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共享财务会计8篇

时间:2023-07-10 09:24: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共享财务会计,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共享财务会计

篇1

关键词:财务与会计 平行运行 财务共享中心 创新应用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不少大型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管理的纵深、幅度、难度都在不断增大,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反应的速度、内部管理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需要顺势而为,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二航局推进“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管理,并将此管理理念探索运用到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中,以期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实现财务与会计的高度协同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值。

一、二航局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困境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航局”)创建于1950年,是原交通部直属四大航务工程建设一级施工企业之一。2006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融设计、施工、科研、资本运作于一体,以路桥、港航、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施工为主业,“大土木”、多元化经营的大型跨国工程公司,市场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中东、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生产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了不断提升。2014年中交二航局新签经营合同额480亿,实现营业收入361亿;2015年新签经营合同额超500亿,实现营业收入超400亿。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中交二航局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紧缺、运行成本增加、管控难度加大等困扰。

(一)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建筑行业属于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成本管控压力大。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投资的放缓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受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影响,单纯依赖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管理创新将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建筑业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驱动转变。这些都要求建筑企业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二)人力资源十分紧缺

从2006年到2014年,中交二航局订单合同额从130亿发展到480亿元,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各专业的人力资源非常紧缺。经营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各项目数量的快速增加,2015年初中交二航局共有核算单位500余家,按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需配置财会人员900多人,导致了适合企业要求的财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同时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企业运行成本不断增加

中交二航局项目分散“点多线长”,区域内集中度低,各核算单位通信、交通条件不均衡。随着核算单位的增多,各单位之间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企业各项办公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建设较多,造成较大的浪费;同时,管理层级多,人员复杂,政策传递过程中带来了较高的损耗。如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赢得市场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四)企业管控难度不断加大

中交二航局的核算单位遍布国内外,地域和时差均较大,管理的幅度越来越宽,管理层级越来越多,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如何确保各层级单位对财经法规、公司财会制度的贯彻执行,如何确保公司总部、分子公司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何确保各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等企业管控难题,都摆在了公司管理层面前。

二、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的内涵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中,财务会计组织架构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在首席财务执行官(或财务总监)之下设置主计长和财务长,主计长的主要职责是对外会计报告,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工作;财务长的主要职责是理财,主要负责财务策划、控制、决策职能。

目前,中交二航局推行的“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管理变革主要包括打造两大体系建设和扁平化管理,即打造“垂直、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集中、规范、高效”的会计管理体系和“两级财务、会计机构服务三级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其具体内涵是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分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分别由财务资金部、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负责,财务工作主要由财务资金部负责;会计工作主要由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负责,在公司成立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反映、会计监督工作。

三、基于“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

管理理论的创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交二航局财会管理变革带来了契机。自2008年起,中交二航局开始研究国际、国内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趋势,并进行了多种模式的试点和总结,先后探索建立“直属项目部模式、总部模式、片区模式”的财务共享中心23个。考虑到施工企业点多线长,核算单位分散,交通、通信条件不均衡等客观情况,通过试点经验总结,最终确定了基于“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的“区域型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中交二航局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共享服务模式

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核算单位分散,通信、交通条件不均衡等特点,客观上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中交二航局在分析、探索和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了适合施工企业业务特点的“跨组织机构区域型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考虑:第一,在成熟的市场区域内,能够集合足够多的单位达到规模效应,实现共享中心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第二,以区域为中心,各单位距离共享中心的物理距离较近,便于沟通与监督的实现,降低单据传递成本,提高传递效率;第三,同一区域内,各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相同,在经营管理方式、风险控制方面有更多相似点,便于共享中心的工作开展和知识共享。

(二)明确财务会计的职能分工

在基于“财会与会计平行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运行过程中,要想做到财务与会计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协同效应,就必须首先要明确各级财务与会计的职能定位和分工。中交二航局根据工作需要在公司层面成立了财务资金部、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在分子公司层面成立财务资金部,在项目部等基层单位实行委派财务总监制度。财务资金部及委派财务总监专注资金、预算、税务、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投资管理、资产收益、财务监督与风险管理、商业保险、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工作,侧重于财务事前策划、控制、决策职能;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专注于会计核算、反映、监督工作,侧重于执行企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内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会计信息。同时,牵头负责财务信息化管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以“服务为先、反映立本、监督至上”为服务宗旨,履行服务、反映、监督职能,为服务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结算、会计报表、管理会计、制度执行监督等内容,持续为成员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服务。

(三)建立健全服务组织机构

中交二航局根据业务分布和工作需要,建成了六大财务共享分中心(即武汉、镇江、重庆、芜湖、贵阳、深圳财务共享中心),六大分中心直属公司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为其派出机构,考核及薪酬由公司会计部(财务共享中心)主要负责,确保了各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独立性。六大财务共享中心服务的区域分布详见表1。

