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4: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履约担保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我国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金融市场的产物,从总体而言,其应归属于金融业。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与金融机构的担保类业务其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比关系,金融机构的担保类业务主要有: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业务;商业银行的保函、备用信用证业务;证券公司的信用互换业务(该项业务国内证券公司尚未开展)。
目前,金融机构中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主要集中在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里面,有车贷险,房贷险,学贷险等,信用保险中的出口信用保险主要由中信保一家操作,以承保出口企业的应收款信用风险为主要业务。银行的保函类业务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有履约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付款保函以及其他类似加工贸易保函、关税保付保函等等,而备用信用证实务应用较少。
担保行业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95年6月30日《担保法》,2000年12月13日《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2010年3月8日《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法律法规规定了五种典型担保,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在法规之外实务领域,还存在着非典型担保,包括按揭、回购、所有权保留、让与担保、押汇、收费权质押、退税托管账户质押等等。
总体上说,从法律概念出发,担保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履约担保和其他担保。在国内担保行业,融资性担保市场份额最大的是中科智担保公司,履约担保做的比较好的有长安保证担保公司、中建担保公司等,主要以工程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包括向法院出具的诉讼保全担保(中投保对此份额较大)、有关船舶的海事担保、向海关出具的关税担保等。
现阶段担保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以融资性担保为主,融资性担保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承兑担保、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担保(主要指开立信用证担保,进口押汇担保,担保提货等)、自然人消费贷款担保(主要为车辆贷款、房屋贷款、信用卡透支及学生贷款提供担保),以及股本金贷款担保,过桥贷款担保等。
但融资性担保并不具有经济性,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成本问题。通过银行操作需要保证金,担保业务只能放大10倍,按2%的担保费计算收入资产比在20%左右。除去经营费用和风险拨备,所剩利润其实并不多,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无法采用规模经济来产生更多的资金效益,导致实务上担保公司很多情况下并不从事担保业务,而是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通过高利率来解决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部分担保供公司不惜违规从相的存款放贷业务,最后沦为地下钱庄,严重的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
融资性担保其实从法律角度出发,也属于广义范围的履约担保,只不过它只是对借款合同进行担保。市场上除了借款合同,还有更多的是购销合同,工程合同等。如果能对此类合同进行担保(事实上市场存在这些合同担保的需求),业务拓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履约担保应成为担保公司主要经营模式的关键优势是不占用资金。只要投入适当的人力资源,把握好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短时期内业务规模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还是有可能的。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履约担保主要有:工程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企业交易履约担保等。
为了进一步缕清履约担保业务的思路,我们可以将现行保险公司、银行操作的履约担保作一下比较:担保公司可以参照的保险公司保证、信用保险业务类有:产品质量担保、住宅质量担保、雇员忠诚担保、国内贸易信用担保;担保公司可以参照的银行保函业务类有:租赁担保、维修担保、工程尾款担保、加工贸易担保。
可见,只要市场上存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合同,就有相应的合同履约风险,我们可以在风险可控或概率精算的前提下,设计出相应的担保品种,以开拓市场规模。
笔者建议担保公司目前应涉及的主要业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
1、保证担保业务(买方付保费):主要应用于赊购环节,企业往往急于得到赊销商品,上游企业却担心企业的偿债信用,如果担保公司介入,并由下游企业支付担保费,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行。
2、信用担保业务(卖方付保费):主要应用于赊销环节,由租赁公司的厂商租赁得到启发,是否可以开展厂商信用担保业务,即对厂商产品销售形成的应收款进行担保,担保费由厂商承担,厂商出于权衡应收款催讨及坏账费用的考虑,该模式应该有一定市场空间。
3、大型装备和建设领域的履约担保类(参照长安保证担保公司、中建担保公司模式)
4、雇员忠诚担保类(即对公司员工、特别是关键位置人物发生严重违规违纪或者偷窃公司财产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由担保人负责赔偿)。
除了业务模式,担保公司应同时配套建设信用审查评估体系,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问题比商业银行还难以操作,故不能单纯引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可以考虑引入证券公司关于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理念,采取自上而下的评估方法,财务报表并非主要的风险评估依据,只有把握了企业(甚至是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得出有实际意义的信用评估结论。
关键词:财务核算 商业地产 服务行业 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
对于新兴行业的初创型公司来说,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一般会滞后于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体系构建需要有一个逐步认知和布局的过程,而财务核算体系一般会伴随业务的发展先行建立起来。为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财务核算体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本文以商业地产服务行业为例,强调用管理会计理念构建财务核算体系,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远景目标。
二、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商业地产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除了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或涉足商业地产领域成立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以外,第三方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房地产开发商旗下的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主要为自身开发的项目提供商业地产管理服务,一般不参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项目运作,而第三方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化的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为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提供商业项目增值服务,其主要商业模式为轻资产、多项目运作。本文所探讨的商业地产服务行业财务核算体系构建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模式有受托经营、承租经营、股权投资、商业策划服务等。受托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资产管理方,接受商业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方委托为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资产管理服务,获取资产管理收益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承租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承租方,以租赁方式取得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权,通过对项目重新定位和改造以及后续运营管理,获得项目租金收入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股权投资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投资方,以直接购买或收购兼并方式获得商业地产项目股权,通过对项目的直接投资和直接管理,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获得股权投资收益。