学的化学往往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有些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总是假设在理想的条件下存在,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理想的条件.因此有些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是成立的,可能到了高中就不成立了.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往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纠结于前后学习的矛盾,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的讲解.努力指导学生在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旧知识中延伸扩展出新知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初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分着学的呢?当时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说不能单独存在呢?这时教师应先带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进行回顾,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子分析中明白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因此叫做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初高中化学知识的不同,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形成新的知识框架,更好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

3.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师在教授化学时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将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例如:在学习蒸馏装置内放置沸石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暴沸,教师可以让学生吸取家庭煮牛奶豆浆的经验,增加对化学的感性理解.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时,由于初中阶段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形象,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原电池比喻成公交车,电子比喻成乘客,这样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变成了乘客上下公交车的常见现象,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篇6

一、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中包含着很多日常生活现象,所以,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从周围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出发,让自身的日常的生活现象帮助自己理解化学知识,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身生活实际中的困惑,更好的凸显知识来源于生活,归属于生活,从而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2]。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里烧水壶中常会结有一层厚厚的水碱,从而影响烧水壶的使用,在生活中往往用醋才进行水碱的清洗,那么这样一个日常生活常识里面蕴含着咋样的化学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高中化学中酸碱反应一课的学习,从课堂学习中学习有关酸碱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帮助自己对于水碱清洗常识的解释。从而将日常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点相结合,帮助自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引导自己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是一个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同时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化学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学习,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现象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不断提高对高中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所学的化学知识的总结,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伴随着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进行理解,并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与学生和老师对化学知识进行探讨,加强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当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化学知识的形象比喻时,应该努力结合老师的形象比喻,加强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成绩,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学习资源。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搜集与学习,结合在学校课堂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搜寻一定的学习素材,在老师以及家长的协助下,在网络中所及到的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对化学试验的验证,提高自身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对于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学习成果。拓宽自我的知识范围,提高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篇7

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在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情况下,给高中化学的教学带来严重的困扰。在新课标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创新,最终达到高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上落后

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学仍旧以传统的教学为主,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的化学学习也只是机械的学习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并死记硬背。这样学生虽然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靠,但缺乏应用的能力,这也导致现阶段很多学生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但做题的时候仍旧做错。新课标的高中化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加上高中化学的知识涵盖比较广泛,像无机、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方面

高中化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比较丰富,实验的方案也比较灵活,高中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化学实验来理解化学现象,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现阶段的实验教学完全是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步骤下完成的,教师往往事先讲解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没有很好的去评价和反馈。导致现阶段的实验教学完全成为摆设,对于学生知识点应用能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帮助。

3.理论教学方面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较为复杂,理论知识教学占据了高中化学的一大部分。其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对于无机化学来讲,其知识点都比较具有专业性,其内容都是包括了物质的组成、化学结构、反应平衡等知识点,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呆板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也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有机化学方面,有机物的结构和组成都比较复杂,知识点的难度相对较大,在教学中,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好,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等现象。

二、新课表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建议

1.在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准确的标准,即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根据教学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更应该将教育的目标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上,通过改变以往以化学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对新教材进行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2.教学内容上进行转变

新课标的高中化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培养。化学教学从基础入手,像化学用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增加这些基础概念的出现量,争取做到熟能生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化学知识一般比较抽象,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学生都有化学是天书的感觉,对化学的印象就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练习题,这也是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新课标的高中化学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化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的角度引入化学知识,并从化学的角度探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教学会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带到化学教学中去解决,学生也更能深刻的掌握这些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化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

3.注重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绝不仅仅是化学教学的附属品,相反,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不能仅仅提供给学生实验步骤,教师是学生进行实验中的引导者,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后,还要给学生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先观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化学实验本来就是十分复杂的,在实验中某一步骤不正确会导致实验效果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讲解,并引导学生主动通过这些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让实验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在实验后,教师还要充分地做好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点上的巩固。

4.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提出,让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出现多元化,笔者在此总结了几点:其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以其生动、有趣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像、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二是情境教学。化学教学情境的创立,将化学知识通过情境来展示到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化学情境教学法是现阶段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化学反应通过视频、教具等方式,将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学到化学知识。其三,互动式教学。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化学新课程也更应该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也成为化学教学课堂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沈丽金 单位: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化学,取得高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1.抽象性

在初中,主要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念与理论,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概念和公式。而到了高中,化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侧重于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1]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论性就非常强,而且十分抽象,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掌握其含义。

2.复杂性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深度、有难度、化学方程式多,需要学生狠下工夫,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初中阶段的化学反应相对比较简单,而高中则相对较复杂,比如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的化学反应,就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很多学生对类似这样复杂的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3.以实验为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的典型特征。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2]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手尝试操作一些实验器具,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及过程后的总结,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

有人说,化学既是理科,又是文科,这不无道理。因为化学的内容杂、知识点多,很多实验结论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记忆。特别是高中化学,对很多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既要联想其实验的过程,又要牢记反应的物质、条件、结果。只有准确记住了参与反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方式、化学方程式,才能正确地解题。

5.注重实践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它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化学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熟知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化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体会其中的化学机理,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1.注重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比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3]在做化学实验之前,学生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化合物性质、实验仪器,特别是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规范操作、注意观察、抓住本质的现象,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出现的问题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2.加强记忆积累

首先,学生接触化学的学习较语文、数学等学科晚,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其次,相对于初中化学的知识量少,内容相对较简单的特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不仅需要强化记忆训练,还要对其原理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最后,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切不可死记硬背,要有针对性地记忆、有重点地记忆、有技巧地记忆,要先理解了再记忆。化学规律的掌握不仅要靠长期积累,而且要依赖正确合理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化学的保障。在学习化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预习、听课、记录、实验、作业、复习等,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把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上课内容,做好练习,同时要把平时练习、考试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细心揣摩,专心思考,最终攻克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把问题搞明白。

4.抓住典型与关键

学好高中化学,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而是要让学生抓住关键和典型,学会总结归纳,从典型习题中获取所学知识。[4]比如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总结化学原理和规律,达到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总之,要使学好高中化学,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特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规律,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验基础、加强化学知识的记忆积累、抓住典型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1]唐圣华.从高中化学的特点谈学习方法的变革指导[J].成功(教育),2011(23):10.

[2]贾志明.简析高中化学教材特点,构建学生化学科学素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