同时,为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实现,根据专业化分工特点,财务共享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并将财务共享中心分为资金结算组、费用薪酬组、资产成本组、收入报表组4个小组,在专业组下设资金结算、材料核算、协作施工、船机核算等14类专业岗位。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四)制定完善共享制度体系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在建立之初,就特别注重财务共享中心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从职能定位、内部管理、运行支持、绩效考核四个方面,持续优化、制定各项制度30余项,为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财务共享制度列表详见表2。

(五)流程梳理与优化

在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流程设计过程中,财务共享中心认真梳理了各项业务管理流程,剔除了冗余和不必要的环节,在满足风险管控和兼顾效率的基础上,优化业务财务工作流程44项,为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取得的成效

二中交航局于2012年1月开始建立了第一个基于“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管理模式的区域性财务共享中心――武汉财务共享中心,到2015年已经全面建成国内六大财务共享中心(即武汉、镇江、重庆、芜湖、贵阳、深圳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国内业务财务共享全覆盖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成效。

(一)有力促进了公司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以统一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标准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和监督,改变了以往服务单位经济业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带动了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减少了各服务单位人为因素对管理的干扰,促进了中交二航局整体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专业化分工,为服务单位提供财会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服务单位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

(二)有效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实现了“两级会计机构服务三级组织”的会计管理架构,确保了对服务单位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强化了国家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了服务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通过对流程的严格执行,强化了内部控制,实现了对关键风险控制点的控制。

(三)进一步提升了会计工作价值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为服务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会计服务,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中心支持,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决策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对不同服务单位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发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决策层,进行有效管控和持续改进;积极挖掘和利用会计信息,开展管理会计分析,为服务单位各级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各财务共享中心累计提交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业务职能管理、内部控制、风险事项等方面的问题450余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管理建议,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工作价值提升和管理升级。

(四)切实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既实现了“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管理,又实现了财会工作的扁平化管理。2015年,中交二航局营业规模在450亿左右,全公司独立核算单位近500家。目前,全局实际配置财会人员520人,较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减少了财会人力资源约400人。按每人平均薪酬和管理开支10万/人/年测算,人力资源的节约直接带来了管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每年节约人工、管理等直接成本超过4000万元,效益十分明显。

(五)人才培养和经验推广

中交二航局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掌握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各种模式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熟悉财务共享模式和运营管理的人才,初步具备财务共享规划、建设、咨询能力。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为中国交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中交二航局积极参与了中国交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顶层设计,为中国交建的财务共享建设输送了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财务共享管理人才。

(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中交二航局积极组织和参与财务共享服务内外部交流活动,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也获得了各交流单位的肯定和认可,提高了二航局的外部影响力。2015年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已分别与武钢、长虹、DHL、惠普、万科、鲁花、中海油、交通银行、南方航空、凯迪、延长石油、中交总承包、华鼎方略、安永、通化、SSON、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湖北会计信息学会等30余家单位交流了共享建设经验,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和建设经验获得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2015年11月18日,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获得了CIMA(英国皇家管理会计师公会)与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两大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会计师组织共同颁发的“财界奥斯卡”奖项――CGMA2015年度优秀共享服务中心;同时,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被入选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务共享典型案例(详见表3)。

五、未来提升方向

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虽然已经完成国内业务的全覆盖,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管理、社会效益,但在未来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以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与服务成员单位成为“共同成长伙伴”关系。

(一)进一步提高增值服务能力

根据SSON2015年苏州会议调查情况表明,价值增值服务(Added Value)将是下一代共享中心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如何发挥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管理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的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为服务单位提供更高效有用的决策信息,提高对决策的支持力度,是为客户进一步提升增值服务必须努力的方向。

(二)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中交二航局在现有信息平台基础上,要大力借助“互联网+财会管理”模式,加快将财务共享中心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影像数字、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合,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三大中心合一,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财务云中心,支持多终端接入和移动APP应用模式,实现公司业财一体化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核算、报账、资金、决策”的协同应用。

(三)从财务流程到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财务流程的持续优化是无法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完全分割开来的,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业务流程,这也正是基于“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达到集团管控目的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会计核算作业的集中,还是资金结算的集中,以及财会信息的集中,都倒逼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系统实现集中化的管理。这就使原本分散的风险,处于集中、可控的状态。由此,带来企业一系列业务流程的改变。

(四)从单纯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换

未来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内部共享服务市场化改革方式,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降低运营成本,向内外部出售服务、外包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实现服务收费和经营获利,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使共享服务中心以灵活化、利润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切身利益,发挥经济实体的功效。

(五)由多区域中心向中国区中心发展

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一、理论梳理

1.财务会计基本概念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资金活动,运用专门的方式进行整理、核算,用财报的方式,向与企业有经济利益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

