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4: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项目成果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76-01
农业科研项目主要是指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对农业科技进步有重要突破,对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1]。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和支持也逐渐增多,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变得精细化、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是指课题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本文仅针对农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结项之前,即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讨论。
1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
1.1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保证研究质量
管理方面存在“重立项,轻执行”的模式,即只重视项目申报和立项,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与管理脱节,对于项目如何执行没有任何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项目的实际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
1.1.1 沟通不畅,加大过程管理难度。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等各个方面。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和课题组相互之间沟通不及时,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2]的现象,主管和管理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研究动态,无法了解具体执行过程,评估和预防出现的风险,加重了过程管理的难度。
1.1.2 项目预算缺乏监管,影响过程管理。在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很多单位和部门未能充分开展财务监管,难以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由于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在预算执行监督中往往出现“支出随意、滥用经费、中饱私囊、用票据滥竽充数”甚至“监管真空”等现象[3]。
1.1.3 影响因素多,重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难。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尤为关键。由于是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协作,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影响因素较多,难以预测每个子项目的结果。因此,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出现技术路线存在差异、人员流动、信息资源不平衡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4-6]。
1.2 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创新
随着国家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管理多是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过程管理多是采取固定时间段内填报执行进展或者中期研究报告等方式开展。笔者认为目前的模式还无法达到有效监管的预期水平。其一是科研项目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定量,因此此种单一模式无法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和真实的进展情况,使得项目中期检查成为“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最终导致项目完成时,只能凭借项目产出来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其二是不同的科研项目研究节点不同。基础研究项目重在探索和创新,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突破或进展。应用项目则是对基础研究的扩展,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在同一时间节点内,开展项目过程评估,必然会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此外,目前项目的评估方式和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开展项目全过程评估,使项目始终在可控范围内进行[7]。
因此,综上如何利用便捷的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的节点,提高项目的过程管理水平,及时鉴别和评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2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建议
2.1 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
全方位的过程管理除了监督项目执行进度外,还应包括控制执行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支撑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管理。笔者建议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是指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项目常规管理,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测,确保项目支撑条件,协调各方的关系;开展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项目执行实际信息,监控项目执行进度;掌握项目进度动态,及时对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防。“静”是指选取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或里程碑式的检查汇报,由课题组主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项目执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项目情况,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或评审机构开展经费检查或执行情况评估。“动静”结合共同保证项目的执行质量。
2.2 项目过程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让项目组及时反映项目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管理者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减少中间环节信息滞纳时间和信息失真,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8]。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设计业务流程,完善管理系统,彻底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让科研人员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二是“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工作,做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工作,找到信息化手段与管理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等项目管理制度,及时预防项目执行过程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监管和评估项目执行情况,保障项目顺利执行。加强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
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郑健,侯佳贤,等.浅析农业科研项目动态过程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34(12):244-255.
[2] 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4):62-63.
[3] 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59-62.
[4] 朱彩青,瞿雯婕,陈克樱.高校二级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5(3):21-22.
[5] 杨熙.大型科研项目模块化过程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7):84.
[6] 严智宇.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实践研究[J].今日科技,2014(7):53-54.