商业策划服务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为商业项目提供项目规划、市场定位、招商租赁等服务获取咨询收入。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多项目资产管理利润、承租经营利润、商业策划收益、物业增值收益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等。由于其运营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商业项目,核算体系设计中,所有的核算元素都必须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精益化核算。比如,核算细则要求所有的直接成本费用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总部层级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凡是受益对象为项目的,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受益对象为项目,但无法明确到具体项目的,核算前需要与管理层沟通具体分配原则后核算至具体项目;对于受益对象不能归属于项目的,核算上需要记录为“非项目”成本费用。对于管理层来说,总部层级发生的成本费用受益对象不能最终归属于项目的并不多见,这些成本费用可能是项目的前置成本,也可能是潜在项目的拓展成本,核算上要求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前沿,跟踪这些成本的最终归属项目。
由于商业项目经营管理模式不同,财务核算上需要反映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状况。此外,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商业项目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管理服务阶段。比如,受托经营类和承租经营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预开业阶段、正式开业后运营管理阶段等。商业策划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等。财务核算方面,需要根据项目在业务上的多元化属性,对项目进行多维度核算,使经营分析既可以从项目整体又可以从不同维度方面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
从以上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来看,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三、财务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需要实现共享,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连接商业物业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媒介,承载了大量的外部资源。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品牌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商业地产服务商参与了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市场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活动。
商业地产服务机构在商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与众多外部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商业资产的增值服务。比如,商业项目市场定位和规划阶段,商业地产服务机构需要与专注项目所属区域的市场调研机构紧密合作;商业项目工程改造阶段,需要与工程咨询供应商合作;招商阶段,需要与招商经纪服务商合作;市场推广和营运阶段,需要与媒体和市场运营供应商合作。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市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要求财务核算体系设计中必须考虑将外部市场资源沉淀在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底层数据库中,并实现企业内部各信息子系统数据共享。比如,OA系统、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商户销售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租户结算系统等各信息子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必须与财务核算系统保持信息共享和互换,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四、财务核算体系构建需要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轻资产、多项目运作的商业模式特征,其主要公司构架一般设计为集团管理公司、区域管理公司、项目公司三级。集团管理公司主要核算集团总部费用、集团直接管理的项目池;区域管理公司主要核算区域总部管理费用、区域公司直接管理的项目池;项目公司主要核算特定项目。除了以上三类公司以外,集团公司还会通过持股方式控制专业性功能公司,比如,为项目提供工程改造的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招商服务的招商咨询公司等,这些专业性功能公司既可以为集团内项目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市场上独立运作。
以集团直接管理的承租经营类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作为承租方,通过租赁方式取得项目整体经营权,会计核算主体为项目公司,主要核算项目租金收入和项目直接经营成本。集团层面对项目的直接管理成本主要体现为集团专业管理部门为项目运营管理服务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集团集中招商职能为项目发生的招商成本、集团集中营销职能为项目发生的营销成本等,这些直接成本记录在集团管理公司的核算账套中。此外,集团内专业性功能公司为项目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成本,比如,工程咨询服务成本、物业管理服务成本等记录在专业性功能公司的核算账套中。从集团母公司视角,对外报告需要抵消内部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内部服务结算收入与支出,反映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对内报告需要集合集团内各核算主体的经营数据分析各项目完整的投入产出情况,跟踪项目财务状况的变化。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集团化统一运营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特点,要求在财务核算体系设计方面,必须首先考虑统一集团内各公司核算科目体系、核算细则,统一集团内各公司财务对内和对外报告体系。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五、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要求财务核算体系随着行业的变革和公司商业模式的变化持续改善。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布局和时间节点,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h: 0px"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
商业地产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除了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或涉足商业地产领域成立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以外,第三方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房地产开发商旗下的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主要为自身开发的项目提供商业地产管理服务,一般不参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项目运作,而第三方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化的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为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提供商业项目增值服务,其主要商业模式为轻资产、多项目运作。本文所探讨的商业地产服务行业财务核算体系构建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模式有受托经营、承租经营、股权投资、商业策划服务等。