2.管理会计基本概念

管理会计是属于会计的范畴,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方式,通过确认、计量、估值等一系列工作,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对未来的企业所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对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控制,对结果进行评价,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第一,起源相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的范畴,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目标相同,尽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外部提供财务信息,但最终目标还是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最大利润,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第三,基本信息相同,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来自于财务会计,只是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延伸。

区别:第一,职能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报账型会计,它主要是对过去企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它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对现有的控制,对结果的考核和评价。第二,计算方法不同。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时,要大量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比如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而财务会计多采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第三,约束条件不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其处理过程根据管理层的实际需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财务会计进行信息核算、财务监督,必须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法规的制约,其处理方法只能在允许范围内选用,灵活性较小。第四,对象不同;管理会计是主要为管理层服务,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所需要的管理信息,而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故两者的对象不一致。

二、人工智能催化财务会计转型动机分析

1.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财务信息的登记、核算,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并对外公布,故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走向智能化的时代,财务会计已经成为过去,仅凭着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核算,满足不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信息需求进一步的延伸,故企业在智能化背景下,财务会计需要向管理会计转型。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大型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在财务的处理过程中引用智能化技术。比如德勤在2017年率先推出了财务机器人产品,智能机器人能够录入信息,核算数据,甚至能生成财务报表。在财务过程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工作,使得财务会计在企业中比重降低,财务会计偏向于对现有和历史的数据进行核算监督、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偏向于对于未来的企业经济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符合目前管理层对于信息的需求,从而使会计工作的整体工作重心进一步偏向管理会计。

另一方面,智能化技术引进财务处理过程后,能够设置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将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不断挖掘,对未来进行所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进行决策,从而降低人为处理的数据所产生错误和处理数据变得更加的方便,使得财务数据更加的精准,财务会计仅仅只是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和监督,未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未能满足企业管理者对经营活动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转型。

2.管理会计的自身特点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资金活动,运用专门的方式进行核算,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向与企业有经济利益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故财务会计是反映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将企业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快速核算和整理,还要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高程度的利用,降低那些不必要的损失,使得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承受市场带来的风险以及波动,而管理会计就是面向未来,对未来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并且对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财务会计是无法做到这一点,故财务会计要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要的。

3.企业高效管理要求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自身的运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故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大势所趋。

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从以往的各种数据和报表中分析总结规律,并借此来预测未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会计只能将财务信息进行核算、归集,向管理会计转型,通过智能技术搭建数学模型,能快速分析已经发生的财务数据,并根据预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能更进一步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满足企业高效管理要求。

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在智能化的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接触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所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完整性,使得管理者快速清晰明了的业务流程,并了解市场动态的发展变化,有助于企业进行高效管理。

4.使得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通过智能技术的引入,降低了财务会计的工作量,财务会计的工作比重降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而将管理会计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能够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能及时给出所需要的信息,控制现在的经营活动,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和反馈,从而帮助企业领导层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故使得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是企业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的重要动因。比如,智能化技术对历史的现金流量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和整理后,管理会计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情况,对整理好的现金流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使得企业在面对未来市场的各种变化时,能够对其做出很快的调整和变化,还可以对现金等资源在业务活动中进行高程度的利用,降低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

1.推进财务共享模式体系的建设

财务共享模式将企业多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统一整合起来,不拘于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务单位,能实现会计科目、会计政策、核算方法、核算流程上的统一,使得企业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不需进行大量的财务基础核算工作,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在财务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推进财务共享模式体系的建设,使得企业有能力、人力,企业不再拘于处在财务会计繁重的工作上,为财务会计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促使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信息得以迅速的流通,财务管理工作趋向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的资源集中在为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上,为会计的转型提供了路径。

2.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财务处理过程,业务、财务的分离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尽管财务会计只是单一的针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于业务、财务分离的情况,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然而企业想要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企业必须要加强业务和财务之间的联系,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对企业的多方面的业务进行融合,才能给出符合企业管理者需要的管理报表,故企业应该要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

3.推进企业ERP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未引进ERP之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重,不仅财务部对外要和各个部门进行对接程序,对内还要进行登记、核算。比如财务人员在企业流程中,要与采购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重要部门联系非常的紧密,一旦有业务的发生,财务人员要和销售部门进行对接,还要进行核算,给予销售部门的反馈等操作,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非常的繁忙,若未进行ERP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精力对财务信息进一步的延伸。

企业进行ERP业务流程再造后,使得企业所发生的业务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指标上取得显著性的进展。一方面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历业务流程再造后,财务人员做好对财务会计转型在心理上、思想上的准备,使得财务人员对会计的转型不会产生情绪上的冲突,影响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后,使得企业有资源进行会计上的转型,也使得财务人员有精力对于会计的转型,为会计的转型增添力量。

四、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传统的财务思想的阻碍

在我国企业财务处理过程中,企业重视管理会计的程度偏低,因此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制约。目前,众多的企业在财务处理过程中,仍是由传统的财务思想占主导地位,企业领导层一方面未能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领导层在面临新的财务思想和旧的财务思想发生碰撞时,出于对新的财务思想观望的态度或仍选择旧的财务思想在财务处理过程中,使得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在思想上面临阻碍。

