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21:54: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姓氏歌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深圳证券开户”为你整理了这篇教师关于《一份个性教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教师关于《一份个性教案》读书心得体会
加格达奇区第二小学 黄鹏
在假期中我读了《一份个性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教师就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我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礼貌”,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特色;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05-04
尽管自1913年克伯屈(W.H.Kilpatrick)公开批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来,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质疑之声从未停歇过,但时至今日,蒙台梭利教育法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被广泛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与其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大致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类。在我国的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在蒙台梭利倡导的“工作”语境下组织教育活动,其教学行为呈现出典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特色。本文通过对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行为的独特性。
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整理
1 研究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H市一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的H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园园长和教师均认为本园得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授权,教师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是严格按照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要求工作的。H教师1993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普通幼儿园任教5年,后被调到这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任教至今,有丰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经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尊重H教师的意见,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通过笔录的方式,对H教师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0:30在活动室内的所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此外,研究者还根据研究需要,对H教师、与其配班的教师、园长和H教师所在班级幼儿的家长等进行访谈,以获得相关资料。
3 资料整理
为便于研究,研究者对观察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如“09-3-7观察”表示2009年3月7日对H教师的观察记录,“09-3-9访谈”表示2009年3月9日对H教师的访谈,“09-5-6教师访谈”表示2009年5月6日对其他教师的访谈。
整理观察记录发现,H教师在活动室内的教学行为呈现明显的缄默特色,常常耐心等待。即使是直接干预,其着眼点也在协调幼儿的行为,而非直接命令和说教。研究者决定从缄默、等待、协调三个维度分析H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H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1 缄默
(1)只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只做不说,示范引导。
在幼儿开始“工作”前,H教师常常进行行为示范,既不单纯语言说教,也不边做边说。例如,在为幼儿展示感官区味觉瓶的“工作”时,H教师先将水倒在一个小碗里,把小勺放在碗里涮干净,然后将碗里的水倒掉。之后,H教师拿起一个味觉瓶,打开瓶盖,用滴管吸出瓶里的液体放在小碗里,盖上瓶盖,用小勺舀起碗里的液体品尝,尝完后将味觉瓶放在一边,最后将小勺涮干净。(09-3-20观察)从开始展示到结束,H教师没说一句话,只是每做一个动作后都略加停顿,并观察幼儿的表情与反应。
又如,幼儿多多端起托盘走到另一位幼儿阳阳的工作毯前,低头看看,然后从工作毯上跨了过去,继续向前走。H教师来到多多面前,将她领回阳阳的工作毯边。然后,H教师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停下,回头微笑地看着多多。多多也学着H教师的样子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她看了看H教师,H教师笑着对她点了点头。(09-3-23观察)对多多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动作,H教师没有用“回去,从工作毯旁边绕过去”之类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干预,而是缄默地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多多意识到刚才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做法是不对的,并用微笑鼓励多多的正确行为。
只做不说,示范引导,是H教师有意为之的。H教师说:“教师操作时缓慢、有节奏,才能展示清楚。我一般只做不说,目的是让幼儿看清我的动作。幼儿观看教师的动作时,教师一说话,幼儿就看教师的脸而不是看教师的动作了。”(09-5-5访谈)
(2)不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做不说。观察为主。H教师在为幼儿展示完某项“工作”后,便让幼儿自己操作。她在一旁观察,不说一句提示性话语,为幼儿提供自由、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工作”。例如,菲菲把香蕉皮剥掉,将香蕉放在案板上,抬头看看身边的H教师。H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菲菲便拿起水果刀开始切香蕉。(09-5-4观察)这是师幼之间缄默互动的表现。“一般来讲,都是教师先展示,再交给幼儿操作。之后教师就在一旁耐心观察,看幼儿是否掌握了。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是不会介入的。”(09-5-5访谈)
研究者观察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尽量保持缄默,而在需要传达信息时,常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与幼儿沟通,微笑成为H教师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当幼儿完成某项“工作”时,H教师一个表扬的眼神就可以给幼儿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当幼儿在“工作”中表现出犹豫、不自信时,H教师会以微笑鼓励;当H教师帮助幼儿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后,也会对幼儿报以微笑,鼓励幼儿尝试。例如,当多多跨过阳阳的工作毯后,H教师将多多领回原位并示范正确的方式,随后停下来微笑地看着多多。H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消除多多因意识到做错事而出现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缩短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利。
2 等待
等待是指H教师发现幼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是急于引导、帮助或干涉幼儿“工作”,而是为幼儿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意愿。
(1)不催促,不打扰
H教师的等待行为最常见的表现是: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在日常教学中,H教师不对所有幼儿作统一要求,也不限制幼儿完成“工作”的时间,更不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速度“工作”,而是尊重所有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自由思考,按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操作,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例如,早上8点50分,姗姗选了擦桌子的“工作”。她用湿海绵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很有耐心地将桌子擦了一遍,又用沾有肥皂的刷子以打圈的方式擦拭桌子,接着用湿海绵将桌上的肥皂沫擦掉,然后洗掉海绵上的肥皂沫,继续用湿海绵认真地擦拭桌子,之后又一次将海绵上的肥皂沫洗掉,再一次
擦拭桌子。她重复了4遍清洗海绵擦桌子的动作,直到将桌子上的肥皂沫全部擦拭干净为止。最后她用毛巾擦干桌子上的水。这时是9点52分。姗姗共花了1个多小时来擦桌子。(09-5-7观察)在姗姗擦桌子期间,H教师没有催促她、干预她,而是让她自由完成擦桌子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的特点。