受托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资产管理方,接受商业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方委托为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资产管理服务,获取资产管理收益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承租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承租方,以租赁方式取得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权,通过对项目重新定位和改造以及后续运营管理,获得项目租金收入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股权投资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投资方,以直接购买或收购兼并方式获得商业地产项目股权,通过对项目的直接投资和直接管理,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获得股权投资收益。商业策划服务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为商业项目提供项目规划、市场定位、招商租赁等服务获取咨询收入。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多项目资产管理利润、承租经营利润、商业策划收益、物业增值收益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等。由于其运营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商业项目,核算体系设计中,所有的核算元素都必须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精益化核算。比如,核算细则要求所有的直接成本费用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总部层级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凡是受益对象为项目的,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受益对象为项目,但无法明确到具体项目的,核算前需要与管理层沟通具体分配原则后核算至具体项目;对于受益对象不能归属于项目的,核算上需要记录为“非项目”成本费用。对于管理层来说,总部层级发生的成本费用受益对象不能最终归属于项目的并不多见,这些成本费用可能是项目的前置成本,也可能是潜在项目的拓展成本,核算上要求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前沿,跟踪这些成本的最终归属项目。由于商业项目经营管理模式不同,财务核算上需要反映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状况。此外,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商业项目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管理服务阶段。比如,受托经营类和承租经营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预开业阶段、正式开业后运营管理阶段等。商业策划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等。财务核算方面,需要根据项目在业务上的多元化属性,对项目进行多维度核算,使经营分析既可以从项目整体又可以从不同维度方面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从以上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来看,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二、财务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需要实现共享,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连接商业物业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媒介,承载了大量的外部资源。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品牌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商业地产服务商参与了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市场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活动。商业地产服务机构在商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与众多外部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商业资产的增值服务。比如,商业项目市场定位和规划阶段,商业地产服务机构需要与专注项目所属区域的市场调研机构紧密合作;商业项目工程改造阶段,需要与工程咨询供应商合作;招商阶段,需要与招商经纪服务商合作;市场推广和营运阶段,需要与媒体和市场运营供应商合作。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市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要求财务核算体系设计中必须考虑将外部市场资源沉淀在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底层数据库中,并实现企业内部各信息子系统数据共享。比如,OA系统、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商户销售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租户结算系统等各信息子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必须与财务核算系统保持信息共享和互换,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三、财务核算体系构建需要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轻资产、多项目运作的商业模式特征,其主要公司构架一般设计为集团管理公司、区域管理公司、项目公司三级。集团管理公司主要核算集团总部费用、集团直接管理的项目池;区域管理公司主要核算区域总部管理费用、区域公司直接管理的项目池;项目公司主要核算特定项目。除了以上三类公司以外,集团公司还会通过持股方式控制专业公司,比如,为项目提供工程改造的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招商服务的招商咨询公司等,这些专业公司既可以为集团内项目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市场上独立运作。以集团直接管理的承租经营类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作为承租方,通过租赁方式取得项目整体经营权,会计核算主体为项目公司,主要核算项目租金收入和项目直接经营成本。集团层面对项目的直接管理成本主要体现为集团专业管理部门为项目运营管理服务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集团集中招商职能为项目发生的招商成本、集团集中营销职能为项目发生的营销成本等,这些直接成本记录在集团管理公司的核算账套中。此外,集团内专业公司为项目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成本,比如,工程咨询服务成本、物业管理服务成本等记录在专业公司的核算账套中。从集团母公司视角,对外报告需要抵消内部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内部服务结算收入与支出,反映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对内报告需要集合集团内各核算主体的经营数据分析各项目完整的投入产出情况,跟踪项目财务状况的变化。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集团化统一运营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特点,要求在财务核算体系设计方面,必须首先考虑统一集团内各公司核算科目体系、核算细则,统一集团内各公司财务对内和对外报告体系。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也许“有机食品”这一概念对人们来说略显专业化,但“绿色食品”却早已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有机食品即是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升级产品,相比于绿色食品更具有健康、环保、无公害的特点。有机食品生产近年来在中国日渐兴起。
位于古都南京的瑞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专门从事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专业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八部委实施“三绿”工程首批试点、示范企业中唯一的有机食品生产单位。
谈及瑞康产品定位的初衷,“选择生产研发有机食品也许是一种偶然,但定位于健康、环保、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产品生产却是瑞康的必然追求。”陈静表示。
扩大出口创汇 企业与民族产业“共赢”
开发有机农产品是突破绿色技术壁垒、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与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2006年、2007年,瑞康公司的有机食品出口创汇均突破70万美元。
“瑞康是国内第一家通过有机食品验证的企业。”陈静介绍:“我们生产的有机甘草、有机茶叶和有机蜂蜜是瑞康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在江苏省茶叶出口连续受创之时,瑞康公司的有机茶叶却在国际市场一枝独秀,并且与美、德、法、加、澳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为进一步扩大有机茶叶的出口份额,瑞康又在江西开辟了两万亩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6000平方米的有机茶加工厂,在新疆建成有机甘草生产基地4.7万亩,新建成有机洋槐蜜生产基地50万亩,出口量连年增加。