关键词:国防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管理体系;奖励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0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79
国防军工计量是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军工计量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发展,而科研在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为了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保障国防军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需要推动计量科研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和基础院的指导下,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几年来,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周密安排,提出“追赶、创新、超越”的战略口号,以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开拓创新、科研水平创新、生产能力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核心,按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制定了《中航工业计量所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计量所实行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1 知识产权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主流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都包含评审和论证资料,如立项阶段会有立项评审和论证报告、实施阶段会有实施方案评审和实施方案报告、验收阶段会有验收评审和验收报告等,但是这些阶段均未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导致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注重设计、开发、质量、成本等的管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将上述知识产权的管理融合到整个研究所的核心业务――科研项目管理中,而不是单纯、孤立的成果管理,这不仅是国家、中航工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求,更是研究所“技术上有提高、经济上有效益”的需要。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2.1 概念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即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布局分析等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充分融合,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和利用率。
2.2 基本原则
2.2.1 全面结合:即要把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计量科研项目全过程,从项目构思、立项到项目实施,从项目完成到结题,从科研成果产生到成果应用,都要使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的方法和措施。
2.2.2 上引下拉:所谓“上引”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立项前引伸,围绕研究所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情报分析与预测,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和知识产权布局建议。“下拉”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向计量产业发展需求识别延伸,科研项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考虑标准制定、专利池构建、知识产权实施许
可等。
2.3 计量科研项目各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2.3.1 项目策划阶段:进行知识产权情报检索与分析,通过查新来评估计量科研项目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保障科技资源投向的正确性。
2.3.2 项目立项阶段: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科研人员通过调研、专利检索和分析,形成《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报告》。通过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本单位的技术发展规划和本专业的知识产权现状、分布情况、主要竞争对手等信息,从而掌握该项目研究的发展趋势、提高研究起点。如通过专利分析获知主要专利权人的排名,然后通过市场信息确认各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专利数量多的一定是该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3.3 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工作内容要写入项目实施方案中,通过检索、分析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开阔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或模仿或另辟蹊径,进一步缩短研究周期。及时总结核心技术,凝练知识产权要素,对产生的新的技术创新点或发明创造等阶段性创新成果及时总结,这个阶段要选择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制定方案,形成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2.3.4 验收鉴定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挖掘专利,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比;验收时,在验收报告中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结,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在技术资料完整归档的情况下,可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充分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来支撑创新点,为获得高评价、进而申报各类科技奖营造良好的环境。
2.3.5 成果应用阶段:计量科研项目的最终完成形式多是建立标准装置,开展量值溯源与传递,应积极宣传推广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成果,寻求转移应用机会,集成利用他人知识产权,自主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与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结合,保障获取知识产权收益和形成竞争优势。
2.4 具体措施
在研究所的统一部署下,各科研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这一具体环节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实施。可以以所级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最终辐射到研究所承担的其他项目。
2.4.1 建立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及知识产权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知识产权领导小组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讨论,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主要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室领导的考核任务,强化领导
责任。
2.4.2 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采用知识产权分析员制度,为科研项目配备知识产权分析员,并在项目每个阶段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建立专利申请制度,不得早于专利发表,防止知识产权成果白白浪费;建立项目策划前的专利分析检索制度,避免人、财、物的浪费等。
2.4.3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在每年的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对于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专利申请、版权登记、商标申请、科研人员的奖励等。按集团公司要求年度知识产权经费不低于所年度产值的0.05%。
2.4.4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与培训。落实集团公司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派员参加知识产权培训;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研究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提高全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经验。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2.4.5 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奖励机制。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对专利申请、授权、转让、许可等过程中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应充分尊重个人和团队的劳动,个人和团队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和署名,由知识产权分析员和项目负责人确认。
3 结语
实施计量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计量所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知识产权各阶段工作的逐步落实,计量所的知识产权战略必将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计量所自主创新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棣枫,沈晖.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关键词】合同管理;科研项目;控制
0 引言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业务的主要支撑,如何提高科研项目管控水平,确保科研项目稳步推进实施是科研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而合同管理是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因为科研项目都是以任务合同书的形式订立的,可以当做是一个合同来管理;而每一项科研项目的实施又是由无数个分包合同组成的,因此有效的合同管理可以为科研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以提高科研项目管控水平。这对科研单位的科研计划管理和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有着指导性意义。
1 科研项目实施中合同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合同信息缺乏准确性、实时性