(2)耐心观察
H教师的等待不是毫不作为,而是耐心观察,为适时适度的巧妙指导奠定基础。H教师说:“只有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判断出何时需要给幼儿以启示或帮助。”(09-5-5访谈)
H教师一是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二是注重对全体幼儿的观察。从上述案例中均可看出H教师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如观察到菲菲完成切香蕉的准备工作后,H教师微笑着示意菲菲继续工作等。在全体幼儿都投入“工作”时,H教师通常会坐在活动室门旁的椅子上,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记录簿。她时而抬头看看活动室内正在“工作”的幼儿,时而低头快速记录。有时H教师会将目光聚焦在活动室一角,观察后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如走过去收掉一些数字卡片等,然后默默回到原处继续观察记录。(09-5-5观察)可见,H教师非常注重对全班幼儿活动状态的细心观察,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宜支持,以确保幼儿顺利“工作”。
3 协调
虽然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缄默、等待,但是当幼儿在“工作”中迫切想做却又不知该如何做、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时,H教师还是会给予幼儿启发、激励和帮助,以激发、维持幼儿“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是协调。
(1)“请”字当先
每当H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的行为时,总是“请”字当先,言简意赅地适度指导,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例如,在协助彤彤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工作”时,H教师一直“请”字当先。“请你取这个。”“请”字当先不仅是H教师的习惯,而且也是该园其他教师的行为准则。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时时都会“请”字当先。“我现在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句话都说‘请’。以前我虽然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但有时也不是每句话都会说‘请’。现在我几乎每句话都会先说‘请’。而且我会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以前可能不会总是蹲下来和幼儿说话。现在这都已经成习惯了。”(09-5-5教师访谈)
(2)适时适度
在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教师的直接干预一般很少,在不得不干预协调时,教师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握好协调的度。H教师是一位有着十多年蒙台梭利教育法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协调行为往往适时适度,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上所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耐心观察。当她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会适时采取适宜方式给幼儿以适度帮助。例如,凡凡在完成穿珠“工作”后要将工作材料放回原处,但因为托盘没端好,所以珠子撒了一地。凡凡端着托盘惊慌失措地看着H教师。H教师走过来说:“没关系,我们把它捡起来。”H教师蹲下来捡珠子,但凡凡仍站在原地没动。H教师又说:“请和我一起捡,好吗?”凡凡点点头,蹲下来和H教师一起捡珠子。这时H教师则停下动作。微笑示意凡凡自己捡。(09-5-7观察)可见,H教师的协调行为及时又适度,既及时缓解了凡凡的紧张情绪,又适度锻炼了其自主能力。
等待和协调均是H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特征,两者并不矛盾。H教师往往会在观察等待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度协调幼儿的活动,有时是及时协调,有时则是延迟协调。H教师说:“要先观察幼儿的差异,不要急于帮助幼儿。有的幼儿经过尝试会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当某个幼儿已经能轻松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尝试更高难度的任务,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工作兴趣。”(09-5-5访谈)例如,栋栋在进行插座圆柱体的“工作”。他先将十个圆柱体全部从插座中拿出来。再把十个圆柱体插到相应插座中,成功完成“工作”。在反复5次成功完成“工作”后,栋栋开始东张西望。这时,H教师走过来对他说:“对你来说。这组插座圆柱体已经很简单了。你要不要试一下稍微难一点儿的‘工作’呢?”于是,栋栋将这组材料放回原处,选了另一组材料继续“工作”。(09-5-25观察)H教师没有在栋栋第一次成功完成“工作”后就进行协调,而是等到栋栋第五次成功完成“工作”并有所厌倦时才协调其活动,既满足了栋栋尝试的欲望,增强了其自信心,又激发了他挑战更高难度任务的热情,可谓恰到好处。
三、结果与讨论
“玩”是每个人的天性,不仅学生爱玩,教师也爱玩,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玩”的因素渗入美术教学之中,将死板的美术活动变成“玩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审美,在“玩”中体验美,在“玩”中创造美,这是一个新的教学尝试。“玩”式体验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玩”的快乐,教师先创设一个充满游戏趣味的活动情景,在游戏中充分“玩”动学生及小组成员主动求知的积极性,积极性起来了,学生也就主动参与进来了,课堂也就“玩”活了,学习兴趣也就来了,凭兴趣,在“玩”中认识美,在“玩”中体验美,在“玩”中享受创造美的过程。这样不仅克服了在课堂中师生对立的“矛盾”,增进师生友谊,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1.因材施教――让学习成为快乐
2.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结合教育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教学对象
对所选学生具体分析其学习情况及学生对学习方案的认可度,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劣势、哪些方面有优势,为学生设计学习及人生目标。
4.分析教材的优势及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5.根据该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6.教学重点
通过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时的重点、难点。
7.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运用简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要充分确立学习方案顺利进行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具体可行做法,对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预测并灵活调控。
四、教学过程
1.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个性化激励方案
一、我国高校教师的特征
高校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他们属于社会中受教育最高的层次,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大多具备博士研究生或相当的学历,且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各自的研究专长。第二,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们大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高的责任心。第三,高校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干劲十足、思想活跃、朝气蓬勃,自我实现的需求比较强烈。第四,高校教师工作积极主动。他们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和多样化,对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需求倾向较强,即工作自主。第五,高校教师追求工作自主,具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求。第六,他们渴望学习和进步,上进心强,一般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懈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1]。
二、高校教师的需求与激励