“我国养蜂业目前还是手工作坊式,从生产到流通还处在无序状态,管理粗放,缺乏标准控制,技术落后,设备简陋;蜂病防治以化学药物为主,易造成药物残留超过标准度;缺少质量约束机制,造假售假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陈静重点从有机蜂产品谈出口创汇,“我们开发有机蜂产品、建立外向型有机蜂产品基地、加工厂,旨在提高我国蜂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增强蜂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我们以蜂产品加工、经营为主体,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和改造传统工艺,更新设备,实现蜂业基地化、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加强全程质量控制,重新赢得国际市场主动权。”
“公司+农户” 模式实现“共赢”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一家一户式经营体制已构成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最大障碍,如何把这些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食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共生共利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纽带。‘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是瑞康一个有效的尝试,既为企业节省成本、实现品质效益,又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收益,实现了‘双赢’”。
陈静向记者表白,“以前,我们每年都要寻找蜜源采购,零散的收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价格不稳定,也不能保证原料蜜的质量,一些蜂农由于没有固定的采购商也要四处奔波兜售,当年卖不掉的蜂蜜到来年时价格就会低很多,品质也要下降很多。我公司和固定的农户签订了协议后,不但以高价收购,还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经过高科技过滤的高质量蜂产品既保证了农户的增产增收,又为企业带来了质量效益。”
2004年,瑞康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外向型有机蜂产品加工基地项目。此项目通过对蜂农进行有机知识与技术培训,采用“公司+蜂场”的经营模式,建成核心有机蜂群15000群,第一年增加20000群,第二年增加25000群共54000群,这些蜂群辐射影响东三省3-5万蜂群。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可达30-35%,蜂场纯收益提高20-30%以上,又带动了2000户蜂农致富奔小康。
选择有机食品旨在追求 “可持续”的绩效目标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生产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充分利用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农业废弃物。因此,发展有机食品,将农业生产从常规方式转向有机方式,以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瑞康效益的逐年递增也足证了其可持续战略的成效:2006年,瑞康净利润50万元;2007年则达到150万元;2008年仅1月至8月就实现净利润300万元。
“瑞康多年来的努力并不忽略企业的绩效目标,恰恰相反,我们所追求的是健康而和谐的长远绩效。”陈说。
瑞康――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可以说是绿色食品的升级产品,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生产的食品。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关键词:公路经营管理 经济适应性 具体措施
从一定层次上讲,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带动了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形势下,公路运输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增长的产物。积极完善公路运输网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效保障。本文将针对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公路经济管理中的主要经营模式
(一)以事业方式为主的公路经营模式
对于以公路事业为主模式来说,在整体上符合金融环境,通过利用政府信用,能够降低一定的融资成本,进而用足够的资金建设公路。将非盈利事业机构作为公路经济管理主体,这样的方式与地区经济以及人们在实际中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在实际管理中管理主体多元化现象的发生,能够使行业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讲将交通厅作为融资主体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整体上不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在实际中实行的统贷统还对社会资金的利用造成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事业方式统筹公路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政事不分等相应的问题,进而在真正意义上降低了管理效率。
(二)从分散到集中的企业化管理
在吉林省实际公路建设中,从整体上来讲,各路桥总公司主要负责公路建设管理以及一些融资管理事宜,同时在经营以及资产中也有有效的管理,@样的模式承担着建设监管以及路政管理等相应的职能。这种模式与事业型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相关企业改制具有较多相同之处,这样能够使行业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真正意义上确保管理中的统一性,进而降低实际管理中的成本的降低。
二、公路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复杂
在公路建设管路中的集资渠道较为复杂,进而导致公路管理模式中以及管理机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些有限责任制以及股份制管理模式中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公路建设施工工程在政府以及企业的管理下,进而导致在设置机构中重复设置现象的发生。一些部门中存在着职能不清以及交通运营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双方出现纠纷以及互相推脱的现象发生。
(二)交通安全管理以及路政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对接
在公路实际管理中应该做到推移统一以及高效等相关性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公路实际需求。公路建设中包含较多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以及养护和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管理内容构成了一个有机实体,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在一些省、市中的法律、法规等交通管理模式上出现分割问题的出现。
三、公路经济管理中的措施
(一)在立法方面实施有效的措施
在实际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管理的有序性与公路健康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总体上讲,我国公路建设与发达国家公路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上较为落后,在公路投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的形式进而导致公路运行中的社会效益不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应该做好相关立法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公路建设以及管理中的质量。
(二)在执法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
在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中公路执法是重要的环节,我国实际公路执法中存在着执法效率较低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在一定层次上影响了公路的良好发展。因此,应该针对公路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主要针对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进行有效的整改。同时针对在交通部门中的相关职责进行分工,进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促进公路建设良好发展。
(三)在经济以及行政中做好相应的工作
在基础设施中公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仅仅依靠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建设的。公路建设投资上力度较大,实际施工工期较长,同时投资回收较慢。除此之外,对于公路建设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及非营利性等特点,所以一些企业在没有较多利润情况下,没有较多的设计。针对这样现象的发生,应该采取政府干预的措施,将这种公共产品中的责任承担起来,这样才能做好公路管理工作,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较为便捷的服务。在整体上允许一些企业对公路经营进行垄断,对公路经营进行治理,这样的方式不仅满足了在公路运营中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使政府中的宏观目标得到了体现,进而确保公路经营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 可靠性 融资