合同管理贯穿于内部业务展开的整个过程,完善的合同管理是科研院所健康运作的重要标志。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由于涉及的部门众多,需要管理的合同要素也各不相同,低下的数据利用率和不断膨胀的数据量,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1]。
1.2 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合同经费支出采用的是项目负责人审批、合同管理部门审批、财务管理部门审批、领导审批共同负责管理监督的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顺畅,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和必要的共享平台,数据缺乏有效的组织,造成合同管理和财务经费管理脱节。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是值得考虑的问题[2]。
1.3 科研计划统计无数据支持
以往的科研计划统计依靠于手工汇总的纸质化阶段,统计工作往往是由合同管理部门通过对一线部门的合同整理汇总而成,这种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准确率及效率都很低下,影响科研计划上报的真实性。而且由于统计的方式单一,造成信息汇总困难,难以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无法满足合同分类型统计及查找,因此无法为一些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从科研课题立项到完成、成果的社会影响及其转化效益等情况,都离不开科研统计提供的数据,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分析都需要可靠的数据[3]。
2 基于用友系统的合同管理模式
由于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业务的主要支撑,以往科研项目实施中的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是必要趋势,因此我们将用友软件与科研项目管理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模式,提升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管理对象:一是,科研单位所签订的科研计划任务书;二是,在每一项科研项目具体实施中所签订的各项分包合同。
其中科研计划任务书是在科研项目确定后,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目的、意义进行介绍,对完成该科研项目的具体措施、方法和研究进度作出计划安排的技术文书,是一种报告体科技应用文,它是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的重要文件,而科研计划任务书的统计数据是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只有对这些科研项目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使得统计数据准确,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才能对科研项目做到有效管理。
更为重要的是,每项科研项目都有着相应的预算管理,如何对项目支出做到全局把控,必须依靠于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因为每一份分包合同体现的是都是相应预算的支出,因此对合同管理到位,就可以对项目的整体支出有了全面把控。
2.1 合同管理的准备阶段
合同管理部门在合同管理实施前,将历年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在合同管理软件实施前对合同类型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合同下进行相应设置。科研合同作为收款合同分为国家级项目、省市级项目及其他;分包合同作为出款合同分为采购合同、外协加工合同、测试化验合同等,使得合同分类清晰,便于管理。同时根据合同金额对合同进行分组管理(根据合同金额分为A、B、C三类),根据合同金额制定相应的审批制度,审批流程见图1,并有效分配管理时间及精力,使得合同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2.2 合同管理的执行阶段
2.2.1 新建合同
当合同签订生效时,在合同管理软件中新建一个合同,录入合同相关内容,包括名称、性质、所属合同组、合同类型、对方单位、负责人等基本信息。因此合同信息以标准化的形式存在于系统中,为后期合同信息的数据共享及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2 合同的履约管理
科研项目中的合同管理要求组织专业化管理,在科研项目具体实施中,由于实际情况或计划失误发生变化,可能使项目考核指标与合同实施偏离,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会影响科研项目进展。通过对合同监督与履约跟踪,对合同履行情况分析,找出偏差的地方,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最终顺利的完成合同需求[4],从而完成科研项目考核指标。
2.2.3 合同的变更管理
由于科研项目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客观因素和项目实施的影响,合同双方会根据需要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动和调整,因此合同变更管理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合同变更是指修改和变化原合同内容,经过双方盖章方能有效变更。
2.3 合同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把用友系统和项目管理想结合,可以直接看到项目中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便于一线部门查看该项目预算额度的开销及剩余情况。其次可以以各种口径统计合同数据,并及时反馈给一线部门,以便他们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3.1 加强过程监督,实现科研项目全程管理
通过对合同的统一要求,使得合同信息以标准化形式存储,实现了合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使管理呈现动态化。这样使得合同编码唯一,统一了合同编码与财务项目编号的一一对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合同信息与经费信息无法实时对应的问题,方便了管理部门与一线部门可以实时掌握项目的到款及支出情况,促进了经费的合理使用,为经费管理提供有效支持,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3.2 加强数据利用,实现数据有效统计
通过将用友系统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提供出动态的、准确的合同信息,使得合同数据及时准确,合同管理部门能够随时获取最新数据,一线部门可以了解项目进展,大大提高了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共享性,缩短了科研项目计划统计上报工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龙.中国某公司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刘沐,谢素萍,皮新玲,刘硕.从科研项目管理现状浅谈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47-50.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24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和技术科研项目数量增多、难度加大,我公司军品市场的规模在逐年稳步增长。民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公司充分发挥国家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军工的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军品民品市场的发展,我公司需要管理的项目从原来数量少、类型少,转化为数量繁多、类型复杂,项目财务管理的压力凸显,项目的财务管理单靠财务软件里以记账、报表为主的财务核算型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公司对项目管理的需要。近年来总装备部与国防科工局加大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扩大对承担重点工程任务单位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加大财务决算的审计力度与处罚力度。如果重点项目前期预算不合理规划,中间过程没有监督控制,最后的决算审计很容易出现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国企改革发展永无止境不仅要求我公司需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要跟的上,让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会,降低风险。
科学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对保障企业项目管理流程的顺畅起到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有效控制项目管理风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取舍,立于不败之地。
2 解决问题
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解决外部需求:审计、审价、财务验收、税务检查等各类检查的压力。
解决内部需求:成本控制、决策支撑、风险预警,如应收账款管理,我公司对项目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加大催收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应收账款的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销售全过程的管理监控、逾期债权的处理三方面着手。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根据客户情况、完工程度、谨慎开具发票;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取收回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3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方案
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控制过程如下。
第一,项目前期预算管理。项目前期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参与成本筹划,提供决策支撑,提高预算效率和质量。
第二,项目中期动态预警控制。数据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和人员可实时动态监控项目财务情况,自动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提醒项目承担部门合理归集成本,有效规避后期检查风险。
第三,项目后期各类检查,审计、财务验收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制度、文号、审计问题经验等信息上传共享平台。
第四,项目财务分析。项目财务管理执行情况分析、盈利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项目成本结构分析、经验总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反哺前期预算和过程控制。
4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效果
为了能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构建了两个框架,项目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理论体系框架梳理各类型项目在项目研制周期的期间财务管理职能、各部门财务管理职责和具体实施方案,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将理论体系框架固化到其中,改善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效果如下。