高校教师都是受过多年教育、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投资的知识分子,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学以致用,他们的工作与成绩希望得到承认,又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与被尊重的需求;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成绩的取得需要具有一个宽容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管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对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管理风格有较高的要求,他们热爱真理,崇尚自由,极具个性;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引领知识潮流,对进修、培训、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基于高校教师的学术与修养,他们必然更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追求学术造诣的提高与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对职称有着较高的期待。基于上述的高校教师的特征,高校教师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需求。
(一)高校教师的需求
(1)尊重的需求。高校教师受过较高的教育,从事着传道、解惑的工作,他的工作方式、成果必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2)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自我价值实现有较高的期待。(3)自由的需求。高校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他们的工作、学习及时间的支配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弹性。(4)和谐人际关系的需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教师发挥自己潜能,创造出高绩效成果的保障。(5)报酬的公平性需求。高校教师从事的是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创造性很强的工作,获得的报酬必须考虑单位内部公平及行业内外的公平性,同时获得的工作报酬必须满足高校教师维持再生产所必须购买的物质资料的费用。
1.物质方面的激励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这不仅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人在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师也不例外。物质激励,是高校在正确评价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教师合理、公平的报酬,从而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的激励形式。高校对教师的物质激励做得好,教师就可以据此对自己的教学科研等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就会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正确的观念和主人翁的职业态度去努力实现人生目标与工作目标。
2.教育培训方面的激励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教师欲跟上知识发展的脚步,就必须不断地接受各种教育或培训,接受新知识,引领知识潮流,接受终身学习观。只有不断接受教育,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接受教育、了解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是高校教师高层次需要之一。根据这一需要,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能力和工作效益。给教师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又可达到增长教师进取心和拼搏欲的长期激励效果。教育的激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满足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求知进取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教师不断实现知识更新,做好教师职责的需要,实现教师学习、工作的良性循环。
3.精神方面的激励
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是高校教师普遍的高层次的追求。
(1)成就的激励。成就感、认同感的满足来自人们成就的大小及对自我成就的期望值,成就需要是高校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之一。高校教师一定希望在教学与科研上获得成功,为了成功,必然会努力工作,达成工作目标取得成就,从而获得对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成长以及自尊等需要的满足。高校教师成就的取得和工作目标有关,不同的工作目标对不同教师的激励效果不同。
(2)荣誉的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的需要是从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当个人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后,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就占据主要地位。当高校教师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就成了他们最强烈的需要,受到信任,获得表扬、肯定和接受荣誉、提高知名度就成了高校教师首要的需要。对高校教师合理运用荣誉激励,往往能够取得物质激励所不能达到的激励效果。
(3)理想的激励。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通常与他们的自身理想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理想高、进取精神强的人,对高层的追求较多,往往能够充分展示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所以,通过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理想意识,从而增强他们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这也是高校在激励和引导高校教师行为时,通常可以采用的一种重要内容。理想激励主要是高校通过开展适时的、有针对性的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楷模、标兵等榜样,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一种激励形式。
(4)尊重的激励。尊重激励,就是通过尊重高校教师的自尊心达到他们工作热情的目的。高校教师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工作就有了劲头。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尊重教师的需要、劳动等,是增强高校凝聚力、向心力,稳定高校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造性的重要措施。
(5)竞争的激励。竞争是刺激人们上进心的最有效的方法,竟争激励可以最大化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高校营造一个竞争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感觉到竞争的压力,这可以强烈地刺激每位教师的进取心,使他们力争上游,发挥最大的潜能。竞争自然也是激励高校教师的最佳手段。没有竟争,就没有活力、没有压力,组织也好、个人也好,就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能。
(6)目标的激励。有目标,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达成高校教师目标与高校目标的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目标既是高校要实现的目的,又是高校激励教师的一种重要手段。
(7)校园文化方面的激励。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校园整体行为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高校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塑造员工的校园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在校园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一个和谐的人际工作环境,会让教师产生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教师融入其中,心情愉快,神清气爽,工作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所有的教师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其按学校的目标行事。
三、高校教师的个性化激励方案设计
(一)高校教师个性化激励方案设计的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激励项目在设计与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信服。
2.坚持以教师的需求为基础设计激励项目的原则。设计的激励项目应从高校教师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要出发,设计的激励项目应是高校教师所需求的,只有这样的激励项目,对高校教师才具有激励作用,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坚持在保证激励方案成本预算不超支的前提下,让教师自由选择的原则。激励项目的设计不能超出单位的预算约束,要考虑单位的支付能力。
4.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高校教师的需求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设计激励项目时,要既考虑满足高校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时更要考虑满足高校教师自我价值实现、被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5.激励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要符合SMART原则。即实施激励项目的标准应该是具体的(SPECIFIC);设计的激励项目应该是可以操作、实施的标准应该是可以测量的(MEASURABLE);设计的激励项目应具有经济性,要考虑学校的收益与支出,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因此,设计的激励项目应该是学校可以接受的、可以实现的(ACCEPT);设计的激励项目应该与高校教师的工作及教师的个人发展具有相关性,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绩效是有帮助的(RELEVANT);激励项目的实施应该有时间约束(TIME)[3][4]。