一、引言
从踏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一种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中小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认同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但是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它存在着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融资渠道困难与资金链薄弱是重要因素之一。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对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前景的重要判断因素之一。提供高质量的、可靠地会计信息是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是吸引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由葛家澍、余绪缨等主编的《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一书中对可靠性的定义为:“可靠性指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足以信赖。具体地说,对一个理性的,对会计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来说,依据这些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信息是可靠的。”影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1)法律制度。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我国在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但由于我国法律偏向于大陆法系,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在为企业会计信息提供保障的同时不能涵盖全面,会计人员灵活性不够,可能会出现合法但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情况或出现有些会计人员利用法律漏洞修饰财务报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的情况。
(2)经济环境。在国家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和组织中,政府可以依靠其对企业的所有权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作为企业的拥有者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很强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但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都属于私有企业,受政府的制约较国有企业相比相对较低,政府对其监管力度不够会使其信息质量较低。
(3)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造成影响。我国企业整体上而言,虽然市场化程度在逐步增加,但是市场经济只发展了三十年,整个市场化程度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较低,还处于中等水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较发达国家低。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进入2011年以来,在流动性紧张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高压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普遍加剧,盈利空间有所缩小,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再次成为焦点。抵押担保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金融机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而基于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其经营者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贷款。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申请到的短期贷款往往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讲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在内因方面,第一,中小企业多为个体经营或家族经营,组织结构上相对简单,管理方式人格化。第二,很多中小企业都有着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差的问题。第三,中小企业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市场的波动承受力较差,致使很多金融机构不敢像此类企业放款。第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往往是以租赁资产为主,自有资产少,无法按照银行的要求进行抵押。就外在原因而言,主要在于第一我国金融体现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门槛较高,对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缺乏激励政策,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性看的太重。第二在于,社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四、实证分析
案例:北京银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忻州分公司
企业简介:北京银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忻州分公司于2010年在山西省忻州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万,原股东张某与李某与2011年1月将全部股份转让给股东银某,目前公司主要经营保健药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成立于山西省忻州市开发区,于2010年注册之时获得专业资质的审核。
融资背景:在2012年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模式希望通过自由房产抵押,向当地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融资。该公司先后与几家银行洽谈过该贷款业务,但都没有成功。主要由于洽谈中遇到的;两个问题。第一、截止2012年1月,公司在运营了两年之后一直处于负利润状态,而且在股权变动之后,银行不看好该公司的偿债能力。第二、公司在两年经营中,由于人员的变动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机构,公司一直存在着财务状况混乱、会计信息不健全的问题,银行不看好其经营前景。
公司改革:为了进行成功融资,挽救企业,该公司在2012年1月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组建了完善的财务制度,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同时对公司共注册开始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了清理,保证了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了其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
公司成功融资及分析:在进行财务改革一年之后,该公司于2013年1月再度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贷款,在向金融机构提供了透明真是的财务信息后,该公司与当地银行协商选用了时候自己的贷款模式,通过对其自有房产抵押获得了贷款50万于两年内还清。
21年的试验中,各级政府、商业性保险公司和农民群众,都参与其间,但就组织经营制度来说,大部分形式都消失了。PICC保留下来的只有准商业性经营和PICC上海、新疆分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政策性经营。而仅存的经营模式以及试验业务正面临着危机。因为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农业保险的试验,遇到了一系列困惑和矛盾。
1.农业保险的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较低的矛盾。农业生产由于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自然灾害的频繁和范围广泛等特点,使得其风险损失率较高,加之农户的分散,展业不便,成本很高,使得农业保险比起其他财产保险(例如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价格高得多。各国的经验表明,一切险农作物保险的费率在2一巧%之间,比之家庭财产、企业财产的损失率(1知左右)高出10几倍到几十倍,而农业保险面对的是收人较低的投保人。特别是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主要从事小规模种植业的农户,一般来讲大多缺乏为其农牧业生产项目投保的支付能力,要让他们自愿购买农业保险这种特殊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收人较低并不是农业保险参与率不高的唯一原因。研究表明,即使农民收人较高的国家,如果按照农作物的损失率厘定保险费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自愿投保积极性也都不高,所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农业保险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都给予较多的保费补贴。墨西哥的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的保险费补贴低于2乃,大多数农民不会自愿投保。