2.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各个高校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上大多为理论的财务基础知识,在社会上对财务人员的也只是进行财务会计简单的实务操作的培养,比如高校的财务人员培养教授写分录,怎么使得财务报表的数据平衡,很少有财务人员真正经历过管理会计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在人才市场上,出现财务会计的人才供不应求,而管理会计的人才凤毛麟角。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进行核算和监督,而管理会计可以及时提供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信息,要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很少的财务会计人员的水平能达到管理会计的要求,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阻碍了企业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故会计的转型在人才培养上也充满了阻碍。

3.缺乏管理机制

管理会计的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不长,再加上传统的会计体系不适应管理会计的生存和发展,财务会计受到会计制度的制约,变动性小,处理流程单一,而管理会计受会计制约较小,变动性很强,接触企业业务流程方方面面,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发生变化,那么企业的内部环境上阻碍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一方面,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但是这些会计制度不适合管理会计的发展。财务会计的工作是单一的财务处理流程,而管理會计的工作需要接触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很难保证负责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不会出现身兼数职、权责未分离的情况,反而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不利于会计的转型。

五、转型的措施

1.加快思维的转变

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会计的认识进行改变,要认识到会计不仅仅是核算,还能做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不仅如此,企业的领导者在思想上对管理会计予以重视,更要在行为上对管理会计发生转变,真正让企业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将管理会计引入在企业中发展。

2.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会计转型最核心的力量,如果企业中缺乏管理会计的人才,企业会计的转型是难以进行的,故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在管理会计的学习。

第一,企业可以选出一批优秀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培训,还要给予这批财务人员良好的外部环境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这样使得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的转型更加积极、主动。第二,企业应当完善和改进职工的绩效考核,将培训等学习活动也纳入绩效考核当中,有利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更加热情地投入到企业的会计转型中。第三,企业应该做好人才储备计划,和高校进行相应的联系和合作,进行共同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管理会计的人才。

3.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改革

搭建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是转型的基础。企业建立新型的财务资料格式和报告体系,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做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不仅实现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处理,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数据支持。完善财务报告体系,针对两者间存在的差异性实施优化处理,实现报告内容的系统、全面管理。

六、总结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转型面临着思想上、人才培养上、内部企业环境上的阻碍,企业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希望能为企业的会计转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乐仪.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20(11):153-154.

[2]樊海娟.关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16):135-136.

[3]范华玲.探究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0,14(16):149+151.

篇3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新形势 国有煤炭企业 财务会计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国有煤炭企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1、煤炭需求加大,产品价格上升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经济的好转,以及企业开工的明显回升,全社会对能源需求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也使得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受制于各地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山西等主要煤产地实施行业整合等因素的影响,煤炭整体而言供需偏紧,煤炭价格更是连续攀升,截止到2011年6月17日,环渤海动力煤已经连续13周上涨。这表明整体而言煤炭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不断好转。

2、融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

2009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1.15%,且负债总额达到11036.82亿元,如此庞大的负债规模,表明国有煤炭企业对外部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大。但当前我国连续紧缩市场流动性,2011年以来每个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位,且不排除未来进一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行动,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供放贷的资本数额大为减少,从而使得煤炭企业要获取资金的支持难度加大,成本上升。此外,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还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这就使得煤炭企业负债成本直接增加。

3、物价、汇率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趋势尚未得到明显扭转,物价水平整体维持高位,这就使得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特别是,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凸显,从事煤炭挖掘的简单劳动力资源紧张,且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就使得煤炭企业不仅面临要素短缺的情况,而且面临成本上升的难题。此外,后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加大,总体而言人民币不断升值,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4、企业转型发展压力加大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数量达到8798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达到827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将会加快,国有煤矿的绝对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但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压力将会加大,国家将会要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科技对煤炭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这些新的发展形势,将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新形势对国有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分析

1、财务预算难度加大

首先,从预算编制来看,由于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外部形势的变化,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来分析外部形势的变化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从而做好预算编制。其次,从预算执行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难于受到控制,从而,使得预算执行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部门预算支出超出控制等。

2、会计核算面临新挑战

首先,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难度加大,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这就有可能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从而使得会计核算难度加大。其次,由于物价变动等使得资产贬值速度加快,而且后金融危机时期技术创新活跃也可能使得煤炭企业的技术投入出现迅速贬值等情况,这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难题。

3、会计社会责任凸显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煤炭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自身的生产经营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并且煤炭企业并购活动活跃,这就使得煤炭企业有诸多重大事项需要向社会及时、真实、有效的进行披露,从而履行会计社会责任。但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模式等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财务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使得会计社会责任的履行面临挑战。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国有煤炭企业加强和改善财务会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1、加强调研强化分析

