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4: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老年疾病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1]。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更为艰巨。我们根据患者高龄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12—200906月间,清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233人,平均年龄为(73.1±4.2)岁;其中60~70岁94人,占40.3%;70~80岁102人,占43.8%;80岁以上37人,占15.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人,占36.1%;糖尿病患者78人,占33.5%;呼吸道感染患者54人,占23.2%;其它患者17人,占7.3%。
2 护理措施
2.1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各种病痛折磨,加上此阶段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与害怕、孤独、寂寞等异常心理反应,不利于配合治疗和疾病的康复[2]。清华医院内科的患者几乎都是退休老教授老职工,多数人的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工作,回国与父母见面机会甚少,清华医院的患者更显得孤独。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有信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使其内心的情感得以倾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3]。褥疮在老年卧床的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危害很大。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我们对高危人群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床单,保持其皮肤清洁卫生;对营养不良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其皮肤抗压能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我科住院患者半年来无1例发生褥疮。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锐,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如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时很少见到像成年病人那样剧烈的心绞痛,而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有的还可完全无疼痛,经常是在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后或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心肌梗塞。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4]。
2.4 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滑且不易固定,再加上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着重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以使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小。另外,我们尽量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保护了血管,一举两得。为了提高穿刺准确率,我们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肿患者进针前先按压穿刺部位,暴露血管后迅速进针;血管扁平、较细患者穿刺前进行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必要时选用细小针头。切勿用力拍打,避免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自己正在输液,故应妥善固定,必要时使用夹板。
2.5 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同时并存几种疾病,用药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影响治疗效果。故我们严格按医嘱,严格定时发放口服药,并监督服下,必要时给病人喂下。不同时间的口服药,如餐前、餐中口服的药用不同颜色的药碗盛放;特殊用药如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单独放置,并设有显著标识。切勿将口服药整盒发给患者自行服用,以免遗忘、漏服或多服。静脉给药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输液速度、输液是否通畅、有无不适主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嘱咐患者切勿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
2.6 同时要重视合理的饮食及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经常对治疗失去信心,环境的改变及远离亲人经常使他们感到孤独,情绪不稳定[6]。因此,我们视病人为亲人,同情和关心他们的痛苦,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高度的事业感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环境;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护理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经过我们专业的护理、细心的照顾、精心的呵护,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真正达到了零投诉,零纠纷,使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9%。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Z].2006.45
2 顾燕,薛素梅.非语言行为对提高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6(6):15991601
3 周凤云.浅谈老年病人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9(11):1781
4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68
【关键词】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摘 要】 对老年外科患者围术期中并存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疾病,从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密切监测,术后精心护理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说明重视老年外科并存疾病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低死亡率,提高老年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外科 围术期 并存疾病 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外科患者中老龄患者比例愈来愈高。据有关资料统计,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约占外科手术患者的25%左右[1]。尽管现代外科手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适应症在老年外科不断拓展,手术成功率也相应提高,但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条件,主要脏器的代谢能力、机能储备能力及营养状态逐渐低下,使老年患者并存疾病增多。研究[2]表明:老年外科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占50%,有呼吸系统疾病占30%,营养不良占30%,糖尿病占20%。这些并存疾病直接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加强老年外科围术期中并存疾病的观察和监护十分重要。
1 术前护理
1.1 对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 精神状态的评估是通过患者的智力和反应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自我照顾及对治疗和护理能否正确配合的能力[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提供部分照顾或全面照顾的护理方案。在ADL中,强调老年患者ADL功能自立的“留有余地”护理[4],对术后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状态的评估是从焦虑、抑郁、认知能力及反映正向健康的指标来判断是否有存在心理问题[5]。老年患者特定的生理条件可导致心理变化,患者常因病程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以延长生命,对手术治疗顾虑较多,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打击及术中、术后出现生命危险或造成残废,增加家庭负担,而对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不安,甚至拒绝手术。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做好疏导和安慰工作,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术前对老年认知能力的评估,是确保有计划、有针对性实施个性心理护理、帮助老年患者确定自理能力及提高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的可靠依据[4]。