(二)高校教师个性化激励方案设计步骤
第一步:设计激励方案欲遵循的目标与原则。只有明确了设计方案的目的与原则,设计工作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才具有针对性,才明确努力的方向。第二步:激励项目设计。一方面,设计具体的激励项目,另一方面,设计项目的实施标准,只有这样,设计的项目才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步:设计激励方案。在具体激励项目及实施标准明确的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激励方案。第四步:实施激励方案。实施激励方案,并考虑到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
(三)高校教师个性化激励项目设计
高校教师的激励项目设计既要考虑到教师物质方面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教师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另外,还要考虑到高校的支付能力。在高校可支付的范围内,尽量设计出一些符合高校教师期望的个性化的激励项目。
物质方面的激励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精神方面的激励则包括成就的激励、荣誉的激励、理想的激励、尊重的激励、竞争的激励、目标的激励、校园文化方面的激励、教育培训方面的激励等多方面的激励,具体的激励项目如表1所示。
直接的外在激励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第一层次的需求,即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间接的外在激励作为第二层次,即满足安全的需求,间接的内在激励作为第三层次,即人际交往的需求;直接的内在激励作为第四、五次层次,即自我实现与尊重的需求。每一层次的需求如表1所示[1][5][6]。
在表1所示的具体的激励项目中,有些是基本的激励项目,有些是特别的激励项目,个性化激励项目主要指这些特别的激励项目,在针对生存需要设计的激励项目中,特别绩效奖励、特别工作条件奖励属于个性化激励项目;在针对安全的需要设计的激励项目中,设计了特别的福利项目,指特别的保险项目、特别的教育和培训项目、特别的补充养老金项目、特别的医疗项目、特别的个人福利项目;对针对尊重的需要设计的激励项目中,设计了个人参与决策的程度及较高的社会地位;对针对自我实现的需要设计的激励项目中,设计了特别的荣誉、特别的身份、个人的发展机会。
每一个具体方案的实施标准由高校根据本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标准不同高校应有不同。因此本文中具体项目的实施标准不作深入分析。
(四)高校教师个性化激励方案设计
根据激励项目,设计激励方案。在激励项目中,有一些是基本的、必备的激励项目,比如基本薪酬、奖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等,这些激励项目是每个员工作为一个正式员工都必须享受的,必备的激励项目;另外,必须有一些特别的激励项目,是为某些员工的特殊贡献与业绩而设计的,这些特别的激励项目在执行时是有一定弹性的,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个性化的激励项目必须具备下述特征:第一,有弹性的、个性化的激励项目是根据教师的需求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学校提供的个性化的激励项目必须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第三,这些自选的、个性化的激励项目是激励方案的一部分,它与必备的激励项目共同构成教师的激励方案,因此,不同教师的激励方案可能不同。
四、高校教师个性化激励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方案
根据本文前部分对教师需求、激励项目的分析,建立多套完整的个性化的激励方案。每一套激励方案都包括必备的激励项目、个性化激励项目两部分内容。必备的激励项目是基本的、不可选择的、强制性的、每个员工必选的项目,个性化的项目则是每个员工根据自身需求及财务预算约束进行充分选择的结果。在满足一定的成本约束条件下,高校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设计多项激励项目供员工选择,这些项目是个化的、弹性的、员工可自由选择的。
(二)设计获得激励的标准
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每一种个性化激励项目的取得应立出一定的参考标准,让员工有所遵从,有所选择,并清楚努力的方向。具体标准各个学校视情况而定,不能完全一样。设计获得每一项个性化激励项目的标准应是可测量的、具体的、透明的、对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和引导作用的标杆。
(三)设计不同的激励等级
根据教师取得工作业绩的大小对应设定几种激励等级标准。设计的激励等级数量的多少根据教师工作绩效差异大小、学校的教师人数、工作能力差别及学校的支付能力结合起来考虑。一般而言,设计的等级数量的多少与教师的工作能力差别大小、教师人数、支付能力成正比,即教师工作能力差别越大、教师人数越多、学校的支付能力越强,设计的等级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一般等级的数量在三到五等左右。
(四)每一层激励等级对应多种激励项目
每一层激励等级都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成本相当的激励项目,教师只要达到一定的等级,其对应的各种激励项目都可自由选择,非一种激励等级只对应一种的激励项目。
(五)考核的周期
考核的周期应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学方面的考核可以半年一次,而科研方面的考核可以一年一次。
五、高校教师激励方案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标准的订立与实施的过程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设定的激励标准应该是透明的、公开的,在激励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透明的、公开的,不能暗箱操作,否则,起不到激励作用。
(二)成本预算
设计的激励项目要考虑到学校付出的成本与可能的收益,还要考虑到学校的财力,对学校来说,设计的激励项目实施成本不能超出学校的成本约束,不能超出学校的支付能力,设计的方案要具有可执行性。
(三)了解不同教师的激励需求
激励项目的设计要在对教师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激励项目的设计要与教师的需求相结合,这样设计的激励项目才具有针对性,才能起到激励作用[7][8]。
(四)激励方案要具有动态性与灵活性
设计的激励方案要具有动态性与灵活性,设计的激励方案能够根据学校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教师需求的变化适时地作出调整与改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教师的需求。这样的激励方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具有长期性、持久性。
(五)加强教师激励管理工作的能力
学校设计与实施个性化激励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发挥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效的激励管理,所以学校在实施个性化激励管理的同时,要加强教师激励工作的管理能力,以激励带动管理,以管理提高激励效果。
(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设计的个性化激励方案,应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不同于企业,不以盈利为目地,而以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为使命,因此学校是个清贫的单位,当然学校也就不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激励员工,因此,学校对员工激励,始终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以物质激励为辅、精神激励为主的方式激励员工[9][10]。
参考文献:
[1] 雷卫平.高校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 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新建,等.企业薪酬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侯光明,李存金.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刘中树,吴博达.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中国大学的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7] 高允奔.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8] 陈伟国.试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01,(4).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因地制宜、互助共建、交流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创新办园模式,优化办园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
主要目标和任务