首先,财务会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发展环境的分析,要积极跟踪后金融危机时期全国乃至全球煤炭行业发展动态,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动,研究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分析其对国有煤炭企业的影响,从而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其次,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环境的分析,特别是要对投融资环境的分析,要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而研究企业资金链条的安全性,并做好积极的应对方案。

2、加强人才培训

首先,要通过加大培训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高校、中介机构进行合作,积极的开展培训活动,强化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各项会计处理的能力。其次,要强化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育,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警示教育,营造良好的从业氛围等方式,不断提高其职业素养,提高其履行会计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水平。

3、强化内部控制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煤炭企业要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完善资金划拨与使用、投融资决策、赊销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其次,要强化监督和管理。国家有关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会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内部的监督与管理。

4、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

首先,企业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和协调,以此来增进彼此的了解,特别是在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都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要通过沟通协调来加快资金的回笼,并更多的采取信用的方式购买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其次,要建立一种会计信息共享制度。通过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共享,引进相互监督、高度协作的管理模式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协调,从而提高财务会计部门的掌控能力,以及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制约要素;企业效益;探究策略

不置可否,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就表现为它同企业经济效益紧密关联,正是当下各企业竞争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财务会计工作的经济管理效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必须竭力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兼顾会计工作相关核算、监督和统计环节,使二者相互促进,最终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一、探究财务会计工作在有关企业中的职能表现

财务会计对于企业发展十分关键,与此同时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时发挥着建议效力的作用,这对于完善与建设财务会计体制、机制大有裨益。诸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监督和管理企业财务方面必须谨遵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企业财务会计也充当着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专家角色,一些企业的纳税和职工保险工作都需要财务会计充分保证实现。企业财务会计需要承担诸多责任,也要兼顾企业中其他部门学习相关财务方面知识的环节。另外,便是相关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工作离不开对企业相关资金运行状态的核查,不仅如此,更要协调企业各个部门资金流动的情况,藉此确保资金足够实现充分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收支标准,并凭借这一点做好各个部门的参考执行内容,财务报表更要做好备案。

二、浅析从财务会计角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路径

1.强化企业财务会计计量、成本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环节。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更多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毋庸置疑,这突出体现在这三大会计计量方式上,只有恰当运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手段才可以更有效的为企业开展决策和现代化管理创设依据和支撑。企业想要收获最大化的利益,必须要通过财务会计的计量、核算、审计以及对应监督工作进行;其次是充分重视控制成本,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都要求成本控制管理实现最优配置,此外也不可忽视成本控制还需要财务会计的工作来改进。通常来说,任何企业的会计工作都是成本控制中的基础性环节,十分有力的左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运作,并进而在整体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企业财会工作需要通过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毋庸置疑是最有力的管理经营路径,财务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主导者,必须发挥监控自身企业资金运作的效力,与此同时兼顾财会工作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确保企业财会工作得以顺利实现。

2.注重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在经济效益上的效能体现。不置可否,诸多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与核心内容就是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诸多企业在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财务会计工作往往会不间断性尝试降低成本消耗,更科学合理核算出企业具体的经济分配选择,从而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有利数据支撑,更好的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保驾护航,任何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都可以用净现金投资量来衡量,而所谓的净资金投资量就是为了支持企业决策而做的投资。诸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当突出对财务会计的倚重,不能否认妥善运用财务会计是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依据。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层出不穷,财务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核算结果直接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着重要参考价值。

3.持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技能、素质。想要增进财务会计工作规范性建设,就必须打造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财会管理团队,有针对性的通过诸多培训与考核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并重这些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尤其是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的核心,着力提升财会部门人员诚信责任意识,真正遵守财经纪律,并且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维护该项工作的权威与严肃性特点。最终建设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业务精良且结构优化的人才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企业相关部门首要的是给予相对应财务会计工作足够重视,继而是落实日常工作中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使得财务会计与企业经济发展协调促进。尽管当下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提升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震,付斌,龚萍,张辉,毛征,孔文超.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J].经济师. 2015.

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财务业绩

近年来,我国上市不仅仅局限于披露少量的社会责任信息,而是完整详细的社会责任报告,且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上市公司中有910家上市公司了社会责任报告,占上市公司的36.74%,同比增长了34.95%。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会促进公司财务业绩的提高、公司自身管理的规范和公司诚信文化的建设,推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回顾

有关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沈洪涛和杨熠的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其披露的数量、金额及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之间显著正相关。钱瑜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发现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具有正相关性。张兆国等运用系统GMM方法发现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也有学者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不大,甚至呈负相关。陈可和李善同通过信度、效度测量来验证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相关性,结论表明不是所有层面的公司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或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但是选取样本较小且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公司社会责任的指标计量不全面。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扩大样本容量且不局限于某一行业,选取包括环境和消费者在内的指标衡量公司社会责任,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详细探讨公司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中,且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因此,本文以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其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年报数据和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剔除被ST、PT、财务状况异常等公司之后,得到样本上市公司共488家。本文从A股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年报中筛选出能够表现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数据并进行整理。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上交所、深交所和社会责任报告网,数据处理采用Stata12.0软件。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界定