1.2 对脏器、系统功能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要了解和掌握现存的外科疾病和并存的内科疾病以及相关的护理问题,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以下检查: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比积;②肝、肾、心、肺功能检查;③尿糖、尿蛋白及沉淀镜检;④血气分析;⑤血糖;⑥血脂及胆固醇;⑦血液粘稠度;⑧血栓弹力图及脑血流图等。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存在的临床表现,评估身体状况确定能否耐受手术,同时做好并存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1.2.1 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护理 ①要控制血糖:遵医嘱将术前血糖控制在7.8 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为宜。每日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结果应用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剂量需准确,输液中加强观察有无发生低血糖反应。②做好宣教和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因担心术后伤口愈合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其配合治疗。③加强对饮食的指导:嘱患者进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的食物,严格按照营养医师制订的糖尿病食谱进食。
1.2.2 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术前护理 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张辉报道:凡有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近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死及3个月内频发心绞痛和神志不清、严重哮喘、肾功不全的患者都视为手术禁忌。充血性心脏衰竭、贫血或低血容现象,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均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重点是指导患者准确地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密切观察疗效;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要求血压降至160~170/90~100mmHg方宜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前心脏准备一般需要1~2周,期间应遵医嘱指导患者准确服用扩冠药及钙通道阻滞剂,心血管药物应坚持使用到手术日晨,并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1.2.3 对合并呼吸道疾病的术前护理 通过呼吸机能检查、血气分析可评估患者呼吸机能低下的程度。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特别是吸烟者伴有COPD的更为多见,易诱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文献报道:吸烟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而非吸烟者只为7.9%。老年慢性肺部疾患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它也是获得性肺部感染(NP)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要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同时要加强宣教,劝其戒烟,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和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1.3 对术前营养状态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应从以下方面对老年外科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定:①了解饮食量和有无偏食;②检查肌肉萎缩和皮肤状况;③了解有无影响营养状况的慢性疾病;④通过人体测量及生化测定来判断有无营养不良。对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要加强支持疗法,老年人多因牙齿、胃肠道功能低下,不能口入,可遵医嘱实施胃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质、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酸混合液),必要时可输入全血或血浆,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盐、酸碱平衡。
2 术中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特点,需要术中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监测和给药。如术中要进行心电图、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和血气分析的监测,并根据各项测定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陈宝公介绍[6]:在对32例血糖在14~18 mmol/L患者行急诊手术时,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胰岛素16 U加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滴速从20滴/min开始,观察30~60 min无不良反应时,再以40~50滴/min速度滴入。并随时复查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待血糖控制在(7.8±0.5)mmol/L时(一般3~5 h)行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对呼吸道管理应引起重视,因麻醉可使吞噬细胞的功能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使粘膜损伤,屏障功能降低,这种整体和局部抵抗力降低状况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严格无菌技术,保持手术间空气洁净和温湿度适宜。插管的物品和材料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面罩最好采用一次性,要定期抽样检测,并做到一人一物一用。
3 术后护理
3.1 麻醉复苏期护理
3.1.1 全麻后护理 除一般护理外,在观察全麻复苏情况时,需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循环异常。老年患者消化功能低下,血浆蛋白偏低,加上肝脏功能及肾脏排泄效率相应减退,容易引起物蓄积,如患者术后不能按时清醒或出现呼吸、心跳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6 h内每15~30 min测量P、R、BP 1次,待患者清醒后可1~2 h测量1次至24 h。
3.1.2 硬膜外麻醉后护理 老年患者对硬膜外麻醉及低位腰麻耐受代谢功能低下,但因老年人硬膜外容积小,椎间孔狭窄,麻醉平面易于扩散,故术后易引起低血压,且老年人多有血管硬化,应警惕硬膜外血肿发生,注意观察下肢活动是否按时恢复。
3.2 呼吸道护理 肺部感染是老年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生理性退行性变,使肺脏的顺应性下降,这些功能的改变使老年外科患者更易缺氧,特别是在疼痛、使用止痛药、感染及手术后,在上腹部术后1 s用力呼气量(FEV1)可下降50%左右,肺活量减少[2]。术后要通过听呼吸音、监测PaO2及进行X线检查来评估呼吸状态[3]。适当给氧,协助患者变换并给予叩背、超声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同时保持口腔清洁。还可协助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以利于肺膨胀,改善肺换气状况。
3.3 心血管疾病护理 由于术前患者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等,虽然经过治疗有所改善,但因手术的刺激可导致心律紊乱、血压升高等症状。术后要进行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和降压药物,注意水电及酸碱平衡,因为术后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是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因素。注意观察末梢循环状态,预防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3.4 糖尿病护理 术后要立即查血糖,以提供治疗依据,同时作好宣教指导和并发症的预防包括:①注意口腔清洁;②注意皮肤卫生;③加强伤口护理;④预防肺部、泌尿系的感染;⑤预防低血糖或高血糖昏迷。