多年来,我区以两所省级示范园为龙头,开展了与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及私立园的结对帮扶和联片教研活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我区将联片教研管理升级为集团化管理,充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探索实施适合我区区情的三支集团化办园模式,其中两支“名园+弱园”学前教育集团,一支“名园+民园”学前教育集团。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园际合作交流和城乡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以优质资源拉动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动、横向辐射、纵向贯通、结对共建、交流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以集团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为发展目标,探索适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集团化管理体制。
改革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建立集团化办园模式。根据我区幼儿园联片教研、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及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成立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即:北戴河学前教育一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一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西山小学附设幼儿园、实验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小海星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二团,集团总部为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省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育花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宁路小学附设幼儿园、海北路小学附设幼儿园;北戴河学前教育三团,集团总部为蔡各庄小学附设幼儿园(市级示范园),集团成员单位有:金海幼儿园、好孩子幼儿园、新大陆幼儿园。三支“1+3”模式学前教育集团囊括了全区12所幼儿园,通过对学前教育机构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我区区情的集团化办园体制改革方法,进一步落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园水平。
2、制定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我区在组建学前教育集团时采取了1所省级示范园带动3所薄弱园,即“名园+弱园”,1所市级示范园带动3所民办园,即“名园+民园”的模式。幼儿园集团内实行“共性管理+特色办园”的运作方式,共性管理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等,大力塑造集团文化品牌,带动集团内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特色办园即保持集团内各园的特质服务和特色课程,针对各自幼儿条件、教师条件、家长条件、地域条件、工作特点等,确定鲜明的特色方向。
3、实现全区学前教育资源共享。通过集团化办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三支学前教育集团通过园长互访、教师互派、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培训等活动,集团内实现园际交流和合作,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升。通过集团之间的分析总结、集团联谊、定期交流等活动,全区实现以优质资源拉动全区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动、横向辐射、纵向贯通、结对共建、交流互助、优势互补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推动城乡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民办、公办幼儿园共同提高。
集团化办园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集团内幼儿园统一管理。
一是三支学前教育集团分别要制定本集团的《章程》。在集团内成员单位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各学前教育集团要制定本集团的《章程》,章程规定集团的性质、宗旨、目标,集团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办法,各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等。章程是集团的共同规范,集团根据章程的规定开展各项活动。
二是三支学前教育集团要分别创建《集团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各个环节,提高幼儿园集团管理水平。在集团化办园模式的运行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是关键,要努力做到管理行为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各类制度力求透明、公开、公正、合理,并确保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如:《幼儿园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幼儿园聘用合同制实施方案》、《幼儿园教育评价实施方案》、《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幼儿园会议制度》、《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制度》、《幼儿园学习制度》、《幼儿园教职工考核制度》、《幼儿园晨检制度》等。《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幼儿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科学、规范、操作性强、实用性强,且能体现集团特色。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均按照《章程》和《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幼儿园管理,严格推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依法办园、依法治园,从制度建设的源头切实保障集团内各幼儿园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二)规范教职工管理,提高集团内教职工整体素质。
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和学历达标制度。各学前教育集团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对于那些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需要,集团帮助教职工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学习深造,确保学历达标率为100%。对于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特别是民办园的教师,协同教育人事部门进行帮扶,引导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报名和考试,尽快获得教师资格,一段时间内仍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与教师协商解聘,确保所有学前教育教师符合持证上岗要求。
二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名师带动工程。为盘活集团内部名师资源,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带动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在集团内全面推行“学前教育名师带动工程”。各学前教育集团通过一定的考核和评选方法,本着好中选优,择优聘用的原则,评选学前教育年度名师。集团通过制定名师带动工程计划,有序开展名师送课、听评课、电子教案资源库、青蓝工程等名师带动工程系列活动,推动集团内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三是全面实施教职工岗位聘任和工作考核制度。为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职工队伍的优化和稳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率,高质量实现幼儿园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集团总部要协同各成员单位做好教职工的岗位聘任工作,力争在教职工和园领导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每一个教职工的岗位,并与园领导签订岗位聘任责任书,使每一个教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努力做出最大成绩。建立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根据教职工德、能、勤、绩和考核方案对教职工全年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评出年度优秀、合格和不合格教师,其中优秀教师比例不得超过本园教师的30%。考核成绩用于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优评先和岗位聘任等。