本文选取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ROA)作为财务业绩的变量。财政部颁布的十大公司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的社会贡献率(SCR)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贡献率(SCR)=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社会责任可分为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员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环境等七方面的责任,控制变量包括前期财务业绩、公司规模、所属行业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次数。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研究假设:A股上市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业绩有积极影响,依据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如下模型,即

ROA=β1SAC+β2EC+β3CC+β4SC+β5GC+β6PWC+β7EOC+β8ROAi-1+β9LnAsset+β10I+β11T+ε其中,i为2012年,β1(i=1,2,...,11)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研究过程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存在明显差异。从平均值看,公司对消费者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供应商,对社区的贡献最小,仅为主营业务收入的0.04%。上市公司平均将主营业务收入的7.93%用于向股东和债权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12.71%向员工支付工资和福利等,75.70%用于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68.77%用于向供应商购买商品或获取劳务支持,8.08%用于向国家缴税,0.11%用于环境建设和维护,仅0.04%用于社区公益事业支出,上市公司对社区和环境承担的责任明显不足。

(二)相关关系检验

本文结合双尾检验对全部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上市公司对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公益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其财务业绩相关。公司财务业绩与前两者显著负相关,与假设不符;与后两者显著正相关,验证假设。公司对员工、环境的责任与其财务业绩正相关,与假设一致,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做出的贡献与其财务业绩的相关系数为负相关,与假设相反。前期财务业绩与当期业绩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和披露报告的次数与ROA显著负相关,所属行业与财务业绩正相关,说明以前期财务业绩、公司规模、行业和披露报告的次数作为控制变量十分必要。

(三)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A股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财务业绩的影响,本文对模型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调整的R2为0.471,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影响财务业绩的指标没有被引入,但F值显著,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与文章假设并不完全一致,上市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和供应商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业绩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违背假设。上市公司对政府的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显著正相关,对社区和环境的良好责任促进公司财务业绩,证实了假设。

五、结论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的结论是A股上市公司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其财务业绩存在较大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即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和环境承担的责任对其财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且前三者呈现显著效果,但公司对供应商的责任对其财务业绩表现为消极影响。其原因分析如下。

A股上市公司对股东和债权人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短期看股东和债权人分享更多的利润,造成公司财务业绩的压力;对员工的责任对公司财务业绩产生消极影响,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近些年人口老龄化现象严峻,公司对员工承担了过重的社会负担,对财务业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为保障供应商利益与满足大众需求,上市公司便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创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短期可能增加公司的交易成本和产品成本;对政府的责任对公司的财务业绩有显著积极影响,因此公司应加强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积极维护和谐的政企关系;对社区和环境做出的贡献能够促进公司财务业绩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公司的信誉和形象,给公司带来长期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熠,沈洪涛.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钱瑜.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典型相关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企业经济,2013(03).

[3]陈可,李善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关键要素视角[J].统计研究,2010(07).

[4]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8).

篇6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影响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所谓金融衍生工具,就是指尚未履行之中的合约。它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简称金融衍生产品或金融衍生商品。现在,金融衍生工具主要以期货、期权、互换为代表,其中包括股票、债券、汇率、股价指数等。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金融交易和投资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对利率、汇率等因素变支趋势和预测,以少量的保证金而操作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商品、掉期或买空卖空的交易形式。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应用的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互换。特点如下:

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基础。金融衍生工具是以合约为基础,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但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2.金融衍生工具的收益。金融衍生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而它将随着未来利益,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的相应指数变动而变动。

3.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金融交易时,易做空头。即一个投资者可以根据合约,有义务在未来向其他投资者交割某种他不拥有资产。

4.高收益和高风险形影不离。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拥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大宗交易,以小搏大。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促进了现代金融交易的多样化发展,其金融交易理念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会对传统会计理论造成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要素是对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事物或者事项的财务描述,过去的会计交易事项、形式都立足于过去时,就是所有经济关联都在过去结算完成,未来期间交易过的资产、资源的流入或流出和财务结算前毫无瓜葛,资产和负债等金融定义可以简单概括。而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性质截然不同,通俗的说现代的金融衍生工具就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衍生出来的金融交易事项,类似于“借鸡生蛋”的理论系统,利用签订的合约衍生出新的资产,且交易发生可以跨期进行的,这与传统会计中“过去发生”的原则不符。若把衍生工具列为企业资产,则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就应该有所改变;若把衍生工具列为负债,则它只是有可能将可能负债转化为现实负债,这在传统意义上的“负债”定义中是很难以概括的。由此,在面对新兴多样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要素定义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使金融交易增添新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交易事项。