3.5 舒适、安全护理 术后最常引起不舒适的问题是:恶心和呕吐,腹胀和胀气痛,疼痛以及不安,尤其患者自麻醉苏醒时,可能会烦躁不安。当患者不舒适情况存在时会妨碍手术后期的休息和睡眠,应注意解决不舒适的因素。对术前评估身体活动性低下、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跌倒摔伤或坠床,注意局部保护,防止热水袋烫伤和褥疮的发生。及时处理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如:腹带过紧、刀口、引流管刺激和卧位不适等。
3.6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体质虚弱无力,依赖心理较强,有些患者术后可能遇到体形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心理和情感造成较大的压力。如人工,不仅对患者,同时对家属也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3],此期间护理人员要以极大的同情心与患者、家属共同面对现实,减轻患者因体像改变引起的困惑和不安,必要时请心理医生或社会工作者与之交谈。
参考文献
[1] 黄鹊欢.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院学报,2001,18(1):110-111.
[2] 吴文溪.重视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1):3.
[3] 潘克勤,张 艳,李晓辉.高龄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09-412.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1(a)-0162-02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饮食习惯的变化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临床上在给予积极的治疗之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观察对象主要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且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成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7、23例;年龄在62~86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78±8.67)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7例,糖尿病性肾病15例,糖尿病足8例。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6、24例;年龄在62~8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45±8.13)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1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6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糖尿病足9例。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其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案,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纠正其错误的生活行为;对其负性心理情绪给予疏导,使其保持身心轻松,减轻精神压力;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并及时处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护理基础、提高细节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如下:①加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结合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基础服务。严格按照护理分级制度,给予患者生活、健康指导。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以及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服务。②提高细节管理:对于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室内的温湿度调整以患者舒适度为主;摆放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手册、杂志以及糖尿病食物模型等,便于患者学习;走廊、宣传栏可张贴糖尿病的教育展板,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病房内应具备微波炉、针线盒以及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接待患者。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全方位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告知其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改善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遵医行为。④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划入考核中,并实施奖惩、评优政策,以激励护士的自觉性,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工作责任。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评分。
1.3.2判定标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进行评定。每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進行判定。主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种。护理满意度即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之和。
1.4统计方法
将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并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76.64±2.36)分、运动依从性为(64.25±3.58)分、用药依从性为(60.57±4.85)分、自我监测为(68.97±6.47)分;对照组患者的的饮食依从性为(61.22±1.25)分、运动依从性为(58.39±3.47)分、用药依从性为(55.64±2.01)分、自我监测为(60.57±4.56)分。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详情如下所示:观察组:躯体功能为(89.64±1.58)分、心理功能为(75.62±2.31)分、社会功能为(78.44±6.57)、物质生活为(69.87±11.28)分。对照组:躯体功能为(80.47±2.55)分、心理功能为(69.84±6.57)分、社会功能为(70.59±3.48)分、物质生活为(66.68±6.59)分。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其中非常满意37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3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激增[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明显较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加大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传统护理方案具有较大的机械性和片面性,护士仅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缺少主动性和人性化。优质护理不仅可从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呵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不仅如此,通过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克制不良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疏漏,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做到了“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評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可知,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改进患者日常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而使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0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该结果可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的优越性,不仅可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萌.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2.