首先,项目预警控制手段提升,控制目标明确,控制范围放大,控制效果显著。
其次,建立人性化的共享数据平台,相关人员可以自行调取需要数据与模板,工作效率提升。
再次,提供共享经验平台、自助表格查询等功能可以有力的保障审计、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最后,加入后期财务分析职能,为决策支撑提供依据,又可反哺前期预算、审价工作。
信息化平台构建,将以上职责分工和财务管理职能要求固化到信息化平台,搭建一个集项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成本预警控制、财务、审计政策及项目管理办法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监控信息化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我公司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对项目成本支出实施有效控制。
5 结 语
通过构建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系统,将有效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决策支撑作用,合理有效规避项目财务风险。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要将各个研制阶段的需求不断细化,定量处理,后期建议引入评价模型(如基于标杆管理的层次分析法),将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系统不断优化。
1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大项目科技统计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各种数据资料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科技统计信息的重要条件。目前的高校科技统计普遍存在基础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通病。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组由于平时疏于整理项目数据,统计时临时抱佛脚,不认真核实数据。有些量化指标中由于缺少相关附件材料支撑,填写较随意,极易导致数据误差较大,严重影响了科技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①
1.2 重大项目统计数据涵盖面不全
高校的项目科技统计主要集中于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奖励等)等方面。而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等统计指标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高校重大产学研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中,必须注重平时收集相关产业化及科技交流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项目申报机会。
1.3 不重视重大项目数据统计工作
在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认为科技统计只是临时性的工作,科技统计工作意识薄弱,不适应高校科技活动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些学校由于重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往往将重大项目与其他的项目情况一并统计,这样往往掩盖了重大项目中的问题。还有高校在重大项目情况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的时间、流程安排不合理,导致项目负责人为了赶时间应付统计,严重地降低了统计质量。
1.4 高校内的科研统计人员缺乏统计专业背景,流动性大②
很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人员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的科研行政人员,往往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平时忙于应对重大项目的管理工作,在统计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经历相对有限。有些个别高校的统计人员几乎每年调换,前后无法衔接,更易使科研统计工作缺乏长效性与承接性。
1.5 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相对繁琐,涉及的栏目广,统计范围较大,但是现阶段有些高校的科研统计工作往往还要依靠人工进行汇总、计算,费时费力,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统计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2 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完善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
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涉及重大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过程。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重大项目申报、规范管理,及时发现重大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高校重大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必须利用科研统计这个有效的工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查阅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如何在重大项目管理中发挥科研统计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2.1 注重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发挥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1)项目申报时,科技统计主要发挥前期的材料收集与汇总作用,为申请新项目申报提供素材。每个重大项目攻关目标的确定,一般以科学分析历年科技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准确、全面地收集历年重大科技项目活动的数据,掌握重大项目科技活动的结构和布局特征,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年的统计数据的积累与支持。有些专家建议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把重大项目的科技统计工作列入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同时要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如健全科技统计原始记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有关科技指标体系和定期报告制度,规范科技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使高校科技统计真正为重大项目申报提供可靠的依据。③
(2)项目立项时,主要是制定合理经费预算和项目实施计划等相关工作。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科研统计,通过积累相关的信息,给项目的预算申报及实施计划提供合理建议。
(3)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家建议通过定时的科技统计跟踪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产出状况,是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通过科技统计,帮助项目负责人及时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帮助科研管理部门跟踪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预防项目技术攻关中的纰漏,防止项目管理漏洞,同时将妨碍项目完成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项目情况跟踪统计,切实了解经费支出情况,便于加强经费监管,有效地防止经费乱支出的现象,对于经费管理尤为重要。
(4)项目验收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该项目中关于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技机构、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量化统计,和预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比对,对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详细和客观的评价。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改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于高校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以及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再次申报重大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统计分析资料,为重大项目的管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 高度重视稳定的统计人员培养工作
高校的重大项目统计工作中应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技统计人员,更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长期开展。同时通过学习、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重大项目的复杂多样的统计指标要求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既要懂得统计专业知识,又要对科技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处理等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和鼓励统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
2.3 完善重大项目科研统计的信息系统
高校重大项目科技统计工作内容广泛从前期支持,产出成果到成果转化,后续项目的申报支持等,都在统计的范围中。要想让科技统计工作做到准确、高效,单凭人工统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在统计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平台促进科技统计基础数据采集,利用完善专业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处理及分析数据,减少统计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从而准确地实现重大项目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横向到纵向的比对。
2.4 强 化科技统计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应强化科技统计意识,高度重视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强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到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人员的科研统计意识,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主动地积累重大项目的原始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长远发展。