(二)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影响

一些企业或者个人持有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确认基础造成了冲击,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基础特点是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这四项标准,现在的金融交易中主体的交易制度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就是应该完全按照权利是否形成、义务(责任)是否产生为标准,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但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制度执行的,传统的财务会计往往只对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这也是为了对会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验证的一种确保手段,但传统的财务会计采用的这种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和走向的,现在的金融交易活动越来越不适合这种不完整的权责发生制使用了。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诞生和使用,传统概念中的金融交易活动框架已经逐渐转变,金融衍生工具在新的市场安排中占有很大份额,并不断改变着传统财务会计交易中的定义和要素,例如交易风险和报酬不再随着交换行为的发生而立即转移,明确的交易日期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金融衍生工具对财会计确认基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风险和报酬的变化上,企业或个人在持有金融衍生工具期间,可能根本没有发生明确的交换行为,但是其可能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资金风险或者资产变动,也就是说市场价格的变动衍生工具的持有方的风险和报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实际的市场交换行为尚示发生。而传统会计是不能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进行反映的,它不能及时揭示金融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金融衍生工具不适用,因此需要的新的金融定义和交易结构来迎合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对传统的财会计确认的基础产生了影响。

(三)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会计计量的影响

财务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系统信息中的核心环节,在会计计量中在尽全力的让被计量的对价值全部体现出来。在计量中完整的计量模式除了计量对象外,还包括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而里面,最重要的要是计量性的选择。传统的计量体系理论中,历史成本及其它的客观性、可行性是成为广大使用者接受的计量基础。金融衍生交易是经历了跨时代意义的演变过程而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即可形成的产物。从衍生交易合约的签定,再到换回原的资金,要经历程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不是时间长短可以交待的历程。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工具上的价格波动,与之相关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价值在不断演变,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可能盈利的阶段,也可能会一文不值,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巨额亏损。这种情况中,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中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上是不能体现在表面的。

从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市场关系方面考虑,合约价值随市场行情变而变化,有人认为,以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可能成赤未来发展趋势。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应分情况进行核算:一是初次确认金融衍生工具时,应取得了资产的付出和耗费,产生负债而得到补偿的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二是企业若想长期持有哪种金融衍生工具,对以投机为目的持有者,应将其产生的损益立即确认为当期损益。对以套期保值等避险目的持有者,如果规避的是已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则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列入当期损益。

(四)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会计财务报表是以日常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为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的成果。而会计要素是财务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才权益等,这几项是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分类。因为有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的产生,使得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得以改变,所以有机组合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幸免于难。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会计财务报表结构和编制的影响。展开来说,全布展现在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上。从现行的报表编制要求来看,负债资产是以流动性来排列和编制的。从而金融衍生工上,财务报表对企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何充分体现,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着很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经济业务不能反映,经济环境变经情况中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报表数据处理,程序信息表现方法方面无法反映,所以财务会计中的传统财务报表结构不能容纳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种不传统的新生事物,所以它不符合会计的要素定义。

(2)对会计财务报表的充分揭示的影响。常规理论,从事会计工作主要是公开发表财务报表,就要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负责,要对它以充分的揭示,告知全部重要的经济信息。在现有的理论中,有着很多重要的金融衍生工个交易信息,若一个会计不能使投资者在企业报表中获得相对应的相关信息,就不会看到潜藏的巨大风险,企业的参与者一旦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下失败从而面临巨额损失,就会使投资者有着意想不到的损失。

三、结束语

现在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处理问题上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在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理论巨大的冲击方面,已有学者对此做出的相对应的回应和研究,而在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只有在重视会计信息的表外揭示和提高财务会计表外揭示质量上才能提高财务报表的总体水平。仅靠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是达不到使用水平的。随着国产企业的运用日益壮大,前景会越来越有好。

参考文献:

[1]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2]陈小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杨有红.金融工具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4]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00(1).

篇7

(一)债务重组处理方法变化产生的影响债务重组又被称为债务重整,指的是债权人在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时候,债权人根据和债务人所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也就是说,对原定债务偿还条件进行了修改,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与原协议不同的,均作为债务重组。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对上市公司进行新的债务重组也就意味着只要债权人做出了让步,那么该上市公司由于债务重组所获得的收益将会算作当期损益,并且最后进入企业利润表。对于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而言,如果能够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那么这部分收益将会进入当期的利润表中,有可能会使每股收益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就等于给了这些公司蓄意包装利润的机会。也就是说,债务重组使得很多公司对正常的经济状况不能进行真实的反映,会导致投资者判断失误,所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债务重组公司的审核和监督,从而对信息的准确披露进行确保。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资产减值指的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其账面价值要低。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处置费用减去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不得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只能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后,最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差异的实质性因素之一。《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范围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该准则适用的资产范围,而能否转回其他资产还需要根据与之相关的其他具体准则的规定。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进行的截断。新会计准则要求在附注表中披露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信息,这能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上市公司应对策略建议