[2]张美丹.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5):181-182.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0岁,平均65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疾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6年,此次病情加重平均7天。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6例。
1.2实验室检查 20例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8例,肺功能检查15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6例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上述病例经抗炎、平喘、祛痰等治疗及心理护理,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日期平均12天。
2.护理体会
2.1环境 呼吸系统疾病首先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定时消毒,温度18-22度。湿度50%-60%。避免空气污染,如:烟,气体,粉尘。
2.2改善通气 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氧流量。重症患者吸氧后密切观察用氧效果。吸氧后,病人安静,紫绀改善,呼吸频率,节律均匀,说明用氧后有效果;若呼吸变慢变浅,应调节氧流量,或加用呼吸兴奋剂;若出现意识改变及精神症状,应考虑肺性脑病,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痰多不易咳出者,应当多饮水,以保证呼吸道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以利痰液的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遵医嘱雾化吸入,每天两次,吸痰前、中、后加大氧流量。
2.3用药观察
输液时严格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会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呼吸内科氨茶碱应用较多,应缓慢静注,防止不良反应。巡视的时候告知家属及病人不能随便调节滴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2.5有效排痰 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的病人,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指导患者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用手按住腹部,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帮助痰液排出。
2)胸部叩击 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病人。患者侧卧位,叩击着两手手指并拢,是掌侧成杯状,以手腕力量,自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的叩击胸壁,震动气道。叩击时避开,心脏,骨突部位。叩击时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5-15分钟为宜,并安排在餐后两小时或餐前30分钟,防止不适。
2.6呼吸功能的锻炼 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指嘱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比为1:2.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熄灭为宜。腹式呼吸 让人坐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胸前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腹部凸出;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出肺部气体排出。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
2.7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病程长,体质较差,情绪悲观,应给他们做好心理护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呼吸操、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患者创
造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8 饮食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给于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给予相应的治疗饮食。
关键词:帕金森疾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17-01
老年帕金森疾病主要分为:“帕金森综合症”和“帕金森病”。前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增多或减少,主要是由外伤、脑炎等病因引起。后者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以震颤麻痹为典型症状,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据有关研究的资料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1%。该病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加重,其病程可达数年或数十年,已成为医学界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家庭社会重视程度做一粗浅论述。
1帮助患者做好自身护理,尤其心理护理,是关键一步
1.1当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准予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让其了解有关帕金森疾病的基础知识,掌握病情复发时巩固病情的基本技能,使病人充满信心,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的意志,克服困难,愉快的生活。
1.2患者出院后应遵照医嘱坚持定量服药,据临床观测,长期应用“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疾病,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嘱患者及家属应及时观察服药反应,病情变化,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进行病情检测,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药量,使药物副作用减小到最低水平,提供健康保证。
1.3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来说,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活动困难、四肢抖动等,所以各自不同程度上有着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我们应诱导他们在生活中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适合老年心理,身体状况的社会活动,多接触一些性格开朗、年龄相当的同龄人,互相交流思想,倾吐心中的烦恼和不快之事,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2家庭成员做好患者心理和生活护理的重要性
2.1必须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注意在“质”的方面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因为该病的患者体质较弱,走路极为不便,四肢经常颤抖,如果生活场所中的楼梯过陡、地面太滑、光线不足、家具无扶手等,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不可忽视这些小事的价值。
2.2家庭成员应努力营造敬老助老,美好和睦的生活气息,鼓励老年患者多与家人去户外散步、聊天、多举行家庭文艺活动。所以,还要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晚年生活的充实。
3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帕金森疾病患者
3.1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见到帕金森患者不应嘲讽、讥笑、模仿动作等不礼貌行为,应对患者进行友爱帮助,理解患者的痛苦。
3.2当遇到老年帕金森患者病情突发时,各部门,组织,个人应积极抢救,并急速送往附近医院就诊。
老年慢性气管炎易在春季发作,在治疗上首先应止咳化痰,如果发烧的话应清热解毒,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枇杷、橘子、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禁食海腥、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等及过甜、过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为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也可用新鲜青色卷心菜,洗净,捣烂,用消毒纱布绞汁,服时稍加温,每日2次,15天为一疗程;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春季老年人应提防肺结核。肺结核较多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春天。老年人患肺结核的几率为儿童的26倍,比成年人高70%,且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轻微咳嗽或有点气喘、乏力,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所致,这是误诊率高的首因。
2.患者体质衰弱、免疫力减低。一旦感染肺结核,病情发展迅速,易出现空洞,排菌机会多,因得不到及时诊疗,往往发展为重症结核。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护理;疾病预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