2.农业和农业保险的较低预期收人与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的矛盾。在我国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或中西部的城市郊区,农户的收人相对较高,但这些地区在自愿投保的条件下,农户也很少有投保的意愿。我们曾经在广东地区做过调查,当地的保险公司出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的,积极开发难能为公司赚钱的农业保险险种,地方政府为了振兴当地农业,非常支持农业保险,有的还补贴部分保费。但是由于对于从事大田作物的农户来说,农业的预期收益相对于其从事乡镇企业或外出打工的收人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一亩水稻就是产500一700公斤水稻,毛收人也不过几百元。部分农民甚至将农田无偿转让给他人种植。而农业保险的补偿水平一般不会超过当地前几年平均产量的70%,连农作物收成本身都没有兴趣,更不可能有投保农业保险的热情了。
3.农业保险利益的外在性与保险双方长远利益的矛盾。理论分析表明,农业保险的利益从长远来讲是外在的。因为农业保险能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使其解除后顾之优,即使在风险较高的地区,农民会因保险而不回避农业风险,从而增加农业产量。日本在战后通过立法((农业灾害保障法》)强制土地面积超过一定面积的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使自然条件较差,农业风险较大的北海道等地区的农民,也种植当时国内极缺的水稻等农作物,加上其他条件,使其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解决了粮食问题。稳定了国内粮食价格。如果用福利经济学进行分析,农产品供给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必然引起价格下跌,使农产品消费者的福利增加,而生产者剩余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会因产量的增长而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会减少。因此,农民购买保险,保险双方当事人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得益。换言之农业保险的最终受益者是农产品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在商业性农业经营的制度下,农业保险不能成立的经济学原因。(参见《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P97一9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年12月第一版)。
4.在较大范围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范围试验狭小的矛盾。保险的数理原理就是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有大量风险单位投保才可能分散风险。农业保险的风险单位比较大,而大多数农业灾害,例如水灾、早灾,一个风险单位有时包括数县以致几省,要在空间上分散风险,必须在较大地域甚至全国建立这种保险制度。台湾逢甲大学著名保险学教授方明川先生,曾经否定了台湾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一个议案,其主要理由就是台湾地域狭小,就一个风险单位,一次台风全岛都会受灾,在这一个风险单位里,承保的农户越多,风险越集中,保险的分散风险的机制完全不能发挥。这也正是我国有的地方仅仅一乡一村或一县进行农业保险试验,赔付率极高的主要原因。
5.在较长时间里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农业保险实验在一个地区不连续的矛盾。局部地区的农业保险试验由于风险的相对集中造成的高赔付率,使进行试验的商业保险机构不得不在继续亏损经营与放弃试验之间选择后者,从商业性保险公司追求利润的角度,放弃非效益险种无可非议。但农业保险在各地断断续续地进行试验,从另一个角度又违背了风险分散的原理。因为农业风险的周期性,要求农业保险实验必须连续多年进行,以便农业保险风险能在较长一个时期里进行分散,同时完整记录和积累风险损失的经验资料,为科学正确厘定费率创造条件,美国的农业保险的实验从1939年起持续进行了41年才正式在全国推行,试验期间尽管也因经营亏损严重,几度被国会要求停止试验,但最终的坚持为其整个农业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6.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质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的矛盾。从世界上不同国家所建立的农业保险制度来看,都是将农业保险作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来推行的,尽管这种政策目标有差别。对发达国家来说,农业保险是其社会福利政策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保险及其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农户收入保险,来减少农户收人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要通过农业保险,使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和稳定增长,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后者,同时还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在农业保险风险高费率高,而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的预期收益不高,农户的相对低收人,以及农业保险的投保人较少具有现代风险管理观念的条件下,上述政策目标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性质的尖锐冲突就不可避免,农业保险的商业性经营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那么,商业保险公司打算退出农业保险的实验经营也就不难理解。实践表明,目前对于农业保险的多数险种来说,纯商业化经营的路是走不通的。这是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得出的与国际农业保险界同行相同的结论。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低,对于多数的农业保险险种来说(当然,也有少数险种,如农作物雹灾保险、火灾保险以及一些某些商品型较高的设施农业项目的保险等),并不存在着一个完全的农业保险市场。它表现在,一方面,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以支持一个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总之,想仅仅通过商业保险来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目标,看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另辟蹊径,重塑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新制度。这种新制度包含的内容之一,就是政府量人为出,通过对农业保险的某些险种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提供法律支持和行政支持,使农业保险的某些险种成为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将农业保险变成为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工具之一。
二、建立中国农业政策保险的制度模式选择
为了实现当前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农村社会和增加农民收人的目标,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政策选择,建立起救灾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可能比单纯依靠救灾方式,或依靠农民自己,用传统的方式来分散管理农业风险更有效。这是因为采用保险的方式进行农业风险管理,科学有效,而且公开、公正、透明,易于核查;它依照合同办事、补偿比较精确;同时还可以从投保农户那里筹集一笔资金,扩大了救灾资金数额和的效能。欲通过农业保险的商业性经营来达到上述政策目标看来是不可能的。我国已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政府要支持农业发展显然不能仅仅利用“黄箱政策”,直接对农业投人要素、农产品出口等进行补贴,但可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其中包括运用农业保险的方式对农业提供财政支持和保护。因此,我们认为,政府不妨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规则所提供的政策空间,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实践,在我国几十年农业保险试验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种符合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补偿机制。如果建立这一农业风险管理制度,就我国的实际情况,下述两种经营模式也许是较好的选择:
1.政府主办,政府组织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格局就像社会保险,由政府主办,并由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从事经营。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成立专业性的隶属于中央政府或其某部门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以该公司为主经营全国农村保险业务,它既可以经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保险,也可以经营农村的寿险和其它财产保险,其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的亏损可以通过农村寿险和其他财产保险得到弥补。各省、市、自治区相应建立分支机构,具体业务由县支公司及其人组织办理,并以县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作物保险主要是一切险保险和(或)多重风险保险。除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外,也允许商业性保险机构、合作社和相互会社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各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组织机构都必须由农业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各自业务范围应依法规范。成立专业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是一种政府、整个保险业、单个的保险公司和农民四方受益的举措,对政府来说,农业救灾的压力可以减轻,农业生产风险在全国的分散可以保持地方农业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对于保险业来说,农村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尚未开发,由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在政策的扶持下着力开拓农村市场,对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十分有利;其它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可以选择进人农村市场,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或竞争,也可以选择暂时不进人农村市场,等农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垦荒”完毕的一个恰当时机,以较小的成本进人农村市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本身就是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由中央政府统一组建政策性的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也可以由目前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兼营这部分业务),其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再保险机制,使农业风险在全国的范围内得以最大程度的分散,维持国家农业生产稳定;二是补贴各省、市、区农业保险的亏损,这种补贴不同于一般的民政救济,它是一种差额补贴,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一般的保险互助合作社或愿意经营农业保险的其它商业性保险机构,可以按低于农业风险的实际费率来承保,当赔付率超过一般赔付率时,由国家再保险公司来补足,所以这是一种差额杠杆撬动机制,既可以保证农民以可以接受的费率参加保险,又可以撬动一般的保险机构以不少于社会市场利润率的水平来承保农业风险。由于它发生作用的范围是参加了保险的人,因而也就调动了被保险人、保险人双方的积极性。在这里,国家是通过差额调节来保证农业保险发展。
第三,根据有关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保险基金通过多种渠道(政府、消费者、销售者、加工者和生产者)和方式(除收缴保费外,还可征收专项税、费,如广东那样)筹集,由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统筹使用,由税务、财政部门征缴和管理,做到“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分离”,避免渗漏。
第四,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根据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有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的少数几种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实行法定保险,其他产品的生产实行自愿保险。宜将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结合起来,凡有农业生产借贷的农业保险标的,即使自愿保险项目也应依法强制投保,政府至少对法定保险险种提供保费补贴。此外,农产品加工部门和农产品消费者都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分担部分保险费。保费补贴和分担可因保险险别、险种、保障水平的不同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有所区别。
第五,农业保险的经营是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全部或大部分经营管理费用由政府拨付。政府还应给予农业保险经营免征一切税赋的优惠,以利于其总准备金的积累和长期稳定经营。
第六,除了经营农业保险外,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商业性保险如农村财产和人身保险的险种(如农房、人身意外伤害等)的税赋也可适当减免。使其可用这些险种的盈余补贴农业保险。
第七,除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外,也可以允许其他经审批的商业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包括外国再保险公司)经营农业再保险业务,以便使一地的风险能在更大的空间上和更长的时间内分散,减少农业保险直接保险人的风险责任,提高直接保险人的承保能力。
第八,农业保险的举办需要各有关行政、事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进行农业保险区划、厘定保险费率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落实都不是农业保险公司一家所能办到的。农业保险具体业务的开办,如展业签约、查勘定损、理赔兑现等工作也都需要县、乡行政部门的组织、协助和推动。
第九,为保证上述各项能够顺利贯彻实施,因此,《农业保险法》的制定是当务之急。鉴于各地情况的较大差异,农业保险的决策和经营主体可以下放到省、市、自治区,类似加拿大那样。举办农业保险与否,成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迟早,由省、市、自治区依据本地情况自行决定。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保险公司可以作为独立法人,独立经营,自成体系,自求财务平衡。在统一的经营体制框架下,各公司经营范围、强制和自愿保险的标的、保障水平、补贴水平等允许有差异。在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决策、独立经营的体制下,中央农业保险公司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而主要经营全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或者成立农业再保险公司,并通过全国再保险公司给予举办农业保险的省、市、自治区一定的资金扶持。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这种灵活的体制,适应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上海市试验的政府推动、以险养险、保险公司具体经办的模式,就是我国地方政府办农业保险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2.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试验经营农业保险已有不短的历史,美国近10年农作物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表明,由商业保险公司在政府政策性保险经营的框架下来经营农业保险也并不是一条无效之途。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就是在我国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性经营的总体框架下,由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具体设想是:
第一,在中央设立“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或“中国农业保险管理公司”,该公司是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财政部或农业部等)的事业性机构,不直接经营(或少量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其经费由财政拨款。该公司主要负责全国农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和改进;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政策;设计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具体险种;接受和审查有意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经营的商业保险公司,并根据各商业公司每年经营农业保险的业务量向保险公司提供经营补贴;向各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性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对经核准的商业保险公司依法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情况施行监督。