(一)更新会计观念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及在上市公司实行之后,上市公司应该尽快将会计思维进行转变。作为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的文化产业应该把新会计准则颁布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契机,并积极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利用新会计准则对风险监控进行强化,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客户喜好的改变对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新会计准则和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及特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高并对公司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同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能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促使其治理模式国际趋同。

(二)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化等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大,对文化产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产业中相关人员对新准则的掌握程度将会对新准则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上市公司是新会计准则执行的主体,首先应该对人员培训进行准备,使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与旧会计准则的区别进行掌握;然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准备好新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以前从未披露的财务信息。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这有利于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形成,能够对新会计准则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实施进行有效的确保,不仅能够保证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还能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透明度和执行水准。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共享;风险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加快了规模化发展步伐,通过建立分公司的形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一些企业由于分公司的增加而不得不对财务部门进行调整或重置,结果相关业务处理重复、信息冗余,核算量增多等问题逐级凸显。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具体探讨。

一、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支撑

财务共享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充分运用流程化手段进行处理。这一财务共享模式在管理学中被视为是共享服务的一个延伸,而共享服务是随着跨国集团多层级、多组织机构的管理而逐渐兴起的,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企业管理模式中。

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在会计内控中的作用

第一,降低成本。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处理流程具有规范性、统一性、标准性,在大大降低直接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对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固定资产等会计业务进行处理时,不再由子公司进行核算,而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由总公司进行集中化处理。

第二,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企业在实施财务中心管理模式后,实行统一标准对企业整体进行规划,不仅能够使项目事前控制得到一定增强,而且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还能够有效消除信息孤岛,使企业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有更为细致的了解,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强化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实现会计信息实时传递。以往会计信息多数是以各级会计部门层层上报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这样不仅速度慢,且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应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部门可运用“ERP系统”使信息传递流程更加规范标准,信息传递更加实时、透明。

第四,夯实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下,国内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正确的决策对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而实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并能为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保企业保持一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的会计内控风险

(一)财会系统风险

大多数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都离不开IT系统集成,但仍有多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仍旧建立在原有的财务软件基础上,与其他子系统的端口未能实现连接,没有构建真正的ERP系统,导致会计实务操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在各个不同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而一旦切换出现连接不稳定的情况,系统数据将无法实现同步。

(二)企业架构风险

通常,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后,将会面临财务部门组织架构调整问题,其涉及人员调整、管理权限调整以及利益划分等。这样一来,一些子公司原本是采取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调整后财务资源将被划到总公司中,不仅使得子公司财务工作账务处理空间缩小,还将限制子公司管理层资金使用的自由度,由此,难免会造成一些人员对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持有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企业财务工作,最终导致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实施进程缓慢,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三)业务程序风险

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过程中,各个部门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以实现对新的业务流程的适应和消化。因此,要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统一性,各个子公司需要配合总公司的要求而变更相应业务单元,因此,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和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法律政策风险

由于各个地区的具体法律环境以及税收政策存在差异性,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中心时不可避免将出现一定屏障,所以,总公司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地方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分别处理。

四、改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果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健全企业架构

即要求各部门都能够明确知悉各自职能与义务,对财务部门和内控部门进行合理的事权划分,从而形成一套健全的内部监控体系。其中,财务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于会计相关岗位的监督和检查,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划和约束,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预防,使企业财产安全得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而内部监控部门则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手册》以及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内控检查的考核与评价。通过上述措施对企业结构的完善,以进一步促使企业各部门恪尽职守,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优化财务共享模式服务流程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间较短,缺乏实际经验,所以,企业应当基于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财务共享信息服务流程的措施。具体地说,企业财务部门要对各个子公司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统计,然后兼顾子公司财务情况和当地政府法规章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其次,要在实际财务工作中总结经验,通过搭建学习、交流、考察平台的方式,积极学习同行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规范报销、报账、记账、报税等业务流程,采取软性引导和硬性要求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子公司及时变更相应的业务单元,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大内控监督管理力度

对此,可以从审计部门入手。这是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给予应有重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将审计部门的控制和监督职能最大化,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人才,全面监管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须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资金来源的透明度,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使之与内部监督制度紧密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发挥监督管束职能。

(四)基于企业需求构建信息系统

企业应当重视对自身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以发展需求目标为参考,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安排专业人士,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将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电子报账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总公司与子公司、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数据共享,使数据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畅通,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加大对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力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系统后台设置严格的标准和权限,对于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报销内容和部分人员的越权行为,一律不予受理。

五、结语

综上,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过程中,因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将有所疏漏和错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执行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同时加强财务预算和管理,落实财务部门的具体实施情况,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内控体系的可控性,最大限度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润丰.中国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 144-208.

[2]郑素萍.浅谈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相关内控要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 102-103.

[3]陈惠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36-3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