高校重大项目科研统计工作为高校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依据,帮助管理部门了解项目进展,优化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统计工作在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高校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必须与科研统计工作有机融合,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统计信息系统,强化统计意识,才能使科研统计更好地为重大项目项目管理服务,从而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管理效率。
项目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注释
① 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关键词]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客观主导力;主观意愿度;動态性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2-0046-05
如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活動或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可持续建设(SC:Sustainable Construction)理念的出现为其寻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何识别、评价和管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是可持续建设实践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当前很多学者将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作为研究的焦点。沈岐平和杨静提出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系统化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中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四个主要步骤:①利益相关者识别;②利益相关者评价(包含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划分等级);③决策(根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等级不同来依次满足他们的需求);④执行与评价。王进和许玉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紧迫性、影响性和主動性及综合维度得到12个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确定了核心型、战略型及型三类大型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但是,在工程管理领域,大部分关于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都以传统的建设活動范式为背景,而很少有学者以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为背景来深入研究。
一、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概念
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早完整提出可持续建设概念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Kibert教授。他将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基于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原则,建立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建设进行了定义。Sage把可持续建设定义为;在整个建设流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Chong等认为可持续建设致力于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和知识来加强建筑设计、施工生产以及运营中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建设”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三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共性,又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都属于具体的建筑产品类型,而“可持续建设”是一个動态过程;前两者是一个结果,是需要通过后者来实现的;即只有通过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建设”,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产品。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进人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90年代以后,对利益相关者认识的趋势是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与企业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拥有某种相关利益,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个人与团体。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丰富,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仅仅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的界定和识别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其不同的构成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准确的评价。由于不同的项目或不同的项目发展阶段,其利益相关者构成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个利益相关者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其自身属性、影响力和利益强弱的不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
Mitchell等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显著模型,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显著性取决于决策者对其三个属性(权力、合法性和急迫性)的评估;基于对这三个属性的定义和拥有程度,Mitchell等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七种类型:蛰伏型、自主型、需求型、统治型、危险型、依赖型和权威型。在Mitchell理论基础上,我国学者陈宏辉等从利益相关者的主動性、重要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3个维度出发,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以及边缘利益相关者。
(二)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不同于传统的建设活動,可持续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動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多专业协作、参与主体的早期介入、可持续建设流程的通畅性、满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可持续建设的原则使得我们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可持续建设各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笔者将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同可持续建设活動存在单向或双向影响关系,并能从可持续建设中获得一定利益或自身利益可能受其损害的人或团体”。根据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笔者识别出了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中的12个利益相关者,见表1。
四、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概况
Johnson和Scholes认为仅仅简单地识别利益相关者是不够的,管理者需要评估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兴趣及其因兴趣而对项目产生的期望,并识别利益相关者是否有能力去施加自身的影响;为此运用了利益相关者可视化技术——权利/兴趣矩阵进行了有关的评估,根据不同的权利和兴趣等级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
为了能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开展了一项“各利益相关者对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影响”的问卷调查活動。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即客观的影响力)”和“利益相关者主動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度WV(即影响的可能性)”两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的方式来衡量受访者的观点或态度,分值越高代表“客观主导力DV”或“意愿度WV”越大。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客观主导力DV)按照表1列出的12个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第二部分(意愿度WV)中的“开发商/业主/投资商”(SH2)被细分成两个子类,分别是“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出售/出租型项目)”(SH2-1)和“开发商/业主/投资商(自用型项目)”(SH2-2),以便进一步考察两者在主观意愿度WV上的区别。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便在可持续建设的实践中能更好地管理可持续建设的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促使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成功。
该调查活動从2010年12月初开始,到2011年1月底截止。问卷的发放方式主要以发送Email为主,总共发送了531份问卷,回收了163份问卷,其中有15份问卷由于漏填或多填被界定为废卷,有效问卷数为148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27.87%。受访者的工作单位涵盖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该调查问卷两部分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值见下表2和表3。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根据SPSS软件计算出该问卷两部分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780和0.800,均大于0.7,这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调查结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可以接受。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1.单样本K-S检验