第二,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主要是财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政府的补贴可分为保险费补贴和经营管理费补贴,具体补贴比例和(或)数额因政府的财力状况和不同险种而有异。获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或中国农业保下管理公司)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除补贴外不承担其它责任。
第三,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中国农业保险公司设计的基本险种,采用规定的费率规章,也可自行开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险种,但自行开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险种,需经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审查和批准后,才可以出售。保险展业、核保、理赔均由商业保险公司直接或通过人进行。
第四,这种制度下的农业保险项目要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对少数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物和畜禽的一切现货多重风险保险项目,有必要实行法定保险,以避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项目的经营管理费用和便于风险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上分散。其它作物和畜禽的多风险责任保险和单一风险责任的保险项目可以实行自愿保险。政府只对法定保险项目给予补贴。
第五,政府对商业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还应该给予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对法定保险项目应免除营业税和所得税,自愿保险项目也应该免除大部分税负,以利其健康经营。
关键词:航运市场 竞争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28-01
1 市场竞争出现的新特点
1.1 船东主体多元化趋势渐已形成
近年来,大货主、国际能源巨头如国内钢铁、电力、石化等领域的企业开始纷纷投资造船组建大型船队,加快了分割航运市场的步伐。希望通过自办船队来降低成本,同时改变在航运市场供应链上受制于人的窘境。此外,其他非航运公司如基金(船舶基金、私募资金、风险基金)、银行、船厂甚至港口等不断进入干散货运输市场。传统航运市场中船东定义正被如今多元化船东主体结构的事实所冲击,今后船东主体必将随着航运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而日益多元化、复杂化。
1.2 航运市场持续低迷
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倒退趋势。对于航运市场来说,众多专家和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所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会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由于经济危机爆发的比较突然,而且范围较广,航运市场受到的影响又很大,要想在短时间内恢复往日的繁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逐渐的恢复。
1.3 造船成本处于低位
对航运市场而言,在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后,另一个巨大的消极影响就是,造船成本处于低位。航运市场处于低迷的状态,从而导致的造船成本处于低位,这样会对整个的航运市场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一旦恶性循环形成,对航运市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将来,会对航运市场造成更大的危害。
1.4 航运买方市场格局不断深化
目前,矿石、粮食贸易市场呈现出集中度高的特点。据统计,巴西淡水河谷、澳洲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货源,几乎垄断铁矿石贸易;全球粮食贸易70%以上被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四大粮商所控制。由此可见,由于大型货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因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与矿石、粮食贸易不同,干散货航运市场集中度较低。全球约有1700家干散货船船东,其中最大的20家船东合计拥有约1800艘干散货船,共计1.8亿载重吨,仅占全球干散货船总运力的27%。
1.5 投资高能效船将是大势所趋
从控制成本角度看:近年来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燃油成本已经成为船舶日常运营各项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且这一趋势短期内仍没有停止的迹象;而目前大多数散货船都在燃油成本高企之前设计建造,其设计重点不是节约燃油。
1.6 航运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联营体的英文单词为POOL,又成为“运力合作池”。联营体在市场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洽谈程租、期租和包运合同,统一收取、统一分配。根据企业所处的价值链条环节可将战略联盟分为三类:纵向联盟、横向联盟与混合联盟。2001年11月在欧美诞生了世界最大的好望角型船联营体,波西马尔与Zodiac/ABC、贝尔船舶、AP莫勒、OSG共同设立了海峡国际,这一新联营体拥有12.2万~21万载重吨营运船舶共75艘,虽然在全世界近600艘好望角型船中所占比例为13%,但投营体的船舶大部分是自有船,在全世界近200艘自有船中占约40%,这一比例是压倒性的。目前,各种散货船型均出现了公司联营体模式,这些联营体在散货市场中有效地提高了船公司的市场支配力量。
1.7 物流一体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纵深发展,货方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高层化,传统的干散货运输已不能完全适应客户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全面开展干散货物流服务既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干散货运输方式,促进了干散货运输企业对经营方式、经营理念进行彻底改革,也是干散货运输企业占领和拓展散货市场、赢得更多客户的重要营销策略。在国际干散货运输中引入物流服务的理念和经营运作方式是国际干散货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1.8 信息技术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航运业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已成为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核心竞争能力。可以预见,航运企业将建立全球性统一信息系统,形成全球共享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在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 干散货航运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2.1 现有的竞争策略特点分析
2.1.1 优化运力结构
事实上,近年来航运市场拆船量持续攀升,被拆船舶船龄趋小、吨位趋大,正在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相当一部分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调整船队规模与结构。
2.1.2 加快科技创新
恶劣的市场环境不断对船舶科技提出更高要求,节能、环保、高能效船舶将是未来发展方向,船舶技术创新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1)船型的设计改进。船体结构满足船舶共同规范及IMO环保法规的要求,船体线型进行了优化,比如摒弃原来普遍采用球鼻艏,代之以垂直船艏;(2)节能新技术的使用。包括推进器及舵系的优化、空气、新型环保涂料等;(3)新的主机方案。主要集中于:经过优化升级后的传统柴油推进主机、燃油-LNG双燃料主机(两冲程和四冲程机)和LNG燃料主机(四冲程机)。
2.1.3 重视资本经营
在激烈的挑战面前,航运企业竞争中唯一出路是加快企业改革,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学习与应用资本经营技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经营,使企业资本流动发展,既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问题,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2 业内主要参与者的竞争策略
航运业发展至今,单纯的价格竞争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复杂的市场环境,各国航运企业正在寻求服务、产品等全方位、差异化、长远的竞争策略。与此同时,航运企业也一改以往“红海战略”,纷纷寻求纵向、横向合作,从而实现双赢。随着干散货市场竞争逐年加剧,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地灵活采用不同经营策略。目前,各散货公司主要经营策略表现为以下几点。
(1)长远规划,提前布局。
(2)开发市场,重视热点。
此外,由于近年来干散货市场表现疲弱,传统热点区域更加成为散货市场的必争之地,各大船公司纷纷加强部署,投入较大规模运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