四是全面实施园际间教师和中层领导交流制度。各集团要建立集团内教师和中层领导定期流动制度,通过教师和中层领导的流动,加强园际间优质资源互补,推动薄弱园在领导和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保育工作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经教育局批准,通过向集团内成员单位派驻相对固定的执行园长,确保集团内幼儿园在制度执行上与集团总部保持一致;通过开展园际间教师定期的教研互动和研讨活动,促进各成员单位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三)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集团内幼儿园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幼儿园联席会制度。通过研讨和交流,确保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管理思路、制度落实和工作方法策略上达成共识,促进各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讨论和会诊,查找不足,互促提高。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集团要对推进集团发展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在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鼓励集团成员单位创新工作方法,更新管理思路,形成园所办园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声誉,成为品牌园,实现优质园的增量。
三是构建幼儿园考核和评价体系。各集团总部要加强对集团内成员单位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园的全面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考核一般每年安排1-2次。考核方法力求灵活多样,可结合日常管理工作、专项检查验收及专题活动开展情况对各园做出考核和评价,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公开,并要求有文字资料存档。考核结果用于集团总部对成员单位的把脉会诊及各成员单位的自查与反思。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全面启动。为了全面推进北戴河区学前教育集团化模式改革,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北戴河区教育局成立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由教育股、教师进修学校相关人员为组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实施、评价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北戴河区教育局学前教育集团化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于12月15日之前初拟完成上报局领导,12月30日之前通过论证与研讨,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实施方案上报市教育局。
各幼儿园要深入学习市、区文件精神,按照“北戴河区教育局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各集团总部要成立本集团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总部园长任部长,集团总部具体负责领导任副部长,集团总部中层以上领导及各成员单位园长任组员,具体负责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各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开始工作,2013年3月开园之前完成集团的《章程》、《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各集团总部与成员单位还要在深入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形成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发展规划(2013年-2015年),开园后按照规划和《章程》、《集团内部管理制度》开展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2、完善考核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园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北戴河区教育局完善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督导评估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加强对集团教育实施状况的定期监测。每年要对学前教育集团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幼儿活动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幼儿园的发展、进步等“软实力”提高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对幼儿园的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幼儿园晋级升类的重要指标。
各集团总部每学期要将集团工作实施计划、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工作总结上交区教育局。各成员单位也要对本单位开展集团办园模式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并按时将总结上交集团总部和区教育局。
(一)教材内容
1.集中教学部分(40分钟)
(1)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
(2)身体素质和拓展训练——齐心协力
2.个性锻炼部分(60分钟)
(1)篮球爱好者:篮球半场教学比赛
(2)其他项目爱好者:羽毛球、武术、韵律操、跳绳、乒乓球、跳橡皮筋等
(二)教学任务
1.技能目标:90%的学生掌握运球技术;70%的学生能在比赛练习中能熟练地运用传运投和基本脚步动作;60%的学生能在根据音乐的指挥下跳健身操;100%的学生能参与到运动中。
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认识到运球在篮球中的作用,领会运动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张扬个性,形成特长,增强交往、合作、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三)主要教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练习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模仿、互助式学习、比赛法等教学方法,突出发现问题、假设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主要学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合作探究、互动反馈等方式进行学习,使每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方式
激活员、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课堂练习、讨论评价、竞赛评分、项目评分、操作评分、参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激活员由见习学生担任,其主要责职是在课内提醒、督促同学们认真、努力地参与运动。
(六 )教学引入
以讲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坐在前排的故事开场,引导学生树立“人人都有希望,个个都能发展”的力争上游的精神,为本次课教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方案设计分析说明
(一)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有着一定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学生,部分学生还有自我锻炼的习惯和爱好,身体素质也较好,但由于是男女生混合上课,彼此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差异也较大,尤其是女生,由于生理原因,对运动量过大或对抗性较强的练习不喜欢(或无兴趣)。
(二)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质是以运动健身为主要内容,课中既有教学的过程,又有锻炼的过程;既有教学组织形式,又有锻炼组织形式。为此,我们将80分钟的课分为两大段:前半段突出教学,后半段突出锻炼。这种安排更符合学生实际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
1.集中学习(或教学)阶段:约50分钟,以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贯彻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教学过程的体现。
2.个性发展练习(或锻炼)阶段:约30分钟,以锻炼的形式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学生个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它是锻炼过程的体现。
3. 采用“过程性、终结性、参与性”综合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把学生掌握运用技术的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这无形中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等,使一部分身体素质差、运动天赋低的学生在长期尝试失败后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远离体育。本课设计方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力图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体育带来的喜跃。
(1)采用激活员制度,进行“附加评价”:激活员在巡视检查中还必须记载同学参与练习、遵章守纪等情况,其目的一是以此作为本次课评分的主要依据;二是努力营造一种在运动乐趣的氛围;三是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去,体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评价内容突出过程性: 体育成绩=平时成绩70%+体育项目考试20%+自评、互评和作业10%