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其各自的DV和WV算数平均值(Mean)大小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但是在没有相关统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考虑置信度问题),简单地根据这些利益相关者各自得分的DV和WV算数均值来进行排序或等级划分是值得质疑的。如果两个利益相关者的DV或WV算数均值处在同一个置信区间(即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使两者在算数均值上存在差异,它们仍属于同一等级。因此,需要推断两个独立样本(DV和WV)的算数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①当已知两个独立样本都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来判断两样本的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消除因处于同一置信区问导致的排序差异;②当两个独立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其分布状况未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为此,首先需采用“单样本K-S检验”来检验调查问卷两部分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零假设HO:样本分布为正态分布),根据SPSS得出的检验数据结果见表4和表5。根据检验数据结果,所有独立样本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a(0.05),拒绝零假设,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独立样本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2.曼-惠特尼U检验
需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来判断两独立样本算数均值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笔者选用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来进行相应的两两样本算数均值的显著性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的零假设为:HO:样本来自的两独立样本总体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问卷两部分数据的U检验结果见表6和表7。
表6和表7中,单元格中带星号上标的伴随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a(0.05),说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单元格中的伴随概率值均小于a(0.05),表明这些伴随概率值对应的独立样本之间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问卷的两部分中,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利益相关者见表8。
五、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要进行等级划分,首先必须确定等级划分的界限值。根据统计分析,该问卷两个部分各自总体样本(包含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分别为3.20和3.19。因此,笔者以3.2作为等级分类的界限值。根据表2和表3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算数均值,以3.2作为分类的界限值,从“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客观主导力(DV)”和“参与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观意愿度(WV)”两个维度对表1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导力和意愿度的算数均值进行等级划分。等级划分主要遵循以下方法:在等级划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表8中“不存在均值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进行。以SH3和SH9在DV维度方面的得分为例,虽然两者算数均值的数值不同,但根据表8显示,SH3和SH9在DV维度上的算数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将SH3和SH9归为同一个等级。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在两个维度上等级划分的结果见表9。结合表9的等级划分结果,可以将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四种类型,具体类型划分结果见表10。
四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解释如下:①类型工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都较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主导型”利益相关者;②类型Ⅱ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有较大主导力,但意愿度较低,需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刺激其主動性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核心诱导型”利益相关者;③类型Ⅲ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不大,但意愿度较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这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支持型”利益相关者;④类型Ⅳ指的是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主导力和意愿度均不高的利益相关者,将该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命名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
六、对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讨论
1.“政府”在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实践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引导,可持续建设示范性项目的建设,购买可持续建设产品、税收和经济补贴等政策手段的刺激,资助基础性的可持续建设R&D,推動绿色建筑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等。
2.“开发商/业主/投资商”是可持续建设实践的主要发起人和主导型力量,有些开发商所涉及的业务可以涵盖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自用型项目,由于投资和使用的一体化,开发商/业主/投资商往往具有较高的意愿和影响力去进行可持续建设实践,例如深圳盐田区的万科中心获得美国LEED最高级认证(铂金奖)。但对于出售/出租型项目,开发商往往没有足够的意愿去进行可持续建设的实践,这就需要采取一些诱导性的措施来提高开发商在此类项目上的意愿度。事实上,从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只要政府对可持续建设实践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或税收政策扶持,开发商从事可持续建设实践的意愿会得到显著提高。
3.“规划和设计单位”在可持续建设的前期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是否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建设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建设的绩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些大型的规划和设计单位(如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议题。
4.“消费者/使用者”是可持续建设产品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因此在可持续建设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全面走向成熟之前,市场会积累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这股力量释放的快慢,将取决于政策引导的力度、教育宣传的准确性以及相关体制的完善等诸多外部因素。
5.此次调查研究中,作为可持续建设重要参与者的“施工单位”被归为“边缘潜伏型”利益相关者,主要原因在于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率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很难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此外,传统的建设模式(如DBB)使得施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動力去主動适应可持续建设的要求。
七、我国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利益相关者的動态性
关键词:科技成果;群众性技术创新;支撑技术;精益化管理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推广和应用于社会,是科研任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撑,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精益化无法保证。
群众性技术创新是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群创项目涉及各单位各专业,小且杂。目前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同类项目重复申报和成果共享与转化应用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和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更好的为群创活动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策略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周期缩短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后,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服务,应引起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技术革新是我国国内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概念,企业多年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活动,是群众性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群创项目小且杂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实行分级管理,即企业总部实行总量协调、备案管理,基层单位进行项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业总部对于群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实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转化等各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各基层单位独立实施造成相关项目的重复申报和成果无法共享,造成较大浪费。