平时成绩=出勤+努力+服从+合作+课外参与(早操和健康跑)
说明:平时成绩按本期所上体育课的次数,平均分散到每次课中。假设本期只有10次课,每次课就是7分,每次课的评分由激活员和老师共同评定,每次课的评定着重在锻炼阶段,要求学生的参与性达到90%以上(锻炼实际时间),如离开运动场或没有参与运动的学生将受到扣分的处罚。
体育项目考试=体育项目技术评定+体育知识考试
说明:体育项目技术为本期主要实践课学习内容,体育知识为雨天室内课学习内容。
自评、互评和作业=自评+互评+作业
说明:自评、互评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和期末进行,以卷面的形式行进,督促学生定期进行反思;作业则是指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老师在平时所讲授或雨天课集中讲授的体育理论知识,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部分。
三、方案设计总结体会
传统体育课不考虑学生爱好、特长和性别特点,重复中小学教学内容多,考虑学生终身运动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单一规定项目为学习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个人兴趣的发挥。因此,传统教学的优点是便于统一实施教学,考核内容标准化;不足是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通过此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
1.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增加自主选择项目:在统一项目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场地、器材等实际,增加活动性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太极拳、韵律操、跳绳、乒乓球、跳橡皮筋、拓展训练等,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进行锻炼。
2.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一年级以篮球教学为主,对篮球爱好者,在强化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则以篮球比赛为主,尝试深入学习,为终身锻炼储备篮球技能;对篮球无兴趣者,则要求掌握运球、传球等基本技术后,同时兼学兴趣项目一至二个。
我国著名教育家胡克英说过:“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发展个性。教育最伟大的力量也在于发展个性。”在当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背景下,不可否认我们教师也是一名活生生的人,也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在铺天盖地的“以学定教”的呼声中,我们如何还老师本身的特点,如何在学生个性与教师个性之间寻找一个共生点?教学预案无疑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教学预案主要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前置工作,解决多是教学的“目的性”和“秩序性”的问题。在以学定教的前提下,教学预案的目的无疑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语言实践水平等是需要教师在预案中就要把握的问题。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既要达成教学任务,又要较自由选择适宜自己教学习惯的教学内容无疑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但不可否认,有相当多的教师通过教学后的教学预案重写在教学目标的共性和教师教学个性中寻到了平衡点。
一、教师个性经验总结后的预案重写
所谓预案重写就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堂上各种变化,对首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通过对各个首案的调整完善的基础上,总结预案重写的基本调整方向,使以后首案预设效益得到提高。
1.教材内容的个性化提炼
因为教师个性的差别,教学中学生的不同反应,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学预案时有些教学处理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如,有些教师擅长朗读导学,有的教师擅长理性分析。这时,通过预案重写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个性,并能借鉴他人教学完成自己的个性预案。这里也要明白教学预案重写不同于教研磨课。我们知道教研磨课时,总是集中教研组成员集体智慧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在达成教研主题的基础上怎么精彩怎么来。并通过反复推敲试讲,最后展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预设。从目的角度分析,预案重写是立足于寻找语文教材、教师个性与所教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养成之间的最佳交汇点,而磨课则立足于寻找语文教材所隐含的语文知识的创新处理和呈现。从实现手段看,预案重写立足于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与精练,磨课是群体经验的激烈碰撞后的结晶。可以说磨课是一种立足于他人智慧的达成一定教研目标的一般化的教学预案,预案重写则立足于学生个性与教师个性的特殊教学预案。
2.课堂生成的一般化处理
教学预设解决的主要是教学的“目的性”和“秩序性”问题。课堂生成却是个性的,甚至是不可控的。从系统论角度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和空间单位里,强调整体的、侧重于静态的活动,在偏重于集体活动的同时,必然忽视学生个体充分的学习活动。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个特性所赋予的相应的学习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因此,实际教学中,需要在考虑班级学生共同语言实践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生成的一般化处理,可以做到在此后的教学预设中尽可能多地把课堂生成融合在教学预案中。
3.教学反思的系统化解析
预案重写就是分析学生课堂言语实践中的个性化表现,提炼本班学生一般性的言语实践特性,在整体上系统性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这里的预案重写不同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大多停留在点上,很少有老师在实践中把课堂教学反思直接作用于教学预设中。预案重写不但要把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融合,以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提前考虑类似的言语实践情况。在这样多次往复的预案重写后的课堂中,是师生双向课堂实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从而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二、学生语言实践效度分析后的预案重写
预案重写的重要前提是预见和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创设思维碰撞的空间。教师刚上完课,往往会很快发现原来教学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不合理、课堂情境创设的某些细节不够完善、学生活动展示不够充分等,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在课间也会产生许多“动态生成”,这样可以在预案重写中及时调整。为了更好地体现预案重写的优势,在预案重写前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监测途径,以课堂上学生言语实践中言语能力为标尺,对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过程引导这几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找出改进措施。
1.语言实践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就是言语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立足于语言形式的言语实践过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用语言能力,教学内容就是对“言”与“意”转换的把握就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简而言之,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学习与实践言语的课堂。但是语言实践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呢?一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差异,以及语言实践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升中各个内容的轻重缓急,从教学预设的视角,就教学预设中的结构、主次、实现方式进行再认识。二是考虑教学目标与学生游离度,即,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三是要考虑各层次目标均衡度。即,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这是再预设的主要目的。但是因为教学过程在同一班级中呈现的是线形状态的,因此再预设的目的更侧重于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或者说努力无限接近;侧重于对班级中多数学生的优势智能的把握与预设性应用。
2.学生语言实践与教师个性的契合度分析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使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教师使用恰当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朝既定目标顺利进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则往往会与目标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这里重点要考虑的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度的影响。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看是否触及到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是否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对初读课文阶段,多数教师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中“放手”非同“放任”,放手要求教师主体意识要强,不对学生强加干涉,只需提出一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达成。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疏通课文,理解生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但是在不同的年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有区别。如,针对四年级学生尚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自读自悟的特点,教师需要进行具体的方法传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借助生字表读准生字字音;听示范朗读读好长句子;查字典理解生词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部分词语深刻含义;与同学交流获得识记生字字形的方法等等。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契合度在整个教学预设中要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考虑。
3.学生语言能力突破性点拨的效度分析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课前预设得再完美,再周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总会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出现,如何使这些“意外的生成”不影响教学宗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引导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三、语言实践目标提升的预案重写
在对课堂精细的监测和教师的及时反思的基础上,预案重写立足于首案,着眼于今后的教学预案设计,使阅读教学的预案重写更具意义。
1.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多元发展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分析框架告诉我们,学生除了通过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渠道认识世界外,还要通过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启我反省、自然观察者和存在的思考等渠道来认识世界。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途径来呈现知识。事实上,有些学生相对倾向于语言和数理逻辑,但也有学生更倾向于其他的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尽可能地照顾个体学生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潜能更倾向于何种认识途径。同时,尽可能地使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班级授课制下的学习能力。
2.着眼于学生语言实践的现实可行性
明确教学目标及其要求是有效预设的前提。根据首案的教学效果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但更多的是对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方法的调整。首先,是教材解读渠道的修正。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必须迎合班级优势智能来解读教材。但是由于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成年人,其智能中肯定有其优势智能及弱势智能,在班级学生优势智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表达的教材解读渠道。其次,因为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学活动突破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当前教师多采取两个维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教学任务。
3.着眼于教学预案的课堂预见
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要求教师思考周密。作为实践后的预设,其要求更高。首先,要尽可能将“意外生成”整合成可控生成。即把握预设的权变性,实现弹性预设。这些弹性预设中的很多内容可以是首案,甚至是前几堂课的意外的总结。其次,要把握预设的情境性。人是环境的产物;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智力激荡。第三是学生认知渠道的修正。教学预设中最后所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的再发展为着眼点。让学生在对作品理解的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案”是达成课程目标、落实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集学习设计、构建新知、合作探究、展示延伸、反馈落实、发展评价、感悟反思、资料汇集于一体。既是教案,又是学案。
二、指导思想
以“学案”为载体,推广“个性化教育”及落实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
以“学案”为平台,加强集体研究,优化设计,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以“学案”为指南,进行学法指导和教法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素养,促进教师教研科研。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以“学案”为枢纽,落实教学常规,进一步实现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有效地引导和管理。实现“教学合一”,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学案”模板
年级u学科u
课题:u
(第u章(单元)u第一节第u课时共u课时
课型:u主备人:u
审核人:u审定人:u
【学习目标】u
【重点难点】u
【关注点】u
【教学过程】u
1.建构新知
(1)新知识的构建。内容:本课时基本知识(将基础知识问题化)。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完成―个个、一串串、二阶阶的问题。建构新知识。
(2)记熟、默写。内容:本课时基本知识点。(如定义、定理、公式;单词、词组、句型;美文、重要图例等。)
(3)解决几道练习题。(以巩固新知)
(4)展示准备。(分组分重点进行准备)
(5)适当的拓展与延伸。(给出任务)
(6)记下疑难点。
2.合作探究
(1)分组进行
①写黑板(或在笔记本上默写)。内容:默写本课时基本知识点。
《小组合作交流。内容:说新知识的构建、背知识点人人过关、集体讨论批改练习、解决疑难问题、谈拓展延伸等。
⑧老师巡查,及时指点。
(2)全班解决共同的疑难
3.展示延伸
各小组将本组展示的内容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展示),然后顺序展示,全班参与。
展示过程:(方法:一个组的某同学主解,组内同学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参与发言;老师指点。)
(1)解题过程和思路;
(2)讲解知识点;
(3)归纳解题规律、语法知识点、文体‘特征、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比较同类知识点的异同等;
(4)多法解题;
(5)个性化表达;
(6)拓展与延伸。
4.反馈落实
【学教后记】
四、初步探索
1.学案管理(教学处依据“意见”要求)
(1)设计了“学案设计模板”、制定了学案备课计划和学案常规检查量表。
(2)备课组长学期初填写好“学案设计计划表”;
(3)各备课组采取“分工设计,集中讨论”的合作方式设计本备课组的学案。
(4)科组定期检查、评比学案,结果上报教学处备案。
(5)“学案设计”列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
2.学案准备
(1)每学期寒暑假期,教学处布置每个备课组提前社计20个学案以备新学期使用。
(2)为方便学生使用学案,在校园网的专栏上以科组为单位定期挂出各学科的学案。
3.学案交流
(1)学案沙龙。探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疑难问题,逐步完善“学案设计模板”。(4月下旬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出新的“白云六中学案模板”。)
(2)研究课。
(3)评选优秀学案。
(4)学案论坛。
五、逐步深入
1.成立课改实验班
(1)2009年9月,学校在高一确立了五个学科共八个课改实验班。
(2)成立了学校课改实验班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课改实验班具体实施方案。
2.加强实验班学习管理
(1)设计并印制了“白云六中课堂学科学习小组记录本”。(记录本的意义、记录的方式、记录本的管理、记录本使用原则、学科小组长的职责等。)
(2)教学处不定期抽查、落实。