因此项目开展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促进科技与群创成果交流转化应用见实效。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科技成果与群创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创项目征集优选、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转化为目标,研究相关精益控制技术和成果交流转化手段,提升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构建省、地市、基层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申报优选、实施过程管控、综合验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手段,全面推进科技城管与群创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网公司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征集优选、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其研究包括:
线下运行: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以线下运行为设计思路,通过单机独立管理方式,为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智能化辅助。通过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级人员的信息导入导出。
项目管理全过程辅助:针对科技项目、群创全过程节点突出关键内容校准、流转时效管控、活动环节固化和闭环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层级细分:根据基层、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单位层级进行管理需求细分,差异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创项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统计分析。
4 项目建设目标
(1)研究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省、地市、基层统筹管理。垂直管理机制是项目研究的支撑性成果,通过省、地市、基层三级统筹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和群创活动的过程管理水平,针对具体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促使各级活动开展主体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2)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精益化管控技术,实现申报优选、专家审查及过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成果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手段和方法。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形成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其价值得到了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可,各院校也在进行开发和实施。但是,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往往更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等成果的建设,而对于后期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意义
泰勒曾经指出:“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目标程度的过程”。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通知中也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宏观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促使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课程考核就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对于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部分。
2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具体目标不明确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沿用的还是普通高校或原有中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注重学生日常教学的常规管理,如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构成了学生课程成绩,没有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学生是否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致使教学改革效果不能全面反映。
22考核评价方式及标准单一多数高职院校注重总结性考核评价,而对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缺乏重视,缺少对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的方法和制度。这主要缘于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实现系统化,造成整体评价的不均衡,导致评价目标与实际出现偏差。
23考核评价主体和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通常是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考试,还局限于任课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团队评价,造成了以期末考试成绩判断学生课程学习状况的局面。同时,在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因受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在制定考核内容时,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注重专业能力的考核,忽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式过程性考核体系研究
31在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项目式过程性考核研究中要转变思想
311考核评价方式转变
从注重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转变。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其在“学”的过程中生成的,学习过程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多数高职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还是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为主,过程性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高职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的最终学习成果表现为学生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的产品、设计、报告、方案或服务,对于这样的课程,应该基于综合化的标准进行综合能力考核,通过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及其提升情况。因此,高职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312考核评价内容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最看重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认为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的方式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高职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早已成为共识,但这一培养目标很难实现。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后的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希望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因此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理应将职业能力而不仅是专业能力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做到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考核学生的态度与经验;既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13考核评价主体从单一教师评价向多元化转变
高职课程教学中,专任教师是本课程考核评价的负责人、组织与协调人,学生及学生团队通过相应形式参与考核评价,这样可以实现教学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方案也能得到不断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32构建适合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项目式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认为,项目式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应是过程性考核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即考核方式是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与教学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
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是按项目或任务来设计考核环节,这一考核中除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个部分外,同时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及综合考评,每一项目赋予相应比重。理论考核注重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论掌握程度;技能考核注重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综合考评是对学生在该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过程的总体表现来给予成绩,如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该考核部分在总评成绩中占比应达到70%左右。教学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是在教学的最后一周以试卷或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该课程综合能力的考核,在总评成绩中占比为30%左右,综合能力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是试卷的形式考核,则题型应多样,试题应灵活,不拘泥于教材中死记硬背的东西。若是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考核,则考核的内容应是一次完整的实训项目,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分配到自己的实训任务,并有详细的计分标准。具体考核评价体系如表所示,权值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